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贝生殖腺糖蛋白的提取与组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环宇[1](2021)在《华贵栉孔扇贝可食部分及性腺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陈淑敏[2](2020)在《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提取技术研究及结构的初步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乌贼为我国的四大海鱼之一,其缠卵腺含有丰富的糖蛋白。目前,国内外对缠卵腺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的抗氧化性方面。研究表明,糖蛋白可与细菌细胞壁羧基末端肽靶结合,抵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还可抑制核酸合成并粘附在细菌的细胞质膜,使其裂解,从而达到抗菌目的。同时,乌贼缠卵腺中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较为特殊,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为此,本文以曼氏无针乌贼加工副产物缠卵腺为研究对象,优化了糖蛋白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了乌贼加工副产物缠卵腺蛋白,研究了缠卵腺蛋白的抗菌活性,并对乌贼缠卵腺糖蛋白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为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糖蛋白在生物防腐剂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的基本营养成分,发现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中的多糖、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为9.54%±0.34%、15.38%±0.030%、0.90%±0.020%。可见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具有高蛋白、高糖、低脂的特性。2.在比较了多种糖蛋白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采用碱提法提取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糖蛋白,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乌贼缠卵腺糖蛋白的提取参数。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0.43mol/L、提取时间2.8h、提取温度27℃、液料比30:1条件下,乌贼缠卵腺糖蛋白的实际得率(干基)达8.31%±0.18%。3.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对乌贼缠卵腺糖蛋白粗品进行纯化及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乌贼缠卵腺糖蛋白粗品经离子交换柱层析有效分离,并获得两个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组分2与组分3)。其中组分2中纯品糖蛋白得率为2.12%±0.71%,组分3中纯品糖蛋白得率为0.27%±0.63%。组分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比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强(p<0.01),其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2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30μg/mL。组分3在中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p<0.01),但与山梨酸钾相比,组分3在酸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p<0.01),在碱性条件下的抑菌作用不如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强(p<0.01)。4.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糖肽键特征分析、凝胶电泳、质谱鉴定和单糖组成分析法对目标糖蛋白(组分2)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组分2中存在蛋白和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组分2中存在O-糖肽键。组分2中的活性蛋白为单一成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从现有的数据库中没有与组分2完全匹配的蛋白质,但根据蛋白得分和肽段覆盖率,该蛋白质是组蛋白的可能性较大。单糖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组分2中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其中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含量较高。
张晴,田元勇,姜明慧,刘俊荣[3](2020)在《虾夷扇贝肌原纤维蛋白热稳定性的季节性差异》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虾夷扇贝原料特性的季节性差异,分别对春(4月)、夏(7月)、秋(10月)和冬(1月)产鲜活虾夷扇贝的商品属性及闭壳肌ATP和ATPase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f)Ca2+ATPase活性为检测指标,重点探索闭壳肌蛋白热稳定性的季节性差异,并对闭壳肌2种肌肉即横纹肌和平滑肌的蛋白热稳定性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虾夷扇贝最肥满,生殖腺占总重的比率高达6.96%,其他3个季节仅为1.79%~2.95%。主要可食部位闭壳肌的蛋白质、脂肪和ATP的含量季节性差异不明显,闭壳肌富含蛋白质,含量占干基的75%~80%,脂肪含量很低,仅为0.63%~1.00%;值得关注的是,在春、夏2个季节闭壳肌总糖含量分别为11.14%和13.84%,显着高于秋、冬2季,而冬季含量最低,仅为2.67%。横纹肌ATP含量在各个季节都高于平滑肌,二者分别为4.3~5.0μmol/g和1.2~1.6μmol/g。横纹肌与平滑肌的ATP及其关联物含量的季节性差异均不明显。此外,横纹肌与平滑肌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在30和35℃下加热30 min后,Mf-Ca2+ATPase活性均未有显着变化;而40℃加热下,Mf-Ca2+ATPase活性开始降低,45℃时酶活性下降加剧,50℃加热10 min内,二者的Mf-Ca2+ATPase活性均丧失殆尽。春季虾夷扇贝的肌肉蛋白热稳定性最差,其横纹肌与平滑肌MfCa2+ATPase易于失活,且横纹肌失活速率略高于平滑肌;秋、冬和夏季则差异不大。研究还发现,闭壳肌肌肉Mf存在2种热变性速率,推测在虾夷扇贝闭壳肌蛋白中具有2种稳定性不同的肌球蛋白,需进一步分析。
顾盼,翟子扬,祁艳霞,赵前程[4](2020)在《水产品糖蛋白的分离分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有着复杂的结构和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生物体或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水产品是复杂的生物体系,开发潜力巨大,但其糖蛋白含量较低,为了更好的利用糖蛋白,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品糖蛋白的提取、富集方法以及结构分析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糖蛋白的结构提供参考。
商文慧[5](2019)在《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海胆是重要的海珍品之一,海胆卵黄是海胆的可食用部位。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海域,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和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重要的经济型海胆。目前,关于海胆卵黄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三种海胆卵黄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以大连紫海胆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渔获季节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此外,本文针对大连紫海胆卵黄酶解物的Fe2+螯合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在本研究中,利用pH调节法制备大连紫海胆、黄海胆和虾夷马粪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研究其功能特性,并与卵黄脱脂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卵黄脱脂粉相比,卵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持水性和持油性显着提高(p<0.05)。此外,卵黄分离蛋白具有比卵黄脱脂粉更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所有样品中,黄海胆卵黄分离蛋白在pH6-8的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乳化活性(p<0.05)。与卵黄脱脂粉相比,卵黄分离蛋白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较低,β-折叠含量较高。这些结果表明,三种海胆的卵黄分离蛋白可以作为新的食品原料。