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览照明中的应用

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览照明中的应用

一、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示照明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宁[1](2020)在《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路灯控制已经成为智慧路灯管理的重要要求。目前利用光线传感器可以对路灯进行有效的单灯自动化控制,但是因一些衰老、损坏、污染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光控路灯在普及中出现投诉率高的问题。通过雾计算在区域数据的基础上解决路灯光控调光中的实际问题,对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现实意义。当前在路灯管理方面很多市民通过12345热线或微博等渠道反馈路灯情况,管理部门通过人工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业务流程环境多,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将雾计算的理念融入传统光控,优化光控模型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结合区域舆情构建一体化平台,为智慧路灯控制全面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块:该模块综合利用边缘节点解决现有智慧路灯光控设备受灰尘,落叶,光敏电阻老化、损坏而影响自动控制的问题。通过编码定位区域,获取区域路灯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将结果用于路灯光电控制系统纠偏或替代,以此解决传感器故障对路灯系统造成的影响。该模块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路灯投诉事件,减少运维频率,提升市民满意度的同时降低管理者的运营成本。2.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Bi 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分析路灯管理的各种必要因素,使用迁移学习Bi LSTM-CRF技术从舆情中识别故障路灯事件,提取事件中的相关地址信息并确定信息的有效性。通过系统对地址中的故障路灯准确定位,可以解决传统路灯故障位置信息需要运维人员二次确认的问题,提升系统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及管理系统集成:基于微服务架构使用Spring Cloud、Kubernets、Docker等技术,将控制模块与智慧路灯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功能以及基于迁移学习Bi LSTM-CRF的传统路灯管理功能,提升开发效率,增强系统可用性,扩大系统管理范围,提升市民满意度。在测试中,对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评价均达到预期。提升路灯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是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传统路灯光控方法并运用迁移学习Bi LSTM-CRF技术提升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的管理能力。

方怡文[2](2018)在《基于认知心理的展示空间光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着名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过:“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1。光使我们看到色彩和三维造型,看到物体表面与材料肌理;同时,光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思维。随着新一代展示空间形式多样性与空间广泛性的发展,光环境已不仅仅局限于照明与装饰之用,而更应贴近人类心理模式和情感所需。为此,以人的认知心理为起点探索展示空间中光环境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认知心理这一心理学内容为基础,研究分析其在展示空间光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如何使其融入到展示空间光环境发展趋势的方法策略。在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意义、目的的基础上,阐述认知心理学中视知觉、心理表象、具身认知等与展示空间光环境领域相关的概念,说明展示空间的发展、类型、特点,以及受众人群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肯定展示空间、光环境、认知心理三者的必要关联,剖析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空间适应性,视光为传递信息、达成情感共识的认知符号;随后对固定展示空间(博物馆与美术馆为主,艺术展示空间为辅)中的光环境,从照明因素、空间环境、展品性质、展示区域、艺术表现五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相应灯具选择、光色温、自然采光等因素的设置方法;联结知觉、表象、想象、记忆等认知活动,迎合展示空间的主题,融入空间意象概念,强调认知心理、光、展示空间三者缺一不可的均衡关系,使整体环境更贴近展示的空间特性,从而总结出展示空间中光环境设计的方法论。通过对认知心理在展示空间光环境中的探索性研究,可知展示空间中的光环境设计与心理学、艺术美学等跨领域、多学科的结合是必要的,能够促进信息时代背景下展示空间的科技技术进步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展示空间成为串联人们情感与文化的纽带这一时代背景下,全面理解展示空间中光环境的作用实质,建设以认知心理为基础、情感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希望本课题的内容能为今后的展示空间光环境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明确新的发展方向。

李佳美[3](2018)在《光纤照明的形式特征及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纤照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方式,在照明装饰上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向实现功能性照明的突破以迈出坚实的一步。因此光纤照明相比于其他照明方式更有发展前景。通过对光纤照明特性及应用形式的详细分析,在充分了解其特征的情况下,将其合理有效的应用到酒店设计中,使酒店的照明系统在节能、安全、环保的基础上,实现其照度的合理性和美学要求。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从开始的介绍光纤照明的历史发展,在介绍光纤灯和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形式特征到其在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和案例分析,逐步引出光纤照明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其中主要侧重通过对光纤照明一些特性的研究,以及对于酒店照明设计的一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力求寻找出一个酒店设计中光纤照明的完美体现。本文中介绍中光纤照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后在通过将光纤照明合理的应用在酒店设计中,充分的例证了光纤照明的优势,在未来,光纤照明必然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在照明设计中大方异彩。

