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掺假劣质绵侵害消费者(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陈佳[2](2020)在《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筛查及定量鉴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于樱桃等三代水果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其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违规添加、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随着监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樱桃制品的掺假现象因为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而尚未得到解决。樱桃制品掺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制约了高附加值小浆果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筛查及定量鉴别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高附加值小浆果行业的质量,加强樱桃制品的监管及促进高附加值小浆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开展的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筛查及定量鉴别方法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樱桃及其制品基因组DNA提取,通过比较4种商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樱桃及其制品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确定了改良深加工食品DNA提取试剂盒法效果最佳,并作为后续试验果汁的基因组提取方法。(2)针对果汁中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残留对分子检测的影响,建立了常见的10种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荧光PCR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证明柠檬酸、柠檬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在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荧光PCR检测造成抑制,且紫外吸收峰存在偏移的现象。(3)针对果汁中植物源性食品添加剂,建立了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ITS2和trnH-psbA引物组合筛选方法。以木薯作为模式,构建了木薯质量与扩增DNA拷贝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基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4)针对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筛查的需求,以ITS2为测序基因设计测序引物,建立樱桃及其制品中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筛查方法。结果表明,在种水平上,该方法仅能对车厘子、红树莓、黑加仑、蔓越莓、杏、葡萄、苹果、梨进行二代测序高通量筛查;在属水平上,该方法能够对研究所涉及的物种进行二代测序高通量筛查;该方法不适用于在种或属水平上的定量筛查。(5)针对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定量鉴别的需求,建立了车厘子、小樱桃、红树莓、梨、桃、葡萄、苹果、杏8种浆果的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设计了每个物种的数字PCR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车厘子等8种浆果质量与DNA含量的关系曲线、DNA含量与其扩增DNA拷贝数的拟合曲线,且上述曲线线性拟合度和最大变异系数均符合试验要求。两条曲线以DNA浓度作为中间换算值,构建出浆果质量和扩增DNA拷贝数的计算公式:车厘子:M车=0.0833C-3.8420,小樱桃:M樱=0.0434C-2.5028,红树莓:M树=0.0161C-1.4329,梨:M梨=0.3092C-11.7040,桃:桃=0.0933C-2.2654,葡萄:M葡=0.1899C-3.9500,苹果:M苹=1.6333C-6.3074,杏:M杏=0.0281C-0.7585。(6)利用(5)中数字PCR检测方法,构建了车厘子、小樱桃与其它6种水果数字PCR检测的12个掺假模型,每个掺假模型的最大误差和最大变异系数均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市售样品检测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市售样品的检测。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实现樱桃制品掺假成分的快速鉴别,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执法、打击樱桃制品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小浆果及其制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葛冠鹏[3](2020)在《黑加油站治安问题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以汝南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汽车行业的繁荣,汽油等成品油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之而来的黑加油站问题也给社会治安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大量的黑加油站未批先建或私自搭建,不符合消防要求,存在严重火灾爆炸隐患。更有甚者,将简陋的加油设施私藏在居民区附近,引发安全事故的机率极高。一旦发生失火、爆炸,必将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给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黑加油站不仅危及公共安全,而且其销售时大多都短斤少两、违规销售劣质成品油,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成品油正常市场秩序,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更主要的是黑加油站为了经济利益违规向没有购买资格的主体销售易燃易爆的成品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国家反恐维稳形势。目前,许多地方均已开展了相应的黑加油站专项整治行动,专项行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治理经验不足、措施不当,许多地方经过系列整治后,黑加油站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本研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黑加油站治安问题及其防控对策这个课题,通过实地访谈,考察汝南县黑加油站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黑加油站特点、危害以及防控难点。