一、病员满意度调查对改进护理工作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1](2021)在《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汉化并修订患者隐私量表(Patient Privacy Scale,PPS)使其适用于实习护生,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了解实习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此量表进行汉化及专家函询,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山西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30名实习护生进行施测,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后对六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问卷调查。结果: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通过电子邮件与原量表作者联系,并获得其同意。由作者本人,两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两名翻译经验丰富的护理学教授组成的翻译小组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且汉化,综合意见后将患者隐私量表修改为中文版患者隐私量表(其中第11条目后加入“例如不允许他人在病历本/办公系统上随意拍照记录,及时退出办公系统等”;第8条“仆人们”改为“护理员”;第13条“同事”改为“其他医护人员”)。共进行了三轮专家函询,整理并统计16位专家对该量表各维度和各条目的赋值,发现重要程度均值<3.5、变异系数均值>0.25的条目仅有一个,且该条目有两位专家表示陪护应从病情严重程度考虑,所以将该条目“当同一病房入住多位病人时,考虑到病人隐私,您允许病人有陪护”删除。另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第9、10条目由原来的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横面放到性别隐私与管理制度横面;第5个条目中,加入前提条件“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将原来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中的一个条目与身体隐私中第4条目合并。专家对语句的修缮:全文“资讯”统一为“信息”;“病人”统一为“患者”;语句力求精简。专家的积极系数(>0.9)、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0.853、0.885)、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360、0.415)均较好,可见本课题的专家函询过程步步严谨,科学合理。最终形成五个维度共25个条目的初始量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2、量表的信效度检定:通过整理分析130名实习护生的预调查结果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sα系数为0.967,量表五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91~0.974之间,折半信度为0.910,重测信度为0.868;相关性/区分度分析结果: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3~0.917,各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9~0.760。内容效度分析结果:各条目I-CVI为0.83~1.00,总量表S-CVI为0.961;结构效度分析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结构效度,KMO值=0.92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4148.928(P<0.001),因子载荷系数为0.577~0.866,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4.464%。3、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山西六所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的调查数据可得,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得分为116.45±12.84,行为得分为110.88±13.99。有616名(69.21%)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对待护理的态度、对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对待护理的态度、是否参加过培训或了解相关知识、对当前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行为表现(均P<0.05)。结论: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今后可作为国内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展开大范围调查;也可用于干预前后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比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经调查,我国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整体表现良好。隐私保护不足与培训学习不足、相关法律意识浅薄、临床带教未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关。故学校和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关教学培训,包括学习有关法律并进行案件探讨,在临床教学中多角度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教育,护理带教老师应做好示范作用,使其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促进其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
董晓萌[2](2021)在《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人民群众日益凸显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下,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素质、质量和才能难以应对此高速发展的健康需求的挑战,普遍存在着人格素质不高和负面的职业状态,诸如高职业倦怠、高离职率和同情心疲乏、焦虑、抑郁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护理队伍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职业人格特征,以构建其职业人格特征的骨架结构,挖掘其职业人格形成的内外因素,并原汁原味地再现其工作情景下职业人格的典型故事,并诠释背后的真实意义,为护理人员深刻理解与学习、感染与激励提供样板,同时也为护理教育优质职业人格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叙事研究方法。(1)通过目的抽样法确定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作为研究对象;(2)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收集获得有关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方面的资料;(3)按照三维叙事探究空间分析法对现场文本资料进行叙事编码和相关分析;(4)采用三角互证法、原始资料佐证法、反馈法和参与者检验法进行资料校对,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可信性”;(5)基于叙事学、现象学、解释学的理论视角,采用“先叙事,后解释”的方式重新描述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故事,并赋予阐释性理解与意义诠释;(6)采用逻辑分析与综合归纳法构建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骨架结构,及其形成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1.重构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骨架结构,重描了其典型故事:(1)第3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瑞芳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3个主题,10个类属;重描了4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2个主题、7个类属。即主题Ⅰ“患者至上,全心全爱”,其下类属Ⅰ-1感同身受、Ⅰ-2一视同仁、Ⅰ-3尽职尽责;主题Ⅱ“解患之难,爱加知识”,其下类属Ⅱ-1“循症施膳、解惑释疑”、Ⅱ-2“细察深思、准确判断”、Ⅱ-3“敢当能为、冒险缝合”、Ⅱ-4“改革床刷、阻断感染”;对待行业方面,有1个主题,即主题Ⅲ“引领行业,严而有爱”,其下3个类属为:Ⅲ-1以身示范、Ⅲ-2严格管理、Ⅲ-3爱人如己。(2)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4个主题,4个类属;重描了3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3个主题,2个类属。即主题Ⅰ“维护尊严,料理尸体”;主题Ⅱ“科学抚触,减轻癌痛”;主题Ⅲ“主动请缨,甘愿冒险”,其下2个类属为:Ⅲ-1“主动请缨,抗击疟疾”、Ⅲ-2“甘愿冒险,服务艾滋;对待社会方面,有1个主题,即主题Ⅳ“志愿坚守,捐体献血”,其下有2个类属为:Ⅳ-1“超级义工,众人跟随”、Ⅳ-2“捐体献血,留爱人间”。(3)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潘美儿老师的职业人格骨架结构归纳为:4个主题,4个类属;重描了5个典型故事。对待患者方面,共有3个主题,4个类属。即主题Ⅰ“吞吃饺子,维护尊严”;主题Ⅱ“同理沟通,耐心待患”,其下2个类属为:Ⅱ-1“换位思考,消除误解”、Ⅱ-2“耐心哄患,消除恐惧”;主题Ⅲ“感同身受,敢于冒险”,其下2个类属为:Ⅲ-1“感受绝望,冒险清创”、Ⅲ-2“感受痛苦,勇敢夹便”;对待社会方面,有1个主题Ⅳ“建言人大,关爱麻风”。2.综合汇总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包含3个主题,11个类属。(1)对待患者方面,主题Ⅰ“患者至上,无私奉献”。