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色金属市场评论(论文文献综述)
韩梦瑶,刘卫东,杨茗月[1](2022)在《低碳转型下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碳风险传导解析:基于隐含碳关联网络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耗能行业作为中国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结合各行业/部门上下游关联,本文力求构建中国隐含碳关联网络,解析高耗能行业的碳风险传导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从2007年的50.45亿t增长至2017年的74.27亿t,占比从77%增长至80%。(2)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上下游隐含碳转移效率相对较高,而电力生产供应业、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加工业则相对较低。(3)随着高耗能与其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增强,隐含碳排放占比逐层降低,碳风险传导路径各有不同。(4)电力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等的单位增加值减少量对应的碳排放削减量较高,减排效率较其他行业更为显着。本研究通过构建隐含碳关联网络,解析碳风险传导的关键节点及路径,力求为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可持续低碳转型及潜在风险规避提供借鉴参考。
魏浩,刘佩鑫[2](2021)在《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定价权,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凸显了提升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紧迫性。中国部分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议价能力的长期原因,而大宗商品需求端延续复苏态势、大宗商品供给端复苏受到制约、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全球海上运输不畅通则是本轮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短期原因。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过快上涨可能会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推高国内物价、不利于金融稳定、增大企业经营压力。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共同积极应对。
常媛,翟好珍[3](2022)在《有色金属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文中指出基于2014—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基准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引入环境规制变量后,发现其对环保投资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2)相比于我国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有色金属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明显。(3)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大于或等于2.203这一门槛值时,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才会显着。
汤春玲,向润婕,罗子豪,王帅[4](2021)在《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依据2010-201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数据,将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考量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投资者情绪越积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越好;个人投资者情绪治理的效果会受污染异质性影响,相对于非重污染企业而言,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于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更显着。鉴于此,应建立投资者情绪监测机制、鼓励社会责任投资等。
常媛,翟好珍[5](2021)在《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研究:特征与诱因》文中指出随着环境规制的深化加强,有色金属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支出,然而企业效益却持续波动。以2013—2019年我国A股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环境成本粘性的特征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诱使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产生与增强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存在粘性现象,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长,环境成本粘性逐渐减弱,即环境成本粘性具有反转性;企业未有效实施环境规制会致使环境成本粘性的增强;较低的高管薪酬水平、较高的资本密集度及不佳的财务绩效表现均会增强企业环境成本粘性。
刘晓雪,王慧娟,白宗航[6](2021)在《基于社会福利损失模型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研究》文中认为基于社会福利理论,根据社会福利损失模型构建了社会损失衡量指标(SL)。进而测算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能源化工期货的SL统计值,估计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预测偏差所带来的社会损失。主要得出几个结论:距到期期限7个月到3个月时,期货合约距到期日越近,市场效率越高;从不可避免的社会损失来看,有色金属期货最低,其次是能源化工和黑色金属期货;从SL均值来看,能源化工期货市场效率最高,其次是黑色和有色金属;同一大类内部不同期货品种之间的市场效率及其稳健性差异较大。
韩美琳[7](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叶致昂,刘瀚樯,李立林[8](2021)在《对我国有色金属期货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尾部风险相依性的研究——基于Copula-EGARCH模型》文中研究说明选用有色金属期货中成交量较大的铜、铝、锌期货及沪深300指数以描述股票市场的宏观情况,对各资产时间序列建立ARMA-EGARCH模型,拟合其边缘分布并运用Copula函数刻画各有色金属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尾部风险相依性。结果显示,3类有色金属期货皆与沪深300存在尾部风险正相关,拥有同向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且铜期货与沪深大盘的相依性最高。此外,t-Copula函数在刻画有色金属与沪深300指数的尾部相关性上效果最佳。通过关注相关市场资产价格变化,投资者寻找投资机会并优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监管者与机构建立相应的数据统计系统以及时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周适[9](2021)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研究及应对之策——基于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加剧并全面传导至国内。本研究运用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分析阐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本源及其作用机制。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巨头企业通过掌握金融结构、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和制度结构四个方面的结构性权力,控制了全球价格形成主导权。我国在上述四方面存在的结构性权力短板正是我国未能掌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的根源。对此,建议从我国四个结构性权力的来源入手,逐步建立多主体协作机制,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影响力。