从黑加油站治安问题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研究黑加油站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突出点和难点。运用文献分析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前期的研究,设计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汝南县及其辖区乡镇的22名群众和10名公安民警的深入访谈获得研究数据,并从群众方面、黑加油站方面以及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方面对深入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黑加油站治安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结合分析结果,分别从改进宣传工作、改进情报工作、创新防控体系、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制定合理考核及问责机制等方面提出防控建议。目的是以黑加油站治安管理为突破口,通过黑加油站在治安管理方面难点的解决,带动解决黑加油站在其他方面的防控难点,为有效的解决目前黑加油站屡禁不止的现况提供对策建议。
王季锋[4](2020)在《基于降温扰动拉曼光谱的食用油掺假鉴别研究》文中认为食用油掺假侵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公众健康,相关鉴别研究对于构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掺假食用油中的假冒组分含量降低时,掺假油与正品油的相似度较高,是打假鉴别的难点和重点。采用温度作为外扰因子的二维光谱,鉴别掺假食用油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文献工作多采用升温作为扰动因子。然而,升温有可能导致食用油中热不稳定成分发生变化,影响鉴定结果的说服力和准确性。本论文针对高品质食用油掺杂低品质油以及食用油掺杂地沟油,采用降温扰动的二维相关拉曼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开展相关鉴别研究。首先,针对高品质的橄榄油以及低量(5%、10%、20%)掺杂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橄榄油(简称掺假橄榄油),在+15~-20℃温度区间探究正品橄榄油和掺假橄榄油的拉曼光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15~0℃范围,正品橄榄油与掺假橄榄油的拉曼光谱非常相似,且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当温度降至0℃以下后,正品橄榄油与掺假橄榄油的拉曼光谱的峰形和强度,均随温度降低出现较显着差异,且正品橄榄油与掺假橄榄油的拉曼光谱差异变得明显。二维同步相关拉曼光谱显示,随着掺假比例增加,掺假橄榄油在2900~2950 cm-1范围的自相关峰强度以及2925 cm-1与2883 cm-1的负交叉峰强度均出现明显降低,正品橄榄油与掺假橄榄油的谱图差异较显着。;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正品橄榄油和掺假橄榄油的盲样均得到准确鉴别。然后,选取大豆油和玉米油作为正品食用油,分别低量(5%)掺杂3种地沟油,制备出3种掺假大豆油和3种掺假玉米油。在+15~-30℃温度区间,对比正品大豆油、正品玉米油以及掺假大豆油和掺假玉米油的拉曼光谱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在+15~0℃范围,正品大豆油、玉米油与其相应的掺假食用油的拉曼光谱非常相似,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正品大豆油、玉米油与相应的掺假食用油的拉曼光谱,发生较显着变化;随着温度降低,正品油与掺假油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二维同步相关拉曼光谱显示,与掺假大豆油相比,正品大豆油在2883 cm-1附近自相关峰范围更大。对比正品玉米油与掺假玉米油二维同步相关拉曼光谱,观测到正品玉米油在2883 cm-1附近的自相关峰强度更高。对二维同步相关拉曼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正品大豆油、正品玉米油、低量掺杂地沟油的掺假油的盲样均可得到准确鉴别。综上,降温后的拉曼光谱和以降温为扰动因子的二维同步相关拉曼光谱,对于掺假食用油均具有很高的辨识能力。这种鉴别技术方法,对于其他油品鉴别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用价值。
陈禹衡[5](2020)在《解释与适用:生产销售假口罩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文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各种物资的支持,其中口罩就是最为重要的物资,包括普通口罩和医用口罩,后者属于医用器材。现阶段假口罩犯罪的行为范式包括旧口罩翻新为新口罩、劣质口罩冒充合格口罩、普通口罩冒充医用口罩、国外标准口罩替代国内标准口罩。对于假口罩犯罪刑法规制的罪名选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益是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相结合的混和法益,主要有4种行为范式并且在特定环境下优先适用。与之对应,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法益是人身法益和财产法益,并且行为范式不包括购买和使用行为,犯罪形态是准抽象危险犯,并且作为空白罪状,司法适用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类的非典型性空白规范。
陈通[6](2020)在《基于GC-IMS技术的植物油品质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其中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3种食用油占国内消费总量的90%左右。由于受培育品种、气候环境、土壤成分以及制取、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食用植物油不仅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而且其质量品质和营养价值也参差不齐。不法商贩或者小型植物油加工厂易受利益驱使以劣质低价植物油掺入或伪造包装替代高价植物油,导致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该类事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同时阻碍了食用植物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从风味化学角度对植物油品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使GC-IMS设备工作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以植物油风味物质中存在的4种典型标准挥发性有机物质为检测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标准物质产生的离子峰强度变化,确定了GC-IMS的最佳检测条件,具体参数为:孵化温度60℃、孵化时间10 min、顶空进样量200μL,载气流量选用程序控制方式。