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测仪表全自动校验系统的误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谋[1](2021)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非线性负荷带来的谐波影响,会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对电压改变非常敏感的精密电子设备运行产生干扰,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在维修、监测及维护电力系统中运用不同类型的分析仪、在线监测电能质量设备等,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我国电能质量。当前仍然采用半自动校准或者手动校准方式检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质量受到人为操作影响较大,工作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会由于过度疲劳而出现检验失误问题,造成数据测量缺乏精准性,操作严重失误时还会一定程度上损坏在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与精密标准源。所以,本文针对某供电公司现状研发了一套电能质量在线装置智能校验软件,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理论、监测装置以及校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与分析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参数误差来源,并根据电能质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阐述了电能质量在线装置的参数校验方法。接着,详细地阐述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功能性需求分析包括系统的体系结构、总体网络结构以及总体功能组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涵盖了可行性与性能分析。然后,按照需求分析作为基准,对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予以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功能模块与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总体设计中有整体架构设计、网络拓扑设计,核心功能设计包含了对基础信息、校验方案的管理以及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的设计,设计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设计数据库E-R图与设计数据表结构。最后,依据电能质量理论、监测装置参数校验方法及软件开发理论,采用B/S开发架构、HTML等技术对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的功能与界面进行实现,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建立仿真测试平台测试系统性能与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达到了某供电公司配网管理部门的预期目标。
庄国欣[2](2020)在《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自动化仪表的使用需求的加剧,对仪表精度的检测也不可或缺,传统的人工检定来完成电力仪表检测的效率低下逐渐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这一实际项目背景,本文在仪表自动化检定技术上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以此代替复杂的人工操作,由此可见该研究对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来自于南方电网的《仪表校验智能机器人开发(成果转化)--电力仪表智能校验机器人产品化研发及试制》项目。此项目旨在研制一套通用型电力仪表检定平台。本文在明确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仪表自动化检定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该项目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了电力仪表自动化检定平台的设计。本文针对电力仪表检定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效率慢等问题,研究了单目相机的识别算法、机械臂手眼标定的原理、电动气动执行器的使用方法、ADO.NET等相关技术,并利用网络互联为支撑,通过物联网、移动感知、信息传感、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并结合自动控制系统,打造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计量校准系统。电力仪表自动化检定平台由机械臂控制模块、仪表定位模块、仪表校准检定模块、读数识别模块、数据存储管理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通过网络信息传感集成在一个分布式网系统。在硬件方面上根据电力仪表的外观结构以及检定的要求合理的对硬件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和加工,并利用控制柜内部的IO量实现对气动执行器以及电动执行器的精确控制,以及利用机械臂对仪表的拆接线、调节量程等操作。在软件设计方面,利用C#语言开发主控单元的设计部分,采用人机交互结构,使得系统运行状态能够实时的提供给用户,并能将检定的结果保存到主控单元的数据库中。最后将各个模块联合模拟调试,通过仪表的检定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本设计平台运行稳定,检定结果准确,能够对绝大多数的仪表进行自动化检定,符合实际需求。
