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创新教育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密[1](2022)在《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全国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缓慢,教育成效不足,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公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基于此,公安院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挥顶层设计,将办学特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从校企联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两个维度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策略。
陈雷[2](2022)在《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以培养公安机关复合型警务大数据应用人才为目标,分析了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改善机制、完善课程和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和引入奖惩机制等方面,对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具体公安院校的实践,从创新平台的建设、校企、校际、校局间的合作进行了实例化的展示。
孟璐[3](202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公安法学教育定位逐渐明确,但回应公安工作的能力不足;教育理念渐趋清晰,但内涵建设中公安特色不足;教学模式日益多元,但理论与实战融合深度不足。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应积极探索既体现法学教育本色,又凸显公安职业特色的育人路径。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方向引领、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还应强化政治建警,加强警察职业伦理建设;优化公安法学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育人体系;创新实践化教学路径,深化"校局合作",以凸显公安职业特色。
陈汇[4](2021)在《新时代以党建工作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探讨》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的首要任务,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公安院校党建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协同性,两者既存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公安院校党建工作能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领和保障作用,在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体现重要价值与积极作用。目前,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新环境,而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在发挥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也存在难点,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难度。因此,针对这些挑战与难题,应将教师党建与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对教师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供路径,借助党建工作的优化开展来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丁小巍,夏蔚[5](2021)在《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再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以及公安院校培养模式变革的不断深入,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呈现出诸多变化。为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应尽快科学定位,实施以下改革: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复杂执法环境的公安法律人才,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根据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特性,考虑从普通法学高等教育中衍生出来,构建完善独立的学科体系;根据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要求,打造一支既熟练法律理论知识,又精通公安实战业务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重视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平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使两者有机融合。
裴婷婷[6](2020)在《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毒品形势严峻复杂,滥用毒品的情况明显增多,呼和浩特市的青少年预防教育面临问题严峻。由于中国预防毒品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且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学校对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开展情况的介绍,如对中小学生毒品知识的认知等情况的分析及如何开展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研究。本论文从公共管理和青少年毒品教育社会化视角下,本文共分七部分:引言段落包涵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情况,内容和方法。正文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重点界定了本研究的相关关键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联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正文第二部分是现状研究。分析和梳理了呼和浩特市在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方面的具体工作成果。正文第三部分是发现问题。研究指出了现阶段呼和浩特市预防和治理青少年毒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缺陷。正文第四部分是分析原因。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为呼和浩特市青年预防教育中预防教育的管理对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正文第五部分是经验借鉴。对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取得成效较大、积累经验较丰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呼和浩特市各方面因素,初步判断这些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是否可以改良运用。正文第六部分是提出对策。根据现存问题及其成因,从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视角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出从“提高认识,推进全民教育”“加强体系建设,明确主体责任”“培养专业人才,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实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建立评估机制,落实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五个方面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提供新的依据。
陈宇[7](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晁哲[8](2020)在《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和公安民警切实履职的重要保障,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扎实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政治站位,锻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公安铁军,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多元的社会思潮及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当前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传播新手段不断涌现的环境中,随着公安民警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大挑战。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亦不断加大,传播环境的复杂化和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不仅弱化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地位,同时使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调整。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本研究以传播学经典理论——霍夫兰说服理论为基础,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希望能为解决当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开展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方面对研究进行宏观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概述;第三部分主要聚焦霍夫兰说服理论对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研究,分别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霍夫兰说服理论为视角,对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等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进行现状审视,分别梳理呈现并分析各要素的现存问题;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在呈现和分析各要素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霍夫兰说服理论的相关观点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创新对策,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