(2)为建立一种基于风味物质组成的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快速识别方法,采用GC-IMS设备对芝麻油、菜籽油和山茶油3种类型共187个食用植物油样品进行了检测,分别使用基于人工特征提取与Otsu阈值分割提取的2种方法对GC-IMS二维谱图进行特征选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s,kNN)模式识别算法分析对比2种特征选取方法的优劣,构建了3种不同种类植物油的风味指纹识别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依靠人工选取特征峰的主观选取方法,Otsu阈值分割算法结合谱图差异可视化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定位不同种类植物油样之间的差异区域,实现风味物质对应特征峰的自动选取,达到成功区分不同种类植物油的目的,预测集正确识别率可达98.24%。(3)采用多维主成分方法对芥花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掺假油样产生的GC-IMS二维矩阵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典型判别分析方法对不同种类掺假油样进行有监督识别。结果表明:除了芥花籽油中掺入花生油比例为20%的样品存在误判现象外,其他掺假样品均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建立芥花籽掺假油样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建立模型中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均≤0.85,对应均方根误差在4.789.73%之间;预处理方法的引入可消除部分GC-IMS二维谱图中的无关信息,降低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提高预测准确度;PLS回归算法结合Savitzky-Golay滤波以及归一化预处理方法可得到最佳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3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5.16%。(4)为构建能够表征菜籽油精炼程度的风味指纹图谱,实现菜籽油精炼等级的判别区分,使用GC-IMS设备对4种不同精炼等级共124个菜籽油样进行了检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并结合二阶导数算法对不同等级菜籽油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级菜籽油样在2 854 cm-1、2 924 cm-1以及2 933 cm-1等3处产生特征吸收峰,该类吸收峰对应含有甲基、亚甲基等官能团的烷烃类物质;除一级菜籽油样外,其他等级菜籽油样在912 cm-1处产生吸收峰,对应物质可能为含有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也是后期菜籽油形成风味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油样的风味物质数量随着精炼等级的提高而显着减少;菜籽油中的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烷烃类、酯类、呋喃、吡嗪类等物质;一级菜籽油样主要成分为小分子烷烃类物质,二级菜籽油样主要为醛类和醇类物质,三级油样主要以醛类和腈类物质为主,还包括少量的吡嗪、呋喃类物质,四级菜籽油油样含有的风味成分物质最多。应用GC-IMS对不同精炼等级菜籽油样进行了检测,采用彩色差分可视化方法结合Otsu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并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3种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不同等级菜籽油样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3种模式识别方法中均能够成功区分不同精炼等级菜籽油样,kNN的判别结果较其他2种方法略好,3种模式识别方法的预测集正确率均大于94%,成功实现菜籽油精炼等级的准确判别,研究表明GC-IMS技术可用于菜籽油精炼等级的快速判别。
许昌市人民政府[7](2018)在《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中指出许政[201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8]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
江瑶[8](2017)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蜂蜜标志性代谢物并探究其应用》文中认为蜂蜜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广受人们欢迎的食品,由于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等原因常常供不应求,加之蜂蜜成分复杂,使它成为食品掺假的一个主要对象,不法分子常通过各种掺假手段来对蜂蜜进行造假,谋取利益。由于蜂蜜的主要成分为葡糖糖和果糖,目前蜂蜜掺假的常用手段是通过掺入廉价糖浆的方式制造掺假蜂蜜,现有的对蜂蜜掺假进行鉴别的方法有: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薄层色谱法(TLC)、脉冲电流检测器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HPAEC-P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技术(HPLC-IRMS)、核磁共振技术(NMR)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等,但是这些方法各有其缺陷,并且对于使用C3植物糖浆进行掺假的掺假蜂蜜的鉴别难题并未突破。本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真蜂蜜(荆条蜜、洋槐蜜、枣花蜜)与掺假蜂蜜的代谢物进行全面获取与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真蜂蜜与掺假蜂蜜进行区分,寻找真蜂蜜样品的标志性代谢物,实现对真假蜂蜜的鉴别。本研究在未来蜂蜜市场中对蜂蜜质量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寻找真正蜂蜜的标志性代谢物、第二部分为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真蜂蜜与糖浆掺假蜂蜜进行区分、第三部分是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蜜与未成熟蜜进行区分、第四部分是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真蜂蜜与已知劣质蜂蜜进行区分。四部分实验对样本原始数据的获取均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Obitrap LC-MS),上机检测后的原始数据经过Compounds Discoverer软件对样品进行总离子流图色谱峰的提取、峰对齐、未知物的检测等差异性分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实现对比较样品组的区分,找到的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寻找碎片离子,初步完成标志性代谢物的定性工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真正蜂蜜样本荆条蜜、洋槐蜜、枣花蜜三种蜂蜜均能实现与各种蜂蜜掺假糖浆的区分,并通过分析找到了三种蜂蜜的各自的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并对其完成了初步定性。