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总目录

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总目录

一、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期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黄雪娟[1](2021)在《中国近代中小学体育课程观的话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魏珂[2](2017)在《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身体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关注的热点。我国教育界对身体进行了探讨,认为教育的身体转向,有助于回归人的本真存在,实现对人的生命关怀。大学生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大变局中的近代大学生,在社会诸种力量影响下,他们身体的内与外、思想与行为等均在改变。本研究以身体为线索来探讨近代大学生身体的发展,将先前学界讨论教育问题的焦点从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转移到对教育主体的关注。研究视角的转移,意在从另一个新的、贴近“人”的角度观察受教育者的自我感知与成长,进而反思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认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教育应如何影响和塑造人。通过梳理关于1895至1937年间我国大学生的相关史料,考察他们的身体变迁史,进而探讨国家与学生身体的归属关系规律,揭示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因素。基于这种思路,本研究首先探讨与分析了近代大学生身体的发展与变化,然后提出近代大学生身体变迁呈现出的特点。对近代大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本研究从六个角度进行剖析:一、大学生身体如何从家庭之身转变为学校之身,进而成为国家之身;二、近代大学如何努力把学生身体纳入学校的时空规训之中及学生对规训的因应与抗争;三、大学如何对学生身体进行野蛮化和卫生化改造,以塑造学生强健的体格;四、近代大学生的身体由“修身”向“修形”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五、大学生爱情、生理的追求特征;最后,探讨在民族存亡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死选择。基于上述剖析,近代大学生身体与国家之间关系发展呈现出归属与背离的曲线,当国家危机严重时,身体的归属性开始变强,身体自主性变弱;当个人和国家矛盾加强时,身体自主性变强,归属性变弱。近代大学生的身体发展路线体现了其身体归属与身体自主间的统一与矛盾,大学生处身其间的应对与纠葛的历史是教育由“传统”而“现代”变化历程的一个具身化面向。与此同时,本研究认为近代大学生身体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特征:一、身体归属国家化。大学生身体与国家的强弱不可分割,进而救国紧密结合,故增加军训和有计划地体育训练,着重“增强国民体质”的卫生实践,是近代大学身体教育的基本特点。二、身体形塑外向化。与传统教育注重塑造学生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不同,近代教育强调“野蛮其体魄”,注重学生外在自然形体的改造;强调身体形塑和身体改造与社会改造、追求国家富强的关系。三、身体活动自由化。近代大学灵活的入学、转学和休学等制度,使得学生在校际、院际的流动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学生积极追求婚姻自由、性自由,和活动空间的自由。四、身体规训人性化。近代大学引进西方的大学管理制度,大学生管理包括时空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生活管理、学业管理。尤其是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纳入管理范围,这是近代教育人性化的标志。五、身体表现多样化。近代大学生摒弃了传统社会读书人四平八稳的行事姿态,热心运动,参与革命,留学救国,其身姿活跃在社会各种场合。总之,近代中国大学生身体塑造适应了时代需要,但埋下了工具理性、轻视修心等伏笔。

