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华[1](2021)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探析》文中指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有多种,需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同时克服英语口语输出障碍,实现教师英语教学质量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的目标。
唐静文[2](2021)在《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与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及教学启示》文中研究说明
杨晓琳[3](2021)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歧义容忍度与听力策略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纤艺[4](2021)在《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娅[5](2021)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适应不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学习效用的发挥。虽有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支持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现象,但多数研究仅对现象进行叙述,没有进一步对产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因此,研究欲通过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以及理清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影响效应,以及学习适应性与各因素的关系,提出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研究是学习适应性在人工智能英语学习领域的新探索,同时也是信息化学习中学习适应性研究环境的扩展和研究成果的补充。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的梳理,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为有效促进学生的智能化学习适应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首先分析了学习适应性量表研究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结合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主要由学习态度适应、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习交互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性以及身心健康适应性五个方面构成。其次,梳理一般学习环境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智能环境中智能素养的重要性和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现状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智能素养、自我学效能感、教师支持以及资源平台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并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M=3.382),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着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在性别、年级、专业背景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性。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验证了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智能素养、学习自我效能感、资源平台均对学习适应性产生显着直接正向影响,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并且,各影响因素间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具体的影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智能素养(0.401)、资源平台(0.280)、学习自我效能感(0.237)、学习动机(0.228)、教师支持(0.163)。无论是直接作用效应,还是总的作用效应,智能素养对学习适应性的效应值都是具有较高的效应值。最后,研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提出从个体层面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教师层面上主动适应智能教育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干预,以及资源层面提出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孙彤[6](2021)在《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因此,我国社会对于人才英语能力的衡量早已不局限于纸笔类型的测试成绩,而同样关注其口语应用能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即便是高中国际部的英语教师也并未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雅思英语口语测试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帮助高中国际部学生切实有效的提升雅思口语能力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说长法”是基于输出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以及王初明教授英语写作写长法衍生出的一种口语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学习技能培训方面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尝试将“说长法”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国际部英语课堂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研究问题为:第一,接受“说长法”口语教学与接受传统口语教学的高中国际部学生的雅思口语成绩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在雅思口试评价维度方面,接受“说长法”口语教学与接受传统口语教学的高中国际部学生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说长法”能否对高中国际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情感及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本实验选取两个高中国际部高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分别扮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角色。其中,实验班采用“说长法”指导下的雅思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班则继续沿用传统的雅思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的雅思英语口语课程由同一位老师执教,且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相对持平,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为期12周的实验过程中,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在实验后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性分析,以研究输出假说下的“说长法”运用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意义。通过研究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发现:第一,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Sig为0.065,大于0.05)的前提下,其后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Sig为0.019,小于0.05)。第二,实验班学生的流利度与连贯性、词汇、语法、发音四项成绩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Sig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1,均小于0.05),而对照班学生仅有发音成绩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Sig分别为0.056,0.05,0.083和0.001,仅发音项小于0.05)。第三,“说长法”输出训练能够对高中国际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情感及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具有补充“说长法”对英语口语的输出研究的理论意义与提高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价值。
王小英[7](2021)在《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获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及出国交流的机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需求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出发,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的实际需求。本研究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和课堂观察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进行研究,回答两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需求的总体情况如何?2)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是否有差异,并说明原因。首先,笔者采用陈冰冰(2010)的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结合Ferris&Tagg(1996a,1996b)、Evans&Greens(2007)和杨惠中(2015)的问卷进行改编,并设计出适合本研究的问卷。其次,对40名受试进行先验研究,得出Cronach Alph系数为.975,KMO数值为.844(>0.6),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第三,笔者发放并成功收回207份有效问卷,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中10名受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最后,笔者对受试所在班级进行10节课堂观察,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需求较为强烈。第二,男女生在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具体因子包括: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材料、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第三,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教师素养需求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最后,笔者根据研究发现,从性别和专业两个方面对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明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马艳[8](2020)在《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调查研究 ——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口语焦虑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口语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但常被忽视的变量。高一学生是跨越初中阶段,进入高中学习生涯全新里程的特殊群体,面对新的学习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若不能尽快调整和适应,极易因过度焦虑而影响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表达。鉴于此,本研究以银川市某高中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基本情况,探究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在性别、性格、生源地、口语满意度(口语满意度是指学生对自己口语水平的满意程度)等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处于中焦虑水平;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性格、生源地和口语满意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2)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原因可归类为三个方面:课堂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其中课堂因素主要包括课堂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等;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提问方式、评价方式、严厉程度等;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态度、英语水平与交际自信、担心负面评价等。根据结论分析,结合文献调研与理论基础,笔者分别从课堂角度、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提出了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