荆条蜜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有:苯丙氨酸、亮氨酸、泛酸、对香豆酸、肉桂酸、白杨素、酪氨酸,其中苯丙氨酸和泛酸是荆条蜜可能的特有的标志物;洋槐蜜的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有:色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视黄酸、对香豆酸、脱落酸、肉桂酸、白杨素,其中色氨酸、视黄酸和脱落酸是洋槐蜜可能特有的标志性代谢物;枣花蜜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有:褪黑激素、N-乙酰羟色胺、亮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对香豆酸、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白杨素。其中褪黑激素、N-乙酰羟色胺、4-甲氧基肉桂酸是枣花蜜可能特有的标志性代谢物。第二部分结果显示:三种蜂蜜与糖浆掺假蜂蜜的区分效果明显,在大米糖浆、玉米糖浆、甜菜糖浆、蜂蜜专用糖浆掺入1%比例的水平上,就能与三种真蜂蜜实现区分,说明本研究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糖浆掺假蜂蜜的检测限能够达到1%,且随着掺入糖浆比例的增大,在PCA得分图上糖浆掺假蜂蜜样品组有距离真蜂蜜样品组越来越远的趋势。第三部分结果显示:荆条蜜、洋槐蜜、枣花蜜三个品种的成熟蜜与未成熟蜜在PCA得分图上在第一主成分上分离效果显着,在最后第四部分对真蜂蜜与已知劣质蜂蜜的鉴别试验中,本研究所用的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实现将真洋槐蜜与已知劣质洋槐蜜的区分、真枣花蜜与已知劣质枣花蜜的区分,并且将不同品种的已知劣质蜜在与真荆条蜜、真洋槐蜜、真枣花蜜进行统一比较时,发现不同品种的已知劣质蜜归为一组,均能够与三个品种的真蜂蜜实现分离。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本研究所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对蜂蜜掺假鉴别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对蜂蜜掺假鉴别的其他检测方法,不需要对某一或某些靶向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是一种宏观非靶向的种类区分的方法。方便快捷,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上机处理后数据经Compounds Discoverer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PCA模型即可实现真蜂蜜与糖浆掺假蜂蜜的鉴别。
周新宇[9](2017)在《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博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是衡量国家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铸成社会文明建筑的基石。《管子·牧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古中国就对食品予以重视。现阶段,体系化研究将食品安全分为三个层次:(1)食品数量安全;(2)食品质量安全;(3)食品可持续安全。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推动了食品行业的进步,撼动了传统食品安全的认知理念,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的满足,同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食品安全形势在中国不容乐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致使消费者谈“奶”变色、谈“肉”变色已属常态,并且“中国食品安全危险论”更是把我国食品安全演化成为国际问题,导致食品出口量锐减,造成巨大损失。基于此,本文借助食品供应链结构,研究食品安全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披露策略选取,分析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旨在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意识,寻求确保食品安全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充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基础之上,通过企业走访、零售商调查、市场调研及食品检测相关学者的咨询,借助我国食品供应链,运用博弈理论分阶段研究利益主体关系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策略选择,最终为提高食品安全治理绩效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全文共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该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点;第二部分为食品安全、食品供应链、信息披露行为以及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对我国食品市场非对称信息博弈化和消费者置信度影响等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全文奠定写作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为论文博弈分析的主体部分。(1)食品供应链加工环节横向研究,通过海外食品质量信息披露发展前后对比,分析信息披露对当前我国不同规模加工商间策略选取和获利水平的作用效果,以及行业信息化完善下的策略选取和获利水平变化,阐述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推进意义;(2)食品供应链纵向(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监管环节)研究,研究参与主体信息披露策略与质量安全、参与者获益的影响,为后文强化行业信息化发展、推进产业信息披露技术升级做铺垫。第五章为第四部分,论述食品信息披露技术及管理双向防控,借助技术升级、信息化推进、规范管理等措施提升质量水平。最后一章对全文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予以总结和展望。
蔡若夫[10](2015)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最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挥刑事政策、立法、司法的作用来打击已然犯罪,而且在于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有效治理未然犯罪。我国学术界之前的研究局限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个别犯罪,缺乏结合风险刑法开展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本文从系统化、整体化的角度,用前置法、预防法完善刑事政策、立法和司法,探索了风险刑法视角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研究。论文从刑事政策、立法、司法入手,指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格刑法学、经济刑法学、风险刑法学、行政刑法学、犯罪分类学、犯罪疫因学、刑事政策学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论证,界定犯罪类别,研究本类犯罪的罪数形态、竞合关系及其处断原则,犯罪既遂、未遂及其处断原则,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指出我国犯罪治理存在着刑事政策失之于险,刑事立法失之于疏,刑事司法失之于信的三大弊端,导致抢险式、运动式的严打政策一以贯之,制假售假却屡打不绝,厉而不严的刑事立法三令五申,制假售假却屡禁不止,显失公正的刑事司法严厉有余,制假售假却屡教不改。