杨彬彬[4](2017)在《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有着保护和展示文明遗产、发展教育、提供休闲的功能。随着人们对于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博物馆作为公众服务空间、艺术陈列的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博物馆设计者在深入研究如何为观众们提供愈加丰富的展现,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本次研究就从有着与陈列设计同样重要的位置与研究价值的光环境入手。根据近年人们对国内博物馆的普遍印象是光源单一、照明效果单调、参观过程中容易视觉疲劳、产生光污染等现象,对现状进行反思。本文主要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光环境设计进行研究,结合采光照明的基本理论和特征,以及人们在环境中的视觉表现,明确此次研究方向及目标,通过调研国内外优秀案例,汲取有关光环境设计的先进手段,探索出更适合的光环境设计节能策略。本文分了五章节,论述如下:第一部分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光环境设计研究的背景、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与目的。通过国内外发展现状,梳理博物馆在采光照明事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从光环境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光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采光与人工光源的各自特征。然后针对人的视觉特征,强调体现展品特性并将其内涵传递给观众的光设计的基本任务。最后根据设计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对博物馆光环境塑造与设计进行再思考。第三部分是针对博物馆的自然采光为主体和人工光照明的形式与方法分别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从功能出发,确定空间光序列;然后从空间形态出发,分析可运用自然采光的博物馆的入光形式、表面形态以及节能采光需用的材料,还探讨两者共存情况下两种光源比例关系及相互整合。随后,研究适合博物馆的光源、照明方式及投光形式、光照强度、光色控制等对人对物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博物馆先进案例,表格统计其具体的光环境节能设计手法。第四部分是首先明确展品保护、节约能耗、照明整合的光环境目标,决定量化分析以及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站在建筑朝向、室内设计与采光形式、材料和照明控光设备等客观角度分析并总结。这是运用照明设计以及控制手段,对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运用并改造的设计过程。最后,从观众的主观审美角度分析,注入视觉介质、色彩等因素,总结出在设计过程中光环境的艺术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研究成果以及展望未来博物馆展陈空间光环境设计的前景与方向。

邓一凡[5](2017)在《LED植物补光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耕地面积紧缺和反季节蔬果需求持续增长等原因,设施农业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光照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雾霾天气影响以及设施覆盖材料透光率低等原因造成的光照供给不足会造成严重的生产问题,人工补光技术因此成为研究热点。LED因为具有一系列卓越性能而逐步替代传统光源,成为人工补光光源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款科学、高效、节能的LED补光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首先,进行LED光源模块的设计与制作。经分析后选用红、绿、蓝、紫外四色1W大功率LED,检测各自的光谱分布曲线、配光曲线以及光电参数。利用TracePro光学模拟软件对光源模块进行仿真,将结果进行对比与优化分析后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完成光源模块的制作实物,并对其科学部署进行说明。其次,进行控制单元的设计。模块化的硬件设计使系统简洁规整,而且部署灵活。本文对各模块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说明,然后以STM32开发板为平台搭建硬件电路。软件部分包括主控制程序的编写和交互模块DGUS屏的界面设计两部分。程序实现模拟日照模式下的自动反馈调节、温湿度数据的采集与预警等功能;交互界面的功能主要是实时数据显示及相关参数的设定,通过设置可使系统按预设进行光环境的调控。最后,对光源进行性能测试,并对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其它功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LED光源模块在光学性能和散热性能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而且系统可根据自然光照的变化自动调节光输出,参数变更时系统也能迅速做出调整反应,说明系统能够很好地胜任补光工作。

黎力(Andy Li)[6](2017)在《光与展示—博物馆照明设计》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对自然光、人造光源、展示、展示空间和展示设计的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经典案例对光的性质、光在实际中的运用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来阐明光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相互关系。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来说明光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光在博物馆设计中不可缺少和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根据照明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代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图片对博物馆照明设计进行探究。对光源与展示的研究给照明设计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的变化;对照明技术及器材、方法的实际了解;总结技术性问题,对博物馆光环境以及采光照明展示设计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及应用意义。本文为了加强博物馆采光照明系统的研究,希望从实践到理论对博物馆采光照明系统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总结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一些方法与理论。期待为中国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和老馆的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的支持,为博物馆展示照明设计者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专业知识。

