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技术在客车应力蒙皮中的应用

粘接技术在客车应力蒙皮中的应用

一、粘接工艺在客车应力蒙皮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洋洋,李婷婷[1](2021)在《客车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客车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的现状,阐述了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的诸多工艺选择,并简略描述了客车侧围蒙皮的未来发展趋势。

何文信,饶思贤[2](2020)在《胶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总结胶接接头的标准单元模拟方法,建立接头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将各种接头的有限元计算刚度与试验刚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弹簧单元模拟精度最高,但建模效率较低;实体单元建模效率较高,但模拟精度不及弹簧单元。该结论为胶接结构有限元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尹振吉[3](2019)在《基于压力分布传感器的水平尾翼飞行气动载荷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平尾翼飞行气动载荷的测量对试飞适航验证十分重要。而水平安定面配平、升降舵偏转、翼身洗流以及发动机尾喷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流场变得非常复杂,采用间接测量法难以获得准确的气动载荷数据。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大型客机载荷试飞适航验证的实际需求,本文对压力分布传感器直接测量水平尾翼飞行气动载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压力传感器厚度引起的水平尾翼气动外形发生变化的问题,研究了传感器厚度对水平尾翼表面气动力的影响。建立了CFD计算模型,计算了典型飞行试验状态下水平尾翼表面粘贴不同厚度的压力分布传感器气动力系数,分析了压力分布传感器不同厚度在水平尾翼不同结构偏角时对其表面气动力的影响。(2)针对传统压力传感器安装方法存在缺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粘接方式的传感器安装工艺。分析了压力分布传感器典型安装位置的气动环境,建立了传感器安装模型,计算了安装处的气动阻力;通过剥离试验选择了合适的粘接材料,形成了粘接工序,并通过计算分析和飞行试验验证了粘接工艺的可靠性。(3)针对因压力分布传感器对气动外形的影响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建立了传感器测量数据修正模型。研究了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数据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提出了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数据修正方法,通过CFD计算建立了典型飞行试验状态下压力分布传感器不同厚度、不同结构偏角所对应的数据修正值,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证明了修正方法的可行性。(4)基于以上研究,采用了现有的压力分布传感器,搭建测试系统,并以ARJ21飞机试验机为平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能够为国产飞机水平尾翼飞行载荷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有力的支撑。

于滨松[4](2018)在《轻型客车侧围蒙皮轻量化成型及张拉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轻型客车侧围蒙皮为研究对象,通过轻量化复合加工成型的方法,进行辊压、冲压复合成型工艺以及侧围复合蒙皮整体张拉工艺方案研究,为轻型客车侧围蒙皮轻量化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有利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客车行业常用的辊压工艺、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之后基于辊压和冲压工艺的特点,探讨了复合工艺实施的可行性,然后通过运用失效模式分析方法,系统地梳理了侧围蒙皮张拉工艺的失效点及改进举措,最后对其进行了总结。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首先对轻型前置客车侧围复合蒙皮加工工艺性进行分析,从辊压成型工艺和模压成型工艺性研究各工艺过程产生的质量问题和解决举措。通过对产品结构通用化整合分析,提高侧围复合蒙皮的加工效率;通过梳理侧围蒙皮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制定,实现复合加工工艺的实施应用。2.对轻型前置客车侧围复合蒙皮装配工艺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提出制造工艺的改进方案。研究温度、张拉力、磁吸张拉工艺以及工艺流程的固化等措施对蒙皮的质量和外观效果的影响。3.对比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装配工艺与传统分块冲压蒙皮装配工艺,定量分析新工艺在质量、效率、成本、EHS上所用工时和材料成本的经济效益。侧围复合蒙皮的实施对企业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旨,作为生产企业要积极推动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实施和推广。