张真真[3](2014)在《从中医养生视觉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中医养生视觉论述了太极拳对身体阴阳调和、气血经络通畅以及脏腑协调等方面的影响,对慢性疾病、血压、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睡眠、食欲、面色等改善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和分析,从中医养生理论角度进一步探析了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使练习者能够理解太极拳的养生哲理,为进一步推广太极拳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作用,让更多的习练者受益。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以及实地的调查,得出太极拳的主要练习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对中老年人练习者练习前后以及练习者与无任何体育运动者之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太极拳对缓解慢性疾病、血压、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睡眠、食欲、面色等改善的情况,由此得出了在调和习练者阴阳、气血、疏通其经络以及协调其脏腑等方面太极拳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中对精神状态的分析采用SF-36量表中的计分方法来进行数理统计,睡眠效率引用PSQI中的公式来计算,具体详见正文。同时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中医养生理论角度探析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从而为本论文做理论上的铺垫。结果:(1)练习者练习前后以及练习者与无任何体育运动者的收缩压对比,P均为0.000,小于0.01的非常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练习者自身舒张压的对比P=0.04,小于0.05的显着差异,练习者与无任何体育运动者舒张压P=0.14,大于0.05,说明差异的本身不具有显着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抽样误差。(2)从慢性疾病的改善效果来看,87%认为太极拳可以改善慢性疾病,13%认为没有改善。(3)练习者睡眠效率,练习前后自身对比P=0.041,练习者与无任何体育运动者对比P=0.04,都小于0.05的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性。(4)通过太极拳的锻炼,86%认为健康状况比之前好,11.2%认为健康状况跟之前差不多。2.8%认为没有之前好。(5)练习者练习前后以及练习者与无任何体育运动者面色、精神状态、食欲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6)引入Brog量表来衡量太极拳运动的强度,73.8%主观感觉在11~13之间,是中老年人最适合的运动强度。结论:(1)太极拳锻炼能调和习练者的阴阳,使其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太极拳可以改善中老年人慢性疾病,使血压趋于正常水平,并且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健康状况。(2)太极拳运动能调和习练者的气血、畅通其经络,使其处于气血平衡、经络畅通的健康状态。很多中老年人面色发黄、发红,通过太极拳的一段时间锻炼之后,大部分恢复到常色即健康状态。面色正常即气血调和、充足,所以气血的盛衰与运行在面色中都能体现出来。疾病产生的可写成主要原因是经络不通,或者经络被堵塞。疾病的改善也0是经络畅通的标志之一,经络通畅主要体现在关节肌肉的疼痛、灵活性、运动能力等方面。(3)太极拳对人体脏腑有极大的改善,可以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使各器官功能正常的发挥。人体气血情况可以通过面色看出来,同时面色还可以反映出脏腑的功能状态。食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消化能力,运动也会影响消化系统,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消化能力增强也会影响其它功能的发挥。