利用同重同位素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渔获季节5月(MAY)、6月(JUN)、7月(JUL)、8月初(AUG-b)和8月末(AUG-e)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在鉴定出的174种差异表达蛋白中,7种差异表达蛋白与大连紫海胆作为肥满度指标的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显着相关,这些蛋白包括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decarboxylating isoform X2(6PGD)、CAD protein、myoferlin isoform X8、ribosomal protein L36(RL36)、isocitrate dehydrogenase(mitochondrial isoform X2)(IDH)、multifunctional protein ADE2 isoform X3、sperm-activating peptides(SAPs)和aldehyde dehydrogenase(mitochondrial)(ALDH)。具有相互作用的6PGD、IDH、multifunctional protein ADE2 isoform X3和ALDH可能在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季节性变化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利用iTRAQ标记技术对不同渔获季节收集的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共筛选出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7种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arylsulfatase(Ars)、glutamine synthetase(GS)、thimet oligopeptidase-like(TOP)、dipeptidyl peptidase 2(DPP 2)、sperm phosphodiesterase 5(sperm PDE5)、retinoid-inducible serine carboxypeptidase和1-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 phosphodiesterase gamma-1 isoform X2。qRT-PCR验证表明,在AUG-b/AUG-e-MAY、JUL/AUG-e-MAY和AUG-b-JUN组中,Ars、TOP和sperm PDE 5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发生上调,并且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发生上调。虽然GS和DPP 2在Aug-b/Aug-e-May和Aug-e-May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然而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下调。Ars、GS、TOP和DPP 2可作为AUG-e-MAY组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变化的生物标记。与此同时,Ars和GS还可以作为棕榈酸、C17:1、反式油酸、花生酸和γ-亚麻酸在AUG-b-MAY组中调节的生物标记。利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解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Fe2+螯合肽。海胆卵黄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表现出最高的Fe2+螯合活性,EC50为0.27±0.01 mg/mL。氨基酸分析表明,酶解物缺乏Cys,海胆卵黄酶解物Fe2+螯合物中未检测到Met。紫外-可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2+能够与酶解物Ser、Gly、和His等氨基酸结合。借助UPLC-Q-TOF-MS/MS手段检测卵黄酶解物的多肽序列,对Glu-Ser-Val-Asn-Arg-Tyr-Phe(ESVNRYF)、Ser-Arg-Leu-Val-Asn-Pro-Asn(SRLVNPN)和Ser-Ser-Arg-Leu-Val-Asn-Pro-Asn(SSRLVNPN)与Fe2+反应的热量变化做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条多肽与Fe2+的结合反应都是熵驱动为主的弱结合吸热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大连紫海胆卵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是制备酶解物-Fe2+复合物的良好来源。借助in silico手段预测和验证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主要卵黄蛋白来源抗氧化肽。BIOPEP数据库分析表明主要卵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被21种蛋白酶水解,获得23条抗氧化肽。对8条PeptideRanker评分超过0.5的抗氧化肽做进一步研究,包括Leu-Trp(LW)、Arg-Trp(RW)、Ala-Trp(AW)、Thr-Trp(TW)、Ala-Asp-Phe(ADF)、Leu-Trp-Lys(LWK)、Ser-Asp-Phe(SDF)和Leu-Tyr(LY)。与谷胱甘肽(10.81 mmol/L)相比,LW、TW和LWK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性,它们的IC50分别为8.85、9.59和9.62mmol/L。并且AW、LW和LY的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TEAC)值分别为3.07、1.87和1.52 mmoL TE/mmoL肽。上述结果表明,大连紫海胆卵黄中的主要卵黄蛋白是富含Trp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综上所述,大连紫海胆和黄海胆是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卵黄分离蛋白的来源。在渔获季节,与大连紫海胆卵黄指数和蛋白含量相关的10种差异表达蛋白揭示了卵黄肥满度的季节性变化,与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合成相关的4种差异表达蛋白是脂肪酸含量季节性变化的生物标记。大连紫海胆卵黄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良好的Fe2+螯合能力,并且大连紫海胆卵黄蛋白中主要卵黄蛋白来源的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因此,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海域的大连紫海胆、黄海胆和虾夷马粪海胆的卵黄蛋白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陈敏[6](2019)在《虎斑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实现乌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生殖腺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态发酵法制备抗氧化肽,对乌贼生殖腺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抗氧化肽实现了逐级分离纯化。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虎斑乌贼生殖腺具有高蛋白(62.71 g/100g)、低脂肪(0.52 g/100g)的特点,其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成合理,可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源用于抗氧化肽的开发。以虎斑乌贼生殖腺作为唯一的发酵基质,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具有一定的产蛋白酶能力,能够将乌贼生殖腺蛋白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进而引起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的动态变化。以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和非蛋白氮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底物浓度、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在上述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乌贼生殖腺的最适条件为:发酵底物浓度为30 mg/mL,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60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为66.66 u/mL,非蛋白氮含量为1.10 mg/mL。(2)乌贼生殖腺多肽的粗蛋白含量为52.37 g/100g,蛋白质利用率为34.64%,其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疏水性氨基酸和抗氧化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9.1%和63.3%,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潜力。乌贼生殖腺多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亚铁离子螯合率的IC50值分别为14.99、21.22、7.95和1.75 mg/mL,但其还原力相对较弱,AC0.5值为41.32 mg/mL。对其抗氧化活性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食品配料(包括NaCl、蔗糖和柠檬酸)、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及金属离子中的K+、Mn2+、Ca2+的对乌贼生殖腺多肽的活性保持率影响不大,而强酸环境和Zn2+对其活性保持率影响较大。(3)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采用超滤法、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法和RP-HPLC对乌贼生殖腺多肽进行逐级分离纯化,得到的组分SPGPs-2D-2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70.61%,1 mg/mL),与分离前相比(67.26%,30mg/mL),提高了至少30倍,乌贼生殖腺抗氧化肽得到了有效富集。
