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按摩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乳房按摩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一、乳房按摩促乳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静[1](2019)在《负压平衡吸乳器配合乳房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负压平衡吸乳器配合乳房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负压平衡吸乳器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缓解时间、乳房疼痛评分及泌乳时间分别为(2.53±0.07)d、(2.78±1.54)分及(27.56±3.62)h,均低于对照组的(4.43±0.82)d、(4.24±1.75)分及(38.26±4.75)h(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及72 h泌乳率分别为66.67%、83.33%及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26.67%、46.67%(P<0.05)。结论负压平衡吸乳器配合乳房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促进泌乳,确保婴幼儿得到足够的母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杨彩荣[2](2015)在《HW—1004型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促进泌乳效果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HW-1004型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促进泌乳效果的观察。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日常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日常护理的基础上使用HW-1004型综合治疗仪,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开始时间和乳汁分泌量。结果观察组通过应用HW-1004型综合治疗仪促进泌乳的开始时间和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W-1004型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房肿胀、乳汁分泌少、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积有明显的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王银龙[3](2014)在《奶牛产后子宫恢复治疗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试验是以中药促孕散、理囊散以及外源激素等药物对奶牛产后子宫机能恢复治疗效果的研究,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变化、子宫形态的恢复情况、恶露排放情况、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再结合检测激素水平的变化来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效果,以达到加快产后子宫机能的复旧,提高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为目的。方法:试验一:以促孕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跟踪检查产后子宫形态的恢复过程,观察产后子宫恶露排放情况,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的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试验二:以理囊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跟踪检查产后子宫形态的恢复过程,观察产后子宫恶露排放情况,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的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试验三:以缩宫素、氯前列烯醇、苯甲酸雌二醇、、促黄体释放激素A3等药物相结合在特定时间内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跟踪检查产后子宫形态的恢复过程,观察产后子宫恶露排放情况,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试验一结果显示:①处理组30d、45d发情率分别是75%、90%,60d内的受胎率为65%。②恶露排尽平均时间为12.4d,比对照组提前6.6d;子宫颈、子宫孕角及卵巢活的时间均极显着提前于对照组(P<0.01)。③处理组血清中:FSH含量在5d开始有上升趋势,30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LH含量在15d有上升趋势,20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LH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30d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P4含量在20d后开始上升,20d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5d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E2含量在20d和30d出现两个波峰,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二结果显示:①处理组30d、45d发情率分别是80%、85%,60d内的受胎率为55%。②恶露排尽平均时间为13.8d,比对照组提前5.2d;子宫颈、子宫孕角及卵巢活的时间均极显着提前于对照组(P<0.01)。③处理组血清中:FSH含量在5d开始有上升趋势,25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3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整个检测过程中波动趋势与对照组相似;LH含量在10d有上升趋势,25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25d、30d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P4含量在15d后开始上升,20d、25d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5dP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30d后P4含量逐步增加;E2含量在产后0-15d内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15d开始有上升趋势,20d和30d出现两个波峰,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三结果显示:①处理组30d、45d发情率分别是75%、90%,60d内的受胎率为55%。②恶露排尽平均时间为10d,比对照组提前6d;子宫颈、子宫孕角及卵巢活的时间均极显着提前于对照组(P<0.01)。结论:促孕散和理囊散两种中药复方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期间血清中生殖激素的含量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和促进早期发情的作用,同时促孕散、理囊散及外源激素结合药物对产后奶牛子宫机能的恢复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早期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

聂含竹[4](2014)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与内服药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安全性,以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中医院住院生产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按照随机均衡的原则将共计120例分为数量一致的综合组、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综合组即中医外治综合综合组:速泌通乳贴及通乳按摩,贴敷组即敷贴组,给予速泌通乳贴,按摩组即按摩组给予传统催乳按摩,对照组即内服药物组,服用生乳灵。治疗期间观察各组的泌乳量变化、血清PRL(泌乳素)变化、子宫复旧程度,并追访产后第42天的纯母乳喂养情况;并通过观察治疗评价为有效时的治疗时长和治疗费用,进而行医药经济学分析。结果:①泌乳量:综合组与三对照组依次比较,综合组优于其他三组(P<0.05),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RL水平:综合组与其他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底下降高度:治疗后综合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其他三组(P<0.05),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综合组与其他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达到相同的远期疗效所需费用:综合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中医外治综合疗法能显着增加产后缺乳的泌乳量,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提高产后长期纯母乳喂养率,其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占明显优势。