聂瑞[5](2018)在《变体机翼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翼是飞机飞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件,需要应对包括起飞、着陆、巡航、机动、爬升等多种飞行任务。此外,飞行过程中还会经历较大的重量变化、飞行高度变化、飞行速度变化以及飞行环境的变化。但是,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机翼外形是一系列可能的飞行条件下的折衷方案,对于多数飞行状态来说都不是最优的设计。变体飞行器能够显着提升飞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气动特性,并进一步拓展其多任务飞行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设计折衷,使飞机能够根据飞行状态自发的调整机翼形状,飞机研究、设计人员对于如何在飞行期间改变机翼几何外形(变体机翼)的技术关注颇多。早期的变体机翼解决方案往往需要付出成本、复杂性或重量方面的代价。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结构设计技术和智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有助于克服传统变体技术的局限性,并提高现有解决方案的总体收益。本文主要以自适应机翼变弯度后缘设计为目标,围绕大变形蒙皮设计、基于分布式柔顺概念的变弯度后缘结构设计与优化、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主动激波控制鼓包等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大变形柔性蒙皮设计研究:以变体机翼蒙皮设计为目标,研究了纤维增强弹性体蒙皮的设计、制备方法。根据非线性变形体动力学理论,给出了大变形柔性蒙皮的适用条件,即蒙皮内张力不能为压力。针对变弯度后缘结构,设计了具有一维单向大变形能力的0泊松比蒙皮。采用增量关系对蒙皮非线性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柔性蒙皮的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蒙皮变形量>50%,具有良好的单向拉伸变形的性能。针对柔性剪切变形机翼,提出一种用于剪切变形机翼的柔性蒙皮设计,通过集成粗纤维增强层、可变形二维栅格结构,完成了具备剪切变形能力的柔性蒙皮设计。剪切变形蒙皮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粗纤维增强工艺,大幅提升了蒙皮的承载能力。与无纤维增强蒙皮相比,承载能力提高了60%,同时对蒙皮变形驱动力影响可以忽略。2、用于变弯度后缘的驱动器及驱动模式研究:以变弯度后缘为目标,分析了包括压电泵直线驱动器、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双程形状记忆合金条带在内的智能材料/结构驱动器。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了上述智能材料/结构驱动器的输出特性,明确了应用场景。压电泵直线驱动器、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器可用于后缘变弯度驱动,双程形状记忆合金条带可与变弯度后缘结合用于流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类飞行器翼载荷大小。根据翼载荷的不同,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翼载荷的驱动模式。3、面向低翼载飞机的主动柔性后缘技术研究:针对低翼载飞行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柔顺”设计概念的主动柔顺后缘结构设计。主动柔性后缘利用分布式柔顺概念设计,机翼蒙皮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层合板。上翼面蒙皮和下翼蒙皮经由直线运动副连接,通过上、下翼面蒙皮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后缘连续变形。利用伪刚体模型对变弯度后缘进行简化,并使用简化模型建立了后缘结构优化设计平台。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大幅降低了后缘结构内部受力,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多滑轮组驱动方案的后缘结构气动承载能力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结果表明多滑轮组驱动方案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可满足低翼载(<100)机翼的需求。4、面向高翼载飞机的主动柔性后缘技术研究:为了提高超临界翼在不同任务条件下的气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后缘连续变弯度的自适应机翼变弯度后缘设计:主动柔性后缘(Active Compliant Trailing Edge,ACTE),并进行了结构有限元仿真和CFD仿真计算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主动柔性后缘采用了分布式柔顺机构设计思路,利用传统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蒙皮材料,通过多段式翼肋实现了后缘弯度的连续变形。CFD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机翼后缘的偏转位移、偏转模式可以优化不同任务状态下翼型的气动特性。在速度小于阻力发散马赫数时(Ma=0.6),应用主动柔性后缘后,最大升阻比提高了7.96%,同时改善了高升力系数下的气动特性。在阻力发散马赫数附近,主动柔性后缘改善了高升力系数状态下的升阻特性,最大升阻比提高不明显。5、自适应激波控制鼓包用于改善高亚音速状态下变弯度后缘气动特性的研究:在阻力发散马赫数附近,主动柔性后缘(ACTE)偏转会诱发强激波,带来额外的激波阻力,使气动收益降低。为了弱化激波,提出了基于双程形状记忆合金的自适应激波控制鼓包(ASCB)概念,SMA鼓包能够根据温度调节自身构型,对不同流场状态下的激波进行控制。通过集成NURBS曲线建模和CFD仿真模块搭建了ACTE-ASCB仿真优化平台,对不同后缘偏转状态下的鼓包构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鼓包构型可以有效弱化激波强度,减小波阻,提高ACTE的气动收益,提高最大升阻比,改善高升力状态下的升阻特性。与只使用主动柔性后缘的机翼变体模式相比,增加ASCB后,最大升阻比提高了约5.4%。

何文信[6](2018)在《基于点焊及粘接结构的不锈钢车体强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民经济高度发达、商务出差及旅游使得人员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人们追求更加舒适、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方式,而轨道交通以这些显着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相比于其它钢材制造的车体具有很多的优点,如强度及重量比高、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美观、安全性高和维修量少等,因此使用广泛。本文以包含外围蒙皮点焊及粘接结构的SUS304不锈钢车体为研究对象,而SUS304不锈钢材料的导热率低,板材的性能在高温条件下受损严重,决定了外围蒙皮与不锈钢车体骨架之间主要采用热影响小的电阻点焊工艺,因此点焊成为不锈钢车体主要的承载连接方式。