王赟馨[4](2012)在《唐代游艺与诗歌》文中指出诗歌发展至唐代,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个中国历史上大繁荣、大发展、大融合的强盛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空前发达,多民族的融合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添加了一抹异彩,坚实的经济基础,开放的政治环境,浑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社会生活,也使唐代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有唐一代,诗歌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文学形式,卷帙浩繁,气势磅礴,绚烂多姿,作品风格多样,作者身份多元,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展现了时代精神。唐代诗歌题材丰富,诸如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咏史诗、咏物诗、应制诗、讽喻诗、悼亡诗、送别诗、闺怨诗等,不胜枚举,古今中外研究者不计其数,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深入透彻。游艺活动在古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们通过游艺活动强健体魄,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而唐代政治强大,经济繁盛,文化先进,物质生活丰富,这就促使唐人产生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欲望,游艺活动恰恰满足了他们这一需要。在游艺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用诗歌记录场面和过程,或摹景状物,或抒情言志,自成一类,虽然不若其他题材诗歌数量众多,却也相当可观,有待于深入的整理和研究。而唐代游艺诗不仅能展现唐代游艺活动的风貌,更为我国古代游艺活动状态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全唐诗》为研究文本,整理并研究涉及游艺活动描写的篇章,对唐人游艺活动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呈现。其中包括专门描写游艺活动和诗句中提及游艺活动的诗歌,整理为运动竞技、休闲娱乐、岁时节令游艺活动与诗歌三个部分进行梳理研究,分析其艺术特色,力图通过对游艺活动及其诗歌的整理与研究,展现唐代的一些社会生活风貌和民族习性,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绪论之外,分为五章对研究主题进行论述:唐代经济繁荣,国势强盛,民族大融合使其政治空前开明,思想也较之其他朝代更加自由,受少数民族开放的风气和勇武之风的影响,唐代人们的竞争意识较之其他各代更加强烈。自唐代统治者就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唐人更加充满了热情豪放、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唐人将这种竞争精神带入了娱乐意味较浓的游艺活动中,不仅成为消遣娱乐方式,更是成为了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手段。第一章整理分析运动竞技游艺诗:分射猎、球戏、角抵三大类,内含五小项,共计百八十余首。人们茶余饭后,闲暇休憩时,常通过各种游艺活动聊以自娱,活动形式多样,如棋之安静闲雅,充满智慧,如博之投机取巧,一赌输赢,如绳技戴竿之惊险刺激,夺人心魄,又有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儿之戏,驯化以表演的动物之戏,宴飨集会之投壶、藏钩、射覆,家禽牲畜斗戏如斗鸡走狗。文人雅士或参与,或观赏,间或评价数语,或用笔墨描绘渲染一番,也因此,在诗歌大行其道的唐代产生了许多诸如此类游艺活动的诗作,从中也可窥见活动的盛况。第二章整理分析休闲娱乐游艺诗:分弈棋、博戏、乐舞、筵席宴飨、斗鸡、技巧、小儿戏七大类,内含二十二小项,共计近七百首。我国节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蕴含厚重的文化积累,逐渐形成独特的岁时节令文化,顺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游艺活动正是诸多民俗形式的一种。岁时节令的游艺活动形式多样,如上元观灯,寒食清明蹴鞠、秋千、斗鸡,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等,表示庆祝、纪念、祭祀、祈福等美好的心愿和寄托,同时亲人相聚,朋友相约,增进情感,放松身体,调整心情。第三章整理分析岁时节令游艺诗:分上元观灯拔河、寒食秋千、端午竞渡、重阳登高四种,共计二百余首。唐代游艺活动的蓬勃发展,游艺诗虽不比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等自成一类,却也融入各种题材的诗歌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意识。第四章分析唐代游艺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识:唐诗中专题描写游艺的诗较少,其描述大多依附与穿插于其他内容;以典故入诗;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场面表现生动鲜活,写人状物形神兼备。其游艺形式以身体活动为主,则诗歌描写多呈现刚健雄浑和柔和绮丽之美;以脑力活动为主,则往往表现出闲雅宁静,淡泊超脱之美;当诗人通过游艺活动抒写送别、思念、不遇等心情郁结时,其作品则呈现出沉郁悲凉之美。唐代盛世繁华带给人们安逸的生活,唐人好玩乐,享受游艺活动带来的身体的快感和心灵的愉悦,创作于期间的游艺诗表情达意,言志抒怀,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唐人休闲游艺画面,多角度呈现了唐代游艺文化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状态和民族习性。第五章分析唐代游艺诗所见游艺文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关照:从游艺诗创作中可以看出,唐代游艺文化具备娱乐性、竞争性、民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内涵意蕴,从中也可看出唐代社会上行下效、文人尚武、女性参与、僧道交往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社会特点。

刘斌[5](2011)在《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教科书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直接反映体育课程的内容,又反映体育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质量与水平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终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体育教科书的研究。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有真正的学制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体育教科书从无到有,从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教科书时期,跨越到以现代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科书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这些教科书有什么意义,对当今的教科书编写有什么启示,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取纵向分析结合横向比较的方法,系统分析和重点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框架,力求在详尽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从清末到民国各个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内容、编制特点,反思其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当今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第一章、介绍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相关关键词的界定,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以及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清末体育教科书发展包括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和兵式体操的兴起---清末体育教科书(1902—1911)两个阶段。“东亚病夫”一直是国人深感耻辱的称号,为了雪此耻辱,有志之士纷纷开展新式教育,引进体操,以达到“强国强种”,从而拉开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序幕。清末体育教科书以军国民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体操和游戏内容为主,突出兵式体操;在体育教科书中中国传统体育缺失:教科书以直译居多,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并存,教科书编写体例初具模型,教科书审定制度初步形成。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丰富与完备了我国教科书体系,填补了我国体育教科书的空白。其在教学方面和内容方面的特点,以及编排体例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提供了体育教科书编写的范例。其较早具有版权意识,以及先进的教科书编制设计,对早期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蒙学体操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学生用书,《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是我国最早的统编教科书。第三章、探讨了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展(1912—1949)。我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1912—1923)、体育教科书的繁荣阶段(1923—1937)和体育教科书发展的停滞阶段(1937—1949)。民初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蔡元培的“五育并举”,使体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兵式体操达到鼎盛,随后慢慢衰退,走向消亡,而现代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兴起。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兵式体操内容前多后少,现代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教科书;与清末翻译教科书不同的是,民初的教科书以自编为主,并且出现了单项教科书;武术正式进入体育教科书。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是徐傅霖编写的《共和国教科书体操》系列,它是民初最完备的自编体育教科书。1923年到1937年是体育教科书发展的繁荣期。新学制的颁布,对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不仅仅是理念上和名称上的改变,体育的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都发生了变化,从此,西方现代体育进入体育教科书,成为我国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中,现代体育成为教科书主体,中学以上出现军事训练内容;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丰富多样,自成体系;教科书忠实地反映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目标;注重教材教法的提示;教科书审定制度逐渐完备。这一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代表是麦克乐编写的《新学制体育教材》,和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系列,前者为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后者是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37年到1949年,体育教科书的发展进入停滞期。进入抗日战争,国民党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成为主流,虽然它符合当时特殊时期的需要,但是从体育的本质看,它使得现代体育的目标发生了偏离。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以小学教材为主。单项教材居多,大部分教科书是根据个人体会或心得而编,教科书审定的制度详细而严格。出现了为战时专门编写的《战时体育补充教材》。第四章、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与启示。走过四十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示?通过研究发现,清末民国教科书通过传播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体育教科书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它启示我们在编写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时:要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要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建立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和研究团队;应该建立科学的教科书评价机制来评价中小学体育教科书。