李春燕[3](2019)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线校验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变电站是适应现代电力市场需求发展的产物,也是变电站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延伸,电力系统中数据采集、电能计量、继电保护、故障测距、监控等工作都需要电子式互感器作为中间枢纽来配合实现,电子式互感器的出现不仅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其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因其自身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原因,导致绝缘复杂,动态测量频带范围窄、体积大、易于发生铁磁谐振的现象,加之其输出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感器的发展,也限制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实现、应用和发展。目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已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但因技术和运行经验的不足,导致了电子式电压在运行中逐渐出现了准确度、电磁兼容、绝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保证互感器稳定可靠地在线运行,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非常必要。为解决电子式互感器在现场使用中的不稳定性,不仅要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现场投运之前进行各项指标的检定,而且在投入运行后也要进行实时地监测。针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应用中遇到绝缘、电磁兼容等问题,加之使用中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日积月累,会直接造成互感器的准确度发生变化,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校验技术来监视器准确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何安全、可靠、便捷、高准确度的校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是校验的关键。传统的校验技术是为适应传统互感器而制定的,适用于模拟量输出并且校验周期较长的传统互感器,并不能完全的、直接的应用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校验技术中,加之传统的校验方法为离线校验,即需要将互感器退出一次侧线路后,通过升压装置升压后模拟进行实验,这种校验方法不仅要倒闸操作等复杂的工作,而且断电造成的影响也较大。本文提出的在线校验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离线校验的各种不便和影响。在线校验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点:1)标准电压互感器的选取、设计与应用;2)如何在保证一次侧线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标准电压互感器接入线路也是校验系统的难点;3)高准确度软件算法以获取信号的参数及两路信号的比差角差。本文根据以上三个关键点所设计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线校验系统,标准电容选用SF6圆柱体电容器和精密NPO电容器组合而成的电容分压器,并在高压侧安装了远程控制的自动升降装置,通过手动无线远程控制,安全可靠的获取在线电压信号。考虑到升降装置在逐渐接触带电一次侧线路时会发生电弧重燃熄灭的现象,此过程可能会产生操作过电压击穿分压电容,加上电容分压器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外界温度和气体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出现偏差,本文针对这两种因素做了计算、分析和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并采取通过均压环、通过仿真确认过电压的大小后设定合适的工频耐压保证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度。为满足校验系统准确度的要求,本文设计选择了满足系统精度的硬件设备,并设计了适合在线校验的校验仪,通过和Lab VIEW的虚拟校验平台、PC机的配合完成系统的校验。软件处理算法本文选择基于梯形自卷积窗的四谱线插值算法,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满足系统准确度要求,并且适合现场应用。
王万秋[4](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的容积式流量计表头校验仪的研制》文中提出为了保证容积式流量计多个输出信号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本文研究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容积式流量计表头自动校验系统,实现了容积式流量计的机械表头示值流量值与发讯器脉冲计数流量值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将采集的机械表头图像和发讯器脉冲信号实时传到计算机上,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流量计机械表头的流量读数,并对机械表头示值流量值和发讯器脉冲计数流量值进行准确性与一致性校验。(2)根据容积式流量计的参数及其工作环境,进行校验仪系统图像、脉冲信号的硬件采集设备选型,实现了容积式流量计机械表头图像与发讯器脉冲信号的实时同步采集。(3)对采集到的流量计机械表头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了表头图像的流量示值识别。采用图像灰度化、增强、二值化、倾斜校正等表头图像预处理算法,消除了图像中的干扰信息,提出了基于垂直投影的背景补偿图像增强算法,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减小了光照对字符区域的影响;采用基于AdaBoost的字符区域定位算法,克服了指针、光照、环境等干扰的影响,提高了表头图像字符区域定位的准确度;采用基于图像细化与Hough变换的指针读数识别算法,提高了指针读数的识别精度;通过提取字符像素点主成分特征和统计结构特征,并对比模板匹配、K最近邻方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字符识别算法,最终采用基于统计结构特征与SVM的字符识别算法实现了单个表头字符图像的识别,识别率可达99.33%,针对指针遮挡字符区域影响字符识别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先验知识的指针遮挡字符识别算法,提高了字符识别的精度。(4)设计了表头检验仪系统检定软件,完成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实现了机械表头示值流量值与发讯器脉冲计数流量值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检验。通过对现场的5台容积式流量计进行多次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陈旭彤[5](2018)在《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贸易结算的公平与公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进行电量统计关键设备的互感器,其检定工作也日趋频繁,而为互感器检定提供二次负荷的互感器负荷箱也需定期进行校准,若负荷箱的准确等级达不到规程要求,将会导致互感器检定时模拟的二次负荷出现偏差。