刘松林[9](2020)在《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文素养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修养,它倡导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在价值多元,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给予我们最根本的精神指引。当前基层民警处在公安队伍的第一线,其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质量和警察社会评价。就民警执法活动而言,其本质上是一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有熟练运用执法技能和业务知识等技术操作层面的能力,还需要深入挖掘“人性”上的价值,落实对执法对象的人文关怀。为此,亟需提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基层民警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对人文素养内涵进行了剖析,结合自身思考就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概念和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并通过跨学科视角寻求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想借鉴,在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其次,对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关现状进行了考量。当前,我国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相关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有很多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仔细评析,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大可以改进、提升的空间。且就目前来看,部分基层民警人文素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人文知识有待充实丰富、人文精神有待修养提升、人文行为有待锻炼塑造几个方面。为此,我们需要掌握系统思维,从警校教育、在职培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策部分,本文还运用了比较研究法,选取了其他一些代表性国家关于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举措,并总结了有关经验。最后,在上述研究的铺垫下,提出了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即在推进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队伍优化的基础之上,加强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引导,并从基层民警人文素养评价、人文行为调控、人文行为激励和人文素养保障四方面建立相应机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落实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环境支持。
吕一[10](2020)在《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公安工作的顺利完成,引导和促进公安民警认同、接受、贯彻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和决策部署,发挥民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公安队伍内部所展开的政治宣传、思想教育和思想转化等活动的总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履行公安职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网络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播载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融媒体成为知识、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对公安民警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同时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融媒体所带来的新变化,积极运用融媒体,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通过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凝聚警心、提升警力的重要作用。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融媒体时代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基本概述。通过比较融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区别,把握融媒体的内涵与特征,梳理其发展脉络;明确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以及区别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第三部分是价值评估。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机遇是指融媒体具有促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功能,具体包括融媒体使教育内容更丰富、载体更多元、平台更多样,以及拉近了政工干部与民警的距离。挑战是指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具体包括融媒体使教育环境更加复杂、政工干部的专业权威受到挑战、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难度增大,以及弱化了传统方法的教育效果。第四部分是对策路径。融媒体时代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公安队伍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驾护航。本文从拓宽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媒介素养、建好融媒体平台等四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二、公安创新教育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创新教育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 |
(一)情智能力 |
(二)专业技能 |
(三)通用技能 |
(四)社会适应能力 |
(五)道德品质 |
二、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 |
三、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 |
(2)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二)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支撑 |
(三)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及培养体系不完善 |
(四)创新实践平台欠缺 |
(五)缺乏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师资 |
二、提升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法 |
(一)转变观念,提升创新教育意识 |
(二)改善机制,保障创新教育发展 |
(三)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深化创新教育内涵 |
(四)构建实践平台,提供创新教育载体 |
1. 专家工作室的建设。 |
2. 升级现有专业实验室。 |
3. 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
4. 以大创项目为依托,通过企业进行孵化创新。 |
(五)强化师资队伍,保障创新教育目标实现 |
(六)引入奖惩机制评价创新教育成绩和不足 |
三、创新教育实践成果 |
四、结束语 |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文科建设与公安法学教育发展 |
(一)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 |
(二)人才培养理念新标准 |
(三)人才培养模式新要求 |
二、我国公安法学教育的现实考察 |
(一)教育定位逐步明确,但回应公安工作的能力仍然不足 |
(二)教育理念日益清晰,但内涵建设中公安特色不足 |
(三)教学模式渐趋多元,但理论与实战融合深度不足 |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的改革路径 |
(一)体现法学教育的本色 |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方向引领 |
2. 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3. 与时俱进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
(二)凸显公安职业特色 |
1. 坚持政治建警,加强警察职业伦理建设 |
2. 优化公安法学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育人体系 |
3. 创新实践化教学路径,深化“校局合作” |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
(4)新时代以党建工作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 |
1.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
(1)概念不同。 |
(2)基础理论不同。 |
(3)侧重点不同。 |
2.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1)两者的教育内容与重点是一致的。 |
(2)两者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是一致的。 |
(3)两者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是一致的。 |
二、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在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
1.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
(1)公安院校党建工作主导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
(2)公安院校党建工作统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3)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引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
(4)公安院校党建工作体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
2.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作用 |
(1)公安院校党建工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队伍保障 |
(2)公安院校党建活动是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
(3)公安院校党建工作能有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
三、当前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
1.深入解决公安院校教师思想观念这一核心问题 |
2.公安院校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问题 |
3.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有效性问题 |
(1)注重分开层次。 |
(2)结合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 |
(3)突出实践教育。 |
4.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问题 |
四、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在发挥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难点 |
1.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对教师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待更加深入 |
2.在组织建设上,基层党组织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
(1)对教师党员的发展力度还需加强。 |
(2)基层组织工作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
(3)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 |
3.在作风建设上,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1)对教师政治上的关注度需持续提升。 |
(2)基层党组织服务教师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 |