马丽艳,汪一红,刘志东,王鲁民,蒋玫,曲映红,李磊,汪雯瀚[7](2017)在《扇贝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进展》文中提出扇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分布区域广泛,产量巨大。扇贝加工在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加工副产物资源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分析了扇贝加工副产物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重点综合评述了扇贝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扇贝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扇贝加工副产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扇贝加工副产物发展提供参考。
王婷[8](2017)在《海参卵和罗非鱼皮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大多用于生产饲料甚至直接丢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因此,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及利用率的提升是我国水产工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罗非鱼鱼皮、鲍鱼性腺、海参卵和扇贝裙边为原料,进行纳豆菌液体发酵,根据发酵产物溶纤酶活性,筛选适宜原料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系统研究,为开发相应发酵制品从而提高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价值奠定理论基础。初步发酵结果表明,上述四种水产品副产物的纳豆菌发酵产物均具有溶纤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罗非鱼鱼皮和海参卵发酵产物还具有抗凝血活性:两者均在发酵36 h呈现溶纤酶活性峰值。根据上述结果,选定罗非鱼鱼皮和海参卵,发酵时间为36 h,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海参卵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最适添加量为2%(m/v),其它最适条件包括:初始pH 7.0、接种量5%(v/v)、发酵温度37 ℃、装载量20%(v/v)、料液比1:30(m/v)、摇床转速180r/min。海参卵发酵产物(上清)的溶纤酶活性较强,总蛋白浓度为20mg/mL时,溶纤酶活性为6723 FU/mL,ACE抑制率约为90%。总蛋白浓度在5-20 mg/mL,可明显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但不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以纳豆菌传统底物黄豆粉作为对照,与其发酵产物相比,海参卵发酵产物的分子量更低(均低于14.2 kDa,其中84%低于1 kD,10.5%在1-5 kD范围内,4.8%在5-10 kD范围内);海参卵发酵产物中的蛋白酶活力较黄豆粉发酵产物低,溶纤酶比黄豆粉发酵产物多一种,但二者总活力相当。海参卵发酵产物中Asp、Glu、Lys和Leu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总量从发酵前的22.96%升至37.32%。罗非鱼鱼皮纳豆菌发酵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添加量为3%(m/v),最适初始pH 8、接种量5%(v/v)、发酵温度37℃、装载量20%(v/v)、料液比1:40(m/v)、摇床转速180 r/min。其发酵产物分子量几乎均低于10kD(其中47.7%低于1 kD,50.2%为1-5kD,1.75%为5-10kD)。发酵后,必需氨基酸总量从发酵前的7.3%升至15.1%。与黄豆粉发酵产物比,罗非鱼皮发酵产物中的蛋白酶活力更高,溶纤酶活性与之相当,但种类也多一种。总蛋白浓度为20mg/mL时,溶纤酶活性可达6929 FU/mL;可显着延长TT时间,降低血浆FIB含量,对TT的延长作用与1 μg/mL的肝素钠相当;对ACE的抑制率可达60%;有一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并且低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显示,通过对海参卵和罗非鱼鱼皮纳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丰富和提升上述水产副产物的生物活性,所得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溶纤酶、降压及抗凝血活性,为开发具有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作用的发酵水产食品及提高水产品副产物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工艺基础。
赵君[9](2017)在《皱纹盘鲍生殖腺功能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鲍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递增,鲍鱼加工业发展迅速。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低值副产物,如鲍鱼脏器、鲍鱼壳等,其中脏器约占鲍鱼体重的20~30%,在加工过程中多数被直接丢弃,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带来环境污染。鲍鱼脏器中生殖腺所占比例很大,富含蛋白质、多糖等功能成分,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十分必要。本文以皱纹盘鲍生殖腺(Haliotisdiscus hannai Ino)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酶法获得生殖腺中的多糖和多肽,对其进行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复合水解技术及离子交换、凝胶排阻柱层析技术对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进行提取及分离纯化,并对多糖组分进行化学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皱纹盘鲍生殖腺粗多糖(Abalone Gonad Polysaccharides,AGP)经分离纯化得到三个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AGP-31、AGP-32 和 AGP-33,分子量分别为 37.8、32.2 和 27.5kDa。三个组分均为非糖胺聚糖类的硫酸化多糖,主要化学组成及含量为:蛋白质0.68~1.04%,中性糖 53.10~58.82%,硫酸基 8.30~9.48%,糖醛酸 17.02~18.26%。其中,AGP-32的中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另外两个组分,糖醛酸含量显着低于另外两个组分,而AGP-33的硫酸基含量显着高于另外两个组分(p<0.05)。三个多糖组分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8种单糖组成。(2)采用部分酸水解、甲基化、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3的主链结构。结果表明,对AGP-33进行部分酸水解后得到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主链部分BAGP-33,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为均一多糖,分子量为17.0 kDa。主链结构中只包含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比例为1:1:3,主要采取三种连接方式,即1→3连接,1→4连接和1→6连接。经综合分析得出,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3的主链核心结构为[→4)-α-Ga1 -(1→6)-α-Glcp-(1 →]n。(3)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促胆囊收缩素(CCK)释放活性和抗凝血活性。以小鼠肠道内分泌肿瘤细胞STC-1为工具细胞,评价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促进CCK释放活性,并对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达到2 mg/mL以上时,三种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均可显着诱导STC-1细胞释放CCK(p<0.05)。Ca2+/钙调蛋白/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 (Ca2+/CaM/CaMKII)、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cAMP/PKA)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p38这3条信号通路都参与了 AGP-32诱导的CCK释放。通过体外抗凝血试验对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多糖在浓度为25 μg/mL以上时,均具有显着的抗凝血活性(p<0.01),且均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抑制血浆纤维蛋白原酶来发挥抗凝血作用。