为改善现有互感器负载箱检定装置中存在的使用频繁易出现机械故障、测试信号稳定性差、测试点调节细度、测试中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稳定、高精度数字程序控制的新型互感器负载箱检定装置。使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进行搭建,实现负荷箱的全自动化。首先,对当前互感器负荷箱的分类及工作原理进行总结,并结合当前具体的问题对其校准中的误差公式进行推导和分析,验证了其校准的必要性。对当前负荷箱校准技术及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的理念。然后,对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搭建其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整体架构。通过对校准制约因素的分析,相应的对硬件及软件系统进行设计。硬件方面设计了具有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数字程序控制电源,微弱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系统以及控制电路系统。软件方面对软件控制系统进行开发及通讯协议的解析实现操作的全自动化。最后,通过对相应的硬件与软件模块的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并对全自动负荷箱平台整体进行测试,验证了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黄显[6](2016)在《10kV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电能使用量越来越大,用户对电能计量装置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高压计量装置的精度都是通过综合误差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不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关于高压计量装置校验的基本原则。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能够克服传统高压计量校验装置的缺点,其设计原理符合高压计量装置校验规范的要求。本文设计了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其主要包括高压标准信号源、高压标准计量装置、脉冲检测装置和后台校验软件。高压标准信号源主要是由三相低压标准信号源、升压器和升流器组成。三相低压标准信号源采用“ARM+DDS”的结构,硬件电路采用LPC2468控制核并配以高精度的DDS芯片AD9852;高压标准计量装置主要是由标准电压互感器、标准电流互感器和低压标准表组成。其中标准互感器的准确度均为0.01级,低压标准表准确度等级为0.1;脉冲检测装置是由ARM核控制模块、光耦采集模块和RS232通信模块等组成。控制核也是采用LPC2468芯片,光耦芯片采用TLP2066;后台校验软件是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为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编写。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预热、参数录入、串口通信、有功校验和无功校验等。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校验有功等级0.5、无功等级2.0铭牌标称的高压一体化计量装置。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
乔富强[7](2015)在《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检定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传感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顺势提出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宏伟战略,国内各个原有变电站改造和新变电站投运都已全面向数字化变电站发展。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之一,电子式互感器以其测量精度高、动态范围大、为二次设备提供数字接口等优势,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式互感器的精度是否达标是电力系统二次测量、监测、保护等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电子式互感器投运前或大修后,对其精度进行检定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依据电子式互感器采样值传输标准IEC61859-9-2及相关资料,采用直接比较法,搭建了基于FPGA与LabVIEW的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检定平台,用于0.2级及以下电子式互感器的精度检测。论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式互感器及合并单元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各个参数与误差定义,然后提出了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检定系统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对系统具体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硬件方面:针对标准互感器输出数据的采集与转换,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为实现与被检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通信,设计了以太网控制器电路;最后设计了USB传输控制电路,为两路采样值信息的高速、准确上传提供物理支持。软件方面:首先介绍了IEC61850-9-2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对电子式互感器数据帧的接收与解析模块进行了Verilog编程和SignalTAP仿真;然后利用LabVIEW中的VI模块实现了对数据包分离与提取、加四阶矩形卷积窗的DFT算法、误差计算和交互界面的设计。最后参照国家高压计量站的试验方法,对误差检定系统进行了准确度校准试验,以检测系统精度。测试数据表明:整个系统设计合理可行,系统精度可达相关规范要求。
