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沼肥养鱼增产增收明显(论文文献综述)
曲兆凯[1](2021)在《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宁夏贺兰县稻渔模式水肥利用率较低,无水肥调控、放蟹密度、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方案可循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与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系统地进行了稻渔模式的(下)不同稻田水层深度、沼肥及氮肥施量、放蟹密度、饲料投喂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对促进宁夏稻渔模式提质增效和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稻蟹模式的不同水层深度(H)、追肥量(F)、放蟹密度(D)、饲料日投喂量(S)对水稻与河蟹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得出了不同因素对水稻与河蟹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主次因素、单因素变化规律和综合指标的因素最优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水稻光合指标(Pn、Gs、Tr)和SPAD值随H与F的增大而增大,随着D和S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H和F对于净光合速率(Pn)影响显着,D和S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F>H>D>S;水稻与河蟹的产量均随着H和F的增加而增加,水稻产量随D和S的增加先增后减,河蟹产量随着D增加而显着增加,随S的增加先增后减,对水稻与河蟹产量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F>H>D>S、D>H>F>S,四因素对水稻与河蟹产量均有显着性影响;稻米食味值随着H和D增加而增加,随着F增加先增后降,随着S增加而降低,H、F和S对于食味值影响显着,D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H>F>S>D;蟹肉粗蛋白、粗灰分、氨基酸总量(TAA)及钙含量均随H与F的增大而增大,除钙含量随S的增大而减小外,其余均随D和S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H和F影响显着,D和S影响不显着,各因素对TAA和钙含量主次顺序为H>F>D>S;各处理水稻成熟后期稻田土壤养分比初始土壤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提高了 32.1%~86.5%、2.8%~109.1%、61.9%~91.5%、5.1%~72%,pH和水溶性盐含量分别降低了 0.9%~4.3%、33.5%~47.3%;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四因素的增大而增大,H和F有显着性影响,D和S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H>F>S>D。综合考虑主次因素、显着性和稻蟹种养综合成本与经济效益,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H3F3D2S1,即采用水层深度为11cm,追肥量为6+300+400kg/667m2(尿素+沼渣+沼液)、放蟹密度为6kg/667m2,饲料日投喂量为480g/667m2时,水稻与河蟹的产量最高,分别为653.32kg/667m2、29.64kg/667m2,同时二者品质也较优,稻米食味值为83.7分,蟹肉氨基酸总量为15.85g/100g,稻田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3g/kg,对盐碱地改良效果较好。(2)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稻蟹模式的不同稻田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层低肥(H1F1)处理的水稻生长、光合、产量及品质指标比中水层中肥(H2F2)对照和其他7个处理更优,H1F1处理水稻株高比对照提高8.92%,净光合速率提高30.72%,水稻产量增加11.41%,稻米胶稠度和食味值分别增加5.5%和2.9%。深水层低肥(H3F1)处理的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比对照(CK)和其他7个处理更优,H1F1处理的河蟹体重、体长和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4.8%、30.7%和9%,河蟹肌肉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8.9%和14.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稻蟹种养成本,采用“10+20”cm的浅水层、“4+10”kg/667m2氮肥追施量的稻蟹模式较优,水稻与河蟹产量分别为597.25kg/667m2、28.12kg/667m2,稻米食味值为76.8分,蟹肉氨基酸总量为14.31g/100g。(3)采用对比试验,在稻鱼和稻蟹两种模式下,分别设置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稻田及环沟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尿素稻田及环沟为对照(CK),研究了稻田施加沼液对草鱼与河蟹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施加沼液处理的鱼、蟹的形体指标均优于对照,B1处理的鱼、蟹形体指标优于B2,鱼、蟹产量大小顺序均为B1>B2>CK;此外,稻田施加适量沼液对于草鱼肌肉系水力有改善作用,但沼液施量过多不利于草鱼的储存和加工,其中B1和B2滴水损失较CK分别显着降低17.4%和12.4%;鱼、蟹肌肉水分含量均随着沼液施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鱼、蟹肌肉pH大小顺序为B2>B1>CK,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B1和B2雄蟹肉pH较CK分别显着增加5.8%和12.1%,鱼肉分别显着增加10.4%和17.9%;鱼、蟹肌肉粗蛋白、磷、铁和钙含量大小顺序均为B1>B2>CK,各处理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河蟹不同性别间也存在显着性差异;稻田鱼、蟹均测得17种氨基酸,其中沼液处理鱼、蟹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均显着大于对照,其中B1和B2雌蟹较CK分别增加24%和17.7%,草鱼分别为16.7%和12.6%,B1与B2之间差异不显着;各处理与对照蟹黄TAA均显着大于蟹膏;鱼、蟹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大小顺序均为B1>B2>CK。综上说明,稻田施加适量沼液(B1)对草鱼与河蟹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于鱼蟹营养成分的积累和肌肉风味的提高,但沼液施加过多(B2)起负面作用。综上,在稻鱼和稻蟹模式生育期内,稻田水面蒸发量分别为723.3mm和709.3mm,降雨量均为123.7mm的前提条件下,B1处理的鱼、蟹生长与品质较优,即灌溉13次,每次保持稻田水层深度稻鱼模式六月为15cm,七至九月为25cm,稻蟹模式为15cm,施沼液肥6次,前三次为200kg/667m2,后三次为100kg/667m2,施沼液肥总量为900kg/667m2,草鱼与河蟹产量分别为153.62kg/667m2和31.58kg/667m2,两种模式水稻产量分别为 585.22kg/667m2和 592.31kg/667m2,需水量分别为 692m3/667m2 和 656m3/667m2,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0.84kg/m3和0.9kg/m3。