其下3个类属为:(1)普通临床情境下的类属Ⅰ-1“视患如亲,全心全爱”,其下3个分类属,即Ⅰ-1-1“同情同理、耐心照料”;Ⅰ-1-2“一视同尊,施以仁爱”;Ⅰ-1-3“尽职尽责,仔细操作”;(2)患者难题情境下的类属Ⅰ-2“解患之难,科思而创”;(3)特殊患者情境下的类属Ⅰ-3“主动请缨,敢当能为”。(2)对待行业方面,主题Ⅱ“引领行业,严而有爱”。其下3个类属为:Ⅱ-1“严格管理,紧抓实效”;Ⅱ-2“以身示范,以爱育教”;Ⅱ-3“爱人如己,任人唯贤”。(3)对待社会方面,主题Ⅲ“感召社会,向上向善”。其下3个类属为:Ⅲ-1“关爱麻风,建言人大”;Ⅲ-2“超级义工,众人跟随”;Ⅲ-3“捐体献血,留爱人间”。3.分析得出了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成因:(1)内因为自我调控:表现为3种情境下的3个主题:面对枯燥生活时,表现为“不厌其烦,非常努力”;面对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公大于私,迎难而上”;面对逆境艰难时,表现为“坚定信仰,坚韧不拔”。(2)外因为教育文化:表现为5种状况下的14个因素:(1)家庭教育:有3个因素是,“母亲教育,信与仁爱”;“父辈熏陶,从小善良”;“家风浸润,义卖捐助”;(2)学校教育有3个因素,即“校训教育,爱加知识”;“严承师爱,潜移默化”;“师德为先,立志助人”;(3)临床教育:有3个因素,即“榜样传承,救困扶危”;“前辈感染,走上麻风”;“病员触动,留任坚守”;(4)医院文化:有2个因素,即“部队倡导,服从命令”;“领导信任,合力夺魁”;(5)社会文化:有3个因素,即“学习毛主席,勤俭节约”;“学习雷锋,全心全意”;“学习模范,毫不利己”。研究结论:1.归纳得出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总体特征,有三大主题:(1)对待患者方面的“患者至上,无私奉献”;(2)对待行业方面的“引领行业,严而有爱”;(3)对待社会方面的“感召社会,向上向善”。其中,“患者至上,无私奉献”是获奖者的基础人格,“引领行业,严而有爱”是管理人格,“感召社会,向上向善”是最高人格。2.分析得出三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的总体成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三种特殊情景下的自我调控:面对枯燥生活时的“不厌其烦,非常努力”;面对矛盾冲突时的“公大于私,迎难而上”;面对逆境冲突时的“坚定信仰,坚忍不拔”。外因是教育文化,包括家庭、学校与临床教育、医院与社会文化,是职业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徐曼[3](2021)在《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课题组前期研制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独立便携的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解决野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环境下少量救护人员对批量患者输液管理的难题,以实现一名护理人员随时可查全部患者输液速度、剩余液量等信息。为升级该装置的性能以及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课题组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性能检测和临床应用研究,使其外形美观、性能完善,能辅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常规救治环境和野战救援等特殊环境中,实现对批量伤员安全高效、信息化的输液管理。方法:首先是开展静脉输液监测装置改进方案讨论会,针对临床护士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提出装置需增设或调整的性能项目,对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初步检测并再次开展装置改进方案讨论会,经过多次讨论和改进,使其外形、功能完善,更符合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同时,查阅医学电器工程学相关文献和纸质书籍,依据《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等要求制定基本性能检测大纲,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装置的安全性、高低温、振动、可靠性等基本性能进行检测。然后,进行装置的应用研究,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装置的适用性研究,如装置对临床常用不同种类输液器、不同种类液体、空旷和实心墙病房不同使用环境中,滴速和报警功能的准确性研究;二是装置的临床实用性研究,在某三甲医院专科病房开展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滴速异常检测率、换液响铃呼叫率、液体滴空率、输液管内回血率、平均查房次数、平均换液耗时、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课题组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可应用于野战、救灾等应急救援环境下批量伤员救治的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经技术指标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实际工作要求,对临床常用液体均能准确监测,对临床常用输液器均适用,实心墙病房内信号覆盖直径达140m,最长断网时间不超过4s。当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手持终端可实时显示所有输液患者当前滴速、已输总量、已输时间、剩余液量、剩余时间等多项输液信息,一旦发生滴速异常(滴速超限、输液中断)或剩余时间≤预报时长,手持终端立即发出报警信息。临床对照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换液响铃呼叫率分别为95.1%、29.47%,?2=923.06,P<0.05;液体滴空率分别为12.0%、2.34%,?2=67.20,P<0.05;输液管内回血率分别为14.02%、4.67%,?2=5.52,P<0.05;滴速检测异常率分别为8.68%、2.56%,?2=67.198,P<0.05;单瓶液体平均查房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61次、1.11次,z=-18.912,P<0.05;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的平均值分别为23.02s、16.63s,z=-19.897,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应用于护理人员输液管理工作中,能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实现安全高效、信息化的输液管理。适用于野战救灾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急诊输液室、专科病房的输液管理工作。
顾娇妮[4](2020)在《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文中认为在英国,教育督导被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视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因为它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进的动力源头,也是衡量国家教育先进性的主要标杆。本研究聚焦于英国教育标准局(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简称为Ofsted)的学校督导制度,并建立起学校督导制度的分析框架,对学校督导制度的发展轨迹、形态特征、功能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教育督导、学校督导和学校改进。对三个概念的界定和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解释,是本研究首先要阐释的基本问题。本研究的理论线索有两条,一条线索是宏观的理论思潮,另一条线索是微观的理论基础。宏观的理论思潮主要是指对督导实施的主体——Ofsted的组建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的背景思潮,其中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教育监管改革浪潮是推动英国督导制度变革的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另一条微观的理论基础是影响Ofsted学校督导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的背景理念,以CIPP模式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核心,作用于督导的流程设计、指标框架和现场实施等环节,成为学校督导制度的灵魂。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Ofsted的指向改进的学校督导制度,围绕这一内容研究者设计了两条研究主线:一是对Ofsted的研究,它是制定政策和实施督导的主体;二是对英国学校督导制度的研究,它的目标设定、内容发展和实施策略都会影响到学校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对Ofsted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Ofsted的当代形态包含了宏观职能与愿景、组织任务、内部构架和各类督学的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保证一个非内阁组织有效运作的主要元件。研究者通过对Ofsted职能与愿景的解读,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更加深层次的分析了Ofsted存在的价值。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Ofsted为学校改进服务的运作机制。督学的质量是保证督导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Ofsted十分注重对督学的遴选和培训。研究者对这六类督学的任职资格、职责内容、在职培训等方面做了较全面地分析,尤其是督学在新时期不断变换的角色定位,正是决定了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能顺利发挥作用的时代特征。研究者对Ofsted学校督导系统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督导流程、框架指标和学校自评,三元素构成了学校督导的核心内容。在CIPP督导模式框架下,深入分析引领学校变革改进的督导流程,督导前、督导中和督导后几个阶段的任务与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念一一对应,充分说明了督导流程的合理性。