靳野[7](2016)在《中式餐厅人工照明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消费观念、生活节奏、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渐改变,开始越来越多的走向餐厅就餐,这也是飞速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趋势,餐饮行业逐步成了烜赫一时的市场,餐饮空间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餐饮空间设计逐步从基本的就餐环境发展成为现代、时尚、高雅、前沿的设计领域,现在的餐饮空间功能已经不在像过去简单的就餐形式,只是单纯的提供就餐场所,而变为集就餐、聚会、休闲、娱乐、商务洽谈等综合性场所,是人们除了简单的就餐外,商务会谈、传递感情、交流信息的主要场所。眼下,餐饮行业层出不穷、竞争激烈,餐饮空间除了要有自身的主题特色、美味的菜肴、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人工光环境对餐饮空间氛围的改变,营造属于独有的意境,创造品牌吸引力,符合大部分消费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人工光环境不但作用于餐饮空间氛围的改变,还隐喻的作用于消费心理,同时也影响了整个餐厅的经济效益,所以,怎样营造一个消费者喜爱的人工光环境餐饮空间,是在当下设计中引人关注的一个主要焦点。本文根据人的视觉、味觉、生理、心理、消费、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人工照明对于中式餐饮空间氛围营造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人工光源的照度、强度、显色性、位置、色温和人工光源的基本属性,才能对中式餐饮空间氛围的营造和对中式餐饮空间菜品的强化与表达,突出餐厅主题以及改变人的视觉和心理的作用。通过人工照明对于中式餐饮空间消费心理和视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具有艺术性的人工照明空间对于中式餐饮空间的业绩提升,并详细分析中式餐饮空间具体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空间摆放等。探索最适合中式餐饮空间中人工照明环境。

廖乐天[8](2016)在《博物馆展具设计的易用性与艺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是储藏展品、传递信息以及提供教育资源的地方,它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探索新世界的另一种途径,博物馆储存着大量自然资源的遗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所留下并获得的各种痕迹和成就,而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展具设计也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技的发展带动着博物馆展具设计的发展,展具的类型从传统展具逐渐发展到各类高科技,高动态的度媒体展具,同时展具的发展也影响着展品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效率,传统展具单一的呈现方式逐渐满足不了人们对观赏展品形式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给予了博物馆展具从单一化展示形式转向多元化展示形式的契机。因此,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博物馆展具的发展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保存人类社会遗产以及传递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博物馆展示是展览设计的一部分,而博物馆展具的设计则是博物馆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博物馆展具设计的易用性与艺术性的探索与解析,分门别类的阐述了对于现代博物馆展具的设计而言,易用性与艺术性两者的设计要求与原则,在提出了如今博物馆展具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后,引出了对于易用性与艺术性的探索,从人体工程学、展具的结构、照明设备的设计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博物馆展具易用性方面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同时从展具的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博物馆展具艺术性方面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文章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充实这两者阐述的观点,通过对具有针对性的图片的解析来丰富易用性与艺术性在实例中的应用,并找到博物馆展具的设计步骤以及设计方法,根据博物馆的属性类别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全文结合自身项目实例,从展具设计的角度,运用文章阐述的各项理论与设计方法,实现了对博物馆展具易用性与艺术性描绘的设计原则的应用,归纳总结了博物馆展具设计的要点,通过对于展厅布局、灯光色彩以及结构等方面的设计经历,最终实践了上述的研究结论,并为博物馆展具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设计方法。

孙文响[9](2016)在《基于用户行为的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办公环境在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对办公环境的持续研究表明,办公环境对工作者有着重要影响,改善办公环境可提高工作者智力生产力和舒适性,并可获得高生产效率。室内光环境是办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影响工作者生产效率一个主要因素,而且它还对人们的情绪、情感、满意度和福祉等存在影响。在不同任务行为下,工作者对光环境的需求存在差异,因而利用多传感器融合的分布式无线监控网络实现办公室个体的具体行为特征判别,并基于行为特征进而实现光环境的智能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集多传感器监测,无线通信,数据融合与判别,模糊PI控制于一体的办公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系统从人性化需求出发,充分有效利用LED光源和智能控制的特点和优势,以实现用户行为特征驱动的光环境智能控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对办公空间个人行为特征进行了分类,并基于国内及国际的照明设计标准或规范的调研,及综合办公光环境的视觉评价实验结果与建议,针对办公光环境用户行为特征提出了办公光环境预设方案。2、研制了具有无线网络接口的多参数传感器模块,完成了无线监控网络基础平台的搭建。通过分析多传感器检测参数以利于办公空间行为特征数据的采集,同时结合室内光环境监测与调节的需求,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光学检测及光源驱动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办公光环境的分布式实时监控。3、搭建了办公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以神经网络实现用户的行为特征判别,利用模糊PI控制实现办公光环境的设定目标,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和分析。