王海军[5](2012)在《徐州市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房炎主要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是威胁奶牛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因乳房炎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发达,但目前对本地区引起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徐州市的不同奶牛饲养场中1000头奶牛中采集样品,进行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这些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自制中西结合的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观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徐州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本调查研究对徐州地区奶牛场1000头奶牛进行了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临床型乳房炎阳性头数116头,占被检牛的11.6%,阳性乳区204个,占检测乳区的5.29%;在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试验中,106份乳样共检出9种91株菌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三种菌株;在临床型乳房炎与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中发现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与乳区的差异并不显着,而与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阶段,年龄,胎次差异显着,说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与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泌乳后期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2胎以上的奶牛发病率明显升高;最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还受到环境,卫生,管理等的影响。2徐州地区隐性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本调查研究对徐州地区奶牛场500头奶牛进行了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隐性乳房炎阳性头数117头,占被检牛的33.4%,阳性乳区341个,占检测乳区的17.97%;在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试验中,82份乳样共检出5种68株菌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二种菌株;在隐性乳房炎与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中发现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与乳区的差异并不显着,而与泌乳阶段,年龄,胎次差异显着,说明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泌乳后期阳性率最高,任何年龄阶段的奶牛都可发生隐性乳房炎,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3胎以上的奶牛发病率明显升高;最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还受到环境,卫生,管理等的影响。3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调查对徐州市6个地区的奶牛饲养场所分离的奶牛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进行鉴定,分离,纯化,培养,采用K-B纸片法进行临床常用11种药物的敏感性实验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中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对多种药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则不明显;11种临床常用高度药物中头孢噻呋对病原菌高度敏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则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失去敏感性。在一些对三种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的药物中,阿莫西林的敏感性最好,其耐药主要表现在对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上,在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中,可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及阿莫西林的联合用药来节约成本,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4复方阿莫西林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例80例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80例,用四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上均以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治愈率分别达到45-60%,在疗效上略优于辉瑞制药的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速诺);单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液痊愈率和有效率最低,说明这些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鱼腥草注射剂作为纯中药制剂对奶牛乳房炎虽然有效率高,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痊愈率较低,因此在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上可考虑首选对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较好的中西结合复方混悬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液。

杨黎黎[6](2012)在《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92例我国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随机采用“体针结合艾草精油推拿”或“单纯针刺”这两种方法治疗,与空白组做对照,观察研究这两种方法对肝气郁结型求美者乳房形态的改善,初步探讨它们丰乳的机理,并探求中医学中微创丰乳的方法。方法:选择我国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32例)、治疗B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治疗A组采用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治疗B组采用单纯针刺,两组治疗时间皆为隔日一次。空白对照组未予任何治疗措施,仅嘱求美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三组皆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A组(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B组(单纯针刺组)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效。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A组与治疗B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第一疗程起效病例分别为13例、5例,起效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以及单纯针刺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略优于后者。