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护理记录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甄永祺[1](2021)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严重腹部创伤的特殊性,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临床观察等方法,获得有关严重腹部创伤救护的最佳证据,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旨在创新护理查房方式,为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工作的遗漏和错误,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指南和循证护理措施等的依从性,进而改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与严重腹部创伤治疗、护理相关的文献、指南、专家共识等,提取有关证据条目。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2.半结构式访谈:选取南京市某三甲医院13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信息,提炼访谈主题,补充已有文献条目。3.临床观察:选取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创伤外科)、急救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采取现场追踪结合翻阅诊疗、护理记录的方式,详细记录治疗和护理行为。观察结束后及时整理提炼所记录的内容,补充到清单条目中。4.专家完善:征求专家对前期所构建清单条目的意见。邀请专家根据临床实际,最大程度地讨论清单条目内容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实践的适配性,并对清单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措辞提出修改意见。整理清单条目,编制成专家函询问卷。5.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微信、电子邮件和直接送达纸质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邀请专家对清单各条目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等做出评价,并提出专业的增加/删除/修改意见。6.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及各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评价清单条目质量。研究结果: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临床观察和专家完善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基本框架,共包括3项一级条目、10项二级条目和43项三级条目。两轮专家函询之后,清单框架最终调整为3项一级条目、11项二级条目和42项三级条目。经统计,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16,第二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9和0~0.1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6和0.3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以护理程序和清单管理理念为理论指导,聚焦于严重腹部创伤的疾病特点,构建了适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清单,共包括3项一级条目、11项二级条目和42项三级条目,经统计分析函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条目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彭琳[2](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研制及防范策略初步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出血(Post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临床病例特征及风险因素,了解PPH患者发生情况、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研制并验证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初步构建PPH护理防范策略,旨在为临床护士早期识别术后出血的高危人群,采取预警管理,以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研究方法:1、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下,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构建《PPH临床病例资料采集表》,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胰腺外科病历资料完整的29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采取1:3比例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来提取研究样本,收集出血和部分未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出血的发生情况、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2、检索国内外PPH风险因素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采用科学方法评价,筛选并提炼最佳证据,基于前期PPH风险因素结果,结合证据整合后形成PPH风险因素的条目池。通过3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立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框架及各指标权重,同时各指标权重参考多因素分析中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根据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乘积,结合本研究甄别高危患者的目的以确定最佳预警界值,将PD手术后患者分为PPH高危与低危两组;使用2020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PD手术患者作为验证组以验证评估工具的有效性与可行性。3、基于文献回顾,在PPH临床病例的发生情况、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基础上,寻找有效的临床指导策略,初步构建PPH护理防范策略草案,组织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构建PPH护理防范策略的初稿,并设计PPH风险预警评估表及临床应用规范。研究结果:1、病例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病历资料完整的2918例择期PD手术患者,共有62例(2.12%)发生术后出血并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护士甄别PPH时,首次发现以腹腔引流管出现鲜红色血性液体等为主有42例(67.74%);发现PPH时已出现休克表现41例(66.13%);30例(48.39%)在护理交接班前后1h发现;早期PPH 19例(30.65%)、迟发PPH 43例(69.35%),出血的部位均以腹腔出血为主;发现PPH时严重程度为轻度6例(9.68%)、中度24例(38.71%)和重度32例(51.61%);发生PPH时62例均已出现血红蛋白下降,15例(24.19%)出现血小板降低,54例(87.10%)前白蛋白降低;发现出血前常伴有以胰瘘为主(37.10%)的专科相关并发症;临床中一旦发现出血,通常立即给予输血扩容(75.81%)、止血(56.45%)、血管活性药物升压(51.61%)等护理紧急处置。本研究采取1:3比例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2例发生PPH患者及186例未发生PPH患者行单因素分析后,将有统计意义的自变量及专业上认为是可能风险因素的进入多因素分析,经多因素分析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影响因素有6个,包括术中输血≥400ml、胰腺质地软、肿瘤直径>3cm、术后心率增快、消化道瘘、总胆红素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评估工具的研制:在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础上,采用循证研究对风险因素进行补充。对PPH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质量评价,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9篇系统评价、3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共计24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前期PPH风险因素结果,初步形成PPH风险因素的条目池;通过3轮16名专家参与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1,3轮专家咨询对所有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有显着性检验结果(P<0.001),最终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趋于一致,27个指标中重要性均分为4.13~4.93,变异系数为0.051~0.155,最终确立有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基本框架及各指标权重。