刘素辉[10](2021)在《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文中提出股票价格的趋势预测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以股票历史价格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刻画股价波动规律来对股价趋势进行预测。但股票市场是一个适应性的复杂市场,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众多。尤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量与股票相关的信息以文本形式涌现了出来。仅基于传统金融时序数据进行股价趋势预测越来越呈现出数据的局限性。近些年人工智能算法的突破以及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得计算机有能力突破以往仅以股票历史时序数据进行股价趋势预测的研究。本研究从计算机和金融学的交叉角度出发,力图兼顾可解释性强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深度学习自动抽取特征的优点,构建融合多源异构信息的深度学习技术框架,并将该框架应用于具体股价趋势预测问题中,以解决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提出了融合行业轮动与联动信息进行股价趋势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在数据层增加了可随模型训练更新的参数矩阵——“行业相关参数矩阵”,可实现自动学习其他行业对目标个股所属行业的影响强度;其次,模型利用基于因子分解机的深度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不同特征之间的交互特征进行了自动抽取。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源行业时序数据的模型比采用单源时序数据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增加对输入数据交互特征的抽取丰富了对输入数据的挖掘程度,同样显着提高了模型预测准确率。此外,模型训练结束后,将模型学习到的“行业相关参数矩阵”与利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得到的系数矩阵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间接反映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复杂预测问题上的优秀能力。(2)提出了融合公众情绪数据进行股价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采用随机傅里叶特征构造了显式核映射层,并在决策层用此结构代替了传统多层全连接网络。考虑到个股股权集中度水平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不同股权集中度水平下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显式核映射层的模型比采用传统多层全连接网络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有明显提高。显式核映射为随机映射过程,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为模型带来额外可训练的参数,可有效简化模型结构,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股权集中度水平与模型预测准确率呈负相关。说明了对于股权集中度水平较低,即个体投资者较多的个股,公众情绪数据对于股价波动的影响较大,更适合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来源。(3)提出了融合新闻事件数据进行股价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在数据表示阶段,采用事件三元组形式的结构化文本表示方式,代替了传统关键词的词向量均值的文本表示方式。并构建了基于事件类型信息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块(Category-based Convolutional Attention Module,CCAM)用于抽取文本数据中的语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结构化的事件三元组作为文本表示方式的模型比采用关键词的词向量均值表示方式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显着提高,这说明结构化的文本表示方式可以保留更多文本语义信息,减少事件元素之间的特征混淆。此外,采用CCAM模块进行文本语义特征抽取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比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模块以及原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块的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这表明了增加注意力机制可有效区分不同事件对股价涨跌的影响,并且将先验信息(事件类型)融合到CBAM模块中可进一步提高CNN对文本语义特征的抽取。该模型的研究对象为高股权集中度水平下个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闻标题文本数据作为输入的模型预测准确率高于采用公众情绪数据作为输入的模型。这说明了对于股权集中度水平较高,即机构投资者较多的个股,新闻标题文本数据更适合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来源。
二、有色金属市场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色金属市场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1)低碳转型下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碳风险传导解析:基于隐含碳关联网络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3 结果分析 |
3.1 生产侧及消费侧碳排放对比 |
3.2 隐含碳关联网络及转移效率测算 |
3.3 碳风险传导路径及转型冲击影响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2)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变化情况 |
(一)2001—2020年CCPI指数和CRB指数的变化趋势 |
(二)2001—2020年中国主要大宗商品(1)进口价格波动情况 |
二、2020年4月以来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变化情况 |
(一)2020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整体情况 |
(二)2020年4月以来中国不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变化情况 |
三、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 |
(一)中国部分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 |
(二)中国进口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 |
(三)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 |
(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 |