二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冯忠义[7](2009)在《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和治疗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泰安市推出“奶业富民工程”,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生产已经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疾病防治措施相对落后,奶牛乳腺炎等疾病普遍发生,尤其是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主要对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进行调查,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进行治疗试验等。通过对泰安市郊3处奶牛养殖场进行CMT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的乳腺炎头均阳性率达82.88%,其中临床型乳腺炎头均阳性率为8.95%,隐性乳腺炎头均阳性率为73.93%,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奶牛各乳区均可发生乳腺炎。采用手工挤奶的乳腺炎阳性率稍低于机械挤奶。夏季奶牛乳腺炎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奶牛乳腺炎阳性率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对50份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出细菌15种共105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42株,占40.00%;链球菌22株,占20.95%;大肠杆菌15株,占14.29%,三类病原菌引起的乳腺炎检出数占整个比例的75.24%。表明泰安市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又以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抑菌效果差,甲砜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复方中药制剂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奶牛乳腺炎进行不同药物的治疗试验,表明恩诺沙星、盐酸左旋咪唑和中药制剂对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治愈率(75.00%,66.67%,66.67%)较高,先锋霉素和青霉素治愈率均为50.00%,效果较差。

付春雨[8](2009)在《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保健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控制点(HACCP)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保健管理流程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其关键控制点(CCP),构建了奶牛乳房保健体系模式及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保健控制方案,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选择正常经营和生产的牧场(唐山市华诚奶牛场存栏泌乳牛280头、干奶期牛85头;中牟县大潘庄奶牛场存栏泌乳牛160头、干奶期牛48头),作为实验奶牛场。以唐山市华诚牧场泌乳牛80头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配对试验设计),根据乳房炎发病情况对奶牛进行配对(配成4对),再将每4对奶牛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采用关键控制点技术,对照组沿用正常管理方式。正试期2周,试验期间,对危害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采集数据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①试验组乳房炎控制效果比对照组提高30%、50%和35%。②在现有牧场生产条件下,只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则可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在中牟县大潘庄奶牛场进行隐性乳房炎控制试验。试验组采用关键点控制技术,对危害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对照组采用正常管理方式,正试期2周。对数据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号群(试验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下降69.44%,产奶量上升7.94%;2号群(对照组)的乳区发病率比试验前上升10%,产奶量下降8.16%。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结合本试验研究结果,针对国内奶牛养殖现状,提出了奶牛保健体系,可作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技术参考资料。

庞利娜[9](2009)在《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在奶牛体内的药动学和牛奶中残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了“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Ⅰ号针:黄体酮与苯甲酸雌二醇;Ⅱ号针:利血平)中黄体酮的稳定性、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黄体酮在牛奶中的残留和消除规律。1.根据《中国药典》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及黄体酮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本次试验对供试品中黄体酮进行了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及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经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各项指标与0月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光加速试验条件下,黄体酮对光不稳定。经计算求得,室温25℃时黄体酮的分解速率常数K为9.2915×10-8 min-1,其分解10%的时间为2.16年。结果显示,结合注射液中苯甲酸雌二醇和利血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在避光、室温条件下贮存,将其有效期定为2年。2.试验前,对奶牛进行摘除卵巢手术,术后30 d单剂量肌肉注射“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Ⅰ号针(含黄体酮与苯甲酸雌二醇),120 h内不同时间15次颈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黄体酮浓度。结果表明,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属于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其药-时曲线方程为C=5.0600e-0.0581t + 1.5360e-0.0091t–6.5960e-0.3078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81.6135±24.332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30.6931±48.5255)ng·mL-1·h,达峰浓度(Cmax)为(3.798±1.083) ng/mL,达峰时间(Tmax)为(8.0±1.9)h。结果显示,黄体酮在奶牛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3.对不孕奶牛注射“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开始产奶时间即为第1天,每天定时采集奶样至第35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奶样中黄体酮含量。结果表明,第9天后,诱导乳与商品乳中黄体酮含量差异不显着,8 d以内的奶不能供人饮用。制定出黄体酮的弃奶期为8 d。结果显示,结合牛奶中苯甲酸雌二醇残留测定结果(弃奶期为18 d,另见苯甲酸雌二醇残留研究),为保证奶制品的安全,将“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弃奶期确定为18 d。

杨柳,姜萱,杨锦文[10](2007)在《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对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用生物波康乳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使用20分钟。应用10天进行止痛效果评价;应用20天3个疗程,进行总疗效评价。结果:应用10天,疼痛缓解率88.23%。应用3个疗程,治愈3例(4.41%),显效35例(51.47%),有效22例(32.35%),无效8例(11.77%),总有效率88.23%。结论: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显着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二、乳房按摩促乳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房按摩促乳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负压平衡吸乳器配合乳房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缓解时间、乳房胀痛评分以及初泌乳时间比较