浓度为50 μg/mL时,AGP-33及其主链部分(BAGP-33)、脱硫产物(AGP-33-deS)中AGP-33的抗凝血活性最强,表明分子量、硫酸基含量及取代位点对多糖组分的抗凝血活性均有一定影响。(4)以中性蛋白酶为工具酶,对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Abalone Male Gonad, AMG)脱脂粉和雌性生殖腺(Abalone Female Gonad,AFG)脱脂粉进行酶解,考察水解效果。结果表明:雌、雄生殖腺冻干粉经丙酮脱脂后,蛋白含量分别达到50.46±0.53%和58.44±0.44%。中性蛋白酶对雌、雄皱纹盘鲍生殖腺酶解效果均较好,且对雌性生殖腺的水解效果优于雄性。酶解3h后,肽得率分别为51.20%和44.56%,水解度分别为37.12%和35.78%。雌性生殖腺酶解物(Abalone Female Gonad Hydrolysates,AMGHs)中分子量在 3 kDa以下的组分占酶解物的90%以上。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雌、雄皱纹盘鲍生殖腺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约占总氨基酸的77%以上,是制备生物活性肽的良好来源。(5)针对水解过程中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Abalone Male Gonad Hydrolysates, AMGHs)呈凝胶状的现象,对其功能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水解过程中AMGHs的弹性模量(G’)均大于黏性模量(G”),表明AMGHs是以弹性为主的体系。酶解物的凝胶性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呈现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为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水解后,AMGHs的理化特性同AMG相比有所改善。酶解50 min后,溶解性显着提高,在pH值2~10范围内,氮溶指数达65%以上。持水性和持油性显着提高(p<0.05)。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表面疏水性随着水解度增大先显着增加,50 min后变化不大。同时,AMGHs的乳化性随水解度增大而降低。(6)以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脱脂粉制备酶解物,并利用凝胶柱层析及ESI-QTOF-MS/MS质谱技术对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抗氧化肽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对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效果较好,1 kDa以下的组分占酶解物的65%以上,其中富含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氨基酸。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5个抗氧化组分,其中组分4 (F4)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对F4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一个序列为 His-Gly-Asp-Gly-Trp-Trp-Gln 的七肽(P1)。P1 对 DPPH 和羟基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能力,其半抑制率浓度分别为6.50 mmol/L和7.48 mmol/L。
李毅[10](2015)在《扇贝生殖腺酶解液聚集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随着扇贝加工产量的不断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低值副产物。对扇贝生殖腺、裙边、脏器、贝壳等加工副产物的充分开发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污染,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扇贝低值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生物化工及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虾夷扇贝生殖腺酶解液的凝胶特性进行探究,为虾夷扇贝的综合利用奠定研究基础。以雄性生殖腺为原料,通过选用中性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来酶解,利用质构仪和流变仪考察酶解液的凝胶特性,并通过分析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变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作用探讨凝胶形成机理。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经中性蛋白酶(3000U/g蛋白)酶解,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酶解液的硬度、凝聚性和黏附力均显着提高,在3h时可分别达到80.86±6.87g、600.98±91.05g?s和28.85±6.17g。将该酶解液浓缩,在浓度为50100mg/m L下,储能模量G’占主导,显示出弹性特性。随着酶解液浓度的增大,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均增大。酶解液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为非牛顿流体中的塑料流体。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中含有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等疏水性氨基酸,酶解后高于14.3KDa的条带明显降解,DNase处理可明显降低酶解液的凝胶性。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经木瓜蛋白酶(3000U/g蛋白)酶解,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加酶量的增加、酶解液浓度提高,酶解液的流变特性G’、G’’、η、η*、σ等均显着提高。储能模量G’占主导,显示出弹性特性。酶解液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为非牛顿流体中的塑性流体。维持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液凝胶构成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二硫键只起到次要作用。脱氧核糖核酸能影响酶解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液的聚集凝胶特性可能与疏水性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有关。
二、扇贝生殖腺糖蛋白的提取与组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扇贝生殖腺糖蛋白的提取与组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提取技术研究及结构的初步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乌贼简介 |
1.2 国内外乌贼加工副产物及其利用 |
1.3 乌贼缠卵腺营养成分及价值 |
1.4 糖蛋白研究现状 |
1.4.1 糖蛋白组成和分布 |
1.4.2 糖蛋白的提取 |
1.4.3 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
1.4.4 糖蛋白的结构研究 |
1.4.5 糖蛋白生物活性及应用 |
1.5 抗菌物质研究现状 |
1.5.1 动物源抗菌物质 |
1.5.2 植物源抗菌物质 |
1.5.3 微生物源抗菌物质 |
1.5.4 其他来源抗菌物质 |
1.6 立题背景及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基本成分分析及糖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缠卵腺基本成分测定 |
2.2.2 糖蛋白提取工艺流程 |
2.2.3 糖蛋白粗品得率测定 |
2.2.4 糖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 |
2.2.5 糖蛋白提取响应面设计 |
2.2.6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基本成分分析 |
2.3.2 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糖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 |
2.3.3 响应面优化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糖蛋白提取工艺结果与分析 |
2.4 小结 |
3 糖蛋白分离纯化与抗菌活性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DEAE-52离子交换层析 |
3.2.2 纯品糖蛋白得率测定 |
3.2.3 糖蛋白和山梨酸钾抑菌特性对比 |
3.2.4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3.2.5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DEAE-52离子交换色谱分析 |
3.3.2 糖蛋白各组分得率 |
3.3.3 抑菌特性比较结果与分析 |
3.3.4 最小抑菌浓度分析 |
3.4 小结 |
4 糖蛋白结构鉴定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糖蛋白含量测定 |
4.2.2 SDS-PAGE凝胶电泳 |
4.2.3 红外光谱分析 |
4.2.4 糖肽键特征分析 |
4.2.5 质谱鉴定 |
4.2.6 单糖组成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糖蛋白含量分析 |