笔者认为,管控风险、严密法网、重建信任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治本之策。在刑事政策方面要管控法网转型升级、法益和人权保障冲突的风险,落实“三严三宽”的政策,纠正长期依赖严打的政策偏差,实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坚持源头治理,突出对新型电子商务领域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治理。在刑事立法方面要实现严而不厉,确立刑法在治理犯罪之中的功能定位,确立前置法、预防法在预防犯罪之中的定位,解决刑法规范的疏漏性问题,包括刑事立法中引入严格责任制度、建立配套程序制度,分设生产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增设非法持有伪劣商品罪,修改药品安全犯罪和食品安全犯罪,增加个人和单位的资格刑,完善罚金刑设置。在司法方面要重建信任,既要惩前毖后,更要治病救人,解决被动性治理犯罪的问题,包括司法中严格限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转换,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使用相对轻缓的自由刑和非刑罚措施,在司法解释中重新定义销售金额,完善加重犯的情节界定,明确选择性罪名的适用,专门设置打假警察队伍。
二、掺假劣质绵侵害消费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掺假劣质绵侵害消费者(论文提纲范文)
(2)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筛查及定量鉴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植物源性食品掺假现状 |
1.2 樱桃制品的掺假情况 |
1.2.1 樱桃及其制品简述 |
1.2.2 樱桃制品存在的问题 |
1.2.3 樱桃制品中常见的掺假物种 |
1.3 植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技术 |
1.3.1 植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技术 |
1.3.2 植物源性成分定量检测技术 |
1.3.3 现阶段掺假鉴别方法的缺陷 |
1.4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技术 |
1.4.1 二代测序技术 |
1.4.2 数字PCR技术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意义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樱桃制品基因组提取及添加剂干扰分析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果肉中基因组提取结果分析 |
2.2.2 果汁中基因组提取结果分析 |
2.2.3 化学合成添加剂对荧光PCR检测干扰的结果分析 |
2.2.4 化学合成添加剂影响基因组提取效果的紫外光分光光度计分析 |
2.2.5 植物源性添加剂DNA条形码筛选结果 |
2.2.6 果汁中植物源性添加剂(木薯)定量检测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筛查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二代测序数据质控结果分析 |
3.2.2 二代测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
3.2.3 二代测序数据多样性结果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数字PCR技术樱桃制品成分精准定量检测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车厘子、小樱桃及其他六种浆果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检测 |
4.2.2 DNA提取质量的确定及含量的测定 |
4.2.3 八种浆果其DNA含量和拷贝数的关系曲线 |
4.2.4 车厘子、小樱桃及其它六种浆果质量和拷贝数公式的建立 |
4.2.5 车厘子、小樱桃掺假模型的数字PCR检测 |
4.2.6 市售车厘子、小樱桃样本的数字PCR检测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黑加油站治安问题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以汝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主要概念的界定 |
1.4.1 黑加油站 |
1.4.2 黑加油站治安问题 |
1.4.3 治安管理 |
1.4.4 群众参与 |
1.5 研究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创新 |
1.5.2 研究方法创新 |
1.5.3 对策创新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分析法 |
2.3.2 访谈法 |
2.3.3 扎根理论方法 |
3 调查的实施情况 |
4 汝南县黑加油站治安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4.1 汝南县黑加油站违规经营现状、特点和危害 |
4.1.1 汝南县黑加油站违规经营问题 |
4.1.2 汝南县黑加油站违规经营的特点 |
4.1.3 汝南县黑加油站违规经营的危害 |
4.2 汝南县黑加油站治理工作机制及治理中法律、法规的应用 |
4.2.1 汝南县黑加油站治理工作机制 |
4.2.2 汝南县黑加油站治理中法律、法规的应用 |
4.3 汝南县黑加油站治安问题的形成原因 |
4.3.1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黑加油站的经营 |
4.3.2 群众对黑加油站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
4.3.3 群众参与度低 |
4.3.4 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 |
4.3.5 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较轻 |
5 改进黑加油站治安防控措施的建议 |
5.1 改进宣传工作 |
5.1.1 宣传方式的创新 |
5.1.2 宣传内容的创新 |
5.1.3 宣传主体的创新 |
5.2 改进情报工作 |
5.2.1 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
5.2.2 专群结合,提升群众与行业参与度 |
5.3 创新黑加油站治安防控体系 |
5.3.1 创新多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
5.3.2 政企联合,强化企业责任 |
5.4 完善法律规范体系 |
5.5 制定合理的考核及问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黑加油站治安问题访谈提纲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降温扰动拉曼光谱的食用油掺假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拉曼光谱技术 |
1.3.1 拉曼光谱原理 |
1.3.2 拉曼光谱特点 |
1.3.3 拉曼光谱应用 |
1.4 二维相关光谱技术 |
1.4.1 发展历史 |
1.4.2 原理及应用 |
1.5 聚类分析方法 |
1.6 选题思想及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参数 |
2.2.2 实验步骤 |
2.3 光谱预处理 |
3 降温扰动对一维拉曼光谱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拉曼原始谱 |