    2.2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泌乳情况、乳腺炎比较
3 讨论

(2)HW—1004型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促进泌乳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效果评定标准
        1.3.1 泌乳开始时间的评定标准
        1.3.2 乳汁分泌量的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2 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的比较
3 讨论和分析
    3.1.1 促进产妇乳腺管通畅、乳汁分泌
    3.1.2 缓解乳房肿胀
    3.2 产后使用HW-1004 型综合治疗仪可促进产妇早期开奶

(3)奶牛产后子宫恢复治疗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对照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 影响奶牛产后子宫复旧的因素
        2.1 品种
        2.2 营养物质
        2.3 年龄和胎次
        2.4 产后疾病
        2.5 生殖激素
        2.6 其他因素
    3. 不同药物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应用的研究进展
        3.1 抗生素对子宫复旧的应用研究进展
        3.2 中草药对子宫复旧的应用研究进展
        3.3 激素对子宫复旧的应用研究进展
        3.4 其他方法对子宫复旧的应用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药促孕散对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分组
        1.3 试验试剂和药品
        1.4 试验仪器
        1.5 投药及采血时间
        1.6 直肠检查时间和方法
        1.7 样品激素的测定
        1.8 疗效判定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2.2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和卵巢活动的影响
        2.3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血清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胎次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3.2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3.3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3.4 促孕散复方理论与治则
    4 结论
第三章 中药理囊散对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分组
        1.3 试验试剂和药品
        1.4 试验仪器
        1.5 投药及采血时间
        1.6 直肠检查时间和方法
        1.7 样品激素的测定
        1.8 疗效判定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理囊散对产后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2.2 理囊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和卵巢活动的影响
        2.3 理囊散对产后奶牛血清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3 讨论
        3.1 理囊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3.2 理囊散对产后奶牛激素水平的影响
        3.3 理囊散对奶牛子宫复旧期间生殖激素调节的关系
        3.4 理囊散复方理论与治则
    4 结论
第四章 外源性激素和药物对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分组
        1.3 试验药品
        1.4 外源激素和药物处理程序
        1.5 直肠检查时间和方法
        1.6 疗效判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激素和药物对产后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2.2 外源激素和药物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
        2.3 外源激素和药物治疗对产后奶牛卵巢活动的影响
        2.4 外源激素和药物对产后奶牛子宫内容物排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方法及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3.3 经济性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泌乳量评定标准
        4.2 清PRL水平
        4.3 子宫底高度测定方法
        4.4 产妇治疗评价有效所需治疗时间和次数
        4.5 经济性指标记录方法
        4.6 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和分析
    2 临床疗效性与分析
        2.1 治疗前后各组泌乳量积分比较
        2.2 血清PRL水平比较
        2.3 子宫底下降高度比较
        2.4 初次疗效评价为有效所需时长
        2.5 初次疗效评价为有效时所需治疗次数
        2.6 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4.1 治疗有效前的直接成本(直接费用)
        4.2 治疗有效前的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4.3 近期治疗效果(初次达到治疗有效)所需成本对比
        4.4 远期疗效的成本—效果分析
4 讨论
    1. 产后缺乳的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现状
        1.1 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
        1.2 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的认识和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的病因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的治疗
    3 临床决策变化的社会背景
        3.1 产妇及家属意见在医疗决策的重要度增加
        3.2 发挥中医优势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需求
    4 本研究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
        4.1 速泌通乳贴的组方依据
        4.2 贴敷与按摩疗法穴位的选择依据
        4.3 内服药物生乳灵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的临床疗效分析
        5.1 泌乳量疗效分析
        5.2 血清PRL水平分析
        5.3 子宫底下降高度分析
        5.4 随访纯母乳喂养情况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5.6 成本—效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5)徐州市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2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3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3.1 致病微生物感染
        3.2 环境卫生差
        3.3 营养因素
        3.4 操作不规范
        3.5 其它因素
    4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4.1 国际上常规分类
        4.2 国内分类的惯用方法
    5 诊断方法
        5.1 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
        5.2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6 综合性防治
        6.1 预防
        6.2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徐州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