车体结构仅采用电阻点焊连接工艺对板厚有较高的要求,可能会使强度过剩,不符合轻量化设计原则。因此,本文针对车体外围蒙皮较薄的结构采用点焊和粘接相结合的连接工艺,展开点焊及粘接连接结构强度的研究。论文首先详细叙述了焊点的多种有限元模拟方法,并结合前人对各种焊点模型的研究成果,从模拟精度、建模效率和计算成本等方面综合评价各种焊点模型;其次系统地阐述目前常用的单搭粘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主要有实体单元模型、壳单元模型和弹簧单元模型。然后建立基于各种有限元模型的单搭粘接接头,将各种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61]实验刚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建模效率和模拟精度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各自模型的使用准则和建议。根据点焊及粘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的研究结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包含外围蒙皮点焊及粘接结构不锈钢车体的有限元模型,点焊和粘接接头分别采用单梁焊点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来模拟。根据ZB S 04001-89标准确定车体的计算载荷及载荷工况,计算车体在各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根据EN 12663-1标准评估车体的结构强度,在车体结构强度满足标准要求后,基于EN 15085-3标准评估点焊结构的静强度,基于DVS 1618-2002标准评估粘接结构的静强度。针对粘接结构的静强度分析结果,根据粘接接头的设计原理对粘接结构强度过剩或不足的部位进行优化,构造了车体外围蒙皮粘接结构的三种优化方案,采用同样的强度评定准则评估各个方案的连接强度,优选出一种较理想的粘接方案。论文对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的连接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可对不锈钢车体的结构轻量化设计和制造工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王建虎[7](2017)在《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及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客车车身生产过程中,客车顶棚总成的制作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顶蒙皮生产装配工艺处理好坏,将严重影响车身的生产节拍、防腐密封及外观质量。为进一步提升现有的装配质量及装配效率,通过对顶蒙皮装配工艺的深入研究及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在不改变原有的客车顶棚结构及材料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单工序人工作业设计成一套人机结合的柔性化自动点焊生产流水线,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节拍降低、成本的下降。本研究基于现有的客车生产线及和技术,对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及柔性自动点焊装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对顶骨架及顶蒙皮的结构、材料、制作流程进行系统阐述及分析研究,针对国内现有的三大顶蒙皮装配技术铆接、焊接、粘接技术的流程进行综合研究及对比,指出了现有装配技术所共有的装配效率低、外表面平整度差等诸多问题。其次,结合当前客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通过电阻焊实验验证双面点焊在实现顶侧蒙皮+顶中蒙皮+顶骨架三层板材实施点焊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当前工序的分析,提出了客车业顶蒙皮装配采用半自动化点焊生产的理念,开创了全工序顶蒙皮自动装配技术的先河。然后,采用了并行工程的设计方法,对中通客车公司现有的顶蒙皮装配流程进行了分解,制定了流水线生产的设计方案,同时加入了柔性生产技术,并对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生产工艺流程再一次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论,对该柔性自动点焊设备的实现方式和构造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最终通过各类标准件及自制件的组合及装配,完成了设备的总体设计,并顺利实现了生产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扭转了业内原有客车顶蒙皮装配无法实施自动化生产的观念,其创新点在于通过底部托运小车的的自动传输拉开了各个工序间的施工空间,通过龙门步进式桁架系统实现了蒙皮与骨架的自动点焊,采用PLC总线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流水线人、机的协同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顶蒙皮的装配质量。

曹斌,徐腾飞,欧阳成[8](2016)在《胶粘工艺在车厢蒙皮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工艺方法被应用在车厢生产过程中,其中蒙皮粘接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新工艺,蒙皮粘接工艺具有高平整度、较小的蒙皮变形、良好的吸音及减震性能。通过对胶粘剂的对比选型,并进行剪力试验及施工模拟试验,进而制定出蒙皮胶粘工艺,并成功应用于现生产。

