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郭君[1](2021)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机械基础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近机类专业和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主要起着衔接过渡的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分析课程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措施,从而实现优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赵鹏[2](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同时激发社会对人才能力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是跨越职业场和教学场的跨界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杜威的“做中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目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中职课程《机械基础》进行开发,以适应当今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调研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旨在寻找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之处。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国际J集团为例经过为期四个月细致的走访调研与车间实地考察,并充分参与生产加工一线岗位进行深度访谈。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机械加工企业中中职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学校培养的能力与企业所需不符、理论与实操技能与企业所需不匹配、岗位职业精神与企业所需不符。对中职学校的调研,主要以企业需求的角度评定当今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288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编排与学生自身水平接受度不一致、课程知识与企业需求能力不匹配、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于上述对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的调研,本研究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开发,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教学评价三个部分。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开发的路径与具体步骤分为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归纳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创设学习情境四个部分;课程评价则为多元主体评价,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为主。选取广州市H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课程实施对象,通过对学情与教材进行分析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传动章节进行课程实施,教学实施效果的反馈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岗位认知能力的水平,夯实了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基础。
李卓婧[3](2021)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在制造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企业亟需聚焦内循环,走双轮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创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综合能力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应突出“解决实际综合性问题”这一核心。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跨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机械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了机遇与可能。课题从具体课程的开发实施入手,研究技术融合及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为例,针对传统课堂“学科固化、内容呆板、理实脱离、方法单一”的现状,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应用,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解决课程实施“高消耗、低收益,能力培养不突出”的实际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基础分析: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理论基础。2.课程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岗位需求、教法学法、学生体验等方面的调研,总结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的切实问题。3.课程设计与开发: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修订、以3D打印为载体的教学项目开发、评价方式优化。课程标准修订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出发点,对标1+X证书要求,确定知识、能力、素质、评价四个维度标准;教学项目开发以3D打印为实施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为四个项目15个任务,实现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标准、项目、任务、评价要素的内在关系梳理,构建正向梯度分解、逆向逐层反馈的闭环评价体系。4.实施效果分析:通过实施过程记录、课堂数据整理、学生成果凝练,对课堂参与度、能力发展曲线、目标达成度等展开分析,总结实施效果,同时反思对其他机械类课程改革的推动意义。5.产教融合探索:通过课程改革的延伸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思路,并与企业合作完成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和探索《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结合3D打印技术,解决课程实际问题,为中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提供解决方案。
覃晓[4](2021)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术,是深入学习机械专业的根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课堂问题。为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本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究如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成具有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方面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以“项目课程开发”、“项目教学”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梳理和发现规律,寻找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实践借鉴,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界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使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相应的项目活动能够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并改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可能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设计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项目教学流程,最后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将该模式应用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中,对具体的项目做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证。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经过教学实施与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齐曹[5](2021)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为了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中职学校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质量。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重点突出合作性,现代化的工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专业化,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现综合性,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综合职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多样性,包括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更加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类专业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在课程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够掌握好、运用好本门课程将对后期的实训操作课、以及下学期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兴趣不足、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自控能力差等缺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各地级市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其中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进行完整的教学实施案例,为课程教学提供范例。通过不同的对比和实践证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法更能促进教学、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蒋晓琴,徐文[6](2020)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文章提出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和汽车人的责任与使命,构建了优化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考核评价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通过一年实施初步取得了成效,达到教学改革使《汽车机械基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的。