史海翔[10](2016)在《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空间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成为了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城市病”。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载量大、便捷快速、能耗低、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型城市都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补充辅助的综合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现今,轨交空间已然成为大城市中除居住、办公、休闲娱乐空间之外,人们最常接触并使用的空间之一。随着城市设计建设标准和空间品质的提升,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轨交空间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完善。而这其中,连接轨道交通枢纽内部站厅、站台空间与轨交出入口周边环境空间的衔接空间,更是在空间转换、过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作为交通空间发挥着流线组织、人群集散的功能,更承担着提升轨交商业文化价值、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统一车站与基地环境氛围的任务。因此,重视对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空间的设计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上海作为中国大城市、乃至超大城市的代表,其轨道交通已经建设成为了我国最成熟的轨交系统之一:线路总长度、站点数量以及运营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本文以上海契合近边城市要素特点的轨交站衔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衔接空间与城市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轨交站衔接空间的设计规律和考虑因素,总结出其设计原则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上海乃至全国轨交站衔接空间的设计与建造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对上海轨交站与近边主要城市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其中第三、四、五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国内外现状等;第二章概述部分,界定了概念、分类及研究范围等;第三章通过空间形式、造型、表皮等方面入手,对轨交站的出入口与城市要素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析;第四、五章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以多种策略和角度,具体分析了轨交站衔接空间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的关系,以对其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与分析;第六章为结语,对全文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未来轨交站衔接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二、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示照明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示照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路灯组网现状
        1.2.2 路灯控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
第2章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相关技术
    2.1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架构
        2.1.1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框架
        2.1.2 智慧路灯控制网络技术
        2.1.3 常见的路灯控制模块及方法
        2.1.4 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2.2 面向路灯控制的计算机技术
        2.2.1 自然语言处理
        2.2.2 命名实体识别
        2.2.3 迁移学习
        2.2.4 文本分类
    2.3 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
    3.1 问题提出
        3.1.1 传统路灯光控模型环境适应性差
        3.1.2 多传感器光控成本高
    3.2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
        3.2.1 路灯光控方法
    3.3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对比及实验
        3.3.1 模型架构对比
        3.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
    4.1 问题提出
        4.1.1 区域舆情稀疏不均衡且有噪声的特点
        4.1.2 区域路灯舆情可用性差
    4.2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
        4.2.1 基于规则的信息分类和抽取方法
        4.2.2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实体抽取与识别方法
        4.2.3 迁移学习BiLSTM-CRF模型训练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实体抽取实验及结果
        4.3.2 路灯位置输出准确性实验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及管理系统集成
    5.1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设计
        5.1.1 业务需求分析
        5.1.2 功能设计
        5.1.3 总体架构设计
    5.2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
