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999年某科室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1992-1999年某科室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一、1992~1999年某部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杨凯朝,杜冰会,张肖肖,史鲁斌,姬艳芳,张延炀[1](2021)在《河南省1990-20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河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河南省疫情报告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1990-2020年甲肝报告数据,比较分析疫苗前时代(1990-1999年)、甲肝疫苗(HepA)自费接种阶段(2000-2007年)、HepA免费接种阶段(2008-2020年)的甲肝报告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1990-2020年共报告甲肝305 7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87/10万,其中1990-1999年、2000-2007年、2008-2020年分别为26.33/10万、7.91/10万、1.53/10万。1996-2020年0-4岁、5-9岁、10-19岁、≥20岁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4.86、18.26、5.30、3.77;其中1996-1999年分别为37.39、33.99、9.86、9.85,2000-2007年分别为19.98、26.05、6.68、4.80,2008-2020年分别为3.06、4.13、1.54、0.10。2004-2020年共报告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其中2004-2007年10起、2008-2020年6起;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14起。结论河南省1990-2020年甲肝发病呈现显着下降趋势,HepA接种对预防甲肝的效果显着;需加强大年龄人群和学校或幼托机构儿童的甲肝预防控制。

何瑛,戚金荣,佟立波,刘元东[2](2021)在《1991年—2019年某部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1991年—2019年某部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10建立传染病疫情数据库,对某部1991年—2019年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1年—2019年某部共报告传染病54种18975例,前五位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0.36%。29年间,肠道传染病发病最多,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各种传染病在不同年份流行的情况和发病顺位各有差异。发病高峰为12月至次年2月,高发人群为18~25岁,以战士为主。结论 1991年—2019年某部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以常见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但呼吸道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持续加强监测,尤其做好新兵集训单位及院校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张斌斌[3](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宫占威,卢娟,甘军,冯晓妍,皇甫超济[4](2019)在《某部2010-201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统计分析某部2010-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军队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某部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 226例,总体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病毒性肝炎仍高居每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的首位;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占9. 14%,乙型肝炎占54. 24%,丙型肝炎占29. 28%,戊型肝炎占2. 85%,未分型肝炎占4. 48%;全年均有发病,2月报告发病最低,5月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病例数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轻人,乙型肝炎发病以45岁以下年龄组为多,丙型肝炎发病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轻人和55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仍是严重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需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史富全,韩一芳,张锦海,叶福强,张琪,王长军[5](2018)在《某部2007-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统计分析某部2007-2016年10年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军队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Excel、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该部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52例,其中甲型肝炎占6.64%、乙型肝炎占41.37%、丙型肝炎占13.94%、戊型肝炎占5.53%、未分型肝炎占32.52%;总体发病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3月及9月;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7.21%;战士、干部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乙型肝炎,应重视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落实,加强疫情监控。

杨吉星,于晓楠,汤显[6](2016)在《上海市虹口区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监测逐渐完善,未分型肝炎的比例逐年下降。乙型肝炎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戊型肝炎。2049岁的青壮年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人群。职业分布以工人、干部职员和离退人员为主。结论上海市虹口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取得的显着成效.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李傅冬[7](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陈庆,刘洁[8](2012)在《怀远县1990~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怀远县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最终消除甲肝。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怀远县1990~2011年甲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怀远县甲肝疫情呈总体下降趋势,基本经历3个阶段:病例高发阶段、疫情快速下降阶段和疫情有效控制阶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流行,基本为每3~4年呈现一次流行高峰,2000年以后流行周期性则不明显,但仍有周期性趋势。季节性分布特征较为明显,1992年前以春季高峰为主,1992年以后呈现较为明显的冬季发病高峰,2000年以后季节性发病高峰消失,呈现高度散发状态。性别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69∶1。1999年前城区发病高于农村,2000年以后基本一致。甲肝疫苗使用前后流行特征有所改变:流行周期性消失,甲肝的低年龄发病年龄高峰和青壮年发病高峰消失,出现明显的发病年龄后移,60岁以上人群发病构成比明显增加。结论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的关键,经过采取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怀远县甲肝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属甲肝低流行区,仍需提高甲肝疫苗有效接种率和加强疫情监测。