在对Ofsted的框架指标分析中,研究者使用了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指标框架的逻辑体系、指标内容、观测手段等。不仅阐明学校督导指标体系“是什么”的问题,更探究它之所以呈现出这种样态的背后机理,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学校自我评价作为Ofsted外部督导的补充形式,具有一套完整的自洽的运行机制。研究者从原则、要素和改进逻辑三个方面切入,阐释了它的自循环逻辑以及发挥的改进学校的作用和效果。最后,研究者深入分析了Ofsted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这是对Ofsted学校督导的再次解剖和重构。在分析中,研究者反思了前文中所描述的督导涉及到的组织、人员、技能、财物、对象、方法等各个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实践,达到了改进学校的效果,为中国的督导工作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督导的实效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吴宏涛[5](2020)在《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和改进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本阶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问卷》、《护士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国职业紧张调查问卷》、《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对符合条件的郑州市三家医院的430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了解护士NIS使用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以“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体验和改进需求”为主题制作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访谈条件的一线护理人员14人,医院信息科人员3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护士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掌握护士对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切实需求,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对样本的一般资料的构成进行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中介效应的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得分为(26.832±3.6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探索型使用行为得分为(3.38±0.74)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体特质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各维度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P=0.01)、“护理信息管理能力”(P=0.05)、“护理信息操作能力”(P<0.01),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P=0.018),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P<0.01)、“心理紧张反应”(P=0.008)、“身体紧张反应”(P=0.044),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P<0.01),9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显示: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76.8%)和职业紧张度(12.0%)的间接效应显着,自主学习能力(-23.9%)的间接效应不显着;结合以上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主要。6.本此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的心理期待和改进需求,通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总结,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3个亚主题:(1)护士对NIS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不佳;(2)护士对NIS创新的知识不足;(3)护士对NIS组织支持不足;(4)对相关培训的期待。结论1.接受调查的两家医院护士的NIS使用行为较好,但探索型使用行为有待提升;2.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影响更为突出;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度、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组织创新氛围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护理信息管理能力”、“护理信息操作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8个因素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4.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职业紧张度的间接效应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最为突出。5.护士需要开展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培训,并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符晓红[6](2020)在《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2.了解目前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岗位培训需求;3.依据现实及需求,构建、修订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访谈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规培护士,10名规培护士导师,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规培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建议及岗位培训需求,为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编制和培训方案的构建进行内容补充。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步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验证:便利选取符合标准的335名规培护士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同质性信度评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及内容效度指数计算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探索性因子阶段的结果。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自行编制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92名规培护士,获得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的培训内容设置提供依据。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采用向利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的规培导师125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规培导师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方案构建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与修订本部分是在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和访谈分析结果,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并形成专家咨询表,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对其修订。结果第一部分: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结合规培护士、规培护士导师及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及建议,提炼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主题,22个亚主题,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涵盖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时间分配能力、教学手段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授课方式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包含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和调节反馈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涵盖对学生学情的评估能力、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能力、与同行交流的能力;教学素养涵盖人文关怀能力、中医护理思维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完善发展能力兴趣发掘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以研促教能力。最终补充了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的具体条目。