        5.2.1 实现环境
        5.2.2 关键技术
        5.2.3 雾计算开源框架实现
        5.2.4 基于规则的路灯信息分类与抽取方法实现
        5.2.5 迁移学习BiLSTM-CRF算法实现
        5.2.6 路灯信息二次确认实现
    5.3 智慧路灯控制与管理系统集成及测试
        5.3.1 界面展示与说明
        5.3.2 平台集成后功能变化
        5.3.3 模块功能测试
        5.3.4 系统主观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认知心理的展示空间光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情况
        1.2.2 国外情况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与展示空间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认知心理学概述
        2.1.2 展示空间概述
    2.2 认知心理学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2.2.1 视觉冲击与头脑风暴
        2.2.2 空间特征与情感关怀
    2.3 光环境的融入—联结认知心理学与展示空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认知心理下展示空间光环境的应用分析
    3.1 光环境的发展演变
        3.1.1 社会阶段
        3.1.2 人群阶段
        3.1.3 科学技术
        3.1.4 艺术形式
    3.2 光环境的功能要素
        3.2.1 照明质量
        3.2.2 照明光源与照明方式
    3.3 光环境的艺术表达
        3.3.1 展品形态塑造
        3.3.2 展品质地呈现
    3.4 光环境的认知心理需求
        3.4.1 视知觉心理需求
        3.4.2 情境识别心理需求
        3.4.3 具身认知需求
    3.5 展示空间光环境营造原则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认知心理的展示空间光环境案例分析
    4.1 上海自然博物馆
        4.1.1 光环境设计方案分析
        4.1.2 陈列区域
        4.1.3 公共休息区域
        4.1.4 表现展示区域
    4.2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
        4.2.1 《浅粉》和《白色》
        4.2.2 《呼吸的光线》
        4.2.3 《反射全息影像》和《戴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造认知心理下展示空间光环境的方法探究
    5.1 设计结构体系
        5.1.1 受众群体与空间类型
        5.1.2 设计师与客户关系
        5.1.3 设计结构体系基本框架
    5.2 艺术表现形式
        5.2.1 意境之留白
        5.2.2 意象之召唤
    5.3 光的指引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件

(3)光纤照明的形式特征及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意义
    1.2 研究对象、目的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光纤照明的概述
    2.1 什么是光纤照明
    2.2 光纤照明的发展史
    2.3 光纤照明与LED照明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纤灯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3.1 光纤灯的工作原理及表现形式
        3.1.1 光纤灯的工作原理
        3.1.2 光纤灯的表现形式
    3.2 光纤灯的特征
    3.3 光纤灯在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3.3.1 软装装饰形式
        3.3.2 空间装置形式
        3.3.3 建筑装饰照明形式
        3.3.4 景观照明形式
        3.3.5 特殊环境的照明形式
    3.4 光纤灯的创新性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分析
    4.1 光纤灯与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联系和区别
        4.1.1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和光纤灯的联系
        4.1.2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和光纤灯的区别
    4.2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形式及特征
        4.2.1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运行模式
        4.2.2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特征
    4.3 现阶段的我国的耗电情况,以及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4.3.1 我国的照明耗电情况分析
        4.3.2 太阳能的利用分析
        4.3.3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比较分析
    4.4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的应用案例
    4.5 太阳能光纤照明的光储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纤照明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1 酒店空间的照明设计分析
        5.1.1 酒店空间照明设计的现状分析
        5.1.2 酒店空间照明的设计要求分析
        5.1.2.1 酒店空间的功能性设计的照明要求
        5.1.2.2 酒店空间实现艺术性的照明要求
        5.1.2.3 酒店空间实现节能性照明要求
        5.1.3 酒店空间照明的设计的发展方向
    5.2 酒店设计中应用光纤照明的必要性
    5.3 酒店设计中应用光纤照明的可行性分析
        5.3.1 光纤灯在酒店照明设计的应用
        5.3.1.1 光纤灯在酒店室内空间的应用
        5.3.1.2 光纤灯在酒店外立面的应用
        5.3.1.3 光纤灯在酒店景观照明的应用
        5.3.2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在酒店照明设计的应用
    5.4 光纤照明在室内空间应用的案例分析
        5.4.1 光纤灯在室内空间的应用案例
        5.4.2 太阳能光纤照明系统在室内空间的应用案例
    5.5 光纤照明在酒店设计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目录
致谢
作品集

(4)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同类型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3.1 国外发展概况