宋莉[2](2020)在《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曲靖市第一大经作产业,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63万公顷,产量高达294.49万吨,总产值约43亿元,蔬菜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约2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曲靖市在蔬菜种植方面一直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蔬菜品质差、产量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形成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而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沼肥种植蔬菜试验的相关文献梳理得出预测结果,施用沼肥种植蔬菜可提高产量15%30%;施用沼肥比复合肥,其蔬菜维生素C含量增加30%左右,硝酸盐含量降低60%左右,且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也有增加;施用沼肥能增强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且长期使用,显着提高土壤肥力。总结获得沼肥种植蔬菜技术:蔬菜播种或栽植前,将沼肥直接泼洒田面,立即翻耕的方式施15吨/公顷45吨/公顷作基肥;生长到结果高峰期之间进行追肥,施肥方式是,根系较浅,铺肥的方式进行追肥,根系较深,开沟追肥,种植行株距较大,开穴追肥,沼肥用量为15吨/公顷22.5吨/公顷,或使用沼液追肥,施肥方式是,淋施或叶面喷施,沼液用量为白菜类40吨/公顷50吨/公顷,根茎类30吨/公顷60吨/公顷,叶菜类7.5吨/公顷20吨/公顷。通过分析,得出曲靖市利用畜禽粪便产沼肥2718.845万吨可完全满足蔬菜种植的最高需肥量1705.05万吨。同时,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且解决了曲靖市目前存在化肥用量大和蔬菜品质差的问题,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且必要。结合曲靖市的蔬菜种植现状,制定了在全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大力宣传阶段:借助媒体、报刊、网站和宣传册宣传,调动推广对象的参与性;示范、应用阶段:在曲靖市1市3区5县分别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面”的应用;后续跟踪服务阶段:通过加强农户与曲靖市当地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建立动态反馈机制,确保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樊丽霞[3](2020)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探究 ——以武定县大永西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导致城乡居民的差距较大,乡村发展停滞不前。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是在农村地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云南省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大省,有众多少数民族村分布在高原山区,发展较为贫困落后。笔者选择云南省武定县发窝乡大永西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探究。采用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SWOT分析法,对课题开展研究,以美丽乡村内涵、循环农业理论、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及人居环境理论等理论原则为基础,并针对与研究对象类似的村庄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对研究对象大永西村实地调研,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大永西村发展美丽乡村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最终得出将大永西村发展为美丽乡村必须通过发展以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带动大永西村的三产融合发展,兼顾村容村貌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当地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如下:大永西村发展美丽乡村主要通过三大模式来实现,首先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然后带动大永西村三产融合发展,最终实施乡村总体布局,即生态农业模式、三产融合模式、总体布局模式。具体有:辅以沼气工程的生猪养殖基地,壮鸡养殖基地,稻田养鱼基地,彝家玉米酒厂、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体验式旅游服务小区。同时对乡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改观建设,优化道路交通,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对废弃房屋拆建等。最终形成具备大永西村特色的“一二三三四五”模式。该模式在构建中合理分配了大永西村的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三产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产生的经济收入(不包括未估算收入)初步预估可达到900多万元,实现整村经济收入翻番。最终模式的构建转变了大永西村的产业结构,由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经济,增加大永西村经济收入,提升乡村居住环境,实现大永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运用,模式的成功运用可为云南省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村提供借鉴参考。
占义清,邓陈颖,刘生兴[4](2019)在《沼肥在稻花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为了探讨沼肥在稻花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2013—2016年在武夷山市吴屯乡彭屯村进行了沼肥养殖稻花鱼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养殖稻花鱼增产、增收效果极显着。沼肥养殖稻花鱼比传统养殖稻花鱼平均增产143.63 kg/hm2,稻谷平均增产599.6 kg/hm2,合计增产增收8 709元/hm2。