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拟问卷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维度,共31个条目,专家小组会议共删除了 3个条目,修订了 4个条目,问卷由原来31个条目修改为28个条目。信效度检验结果: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819~0.917。折半系数为0.932,且各维度的折半系数在0.667~0.847之间。间隔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6,且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6(P<0.05)。该问卷的S-CVI为0.95,各I-CVI均大于0.8。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表共选取4个公因子,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素养,解释变异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71.997%。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的4个公因子结构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4个因子模型拟合较好,所有条目载荷均大于0.4,所有的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拟合指数χ2=664.533,χ2/df=1.932,RMSEA=0.067,RMR=0.032,CFI=0.924。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总均分为(3.59±0.37)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学素养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导师学历、带教年限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显示:规培护士导师的培训需求强烈,认为“比较需要”的占49.2%,“非常需要”接受培训的占19.2%,“非常不需要”或“不需要”的仅占1.6%;76%的是因为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以往培训中存在问题:54.4%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在培训前未进行培训需求评估,69.6%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与培训时间冲突;60.8%规培护士导师认为培训缺乏内容需求性分析,无针对性;51.2%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培训内容随机,无系统性。规培护士导师希望培训内容实用化,包括带教方法和沟通技巧培训(83.2%),护理人文及教育心理学培训(72.0%);希望得到的培训形式信息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希望培训形式手机网络学习(72%),培训方法希望选择网络平台(74.4%)、讨论经验交流(73.6%)、案例分析(72.0%)情景模拟(59.2%)等能互动方法;希望培训师资来源丰富化、培训效果持续化。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其中培训目标23个条目;培训内容包含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个模块,104个条目,共38学时;培训师资16个条目,培训效果评价13个条目。结论本研究基于M-Learning构建了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大模块。该方案是在了解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基础及岗位培训现状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结果进行构建的,突出临床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特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医院开展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在今后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对规培护士导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胡翠玲[7](2020)在《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指数模型,从需方满意度角度对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进行系统评价,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顾客满意度理论及其经典模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研究进展,根据国际上应用广泛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指数模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的方式,对南京市3个辖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72名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Cronbach’sα系数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检验模型拟合度;利用描述分析了解签约居民基本情况、各维度及其测量指标的满意度情况;利用单因素分析检验人口学特征对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利用SEM得到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其效应值;利用重要度-满意度矩阵方法对质量感知维度的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指数模型由6个维度,32个测量指标组成。信度分析显示满意度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85,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皆大于0.7;效度分析显示各测量指标的标化载荷皆大于0.6,各维度的平均变异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皆大于0.5。(2)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AGFI)、Tucker-Lewis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Comparative Fit Index,CFI)、增值适配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IFI)皆大于0.9,表明模型的拟合结果良好。(3)6个维度得分在2.01±0.91~4.02±0.52之间,顾客满意得分为3.97±0.63。(4)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状况、月收入、所在辖区、患慢性病情况的签约居民满意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顾客期望对顾客满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0,无统计学意义;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对顾客满意的路径系数为0.740、0.280,顾客满意对顾客抱怨、顾客忠诚的路径系数为-0.217、0.912,均有统计学意义。(6)感知质量对顾客满意的影响最大,总效应值为0.91;价值感知对顾客满意的总效应值为0.28;顾客期望对顾客满意的直接效应值为-0.02,间接效应值为0.54,总效应值为0.52。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影响大,总效应值为0.93,对顾客抱怨总效应值为-0.22;顾客抱怨对顾客忠诚影响小,总效应值为-0.06。(7)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分析显示,亟待改进指标:家庭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效果、联系到家庭医生的及时性、家庭医生主动关心、家庭医生的服务时间、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等待观察指标:该医疗机构的常规设备齐全程度、该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齐全程度、家庭医生的诊疗和技术水平、签约家庭医生后健康改善、在家庭医生处就诊的候诊时间、签约家庭医生为就诊带来方便。结论:(1)本研究量表信效度良好,模型构建比较合理,可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测评提供有效工具。(2)质量感知、价值感知直接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其中质量感知影响最大;顾客满意直接负向影响顾客抱怨,直接正向影响顾客忠诚。(3)人口学因素对签约居民满意度也有影响。(4)建议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果;做实做好签约,提升服务水平;增加签约服务包,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组织经验交流会,探索特色发展模式;重视满意度测评,建立完善测评体系。