3.2.1 掺假橄榄油 |
3.2.2 食用油中掺杂地沟油 |
3.3 食用油特征峰指认 |
3.4 食用油降温扰动效应 |
3.4.1 掺假橄榄油 |
3.4.2 食用油中掺杂地沟油 |
3.5 拉曼光谱的聚类分析 |
3.5.1 掺假橄榄油 |
3.5.2 食用油中掺杂地沟油 |
3.6 本章小结 |
4 降温扰动的二维相关拉曼光谱 |
4.1 引言 |
4.2 二维相关拉曼 |
4.2.1 掺假橄榄油 |
4.2.2 食用油中掺杂地沟油 |
4.3 二维相关拉曼的聚类分析 |
4.3.1 掺假橄榄油 |
4.3.2 食用油中掺杂地沟油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解释与适用:生产销售假口罩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假口罩犯罪的行为范式研析 |
(一)将旧口罩翻新为新口罩 |
(二)以劣质口罩冒充合格口罩 |
(三)以普通口罩冒充医用口罩 |
(四)用国外标准的口罩代替国内标准的口罩 |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司法适用分析 |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假口罩犯罪中的法益探讨 |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假口罩犯罪中的司法适用 |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司法适用分析 |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法益探究 |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行为范式辨析 |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犯罪形态分析 |
(四)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空白罪状研究 |
四、余 论 |
(6)基于GC-IMS技术的植物油品质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植物油品质评价研究现状 |
1.2.1 感官评定 |
1.2.2 理化指标评定 |
1.2.3 色谱分析鉴别法 |
1.2.4 无损检测鉴定法 |
1.3 植物油风味成分研究 |
1.3.1 植物油风味物质产生途径 |
1.3.2 植物油特征风味的影响因素 |
1.4 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分析检测技术 |
1.4.1 IMS技术基本原理 |
1.4.2 离子在IMS中的反应过程 |
1.4.3 气相离子迁移谱 |
1.5 GC-IM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GC-IMS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
1.5.2 GC-IMS在军事、化工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
1.5.3 GC-IMS在生物与医药中的应用 |
1.6 其他IMS技术研究现状 |
1.6.1 IMS在军事、化工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
1.6.2 IMS在食品、生物和医药中的应用 |
1.7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9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数据分析方法 |
2.1 试验材料的收集与贮藏 |
2.1.1 试验材料收集 |
2.1.2 试验材料贮藏 |
2.1.3 试验安排 |
2.2 理化指标检测 |
2.2.1 碘值 |
2.2.2 相对密度 |
2.2.3 不皂化物 |
2.2.4 色度检测 |
2.2.5 折射率 |
2.2.6 透明度 |
2.2.7 酸价 |
2.2.8 过氧化值 |
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3.1 GC-IMS分析仪 |
2.3.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系统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2.4.1 二维数据可视化方法 |
2.4.2 谱图预处理方法 |
2.4.3 二维特征提取与数据降维 |
2.4.4 模式识别与定量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特征风味指纹谱不同种类植物油的区分 |
3.1 前言 |
3.1.1 指纹图谱概述 |
3.1.2 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构建的意义 |
3.2 试验样品与试剂 |
3.2.1 试验样品 |
3.2.2 试剂 |
3.3 试验方法 |
3.3.1 GC-IMS稳定性检测 |
3.3.2 GC-IMS检测条件优化 |
3.3.3 风味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
3.3.4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GC-IMS稳定性分析 |
3.4.2 GC-IMS参数优化 |
3.4.3 不同种类植物油特征性风味成分的筛选 |
3.4.4 基于GC-IMS风味指纹谱的不同种类植物油判别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C-IMS在芥花籽油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掺假植物油样的制备 |
4.2.2 掺假植物油理化指标的检测 |
4.2.3 掺假植物油的GC-IMS检测 |
4.2.4 数据分析处理 |
4.3 掺假植物油理化指标的检测 |
4.3.1 不同种类植物油的理化指标差异分析 |
4.3.2 芥花籽油掺入葵花籽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
4.3.3 芥花籽油掺入大豆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
4.3.4 芥花籽油掺入花生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
4.4 基于GC-IMS的芥花籽掺假油分析 |
4.4.1 GC-IMS谱图分析 |
4.4.2 GC-IMS谱图预处理 |
4.4.3 多维主成分分析与掺假植物油的鉴别 |
4.4.4 掺假油含量的定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菜籽油等级差异对其风味成分影响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样品采集 |
5.2.2 理化参数的检测 |
5.2.3 FTIR菜籽油光谱采集 |
5.2.4 基于SPME-GC-MS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 |
5.2.5 基于GC-IMS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 |
5.2.6 数据分析处理 |
5.3 不同等级的菜籽油理化参数分析 |
5.3.1 色度值 |
5.3.2 其他理化参数 |
5.4 基于FTIR不同等级菜籽油的检测分析 |
5.4.1 不同等级菜籽油红外光谱分析 |
5.4.2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 |
5.5 基于SPME-GC-MS不同等级菜籽油的检测分析 |
5.5.1 菜籽油GC-MS总离子流图分析 |
5.5.2 菜籽油挥发性成分组成与分析 |
5.6 基于GC-IMS不同等级菜籽油的检测分析 |
5.6.1 GC-IMS谱图分析 |
5.6.2 基于风味成分的特征提取 |
5.6.3 主成分分析 |
5.6.4 不同精炼等级菜籽油的判别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A |