李文斌[5](2019)在《建水县西山村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及推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逐渐向着机械化、高效化、协调化发展,但农业结构转型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追求农业高产出的过程中,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的消耗农业资源,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促进建水县西山村的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循环农业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农业发展阶段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创新性的引入一种基于公司战略的眼光来分析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方法——PEST分析法,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法、以及文献分析和经验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了西山村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从建水县西山村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情况出发,在建水县西山村已有的农业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分析,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如下:基于建水县西山村蔬菜种植,建立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将会进一步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联动,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建水县西山村建立的主要农业模式包括:“猪—沼—菜”、“猪—沼—鱼”等。结合实际实践经验,因地制宜的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由村到镇进行推广,加快实现曲江镇全面小康社的建成,可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施行整县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战略提供参考借鉴。
杜龙龙[6](2017)在《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沼气处理作为变废为宝的绿色生态工程,在产生绿色能源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沼渣和沼液废弃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方法众多,但是在我国进行推广应用的较少。为了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沼液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本论文以猪粪厌氧发酵沼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对生物基滤料在沼液过滤中的效果进行基础研究并对过滤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其次对基于提高滤料寿命和水力负荷的滤料填装几何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预处理后的沼液进行膜过滤浓缩效果验证。最后通过堆肥试验对使用后滤料的堆肥条件进行筛选,并对沼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浓缩液和堆肥产物在穴盘育苗中的生物效应进行了评价,进而构建出新的沼液生物基材料预处理-膜浓缩与滤料堆肥组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中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7%,悬浮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水力负荷最高的粗玉米秸秆,每m3滤料可以处理2.78m3沼液。正交分析结果表明滤料的种类和粒径对沼液过滤的影响较大。(2)使用粗玉米秸秆、细玉米秸秆和细粒径核桃壳,在5L/h进水条件下对沼液进行三级过滤后,沼液的浊度降低了95%,悬浮物去除率达到86%,COD去除效果仅为41%。一级粗秸秆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55%,三级过滤后沼液中养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钾的含量有所提高,三级过滤对重金属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去除效果。(3)滤料装填几何参数优化后沼液预处理参数为:一级滤料粗秸秆,装填密度0.094g/cm3:二级滤料细玉米秸秆,装填密度0.099g/cm3;三级玉米芯(粒径0.9mm),装填密度0.33g/cm3;滤料装填径高比为27:8(滤柱直径30cm),进水流量5L/h。对高低污染浓度沼液而言,COD平均去除率为64%,悬浮物去除率平均为89%。(4)预处理后的沼液经过超滤膜和纳滤膜的浓缩之后,悬浮物可以完全去除,沼液体积浓缩倍为11,浓缩液中氮磷钾总和平均为6.36g/L,各养分中浓缩倍数最高的为9.07,透过液中COD和铵态氮浓度略高于排放标准。(5)过滤后失效滤料堆肥过程均能正常升温,其中温度最高的可以达到64.7℃,高温期最长的处理持续时间为5d。从堆肥腐熟度、微生物变化等情况分析,滤料堆肥的最佳含水率为60%、适宜C/N比为24。(6)沼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浓缩液和堆肥产品,在无土栽培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使用50%的滤料堆肥替代蛭石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黄瓜幼苗的生长需求,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叶片数、地上部鲜生物量、地上部干生物量等指标。(7)对沼液生物基滤料过滤膜浓缩处理工艺进行重新组合后,按日处理200t沼液的规模进行估算,每天需要2.5t秸秆和1.4t的玉米芯,可以产生18.2t浓缩液和4t堆肥,沼液的处理成本降低了 11%,总投资175万元的情况下,1.5年可以收回成本。