汪显东[8](2020)在《英国老年人口“整合照护”体系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全球范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整合照护(Integrated Care)”成为了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理念。英国作为最早将“整合照护”作为改革发展的途径和方向的国家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以社区照料为依托、以医疗护理和社会照料的协调合作为主要路径的高效的“整合照护”养老服务体系,既满足了老年人群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也提高了各个养老服务供给方的效率和效益。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状态中,养老服务供给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研究英国的“整合照护”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汲取新的视角和观点,增益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系统的研究了英国的“整合照护”体系,并探索了“整合照护”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应用的可行性和本土化路径。从理论基础上看,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积极老龄化理论为本文的“整合照护”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对英国“整合照护”的复杂适应性进行判断,并对英国“整合照护”的适应性主体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追求卓越临床(ACE)、英格兰先锋点计划这两个实践案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模型从地方具体实践的角度分析英国“整合照护”的实施。对于中国的可行性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整合照护的初步实践——“罗湖模式”,并对中国的需求评估工具进行了总结。随后通过可行性分析从四个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实践“整合照护”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通过可行性的分析,基于英国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中国实践“整合照护”的路径框架,以社区照护为基础和起点,统筹整合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并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评估机制,从而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整合发展,积极应对养老服务供给的挑战。
马倩[9](2020)在《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合肥地区两家县级二甲医院和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层级医院患者在各环节的就医体验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因素,寻找不同层级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医院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体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家出台有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的政策文件和阅读国内外患者体验研究的文献,构建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应用《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表》调查2019年3-7月间3家公立医院的894名住院患者,由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综合应用统计性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在调查的894名住院患者中,就医总体评价较高,均分在8.71。其中,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服务态度(4.44)、出院指导(4.34)入院管理(4.33)、设备与后勤(4.22)、医院环境(4.19)、医患沟通(4.18)、医疗技术(4.17)、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3.89)、医疗费用(2.73);(2)比较不同层级医院住院患者各环节就医体验发现,患者在服务态度、设备与后勤、就医环境、出院指导和总体评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较二甲医院体验好。其他维度患者体验无明显差异。但在帮助缓解症状或疼痛、治疗效果、入院手续的便捷程度、查房询问病情详细程度、介绍药物副作用、医保外费用等具体指标上则表现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略差于二甲医院。(3)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自评情绪状况是除医院环境维度外的各维度及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此外,收入、婚姻状况以及职业是患者医疗费用体验的影响因素;年龄、医院等级和住院天数是患者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年龄、医院等级、住院天数、居住地、自评健康状况、职业、就诊类型及科室对医院环境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就诊类型和科室是影响患者入院管理的因素;医院等级、患者居住地、收入、职业以及科室是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因素;患者自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和职业是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技术评价的因素;患者自评健康以及就诊类型对医患沟通评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评健康状况、居住地、收入、职业、医院等级、就诊类型是影响患者对设备与后勤体验的因素;医院等级、职业和科室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和就诊类型是影响患者对出院指导评价的主要因素。结论:(1)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总体评价较高,其中各环节中服务态度体验最好,医疗费用体验最差。(2)两级医院患者体验在服务态度、设备与后勤、就医环境、出院指导和总体评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较二甲医院体验好。(3)患者自评健康和情绪状况、婚姻、职业、年龄、收入、居住地、医院等级、就诊类型、科室、住院天数是影响患者各环节就医体验以及总体就医评价的因素。
丁波[10](2020)在《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安徽省是医疗大省,至2018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926个,卫生技术人员人数30多万,全年共诊疗人次近3亿[1]。其中大多数是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一般是指由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区)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2]。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因此,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一部分,病房药品质量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但在某些地方的管理还很粗放,缺乏严格的监督,造成用错药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很多,应用于病房药品质量管理,可以使药品使用终末环节的质量得到提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基于此,本研究的主题是病房药品质量控制的问题与改进,使用系统分析,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现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2016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化流通监管处每月公示的药品流通监督检查信息汇总,找出高频次缺陷项目,以某基层医院为例实证分析省内医疗机构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原因。选择应用PDCA管理工具为手段,提出解决对策,构建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新机制。建立质量体系,使用先进的管理办法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效率,加强病房药品质量关键环节的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患者安全得到最大保障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最好方式。
二、病员满意度调查对改进护理工作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员满意度调查对改进护理工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概述 |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5 研究方法 |
6 技术路线 |
7 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患者隐私量表在实习护生中的汉化修订与信效度检验 |
1 量表的修订及评价方法 |
1.1 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及汉化 |
1.2 专家函询修订初稿 |
1.3 内容效度检定 |
1.4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专家咨询结果 |
2.2 项目分析 |
2.3 量表的效度 |
2.4 量表的信度 |
3 讨论 |
3.1 量表修订的背景及意义 |
3.2 量表修订过程科学合理 |
3.3 内容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 |
2.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得分 |
2.3 不同类别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单因素分析 |
2.4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 |
3.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总结 |
1 对策(建议) |
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护理人员的消极职业状态不容忽视 |