阎力[9](2016)在《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大学生汽车方程式(简称FSC)项目中,车架是支承车身的基础构件。作为安装基体,它承载并连结所有系统组件,如发动机、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等,此外车架还承受这些组件的重量和传递给车架的各种力和力矩等复杂载荷,应在满足车架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因此,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是FSC整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万里车队首辆FSC赛车为对象,基于2015版比赛规则,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车架进行了结构设计、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1)车架的材料选取与结构设计。解释FSC赛车车架的相关概念,经过对比分析选择出最适合的车架结构形式和材料;介绍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流程,基于点对点三角形结构,同时结合人机工程学理念,运用CATIA V5软件建立车架的三维几何模型。(2)车架的刚度和强度分析。简要介绍有限元理论和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基于HyperMesh模块建立车架的梁单元有限元模型;结合动态项目,确定弯曲、扭转、高速转弯、紧急制动和直线加速共五种典型工况,并对车架进行各工况下的静力学仿真以校核车架强度;计算并分析车架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得到车架的重要评价指标——扭转刚度质量比。(3)车架的模态分析。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在静力学分析所使用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去除相关载荷和约束,对车架进行理论自由模态分析;通过Block Lanczos法提取车架弹性模态的前1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进行分析。(4)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基于优化设计理论基础,利用OptiStruct模块分别以刚度最大为目标对车架前舱进行局部拓扑优化,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整体车架管径进行尺寸优化;对优化前后的车架强度、刚度和低阶模态等参数进行对比,并对其优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高彬[10](2016)在《浅谈对客车蒙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80年代客车预应力蒙皮技术引入我国,改善了车身蒙皮板平整度,防止了蒙皮震动,降低了车内外噪声。二十一世纪粘接蒙皮技术和蒙皮成型技术助推客车蒙皮技术跨越发展,进一步改善了蒙皮边缘平整度和噪声控制。这对车身骨架制造精度、蒙皮板成型后处理和蒙皮板的安装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多数客车生产厂的技术能力只采用了预应力技术、蒙皮成型技术和粘接技术中的1-2项。

二、粘接工艺在客车应力蒙皮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粘接工艺在客车应力蒙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客车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现状
    1. 侧围蒙皮应用材料
    2. 侧围蒙皮结构形式
    3. 侧围蒙皮安装工艺
二、侧围蒙皮生产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1. 侧围蒙皮涨拉点焊自动化
    2. 铝合金材料蒙皮推广
    3. 侧围蒙皮粘接工艺
三、结语

(2)胶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胶接接头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1.1 弹簧单元模型
    1.2 实体单元模型
    1.3 壳单元模型
2 胶接接头有限元计算刚度与试验刚度对比分析
    2.1 胶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
    2.2 胶接接头刚度的定义
    2.3 胶接接头有限元计算刚度的比较
3 结语

(3)基于压力分布传感器的水平尾翼飞行气动载荷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间接法载荷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直接法载荷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压力分布传感器厚度对水平尾翼局部气动力的影响
    2.1 由传感器厚度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2 气动载荷计算模型
        2.2.1 压力分布传感器几何模型
        2.2.2 仿真计算网格划分
        2.2.3 数值计算方法选取
    2.3 仿真计算的空间和时间离散方法
        2.3.1 基于Roe-FDS二阶迎风格式的空间离散方法
        2.3.2 基于LU-SGS隐式的时间离散方法
    2.4 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和湍流模型
        2.4.1 物面边界条件
        2.4.2 远场边界条件
        2.4.3 基于Realizable k-ε的湍流模型
    2.5 气动载荷计算分析
        2.5.1 计算收敛性
        2.5.2 压力分布传感器厚度对气动力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力分布传感器在水平尾翼表面的安装工艺
    3.1 压力分布传感器安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2 安装位置气动环境分析
        3.2.1 压力分布传感器表面摩擦力估算
        3.2.2 压力分布传感器表面压差力估算
    3.3 压力分布传感器安装方式
        3.3.1 压力分布传感器粘接介质选用
        3.3.2 压力分布传感器粘接工序
    3.4 压力分布传感器粘接效果分析及实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数据修正方法
    4.1 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数据存在的问题
    4.2 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数据修正模型
        4.2.1 数据差异分析
        4.2.2 数据修正方法
    4.3 典型飞行试验状态下数据修正值
        4.3.1 Ma=0.6 时的数据修正值
        4.3.2 速度为187kn时的数据修正值
    4.4 实例分析与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力分布传感器测量水平尾翼气动载荷方法验证
    5.1 压力分布测量系统介绍
        5.1.1 压力分布传感器
        5.1.2 网络适配器
