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虹[1](2020)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能帮助学生认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诗教”传统,在小学低年级“统编本”教材中生活化气息的古诗占据了重要地位,新课标也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古诗教学仍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人为地割裂古诗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现状,笔者试图将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适当地结合,及时更新古诗教学的理念,合理调整古诗教学的教学目标,努力完善古诗教学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解读古诗教学内容,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活化的古诗教学策略,进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拉近古诗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提高低年级古诗的教学效率,这便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例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从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内涵、缘起和本质三个角度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概念展开一个详细的论述。第二章从基于古诗内涵、基于学生生活以及预设生成与辩证统一这三个方面论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第四小节则针对以上三方面用古诗《画》的教学示例进行实证评析。第三章从变换诵读方式、紧扣古诗文本和精心创设情境这三个角度来论述生活化的古诗教学方法,而第四小节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与评析就是对以上三角度的实证。第四章则从古诗内容解读的儿童化、古诗内容解读的多元化以及古诗内容解读过程的生活化来阐述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古诗内容解读的生活化,同样在第四节用古诗《咏柳》与《池上》教学具体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之,希望本研究可以给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一套具体实用的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效率。
柳宛伶[2](2020)在《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产业链推动了线上汉语教学的飞速发展,而一对一线上汉语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语言环境、专业背景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发展迅速。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灵活性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案个性化,面对当今汉语学习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其教学方式近乎“量身定做”,受到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广泛关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始终是根本。在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更大。鉴于此,研究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特别是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远程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论文重点构建了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系框架,探讨在特定教学环境与模式下的教学能力构成。继而以厦门“中学西渐”公司的“Chinlingo”平台为依托,对参与平台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习项目的职前教师(本文所讲“职前教师”是指在正式进入教师职业之前的、正在接受汉语国际教育或相关师范类教育的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了以上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能力。调查发现职前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意识较强,但远程教育技术知识及一对一个别授课知识储备不足;有一定的角色转换观念;对线上交互协作能力的重视度较高;信息化课件的制作与设计能力存在学用脱节问题;重视线上教学情景的创设但很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线上课堂突发情况处置不当。此外,论文对62位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案例(含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观察、统计和比较了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与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研究发现,职前汉语教师在实际一对一线上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角色转换效果不佳,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师生线上互动效果欠缺,突发情况应对力度不足。最后针对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出现的教学能力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培养建议。论文研究成果为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有利于促进线上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肖爽[3](2020)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了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数学在内的基础教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育应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个案研究法,以广安市G中学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分析、观察分析、课件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归纳总结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情况,及明晰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笔者一方面,通过访谈法分析广安市G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应用现状,了解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初中数学老师认同,且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也努力尝试将其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但由于有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且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具体方法的匮乏,削弱了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激情与动力,并最终造成信息技术未能与数学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信息技术也未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需共同努力以提升初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比如学校可通过定期举行的公开汇报课、示范课及精品课等活动,这对参加汇报及示范课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产生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访谈法和观察法基础上,笔者选取四川省广安市G中学初中同一年级学情相似两个班级,基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情况设计教学案例并开展教学,分别探究了教学辅助软件-爱学班班、几何画板和以PPT与实物投影仪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利用教学辅助软件-爱学班班跟踪学生预习进展和强化学生预习质量,并通过翻转课堂内化知识点,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几何画板精确作图和动态性特点促进了学生对动态几何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建立起变化的运动轨迹的观念;笔者发现以PPT和实物投影仪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规律探索”题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学生实施课后测试,其结果进一步证实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与提升初中学生学习质量,并结合文献和访谈与观察搜集的信息,归纳了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的积极作用。