陈曼[6](2010)在《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文中指出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科技期刊的一个分支,目前在我国50余种体育学术期刊中有16家入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这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代表着我国体育科研的最高水平,超过70%的体育科研成果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这些期刊上。作为目前我国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肩负着传播体育科技信息,展示体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培养体育科研后备人才等重任。因此,本论文以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各家期刊的基本情况着手研究,进而探讨各期刊栏目设置的规律和特点,最后归结到期刊的广告经营状况,以期找出目前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通过对16家期刊样刊进行查阅,收集并整理了相关资料与数据。同时就期刊栏目设置于广告经营等问题走访相关专家进行探讨,此外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近200篇,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我国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类:按学科划分栏目;按学科以及其他分类混合划分栏目;没有明显标准划分栏目。我国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总体上栏目设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中体育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及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体育教育学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栏目最为稳定,是我国体育科研的重点和热点。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广告刊登现状堪忧,虽已有8家期刊取得广告经营许可权,但在2008年中仅有《体育学刊》1家有广告刊登。制约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开展广告经营的主要因素是:在现有机制环境.下,体育学术期刊无须广告开发便有不错的生存环境。此外,从业人员缺乏市场意识、经营模式陈旧、对受众和市场研究不足、期刊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以及对期刊商品属性的误读都是影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开展广告经营的因素。我国体育学术期刊改善广告经营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期刊质量,优化栏目设置以形成品牌栏目,以品牌拉动经营;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重视受众和市场研究;重视经营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学习国外科技期刊的成功经验等。

李娜[7](2010)在《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但是社会事业的发展却出现了明显的“短腿”现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本文以四川省对象,研究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情况。主要采取了三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实证分析研究法和比较分析研究法。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综合研究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情况。首先,笔者通过建立可行性较强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四川省各地区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在既有的指标体系下,笔者依据权威的统计资料,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为四川各地区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进行打分,并以山东省为比较对象,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同时,笔者也将进行纵向比较,通过了解近十年来四川省社会事业的发展历程,得出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目前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处于起步阶段,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阻碍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各级政府角色不明确,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估反馈机制和问责机制。推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建立均等化标准,完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推行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责制等。

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郑芳,何培森,姚峰,詹东,李伟[8](2009)在《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研究认为,新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初创时期(1949—1965年);停滞时期(1966—1978年);恢复与调整时期(1978—1994年);迅速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对近年来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环境、办刊理念、学术期刊评价及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在对未来发展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路径。

郑琳[9](2009)在《智慧·仪式·狂欢 ——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游戏化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的作用除了告知受众信息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受众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体验,在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大众传播媒介通过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来营造一个惬意、舒适、轻松的环境,并企图来缓解人们在激烈竞争之下的巨大的压力。如今,大众传播媒介在受众看来,更多的是一个休闲的工具,它们更像是受众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众传播媒介的体验过程中,不论是报纸的娱乐新闻,电视的综艺节目,还是网络的搞笑视频等等,受众体会到了参与游戏之后的那种狂欢式的喜悦。大众传播媒介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游戏的烙印——一种追求自由,崇尚愉悦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之间渗透进了大众传播媒介之中。