4.3.2 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分析 |
4.3.3 红外光谱分析 |
4.3.4 糖肽键特征分析 |
4.3.5 质谱鉴定结果与分析 |
4.3.6 单糖组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5.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4)水产品糖蛋白的分离分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蛋白的提取 |
1.1 盐溶液浸提法 |
1.2 水浸提法 |
2 糖蛋白的富集 |
2.1 凝集素亲和层析法 |
2.2 酰肼化学法 |
2.3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法 |
2.4 硼酸亲和层析法 |
3 糖蛋白的结构性质分析 |
3.1 传统分析方法 |
3.2 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
4 结 语 |
(5)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胆的概述 |
1.1.1 海胆的种类与分布 |
1.1.2 海胆的营养价值 |
1.1.3 海胆原料特性的研究现状 |
1.1.3.1 生理学领域海胆卵黄蛋白的研究 |
1.1.3.2 食品科学领域海胆卵黄蛋白的研究 |
1.1.4 海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1.2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研究进展 |
1.2.1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
1.2.1.1 水提法 |
1.2.1.2 盐提法 |
1.2.1.3 pH调节法 |
1.2.1.4 有机溶剂萃取法 |
1.2.2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
1.2.3 水产动物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
1.3 水产动物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
1.3.1 水产动物蛋白质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进展 |
1.3.2 水产动物脂肪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进展 |
1.4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研究进展 |
1.4.1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制备 |
1.4.2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结构的表征 |
1.4.2.1 傅里叶红外光谱 |
1.4.2.2 紫外-可见光谱 |
1.4.3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构效关系 |
1.5 水产动物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
1.5.1 In silico模拟蛋白质酶解 |
1.5.2 水产动物抗氧化肽的构效关系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对比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海胆卵黄脱脂粉的制备 |
2.3.2 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制备 |
2.3.3 基本成分和色度分析 |
2.3.4 SDS-PAGE电泳检测 |
2.3.5 总氨基酸含量测定 |
2.3.5.1 样品预处理 |
2.3.5.2 样品衍生化 |
2.3.5.3 样品测定 |
2.3.6 溶解度测定 |
2.3.7 持水性和持油性测定 |
2.3.8 泡沫性测定 |
2.3.9 乳化性测定 |
2.3.10 圆二色光谱分析 |
2.3.11 总巯基和二硫键测定 |
2.3.12 表面疏水性测定 |
2.3.13 统计学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基本成分和色度对比分析 |
2.4.2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对比分析 |
2.4.3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对比分析 |
2.4.4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对比分析 |
2.4.5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对比分析 |
2.4.6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对比分析 |
2.4.7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对比分析 |
2.4.8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圆二色光谱对比分析 |
2.4.9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对比分析 |
2.4.10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对比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渔获季节中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变化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海胆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
3.3.2 海胆卵黄中蛋白质的提取 |
3.3.3 SDS-PAGE电泳检测 |
3.3.4 胰蛋白酶胶内酶切和iTRAQ肽段标记 |
3.3.5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肽段条件 |
3.3.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
3.3.7 数据库检索和iTRAQ量化分析 |
3.3.8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蛋白的鉴定和统计分析 |
3.4.2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类 |
3.4.3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差异表达蛋白与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
3.4.4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分析 |
3.4.4.1 代谢酶 |
3.4.4.2 生物合成酶 |
3.4.4.3 结构蛋白 |
3.4.4.4 核糖体蛋白 |
3.4.4.5 功能肽 |
3.4.5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海胆卵黄中脂肪酸提取和甲酯化 |
4.3.2 脂肪酸成分测定 |
4.3.3 胰蛋白酶胶内酶切和iTRAQ肽段标记 |
4.3.4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肽段条件 |
4.3.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
4.3.6 数据库检索和iTRAQ量化分析 |
4.3.7 实时定量PCR分析 |
4.3.8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
4.4.2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卵黄中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类 |
4.4.3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
4.4.4 大连紫海胆卵黄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qRT-PCR验证 |
4.4.5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连紫海胆Fe~(2+)螯合肽的功能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 |
5.3.2 酶解物的制备 |
5.3.3 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
5.3.4 酶解物的Fe~(2+)螯合能力测定 |
5.3.5 酶解物的Fe~(2+)螯合物制备 |
5.3.6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
5.3.7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紫外光谱的测定 |
5.3.8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红外光谱的测定 |
5.3.9 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
5.3.10 Q-TOF/MS鉴定肽段序列 |
5.3.11 等温滴定量热仪测定肽-Fe~(2+)螯合反应热 |
5.3.12 统计学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的水解度 |
5.4.2 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 |
5.4.3 酶解物的Fe~(2+)螯合能力 |
5.4.4 酶解物和SGHs-Fe~(2+)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 |
5.4.5 酶解物和SGH-Fe~(2+)螯合物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 |
5.4.6 酶解物的肽段序列 |
5.4.7 多肽的Fe~(2+)螯合能力 |