最后,笔者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情况、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及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张振康[4](2020)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以G镇Y学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不仅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而且影响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随着“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以及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吸引了一批青年教师服务乡村教育,青年教师在自身能力发展的同时,并有效带动区域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已经成为顺应新时代农村教育转型发展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取G镇Y学区的15位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资料收集的方法,分析G镇Y学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从现状中梳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并尝试构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型。发展模型主要包括了解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处于怎样的水平,整体把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种发展方式,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生成与发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场域——农村学校,本研究拟从能力发展的背景、前提、生成的内在逻辑等三方面影响因素出发,最终从营造文化与创设环境;变革发展方式,满足发展诉求;加强专业学习,树立信息化教学使命;在反思中汲取“养分”,深化情感体验等四方面探讨适宜学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并提出加强家校合作,变革乡村教学文化;缩小区域内硬件差距,建设学区数字化教学资源;立足学习主体,满足青年教师对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调动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减轻青年教师工作负担,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变革能力测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等六方面的具体策略。
刘静[5](2020)在《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步入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兴盛发展的时代背景呼唤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概莫能外。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理当备受重视。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支持教学,所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困难,对教学环境提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融合支持教学活动开展的趋势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而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其独特优势在各高校教学中实施运用,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较不错的选择。为此,本研究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混合式教学方式,探究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高效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本研究在阅读大量国内外关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以及“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文献并梳理研究现状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分析理论基础。为保证研究科学性,对师范生当下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能力水平较低的层面,为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混合式教学内容选择提供参考。结合信息化教学能力特点,阐述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构建出包含三大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设计混合式教学流程。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分析基础上,结合师范生特征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将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本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师范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者参与课堂的兴趣以及提问问题的次数都有明显增多;信息化教学能力尤其是“技术支持教学能力维度”得到明显提升。整体分析可得,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较为有效地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达成。
杨怡[6](2020)在《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学习不可绕开的一环,同时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打好拼音的基础对后期识字、阅读等方面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一直以来,拼音教学面临着不少问题,一线教师付出了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学生在学习拼音过程中依然显露不少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对拼音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应具有趣味性。当前,全面推广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视角出发,教材编写充分凸显了情境化、童趣性、生活化的色彩,为情境化的拼音教学提供了凭借。本研究正是从上述背景出发,综合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展开了情境化拼音教学的探索,结合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将其应用于拼音教学的必要性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重点提出了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以期针对一部分汉语拼音现状问题取得实质性改善,发挥一定的效用。文章内容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本研究的缘起、综述相关研究,其次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聚焦研究问题,最后确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界定相关概念、论述相关指导理论,并探讨将情境化教学应用于拼音教学的必要性,为后续研究工作做好铺垫。在研究初期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和初步现状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经前期的文献调研,深入了解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初步的现状调查中获知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分别概述情境化教学的特点、类型与原则,并确定理论依据,最后分别从课标要求、学生心理、学习理论、教师教学、教材特点等几个角度切入,论述了在拼音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第二章对小学语文情境化拼音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主,调查方法涉及问卷、访谈与课堂观察形式。通过对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教材认识、教法使用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获悉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通过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真实的学习兴趣与倾向。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整合资料得出调查结论,为接下来的策略构建做好铺垫。第三章提出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实施策略。力避提出的教学策略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在前期深入了解相关理论基础和一线实际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教学实施策略具体分别从教学任务、内容、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并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部分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第四章选取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此次课堂教学实践,从中发现教学问题,以此总结反思,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结语部分对本研究聚焦的研究问题作出回答,重申核心观点,并指明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情境化拼音教学秉承儿童本位理念,切中儿童的基本学情,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心理需求,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工作证明得出,情境化拼音教学能有效改善儿童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对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效果显着,具有推广的价值。