田宇力[10](2008)在《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统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学是一门兴起于欧洲以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自1977年钱学森先生倡导发展“科学的科学”算起,科学学在中国刚好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学元研究,是指对科学学这门学科本身各种问题的研究,如科学学的演进历史、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学科结构、分支学科、发展趋势等。就一定意义而言,科学学元研究肇始于科学学诞生之时。开展科学学元研究,是科学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本文的主要数据源。对科学学元研究着作和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科学学作为一门“舶来”学科并没有像领导学、人才学一类新兴学科那样被“热捧”过,即便是在引进的初始阶段,其着作的出版数量和论文的发表篇数也未出现过迅速增长的局面,它是一门“温热速冷”型学科;科学学在内容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从单纯研究科学走向对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研究,即走向科学技术学。在科学学着作中,专论科学学分支学科的着作占绝大多数;在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中,探讨科学学分支学科的论文占绝大多数。面向社会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学分支学科的深度开掘,是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作者群的区域、系统和机构的分布情况,从而反映出该学科的辐射范围和受关注程度。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科学学元研究队伍的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高产作者分布趋于集中。针对中国科学学元研究队伍的现状和特点,今后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资助对象,加大对青年科学学工作者的扶持力度,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细心培植和扶持科研合作团队。

二、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期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期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2)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概念界定与理论参照
第一章 “国”与“家”:近代大学生出现及其身体归属
    第一节 近代大学生的群体及其身体概况
        一、近代大学生的出现和壮大
        二、近代大学生的地区、校际、院际分布
        三、近代大学生的性别和年龄
        四、近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籍贯
    第二节 救亡图存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身体教育观变迁与实践
        一、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二、近代人才观中的身体
        三、中国近代大学身体教育实践概述
    第三节 国家化趋势下学生身体自由的日渐衰落:以拖尸为例
        一、新生下水:“拖尸”活动的对象与目的
        二、存废之争:“拖尸”引发的争论与结局
        三、“身体”与“文化”:“拖尸”活动的深层次分析
第二章 “内”与“外”:大学生身体活动的时空展演
    第一节 按部就班:近代大学的时间安排
        一、寒来暑往:校历的变迁
        二、从早到晚:每日的时间安排
    第二节 四角天空:出入限制
        一、出入有牌:请假证明
        二、私人重地:难进难出的宿舍
    第三节 威威讲堂:规矩的学生
        一、点名考勤: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难治之症:学生旷课缺课问题
        三、自修室:第二课室
第三章 “强”与“健”:大学生教育中身体保护新举措
    第一节 强身健体:近代大学生的体育与军训
        一、大学生体育强迫运动
        二、近代大学生的运动比赛
        三、严格的规训:近代大学生的军训
    第二节 保卫身体:近代大学生的卫生教育和疾病预防
        一、近代大学卫生教育和卫生措施
        二、学生卫生运动
        三、大学生个人卫生思想与习惯
    第三节 面对疾病:近代大学对学生疾病的关照
        一、多重压力下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堪忧
        二、近代大学医疗制度建立和学生体检
        三、近代学生疾病的治疗及其感受
第四章 “神”与“形”:大学生身体形塑重心的转变
    第一节 礼与形:仪式中的大学生身体
        一、传统祭祀方式的流变
        二、为国为校:仪式和学生身体展演
    第二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礼貌与姿态
        一、清末大学堂中传统礼仪的浸染及影响
        二、民国时期大学生礼仪规训
    第三节 展现自我:近代大学生服饰的流变
        一、化为一统:统一的制服
        二、追求美丽:个性化的服饰
    第四节 革命与自主:身体形象的改造
        一、革命从头开始:剪发的故事
        二、缠足与放胸:我的身体我做主
        三、看与被看:女学生身体裸露的革命
第五章 “爱”与“欲”:大学生的爱与性
    第一节 近代大学生的婚姻状况与爱情观念的变化
        一、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与现代自由恋爱的浸染
        二、近代大学生的婚姻调查数据
        三、近代大学生身体归属及其婚姻案例分析
        四、异性身体的魅力:大学生之自由求爱
    第二节 近代大学生的性行为
        一、大学生的性行为:从张竞生《性史》谈起
        二、各种性行为:《申报》中大学生的性爱世界
        三、学校对学生性行为的约束与学生的抵制
第六章 “生”与“死”:大学生的身体毁灭与干预