5.4.8 ITC对多肽-Fe~(2+)结合的研究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insilico方法获得大连紫海胆主要卵黄蛋白抗氧化肽的特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6.3 试验方法 |
6.3.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 |
6.3.2 SDS-PAGE电泳检测 |
6.3.3 NanoLC-ESI-MS/MS检测和数据库检索 |
6.3.4 In silico分析 |
6.3.5 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 |
6.3.6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
6.3.7 统计学方法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蛋白组分 |
6.4.2 利用in silico手段酶解大连紫海胆主要卵黄蛋白 |
6.4.3 抗氧化肽活性评估 |
6.4.4 海胆卵黄蛋白肽清除羟基自由基 |
6.4.5 海胆卵黄蛋白肽清除ABTS·~+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展望、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展望 |
7.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虎斑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虎斑乌贼概述 |
1.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
1.3 抗氧化肽的制备方法 |
1.3.1 酶解法 |
1.3.2 微生物发酵法 |
1.4 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技术 |
1.4.1 超滤法 |
1.4.2 凝胶过滤层析 |
1.4.3 离子交换层析 |
1.4.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1.5 抗氧化肽的结构鉴定 |
1.5.1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
1.5.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 |
1.6 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
1.6.1 体外实验 |
1.6.2 体内实验 |
1.7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7.1 研究意义 |
1.7.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乌贼生殖腺发酵工艺的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的制备 |
2.3.2 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工艺 |
2.3.3 乌贼生殖腺发酵工艺的优化 |
2.3.4 测定方法 |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乌贼生殖腺的营养学特性 |
2.4.2 乌贼生殖腺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 |
2.4.3 乌贼生殖腺发酵工艺的优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乌贼生殖腺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3.3.2 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的测定 |
3.3.3 测定方法 |
3.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SPGPs的营养学特性 |
3.4.2 SPG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3.4.3 SPGPs抗氧化活性的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超滤法 |
4.3.2 凝胶过滤层析 |
4.3.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4.3.4 质谱分析 |
4.3.5 测定方法 |
4.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超滤分离纯化SPGPs |
4.4.2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 SPGPs-2 |
4.4.3 RP-HPLC分离纯化SPGPs-2D |
4.4.4 组分SPGPs-2D-2 的质谱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扇贝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扇贝加工副产物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
2 扇贝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
2.1 扇贝多糖的功能 |
2.1.1 抗肿瘤 |
2.1.2 抗菌性 |
2.2 糖胺聚糖的功能 |
2.3 扇贝多肽的功能 |
2.3.1 抗氧化 |
2.3.2 抗菌性 |
2.3.3 抗肿瘤 |
3 扇贝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 |
3.1 扇贝裙边的开发利用 |
3.2 扇贝内脏团的开发利用 |
3.3 扇贝贝壳的开发利用 |
4 结论与展望 |
(8)海参卵和罗非鱼皮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产副产物加工现状及综合利用 |
1.2.1 罗非鱼加工副产物 |
1.2.2 鲍鱼加工副产物 |
1.2.3 扇贝加工副产物 |
1.2.4 海参加工副产物 |
1.3 纳豆菌及其应用现状 |
1.3.1 纳豆菌及发酵产物概述 |
1.3.2 纳豆菌发酵产物功能性及特征 |
1.3.3 纳豆菌在食品加工副产物中的应用 |
1.3.3.1 纳豆菌在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附加值方面的应用 |
1.3.3.2 纳豆菌在提高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附加值方面的应用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四种水产副产物的纳豆菌发酵初步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处理 |
2.2.2 总蛋白的测定 |
2.2.3 纳豆菌生长曲线 |
2.2.4 发酵产物的制备 |
2.2.5 溶纤酶活性的测定 |
2.2.5.1 溶纤酶活性测试用试剂及其配制 |
2.2.5.2 溶纤酶活性的测定 |
2.2.5.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2.7 TCA可溶性寡肽的测定 |
2.2.8 抗凝血活性的测定 |
2.2.9 ACE抑制活性的测定 |
2.2.10 数据统计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原料中总蛋白含量 |
2.3.2 纳豆菌生长曲线 |
2.3.3 发酵过程中溶纤酶活性的变化 |
2.3.4 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TCA可溶性寡肽的变化 |
2.3.5 发酵过程中抗凝血活性的变化 |
2.3.5.1 发酵产物对TT的影响 |
2.3.5.2 发酵产物对PT的影响 |
2.3.5.3 发酵产物对APTT的影响 |
2.3.6 发酵过程中ACE抑制活性的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参卵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原料处理 |
3.2.2 海参卵的基本成分分析 |
3.2.2.1 水分的测定 |
3.2.2.2 总糖含量的测定 |
3.2.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2.2.4 粗脂肪的测定 |
3.2.2.5 灰分的测定 |
3.2.3 海参卵发酵条件优化 |
3.2.4 海参卵发酵产物的制备 |
3.2.5 海参卵发酵产物中蛋白的表征 |
3.2.5.1 Tricine-SDS-PAGE电泳 |
3.2.5.2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3.2.5.3 氨基酸组成测定 |
3.2.5.4 明胶酶谱 |
3.2.5.5 纤维蛋白酶谱 |
3.2.6 海参卵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测定 |
3.2.6.1 溶栓活性 |
3.2.6.2 抗凝血活性 |
3.2.6.3 ACE抑制活性 |
3.2.7 数据统计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海参卵的基本营养成分 |
3.3.2 不同发酵条件对海参卵发酵产物溶纤酶活性的影响 |
3.3.3 海参卵发酵产物的蛋白表征 |
3.3.3.1 Tricine-SDS-PAGE电泳 |
3.3.3.2 分子量分布 |
3.3.3.3 氨基酸组成分析 |
3.3.3.4 明胶酶谱 |
3.3.3.5 纤维蛋白酶谱 |
3.3.4 海参卵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 |
3.3.4.1 溶纤酶活性 |
3.3.4.2 抗凝血活性 |
3.3.4.3 ACE抑制活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罗非鱼皮纳豆菌发酵条件及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原料处理 |
4.2.2 罗非鱼鱼皮基本成分分析 |
4.2.3 罗非鱼鱼皮发酵条件优化 |
4.2.4 罗非鱼鱼皮发酵产物的制备 |
4.2.5 罗非鱼鱼皮发酵产物的蛋白特性表征 |
4.2.5.1 Tricine-SDS-PAGE电泳 |
4.2.5.2 分子量分布 |
4.2.5.3 氨基酸组成分析 |
4.2.5.4 明胶酶谱 |
4.2.5.5 纤维蛋白酶谱 |