张加稳,林卫东,张无敌,尹芳,王昌梅,赵兴玲,柳静,杨红,刘士清[7](2015)在《沼气系统在稻田养鱼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稻田养鱼是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它同时优化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最终让农民实现稻鱼双丰收,这种高效的生态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核心是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之上,以"沼气系统"为纽带,把除水稻之外的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连入其中,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鱼促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分别从传统稻田养鱼的生态循环及意义、沼气系统与稻田养鱼联合后的生态循环及效益和稻田养鱼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沼气系统联合前后效益的对比凸显出了其对于稻田养鱼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扩大了稻田养鱼的生态范围,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艾俊国[8](2014)在《沼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循环农业概念的普及与沼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沼气发酵剩余物的循环利用成为摆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盆栽试验场,选用郑单958种子,采取盆栽方式种植,设置7个不同比例施肥梯度,研究沼肥(沼渣与沼液)与化学肥料配比对玉米幼苗的农艺性状、生理活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初步找出最优肥料配比组合和用量。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果,在2013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农场试验基地,进行大田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置,结果与预期结果趋势相一致,玉米的农艺性状、生理活动、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从而为沼肥合理施用玉米大田提供理论参照和玉米栽培技术调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的沼肥和化肥配比能够改善根系构型,增加根系总长、直径、体积、表面积、总须根数等参数,沼肥:化肥=80%:20%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6.42%、24.24%、24.30%、11.97%和47.58%2.在玉米生育期,沼肥和化肥配比适宜能够改善株高、叶面积、茎粗、叶龄等农艺性状参数,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效果显着,且以沼肥:化学肥料=80%:20%的配合比例最好。3.适宜比例的沼肥和化肥处理,会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玉米植株在脯氨酸、MDA含量、保护酶的活性、电解质泄露程度等方面得到改善,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4.适宜的肥料配比提高了玉米植株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Fv/Fm、Fv/F0、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都得到改善。5.施用沼肥增加作物产量效果显着,提高籽粒品质明显,沼肥:化学肥料=80%:20%的处理相比对照产量提高18.71%,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33%、9.76%、2.12%。
刘汨莎,张亚丽[9](2013)在《沼肥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沼肥是一种养分丰富的肥料,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在农田生态系统、植保生态系统等方面被广泛应用。阐述了沼肥的养分状况及作用,综述了其在农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当前沼肥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沼肥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
王文华,陈量,范成五,秦松[10](2012)在《贵州沼肥资源的现状与利用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次将沼肥作为沼肥资源提出,介绍了贵州沼肥资源在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水果以及养殖上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利用对策。
二、沼肥养鱼增产增收明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沼肥养鱼增产增收明显(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研究 |
1.2.2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水稻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3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
1.2.4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沼肥对水稻和鱼蟹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5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节水灌溉应用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区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材料与实施 |
2.2.4 试验观测项目及观测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2.3.2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指标的影响 |
2.3.4 不同处理对水稻品质指标的影响 |
2.3.5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产量的影响 |
2.3.6 不同处理对河蟹品质的影响 |
2.3.7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3.8 不同处理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3.9 不同水层深度下稻田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 |
2.4 结论 |
第三章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区概况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材料与实施 |
3.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水稻光合指标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3.3.5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3.6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品质的影响 |