四、近期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的短期原因 |
(一)大宗商品需求端延续复苏态势 |
(二)大宗商品供给端复苏受到制约 |
(三)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 |
(四)全球海上运输不畅通 |
五、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对中国的影响 |
(一)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 |
(二)推高国内物价水平 |
(三)不利于金融稳定 |
(四)增大企业经营压力 |
六、中国应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策略 |
(一)在短期内应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举措 |
1. 政府要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保护好市场主体 |
2. 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做好双向服务 |
3. 企业要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风险 |
(二)在长期内提升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定价权的策略 |
1. 政府要提升大宗商品供应的稳定性,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
2. 行业协会要积极整合行业内力量,加速构建行业新格局 |
3. 企业要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创新发展 |
(3)有色金属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 环保投资与企业竞争力 |
2.2 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
2.3 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
3 研究设计 |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 变量定义与指标选取 |
3.3 模型建立 |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1 企业竞争力 |
4.2 变量描述性统计 |
4.3 相关性 |
4.4 主效应与调节效应 |
4.5 产权异质性 |
4.6 区域异质性 |
4.7 门槛效应 |
4.8 稳健性检验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4)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 |
(二)污染情况异质性条件下个人投资者情绪治理的效果 |
三、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二)变量选取 |
1.被解释变量。 |
2.解释变量。 |
3.控制变量。 |
(三)模型构建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检验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四)稳健性分析 |
1.内生性问题。 |
2.改变解释变量度量方式。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 |
2.建立投资者情绪监测机制,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
3.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社会责任投资。 |
(5)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研究:特征与诱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现状 |
(一)成本粘性相关研究 |
(二)环境成本粘性相关研究 |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的存在性 |
(二)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的反转性 |
(三)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的诱因 |
四、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与说明 |
(三)模型建立 |
1. 环境成本粘性存在性模型 |
2. 环境成本粘性反转性模型 |
3. 环境成本粘性影响因素模型 |
五、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分析 |
1. 环境成本粘性存在性的回归结果分析 |
2. 环境成本粘性反转性的回归结果分析 |
3. 环境成本粘性诱因的回归结果分析 |
六、结论与建议 |
(6)基于社会福利损失模型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预测偏差与社会福利损失 |
(二)社会福利损失模型 |
1. 远期定价模型 |
2. 预期福利损失 |
3. 社会损失统计量 |
四、实证分析 |
(一)期货品种选取和样本数据来源 |
(二)实证结果 |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高质量发展 |
2.1.2 产业结构调整 |
2.1.3 产业结构转型 |
2.1.4 产业结构升级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
2.2.1 方向动力 |
2.2.2 政策导向 |
2.2.3 模式选择 |
2.2.4 可行路径 |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
2.3.3 产业竞争原理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
3.1.1 产业部门分布 |
3.1.2 主导产业选择 |
3.1.3 规模水平测度 |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问题表现 |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
4.2 症因探析 |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对我国有色金属期货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尾部风险相依性的研究——基于Copula-EGARCH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1.期货商品相关研究 |
2.Copula函数与GARCH族模型 |
三、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
1.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2.单位根与异方差检验 |
3.边缘分布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
4.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分析 |
四、结论与建议 |
(9)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研究及应对之策——基于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概念的诠释及研究脉络 |
(一)价格形成主导权 |
(二)结构性权力 |
(三)基于结构性权力的分析框架 |
二、主导全球价格形成的结构性因素 |
(一)主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金融结构 |
1. 成为交易货币。 |
2. 掌控交易中心。 |
3. 金融体系有力支持结构性权力形成和作用。 |
(二)主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生产结构 |
1. 控制资源生产。 |
2. 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相结合。 |
(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贸易结构 |
1. 掌控贸易网络和渠道。 |
2. 主导国垄断大宗商品运输。 |
3. 为国际海运提供安全保障。 |
(四)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制度结构 |