李振华,李闯,李振兴,邱立,邾玢鑫[8](2015)在《数字量输出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高精度在线校验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式存在的需要线路停电、操作复杂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量输出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在线校验系统。利用设计的菱形升降结构实现标准互感器与被测母线的连接,构建了一种可对母线电压信号进行在线测量的标准电压在线测量单元,从而实现了运行中电压互感器的在线校验。文中详细分析了同步方式、软件算法等因素对系统准确度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误差的措施。研制的校验系统通过检定并在现场应用,准确度优于0.05级。
尤晓俊[9](2013)在《基于图像识别的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仪表在安全监测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保证良好的监测功能需要对此类数字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数字仪表校验的现状,指出实际工作中计量部分人工校验仪表的繁琐性,然后采用以源检表的方法,设计了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的总体方案,其中对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做了基本功能的需求分析,对图像采集模块、标准源程控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做了简要介绍,利用CCD摄像头与PCI采集卡来构成的图像采集系统,利用成熟的标准源程控技术来实现数字仪表校验的标准对比;随后,在VC与视觉开源库OpenCV平台上,对摄像头采集经图像采集卡输送到计算机内存的数字仪表图像做相关研究,利用图像预处理和帧间差异积累的方法来实现数字仪表示数区域的粗定位,并引入旋转投影法实现数字仪表示数区域的倾斜校正,并提出了利用自适应阀值与行扫描的方法来实现数字字符区域的精定位,然后对定位了上下边界的数字字符图像利用垂直投影法以实现数字字符的分割;最终选择用模板匹配的方法来对数字字符进行识别,包括对图像进行归一化与细化后利用穿线法实现数字字符的特征提取,并采用改进的加权欧式距离进行数字字符的匹配识别,最终解决了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中数字仪表示数识别的难题。在实际应用中,本文提出的基于图像识别来实现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能够实现数字仪表校验读数准确而且具有较高实时性,能够满足实际计量检定部门实现自动校验系统的需求。
郭昕嫔[10](2012)在《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校验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电能表是国家规定用于对全社会用电客户所使用的电能进行贸易结算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其准确等级,操作方式等需要用电能表检定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予以检定。而装置本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按照国家《JJG597一200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通过装置校验系统对规程中的项目进行详细检定。因此,电能表校验系统的组成和装置的使用就成为我国计量部门的研究重点。为了保证电能表校验的准确、高效,努力提高电能表的校验效率就成了摆在各级计量检测部门、各生产厂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家规定的主要检定项目及其检定装备的分析,设计了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校验系统。本系统以0.1级单相智能电能表检定装置作为主要标准装置,完成绝大部分项目的自动化检验,以中心计算机为核心控制器,对检测过程实施控制,中心计算机通过集中管理系统将数据传输至系统自检定装置;检验标准器通过电压和电流等方式与被检装置自动电气连接;以电能脉冲线完成测试误差的脉冲信号采集。设计了能对智能电能表进行现场自动校验的系统操作软件。本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分为集中管理系统和检定软件两大类。集中管理系统是介于SG186和所有电能表校验装置中间的一个软件信息系统,其包括检定数据管理、检定方案管理、多功能表设定、数据分析及资产管理等模块,将所有的工作安排、信息统计、工作成果都由各个校验系统汇总到本系统之上,然后由本系统统一上传SG186。检定软件包括误差检定模块和系统接口模块,误差检定模块完成基本误差、测量重复性、对称度、失真度等的检定,设计了系统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校验系统采用自动流水线技术进行自动定位,设计了程控装置计量单元和以中心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软件,从而完成对智能电能表的全自动检定作业,全面突破了电能表校验的效率瓶颈、提升了计量管理水平。本系统的推出,将会推动电能表校验装置的发展。
二、电测仪表全自动校验系统的误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测仪表全自动校验系统的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能质量相关理论发展现状 |
1.2.2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校验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大纲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 |
2.2.1 电网电能质量参数的校验方法 |
2.2.2 基于B/S与C/S的软件架构 |
2.3 关键技术 |
2.3.1 HTML技术 |
2.3.2 虚拟私有网络技术 |
2.3.3 JSP技术 |
2.3.4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体系结构需求 |
3.2.2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 |
3.2.3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可行性需求分析 |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装置智能校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1 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 |
4.2.2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4.2.3 系统的总体网络拓扑设计 |
4.3 智能校验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的设计 |
4.3.2 装置校验方案管理功能的设计 |
4.3.3 装置智能校验管理功能的设计 |