        1.3.2 国内发展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2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概况
    2.1 光环境的相关概念
        2.1.1 光环境的基本概念
        2.1.2 相互关系及内涵
    2.2 光环境的光源类型
        2.2.1 自然采光
        2.2.2 人工照明
    2.3 光环境的视觉特征
        2.3.1 明适应与暗适应
        2.3.2 眩光问题
    2.4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任务
    2.5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历史追溯
        2.5.1 光环境设计的发展历史
        2.5.2 光环境设计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3 博物馆展陈空间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形式与方法
    3.1 博物馆展陈空间自然采光方法及调研分析
        3.1.1 空间功能与光序列
        3.1.2 室内形式的光表现
        3.1.3 采光形式与方法
        3.1.4 与人工照明的整合
    3.2 博物馆展陈空间人工照明的设计要点研究
        3.2.1 光源与灯具
        3.2.2 照明方式及方法
        3.2.3 光的投射方式
        3.2.4 光照强度与空间氛围
        3.2.5 光色控制与情感切合
    3.3 典型博物馆部分照明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博物馆展陈空间中光环境设计的节能策略
    4.1 节能光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4.1.1 明确目标
        4.1.2 量化分析
        4.1.3 控制为主
        4.1.4 适宜技术
    4.2 节能理念下博物馆自然光环境的设计策略
        4.2.1 自然采光的节能目标与设计策略
        4.2.2 自然光的控光装置与应用
    4.3 节能理念下博物馆人工光环境的设计策略
        4.3.1 人工照明的节能目标与设计策略
        4.3.2 人工光源的防护措施及控制系统
    4.4 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过程中的艺术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LED植物补光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1.3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LED光源模块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LED照明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LED发光原理与特性简述
        2.1.2 LED的光学设计简述
        2.1.3 朗伯光源与近朗伯光源
        2.1.4 斯派罗法则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
        2.1.5 三种常用光学度量标准及相互转换
    2.2 光质在LED植物照明中的作用
    2.3 光源模块的光学参数设计要求
    2.4 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的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ED光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LED光源的选择与光源测试
        3.1.1 LED光源的选择
        3.1.2 LED光源测试
    3.2 LED光源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3.2.1 单颗LED灯珠的建模
        3.2.2 LED光源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3.3 LED光源模块的空间优化部署模型
    3.4 LED光源模块的实物制作
        3.4.1 LED负载连接方式选择
        3.4.2 基板设计与及散热方式选择
        3.4.3 实物制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实现与说明
    4.1 控制单元的总体设计概述
    4.2 控制单元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硬件说明
        4.2.1 微处理器核心控制模块
        4.2.2 LED驱动调光模块
        4.2.3 光照检测模块
        4.2.4 温湿度检测模块
        4.2.5 用户交互模块
        4.2.6 系统总体硬件平台的搭建
    4.3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及说明
        4.3.1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流程
        4.3.2 DGUS屏交互界面设计
        4.3.2.1 设计概述
        4.3.2.2 主要操作界面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ED植物补光系统的测试分析
    5.1 补光系统的性能测试
        5.1.1 光学性能测试
        5.1.2 散热性能测试
    5.2 补光系统的控制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光与展示—博物馆照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博物馆照明设计发展状况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博物馆照明设计概念的内涵
        1.4.2 对博物馆照明设计概念的外延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光源
    2.1 光和光源
    2.2 如何利用和控制自然光
        2.2.1 光的强弱
        2.2.2 光的方向
        2.2.3 色彩的稳定性
        2.2.4 眩光的照射
        2.2.5 紫外线照射
    2.3 人工照明
        2.3.1 人工照明的发展
        2.3.2 人工照明的设计要求
        2.3.3 灯光照明的基本方式
    2.4 博物馆照明设计的问题
3 展示
    3.1 展示、展示空间与展示设计
    3.2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展示照明设计
        3.2.1 展示照明的分类
        3.2.2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照明原则
    3.3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光环境
4 博物馆照明设计的表现形式
    4.1 博物馆照明设计基本方法