3.3.7 不同水层深度下的水稻土壤含水率对比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稻-沼-鱼”模式对水稻和草鱼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试验实施 |
4.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草鱼生长与形体指标分析 |
4.3.2 鱼肉一般营养成分与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
4.3.3 鱼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4.3.4 鱼肉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
4.3.5 不同处理对水稻需水量-产量-品质与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
4.4 讨论 |
4.4.1 草鱼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讨论 |
4.4.2 鱼肉一般营养成分及部分矿物元素讨论 |
4.4.3 鱼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讨论 |
4.4.4 鱼肉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稻-沼-蟹”模式对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试验实施 |
5.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5.3 样品测定 |
5.3.1 生长与形体指标的测定 |
5.4 结果分析 |
5.4.1 生长与形体指标分析 |
5.4.2 一般营养成分与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
5.4.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5.4.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
5.5 讨论 |
5.5.1 稻田蟹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讨论 |
5.5.2 稻田蟹一般营养成分及部分矿物元素讨论 |
5.5.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讨论 |
5.5.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讨论 |
5.6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及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 |
6.1.2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6.1.3 “稻-沼-鱼”模式对水稻和草鱼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6.1.4 “稻-沼-蟹”模式对河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肥种植蔬菜的缺点 |
1.1.2 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需求 |
1.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1.3 曲靖市蔬菜种植现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国内外蔬菜产业现状 |
1.4.2 关于国内外沼肥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2章 沼肥种植蔬菜的概况分析 |
2.1 沼肥的养分 |
2.2 沼肥种植蔬菜的试验效果分析 |
2.2.1 施用沼肥对蔬菜提质增效的作用 |
2.2.2 沼肥改良土壤的作用 |
2.3 沼肥种植蔬菜的施肥技术 |
2.4 小结 |
第3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3.1 沼肥原料充足 |
3.1.1 曲靖市畜禽粪污供应量 |
3.1.2 曲靖市蔬菜废弃物供应量 |
3.1.3 曲靖市沼气工程现状 |
3.1.4 沼肥需求量 |
3.2 政策支持 |
3.3 沼肥种植蔬菜的必要性分析 |
3.3.1 曲靖市化肥用量大 |
3.3.2 蔬菜品质有待改善 |
3.3.3 蔬菜废弃物的污染 |
3.4 沼肥种植蔬菜效益分析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生态效益 |
3.4.3 社会效益 |
3.5 小结 |
第4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
4.1 农业推广理论基础概述 |
4.1.1 农业推广的相关概念 |
4.1.2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
4.1.3 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
4.2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推广体系 |
4.3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设计 |
4.3.1 技术宣传阶段 |
4.3.2 推广应用阶段 |
4.3.3 后续跟踪服务阶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3)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探究 ——以武定县大永西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
2.1 理论依据 |
2.1.1 美丽乡村内涵 |
2.1.2 循环农业理论 |
2.1.3 生态农业理论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5 产业融合理论 |
2.1.6 人居环境理论 |
2.2 构建原则 |
2.2.1 因地制宜原则 |
2.2.2 环境先行原则 |
2.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2.2.4 循序渐进原则 |
2.2.5 农民主体性原则 |
2.3 发展目标 |
2.4 少数民族村案例分析 |
2.5 大永西村基本情况调查设计 |
第3章 大永西村建设美丽乡村条件分析 |
3.1 大永西村的基本情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自然资源 |
3.1.3 人口土地 |
3.1.4 基层建设 |
3.2 大永西村建设美丽乡村SWOT分析 |
3.2.1 S(strengths)优势 |
3.2.2 W(weaknesses)劣势 |
3.2.3 O(opportunities)机遇 |
3.2.4 T(threats)挑战 |
3.3 小结 |
第4章 大永西村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宏观构建 |
4.1 构建思路 |
4.2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 |
4.2.1 林下养殖武定壮鸡 |
4.2.2 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猪养殖基地 |