(8)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蜂蜜标志性代谢物并探究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代谢组学 |
1.1 代谢组学简介 |
1.2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
1.3 Q Eexactive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
2 蜂蜜掺假 |
2.1 蜂蜜 |
2.2 蜂蜜的食用价值 |
2.3 蜂蜜的药用价值 |
2.4 蜂蜜掺假检测现状 |
2.5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鉴定蜂蜜品种及真伪方面的应用 |
3 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
4.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代谢组学寻找真正蜂蜜的标志性代谢物 |
1.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色谱质谱条件 |
1.5 数据处理 |
2.实验结果 |
2.1 数据处理正负离子模式的选择 |
2.2 实验重现性验证 |
2.3 寻找荆条蜜样本的标志性代谢物 |
2.4 寻找洋槐蜜样本标志性代谢物 |
2.5.寻找枣花蜜样本标志性代谢物 |
2.6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真蜂蜜与糖浆掺假蜂蜜的区分 |
1. 实验部分 |
2.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区分成熟蜂蜜与未成熟蜂蜜 |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色谱质谱条件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成熟蜜与未成熟蜜的区分 |
2.2 讨论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区分真蜂蜜与已知劣质蜂蜜 |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色谱质谱条件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真蜂蜜与已知劣质蜂蜜的区分 |
2.2 讨论 |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
References |
致谢 |
(9)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评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3 评述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食品安全 |
2.2 食品供应链 |
2.3 信息披露 |
2.4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涉及的利益主体 |
2.4.1 横向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利益主体 |
2.4.2 纵向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利益主体 |
2.5 非对称信息博弈相关概念 |
2.5.1 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 |
2.5.2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
2.5.3 消费者可信度 |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横向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
3.1 我国食品加工企业间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
3.1.1 背景描述与基本假设 |
3.1.2 食品加工企业间博弈分析 |
3.1.3 案例分析 |
3.2 海内外食品加工企业间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
3.2.1 背景描述与基本假设 |
3.2.2 博弈分析 |
3.2.3 案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纵向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
4.1 原料供给与生产加工环节信息披露演化博弈分析 |
4.1.1 背景描述与基本假设 |
4.1.2 食品原料商与生产商协调博弈分析 |
4.1.3 案例分析 |
4.2 食品供应链分销环节博弈分析 |
4.2.1 背景描述与基本假设 |
4.2.2 食品供销环节三方博弈 |
4.2.3 案例分析 |
4.3 食品供应链信息披露监管环节的博弈分析 |
4.3.1 背景描述与基本假设 |
4.3.2 食品监管环节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
4.3.3 案例对比 |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升中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程度对策建议 |
5.1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管理 |
5.1.1 建立规范安全标准与健全的信息披露法规 |
5.1.2 信息披露强制施行与教育宣传 |
5.2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技术 |
5.2.1 基础信息披露技术引入 |
5.2.2 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 |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
(10)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概念及特征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概念 |
二、我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现象的特征 |
第四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定义 |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刑法规制及缺陷 |
第一节 我国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事立法 |
一、立法概况 |
二、现行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基本体系 |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法益分类归属不清晰 |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过失认定存在缺陷 |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客观行为规定不全面 |
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财产刑的适用存在问题 |
五、资格刑的缺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个罪研究 |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个罪的确定及分类 |
一、从行为的危险性和结果的危害性对个罪进行分类 |
