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结构化数据库——为自己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谭映媛[1](2021)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与功能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及特征,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和方式,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功能转变方向。
杜宇[2](2016)在《基于凸优化的无线体域网传感器节点选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这一技术已逐渐涉及到各个领域。无线通信也朝着小型化,短距离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无线体域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分支,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基础之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一些慢性疾病的蔓延,人们对于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无线体域网通过分布在人体表面,植入人体内部或分布在人体周围的传感器节点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实现对健康状况的预测,因此,体域网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无线体域网中的数据因其数据种类的多样和数据量的庞大,同时数据的低延迟,实时性要求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体域网大数据一概念。无线体域网通过节点与节点之间,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来实现信息交换。但是,传感器节点在实际中通常是电池供电,能量十分有限,不易随时充电或者更换,而体域网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取决于节点间信息传输,所以提高无线体域网中的能量效率是网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无线体域网络中的优化问题通常围绕以下设计参数进行——节点的生命周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数据的传输效率等。本文从减少节点能量消耗以达到提高能效的角度,对体域网进行优化,建立了体域网的人体节点阵列模型进行算法处理。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体域网大数据处理框架的提出。本文通过对传统大数据自身特点和处理方法的归纳总结,并结合无线体域网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体域网大数据的处理框架图。第二,体域网节点阵列模型的提出。根据人体的几何特点,借鉴于线性和平面的天线阵列节点模型和稀疏阵列的构成,建立了模拟头部的圆环节点阵列和模拟于身体四肢的平面矩形节点阵列,并提出了圆环阵列和平面节点阵列的几种不同构成方式,通过下面算法的处理进行仿真结果的性能比较。第三,基于凸优化的节点选择优化算法的提出。首先,对凸优化在优化算法方面的优势作了基本介绍,然后根据问题分析,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为了控制尽可能少的节点个数和更集中的能量传输来提高体域网能效,将目标函数设定为代表权值系数向量和旁瓣值PSL,并对该目标函数和限制函数是否为凸问题给予了证明。针对前文中优化算法的节点个数优化不彻底和主瓣能量集中性弱,旁瓣值仍然很大的缺点,提出了加入权值系数迭代的改进优化算法,通过每一次的权值计算建立在上一次迭代的优化结果之上的改进,通过仿真对圆环阵列和平面阵列的处理,证实了所设计的优化算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平面阵列模型的仿真可得:当采用合理的节点阵列模型的优化设计,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无线体域网在有限的节点能量的限制下的主瓣能量更集中,旁瓣值更小,体域网络能量达到最优的目标。
王书娟[3](2014)在《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院校研究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思想和研究方式,是综合应用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代管理科学等理论知识,统计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单个高校的办学及发展战略、教育资源的使用及内部管理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实践方案,为学校提供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院校研究产生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高等教育系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而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高校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管理需要科学化,精细化。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院校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管理的现代化。本文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国内外院校研究的状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预测出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全文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内外院校研究历史;第三章院校研究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分析;第五章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外院校研究历史部分,主要对国外院校研究的起源和发展、院校研究的概念、机构的设置及具体运作模式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我国院校研究的历史方面,主要从美国院校研究思想的引入和我国院校研究发展的三阶段(引入消化、初步探索和深入研究)进行分析梳理,理清了国内外院校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在院校研究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从院校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质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三种典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说明了高等教育理论对院校研究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说明了我国开展院校研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院校研究的本土化还有一个过程;目的和目标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还不太成熟;具体运作的方式在操作上有困难;思想观念上还缺乏广泛的认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建立院校研究的基本思想,形成院校研究的理论体系,完善院校研究的基本制度,探索院校研究的有效模式。