        5.1.3 应用软件
    5.2 压力分布传感器在ARJ21 飞机上的测试改装
        5.2.1 测试改装方案
        5.2.2 压力分布传感器安装
    5.3 飞行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轻型客车侧围蒙皮轻量化成型及张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4.3 课题研究的目的
第2章 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成型工艺分析
    2.1 侧围蒙皮辊压工艺分析
        2.1.1 侧围蒙皮辊压工艺特点和原理
        2.1.2 侧围蒙皮辊压后常见的质量缺陷及解决方案
    2.2 侧围蒙皮增加模压工艺可行性探讨
    2.3 轻型客车侧围蒙皮结构通用化整合分析
        2.3.1 特征点尺寸整合
        2.3.2 特征点位置整合
        2.3.3 相邻特征点最小间距要求
        2.3.4 充分借用现有特征的冲压模具
        2.3.5 借用现有特征时进行改进
        2.3.6 非关键特征点也需要同步考虑
    2.4 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生产加工工艺
        2.4.1 侧围复合蒙皮生产工艺流程
        2.4.2 侧围复合蒙皮加工注意事项
        2.4.3 侧围复合蒙皮常见质量问题
    2.5 侧围蒙皮辊压加冲压复合加工工艺对比分析本章小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装配工艺设计
    3.1 侧围复合蒙皮装配工艺流程
    3.2 侧围复合蒙皮装配失效模式分析
        3.2.1 基于失效模式分析下的张拉力控制
        3.2.2 磁吸张拉工艺方法研究及应用
        3.2.3 基于失效模式分析下的温度检测及控制
        3.2.4 基于失效模式分析下的复合蒙皮装配工艺方法改进
    3.3 侧围复合蒙皮质量标准建立及评价
    3.4 侧围复合蒙皮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3.4.1 可靠性问题
        3.4.2 尺寸公差配合问题
        3.4.3 侧围蒙皮平整度问题
    3.5 侧围复合蒙皮总结固化
        3.5.1 设计规范类固化
        3.5.2 工艺文件类固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工艺对比及经济效益分析
    4.1 轻型客车侧围复合蒙皮优势分析
        4.1.1 侧围复合蒙皮质量优势
        4.1.2 侧围复合蒙皮效率优势
        4.1.3 侧围复合蒙皮成本优势
        4.1.4 侧围复合蒙皮EHS优势
    4.2 经济效益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变体机翼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变体飞行器的基本概念
    1.3 变体飞行器发展历史及技术研究现状
        1.3.1 变体飞行器概念的提出及早期发展
        1.3.2 当前变体飞行器的主要研究方向
        1.3.3 微/小尺度变形
        1.3.4 中等尺度变形
        1.3.5 大尺度变形
        1.3.6 变体飞行器变形驱动系统研究
    1.4 机翼变弯度后缘的一般性要求
    1.5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大变形柔性蒙皮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变弯度后缘结构设计形式
    2.3 纤维增强弹性体柔性蒙皮可行性分析
    2.4 纤维增强弹性体增量形式力学模型
        2.4.1 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2.4.2 碳纤维增强硅橡胶蒙皮细观力学模型
        2.4.3 纤维增强弹性体的应变能密度
    2.5 柔性蒙皮有限变形模型
    2.6 单向变形碳纤维增强硅橡胶蒙皮试验研究
        2.6.1 蒙皮样件制备后第一次加载与经历多次加载循环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2.6.2 样件经循环加载后的测试结果分析
    2.7 基于可变现栅格结构的剪切变形蒙皮研究
    2.8 可变形二维栅格支撑的剪切变形蒙皮结构制备流程
    2.9 橡胶蒙皮层剪切变形实验研究
        2.9.1 剪切蒙皮测试条件
        2.9.2 测试结果
        2.9.3 蒙皮受压褶皱分析
    2.10 可变形二维栅格剪切蒙皮面内性能测试
        2.10.1 测试条件
        2.10.2 测试结果
        2.10.3 带可变形栅格支撑结构的剪切蒙皮褶皱特性
        2.10.4 有栅格与无栅格结构测试结果对比
    2.11 粗纤维增强二维栅格剪切蒙皮测试
        2.11.1 表面橡胶层橡胶剪切层纤维增强设计
        2.11.2 粗维增强的剪切变形层制备流程
        2.11.3 粗纤维增强剪切变形蒙皮变形能力测试
        2.11.4 蒙皮测试结果
    2.1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于变弯度后缘的驱动器及驱动模式
    3.1 引言
    3.2 压电叠堆泵及直线驱动器基本特性
        3.2.1 压电叠堆泵及直线驱动器的设计原理与结构实现
        3.2.2 压电叠堆泵直线驱动器设计
        3.2.3 压电泵执行驱动器性能测试
    3.3 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器
        3.3.1 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介绍
        3.3.2 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实验测试
    3.4 双程形状记忆合金条带驱动器
        3.4.1 SMA条带双程记忆效应训练
        3.4.2 SMA板材基本性能
        3.4.3 SMA二维条带鼓包变形测试
    3.5 适用于不同机翼翼载的变形驱动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低翼载飞机的主动柔性后缘结构
    4.1 引言
    4.2 基于分布柔顺设计原理的主动柔性后缘结构设计
        4.2.1 设计原理
        4.2.2 单点驱动变形模式
        4.2.3 多滑轮组驱动变形模式
        4.2.4 主动柔性后缘变形定义