4.2.6 罗非鱼鱼皮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测定 |
4.2.6.1 溶栓活性 |
4.2.6.2 抗凝血活性 |
4.2.6.3 ACE抑制活性 |
4.2.6.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
4.2.6.5 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的活性 |
4.2.7 数据统计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罗非鱼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 |
4.3.2 发酵条件对发酵产物溶纤酶活性的影响 |
4.3.3 罗非鱼鱼皮发酵产物的蛋白表征 |
4.3.3.1 Tricine-SDS-PAGE电泳 |
4.3.3.2 分子量分布 |
4.3.3.3 氨基酸组成 |
4.3.3.4 明胶酶谱 |
4.3.3.5 纤维蛋白酶谱 |
4.3.4 罗非鱼鱼皮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 |
4.3.4.1 溶纤酶活性 |
4.3.4.2 抗凝血活性 |
4.3.4.3 ACE抑制活性 |
4.3.4.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
4.3.4.5 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的活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中英文对照表 |
(9)皱纹盘鲍生殖腺功能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鲍鱼简介 |
1.2 贝类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
1.3 海洋贝类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1 海洋贝类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1.3.2 海洋贝类多糖的活性研究 |
1.3.3 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 |
1.4 海洋贝类多肽的研究进展 |
1.4.1 海洋贝类多肽的制备 |
1.4.2 海洋贝类多肽的活性研究 |
1.4.3 酶解法制备海洋贝类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1.4.4 抗氧化肽的构效关系研究 |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基本特性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原料 |
2.1.2 主要试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皱纹盘鲍生殖腺冻干粉主要化学组成的测定 |
2.3.2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制备及分离纯化 |
2.3.3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及主要化学组成的测定 |
2.3.4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皱纹盘鲍生殖腺冻干粉的主要化学组成 |
2.4.2 皱纹盘鲍生殖腺粗多糖的主要化学组成 |
2.4.3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各组分的纯度鉴定 |
2.4.4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各组分的相对分子量 |
2.4.5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各组分的光谱鉴定 |
2.4.6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各组分的主要化学组成 |
2.4.7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各组分的单糖组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3的结构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 |
3.2.1 试验原料 |
3.2.2 主要试验试剂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部分酸水解法降解AGP-33 |
3.3.2 降解产物BAGP-33的分离纯化 |
3.3.3 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AGP-33降解产物的纯度鉴定 |
3.4.2 AGP-33主链结构的甲基化分析 |
3.4.3 AGP-33的~1H-NMR和~(13)C-NMR分析 |
3.4.4 AGP-33的HSQC分析 |
3.4.5 AGP-33的~1H-~1H COSY分析 |
3.4.6 AGP-33的HMBC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胆囊收缩素释放及抗凝血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 |
4.2.1 试验原料 |
4.2.2 主要试验试剂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AGP-33脱硫酸化 |
4.3.2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胆囊收缩素释放活性研究 |
4.3.3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
4.3.4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AGP-33脱硫酸基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4.4.2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诱导胆囊收缩素释放活性 |
4.4.3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诱导胆囊收缩素释放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
4.4.4 皱纹盘鲍生殖腺多糖抗凝血活性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皱纹盘鲍生殖腺酶解物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 |
5.2.1 试验原料 |
5.2.2 主要试验试剂 |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皱纹盘鲍生殖腺脱脂粉的制备 |
5.3.2 皱纹盘鲍生殖腺脱脂粉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5.3.3 皱纹盘鲍生殖腺冻干粉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
5.3.4 皱纹盘鲍生殖腺脱脂粉的酶解方案 |
5.3.5 pH-stat法测定水解度 |
5.3.6 可溶性蛋白、TCA可溶性寡肽和肽得率的测定 |
5.3.7 皱纹盘鲍生殖腺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5.3.8 统计学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皱纹盘鲍生殖腺脱脂粉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
5.4.2 皱纹盘鲍生殖腺酶解过程中水解度的变化 |
5.4.3 皱纹盘鲍生殖腺酶解物中可溶性蛋白、TCA可溶性寡肽和肽得率 |
5.4.4 皱纹盘鲍生殖腺酶解物中肽的分子量分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水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试验材料 |
6.2.1 试验原料 |
6.2.2 主要试验试剂 |
6.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不同水解度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制备 |
6.3.2 流变特性的测定 |
6.3.3 氮溶指数的测定 |
6.3.4 乳化性的测定 |
6.3.5 起泡性测定 |
6.3.6 持水性和持油性的测定 |
6.3.7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6.3.8 统计学分析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流变特性 |
6.4.2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氮溶指数 |
6.4.3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乳化性 |
6.4.4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持水性和持油性 |
6.4.5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起泡性 |
6.4.6 不同水解时间下皱纹盘鲍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表面疏水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抗氧化特性研究 |
7.1 引言 |
7.2 试验材料 |
7.2.1 试验原料 |
7.2.2 主要试验试剂 |
7.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7.3 试验方法 |
7.3.1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制备 |
7.3.2 可溶性寡肽及肽得率的测定 |
7.3.3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7.3.4 氨基酸组分分析 |
7.3.5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7.3.6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分离纯化 |