魏文净[7](2020)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朝着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更多期许的目光。作为现代职教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重大。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自学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中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针对培养适应当今时代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当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一门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综合性课程,《机械基础》在前后学习内容的衔接上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程内容对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内容将大有裨益。通过广泛的调研,对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问题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研究中,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阐述,将理论方法融入实践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上具有诸多优势,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上也多有助益。
管延菊[8](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此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开发属于研究盲区,几乎无人涉及。鉴于此,笔者认为此教材开发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阐述了国内外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确定了本教材的开发依据、开发原则、开发内容及教材大纲,为教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依据系统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教材的体系及结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思政要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样章的编写,样章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试用后,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最后对本教材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顺应国家职教课程改革潮流,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可为我国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材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谢红梅,耿葵花,李竞[10](2020)在《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以广西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含制图类、力学类、机械设计类、测试控制类等课程)进行系统改革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新工科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平台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
二、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课程现状 |
2 课程改革 |
2.1 根据专业需求优选教学内容 |
2.2 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引入工程实例 |
2.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
2.4“三创赛”等赛事和课程建设相互促进 |
2.5 考核方式多样化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2.6 合理使用线上教学 |
2.7 将课程诊改贯穿课程改革始终 |
3 结语 |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课题研究目的 |
三、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
二、国内外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工作过程 |
二、《机械基础》专业课 |
三、课程开发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 |
一、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二、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梳理整合 |
三、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建构 |
四、学习情境设计——模块化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课程开发调研 |
第一节 机械加工行业企业需求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三、调研结果 |
第二节 广州市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三、调研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职学校课程开发 |
第一节 《机械基础》课程目标 |
一、《机械基础》课程目标特点 |
二、《机械基础》课程目标制定 |
第二节 《机械基础》课程开发流程 |
一、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 |
二、确定归纳行动领域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 |
四、创设学习情境 |
第三节 《机械基础》课程评价 |
一、学生评价 |
二、教师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施——以机械传动章节为例 |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第二节 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对象 |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
三、教学设计 |
四、教学评价设计 |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二、教师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三、企业能力与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职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企业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获得的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访谈法 |
1.5.3 案例法 |
1.5.4 实验法 |
1.6 研究理论基础 |
1.6.1 建构主义理论 |
1.6.2 碎片学习理论 |
1.6.3 非正式学习理论 |
1.6.4 OBE教学理念 |
第2章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
2.1 现阶段《机械基础》课程的需求调研 |
2.2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
2.2.1 《机械基础》课程学情及教学情况调研 |
2.2.2 《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研总结 |
第3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
3.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开发 |
3.1.1 课程标准的修订 |
3.1.2 教学项目开发 |
3.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
3.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案例设计 |
3.3.1 教学设计 |
3.3.2 项目指导书的开发 |
第4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和效果分析 |
4.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 |
4.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外应用及拓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
4.2.1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实践设计 |
4.2.2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
4.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任务指导书样例 |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
1.1.2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
1.1.3 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 |
1.1.4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
1.3.2 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思路设计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课程 |
2.1.2 项目教学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实用主义理论 |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2.2.4 情境学习理论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
3.1 调研目的 |
3.2 调研对象 |
3.3 调研内容设计 |
3.4 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
3.4.1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3.4.2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3.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5.1 存在的问题 |
3.5.2 原因分析 |
3.6 教学改进措施 |
3.6.1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
3.6.2 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会”为“会学” |
3.6.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
3.6.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联系实际的能具体实施的项目 |
3.6.5 改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设计 |
4.1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分析和项目化可行性分析 |