1. 主导国掌握规则制定主导权。 |
2. 主导国建构由自己主导的国际组织。 |
3. 通过制度结构影响价格预期。 |
三、我国掌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存在的困难 |
(一)金融维度的结构性权力受制于主导交易货币缺乏、定价中心影响偏弱和市场开放程度不足 |
(二)生产维度的结构性权力受制于资源进口依赖、产业集中度低和国际资源掌控不足 |
(三)贸易维度的结构性权力受制于贸易渠道和海运保障不足 |
(四)制度维度的结构性权力受制于规则建构权威不足、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和价格预期影响力不足 |
四、对策建议 |
(一)交易货币、交易中心、金融体系多头并进,提升金融维度的结构性权力 |
(二)“走出去”与“产业链升级”并举,提升生产维度的结构性权力 |
(三)多管齐下,提升制度维度的结构性权力 |
(四)保障远洋航运安全,提升贸易维度的结构性权力 |
(10)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
2.1 股价趋势预测相关金融学理论 |
2.1.1 有效市场假说 |
2.1.2 行为金融学理论 |
2.1.3 适应性市场假说 |
2.2 基于时序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综述 |
2.2.1 金融时序数据来源 |
2.2.2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股价趋势预测相关研究 |
2.2.3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股价趋势预测相关研究 |
2.3 基于文本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综述 |
2.3.1 金融文本数据来源 |
2.3.2 金融文本表示方法 |
2.3.3 基于文本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相关研究 |
2.4 文献小结 |
3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理论基础 |
3.1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理论 |
3.1.1 相关概念 |
3.1.2 融合层次 |
3.2 深度学习模型 |
3.2.1 全连接神经网络 |
3.2.2 循环神经网络 |
3.2.3 卷积神经网络 |
3.3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技术框架 |
3.3.1 技术框架的结构 |
3.3.2 任务形式化 |
3.3.3 评价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4 融合多源行业时序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 |
4.1 问题背景 |
4.2 行业指数相关性定量分析 |
4.2.1 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 |
4.2.2 行业指数相关性结果及分析 |
4.3 融合多源行业时序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模型设计 |
4.3.1 任务及相关符号定义 |
4.3.2 模型总体结构 |
4.3.3 行业相关系数调节模块 |
4.3.4 时序特征抽取模块 |
4.3.5 交互特征抽取模块 |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4.1 研究对象 |
4.4.2 数据集划分 |
4.4.3 对比实验与参数设置 |
4.4.4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融合公众情绪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 |
5.1 问题背景 |
5.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5.3 公众情绪指数构建 |
5.3.1 公众情感数据采集与分析 |
5.3.2 基于AdaBN的情感分类模型构建 |
5.3.3 模型训练与评估 |
5.3.4 公众情绪指数构建 |
5.3.5 公众情绪指数与股票涨跌幅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5.4 金融时序数据特征筛选 |
5.4.1 特征重要性排序原理 |
5.4.2 金融时序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 |
5.5 融合公众情绪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模型设计 |
5.5.1 任务及相关符号定义 |
5.5.2 模型总体结构 |
5.5.3 显式核映射模块 |
5.6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6.1 数据集划分 |
5.6.2 对比实验和参数设置 |
5.6.3 实验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融合新闻事件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 |
6.1 问题背景 |
6.2 融合结构化事件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模型设计 |
6.2.1 任务及相关符号定义 |
6.2.2 模型总体结构 |
6.2.3 数据表示与融合 |
6.2.4 基于CCAM的事件特征抽取模块 |
6.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6.3.1 样本来源与分布 |
6.3.2 对比试验与参数设置 |
6.3.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候选技术指标特征表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有色金属市场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碳转型下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碳风险传导解析:基于隐含碳关联网络视角[J]. 韩梦瑶,刘卫东,杨茗月. 地理研究, 2022
- [2]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对策[J]. 魏浩,刘佩鑫. 改革, 2021
- [3]有色金属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J]. 常媛,翟好珍.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
- [4]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J]. 汤春玲,向润婕,罗子豪,王帅.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1(06)
- [5]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研究:特征与诱因[J]. 常媛,翟好珍.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1
- [6]基于社会福利损失模型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研究[J]. 刘晓雪,王慧娟,白宗航. 技术经济, 2021(10)
-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8]对我国有色金属期货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尾部风险相依性的研究——基于Copula-EGARCH模型[J]. 叶致昂,刘瀚樯,李立林.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1(04)
- [9]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研究及应对之策——基于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J]. 周适.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03)
- [10]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股价趋势预测研究[D]. 刘素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