4.2.3 稻田养鱼基地 |
4.3 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
4.3.1 彝家玉米酒厂 |
4.3.2 农产品加工配送 |
4.3.3 体验式旅游服务区 |
4.3.4 运营管理 |
4.4 乡村总体布局模式 |
4.4.1 道路交通 |
4.4.2 公共设施 |
4.4.3 房屋与景观 |
4.4.4 厕所革命 |
4.5 效益分析 |
4.5.1 经济效益 |
4.5.2 生态效益 |
4.5.3 社会效益 |
4.6 保障措施 |
4.6.1 明确组织分工 |
4.6.2 科学编制规划 |
4.6.3 资金投入保障 |
4.6.4 加强宣传教育 |
4.6.5 安全防灾预防 |
4.7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村干部及村民小组组长访谈提纲 |
附录B:关于武定县大永西村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荣誉获奖情况 |
致谢 |
(4)沼肥在稻花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增施沼肥对稻田养殖稻花鱼产量的影响 |
2.2 增施沼肥对稻田养殖稻花鱼水稻产量的影响 |
2.3 增施沼肥对稻田养殖稻花鱼总体效益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5)建水县西山村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及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1.3.1 国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现状 |
1.3.2 国内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现状 |
1.3.3 云南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
1.4 “三沼”的综合利用 |
1.4.1 沼气 |
1.4.2 沼液 |
1.4.3 沼渣 |
1.5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总体目标 |
1.5.1 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 |
1.5.2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 |
1.5.3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特征 |
1.5.4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 |
1.6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西山村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1 西山村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自然地理 |
2.1.3 人口土地 |
2.1.4 基层建设 |
2.2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必要性 |
2.2.1 转变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
2.2.2 促进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3 提高当地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2.2.4 治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
2.3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可行性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政治(Politics) |
2.3.3 经济(Economy) |
2.3.4 社会(Society) |
2.3.5 技术(Technology) |
2.4 小结 |
第3章 西山村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及效益分析 |
3.1 构建思路与模式 |
3.2 构建理论及原则 |
3.2.1 构建理论依据 |
3.2.2 构建原则要求 |
3.3 西山村——模式介绍 |
3.3.1 农产品基地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3.3.2 能源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3.3.3 “西山村——模式”示范基地概况 |
3.4 效益分析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社会效益 |
3.4.3 生态效益 |
第4章 “西山村——模式”在曲江镇的农业推广研究 |
4.1 当地农业推广形势的问题分析 |
4.1.1 推广体系混乱缺乏专业农业推广人才 |
4.1.2 推广理论机制落后、资金的不足 |
4.2 在曲江镇的实际推广 |
4.2.1 基本概念 |
4.2.2 推广范围 |
4.2.3 推广对象 |
4.2.4 推广内容 |
4.3 实地农业推广的方法与思考 |
4.3.1 一般推广方法 |
4.3.2 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当地民风的思考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6)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沼气工程发展现状 |
1.2.2 沼液的产生及其性状 |
1.2.3 沼液的利用现状 |
1.2.4 沼液的处理研究现状 |
1.2.5 生物滤料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生物基基材的沼液过滤前处理工艺参数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
2.1.3 分析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过滤过程参数变化 |
2.2.2 化学需氧量正交分析 |
2.2.3 悬浮物正交分析 |
2.2.4 水力负荷正交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生物基滤料三级串联组合工艺过滤效果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
3.1.3 分析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出水水质 |
3.2.2 营养元素 |
3.2.3 重金属 |
3.2.4 臭气和温室气体 |
3.3 小结 |
第四章 生物基滤料填装几何参数对过滤效果的影响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
4.1.3 优化参数试验方案 |
4.1.4 测试指标与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滤料装填径高比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4.2.2 滤料体积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4.2.3 流量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4.2.4 参数优化后三级过滤效果 |