4.3.4 数据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的设计 |
4.3.5 系统管理功能的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 |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装置智能校验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
5.2.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3 装置校验方案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4 装置智能校验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5 数据查询与统计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6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软件测试 |
5.3.1 软件测试环境 |
5.3.2 软件测试概述 |
5.3.3 软件功能测试 |
5.3.4 软件性能测试 |
5.3.5 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总体设计方案 |
2.2.1 总体设计思想 |
2.2.2 整体设计方案 |
2.3 系统主要硬件选型 |
2.3.1 机械臂系统选型 |
2.3.2 防碰撞系统选型 |
2.3.3 标准源选型 |
2.3.4 气动夹爪的选型 |
2.3.5 视觉系统选型 |
2.4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5 数据库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检定平台硬件结构设计 |
3.1.1 机械臂末端夹爪设计 |
3.1.2 标准源切换板设计 |
3.1.3 防碰撞设计 |
3.2 数字式仪表检定流程设计 |
3.2.1 检定工位主要硬件选型 |
3.2.2 仪表固定模块 |
3.2.3 机械臂控制模块 |
3.3 指针式仪表检定流程设计 |
3.3.1 检定工位主要硬件选型 |
3.3.2 仪表固定模块 |
3.3.3 机械臂控制模块 |
3.4 硬件系统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仪表读数识别方法 |
4.1 鲁棒性图像采集方法设计 |
4.2 数字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设计 |
4.2.1 仪表读数预处理 |
4.2.2 数字串识别 |
4.2.3 小数点识别 |
4.3 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设计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系统模拟检定实验 |
5.1 系统模块功能模拟测试 |
5.1.1 机械臂控制仿真测试 |
5.1.2 仪表定位模块仿真测试 |
5.1.3 仪表校准检定模块测试 |
5.1.4 数字识别模块测试 |
5.1.5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测试 |
5.2 系统设备自检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线校验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分类 |
1.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校验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线校验技术 |
2.1 在线校验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
2.2 在线校验系统误差要求 |
2.3 在线校验的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干扰因素研究 |
3.1 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优化设计 |
3.2 操作过电压的影响 |
3.3 压强和温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准确度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 |
4.1 梯形窗的优化设计 |
4.2 梯形自卷积窗性能分析 |
4.3 基于梯形自卷积窗的四谱线插值算法 |
4.4 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在线校验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在线校验的流程 |
5.2 硬件模块设计 |
5.3 软件平台的设计 |
5.4 现场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图像处理的容积式流量计表头校验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容积式流量计检定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仪表示值图像识别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校验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校验仪系统硬件设计 |
3.1 表头图像采集模块 |
3.2 发讯器脉冲信号采集模块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容积式流量计表头图像处理 |
4.1 表头图像预处理 |
4.1.1 图像灰度化 |
4.1.2 图像二值化 |
4.1.3 图像增强 |
4.1.4 图像倾斜校正 |
4.1.4.1 边缘检测 |
4.1.4.2 Hough变换 |
4.2 表头图像字符区域定位 |
4.2.1 常用字符区域定位算法 |
4.2.1.1 基于连通域特征筛选的字符区域定位 |
4.2.1.2 基于双向投影的字符区域定位 |
4.2.1.3 基于帧间差异累积的字符区域定位 |
4.2.2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字符区域定位 |
4.2.2.1 AdaBoost算法训练过程 |
4.2.2.2 级联AdaBoost分类器构成 |
4.2.2.3 表头字符区域定位结果 |
4.2.2.4 字符候选区域精确定位处理 |
4.3 表头图像指针读数识别研究 |
4.3.1 数学形态学 |
4.3.2 指针图像细化 |
4.3.3 指针读数识别 |
4.4 表头图像字符读数识别研究 |
4.4.1 字符分割 |
4.4.2 字符归一化与细化 |
4.4.3 字符特征提取 |
4.4.4 字符分类算法介绍 |
4.4.5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校验仪系统检定软件设计 |
5.1 检定软件设计 |
5.2 实验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5)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互感器负荷箱应用生产现状 |