各指标中权重分占比前6项与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项目一致。3、评估工具的验证:2014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病历资料完整的29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中按照1:3的未出血患者186例,与发生PPH的62例患者组成研究样本,共计248例。根据发生PPH与未发生PPH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3,提示预警价值较好,预警界值为22.5分,评估工具的灵敏度为83.87%,特异度为69.35%。当最佳预警界值为22.5时,在62例PPH患者中,预测发生早期出血的灵敏度为84.21%,预测迟发PPH风险发生的灵敏度为83.72%,预测效果较好。2020年3月~2020年12月PD患者为验证组,发现灵敏度100%,特异度62.96%,提示评估表诊断价值好,考虑评分为整数,将评分≥22分的患者作为PPH高危人群。4、出血护理防范策略的初步构建:在PPH临床病例的发生情况、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基础上,邀请10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此次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3,确立PPH护理防范策略包括:(1)内容:加强监护、引流管的护理、专科相关并发症的识别、营养支持、低体温防控、循环监测、早期活动、疼痛护理、健康宣教九个方面。(2)PPH风险评估频次: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前;转入病房1h内;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评;PPH高危患者每日复评;PPH低危患者,无病情变化每周一复评。5、设计PPH风险预警评估表:在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研制、验证,以及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将评估的频次、增设单项高危人群及高危患者的护理防范举措呈现在评估工具上。经评估PPH高危人群时,责任护士在每日护理交班记录中进行描述,进行班班交接,床头悬挂PPH高危警示标示,在护理站病史日记中记录病区内所有高危PPH患者信息,责任护士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24h内查看患者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在评估单后进行签名,护士长定期跟踪直至评估为低危患者。研究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62例发生术后出血并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的PPH病例回顾,得出PPH出血病例特征为:发现PPH时常伴胰瘘等并发症,呈中重度出血,生命体征异常,血红蛋白、血小板、前白蛋白呈下降趋势,发现方式以腹腔引流管为主,交接班易发现病情改变,出血时间分布以迟发为主。通过病例对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PPH风险因素有:术中输血≥400ml、胰腺质地软、肿瘤直径>3cm、术后心率增快、消化道瘘、总胆红素增高,其中消化道瘘是出血最主要风险因素。因此护士应注意患者这些临床特征。2、本研究在多因素分析PPH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循证研究与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得到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指标与得分,并采用ROC曲线确定评估分值最佳预警界值,为PPH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3、通过专家会议初步构建出PPH风险预警评估表及临床应用规范,包括评估频次、高危人群的护理措施等。提出PPH护理防范策略,如加强护理监护、引流管的护理、专科相关并发症识别等。
贺娅楠[3](2021)在《庆阳市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核算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H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分析成本构成及成本回收率,比较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及成本构成比并分析原因,以期为临床护理成本管控和护士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为护理成本研究提供方法学思路,为有关部门对护理成本定价提供依据。方法在核算单项目护理成本和标准护理频次的基础上,计算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具体核算步骤:(1)界定护理项目名称及内涵;(2)基于成本相对值法计算护理项目人力成本,包括护理项目相对价值比率、货币转换系数和护理项目操作时间;(3)界定护理项目的材料构成,核算材料成本;(4)通过专家咨询法界定核算项目和分摊项目,并将分摊项目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分摊至核算项目;(5)借鉴人员费用分配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将全院间接成本分摊至眼科护理单元和手术室护理单元;(6)将核算单项目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分摊人力成本和分摊材料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结果相加即为该项目的护理成本;(7)确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操作频次;(8)单项目标准操作频次与单项目护理成本相乘,继而累加不同护理项目,得到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的护理总成本。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的甘肃省某三甲医院(H医院)和某二甲医院(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病区护理项目分别为35项和34项;手术室护理项目均为24项。2.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核算护理项目分别为22项和21项,分摊护理项目均为37项。3.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总成本核算结果分别为609.08元和482.19元,临床实际收费分别为202.8元和91.8元,临床实际收费低于核算结果。4.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总成本回收比例分别为33.30%和19.04%,不同等级医院成本回收率不同,二甲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回收率更低。5.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构成比例显示,人力成本占比分别为76.65%和79.29%,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18.79%和17.76%,间接成本占比分别为4.56%和2.95%,两所医院成本构成比存在差异,但变化不大。结论1.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收费项目少于临床实际项目数,相关部门对护理项目定价时应重视护士的无形成本投入。2.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收费欠合理,有关部门应参考护理成本核算结果制定临床收费标准。3.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回收率低,尤其二甲医院,收费标准有待调整。4.两所医院护理总成本存在差异,缩短患者术前待床日,集中进行护理服务,以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总成本。5.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构成比不同,体现了两所医院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材料成本分配及间接成本管控方面存在差异。