    第一节 英年早逝:近代大学生死亡的情况
        一、近代大学生早逝的数量和原因
        二、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突然死亡的应对
    第二节 魂归何处:近代大学自杀与干预
        一、近代大学生自杀概况统计
        二、自杀的原因分析
        三、自杀的结果、善后与干预
        四、自杀个案分析
    第三节 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民族民主而死
        一、断指血书为哪般:五四运动中大学生的身体展演
        二、喋血三·一八
        三、救国岂止在口头:“九·一八”与“一·二八“爱国运动
    第四节 近代大学生的生死观
        一、人的身体是属于社会与国家的
        二、自杀是自己选择死亡的权利
        三、人应该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生死本轮回
结语
    一、从身体自主到人的解放
    二、中国近代大学生的身体特征
    三、大学生身体教育观实践的利弊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3)从中医养生视觉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医养生的相关研究
        2.1.1 中医养生概念
        2.1.2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2.1.3 中医养生的健身效果
    2.2 太极拳的相关文献研究
        2.2.1 太极拳的概念
        2.2.2 太极拳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2.2.3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2.3 太极拳体现出中医养生理论
        2.3.1 中医养生
        2.3.2 中医养生与太极拳关系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基本情况
        3.1.2 研究对比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访谈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4.1 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1.1 太极拳对人体阴阳平衡的影响
        4.1.2 太极拳对调和气血影响
        4.1.3 太极拳对经络畅通的影响
        4.1.4 太极拳运动对脏腑协调的影响
    4.2 中医养生理论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4.2.1 阴阳平衡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4.2.2 五行变化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4.2.3 气血调和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4.2.4 经络通畅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4.2.5 脏腑协调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体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唐代游艺与诗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 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 “游艺”与“游艺诗”
        二、 研究范围
    第三节 唐代游艺活动盛行的背景简述
        一、 社会安定是游艺活动广泛开展的前提
        二、 经济繁荣是游艺活动盛行的物质保障
        三、 府兵制和武举制推动了游艺活动的发展
        四、 文化的开放拓宽了游艺活动形式
第一章 运动竞技游艺诗
    第一节 射猎
        一、 统治者的射猎活动
        二、 文人的射猎诗
    第二节 球戏
        一、 蹴鞠
        二、 马球
        三、 其他
    第三节 角抵
第二章 休闲娱乐游艺诗
    第一节 弈棋
        一、 围棋
        二、 弹棋
        三、 象戏
    第二节 博戏
        一、 六博
        二、 樗蒲
        三、 双陆握槊与长行
    第三节 乐舞
        一、 剑器舞
        二、 胡旋舞
        三、 胡腾舞
        四、 柘枝
        五、 霓裳羽衣舞
        六、 字舞
        七、 马舞
        八、 犀象舞
    第四节 筵席宴飨之戏
        一、 投壶
        二、 藏钩
        三、 射覆
    第五节 斗鸡
    第六节 技巧
        一、 长竿戏(寻橦)
        二、 绳技
    第七节 小儿戏
        一、 竹马戏
        二、 纸鸢
        三、 斗草
第三章 岁时节令游艺诗
    第一节 上元观灯拔河
        一、 观灯
        二、 拔河
    第二节 寒食清明荡秋千
    第三节 端午竞渡
    第四节 重阳登高
第四章 唐代游艺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游艺诗的艺术特色
        一、 依附其他内容,点明主题
        二、 巧用典故
        三、 善用修辞方法
        四、 生动鲜活的场面描写,形神兼备的写人状物
    第二节 唐代游艺诗的审美意识
        一、 刚健雄浑
        二、 柔和绮丽
        三、 闲雅宁静
        四、 淡泊超脱
        五、 沉郁悲凉
第五章 唐代游艺诗所见游艺文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关照
    第一节 唐代游艺诗所见游艺文化
        一、 娱乐性
        二、 竞争性
        三、 民俗性
        四、 开放性
        五、 创新性
    第二节 唐代游艺诗对社会生活的关照
        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二、 文人尚武,进士击鞠
        三、 浓妆淡抹,动静皆宜
        四、 僧道趣俗,方外交通
        五、 中外交流,互通有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后记