1.3 互感器负荷箱校准技术发展 |
1.3.1 国内外负荷箱校准技术发展 |
1.3.2 负荷箱校准设备发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负荷箱结构原理及特性分析 |
2.1 负荷箱分类及原理 |
2.1.1 负荷箱分类 |
2.1.2 负荷箱工作原理 |
2.2 负荷箱对计量设备影响与校准分析 |
2.3 互感器负荷箱计量特性及校准原理 |
2.3.1 计量特性 |
2.3.2 校准原理 |
2.3.3 现有校准装置结构及工作方式 |
2.3.4 现有负荷箱校准技术及设备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自动负荷箱平台架构 |
3.1 研究方向分析 |
3.1.1 数字程序控制电源的研究 |
3.1.2 微弱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研究 |
3.1.3 负荷箱控制电路设计与开发 |
3.1.4 软件控制模块开发 |
3.2 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结构及工作机理 |
3.2.1 平台整体架构 |
3.2.2 工作机理 |
3.2.3 硬件系统结构 |
3.2.4 软件系统结构 |
3.3 互感器负荷箱校准制约因素分析 |
3.3.1 信号输入端影响分析 |
3.3.2 谐波干扰影响分析 |
3.3.3 谐波干扰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硬件系统研究 |
4.1 数字程序控制电源研究 |
4.1.1 数字程序控制电源结构 |
4.1.2 工作电源设计 |
4.1.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
4.1.4 应用测试 |
4.2 微弱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研究 |
4.2.1 微小信号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2.2 微小信号测量电路设计 |
4.2.3 微小信号测试 |
4.3 负荷箱控制电路设计与开发 |
4.3.1 控制电路结构 |
4.3.2 控制电路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控制研究 |
5.1 控制结构 |
5.2 软件开发 |
5.2.1 开发环境 |
5.2.2 配置文件 |
5.3 通讯协议设计与开发 |
5.3.1 负荷箱主流制造厂商通讯协议解析 |
5.3.2 规约接入及解析功能模块开发 |
5.3.3 互感器负荷箱测试平台与计算机管理软件通讯协议制定 |
5.3.4 全自动负荷箱平台测试代码 |
5.3.5 软件测试流程及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相关测试 |
6.1 平台整体硬件测试 |
6.1.1 测试方法和目的 |
6.1.2 测试参数的选择 |
6.1.3 测试样品的选择 |
6.1.4 重复性、稳定性核查方法与要求 |
6.1.5 测试数据 |
6.1.6 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
6.2 平台软件测试 |
6.2.1 功能测试 |
6.2.2 测试效果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6)10kV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传统互感器的校验原理 |
1.2.2 三相电能表校验方法 |
1.2.3 电子式互感器引入与校验方法 |
1.2.4 一体化校验系统的提出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10kV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 |
2.1 高压电能校验系统结构 |
2.2 三相高压标准源和高压标准计量装置 |
2.3 脉冲检测装置 |
2.4 后台校验界面 |
第3章三相高压程控源设计 |
3.1 三相低压标准源设计 |
3.2 信号发生器设计 |
3.3 信号调节与放大 |
3.3.1 数模转换器DAC的选择 |
3.3.2 模拟乘法器的选择 |
3.3.3 功率放大电路 |
3.4 反馈控制 |
3.4.1 幅值检测调整电路设计 |
3.4.2 相位调整电路设计 |
3.5 软件流程 |
第4章脉冲检测装置与后台软件设计 |
4.1 电能计量的基本原理 |
4.2 脉冲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
4.2.1 处理器的选择 |
4.2.2 光耦的选择 |
4.2.3 串口通信RS232 |
4.3 脉冲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
4.4 后台软件设计 |
4.4.1 后台界面设计 |
4.4.2 脉冲误差算法与编程 |
4.5 电磁干扰对脉冲检测计装置的影响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内容与成果 |
6.2 本文需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7)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检定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检定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
2.1 电子式互感器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1 合并单元与标准输出 |
2.1.2 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定义 |
2.2 系统检定原理与方案设计 |
2.2.1 系统的检定原理 |
2.2.2 系统的方案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硬件电路设计 |
3.1 FPGA最小系统电路 |
3.2 信号转换电路 |
3.2.1 信号预处理电路 |
3.2.2 A/D转换电路 |
3.3 网络通信电路 |
3.4 时钟同步电路 |
3.5 数据传输电路 |
3.5.1 传输方式的选取 |
3.5.2 USB传输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4 软件部分实现 |
4.1 IEC61850-9-2数据帧的接收与解析 |
4.1.1 IEC61850-9-2分析 |
4.1.2 数据帧的接收与解析 |
4.2 基于LabVIEW的软件设计 |
4.2.1 LabVIEW与USB的通信设计 |
4.2.2 加窗函数的DFT算法 |
4.2.3 误差计算与系统界面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检定系统不确定度分析与准确度试验 |
5.1 不确定度分析 |
5.1.1 A类不确定度的计算 |
5.1.2 B类不确定度的计算 |
5.1.3 不确定度分量表 |
5.1.4 不确定度评定 |
5.2 准确度试验 |
5.2.1 试验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