王丽婷[4](2020)在《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调查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现状。2.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基础,汇总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3.在i-PARIHS循证理论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将静脉血栓管理策略高效率应用于临床。优化护理管理系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VTE的发生。[研究方法]1.采用病历回顾、知情人半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胸外科护士预防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管理现状。2.在i-PARIHS循证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筛选文献,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价工具纳入高质量指南文献,提炼证据,通过结合背景、专家论证会议、可用性分析生成预防策略。3.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在充分考虑组织背景的前提下,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指导将证据高效运用于临床。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证据应用后系统环境、护理人员及患者三个层面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1.研究者共回顾肺癌手术病例403例,从中筛选出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19例。对这19例病例运用胸外科专用CAPRINI评估量表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查看护理记录了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临床上存在着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风险评估工具未被充分利用、静脉血栓护理预防措施执行率低,执行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与能力欠缺,重视不足,人力、物资不足,医护理念不统一,患者不配合等障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表达了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希望管理者完善相关制度的期望。2.通过检索,筛选,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定,最终纳入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5份,专家共识1份。通过提炼最佳证据,结合背景构建实践策略,专家论证,最终拟定了包含评估、健教、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五个方面共14个条目的VTE预防管理策略,可用性分析显示策略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3.通过将护理策略高效率地应用于临床,在系统、护士、患者三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系统层面的成效:(1)制定了规范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流程以指导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预防;(2)建立了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执行记录单,规范了护理操作;(3)优化评估工具并设计宣教手册减轻了护理工作负担。(4)建立了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规范护理行为,优化组织环境。护士层面的成效:通过开展阶段性的培训和指导,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建立了循证意识,护士 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及预防策略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患者层面的成效: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宣教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住院期间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由之前的4.7%降低到了 0%[研究结论]以i-PARIHS循证理念框架为指导,将循证所得的胸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高效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地优化组织系统,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血栓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减少了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管理层提供了较好的管理和决策依据。
马婷[5](2020)在《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将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应用于普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中,观察该信息化预警监护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的适用性,进而为临床护士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并能实时动态科学评估术后“潜在危重症”患者的有效管理工具。方法: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的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病房住院,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照医生医嘱和分级护理标准为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病情监护,试验组采用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在患者出院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监测次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转入ICU率、护理记录规范率、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评价该信息化预警监护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试验组参与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评估护理人员对该信息化预警监护方案的接受度、满意度及建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手术部位、是否患有慢性病、手术类型、手术分级、手术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推断。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生命体征监测次数比较,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入ICU率、护理记录的规范率和医、护、患满意度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所有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手术部位、是否患有慢性病、手术类型、手术分级、手术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监测次数47.50(41.00)次,低于对照组64.00(49.25)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试验组护士满意度(88.2%)高于对照组(35.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02±4.090)天,少于对照组(13.85±7.274)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转入ICU率(1.7%)低于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试验组护理记录规范率(96.7%)高于对照组(85%);试验组医生满意度(93.3%)优于对照组(46.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6.7%)优于对照组(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质性访谈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人员对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好。结论:1.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能够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并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在病情监测过程中不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2.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能够促进医护有效交流,提高护理记录的规范率和护士满意度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李海燕[6](2020)在《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护理预防方案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为规范我国VTE预防护理实践,保障VTE预防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医院在院发生VTE的55例患者纳入VTE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未发生VTE的108例纳入非VTE组,对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院在院期间发生VTE和非VTE患者共54例进行验证。