        2.2 临床型乳房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3 临床型乳房炎与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2.4 临床型乳房炎与环境、卫生、管理等因素的关系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徐州地区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2.2 隐性乳房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3 隐性乳房炎与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2.4 隐性乳房炎与环境、卫生、管理等因素的关系
    3 讨论
        3.1 改善畜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3.2 注意挤奶卫生
        3.3 坚持乳头药浴
        3.4 抓好干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调查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敏纸片
        1.4 实验设备
        1.5 病原菌药敏实验
    2 结果
        2.1 不同奶牛场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结果
        2.2 不同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实验结果
        2.3 不同奶牛场链球菌药敏实验结果
        2.4 三种主要病因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
        2.2 隐性乳房炎治疗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附1:攻读兽医硕士期间获得的主要荣誉
附2:攻读兽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6)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流程图
        3.2 随机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意外情况处理
        3.5 观察方法及指标
        3.5.1 临床观察方法及指标
        3.5.2 安全性检查指标
        3.6 疗效评定
        3.7 安全性评价分析标准
        3.8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统计分析
        4.3 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医对丰乳的认识
        5.1.1 针灸丰乳
        5.1.2 推拿丰乳
        5.1.3 中药丰乳
        5.2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
        5.3 西医对丰乳的认识
        5.3.1 影响乳房发育的激素水平
        5.3.2 注射式隆乳术以及并发症
        5.3.3 假体植入式隆乳术以及并发症
        5.4 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乳房形态改善的现代机理研究
        5.4.1 针刺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5.4.2 局部推拿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5.4.3 艾草精油的作用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7.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乳房的认识
        1.1 先天遗传说
        1.2 后天调摄说
        1.3 经络学说
    2. 中医丰乳现状
        2.1 针灸丰乳
        2.2 推拿丰乳
        2.3 中药丰乳
        2.4 药膳丰乳
    3. 西医乳房整形现状
        3.1 隆乳术研究进展
        3.1.1 注射隆乳术研究进展
        3.1.2 假体植入隆乳术研究进展
        3.2 乳房上提术研究进展
        3.3 乳房再造术研究进展
        3.4 乳房再造材料的研究进展
        3.5 乳房整形未来的研究方向
    4.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7)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和治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1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致病菌
    2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规律
    3 乳房的防御能力
    4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和症状
    5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
    6 奶牛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7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
    8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
试验一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的发病规律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调查对象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乳腺炎发病率调查
        1.2.2 乳腺炎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奶牛乳腺炎阳性率
        2.2 奶牛乳腺炎乳区阳性率
        2.3 不同挤奶方法对奶牛乳腺炎阳性率的影响
        2.4 不同季节对奶牛乳腺炎阳性率的影响
        2.5 不同胎次对奶牛乳腺炎阳性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奶牛乳腺炎阳性率
        3.2 奶牛乳腺炎乳区阳性率
        3.3 不同挤奶方法、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乳腺炎阳性率的影响
        3.4 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的应用
        3.5 CMT 诊断法原理
试验二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乳样
        1.1.2 培养基
        1.1.3 试剂
        1.1.4 仪器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
        1.2.2 病原菌的培养特性
        1.2.3 病原菌鉴定
        1.2.4 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2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试验三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的治疗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病畜
        1.1.2 药物
        1.2 方法
        1.2.1 随机分组治疗
        1.2.2 治疗要求
        1.2.3 疗效判定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保健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控制点(HACCP)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1 乳房功能及其特征
        1.1.1 奶牛乳房的生理特点及泌乳机制
        1.1.2 奶牛乳房的生理特点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1.2 国内外乳房炎的综合控制措施
        1.2.1 乳房炎治疗措施
        1.2.2 乳房炎预防措施
        1.3 HACCP应用及其现状
        1.3.1 HACCP简介
        1.3.2 HACCP在农场中的应用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研究
    前言
    1 奶牛饲养管理HACCP模式的构建
        1.1 组成HACCP小组
        1.2 描述产品及其预期用途
        1.3 绘制奶牛乳房炎控制流程图
        1.4 现场确认流程图
        1.5 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
        1.5.1 CCP判断树