邵晶晶[9](2019)在《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及移动科技的进步,英语课程教学与学习方式历经变革,加之中国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以来费时低效,新时代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亟需创新。总的来说,前人的英语口语课程研究外部缺乏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内部没有从整体把握到口语课程设计框架。鉴于此,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需求、接受度、技术和实验可行性三个角度,探索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NMA-USC)可行性;从整体把握英语口语课程设计,提出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及当代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侧重点。NMA-USC三维框架具体包括“英语口语课程原则、需求分析、环境和师生决定框架”、“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四大要素循环框架”和“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要素影响因素框架”。当代NMA-USC具体设计时,课程原则要基于国家纲领性文件,课程需求分析要突出学生需求,课程目标设计要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及院校特殊性,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设计要立足现实并注重学术真理,课程实施要注重教学方法灵活配合与情感激发,课程评价要平衡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语言知识体系。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FNMALL)是NMA-USC课程设计成败的最关键环节。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已有一定FNMALL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但FNMALL学习毅力不足,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FNMALL学习毅力显着优于非英语专业等。研究还进一步探索了组成FNMALL学习力的FNMALL学习能力、FNMALL学习动力和FNMALL学习毅力具体提升路径。
张净[10](2019)在《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关于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开始盛行,但对少数民族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不多,尤其是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很有必要对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英语口语障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有效建议。本研究以Swain的输出假说、Krashen的输入假说、Nattinger和Decarrico的语块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292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以下研究问题:(1)目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的英语口语障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成因有哪些?本研究运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求出每个障碍类型的均值和标准差,旨在找出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类型。然后,将课堂观察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讨论,旨在找到影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因素。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主要包括两类:语言障碍(语音语调障碍、语法障碍和词汇障碍)和非语言障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障碍、心理障碍、环境障碍和文化障碍)。造成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的英语口语障碍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因素有学生自身的焦虑、虚荣、胆怯等不良心理、已有知识水平不足、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客观因素包括匮乏的文化背景知识、母语的干扰、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及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就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语言障碍而言,学生应该加强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尤其是词汇、语法以及语音语调等方面。就非语言障碍而言,第一,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母语在蒙古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作用。充分发挥母语(蒙古语)作用帮助学生习得英语,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民族文化,增长学生英语课堂中的母语文化意识,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第二,学校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设有趣的选修口语课程且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第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定与研究设计 |
(一)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相关学术理论 |
(二)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设计 |
二、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
(一)内在因素 |
1. 短暂浅薄的学习目标 |
2. 薄弱虚浮的知识基础 |
3. 消极负面的心理因素 |
4. 淡薄匮乏的学习兴趣 |
(二)外在因素 |
1. 传统教学模式 |
2. 应试教育模式 |
3. 缺乏语言学习环境 |
4. 教材种类较少、优秀教师缺乏 |
三、克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
(一)教师方面 |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频度、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
2. 注重文化教学,实现听说结合 |
3. 消除学生的被动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
4. 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 |
(二)学生方面 |
1. 改变传统观念 |
2. 加强英语口语的常规练习 |
结语 |
(5)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路线图 |
2 研究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人工智能 |
2.1.2 学习适应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研究现状 |
2.3.2 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
2.3.3 总结与述评 |
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及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1 变量梳理 |
3.1.1 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 |
3.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梳理 |
3.2 模型构建 |
3.2.1 假设建立 |
3.2.2 模型构建 |
3.3 量表编制 |
3.3.1 学习适应性量表编制 |
3.3.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编制 |
3.4 量表试测检验 |
3.4.1 内容效度检验 |
3.4.2 小范围试测 |
3.5 本章小结 |
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对象及样本基本情况 |
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4.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
4.3.1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分析 |
4.3.2 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特征分析 |
4.3.3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
4.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与分析 |
4.4.1 结构方程模型绘制 |
4.4.2 模型检验 |
4.4.3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关系讨论 |
4.4.4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作用效应 |
4.4.5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讨论 |
4.5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策略 |
4.5.1 个体层面: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提升 |
4.5.2 教师层面:主动适应与个性化教学干预 |
4.5.3 资源层面: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说长法”产生及发展文献综述 |
(一)“写长法”提出和定义 |
(二)“写长法”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说长法”提出和定义 |
(四)“说长法”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外语口语教学法文献综述 |
(一)外语口语教学法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外语口语教学法国内研究综述 |
三、外语口语水平测试文献综述 |
(一)外语口语水平测试标准研究综述 |
(二)雅思口语测试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 |
二、Swain输出假说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四、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期 |
(二)实验中期 |
(三)实验后期 |