2.现况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7名来自不同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VTE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调查。3.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基于国内VTE护理预防实践现状,对相关循证指南进行文献检索,采用AGREEⅡ体系进行质量评价。再根据前期的情景分析研究提出的焦点问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VTE护理预防方案。经多学科专家现场论证,形成VTE护理预防方案的终稿。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质性研究、田野观察研究对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从系统、护士和患者层面制定多项实施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临床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护理。从证据实施的过程指标、结局指标和证据自身结局指标评估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率和评估及时率、护士对患者进行基础预防、物理预防措施相关健康教育的实施率;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术后物理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VTE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不符合卡方检验的构成比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2)质性研究:对骨科参与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护士对方案实施的感受和评价。研究结果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肝肾疾病、饮酒史、D-二聚体和Caprini血栓风险等级是患者院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利用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完善VTE护理预防相关病历记录是VTE护理预防的焦点问题。2.各大医院在VTE护理预防方面缺乏规范,部分医院对于VTE预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护理人员对VTE预防知识掌握不足。3.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最终纳入13篇指南。其中有9份指南为“强烈推荐”,4份指南为“推荐”。将指南中的证据进行提取、综合和归纳,形成包括84项推荐意见的方案草案。12名专家对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对方案进行最终修订,确定推荐等级。其中,66项强推荐,7项弱推荐,7项暂不推荐,4项和其他项目进行方案合并。最终形成包括五个主题73项推荐的VTE护理预防方案。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1)被调查的30名护士对VTE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45.09±13.73)分,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与护士职称人员的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表明,护士对VTE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不足,医院进行VTE预防相关知识培训的重点应聚焦于低年资护士。(2)访谈发现,护士可以正确认识拟实施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对方案的转化应用存在医疗配合、抗血栓袜购买不便捷等顾虑,提出采用信息化让预防护理更便捷、宣教方式多途径等建议。(3)田野观察发现,血栓风险评估由医生完成,评估流程便捷,抗血栓袜由医生向患者或家属教育后外购获得。护士根据医嘱实施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影响方案实施的障碍因素可能为护理工作量较大、护士未参与血栓风险评估、AES需要患者家属外购等。(4)基于对证据转化应用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和患者层面进行改革,制定10项促进转化应用的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BMI、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术前APTT、血小板计数、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评估实施的过程指标:护士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率为100%,入院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为87.94%,2项基础预防健康教育实施率为98.58%,6项AES相关健康教育实施率均在89%以上。(3)证据实施的结局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穿着AES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证据自身结局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院内发生VTE 1例(0.61%),出院后发生VTE 1例(0.61%),试验组未发生VTE。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76。(5)访谈发现,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有助于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专业价值的体现,在临床转化应用仍需不断的探索。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最佳证据构建的VTE护理预防方案,为临床护士预防VTE提供规范的护理实践参考依据。在临床转化应用后,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血栓风险评估的及时率、准确率和患者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对血栓预防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具有可行性。
赵存[7](2020)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系统检索并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临床实践指南,以获取高质量指南作为循证实践的基础;(2)从高质量的指南中提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推荐意见;(3)通过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推荐意见在试点科室的开展现状,明确临床现状与推荐意见之间的差距,以确定未来1年在试点科室开展的实践方案;(4)通过调查适宜开展的实践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最终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本土化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检索美国髋膝关节外科医师学会(AAHKS)等13个国内外髋关节专业团体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SIGN)等8个指南网站、CNKI等5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将包含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的最新版中英文指南纳入,交由3名研究者应用AGREEⅡ评价工具进行指南质量评价,从而筛选出高质量指南;(2)2名研究者将高质量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提取,交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翻译。将中英文推荐意见制成推荐意见审校表,采用专家会议法进行校对,形成推荐意见中文版。研究者将推荐意见进行主题分类及内容综合,制定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最佳推荐意见综合评估表,采用专家会议法进行调查。该评估表包括推荐意见主题分类和综合的合理性判断,及筛选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范畴的推荐意见,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推荐意见;(3)研究者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推荐意见制定成最佳推荐意见适用性评价表,采用专家会议法进行评价表调查,筛选出未来1年试点科室有必要且适宜开展的推荐意见作为实践方案;(4)研究者制定实践方案实施阻碍因素及行动策略调查表,采用专家会议法进行调查。汇总行动策略后,本研究团队根据行动策略制定内容,再次采用专家会议法评价制定内容,最终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部临床实践指南,使用AGREEⅡ工具评价后,5部指南质量为A级,3部指南质量为B级。