    4.3 主动柔性后缘蒙皮材料选择
    4.4 后缘蒙皮变形力学模型
    4.5 基于伪刚体模型的单点驱动主动柔性后缘结构优化
        4.5.1 3R伪刚体模型
        4.5.2 基于3R伪刚体模型的主动柔性后缘建模
        4.5.3 伪刚体模型可靠性验证
        4.5.4 基于伪刚体模型的后缘结构优化
    4.6 单点驱动主动柔性后缘结构设计及有限元仿真
    4.7 基于压电叠堆泵的变弯度后缘结构
    4.8 单点模式驱动效率分析
        4.8.1 模型参数与仿真条件
        4.8.2 作动器安装位置对受力的影响(DOE分析)
    4.9 多滑轮组驱动主动柔性后缘研究
        4.9.1 多滑轮组驱动后缘模型受力模型
        4.9.2 多滑轮组驱动后缘承载能力优化
    4.10 主动柔性后缘实验测试
        4.10.1 测试平台介绍
        4.10.2 主动柔性后缘驱动力-变形关系测试
        4.10.3 主动柔性后缘负载能力测试
        4.10.4 使用双程记忆合金丝驱动器的后缘变形测试
    4.11 主动柔性后缘气动特性仿真
        4.11.1 仿真/优化流程
        4.11.2 变弯度后缘自适应机翼气动性能仿真
    4.12 采用主动柔性后缘的有限翼展机翼研究
        4.12.1 研究对象参数
        4.12.2 研究方法
        4.12.3 巡航状态升力系数确定
        4.12.4 三维机翼环量分布为椭圆规律时,机翼展向任意截面的升力系数
        4.12.5 巡航速度为45m/s时的优化结果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高翼载飞机的主动柔性后缘设计与仿真
    5.1 引言
    5.2 变弯度后缘结构设计
    5.3 后缘变形驱动比定义
    5.4 主动柔性后缘运动学特性分析
        5.4.1 结构设计可行性验证
    5.5 气动特性分析平台
        5.5.1 主动柔性后缘CFD仿真计算平台
        5.5.2 CFD仿真可靠性验证
    5.6 主动柔性后缘气动仿真
        5.6.1 驱动比R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6)
        5.6.2 后缘偏转位移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6)
        5.6.3 攻角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6)
        5.6.4 驱动比R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73)
        5.6.5 后缘偏转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73)
        5.6.6 攻角对气动特性的影响(Ma=0.73)
    5.7 后缘变形后气动力对结构的影响
        5.7.1 气动载荷对后缘变形驱动转矩的影响
        5.7.2 气动载荷对蒙皮结构的影响
    5.8 气动优化
    5.9 使用ACTE后缘的有限翼展机翼仿真结果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适应鼓包用于改善高亚音速状态下变弯度后缘气动特性的研究
    6.1 引言
    6.2 自适应鼓包减阻机理与SMA鼓包结构概念设计
        6.2.1 鼓包减阻机理分析
        6.2.2 自适应鼓包设计(SMA)理论与仿真验证
    6.3 鼓包参数设计及气动特性仿真优化平台搭建
        6.3.1 NURBS鼓包曲线造型
        6.3.2 NRUBS鼓包构型优化方法
    6.4 鼓包对RAE2822 气动特性的影响
        6.4.1 鼓包位置对RAE2822 翼型减阻效果的影响
        6.4.2 不同攻角下鼓包的减阻效果
        6.4.3 优化结果在非设计点的气动特性
        6.4.4 使用自适应鼓包的必要性
    6.5 ACTE与 ASCB的联合应用
        6.5.1 NURBS鼓包曲线建模改进
        6.5.2 主动柔性后缘(ACTE)自适应机翼鼓包位置选择
        6.5.3 带鼓包的自适应机翼优化研究
        6.5.4 优化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6)基于点焊及粘接结构的不锈钢车体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不锈钢车体制造工艺的发展
    1.3 点焊及粘接结构强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点焊及粘接结构强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点焊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2.1 电阻点焊理论基础
        2.1.1 点焊接头形成过程
        2.1.2 电阻点焊特性
        2.1.3 电阻点焊影响因素
    2.2 点焊接头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2.2.1 单梁焊点模型
        2.2.2 多刚性梁焊点模型
        2.2.3 伞梁焊点模型
        2.2.4 实体焊点模型
        2.2.5 ACM2焊点模型
        2.2.6 CWELD焊点模型
        2.2.7 综合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粘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3.1 粘接理论基础
        3.1.1 粘接接头的基本类型
        3.1.2 粘接接头的强度及受力形式
        3.1.3 粘接接头的破坏形式
        3.1.4 影响粘接接头强度的主要因素
    3.2 粘接接头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3.2.1 实体单元模型
        3.2.2 壳单元模型
        3.2.3 弹簧单元模型
    3.3 粘接接头有限元模型与实验刚度的比较
        3.3.1 粘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
        3.3.2 粘接接头刚度的定义
        3.3.3 粘接接头有限元模型刚度的比较
        3.3.4 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锈钢车体点焊及粘接结构强度分析
    4.1 不锈钢车体概况
        4.1.1 车体制造材料属性
        4.1.2 不锈钢车体结构