4.1.1 课程分析 |
4.1.2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2 项目设计前的准备 |
4.3 项目设计 |
4.3.1 知识点整合 |
4.3.2 项目化设计 |
4.4 教学流程设计 |
4.4.1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4.2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的原则 |
4.4.3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 |
4.5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
4.6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 |
5.课程实施案例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2 教学实施 |
5.2.1 明确项目任务 |
5.2.2 明确学习内容 |
5.2.3 课前项目准备 |
5.2.4 课中项目实施 |
5.2.5 课后总结提升 |
5.3 教学评价 |
5.3.1 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
5.3.2 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
5.3.3 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 |
5.4 教学效果分析 |
5.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5.4.2 教学反馈 |
6.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情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拆装折叠伞”教学设计 |
附录四 课程内容项目化及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致谢 |
(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四、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创新点 |
第二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相关理论 |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界定 |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
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三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应用现状分析 |
一、中职学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调查说明 |
二、中职学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
三、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
第四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中的案例分析 |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分析 |
(一)一般实施步骤 |
(二)实施案例分析 |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案例分析 |
(一)一般实施步骤 |
(二)实施案例分析 |
三、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案例分析 |
(一)一般实施步骤 |
(二)实施案例分析 |
总结 |
一、研究建议 |
二、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概述 |
2《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
2.1 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现阶段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情况 |
2.2 明确《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内涵 |
2.3 构建《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2.3.1 优化《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各知识点教学目标,强化思政教育内容 |
2.3.2 制订融合思政教育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
2.3.3 制订融合思政教育的《汽车机械基础》授课计划 |
2.3.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
2.3.5 融合思政教育的《汽车机械基础》的教案编写 |
2.3.6 思政教育内容纳入考核评价范畴 |
2.4《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 |
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与思考 |
3.1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3.2 课堂出勤率高 |
3.3 学生课程通过率高 |
4 结语 |
(7)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2.国内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现状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五)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
1.研究方法 |
2.实施步骤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
1.课程调查 |
2.《机械基础》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 |
3.课程分析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
2.教学内容单一且陈旧 |
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
4.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且缺少发展性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具体实施过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原则 |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
2.以教师为主导原则 |
3.以实践为基础原则 |
4.以任务为驱动原则 |
5.资源最大化原则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
1.引入新课项目 |
2.制定课程项目 |
3.课程项目的资料收集和筛选 |
4.课程项目的实施 |
5.课程项目的实施和评价 |
6.评估应用 |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验设计 |
1.成立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验研究小组 |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 |
3.实验过程设计 |
(二)应用案例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1.学生成绩分析 |
2.学习态度分析 |
3.学生综合素质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行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8)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
(一)理论依据 |
1.系统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境学习理论 |
(二)概念的界定 |
1.中职学校 |
2.机械基础课程 |
3.课程思政 |
4.教材开发 |
三、机械基础课程思政调查分析 |
(一)调查研究法访谈法 |
1.研究设计 |
2.研究样本 |
3.访谈结果分析 |
(二)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 |
1.研究设计 |
2.研究样本 |
3.数据分析 |
四、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设计 |
(一)开发依据 |
1.课程性质 |
2.课程目标 |
3.课程内容 |
(二)开发原则 |
1.同向同行原则 |
2.需求导向原则 |
3.科学性原则 |
4.发展性原则 |
(三)教材结构 |
1.课程内容及结构 |
2.思政要素及结构 |
3.教材体系及结构 |
(四)教材编写 |
1.教材编写步骤 |
2.教材编写大纲 |
3.教材编写示例 |
五、教材实施及成效 |
(一)实施情况 |
1.实施对象 |
2.实施过程 |
(二)实施成效 |
1.教师反馈 |
2.学生反馈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样章 |
样章一 颚式破碎机运动简图的绘制 |
样章二 蜂窝煤压制机结构和运动分析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以广西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广西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
二、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机械基础课程教师团队 |
1.优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师团队结构 |
2.培养机械基础课程教师团队带头人 |
3.提高专业教师工程素质 |
4.建设兼职师资库 |
(二)建立新工科课程体系 |
1.理论课程体系 |
2.实践课程体系 |
(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
(四)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
1.实施“翻转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
2.开展“MOOC课堂”,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
3.构建并拓展机械基础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实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4.校企协同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
5.建立新工科导向的进程式课程评价方式 |
结束语 |
四、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郭君. 科技视界, 2021(25)
-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D]. 赵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D]. 李卓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D]. 覃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D]. 齐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6]《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J]. 蒋晓琴,徐文.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9)
- [7]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魏文净.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D]. 管延菊.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以广西大学为例[J]. 谢红梅,耿葵花,李竞.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