(2)从8部高质量指南中共提取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的推荐意见28条,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10名专家审校中文翻译,专家权威系数为0.815,论证结果可靠,最终获得中文版推荐意见。再次邀请10名专家填写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最佳推荐意见综合评估表,专家权威系数为0.855,论证结果可靠。经翻译、校对、整合、专家论证等步骤后,最终获得14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推荐意见。(3)邀请15名专家对14条推荐意见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专家权威系数为0.827,论证结果为4条推荐意见的临床开展现状较好,1条推荐意见因临床试点科室目前收治对象不足被剔除,9条推荐意见在临床的开展有待提高,且当前试点科室满足推荐意见实施条件,故最终纳入9条推荐意见在试点科室实施。(4)通过系统调查推荐意见在临床实施的阻碍因素,提出制定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及评估流程图、提供疼痛评估工具、制定护士疼痛评估培训内容等行动策略,本研究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制定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评估流程图、护士培训目录等内容。邀请15名专家对实践方案内容进行评价,专家权威系数为0.853,本研究团队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构建完成以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评估流程图、护士培训目录为主要内容,以护士评估记录为实施途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研究结论:当前临床实践开展存在问题,推荐意见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加快推荐意见在临床的转化。基于循证方法,将最佳推荐意见、临床现状、护士经验等结合形成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可有效解决临床问题,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管理患者疼痛。
李群,罗俊[8](2020)在《全过程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科学规范护理人员在门诊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合法权益。方法我院护理部根据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全过程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结果该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能够明确术前的各项准备和评估情况,提高术中的护理水平,规范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内容及手段。结论经过近10个月的临床实践,共实施近200个案例,成效显着。
王旭华[9](2019)在《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确立影响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安全的各级因素,构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在医学学科亚专业细分下,特殊类别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的内容和要素,为建立急诊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管理工具,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建立其它类别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为手术室管理者有效落实手术室环境下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提供具体的内容依据,体现手术室“安全文化”、确保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安全,为断指的成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全面总结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对文献进行更新和补充。2.通过对急诊断指再植患者近两年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手术室护士和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认知质性访谈的结果,并借鉴国内外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经验,课题小组初步拟定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框架。3.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三级骨科专科医院医疗、麻醉、护理专家进行函询论证,确立具有专科特色的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程度系数为0.88。2轮函询后,16名专家一致认同一级指标的合理性,二、三级指标重要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11和0.00-0.15,二、三级指标权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1 1和0.00-0.22,均小于0.25。结论构建的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突显出了急诊再植手术的专科特色,针对性较强,将安全管理融入急诊再植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断指再植患者安全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期安全,为临床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工具。
张玛璐[10](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二、手术护理记录的设计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护理记录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清单研究现状 |
1.3 护理查房现状及护理查房清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初步构建清单条目 |
2.3 德尔菲专家函询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初步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 |
3.2 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科学性分析 |
4.2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可靠性分析 |
4.3 清单体现了护理工作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特殊性 |
第五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第八章 附录 |
附录A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B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C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D 临床观察记录表 |
附录E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F 文献综述 清单及其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研制及防范策略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
一、文献回顾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PPH临床病例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
一、PPH临床病例资料采集表的构建 |
二、PPH临床病例特征分析 |
三、PPH的风险因素分析 |
四、PPH的发生情况、存在问题、护理对策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研制 |
一、PPH风险相关文献的检索与质量评价 |
二、基于循证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初步研制 |
三、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 |
四、基于ROC曲线评价PPH风险预警评估工具诊断价值 |
五、讨论 |
第四部分 PPH护理防范策略的初步构建 |
一、构建出血护理防范草案、设计PPH风险预警评估表及临床应用规范 |
二、专家会议初步构建出血护理防范策略、设计PPH风险预警评估表及临床应用规范 |
三、小结 |
全文总结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 一 |
文献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护理策略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
致谢 |