(3)个别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影响到党组织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4.在党建工作成效上,基层党组织还需进一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1)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 |
(2)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党建活动创新性不够。 |
五、以党建工作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 |
1.以党建最新成果为指引,全面推进公安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
2.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突破口,有效提高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效果 |
3.以党的作风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安院校教师思政作风建设 |
4.以党建制度保障为依托,强化公安院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
(5)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背景分析 |
二、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缺陷 |
(一)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定位不清,发展前景不明确 |
(二)学科体系构建滞后,没有统一参考标准 |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 |
(四)对实践性教学认识偏差,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
三、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思路 |
(一)尽快明确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 |
(二)构建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学科体系 |
1.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
2. 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
3. 加强教材建设。 |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
(四)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 |
四、结语 |
(6)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概况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论文创新性 |
2.研究的不足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青少年 |
2.毒品预防教育 |
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
(二)理论依据 |
1.多中心治理理论 |
2.协同治理理论 |
3.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 |
二、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问题及预防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
(一)近五年青少年毒品问题现状分析 |
1.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相关情况分析 |
2.35岁以下青少年在控吸毒人员滥用毒品情况分析 |
(二)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分析 |
1.当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主体责任部门 |
2.公安禁毒部门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效果 |
3.学校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 |
4.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现状 |
三、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科学认识不到位 |
1.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政策认识不深刻 |
2.学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重视不足 |
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式认识存在局限 |
(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不健全 |
1.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制度不完善 |
2.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法制建设滞后 |
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保障不到位 |
(三)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 |
1.专门研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院校较少 |
2.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形式传统、载体应用效果不佳 |
3.各个年龄段毒品预防教育针对性不强 |
(四)评估机制应用性不强 |
1.党委政府执行效果评估不明确 |
2.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考核分值有待提升 |
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效果影响不明显 |
四、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缺乏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认识 |
1.公安禁毒部门政策认识不足,疏于研读 |
2.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够,流于形式 |
3.全民禁毒认知局限性大 |
(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机制缺失 |
1.主体部门责任不清 |
2.法律依据相对单一 |
3.各类保障支持缺乏 |
(三)学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效果有限 |
1.专业人才分散,交流合作不畅 |
2.教育方式不科学、内容滞后 |
3.禁毒专业教材指导缺失 |
(四)评估机制结果运用程度低 |
1.党委政府执行效果追责机制应用不佳 |
2.公安禁毒部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考核分值低 |
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未纳入学校考核 |
五、国内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经验及启示 |
(一)国内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经验及启示 |
1.国内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 |
2.国内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 |
(二)国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经验及启示 |
1.国外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 |
2.国外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 |
六、呼和浩特市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
(一)提高科学认识,推进全民教育 |
1.强化禁毒方针政策的解读 |
2.转换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 |
3.倡导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化 |
(二)加强体系建设,明确主体责任 |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体制 |
3.提供政策支持,扶持社会组织参与 |
(三)培养专业人才,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
1.组建专家人才库,完善教育资源平台 |
2.创新预防教育形式,丰富禁毒教育内容 |
3.研究开发专业教材,提高教育针对性 |
(四)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实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
1.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2.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增加青少年家庭关爱 |
3.联合社会组织参与,重视高危人群教育 |
(五)建立评估机制,落实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
1.政府部门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社会效果纳入政绩考核 |
2.公安禁毒部门增加青少年毒品教育考核分值 |
3.学校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效果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留学和留学生 |
(二)来华留学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五、研究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七、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8)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霍夫兰说服理论的研究综述 |
1.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
2.1 霍夫兰说服理论概述 |
2.1.1 霍夫兰说服理论的核心概念 |
2.1.2 霍夫兰说服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2.1 思想政治教育 |
2.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3 霍夫兰说服理论对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分析 |
3.1 霍夫兰说服理论运用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3.1.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
3.1.2 公安民警的认知特点发生新变化 |
3.1.3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
3.2 霍夫兰说服理论运用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
3.2.1 研究对象具有契合性 |
3.2.2 构成要素与运用过程具有契合性 |
3.2.3 目标具有契合性 |
4 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审视 |
4.1 调查问卷说明 |
4.1.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调查对象的背景特征 |
4.1.4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剖析 |
4.2.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政工干部)的可信度有待加强 |
4.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4.2.3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公安民警)的学习动机有待提升 |
4.2.4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教育环境)的引导性有待强化 |