        4.1.3 不锈钢车体焊点及粘接参数
    4.2 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4.2.1 车体有限元模型
        4.2.2 车体的载荷工况
        4.2.3 车体约束边界条件
    4.3 不锈钢车体结构强度分析
        4.3.1 车体结构强度评定标准
        4.3.2 车体结构强度分析结果
    4.4 不锈钢车体点焊结构强度分析
        4.4.1 车体点焊结构强度评定标准
        4.4.2 车体点焊结构强度分析结果
    4.5 不锈钢车体粘接结构强度分析
        4.5.1 车体粘接结构强度评定标准
        4.5.2 车体粘接结构强度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锈钢车体粘接方案优化设计
    5.1 车体的粘接优化方案
    5.2 车体粘接优化方案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及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的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我国的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客车顶棚的材料及结构研究
    2.1 顶骨架材料的选用
    2.2 顶骨架的结构
    2.3 顶骨架单件及总成的制造工艺
        2.3.1 顶骨架典型单件的制作工艺
        2.3.2 顶骨架总成的制造工艺
        2.3.3 顶骨架焊接主要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4 顶蒙皮的制作材料及结构
        2.4.1 镀锌板材在客车外蒙皮上的应用
        2.4.2 顶蒙皮的结构
        2.4.3 顶蒙皮的制作技术
第三章 客车顶蒙皮人工装配技术的研究
    3.1 顶蒙皮装配技术的分类研究
        3.1.1 顶蒙皮装配作业方式的分类
        3.1.2 顶蒙皮装配连接方式的分类
    3.2 顶蒙皮铆接装配技术
        3.2.1 铆接的原理及铆接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
        3.2.2 铆接技术在客车顶蒙皮装配上的应用研究
        3.2.3 顶蒙皮铆接技术的优缺点
    3.3 顶蒙皮CO_2保护焊焊接装配技术
        3.3.1 焊接的原理及CO_2保护焊在客车上的应用
        3.3.2 CO_2保护焊技术在客车顶蒙皮装配上的应用研究
        3.3.3 顶蒙皮CO_2保护焊接装配技术的优缺点
    3.4 客车顶蒙皮粘接技术
        3.4.1 粘接的原理及粘接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
        3.4.2 粘接技术在客车顶蒙皮装配中的应用研究
        3.4.3 顶蒙皮粘接装配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章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设备的研究
    4.1 现有的顶蒙皮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 客车车身柔性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2.1 大型客车焊装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4.2.2 车身柔性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在客车领域的应用
    4.3 电阻焊在客车顶蒙皮装配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4.3.1 电阻焊的原理
        4.3.2 电阻焊在汽车中的应用情况
        4.3.3 电阻焊在客车顶蒙皮装配作业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4.4 客车顶蒙皮与骨架的点焊实验研究
        4.4.1 三层钢板点焊的相关数据分析及实验
        4.4.2 客车顶棚三层板点焊实验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4.5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设备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法研究
        4.5.1 客车顶蒙皮各类车型的共性数据研究及分析
        4.5.2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化焊接的技术路线分析
        4.5.3 相关技术方法
        4.5.4 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设备功能模块树的研究及建立
第五章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整体设计及开发
    5.1 总体原则及总体目标
        5.1.1 总体原则
        5.1.2 总体目标
    5.2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总体布局及结构设计
        5.2.1 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机组的工艺流程方案和车间布局设计
        5.2.2 客车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总体结构设计
    5.3 五大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3.1 支撑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3.2 涨拉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3.3 传输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3.4 点焊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3.5 控制模块的研究及设计
    5.4 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整体装配及生产节拍的校核
        5.4.1 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整体装配