(5)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关键词的界定
        一、体操
        二、体育
        三、教科书
        四、体育教科书
        五、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与民国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二、与体育课程有关的研究
        三、与体育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兵式体操从传入到兴起——清末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840—1912)
    第一节 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
        一、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
        二、《幼学操身》——体育教科书的雏形
    第二节 兵式体操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初创(1902—1912)
        一、"东亚病夫"之耻
        二、清末新式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蒙学体操教科书》----最早的学生用书
        四、《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最早的统编体育教科书
第三章 现代体育的逐步发展——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12-1949)
    第一节 兵式体操从鼎盛到消亡---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1912—1923)
        一、"五育"之提倡
        二、民国初期新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共和国教科书体操》---民初最完备的体育教科书
    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繁荣(1923—1937)
        一、"体操到体育"之转变
        二、新学制与体育教科书
        三、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新学制体育教材》
        四、第一套通用体育教科书系列----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
    第三节 现代体育的偏离——体育教科书的停滞(1937—1949)
        一、"体育军事化"之争
        二、战时教育方针与体育教科书
        三、《战时体育补充教材》——别样的体育教科书
第四章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及其启示
    第一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意义
        一、传播体育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
        三、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
        四、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
        五、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
    第二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启示
        一、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
        二、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
        三、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
        四、优秀的体育教科书离不开优秀的编写和研究团队
        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后记

(6)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研究
        2.1.1 关于期刊栏目设置特征与方式的研究
        2.1.2 关于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研究
        2.1.3 关于体育科技期刊栏目设置的研究
    2.2 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研究
        2.2.1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可行性的研究
        2.2.2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广告经营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2.3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广告市场定位的研究
        2.2.4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及经营现状的研究
        2.2.5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广告效果的研究
        2.2.6 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策略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16家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4.1.1 出版地与创刊时间分析
        4.1.2 主管、主办单位情况
        4.1.3 页码、开本状况
        4.1.4 发行状况
    4.2 我国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研究
        4.2.1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2008年全年栏目设置
        4.2.2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特点
        4.2.3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质量现状
        4.2.4 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的关系
    4.3 我国16家体育学术核心期刊广告经营现状
        4.3.1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广告刊登现状
        4.3.2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办刊经费来源状况
        4.3.3 《体育学刊》广告经营个案分析
    4.4 制约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广告经营的主要因素
        4.4.1 缺乏市场意识,欠缺广告经营人才
        4.4.2 品牌化意识不强,期刊缺乏特色
        4.4.3 经营模式落后,难以形成规模化
        4.4.4 对期刊经营理解产生偏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4.4.5 对受众和市场研究不够,广告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4.5 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的广告营销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7)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社会事业的界定
        1.4.2 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
        1.4.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公共产品理论
        2.1.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4 和谐社会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相关文献综述
        2.2.2 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相关文献综述
        2.2.3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相关文献综述
        2.2.4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相关文献综述
        2.2.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3 国内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总结与典型实践
    3.1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总结
    3.2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典型实践
        3.1.1 美国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3.1.2 日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3.1.3 加拿大均等化项目可及性的实践
        3.1.4 澳大利亚标准化转移支付的实践
    3.3 国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总结
    3.4 国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典型实践
        3.4.1 浙江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3.4.2 广东推进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3.4.3 福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3.4.4 江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4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建构
    4.1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4.1.1 综合性与系统性
        4.1.2 可行性与可比性
        4.1.3 简明性与代表性
    4.2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设计
        4.2.1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参照系
        4.2.2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5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5.1 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2 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方法的借鉴及选择
        5.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用分析方法总结
        5.2.2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方法选择
    5.3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5.3.1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类分析
        5.3.2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指数分析
        5.3.3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子分析
        5.3.4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分析
        5.3.5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纵向比较分析
        5.3.6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横向比较分析
6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定位及制约因素分析
    6.1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定位
        6.1.1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6.1.2 四川省不同地区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距较大
        6.1.3 四川省不同领域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距较大
        6.1.4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相对较低
        6.1.5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套技术落后
        6.1.6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作用有限
    6.2 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
        6.2.1 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均等化标准缺失
        6.2.2 政府角色不明确导致服务供给不到位
        6.2.3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6.2.4 财力分布不均衡导致公共服务能力不均衡
        6.2.5 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估反馈机制和问责机制
7 四川省推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7.1 四川省推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7.2 四川省推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7.2.1 建立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
        7.2.2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7.2.3 健全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7.2.4 实现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对接
        7.2.5 推行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责制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2008年四川省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二:2008年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三:2006年四川省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四:2006年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五:2000年到2008年四川人口及教育财政投入
附录六:2000年到2008年四川省文化教育事业相关统计数据
作者简介