1.2 我国护理人员与南丁格尔及其获奖者的高尚人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1.3 职业人格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
2 概论 |
2.1 职业人格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现状 |
2.2.1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职业人格理论的研究 |
2.2.3 护士职业人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研究目的 |
2.4 研究意义 |
2.5 研究设计 |
2.5.1 研究内容 |
2.5.2 技术路线 |
3 研究方法 |
3.1 叙事研究方法概述 |
3.2 理论基础 |
3.2.1 杜威经验理论 |
3.2.2 现象学 |
3.2.3 解释学 |
3.3 三维叙事探究空间分析框架(Three Dimensional Narrative Inquiry Space) |
3.4 选择叙事研究方法的理由 |
4 研究过程 |
4.1 进入现场前的准备 |
4.1.1 研究者自身准备 |
4.1.2 选择研究参与者 |
4.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4.2 进入研究现场 |
4.2.1 进入邹瑞芳老师的研究现场 |
4.2.2 进入潘美儿老师的研究现场 |
4.2.3 进入邹德凤老师的研究现场 |
4.3 获得现场文本 |
4.3.1 获得现场文本的方法 |
4.3.2 获得现场文本的实施过程 |
4.3.3 停止获得现场文本的说明 |
4.4 整理分析经验文本 |
4.4.1 资料的初步整理 |
4.4.2 经验文本的整理与分析 |
4.5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
4.6 质量控制 |
4.6.1 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
4.6.2 分析校对资料的严谨性、可信性 |
4.7 研究推广度的说明 |
4.8 研究伦理 |
5 研究结果 |
5.1 邹瑞芳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
5.1.1 基本情况 |
5.1.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
5.1.3 职业人格典型故事 |
5.2 邹德凤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
5.2.1 基本情况 |
5.2.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
5.2.3 职业人格特征典型故事 |
5.3 潘美儿老师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与典型故事 |
5.3.1 基本情况 |
5.3.2 职业人格特征骨架结构 |
5.3.3 职业人格特征典型故事 |
6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与成因 |
6.1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整合框架 |
6.2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成因 |
6.2.1 内因——自我调控 |
6.2.2 外因——教育文化环境 |
7 讨论 |
7.1 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整合框架的讨论 |
7.1.1 “患者至上,无私奉献”的讨论 |
7.1.2 “引领行业,严而有爱”的讨论 |
7.1.3 “感召社会,向上向善”的讨论 |
7.2 三位获奖者的职业人格特征成因的讨论 |
7.2.1 自我调控的讨论 |
7.2.2 教育文化环境的讨论 |
8 研究结论 |
8.1 综合归纳了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总体特征 |
8.2 深入探究了三位获奖者职业人格的总体成因 |
9 研究创新性、局限和展望 |
9.1 研究创新性 |
9.1.1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
9.1.2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9.2 研究局限 |
9.2.1 研究条件的局限 |
9.2.2 研究认识的局限 |
9.3 研究展望 |
9.3.1 研究成果的借鉴 |
9.3.2 后续研究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叙事研究方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改进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改进 |
2.2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技术指标检测 |
3 结果 |
3.1 三代静脉输液监测装置 |
3.2 性能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该装置的性能指标满足野战、救灾等特殊环境使用要求,提升伤员救治效率 |
4.2 该装置的性能指标满足医院常规输液管理工作要求,具有重要的民用价值 |
第二部分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基本性能测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该装置对不同种类输液器的通用性测试 |
2.3 该装置对不同种类液体滴速检测和报警功能的准确性测试 |
2.4 该装置对当前液体余量、输液剩余时间监测的准确性测试 |
2.5 该装置在不同输液环境中的监测信号覆盖范围测试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该装置对不同种类输液器的通用性测试结果 |
3.2 该装置对不同种类液体滴速检测和报警功能的准确性测试结果 |
3.3 该装置对已输液量、输液剩余时间监测的准确性测试结果 |
3.4 该装置在不同输液环境中的监测信号覆盖范围测试结果 |
4 讨论 |
4.1 该输液监测装置适用于临床常用输液器 |
4.2 该输液监测装置适用于临床常用液体 |
4.3 该装置能实现对当前液体余量、输液剩余时间的准确监测 |
4.4 该输液监测装置适用于不同输液环境 |
第三部分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伦理学原则 |
2.3 输液监测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输液滴速检测异常率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液体滴空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输液管内回血率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平均单瓶液体护士查房次数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平均单瓶液体换液耗时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换液响铃呼叫率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
3.8 护士满意度 |
4 讨论 |
4.1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对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 |
4.2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对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 |
4.3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对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3.1 研究不足之处 |
3.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检测报告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装置的实验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静脉输液监测设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4)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 |
1.1.2 教育督导是学校改进的动力源头 |
1.1.3 英国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质量与标准的标杆示范 |
1.1.4 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模式是我国学校督导改革的必然趋势 |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
1.2.1 理论与实践价值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述评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育督导 |
2.1.2 学校督导 |
2.1.3 学校改进 |
2.2 相关研究述评 |
2.2.1 国内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
2.2.2 国外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
2.2.3 国内外对英国Ofsted的研究 |
2.2.4 国内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
2.2.5 国外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
第3章 Ofsted督导改革的背景思潮及理论基础 |
3.1 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背景思潮 |
3.1.1 新公共管理运动 |
3.1.2 教育监管改革浪潮 |
3.2 教育督导模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
3.2.1 CIPP模式 |
3.2.2 发展性评价模式 |
3.2.3 理论运用浅析 |
第4章 Ofsted发展历程审视与当代形态 |
4.1 Ofsted的成立 |
4.1.1 成立背景 |
4.1.2 改革举措 |
4.2 Ofsted的历史沿革 |
4.2.1 正规化与统一化:保守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
4.2.2 精致化与完善化:工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