5.2.2 模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数字量输出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高精度在线校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原理和结构设计 |
1.1 标准电压在线测量单元设计 |
1.2 系统高准确度设计 |
1.2.1 数据采集单元误差分析 |
1.2.2 高准确度同步方式的实现 |
1.2.3 高准确度软件算法的实现 |
1.2.4 整体误差分析 |
1.3 在线校验操作流程 |
2 性能测试 |
2.1 准确度测试 |
2.2 温度循环准确度试验 |
2.3 局部放电量测试 |
2.4 耐压试验 |
2.5 在线测试 |
3 结语 |
(9)基于图像识别的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1.2.1 仪表校验方法分类 |
1.2.2 基于图像识别的校验 |
1.2.3 数字图像识别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任务 |
2 校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KG9701A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
2.1.1 KG9701A调校原理 |
2.1.2 KG9701A的人工校验 |
2.2 基于图像识别的数字仪表校验总体方案 |
2.2.1 校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2 校验系统总体设计 |
2.2.3 图像采集模块 |
2.2.4 标准源程控模块 |
2.2.5 图像处理模块 |
2.3 开发平台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3 仪表图像预处理与区域定位 |
3.1 数字图像识别过程 |
3.2 数字图像的预处理 |
3.2.1 仪表图像的采集 |
3.2.2 灰度变换 |
3.2.3 滤波 |
3.2.4 图像二值化 |
3.3 数字图像的区域定位方法 |
3.3.1 数字仪表定位特征分析 |
3.3.2 常用定位方法比较 |
3.3.3 基于帧间差异积累的定位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数字倾斜校正与分割识别 |
4.1 仪表显示区域的倾斜校正 |
4.1.1 仪表倾斜方式分析 |
4.1.2 图像的倾斜校正方法 |
4.2 数字区域的精定位与数字分割 |
4.2.1 数字区域精定位 |
4.2.2 数字分割 |
4.3 数字识别 |
4.3.1 模板匹配法 |
4.3.2 人工神经网络 |
4.4 基于模板匹配的数字识别实现 |
4.4.1 图像归一化与细化 |
4.4.2 特征提取 |
4.4.3 模板训练 |
4.4.4 识别方法与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校验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
1.3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工作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智能电能表检校装置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2.1 电能表 |
2.1.1 电能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
2.1.2 电能表的检定 |
2.1.3 电能表的选定 |
2.2 辅助设备 |
2.3 电能表检定装置 |
2.3.1 电能表检定装置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2.3.2 电能表校验装置的分类 |
2.3.3 电能表校验装置的硬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智能电能表检校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电能表集中服务器软件设计 |
3.1.1 校验数据管理模块 |
3.1.2 检定方案管理模块 |
3.1.3 多功能表设定 |
3.1.4 数据分析 |
3.1.5 资产管理模块 |
3.1.6 检定证书管理 |
3.1.7 其它功能 |
3.2 系统检定软件的设计 |
3.2.1 误差检定模块 |
3.2.2 系统接口模块 |
3.3 智能电能表自动校验系统性能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智能电能表自动校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智能电能表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
4.1.1 自动装置的迫切性 |
4.1.2 自动装置的可行性 |
4.1.3 智能电能表的自动系统的设计 |
4.2 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4.2.1 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检验装置的结构形式 |
4.2.2 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检验装置的优点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电测仪表全自动校验系统的误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校验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D]. 庄国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线校验技术的研究[D]. 李春燕. 三峡大学, 2019(06)
- [4]基于图像处理的容积式流量计表头校验仪的研制[D]. 王万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全自动负荷箱平台研究[D]. 陈旭彤.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6]10kV高压计量一体化校验系统设计[D]. 黄显.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7]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检定系统的研究[D]. 乔富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8]数字量输出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高精度在线校验方法[J]. 李振华,李闯,李振兴,邱立,邾玢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13)
- [9]基于图像识别的数字仪表自动校验系统研究[D]. 尤晓俊. 安徽理工大学, 2013(06)
- [10]智能电能表全自动校验系统设计与应用[D]. 郭昕嫔.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