陈明明[7](2020)在《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纵观国内外教师的发展趋势和各类新兴教育政策法规定位不断推出,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师范生未来在课堂上开展教育教育相当重要的基础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基于项目学习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了解先前的研究现状;利用调查研究法的问卷调查分析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堂满意的现状,发现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较低;教学案例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密,课程作业流于形式;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练习;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无互动式教学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低下;本研究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将项目学习方式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中,尝试构建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力图解决优化出现的问题,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后利用行动研究法选择研究对象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上进行应用。应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定时检查学习进度、收集学生自我反思表、对作品进行基于标准的评分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不断反思、优化、再应用,最终总结出适合的教学策略。最后收集研究参与者课堂满意度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数据,笔者通过得到的结论,验证该培养策略是否具有有效性。行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学习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能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高燕[8](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培养研究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了“数字时代”。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雨课堂”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9版中要求六年级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700个单词)水平,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并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培养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但从现状来看,小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单一、效果较差。鉴于此,本研究以“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培养研究——以六年级学生为例”为题,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将词汇学习策略定义为为了有效地促进英语词汇学习和应用英语词汇所采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借鉴O’Malley和Chamot及文秋芳的研究成果,结合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的基础上,本论文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共16种具体的词汇学习策略。为了了解六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本研究测查了山东省日照市某小学六年级175名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和英语词汇水平,并根据问卷和测试的结果,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词汇学习特点,利用雨课堂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强大功能,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CALLA模式,构建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模式,对培养资源进行了设计。此培养模式分为准备、呈现、实践、评价、扩展五个阶段,将雨课堂的资源推送、公告发布、不懂反馈、数据即时反馈、随堂限时测试、弹幕互动、课后答疑、报告教师、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贯穿其中。本论文采用集中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175名被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概述了培养过程,列举了培养案例并对培养过程进行了反馈与调节。最后,通过对被试学生词汇学习观念、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水平测试成绩的前后测对比,验证了此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培养后,部分被试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和词汇学习方法,改善了词汇学习观念;被试词汇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使用频率均有所增加,被试学生间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的差距缩小;英语词汇水平整体提高,学生间的词汇水平差距缩小。这表明本文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培养模式切实可行,培养成效显着。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探讨了研究不足与展望。
王晓靖[9](2020)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是在幼儿园中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歌唱教学属于音乐教学活动,歌唱教学游戏化弘扬“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强化游戏的手段、摆脱音乐学习的功利性,让儿童在过程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在师幼平等的同时挖掘幼儿潜在的艺术能力。歌唱教学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声带与嗓音的柔韧性,不断加强节奏感与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与共鸣、理解与表达,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目前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过程出现了游戏精神与歌唱教学“形”、“神”分离的情况,缺乏系统性。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多感官联动”研究是必然趋势,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对一线幼儿教师开展歌唱教学游戏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建构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多感官联动”体系,研究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改进策略为目的,以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许卓娅音乐教学理论作为基础,编制调查内容。选取6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问卷调查125名幼儿教师、访谈30名教师与30名幼儿,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展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喜欢程度各不相同,部分教师并不了解歌唱教学游戏化的真实内涵,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内容分类多元化,但更新缓慢,活动组织困难主要因活动设计、相关培训以及教师音乐素养缺失而产生等。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歌唱教学与游戏化分离,具体表现在教学指导、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歌唱教学游戏化与活动要素分离,表现在缺失儿童化的音乐素材、机械方式的训练及单一的教学辅助手段等;歌唱教学游戏化与音乐条件建设分离,表现在教师管理与进修培训缺失、音乐设施设备不全、歌唱教学游戏化内容与游戏化活动发展不同步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游戏化建设缺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以及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指导的研究滞后等。为解决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对策是:确立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多感官联动”的具体内容,开展多项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注重建设促进园本发展,以构建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多感官联动”体系。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评述 |
第一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概论 |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内涵 |
一、生活化教学理论 |
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三、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四、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第二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缘起 |
一、应对新教材生活化古诗教学实践的需要 |
二、贴合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心理的需要 |
三、促进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 |