二、按照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实质危害分类 |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罪数形态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关系 |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关系 |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关系 |
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关系 |
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个罪竞合关系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个罪的法条竞合 |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竞合关系论的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既遂未遂 |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形态 |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形态的争议焦点 |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客观上存在未遂的停止状态 |
三、从犯罪既遂未遂理论分析,客观存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未遂类型及其认定 |
第二节 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未遂形态 |
一、关于两罪第一层级犯罪归属及未遂形态 |
二、关于两罪其他档次的罪行归类及未遂形态研究 |
第三节 刑法第142条 146 条147条和148条规定犯罪的既遂未遂问题 |
一、结果犯的特征及既遂、未遂认定 |
二、上述四种罪基本犯罪的法定刑及其既遂、未遂形态认定 |
三、刑法第142条、146 条和147条规定犯罪加重犯的未遂形态 |
第四节 刑法第143条和145条规定犯罪的量刑档次及未遂形态研究 |
一、关于两罪基本犯罪法定刑的研究 |
二、关于两罪加重犯罪所属量刑档次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美两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立法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美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立法规定及其特点 |
一、美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立法规定 |
二、美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法特点 |
第二节 中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立法的比较 |
一、中美犯罪与刑法中商品概念的差异 |
二、中美刑法犯罪主体的差异 |
三、中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差异 |
第三节 对美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法的借鉴 |
一、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责任认定方面引入严格责任 |
二、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惩治中引入持有型犯罪 |
三、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惩治中加强附属刑法立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刑法规制的完善 |
第一节 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事政策 |
一、选择“三严三宽”的刑事政策 |
二、选择“三严三宽”刑事政策的理由 |
三、落实“三严三宽”刑事政策的具体意见 |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事立法 |
一、立法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严格责任 |
二、立法上分设生产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 |
三、立法增设非法持有伪劣商品罪 |
四、立法修改药品安全犯罪和食品安全犯罪 |
五、立法增设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资格刑 |
六、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罚金刑设置 |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司法 |
一、司法中严格限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划归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
二、实现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罚轻缓化 |
三、在司法解释中重新定义销售金额 |
四、在司法解释中完善加重犯的情节界定 |
五、在司法解释中明确选择性罪名的适用 |
六、改革司法体制,专门设置打假警察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掺假劣质绵侵害消费者(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2]樱桃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筛查及定量鉴别技术研究[D]. 陈佳.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3]黑加油站治安问题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以汝南县为例[D]. 葛冠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 [4]基于降温扰动拉曼光谱的食用油掺假鉴别研究[D]. 王季锋.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1)
- [5]解释与适用:生产销售假口罩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J]. 陈禹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基于GC-IMS技术的植物油品质分析方法研究[D]. 陈通. 江苏大学, 2020(01)
- [7]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J]. 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 [8]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蜂蜜标志性代谢物并探究其应用[D]. 江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博弈分析[D]. 周新宇.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10]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研究[D]. 蔡若夫.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