邢帅[4](2012)在《多点驻防部队信息一体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20世纪末,全球进入了军事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部队在各方面信息化的应用必需实现跨时代的革命,无论是在军事管理,还是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部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都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加快我国部队信息化的建设,党和人民要求我军要打好这场信息化战争,并要取得胜利。美、英等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在军事信息化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我国部队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在起步的时候晚了一些,后期更应该迎头赶上,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近些年,包括日本、印度等国家也都已经列入了大力建设部队信息化的阵营当中,每年在军队信息化方面的经费都在逐渐增加,现在的国际形势紧迫,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军提升战斗力的最佳战略选择。当前,军队网络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先进,伴随着WEB应用技术的大力发展,覆盖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快速的展开,军队信息化建设做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的军事时代,实现了网络信息与知识共享,搭建信息、平台和知识库;工作流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使军务办公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化、更加便捷化;协同软件技术的使用,使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协作和数据共享,实现了数据的一体化和集成化。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激烈,我军必需要加快脚步建设信息化,推行我党的“军民结合”和“民技军用”的政策方针,把我国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化部队本论文以旅(团)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为背景,为了更好的实现部队信息一体化的应用,经过深入的调研与论证,最后设计并研发了一整套适合旅(团)部队现阶段信息化情况和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多点驻防部队信息一体化办公平台”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从而引发了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讨论,根据我党加强部队信息化的方针,以旅(团)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为目的,对我部各旅(团)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确立了在部队现有办公管理系统、战备物资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政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功能需求和已有功能的加强。(1)实现团部领导对部队内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信息的统一查询、统计功能;(2)旅(团)所属各单位实现网络信息化办公,简化审批工作流程,监督各部门规章、条例的落实情况;(3)实现部门、人员、车辆、权限等智能化的管理。经过系统的分析,最终总结整理后提出了新增如下功能:机构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军队岗哨管理模块、部队请假管理模块、部队车辆管理模块、指纹识别管理模块、军队岗哨监督管理模块、视频监控管理模块;并提出对现有办公(OA)系统的升级改造,拓展信息(查询、统计、发布)模块,增加改进流程审批功能(如:请假审批流程、派车审批流程等),增加系统操作审计模块等。最后,本论文对一些项目中所应用到的关键性技术和所涉及的硬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指纹识别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的系统集成,使本次信息化项目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给我旅(团)部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飞跃性的成果,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和信息化的角度完善了现代信息化部队的管理。本论文成功的为旅(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改进现有信息化平台的部分办公流程,并且新增了功能模块;另外,应用Java开发语言的跨平台等特性,实现了部队信息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硬件等的系统集成,构架出了新的部队信息一体化平台。
王俊[5](2010)在《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社会,移动机器人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看日益重要的作用。移动机器人定位问题的研究,是导航、轨迹跟踪、路径规划等问题的基础。本文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机器人的物理模型和内部传感器模型,来研究机器人的定位算法及其仿真。由于时间有限,本文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本文中论述的移动机器人系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根据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移动机器人的一些常用的定位方法,对每种定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然后分析了基于本文的移动机器人的系统模型和传感器模型,对各种模型的误差源也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其次,在本文移动机器人模型的构建下,进行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研究,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到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中。分析了应用该算法前后移动机器人定位的准确性及精度,并用仿真平台加以说明,并分析了将卡尔曼滤波应用到机器人定位系统中的优缺点。然后,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一些不足,本文在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总体最小二乘法,将两种算法相结合,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计算。利用Matlab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分别对曲线轨迹和直线形轨迹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加入总体最小二乘法后的卡尔曼滤波能够比较准确地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定位。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胡洁[6](2007)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总结了信息技术环境对财会工作以及财会人员的影响,并通过走访调查,设计出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性评价指标,其中在财会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情况,并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适应性评价标准,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调查情况进行评价。