4.2.3 多样化与简洁化:联合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
4.3 Ofsted的当代形态 |
4.3.1 宏观职能与愿景 |
4.3.2 具体任务及内容 |
4.3.3 内部组织与架构 |
4.3.4 督学遴选与职责 |
4.4 发展特征与流变规律 |
4.4.1 从权威走向合作:学校改进的合伙人 |
4.4.2 从问责走向改善:学校改进的协助者 |
4.4.3 从他评走向自评:学校改进的助推者 |
第5章 Ofsted学校督导系统剖析 |
5.1 督导系统和流程引领学校改进方向 |
5.1.1 督导前的准备——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 |
5.1.2 督导实施阶段——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 |
5.1.3 督导反馈阶段——CIPP模式的结果评价 |
5.1.4 对Ofsted督导流程的评价 |
5.2 督导框架和指标体系聚焦学校改进要件 |
5.2.1 贴近教育本质的指导思想 |
5.2.2 构建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 |
5.2.3 对框架和指标的深度反思 |
5.3 Ofsted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开拓学校改进手段 |
5.3.1 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 |
5.3.2 自我评价的核心要素 |
5.3.3 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
第6章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 |
6.1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分析 |
6.1.1 督导人员的专业性是助力学校改进的灵魂 |
6.1.2 督导设计的合理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支柱 |
6.1.3 督导实践的科学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航标 |
6.1.4 督导循证的有效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关键 |
6.1.5 督导研究的近地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保障 |
6.2 对我国学校督导的启示 |
6.2.1 强调循证原则,为教育研究建立督导的大数据库 |
6.2.2 注重服务功能,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信息 |
6.2.3 加强改进职能,从以督政为主向督政与督学并重转变 |
6.2.4 增进指导功能,推动学校自评体制建设 |
6.2.5 加强公正客观,尝试第三方评估机构建设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工具 |
5 资料收集 |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7 伦理原则 |
8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
1.2 护理信息创新性系统使用行为结果 |
1.3 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果 |
1.4 护士信息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
1.5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
1.6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统计结果 |
1.7 护士组织创新氛围统计结果 |
2 各量表维度得分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
3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
4 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4.1 模型假设 |
4.2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访谈提纲 |
4 资料收集与处理 |
5 伦理原则 |
6 结果 |
7 讨论 |
总结与思考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简历 |
致谢 |
(6)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 |
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
1.4 结果 |
1.5 问卷编制 |
1.6 问卷信效度检验 |
1.7 讨论 |
1.8 小结 |
第二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
1 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
2 形成专家咨询表 |
3 讨论与思考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对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本研究采用的测量框架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演绎归纳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质量控制 |
(一)设计问卷 |
(二)调查员 |
(三)现场调查 |
(四)数据录入 |
四、分析方法 |
(一)信效度检验 |
(二)一般性分析 |
(三)结构方程模型 |
(四)重要度-满意度矩阵 |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 |
一、研究模型构建 |
(一)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结构模型 |
(二)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测量模型 |
二、研究假设 |
(一)原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二)原因变量与目标变量的关系假设 |
(三)目标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关系假设 |
(四)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第四章 结果 |
一、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
二、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三、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 |
(一)初步拟合 |
(二)拟合修正 |
四、签约居民满意度情况 |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
(二)签约居民基本人口学特征对满意度的影响 |
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一)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图 |
(二)潜变量直接路径系数及检验 |
(三)潜变量间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
六、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一、量表信效度和模型拟合度检验 |
二、人口学因素对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影响 |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分析 |
(一)顾客满意及其前置因素分析 |
(二)顾客满意及其后向因素分析 |
四、质量感知维度满意度情况 |
(一)取得成效 |
(二)存在问题 |
第六章 建议 |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果 |
二、做实做好签约,提升服务水平 |
三、增加签约服务包,满足不同居民需求 |
四、组织经验交流会,探索特色发展模式 |
五、重视满意度测评,建立完善测评体系 |
第七章 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英国老年人口“整合照护”体系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 |
二、初级护理 |
三、整合照护 |
第二节 主要理论 |
一、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
二、积极老龄化理论 |
第三章 英国“整合照护”的CAS判定分析 |
第一节 英国“整合照护”的复杂适应性 |
一、英国“整合照护”的复杂适应性判定 |
二、英国“整合照护”的复杂适应性特征表现 |
第二节 英国“整合照护”的适应性主体分析 |
一、英国“整合照护”公共管理体系 |
二、英国“整合照护”运行机制 |
第四章 基于CAS模型的英国“整合照护”实践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英国“整合照护”的CAS模型建模思路 |
一、主体行为层——意义构建及相互联结 |
二、群体行为层——自组织 |
三、系统层——联合演化及涌现 |
第二节 实践案例:“追求卓越临床 (ACE)”整合项目 |
一、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意义构建及相互联结 |
二、以初级护理为范围的自组织 |
三、以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为聚焦的涌现 |
第三节 实践案例: 英格兰“先锋点”计划 |
一、以社区整合为目标的意义构建及相互联结 |
二、以指定创新模式实践对比的自组织 |
三、以实践效果输出为聚焦的涌现 |
第四节 英国“整合照护”实践效果分析 |
一、行为层的创新行动方案构建 |
二、行为层与系统层的有效交流路径 |
第五章 英国“整合照护”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整合照护”的发展现状 |
一、中国“整合照护”的实践——“罗湖模式” |
二、中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具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整合照护”可行性分析 |
一、中国实践“整合照护”养老模式的优势 |
二、中国实践“整合照护”养老模式的机会 |
第三节CAS视角下的有效行动框架构建 |
一、主动行为层——以社区照护为基础和起点 |
二、群体行为层——多元化和统筹性整合 |
三、涌现和反馈——建立协调机制和评估机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HCAHPS患者体验研究历程与国内外应用 |