(9)智慧·仪式·狂欢 ——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游戏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论点假设和研究目标
2 媒介:奇观·仪式·趣味
    2.1 媒介世界里无处不在的奇观现象
    2.2 媒介仪式与仪式化狂欢
    2.3 追求趣味的媒介
3 游戏:自由·智慧·娱乐
    3.1 在游戏里寻找文明
    3.2 游戏的功能和精神
    3.3 现代社会显示的游戏精神
4 媒介游戏化:前所未有的狂欢
    4.1 媒介和游戏的联系
        4.1.1 游戏是媒介
        4.1.2 媒介里的游戏
    4.2 游戏和媒介共同制造的狂欢
        4.2.1 媒介游戏中的政治
        4.2.2 媒介打造的世界体育盛会
5 媒介游戏化的一些思考
    5.1 当媒介游戏化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5.2 体验媒介游戏
    5.3 如何看待媒介游戏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关于科学学研究方法更替的研究
        1.2.2 关于科学学研究内容嬗变的研究
        1.2.3 关于科学学研究热点演进的研究
        1.2.4 关于科学学研究趋势预测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科学学元研究及其历史回顾
    2.1 科学学元研究述要
        2.1.1 科学学和科学学元研究释义
        2.1.2 科学学的学科结构
        2.1.3 科学学的分支学科
    2.2 科学学历史的简要回顾
        2.2.1 科学学研究在国外的形成和发展
        2.2.2 科学学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3 科学学元研究着作和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3.1 科学学元研究着作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
    3.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3.2.1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变化
        3.2.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热点问题的迁移
    3.3 科学学分支学科相关着作和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3.3.1 科学学元研究着作中的科学学分支学科
        3.3.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中的科学学分支学科
    3.4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影响力分析
4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4.1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
        4.1.1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
        4.1.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机构分布
        4.1.3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在不同地域的机构分布
    4.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中的高产作者分析
        4.2.1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发文概况
        4.2.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高产作者的机构分布和地域分布
        4.2.3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高产作者的统计分析
    4.3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
    4.4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合着论文作者的网络分析
        4.4.1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合着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4.4.2 科学学元研究期刊合着论文作者的网络图谱
5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期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代中小学体育课程观的话语分析[D]. 黄雪娟.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2]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D]. 魏珂.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3]从中医养生视觉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D]. 张真真.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4]唐代游艺与诗歌[D]. 王赟馨. 吉林大学, 2012(03)
  • [5]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D]. 刘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 [6]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D]. 陈曼.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6)
  • [7]四川省社会事业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 李娜. 浙江大学, 2010(08)
  • [8]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 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郑芳,何培森,姚峰,詹东,李伟. 体育科学, 2009(05)
  • [9]智慧·仪式·狂欢 ——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游戏化趋势[D]. 郑琳. 浙江大学, 2009(08)
  • [10]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统计分析[D]. 田宇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标签:;  ;  

2001年《四川体育科学》1-4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