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财会人员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工作的因素。最后,从思想认识、素质技能和角色转换等方面提出财会人员提升自身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孙志茹[7](2006)在《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络信息组织与信息表达》文中提出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信息构建、网络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讨论了网络信息的特点、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和实现方式。通过对信息构建与网络信息组织的比较分析,研究信息构建与网络信息组织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提出完全可以将信息构建与网络信息组织结合起来,用信息构建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网络信息组织活动的观点。本文在的最后部分从信息构建的角度对网络信息组织进行重构,重新构建了整个网络信息组织活动基本过程,并对整个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特别是引入了信息表达的思想,并将信息表达作为网络信息组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姚方元[8](2005)在《高职学院PR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从“以实施学术教育、工程教育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与“以实施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的方向转变,并强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而加速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在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投入和提高管理水平之外,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力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本文反映的研究工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本论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借用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思想,探讨如何以市场对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规划、调度和使用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基本思路,构建高职院校的信息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资源计划PRP的概念,并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化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为依托,讨论了PRP平台的构建和基于PRP思想的应用系统的建设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高职学院的特殊性,从而提出了需要针对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以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组织、调度和利用为主线索的组建高职院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高职院校的信息系统。(2)在分析了ERP和大学资源计划URP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高职学院的PRP平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PRP的信息系统的框架模型。(3)结合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PRP系统的开发实践,探讨了基于PRP的信息系统的组成和整合问题。(4)介绍了相关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基本结构。 在应用系统组织问题上,笔者提出了一种以门户网站为通用入口的系统控制方式,将身份识别和其他认证功能集中于门户网站。 尽管本论文反映的工作尚属于初步阶段,但笔者的研究与开发实践以及初步应用实践表明:基于PRP思想构建高职院校的信息系统更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系统的开发思路清晰、易于修改和扩展,是一种对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实践。
瞿晓静[9](2004)在《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综述》文中提出通过文献调研 ,阅读了近几年来有关非结构化数据库的文章 ,综合论述了这几年非结构化数据库的发展 ,非结构化数据库的核心技术———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着录格式等 ,并详细介绍了当前最有名的非结构化数据库———国信贝斯。
二、非结构化数据库——为自己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结构化数据库——为自己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与功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数据时代发展 |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和方式 |
2.1 坚持以人为本 |
2.2 大数据资源建设思路 |
2.3 智能化服务发展 |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与功能探索 |
3.1 新馆建筑功能转变 |
3.2 新馆建筑营造与完善城市客厅功能 |
3.3 新馆建筑进行开放、平等与个性化等服务 |
3.4 进行人性化设计为读者提供阅读享受 |
4 结束语 |
(2)基于凸优化的无线体域网传感器节点选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章 无线体域网 |
2.1 体域网 |
2.1.1 体域网概念 |
2.1.2 无线体域网特征 |
2.2 无线体域网与传感器网络区别 |
2.3 无线体域网节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体域网大数据处理框架及存储问题研究 |
3.1 体域网大数据概念 |
3.2 体域网大数据处理框架 |
3.3 体域网大数据的存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稀疏天线阵列原理 |
4.1 阵列天线 |
4.2 阵列天线关键技术 |
4.2.1 方向图低副瓣综合 |
4.2.2 零陷技术 |
4.3 天线阵列处理方法 |
4.3.1 契比雪夫天线阵方向图综合 |
4.3.2 泰勒天线阵方向图综合 |
4.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天线阵方向图综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凸优化的体域网传感器节点选择算法 |
5.1 凸优化 |
5.1.1 凸优化模型 |
5.1.2 凸优化的使用 |
5.2 体域网节点选择模型 |
5.2.1 线性阵列 |
5.2.2 矩形阵列 |
5.2.3 圆形节点阵列 |
5.3 基于凸优化的节点选择算法 |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1 矩形平面阵列 |
5.4.2 圆形平面阵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后记和致谢 |
(3)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及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院校研究历史 |
2.1 国外院校研究的历史 |