第三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本质 |
一、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谋略 |
二、合理协调教学关系的教学方法 |
三、独特展示教师风格的教学技巧 |
四、新颖彰显教学理念的教学措施 |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基于古诗内涵,设定教学目标 |
一、依照古诗主旨 |
二、尊重古诗内容 |
三、了解古诗启示 |
第二节 基于学生生活,设定教学目标 |
一、基于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 |
二、基于低年级学生未来生活的发展 |
三、丰富低年级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 |
第三节 基于学生主体,灵动生成教学目标 |
一、课前精心预设 |
二、课堂关注生成 |
三、及时机智应变 |
第四节 古诗《画》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画》的教学示例 |
二、古诗《画》的课例评析 |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变换诵读方式 |
一、变换朗读方式 |
二、变换背诵方式 |
三、变换吟诵方式 |
第二节 紧扣古诗文本 |
一、紧扣关键字词 |
二、替换部分字词 |
三、留意诗中空白 |
第三节 精心创设情境 |
一、古诗情境教学的概念及依据 |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情境教学的原则 |
三、精心设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情境 |
第四节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 |
二、古诗《静夜思》的课例评析 |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内容解读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古诗内容解读的多元化 |
一、从单一解读向多元解读转换 |
二、从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转换 |
三、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换 |
第二节 古诗教学内容解读的儿童化 |
一、古诗教学内容儿童化解读的价值 |
二、低年级学生儿童化解读的年龄特征 |
三、儿童化解读古诗的具体策略 |
第三节 古诗内容解读过程的生活化 |
一、古诗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
二、古诗内容还原的生活化 |
三、古诗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
第四节 古诗《咏柳》与《池上》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咏柳》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二、古诗《池上》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教学经验选摘 |
致谢 |
(2)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兴起 |
二、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
四、中学西渐公司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学术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线上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二、一对一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
四、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理论背景及重要概念 |
一、理论背景 |
二、重要概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基础能力 |
一、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
二、强调线上课堂观察与想象的教师角色转换能力 |
第二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特色能力 |
一、突出信息化与情境创设的教学设计能力 |
二、重在交互协作与应变的教学实施能力 |
第三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现状问卷调查设计 |
一、问卷内容及设计 |
二、问卷设计目的 |
三、调查对象样本的选取 |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统计与分析 |
一、教师基本信息与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模式分析 |
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统计与分析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角色转换能力统计与分析 |
四、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设计能力统计与分析 |
五、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施能力统计与分析 |
六、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实际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案例分析 |
一、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性不足 |
二、观察分析能力局限性较大 |
三、想象创新能力总体较强 |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案例分析 |
一、信息化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
二、线上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意识较强 |
第三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案例分析 |
一、交互协作与引导能力总体较弱 |
二、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
第五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培养建议 |
一、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结构 |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
三、加强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化能力 |
四、强调针对性教学,定制个性化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问卷调查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2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分类 |
2.3 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原则 |
2.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基本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个案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3.2 个案选择 |
3.3 研究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初中数学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 |
4.1 研究过程 |
4.2 研究对象 |
4.3 资料收集 |
4.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5 教学课件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分析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2 教学总结 |
5.3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作用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以G镇Y学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促进区域内教师能力提升的客观需要 |
2.体现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
3.支持学生有效学习的现实诉求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分析 |
1.农村小学 |
2.青年教师 |
3.信息化教学 |
4.信息化教学能力 |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相关研究 |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相关研究 |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研究 |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
(四)已有研究启示与反思 |
三、理论基础 |
(一)生成性学习理论 |
(二)科瑟根“六层面洋葱”模式 |
四、研究方法 |
(一)样本选择 |
1.样本选择缘由 |
2.样本概况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1.观察法 |
2.访谈法 |
3.实物分析法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五、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
1.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发展历程分析 |
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分析 |
3.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课堂实录分析 |
4.信息化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 |
(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式 |
1.培训活动中“领路人与走路人”的发展方式 |
2.教研活动中搭建“核心小组”的发展方式 |
3.师徒结对中“捆绑”的发展方式 |
4.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方式 |
六、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一)境域因素:能力发展的背景 |
1.乡村教学文化催生青年教师“技术恐惧”的应用观 |
2.保守的家庭教育文化阻碍教学方式变革 |
(二)环境因素:能力发展的前提 |
1.校际资源配置差距明显,村级学校被边缘化 |
2.平台教学资源匹配性弱,本校资源库素材匮乏 |