(四)教学课例示范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前测口语与后测口语数据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及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四)实验班及对照班前测与后测单项评分对比分析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实验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实验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实验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实验后期学生访谈数据分析 |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教学启示 |
一、本研究主要发现 |
二、“说长法”对于高中国际部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
三、“说长法”教学研究局限性 |
四、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学术英语 |
二、学术英语口语 |
三、需求分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需求分析相关理论模型 |
二、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 |
第三节 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内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内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问卷调查 |
二、半结构式访谈 |
三、课堂观察 |
第四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数据收集 |
二、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总体情况 |
一、学习愿望 |
二、学习动机 |
三、学习策略 |
四、学习材料 |
五、课堂教学 |
六、教师素养 |
七、评估方法 |
第二节 不同类型(性别和专业)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
一、男女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
二、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教学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局限 |
第四节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先验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课堂观察提纲 |
表目录 |
图目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调查研究 ——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焦虑 |
2.1.2 外语学习焦虑 |
2.1.3 外语口语焦虑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焦虑对外语口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
2.2.2 外语口语焦虑的原因研究 |
2.2.3 外语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研究 |
2.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
2.3.2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焦点小组讨论法 |
3.3.4 访谈法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问卷调查结果 |
4.1.1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4.1.2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总体情况 |
4.1.3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情况 |
4.1.4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水平的性格差异情况 |
4.1.5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水平的生源地差异情况 |
4.1.6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水平的口语满意度差异情况 |
4.2 焦点小组讨论结果 |
4.3 教师访谈结果 |
4.4 讨论 |
4.4.1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总体情况分析 |
4.4.2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五章 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 |
5.1 课堂视角下英语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 |
5.1.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条件 |
5.1.2 合理选择口语话题,创建语言交流环境 |
5.1.3 采用异质分组形式,促进口语互助学习 |
5.2 教师视角下英语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 |
5.2.1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践行因材施教理念 |
5.2.2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合理使用情感策略 |
5.2.3 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
5.2.4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改善口语纠错方法 |
5.2.5 重视初高阶段过渡,促进英语教学衔接 |
5.2.6 创设口语交流机会,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
5.3 学生视角下英语口语焦虑的缓解策略 |
5.3.1 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观念 |
5.3.2 正视口语焦虑,释放心理压力 |
5.3.3 克服自卑恐惧,建立学习自信 |
5.3.4 加强自主学习,制定合理计划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2.1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设计与英语口语课程设计 |
2.1.2 网络资源与移动技术 |
2.1.3 网络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建构主义理论 |
2.2.2 联通主义理论 |
2.2.3 输出理论 |
第三章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融入英语口语课程可行性定量研究设计 |
3.1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1 需求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2 接受度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3 技术可行性定量分析 |
3.2 基于教学实验法的可行性定量分析 |
3.2.1 具体研究问题与抽样对象 |
3.2.2 研究工具 |
3.2.3 实验步骤 |
3.2.4 数据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 |
4.1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 |
4.1.1 英语口语课程原则、需求分析、环境和师生决定框架 |
4.1.2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四大要素循环框架 |
4.1.3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要素影响因素框架 |
4.1.4 小结 |
4.2 当代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重点 |
4.2.1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原则与需求分析设计 |
4.2.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四要素设计 |
4.2.3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工具设计 |
4.2.4 小结 |
4.3 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力提升路径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本研究对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的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问卷 |
附录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效果口测试题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10)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论文的框架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英语口语障碍 |
2.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关于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综述 |
2.国内关于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综述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1.Swain的输出假说 |
2.Krashen的输入假说 |
3.Nattinger和 Decarrico的语块理论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课堂观察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过程 |
(一)课堂观察 |
(二)问卷收集 |
(三)访谈 |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英语口语障碍的表现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语言障碍 |
(2)非语言障碍 |
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3.访谈结果分析 |
(1)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二)影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成因分析 |
1.主观因素 |
2.客观因素 |
六、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二)针对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对策 |
1.针对语言障碍的对策 |
2.针对非语言障碍的对策 |
(三)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探析[J]. 吴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21(04)
- [2]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与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及教学启示[D]. 唐静文.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歧义容忍度与听力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 杨晓琳.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4]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调查研究[D]. 王纤艺.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
- [5]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D]. 王小英. 喀什大学, 2021(07)
- [8]高一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调查研究 ——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例[D]. 马艳. 宁夏师范学院, 2020(06)
- [9]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D]. 邵晶晶.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D]. 张净.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