    4.2 照明设计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4.2.1 全封闭的照明
        4.2.2 装饰性的灯具照明
        4.2.3 展台照明
        4.2.4 线形照明
5 照明设计的表现手法
    5.1 虚与实
    5.2 节奏与韵律
    5.3 灯光的色彩
    5.4 象征性
    5.5 瀑布法
6 博物馆照明技术
    6.1 博物馆照明技术概述
    6.2 博物馆照明新技术的应用
        6.2.1 影像投影技术
        6.2.2 全息影像技术
        6.2.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6.2.4 声光同步智能控制系统
        6.2.5 虚拟现实VR系统
        6.2.6 闪光性控制装置系统与数码复制
        6.2.7 物联网的应用
        6.2.8 电子地图的深化应用
    6.3 博物馆照明新技术的作用
    6.4 博物馆照明技术的维护和管理
7 地质恐龙博物馆照明探索和运用
    7.1 地质恐龙博物馆设计思路
    7.2 照明设计原则
        7.2.1 便于参观的原则
        7.2.2 注重感官体验的原则
    7.3 照明设计方案
        7.3.1 灯箱,字体灯,汞灯
        7.3.2 射灯
        7.3.3 筒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式餐厅人工照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餐饮空间照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认知
    2.1 光
    2.2 光谱
    2.3 光环境
    2.4 眩光
        2.4.1 炫光类型
    2.5 光环境的两种方式
        2.5.1 自然光
        2.5.2 人工照明
    2.6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关系
第三章 餐饮空间人工照明的表现方式
    3.1 餐饮空间灯具的分类
    3.2 人工照明中光源的选择
    3.3 餐饮空间中人工照明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 不同的餐饮空间人工光环境效果
    4.1 私密性餐饮空间
        4.1.1 雅致的西餐厅
        4.1.2 时尚的酒吧和咖啡厅
    4.2 开放性餐饮空间
        4.2.1 华丽的宴会厅
        4.2.2 简洁的快餐厅
        4.2.3 风味特色餐厅
第五章 中式餐饮空间中人工照明的功效
    5.1 中式餐厅人工照明照度
        5.1.1 中式餐厅空间中不同区域的照度范围
        5.1.2 中式餐饮空间中主光源和次光源的搭配
    5.2 中式餐厅空间中的人工照明色温
    5.3 中式餐厅空间中的人工照明显色性
第六章 中式餐厅人工照明设计研究
    6.1 人工照明强化中式餐饮空间个性
        6.1.1 突出空间主题
        6.1.2 体现空间个性
    6.2 塑造空间特质,彰显个性的艺术氛围
        6.2.1 赋予空间深度、层次和营造艺术氛围
        6.2.2 增加空间感
        6.2.3 加强空间联系
        6.2.4 区分、限定空间
    6.3 利用人工照明表现菜品
    6.4 人工照明表现和强化中式餐饮空间材料质感
        6.4.1 人工照明呈现材料的表面肌理
        6.4.2 人工照明通过材料丰富餐饮空间层次
        6.4.3 人工照明展现材料独特的视觉形象
        6.4.4 人工照明强调材料色调感受
    6.5 人工照明装饰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6.5.1 装饰照明方式
        6.5.2 光影装饰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6.5.3 光形装饰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6.5.4 光色装饰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6.5.5 中式餐饮空间人工照明的布置形式
        6.5.6 人工照明与现代光照技术结合形成魅力光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品集

(8)博物馆展具设计的易用性与艺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博物馆展具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当前博物馆展具设计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所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采取的研究方法与预期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展具的概要与博物馆展具的发展历程
    2.1 展具的基本概念
    2.2 展具的功能与作用
    2.3 博物馆展具的发展概要
第三章 博物馆展具的陈列类型
    3.1 传统展具
        3.1.1 裸展陈列
        3.1.2 展柜陈列
        3.1.3 展龛系列
        3.1.4 展厨系列
        3.1.5 展台系列
        3.1.6 展墙系列
    3.2 多媒体展具
        3.2.1 触摸屏
        3.2.2 二维码
        3.2.3 试听设备
        3.2.4 立体影院
        3.2.5 幻影技术系列
第四章 博物馆展具设计的易用性原则
    4.1 展具中的人机工程学解析
        4.1.1 尺度要素
        4.1.2 视觉要素
        4.1.3 心理要素
        4.1.4 人机工程设计原则
    4.2 展具的结构解析
        4.2.1 展具结构的概要
        4.2.2 展具结构的种类
        4.2.3 结构选用原则
    4.3 照明要素的解析
        4.3.1 照明的基本要求
        4.3.2 照明光源的分类
        4.3.3 照明的类型
        4.3.4 按功能分类的博物馆照明设备分析
        4.3.5 照明设计的原则
第五章 博物馆展具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5.1 造型要素的解析
        5.1.1 展品特性
        5.1.2 展具设计风格
        5.1.3 展具视觉陈列
        5.1.4 艺术美感
        5.1.5 造型设计原则
    5.2 色彩要素的解析
        5.2.1 色彩属性与情感体现
        5.2.2 色彩的心理特征
        5.2.3 色彩的组合构成
        5.2.4 色彩设计的原则
    5.3 材料要素的解析
        5.3.1 材料的属性
        5.3.2 材料的种类与应用
        5.3.3 材料的选用原则
第六章 设计实践分析—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展具设计
    6.1 展馆介绍
    6.2 展厅分析
    6.3 设计总结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用户行为的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办公光环境研究现状
        1.2.2 照明控制方式与策略