(三)情感体验因素:能力生成的内在逻辑 |
1.教研文化因素:文化氛围束缚青年教师参与的主体意识 |
2.评价体系因素:评价体系不健全使青年教师成就感低下 |
3.工作量因素:非教学任务使青年教师自我发展意识逐渐湮灭 |
4.学生因素:信息素养薄弱使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降低 |
七、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型构建 |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规律 |
1.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 |
2.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式:外力与内力 |
3.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外层与内层 |
(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型 |
(三)发展模型的不足与反思 |
八、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策 |
(一)营造乡村教学文化,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
1.加强家校合作,变革乡村教学文化 |
2.缩小区域内硬件差距,建设学区数字化教学资源 |
(二)变革能力发展方式,满足青年教师发展诉求 |
1.立足学习主体,满足青年教师对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
2.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调动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
3.减轻青年教师工作负担,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
4.变革能力测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
(三)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学习,树立崇高信息化教学使命 |
(四)在反思中汲取“养分”,深化青年教师情感体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对师范生培养提出要求 |
1.1.2 信息化教学能力素养被纳入教师职业相关标准 |
1.1.3 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混合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运用混合式教学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师范生 |
2.1.2 信息化教学能力 |
2.1.3 混合式教学 |
2.2 理论基础分析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移动学习理论 |
2.2.3 媒体选择理论 |
2.2.4 首要教学理论 |
第3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现状调查分析 |
3.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3.1.2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选取 |
3.1.3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3.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1 师范生基本信息 |
3.2.2 师范生基础技术素养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
3.2.3 师范生技术支持学习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
3.2.4 师范生技术支持教学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
3.3 调查结果总结 |
第4章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
4.1 混合式教学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4.2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
4.2.1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4.2.2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 |
4.2.3 协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相混合的原则 |
4.3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目的与要素分析 |
4.3.1 设计意图和基本假设 |
4.3.2 模型结构和要素分析 |
4.4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构建 |
4.4.1 前期分析 |
4.4.2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4.4.3 教学目标分析 |
4.4.4 混合式教学策略选择 |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 |
第5章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
5.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应用》的前期分析 |
5.1.1 学习者分析 |
5.1.2 课程内容分析 |
5.1.3 教学目标分析 |
5.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
5.2.1 混合式教学环境设计 |
5.2.2 混合式教学资源设计 |
5.2.3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
5.2.4 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
5.3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案例 |
5.4 师范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认识 |
5.4.1 师范生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
5.4.2 师范生对自身能力变化认识分析 |
5.4.3 调查问卷反馈数据分析 |
5.5 师范生课堂表现分析 |
5.5.1 师范生自主学习时教学资源观看时长分析 |
5.5.2 师范生课堂检测得分情况分析 |
5.5.3 师范生课堂表现观察数据分析 |
5.6 教学反思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存在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指导理论与必要性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情境 |
二、情境图 |
三、情境化拼音教学 |
第二节 情境化教学的特点、类型与原则 |
一、情境化教学的特点 |
二、情境化教学的类型 |
三、情境化教学的原则 |
第三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注重联系旧知的建构主义理论 |
二、强调知识情境性的情境学习理论 |
三、重视知情统一的人本主义理论 |
四、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
第四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必要性 |
一、新课标理念的倡导 |
二、拼音知识客观要求 |
三、儿童认知心理诉求 |
四、学习受情境的制约 |
五、教材编写特点启示 |
六、教师适应课改需求 |
第二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第二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家长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结论 |
第三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明确拼音教学任务 |
一、遵循课标教学定位,实现合理教学 |
二、落实课标实施建议,实现科学教学 |
三、注重教学情境整合,实现有效教学 |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趣味教学 |
第二节 完善拼音教学内容 |
一、拼音与识字圆融:利用汉字帮助学生掌握拼音 |
二、知识与能力兼顾: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能力 |
三、方法与训练结合:方法的习得需要立足于训练 |
四、认知与情感统一:促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学习 |
第三节 优化情境创设方法 |
一、依托教材情境图,助力汉语拼音教学 |
二、引入游戏化情境,促进学生玩中巩固 |
三、借助生活化情境,调动已有生活经验 |
四、采取歌诀化形式,加强音与形的联结 |
五、巧用形象化手段,突破拼音认知障碍 |
第四节 聚焦教学改进策略 |
一、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有效情境 |
二、关照儿童本位,实现以人为本 |
三、综合教学方法,呈现浓厚情趣 |
四、加强理论培训,注重教材研究 |
五、增强家校合作,提高推广力度 |
第四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
第一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案例展示 |
二、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二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课堂实践与反思 |
一、课堂教学实践 |
二、教学实践反思 |
第三节 情境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基于项目学习的研究现状 |
1.3.2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 |
1.3.3 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基于项目学习 |
2.1.2 师范生 |
2.1.3 信息化教学能力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实用主义理论 |
2.2.3 发现学习理论 |
2.2.4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
第3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3.1 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编制与设计 |
3.1.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总结与分析 |
3.2.1 基础信息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3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的差异性统计分析 |