2.2 我国院校研究的历史 |
第3章 院校研究的基本理论 |
3.1 院校研究学科具有教育管理属性 |
3.2 院校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性 |
第4章 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分析 |
4.1 院校研究的概念呈现多样化 |
4.2 与相关研究领域的差异 |
4.3 开展院校研究的制约因素影响到具体的操作 |
4.4 院校研究的问题分析与结论 |
第5章 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 |
5.1 树立院校研究的基本思想 |
5.2 形成院校研究的理论体系 |
5.3 完善院校研究的基本制度 |
5.4 探索院校研究的有效模式 |
5.5 院校研究将步入大数据时代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多点驻防部队信息一体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 |
1.2 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
1.3 课题背景与内容的研究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系统分析 |
2.1 功能需求分析 |
2.1.1 部队请假审批流程 |
2.1.2 部队派车申请流程 |
2.2 系统结构图设计 |
2.2.1 现有办公信息化软件构架图 |
2.2.2 信息化建设项目-软件构架设计图 |
2.3 可行性分析 |
2.3.1 部队信息平台交互界面需求分析 |
2.3.2 系统环境与硬件设施 |
2.3.3 部队信息产品质量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关健技术的讨论 |
3.1 技术解决方案 |
3.1.1 J2EE技术的了解 |
3.1.2 J2EE技术的应用 |
3.1.3 MVC模式的了解 |
3.1.4 WEB应用开发技术的研究 |
3.1.5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体设计与项目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1.1 信息一体化系统平台的构架 |
4.1.2 部队信息系统表设计实例 |
4.2 项目实现 |
4.2.1 应用硬件设备的选择 |
4.2.2 应用研发软件的选择 |
4.2.3 人机界面的设计 |
第5章 结论 |
5.1 本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 |
1.1.1 国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 |
1.1.2 国内移动机器人的发展 |
1.2 移动机器人技术 |
1.3 移动机器人的分类 |
1.4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及其发展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2章 移动机器人常用定位方法 |
2.1 定位方法概述 |
2.1.1 引言 |
2.1.2 绝对定位简述 |
2.1.3 相对定位简述 |
2.2 移动机器人的绝对定位方法 |
2.2.1 路标及信标定位 |
2.2.2 卫星导航定位 |
2.3 移动机器人的相对定位方法 |
2.3.1 测距法 |
2.3.2 航迹推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机器人模型分析 |
3.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
3.1.1 基本原理 |
3.1.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和发展 |
3.1.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过程 |
3.1.4 信息融合方法 |
3.2 机器人系统模型 |
3.2.1 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
3.2.2 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结构 |
3.2.3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3.3 传感器模型 |
3.3.1 里程计模型 |
3.3.2 超声波传感器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移动机器人定位 |
4.1 卡尔曼滤波理论 |
4.1.1 卡尔曼滤波算法理论的特点 |
4.1.2 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 |
4.1.3 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的直观推导 |
4.2 基于卡尔曼滤波定位的架构 |
4.2.1 卡尔曼滤波架构 |
4.2.2 卡尔曼滤波器的机器人定位架构 |
4.3 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定位 |
4.3.1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机器人模型分析 |
4.3.2 系统的观测模型和关联模型 |
4.3.3 卡尔曼滤波过程 |
4.3.4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和卡尔曼滤波的定位 |
5.1 最小二乘定位方法 |
5.1.1 一般最小二乘 |
5.1.2 加权最小二乘 |
5.1.3 总体最小二乘方法 |
5.2 总体最小二乘与卡尔曼滤波结合定位 |
5.2.1 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定位 |
5.2.2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卡尔曼滤波定位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
第二章 信息技术对财会工作及财会人员的影响 |
2.1 信息技术及其在财会领域的应用概况 |
2.1.1 信息技术的含义 |
2.1.2 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
2.2 信息技术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
2.2.1 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
2.2.2 信息技术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
2.2.3 信息技术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
2.3 信息技术对财会人员的影响 |
2.3.1 财会人员的职位面临威胁 |
2.3.2 财会人员扮演的角色有所转变 |
2.3.3 对财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 |
第三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
3.1 现有相关评价指标概述 |
3.2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
3.2.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
3.2.2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
3.3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适应性评价指标 |
3.3.1 知识结构 |
3.3.2 工作能力 |
3.3.3 价值取向 |
第四章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适应性评价 |
4.1 BP 神经网络分析 |
4.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4.1.2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4.1.3 BP 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 |
4.1.4 其他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
4.2 数据收集 |
4.3 网络建立与训练 |
4.3.1 网络建立 |
4.3.2 评价计算 |
4.4 分析 |
4.4.1 评价结果分析 |
4.4.2 模型评价 |
第五章 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
5.1 影响财会人员适应性的外部因素分析 |