        5.4.2 顶蒙皮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生产节拍校核
第六章 客车大顶柔性化自动点焊装备的应用评价
    6.1 大顶柔性化自动点焊装备的综合评价指标
    6.2 顶柔性化自动点焊装备的实际应用评价
        6.2.1 实际综合应用效果
        6.2.2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6.2.3 经济效益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FSC赛车车架的研究现状
        1.2.1 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形式
        1.2.2 FSC赛车车架的材料
        1.2.3 FSC赛车车架的分析与优化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车架结构设计与建模
    2.1 车架设计目标
    2.2 车架结构形式与材料的选择
    2.3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2.3.1 赛车基本参数
        2.3.2 车架结构设计流程
    2.4 车架结构设计原理
        2.4.1 三角结构
        2.4.2 载荷路径
    2.5 车架人机工程学
        2.5.1 CATIA V5中人机工程学模块介绍
        2.5.2 车手的驾驶姿势与参数布置
        2.5.3 人体模型建立
    2.6 有限元理论基础
        2.6.1 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思想
        2.6.2 有限元分析的步骤
        2.6.3 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介绍
    2.7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7.1 几何模型输入与几何清理
        2.7.2 材料定义
        2.7.3 单元选取
        2.7.4 网格划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架静态结构分析
    3.1 车架结构强度分析与校核
        3.1.1 静载荷
        3.1.2 动载荷系数
        3.1.3 约束条件
        3.1.4 计算工况
        3.1.5 车架结构强度校核
    3.2 车架结构刚度分析与校核
        3.2.1 车架弯曲刚度分析
        3.2.2 车架扭转刚度分析
        3.2.3 车架结构刚度校核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架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4.2 车架模态计算
    4.3 车架模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架结构优化设计
    5.1 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5.1.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5.1.2 优化设计的方法
    5.2 局部车架的拓扑优化
        5.2.1 拓扑优化方法
        5.2.2 拓扑优化参数
        5.2.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5.2.4 拓扑优化结果输出
    5.3 车架结构的尺寸优化
        5.3.1 尺寸优化方法
        5.3.2 尺寸优化参数
        5.3.3 尺寸优化结果分析
    5.4 优化后车架与原车架对比
        5.4.1 强度对比
        5.4.2 刚度对比
        5.4.3 模态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10)浅谈对客车蒙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种蒙皮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1.1 预应力蒙皮技术的优势
    1.2 胶粘蒙皮技术的优势
    1.3 滚压蒙皮技术的优势
2 三种蒙皮技术的推广性分析
4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来蒙皮工艺技术路线
    4.1 侧蒙皮工艺结构示意图
    4.2 蒙皮板滚压成型蒙皮板成型和剪裁
    4.3 粘接剂技术参数
    4.4 CO2点焊工艺要求
5 结束语

四、粘接工艺在客车应力蒙皮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客车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郭洋洋,李婷婷. 安徽科技, 2021(02)
  • [2]胶接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J]. 何文信,饶思贤. 中国胶粘剂, 2020(01)
  • [3]基于压力分布传感器的水平尾翼飞行气动载荷测量方法研究[D]. 尹振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轻型客车侧围蒙皮轻量化成型及张拉工艺研究[D]. 于滨松. 吉林大学, 2018(12)
  • [5]变体机翼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 聂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6]基于点焊及粘接结构的不锈钢车体强度研究[D]. 何文信.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7]客车顶蒙皮装配技术及柔性自动点焊装备的研究[D]. 王建虎. 长安大学, 2017(07)
  • [8]胶粘工艺在车厢蒙皮中的应用[J]. 曹斌,徐腾飞,欧阳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0)
  • [9]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D]. 阎力. 太原科技大学, 2016(11)
  • [10]浅谈对客车蒙皮技术的研究[J]. 高彬.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01)

标签:;  ;  ;  ;  ;  

粘接技术在客车应力蒙皮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