3.3 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基础信息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课堂满意度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 问题思考 |
第4章 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
4.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
4.2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要素与流程 |
4.2.1 项目学习设计的基本要素 |
4.2.2 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 |
4.2.3 项目学习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优势 |
4.3 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案 |
4.3.1 课程内容的调整 |
4.3.2 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教学计划 |
4.3.3 基于项目学习的活动工具 |
4.4 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活动培养流程 |
4.4.1 培养流程图的设计基础 |
4.4.2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
4.4.3 师生活动分析 |
第5章 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5.1.2 研究前期准备 |
5.1.3 研究实施流程 |
5.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5.2.1 教学目标与内容 |
5.2.2 第一轮项目设计与实施 |
5.2.3 学生作品分析 |
5.2.4 课堂观察与反思 |
5.2.5 教学策略改进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3.1 教学目标与内容 |
5.3.2 第二轮项目设计与实施 |
5.3.3 学生作品分析 |
5.3.4 课堂观察与反思 |
5.3.5 教学策略改进 |
5.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5.4.1 教学目标与内容 |
5.4.2 第三轮项目设计与实施 |
5.4.3 学生作品分析 |
5.4.4 课堂观察与反思 |
5.4.5 教学策略总结 |
5.5 行动研究总结 |
5.5.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
5.5.2 培养策略总结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8)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培养研究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
二、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素养对词汇学习的新要求 |
三、小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单一、效果较差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已有研究综述 |
一、智慧学习环境相关研究 |
二、词汇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三、词汇学习策略培养相关研究 |
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及其策略 |
第一节 小学英语词汇学习 |
一、目标要求 |
二、小学英语词汇的特点 |
三、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 |
第二节 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
一、词汇学习策略概述 |
二、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 |
第三节 智慧学习环境对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支持 |
一、智慧学习环境概述 |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 |
第三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设计 |
第一节 前期调查 |
一、策略的掌握与应用现状调查 |
二、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
三、英语词汇水平测试 |
第二节 培养模式 |
一、理论依据 |
二、设计原则 |
三、培养模式构建 |
第三节 培养资源设计 |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实践 |
第一节 雨课堂功能及应用 |
第二节 培养过程 |
一、培养过程概述 |
二、培养案例 |
三、培养过程的反馈与调节 |
第三节 培养效果分析 |
一、培养效果验证的总体设计 |
二、策略使用水平的成效分析 |
三、英语词汇水平分析 |
四、培养效果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9)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的理由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研究文献综述 |
(一)相关研究文献的统计概况 |
(二)国内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
(三)国外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
(四)文献研究评述 |
(五)研究趋势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重难点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一)了解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 |
(二)研究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 |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
(一)调查的幼儿园 |
(二)问卷调查的教师 |
(三)访谈调查的教师 |
(四)访谈调查的幼儿 |
三、调查内容编制的理论依据 |
(一)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理论 |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
(三)许卓娅音乐教学理论 |
四、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和检测 |
(一)问卷设计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测 |
五、调查的实施和问卷的回收 |
(一)问卷的试测 |
(二)调查的实施方式 |
(三)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二章 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的调查状况 |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中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中幼儿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一)歌唱教学与游戏化分离 |
(二)歌唱教学游戏化与活动要素分离 |
(三)歌唱教学游戏化与音乐条件建设分离 |
三、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施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游戏化建设缺失 |
(二)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
(三)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指导的研究滞后 |
第三章 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多感官联动”策略 |
一、建构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多感官联动”体系 |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多感官联动”策略的涵义 |
(二)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多感官联动”策略的程序 |
二、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多感官联动”策略的理论基础 |
(一)课程游戏化理念 |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 |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
三、实施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多感官联动”的具体策略 |
(一)确立游戏化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
(二)开展多项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
(三)注重建设促进园本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三 :访谈提纲(幼儿版)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四、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D]. 张海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D]. 柳宛伶. 华侨大学, 2020(01)
- [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 肖爽. 西南大学, 2020(01)
- [4]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以G镇Y学区为例[D]. 张振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D]. 刘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D]. 杨怡.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项目学习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陈明明.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8]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培养研究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D]. 高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王晓靖. 江苏大学, 2020(05)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