4.2.5 高污染浓度条件下三级过滤效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三级过滤前处理的沼液膜过滤效果验证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
5.1.3 分析测试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水质指标变化 |
5.2.2 氮磷钾主要养分损失情况 |
5.2.3 中微量元素损失情况 |
5.2.4 重金属去除情况 |
5.2.5 沼液处理过程微生物多样性 |
5.3 小结 |
第六章 生物基滤料堆肥条件优化研究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供试材料 |
6.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
6.1.3 分析测试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温度和氧气 |
6.2.2 pH值和EC值 |
6.2.3 GI值 |
6.2.4 铵态氮和硝态氮 |
6.2.5 碳氮比 |
6.2.6 气体排放规律 |
6.2.7 微生物多样性 |
6.3 小结 |
第七章 沼液处理产品生物效应评价及处理工艺组合分析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供试材料 |
7.1.2 试验设计 |
7.1.3 分析指标和测试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发芽率 |
7.2.2 生长指标 |
7.2.3 壮苗指数 |
7.3 沼液处理工艺组合 |
7.3.1 沼液处理工艺参数组合分析 |
7.3.2 沼液一体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沼气系统在稻田养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田养鱼的生态循环图 |
2 稻田养鱼的意义 |
3 稻田养鱼与沼气系统的联合 |
4 稻田养鱼的发展对策 |
(8)沼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沼肥的发展与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沼肥的应用方法 |
1.3.2 沼肥在种植上的应用 |
1.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试验设计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3 测定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盆栽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盆栽玉米根系构型的比较分析 |
3.1.2 盆栽玉米根系活力的比较分析 |
3.1.3 盆栽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
3.1.4 盆栽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
3.2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大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3.2.1 大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
3.2.2 大田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
3.2.3 大田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分析 |
3.2.4 大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分析 |
4 讨论 |
4.1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春玉米根系构型和活力的影响 |
4.2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4.3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春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4.5 沼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沼肥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沼肥的概念 |
2 沼肥的作用 |
3 国内外沼肥利用现状 |
3.1 沼渣综合利用 |
3.2 沼液综合利用 |
3.2.1 沼液在农业中的应用 |
3.2.2 沼液、沼渣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
3.2.3 沼液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4 存在问题与科学利用 |
4.1 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
4.2 沼肥的科学利用 |
4.2.1 沼肥与无机肥、有机肥相配合 |
4.2.2 发展沼肥, 建立示范园区 |
4.2.3 推广沼肥, 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
5 展望 |
四、沼肥养鱼增产增收明显(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曲兆凯. 宁夏大学, 2021
- [2]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D]. 宋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3]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探究 ——以武定县大永西村为例[D]. 樊丽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4]沼肥在稻花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J]. 占义清,邓陈颖,刘生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1)
- [5]建水县西山村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及推广研究[D]. 李文斌.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D]. 杜龙龙.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7]沼气系统在稻田养鱼中的应用[J]. 张加稳,林卫东,张无敌,尹芳,王昌梅,赵兴玲,柳静,杨红,刘士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1)
- [8]沼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艾俊国.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9]沼肥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刘汨莎,张亚丽. 辣椒杂志, 2013(03)
- [10]贵州沼肥资源的现状与利用对策[A]. 王文华,陈量,范成五,秦松. 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