5.1.1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 |
5.1.2 人与系统的关系问题 |
5.1.3 系统本身设计的优劣程度 |
5.2 影响财会人员适应性的内部因素分析 |
5.2.1 财会人员自身缺乏提升信息技术环境适应性的意识 |
5.2.2 财会人员的思想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 |
5.2.3 财会人员心态的变化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 |
第六章 提升财会人员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议 |
6.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财会应用中的目标 |
6.2 正确认识财会人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作用 |
6.3 培养软件设计与系统维护方面的技能 |
6.4 财会人员要进行角色的转变 |
6.4.1 财会人员向理财专家转变 |
6.4.2 财会人员向信息专家转变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7)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络信息组织与信息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 |
1.3.2 信息构建中的信息组织研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网络信息分析 |
2.1 网络信息的特点 |
2.2 关于网络信息组织 |
2.3 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 |
2.3.1 分类组织法 |
2.3.2 主题组织法 |
2.3.3 分类主题一体化 |
2.3.4 信息自组织 |
2.4 网络信息组织的实现方式 |
2.4.1 数据库组织方式 |
2.4.2 超链接方式 |
2.4.3 主页方式 |
2.4.4 文件方式 |
2.4.5 主题树方式 |
2.4.6 WEBSOM |
第3章 信息构建的基本问题 |
3.1 信息构建的含义 |
3.2 信息构建的构成要素 |
3.3 信息构建的目的 |
3.4 信息构建的特点 |
3.4.1 突出“以人为本” |
3.4.2 注重信息生态 |
3.4.3 注重信息表达 |
3.5 Wurman 5项规则 |
3.6 信息构建的过程 |
第4章 信息构建与网络信息组织的比较分析 |
4.1 适用对象 |
4.2 信息活动的主体 |
4.3 组织信息的方法 |
4.4 主要活动内容 |
4.5 人的因素 |
4.6 最终目的 |
4.7 比较研究小结 |
第5章 网络信息组织重构 |
5.1 网络信息组织的基本过程 |
5.2 网络信息组织的环境分析 |
5.3 网络信息用户分析 |
5.3.1 用户信息调查 |
5.3.2 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 |
5.4 信息获取 |
5.5 组织方法与方式 |
5.5.1 信息组织方法的选择 |
5.5.2 信息组织的层次 |
5.5.3 信息结构的形成 |
5.6 信息表达 |
5.6.1 关于信息表达 |
5.6.2 信息表达的目标 |
5.6.3 信息元素的选择 |
结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详细摘要 |
(8)高职学院PR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高职学院信息化背景和遇到的问题 |
1.1.2 PRP系统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
1.2.2 高职学院PRP的研究与开发才刚刚起步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方法 |
1.3.3 可行性和创新性 |
1.3.4 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
第2章 现有典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2.1.1 MIS的概念和发展 |
2.1.2 MIS的作用和组成 |
2.1.3 MIS的结构和分类 |
2.1.4 MIS的分类和研究现状 |
2.1.5 PRP的开发研究 |
2.2 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 |
2.2.1 ERP的发展过程 |
2.2.2 ERP管理思想 |
2.2.3 ERP技术特点 |
2.2.4 ERP发展趋势 |
2.2.5 ERP开发与应用的关键问题 |
2.3 大学资源计划URP的研究与应用 |
2.3.1 大学校园的信息化新难题 |
2.3.2 校园ERP的由来 |
2.3.3 URP重要环节解析 |
2.3.4 URP应用特点 |
第3章 PRP系统分析 |
3.1 高职学院PRP系统的分析基础 |
3.1.1 高职学院办学特色——就业教育 |
3.1.2 高职学院发展特点分析 |
3.2 PRP与ERP比较分析 |
3.2.1 PRP与ERP概念比较 |
3.2.2 PRP和ERP需求比较 |
3.2.3 PRP与ERP系统架构比较 |
3.2.4 PRP与ERP产品模式比较 |
3.2.5 PRP与ERP市场特点比较 |
3.3 PRP的需求分析模型 |
3.3.1 ERP功能模块分析 |
3.3.2 PRP系统的功能分析 |
3.3.3 PRP系统功能模型 |
3.3.4 PRP软件系统选型思路 |
第4章 PRP系统设计 |
4.1 PRP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
4.1.1 PRP系统设计目标 |
4.1.2 PRP系统设计原则 |
4.2 PRP系统技术架构的设计特点 |
4.3 PRP系统的体系结构 |
4.3.1 总体设计 |
4.3.2 子系统设计 |
4.3.3 数据库设计 |
第5章 可持续发展PRP系统实现 |
5.1 PRP总体技术解决方案 |
5.1.1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
5.1.2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PRP系统结构 |
5.2 PRP信息基础服务平台 |
5.3 PRP门户网站 |
5.3.1 PRP综合信息门户系统 |
5.3.2 统一用户管理及认证系统 |
5.3.3 公共信息查询统计子系统 |
5.3.4 PRP办公自动化系统 |
5.4 PRP应用系统 |
5.4.1 PRP各应用系统的实施 |
5.4.2 PRP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非结构化数据库的主要技术 |
2.1 数据结构 |
2.2 数据类型 |
2.3 数据着录格式 |
2.4 数据存储 |
2.5 索引和检索 |
2.6 支持海量数据库 |
2.7 信息发布和集成化的多功能平台 |
3 原型系统简介 |
4 结论 |
四、非结构化数据库——为自己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与功能的分析[J]. 谭映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02)
- [2]基于凸优化的无线体域网传感器节点选择问题研究[D]. 杜宇. 吉林大学, 2016(09)
- [3]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D]. 王书娟. 长江大学, 2014(01)
- [4]多点驻防部队信息一体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邢帅. 吉林大学, 2012(04)
- [5]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方法研究[D]. 王俊. 东北大学, 2010(03)
- [6]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性研究[D]. 胡洁.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11)
- [7]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络信息组织与信息表达[D]. 孙志茹.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8]高职学院PR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姚方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4)
- [9]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综述[J]. 瞿晓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