5 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
5.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政工干部)主动提升自身可信度 |
5.1.1 提升自身专业性 |
5.1.2 提升自身可信赖性 |
5.1.3 提升自身吸引力 |
5.2 增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传播效果 |
5.2.1 基于说服效果科学调整教育内容 |
5.2.2 基于主体间性思维大胆创新教育方式 |
5.3 激发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公安民警)的接受动机 |
5.3.1 尊重民警的个性差异 |
5.3.2 促进民警进行自我说服教育 |
5.4 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教育环境)的潜在引导性 |
5.4.1 营造有利的教育情境 |
5.4.2 构建有力的群体规范 |
5.4.3 塑造正面的组织文化氛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概述 |
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概念厘定 |
2.1.1 人文 |
2.1.2 人文素养 |
2.1.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 |
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要素分析 |
2.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组成要素 |
2.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
2.2.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基本内容 |
2.2.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基本原则 |
2.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
2.3.1 微观层面:促进民警个人全面发展 |
2.3.2 中观层面:提升基层民警执法效果 |
2.3.3 宏观层面:推动公安治理能力现代化 |
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想借鉴 |
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3.2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与素质冰山模型理论 |
3.3 伦理学中的德性论思想 |
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思想 |
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现实考量 |
4.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举措及经验总结 |
4.1.1 我国关于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主要举措 |
4.1.2 我国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举措的经验总结 |
4.2 当前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现存问题与原因剖析 |
4.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现存问题 |
4.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
5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经验 |
5.1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主要做法 |
5.1.1 欧美地区主要发达国家 |
5.1.2 亚洲地区主要发达国家 |
5.1.3 其他一些具代表性国家 |
5.2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经验总结 |
5.2.1 实行严格的警察招录考核标准 |
5.2.2 充分发挥警校人文教育的作用 |
5.2.3 加强在职期间的警察教育训练 |
5.2.4 完善警员人文素养提升的保障措施 |
6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
6.1 推进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队伍优化 |
6.1.1 创建高素质的政工团队 |
6.1.2 提升基层民警招录标准 |
6.2 加强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引导 |
6.2.1 强化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提升观念 |
6.2.2 拓宽基层民警人文知识的吸收途径 |
6.2.3 丰富基层民警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 |
6.2.4 创新基层民警人文行为的引导方式 |
6.3 完善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制度设计 |
6.3.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评价机制的设计 |
6.3.2 基层民警人文行为调控机制的设计 |
6.3.3 基层民警人文行为激励机制的设计 |
6.3.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保障机制的设计 |
6.4 落实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环境支持 |
6.4.1 优化基层警营物质文化环境 |
6.4.2 提升基层警营精神文化环境 |
6.4.3 加强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1.1 对媒介融合相关问题的研究 |
1.2.1.2 对警察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2.1 学界关于融媒体的总体认识 |
1.2.2.2 学界关于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估 |
1.2.2.3 学界关于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分析 |
1.2.2.4 学界关于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要求 |
1.2.3 对已有研究的基本评价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跨学科研究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
2.1 融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
2.1.1 融媒体的概念 |
2.1.2 融媒体的特征 |
2.1.3 融媒体时代的概述 |
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
2.2.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2.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2.2.2.1 导向性 |
2.2.2.2 渗透性 |
2.2.2.3 综合性 |
2.3 融媒体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2.3.1 载体维度:全面传播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2.3.2 环境维度:深刻影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3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3.1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3.1.1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加多元 |
3.1.2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 |
3.1.3 融媒体拉近了公安政工干部与民警的距离 |
3.1.4 融媒体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的平台 |
3.2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3.2.1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
3.2.2 融媒体使公安思政教育者的专业权威受到挑战 |
3.2.3 融媒体使公安队伍思想引领难度增大 |
3.2.4 融媒体使传统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弱化 |
4 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
4.1 拓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4.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4.1.2 挖掘公安文化中蕴含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4.1.3 融入公安情感教育 |
4.2 提高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
4.2.1 加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 |
4.2.2 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功能 |
4.2.3 完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体系 |
4.3 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4.3.1 利用融媒体创设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4.3.2 利用融媒体讲好公安英模故事 |
4.3.3 利用融媒体依据民警心理样态做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4.4 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的功能 |
4.4.1 规范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 |
4.4.2 利用融媒体平台打造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牌 |
4.4.3 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精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公安创新教育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 朱密.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2(01)
- [2]公安院校警务大数据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陈雷.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 孟璐.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06)
- [4]新时代以党建工作推动公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探讨[J]. 陈汇.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1(03)
- [5]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再思考[J]. 丁小巍,夏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03)
- [6]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问题研究[D]. 裴婷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7]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晁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9]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D]. 刘松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10]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 吕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