7.3.7 氨基酸序列测定 |
7.3.8 目标肽的人工合成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水解过程中水解度的变化 |
7.4.2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 |
7.4.3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水解物的肽得率 |
7.4.4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 |
7.4.5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 |
7.4.6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多肽的分离纯化 |
7.4.7 皱纹盘鲍雌性生殖腺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筛选 |
7.4.8 目标肽F4组分中的寡肽鉴定 |
7.4.9 P1的抗氧化活性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扇贝生殖腺酶解液聚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扇贝 |
1.1.1 扇贝概述 |
1.1.2 扇贝的营养价值 |
1.1.3 扇贝中低值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1.1.3.1 扇贝生殖腺的研究进展 |
1.1.3.2 扇贝裙边的研究进展 |
1.1.3.3 扇贝内脏团的研究进展 |
1.1.3.4 扇贝壳的研究进展 |
1.2 水产动物源水解物及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
1.2.1 水产动物源蛋白水解物及活性肽的制备方式 |
1.2.2 水产动物源蛋白水解物的理化功能特性研究现状 |
1.2.2.1 水产动物蛋源白水解物及活性肽理化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
1.2.2.2 酶法改性蛋白水解物理化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
1.3 食物蛋白质凝胶机理的研究概况 |
1.3.1 关于形成蛋白质凝胶的作用力的概述 |
1.3.1.1 疏水相互作用 |
1.3.1.2 氢键 |
1.3.1.3 静电相互作用 |
1.3.1.4 二硫键 |
1.3.2 相关食物蛋白质凝胶性质的研究进展 |
1.4 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状况 |
1.4.1 食品流变学的分类及其数学模型 |
1.4.1.1 粘性流体及其数学模型 |
1.4.1.2 粘弹性流体及其数学模型 |
1.4.2 流变测试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和常用的测试项目 |
1.4.3 食品流变学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中性蛋白酶酶解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的凝聚性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材料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预处理 |
2.2.2 主要试剂配制 |
2.2.2.1 SDS-PAGE电泳相关试剂的配制 |
2.2.2.2 分离胶和浓缩胶的配制 |
2.2.2.3 Folin-酚溶液的配制 |
2.2.3 中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2.2.5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制备 |
2.2.6 水解度的测定 |
2.2.7 质构特性的测定 |
2.2.8 流变特性的测定 |
2.2.9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2.10 SDS-PAGE垂直电泳分析法 |
2.2.11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水解度的测定 |
2.3.2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质构特性分析 |
2.3.3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流变特性分析 |
2.3.4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SDS-PAGE电泳图谱 |
2.3.5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的氨基酸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木瓜蛋白酶酶解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的凝聚性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材料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原料预处理 |
3.2.2 木瓜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3.2.3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制备 |
3.2.4 水解度的测定 |
3.2.5 SDS-PAGE垂直电泳分析法 |
3.2.6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流变特性影响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水解度的测定 |
3.3.2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SDS-PAGE电泳图谱 |
3.3.3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浓度对流变特性影响的测定 |
3.3.4 加酶量对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流变特性影响的测定 |
3.3.5 酶解时间对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流变特性影响的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的凝胶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材料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4.1.3 主要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原料预处理 |
4.2.2 DNA对虾夷扇贝雄生殖腺酶解物的凝胶影响 |
4.2.3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分子间作用力产生影响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DNA对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凝胶形成的作用 |
4.3.2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凝胶的影响 |
4.3.2.1 几种化学试剂对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共价键的影响 |
4.3.2.2 几种化学试剂对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非共价键的影响 |
4.3.2.3 几种盐类对虾夷扇贝雄性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流变特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扇贝生殖腺糖蛋白的提取与组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贵栉孔扇贝可食部分及性腺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D]. 郑环宇.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2]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提取技术研究及结构的初步鉴定[D]. 陈淑敏. 宁波大学, 2020
- [3]虾夷扇贝肌原纤维蛋白热稳定性的季节性差异[J]. 张晴,田元勇,姜明慧,刘俊荣. 水产学报, 2020(11)
- [4]水产品糖蛋白的分离分析研究进展[J]. 顾盼,翟子扬,祁艳霞,赵前程. 广州化工, 2020(01)
- [5]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D]. 商文慧.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6]虎斑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陈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扇贝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进展[J]. 马丽艳,汪一红,刘志东,王鲁民,蒋玫,曲映红,李磊,汪雯瀚.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03)
- [8]海参卵和罗非鱼皮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活性研究[D]. 王婷.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7)
- [9]皱纹盘鲍生殖腺功能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D]. 赵君. 江苏大学, 2017(01)
- [10]扇贝生殖腺酶解液聚集特性的研究[D]. 李毅. 大连工业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