        1.5.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1.6 建立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和记录保持程序
        1.7 讨论
    2 奶牛乳房保健综合控制方案
        2.1 奶牛不同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特征
        2.1.1 临床乳房炎
        2.1.2 隐性乳房炎
        2.2 规模化牧场奶牛临床乳房炎控制试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治疗方案
        2.2.3 试验结果
        2.2.4 讨论
        2.3 规模化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控制试验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试验结果
        2.3.3 讨论
规模化牧场建立奶牛乳房保健体系的规范方案
    1.总则
    2.泌乳期的乳房保健
    3.重视乳房炎病牛的监控
    4.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和消毒
    5.干奶期的保健
    6.药物治疗和预防
    7.避免应激
    8.提高营养水平
    9.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调节能力
    10.做好牛群改良计划(DHI)和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9)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在奶牛体内的药动学和牛奶中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不孕症概述
        1.1.1 奶牛不孕症的原因
        1.1.2 奶牛不孕症的危害
        1.1.3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
    1.2 不孕奶牛催乳技术
        1.2.1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成分
        1.2.2 不孕奶牛的选择条件
        1.2.3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使用方法
        1.2.4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效果
        1.2.5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1.2.6 应用“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1.3 黄体酮研究进展
        1.3.1 黄体酮的理化性质
        1.3.2 黄体酮的生理功能
        1.3.3 黄体酮在临床中的应用
        1.3.4 血液和乳汁中黄体酮的检测方法
    1.4 兽药残留概述
        1.4.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4.2 兽药残留的危害
        1.4.3 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第二章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剂及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检测项目
        2.2.2 稳定性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黄体酮检测波长的确定
        2.3.2 黄体酮的液相色谱图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精密度试验结果
        2.3.5 回收率试验结果
        2.3.6 黄体酮含量测定
        2.3.7 稳定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2.4.1 含量测定方法中流动相的确定
        2.4.2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
        2.4.3 有效期的确定
    2.5 小结
第三章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试验动物
        3.1.3 试验药品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给药方法
        3.2.2 血样采集及处理方法
        3.2.3 血清样品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黄体酮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
        3.3.2 奶牛血清中黄体酮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
        3.3.3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3.4 讨论
        3.4.1 试验动物的处理
        3.4.2 测定方法的选择
        3.4.3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黄体酮在牛奶中残留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2 试验动物
        4.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给药与奶样采集
        4.2.2 奶样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
        4.2.3 奶牛弃奶期的确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体酮 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
        4.3.2 不孕奶牛催奶成功后所泌乳汁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4.3.3 黄体酮弃奶期的确定
    4.4 讨论
        4.4.1 奶样的处理
        4.4.2 检测方法的选择
        4.4.3 奶样测定结果
        4.4.4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休药期的确定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乳房按摩促乳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负压平衡吸乳器配合乳房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中的应用效果[J]. 吴静.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06)
  • [2]HW—1004型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促进泌乳效果的观察[J]. 杨彩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8)
  • [3]奶牛产后子宫恢复治疗方案的研究[D]. 王银龙. 石河子大学, 2014(04)
  • [4]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价[D]. 聂含竹. 中南大学, 2014(03)
  • [5]徐州市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D]. 王海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5)
  • [6]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的临床研究[D]. 杨黎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7]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和治疗措施[D]. 冯忠义.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8]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保健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控制点(HACCP)的研究[D]. 付春雨.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9]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在奶牛体内的药动学和牛奶中残留研究[D]. 庞利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10]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观察[A]. 杨柳,姜萱,杨锦文. 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 2007

标签:;  ;  ;  ;  

乳房按摩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