        1.2.3 智能照明控制网络与通信
        1.2.4 基于无线传感执行网络的智能照明控制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办公空间光环境的用户研究
    2.1 室内光环境的场景设计
    2.2 办公光环境的用户研究
        2.2.1 光环境评价指标
        2.2.2 国内外照明设计标准或规范
        2.2.3 用户行为的分类
        2.2.4 光环境预设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系统的网络设计
    3.3 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3.1 传感节点的设计
        3.3.2 执行节点的设计
        3.3.3 中心节点的设计
    3.4 网络的软件设计
        3.4.1 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
        3.4.2 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
        3.4.3 移动终端App的设计
        3.4.4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环境智能控制算法的设计
    4.1 多传感信息融合与判断
        4.1.1 行为的判断与识别
        4.1.2 光学传感的数据处理
    4.2 智能控制算法的设计
        4.2.1 光环境智能控制结构
        4.2.2 相关色温的比例
        4.2.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2.4 模糊控制仿真与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办公空间光环境的仿真
    5.1 空间的设计与布局
    5.2 灯具选择与照明设计
    5.3 空间光环境的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空间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现状研究结论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述
    2.1 轨道交通枢纽站定义
    2.2 衔接空间的概念
        2.2.1 空间的流动性
        2.2.2 易迷失方向感
        2.2.3 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
        2.2.4 良好的抗灾防护性能
    2.3 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的概念
    2.4 衔接空间的现状
    2.5 按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的不同对衔接空间进行分类
        2.5.1 轨交站近边存在特色的城市区域或街道
        2.5.2 轨交站近边存在标志性建筑
        2.5.3 轨交站近边存在人文自然景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衔接空间中的出入口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的关系
    3.1 出入口的空间形式
        3.1.1 点式出入口
        3.1.2 线式出入口
        3.1.3 面式出入口
        3.1.4 体式出入口
    3.2 出入口的造型
        3.2.1 保持一致性
        3.2.2 进行对比
        3.2.3 影响出入口造型的因素
    3.3 出入口的表皮
        3.3.1 材质的选用
        3.3.2 构建手法
        3.3.3 表皮与空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他衔接空间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的关系
    4.1 空间性质
        4.1.1 空间尺度
        4.1.2 空间形状
        4.1.3 空间性格
    4.2 围合界面
        4.2.1 顶面
        4.2.2 侧面
        4.2.3 地面
    4.3 功能性
        4.3.1 单一功能
        4.3.2 复合功能
    4.4 采光系统
        4.4.1 设计原则
        4.4.2 自然采光
        4.4.3 人工照明
        4.4.4 具体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衔接空间的材质、细部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
    5.1 材质
        5.1.1 材质的选择
        5.1.2 材质的运用
        5.1.3 不同位置的材质
    5.2 细部设计
        5.2.1 细部设计的分类
        5.2.2 细部设计的作用
        5.2.3 细部设计的具体形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示照明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D]. 王广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7)
  • [2]基于认知心理的展示空间光环境研究[D]. 方怡文.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3]光纤照明的形式特征及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佳美.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8)
  • [4]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研究[D]. 杨彬彬.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5]LED植物补光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D]. 邓一凡.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6]光与展示—博物馆照明设计[D]. 黎力(Andy Li). 湖北美术学院, 2017(02)
  • [7]中式餐厅人工照明设计研究[D]. 靳野.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5)
  • [8]博物馆展具设计的易用性与艺术性研究[D]. 廖乐天.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9]基于用户行为的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孙文响. 浙江大学, 2016(08)
  • [10]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空间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关系的研究[D]. 史海翔.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LUTRON调光系统在科技馆展览照明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