(3)庆阳市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 国外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 |
3.2 国内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操作性定义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内容 |
3.1 界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及内涵 |
3.2 核算老年性白内障单项目护理成本 |
3.3 护理项目标准操作频次 |
3.4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 |
3.5 比较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4 研究方法 |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4.2 研究工具 |
4.3 质量控制 |
4.4 统计分析方法 |
4.5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及内涵确定结果 |
1.1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确定 |
1.2 老年性白内障新增护理项目内涵 |
2 单项目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2.1 单项目护理人力成本核算结果 |
2.2 护理项目材料成本核算结果 |
2.3 分摊项目成本分摊结果 |
2.4 护理间接成本核算结果 |
2.5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单项目护理成本 |
3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操作频次 |
4 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4.1 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 |
4.2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 |
5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构成比 |
6 核算结果与临床实际收费比较 |
6.1 核算项目与实际收费比较 |
6.2 病种核算与实际收费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确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必要性 |
2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分析 |
2.1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单项目核算成本与实际收费比较分析 |
2.2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护理成本与实际收费比较分析 |
3 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比较分析 |
3.1 护理总成本比较 |
3.2 护理成本构成比比较 |
4 单病种护理成本核算的实践意义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课题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我国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分析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静脉血栓是发生率高且危害极大的肺癌术后并发症 |
二、肺癌患者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分析 |
三、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 |
四、国内VTE预防护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定义 |
二、理论基础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五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VTE护理预防实践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VTE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描述性回顾调查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VTE预防护理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三、伦理考量 |
四、质量控制 |
五、研究结论 |
六、讨论 |
第三章 证据汇总及策略构建 |
第一节 文献筛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二节 提炼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三节 护理策略的专家论证及修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证结果 |
第四节 护理管理策略的可用性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五节 讨论 |
第四章 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环境评估 |
四、流程设计 |
五、证据引入临床7(详细见二,三,四节) |
六、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
七、资料分析 |
八、质量控制 |
九、伦理审查 |
第二节 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
一、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 |
二、制定相关评价工具 |
三、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
第三节 证据引入临床 |
一、拟定变革策略 |
二、明确变革障碍及解决措施 |
三、学习培训 |
四、实施变革 |
五、证据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六、结局指标汇总 |
第四节 效果评价 |
一、系统层面 |
二、护士层面 |
三、患者层面 |
第五节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手术患者VTE研宄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5)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观察指标 |
2.5 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
3.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监测次数比较 |
3.3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
3.4 两组护士满意度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
3.6 两组患者转入ICU率、护理记录规范率比较 |
3.7 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 |
3.8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9 护士访谈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
4.2 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4.3 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能够实现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
4.4 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运行简单,间接减少医疗费用 |
4.5 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可以规范护理记录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 |
附录二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案 |
四、技术路线 |
五、保护人权措施 |
第三部分 情景分析研究 |
一、在院发生VTE患者病例对照研究 |
二、国内VTE预防护理的现况调查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的构建研究 |
一、VTE预防指南的检索与质量评价 |
二、指南内容分析 |
三、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初步构建 |
四、VTE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论证 |
第五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 |
一、护士对VTE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态度和认识的访谈 |
三、实践现状的田野观察研究 |
四、实施干预策略的制定 |
第六部分 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 |
一、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临床试验研究 |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感受的质性访谈 |
第七部分 总结 |