1.2.1 HCAHPS患者体验研究历程 |
1.2.2 HCAHPS患者体验国内外应用 |
2 相关概念 |
2.1 患者体验 |
2.2 患者满意度 |
2.3 患者体验调查与患者满意调查的关系 |
3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体验现状分析 |
3.1.2 三甲和二甲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差异性比较 |
3.1.3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4 找出医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现场调查法 |
3.3.3 统计分析法 |
3.4 调查工具 |
3.5 质量控制 |
3.5.1 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
3.5.2 预调查及计分方法 |
3.5.3 调查阶段 |
3.5.4 资料录入与分析 |
3.6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问卷测评情况 |
4.1.1 信度分析 |
4.1.2 效度分析 |
4.2 患者基本情况 |
4.3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结果描述 |
4.3.1 住院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体验评价 |
4.3.2 住院患者对出院指导的体验评价 |
4.3.3 住院患者对医疗技术的体验评价 |
4.3.4 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的体验评价 |
4.3.5 住院患者对设备与后勤的体验评价 |
4.3.6 住院患者对入院管理的体验评价 |
4.3.7 住院患者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的体验评价 |
4.3.8 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体验评价 |
4.3.9 住院患者对医疗费用体验评价 |
4.3.10 住院患者总体评价 |
4.4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比较分析 |
4.4.1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服务态度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2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出院指导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3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疗技术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4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5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设备与后勤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6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入院管理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7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8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9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疗费用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10 患者总体体验得分比较 |
4.5 患者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影响患者体验的单因素分析 |
4.5.2 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体验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1 合肥市住院患者总体患者体验现状 |
5.1.1 服务态度体验得分最高,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最大 |
5.1.2 用药管理和医疗费用患者体验最低 |
5.1.3 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方面体验较差 |
5.1.4 患者总体就医体验较好,医疗技术有待提高 |
5.1.5 城市三甲医院与县级二甲医院的患者体验差异 |
5.2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
5.2.1 患者自身因素对患者就医各维度体验的影响 |
5.2.2 就医相关因素对患者就医各维度体验的影响 |
5.3 创新与不足 |
6 建议 |
6.1 继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
6.2 加强医患沟通,关注患者情绪,注重人文关怀 |
6.3 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 |
6.4 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加强医保监督,提高收费透明度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表 |
本人简历 |
致谢 |
国内外患者体验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1.7 技术路线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质量 |
2.1.2 质量管理 |
2.1.3 质量管理体系 |
2.1.4 质量控制机制 |
2.2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
2.2.1 组织与人员保证 |
2.2.2 条件保证 |
2.2.3 制度保证 |
2.2.4 信息保证 |
2.3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活动 |
3.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3 主要问题 |
3.3.1 对药品养护和设备维护重视不够 |
3.3.2 收货与验收未按规范操作 |
3.3.3 药品未按照规定要求存储 |
3.3.4 采购质量意识亟待强化 |
3.3.5 药品调剂,使用管理不严格 |
3.3.6 设施设备的配置及维护不足 |
3.4 讨论 |
4.安徽省某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实证分析 |
4.1 某医院简介 |
4.2 某医院护士站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护士站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
4.2.2 药品摆放混乱 |
4.2.3 药品未按效期管理 |
4.2.4 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 |
4.2.5 药品存储不符合条件 |
4.2.6 信息化水平偏低,对HIS系统利用不充分 |
4.3 原因分析 |
4.3.1 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 |
4.3.2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控流于形式 |
4.3.3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足 |
4.3.4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医院风险意识薄弱 |
5.构建安徽省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新机制 |
5.1 谋划质量管理计划(Plan) |
5.1.1 成立病房药品管理专业小组 |
5.1.2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
5.1.3 组建药护合作工作机构 |
5.2 强化质量控制各环节管理(Do) |
5.2.1 加强药房到护士站领药过程管理 |
5.2.2 加强护士站药品收货验收管理 |
5.2.3 加强病房药品储存养护管理 |
5.2.4 开展病床前药学服务 |
5.2.5 加强退药管理 |
5.2.6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5.2.7 加强病房拆零药品管理 |
5.2.8 加强冷链药品管理 |
5.2.9 提高病房药品管理信息化水平 |
5.3 开展病房药品质量管理评审(Check) |
5.4 推进病房药品质量改进(Act) |
6.结论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
四、病员满意度调查对改进护理工作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D]. 张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叙事研究[D]. 董晓萌.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研究[D]. 徐曼.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D]. 顾娇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5]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D]. 吴宏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6]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D]. 符晓红. 郑州大学, 2020(02)
- [7]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满意度研究[D]. 胡翠玲.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英国老年人口“整合照护”体系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D]. 汪显东.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2)
- [9]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马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丁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