一、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 录 |
附录1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
附录2 住院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表 |
附录3 院内发生VTE患者资料收集表 |
附录4 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5 AGREEⅡ量表 |
附录6 关于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小组会议意见征询表 |
附录7 VTE防治护理知识考试试卷 |
附录8 护士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9 黄色血栓风险等级警示牌 |
附录10 VTE防治护理措施记录单 |
附录11 VTE预防相关的三项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 |
附录12 VTE预防相关健康教育单页和视频 |
附录13 血脉护通公众号 |
附录14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相关信息采集知情同意书 |
附录15 住院患者血栓预防护理信息调查表 |
附录16 住院患者VTE预防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 |
文献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物理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7)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相关概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设计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高质量指南推荐意见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设计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推荐意见临床应用现状调查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设计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制定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设计 |
5.3 结果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性 |
6.3 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全过程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表单设计 |
2.1 设计原则 |
2.2 表单设计内容 |
2.3 临床实践 |
3 讨论 |
(9)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急诊手术 |
(二) 断指与断指再植 |
(三) 手术室护理 |
(四) 护理安全评估 |
(五) 指标体系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目的及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初步构建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 |
一、研究过程和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
(三) 质性研究 |
1. 访谈对象 |
2. 资料收集 |
3. 资料分析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问题 |
二、研究结果 |
(一) 文献分析结果 |
(二) 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结果 |
1. 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及伤害程度 |
2. 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 |
(三) 质性研究结果 |
1. 手术室护士访谈结果 |
2. 手术患者访谈结果 |
三、初步拟定急诊断指再植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三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一) 客观性原则 |
(二) 完整性原则 |
(三) 专科性原则 |
(四) 实用性原则 |
(五) 可操作性原则 |
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的实施 |
(一)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概述 |
(二) 遴选函询专家 |
(三)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概述 |
(四) 调查实施 |
(五)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六) 质量控制 |
三、咨询专家的基本信息及结果分析 |
(一) 咨询专家的基本信息 |
(二) 专家的积极性系数 |
(三) 专家的权威程度 |
1. 专家判断依据的自我评价 |
2. 专家对问题熟悉程度的自我评价 |
四、指标条目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 |
(一) 第一轮一级指标专家咨询意见 |
(二) 第一轮二级指标专家咨询意见 |
(三) 第一轮三级指标专家咨询意见 |
(四)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 |
五、指标权重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 |
(一) 第一轮一级指标权重咨询结果 |
(二) 第一轮二级指标权重咨询结果 |
(三) 第一轮三级指标权重咨询结果 |
(四) 第二轮二三级指标权重咨询结果 |
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终稿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
(一) 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全面 |
(二) 专科相关指标重要性分析 |
1. 一级指标 |
2. 二三级指标 |
三、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
五、今后工作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 |
1.1.3 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效率系统研究 |
1.2.2 单一效率研究 |
1.2.3 现有研究不足 |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
2.3.1 实践问题归纳 |
2.3.2 理论研究梳理 |
2.3.3 现状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
3.2.4 使用年限 |
3.2.5 其它外部支持 |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
3.3.1 系统内部作用 |
3.3.2 系统外部作用 |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
3.5 本章小结 |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
4.4 本章小结 |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
5.1.1 参数类型 |
5.1.2 取值途径 |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
5.5 本章小结 |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
6.3.1 案例基本情况 |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手术护理记录的设计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D]. 甄永祺.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风险预警评估工具的研制及防范策略初步构建[D]. 彭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庆阳市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研究[D]. 贺娅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D]. 王丽婷. 苏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校正MEWS的信息化病情预警监护方案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D]. 马婷.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D]. 李海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D]. 赵存. 兰州大学, 2020(01)
- [8]全过程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实践[J]. 李群,罗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1)
- [9]急诊断指再植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 王旭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