蒋文[9](2012)在《河南省周口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与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全国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多年来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乙肝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卫生部在全国采取了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其中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国家防控乙肝的主要措施,通过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来降低全人群的乙肝发病。周口市1992年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2003年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其中在1999年、2009年开展了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血清学调查。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周口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乙肝发病情况、1-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评价周口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效果,为以后全市乙肝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周口市辖区所有7岁以下儿童,通过收集、分析2004~2009年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频率资料、乙肝疫苗接种报表数据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资料,综合评价各级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频率、疫苗接种率情况。2009年周口市进行了1-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与免疫水平调查,从血清流行病学方面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分1-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15-18岁组4个年龄组,共调查周口市所辖10个县(市、区)10个城区办事处、20个乡镇,10个社区、20个行政村,每个村级单位每个年龄组调查20人。总计样本量2400人,每个年龄组调查600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县级工作人员担任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HBsAg、抗-HBs。统计学分析:数据统一采用Epidata3.1双人双录入数据库,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预防接种网络及乙肝疫苗接种频次2004~2009年,全市乙肝疫苗接种网络健全,各乡镇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运转频次都在12次以上,为儿童提供了足量接种机会。2.乙肝疫苗接种率数据报告情况每个预防接种门诊每年应上报12次报表。2004-2009年,全市196个预防接种门诊每年应上报乙肝疫苗接种报表2352份,实际上报2352份,报表完整率100%。3.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2004-2009年报告接种率以乡级为单位,90%以上乡级预防接种门诊每年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都达到了90%以上:以县为单位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目标要求;2004~2009年90%以上的乡级首针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都达到80%以上;调查接种率以县为单位,各县市2004-2009年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都保持在95%以上。4.全市乙肝发病情况2004-2009年全市乙肝发病数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4年发病数9702,发病率91.20/10万,2009年发病数13564,发病率146.45/10万,2009年发病率较2004年上升44.61%。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数为1274人,发病率为45.83/10万,2009年15岁以下乙肝发病数510人,发病率为25.34/10万。2009年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下降44.71%。2004-2009年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呈现随年龄增加乙肝发病率增加的趋势,0~岁、1-岁组发病率最低,3~岁至7~岁组发病率缓慢增高,8~岁组起发病率增高明显;相同年龄组在不同年份乙肝发病率比较,0-岁、1~岁、2~岁、3~岁组波动不大,4~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在不同年份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6-2009年下降明显。5.2009年1-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与免疫水平调查结果全市共调查检测2449人,HBsAg阳性56人,阳性率2.29%。其中1~岁为1.28%,5~岁为1.78%,10~岁为2.14%,15-18岁为4.00%,呈现随年龄增加HBsAg阳性率增高的趋势。抗-HBs抗体阳性1988人,阳性率81.18%,其中1~岁为90.22%,5~岁为85.25%,10~岁为80.92%,15-18岁为67.83%,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呈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趋势。有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者1840人,接种率为75.12%,不同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情况为:1~岁92.15%,5~岁87.36%,10~岁68.75%,15-18岁51.25%.不同年龄组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呈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与1999年周口市2-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比较,2009年HBsAg阳性率2.29%较1999年7.97%下降比例达71.27%,2009年抗-HBs抗体阳性率81.18%较1999年50.82%增加37.40%,2009年调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75.12%,较1999年40.17%增加46.53%。结论周口市通过实施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乙肝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乙肝发病,减少了乙肝病毒感染,初步形成了人群免疫屏障。1.周口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网络健全,乙肝疫苗接种率、冷链运转次数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指标。2.周口市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数、发病率逐年下降。3.周口市1-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降低,抗体阳性率增高。

李荣,王盛书,姚伟,韩红[10](2012)在《1992~2010年某部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某部近二十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为部队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军传染病信息直报系统,收集1992~2010年某部病毒型肝炎的发病情况,采用Excel、SPSS18.0软件进行资料管理和分析。[结果]1992~2010年该部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 382例,其中甲型肝炎占13.89%、乙型肝炎占41.17%、丙型肝炎占2.60%、戊型肝炎占3.33%、未分型肝炎占39.00%;男性占91.68%、干部占47.83%、战士38.35%;各年发病人数总体呈现波动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特别是乙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规范上报制度和提高临床诊断技术对病毒性肝炎及时发现、及时上报起到积极作用。

二、1992~1999年某部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2~1999年某部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1990-20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病例诊断和分类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4 统计分析
结 果
    1 流行概况
    2 时间分布
    3 人群分布
        3.1 性别分布
        3.2 职业分布
        3.3 年龄分布
    4 地区分布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讨 论

(2)1991年—2019年某部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总体情况
    2.2 发病顺位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
        2.3.2人群分布
    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 肠道传染病
        2.4.2 呼吸道传染病
        2.4.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2.4.4 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2.4.5 其他传染病
    2.5 主要传染病发病趋势
        2.5.1 病毒性肝炎
        2.5.2 痢疾
        2.5.3 肺结核
        2.5.4 水痘
        2.5.5 其他感染性腹泻
        2.5.6 梅毒
3 讨论
    3.1 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
    3.2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3.3 各类传染病和系统分类传染病

(3)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4)某部2010-201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年发病情况
    2.3 月发病情况
    2.4 人群发病情况
    2.5 地域分布
3 讨论

(5)某部2007-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各型肝炎发病概况
    2.2 各型肝炎逐年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
    2.3 各型肝炎逐月发病情况
    2.4 人群分布情况
3 讨论

(7)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怀远县1990~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甲肝流行概况
    2.2 甲肝流行特征分析
        2.2.1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2.2.1.1 周期性
        2.2.1.2 季节性
        2.2.2 年龄性别分布特征分析
        2.2.2.1 性别分布特征分析
        2.2.2.2 年龄分布特征分析
        2.2.2.3 出生队列分析
        2.2.3 职业分布特征分析
        2.2.4 地区分布特征分析
3 讨论

(9)河南省周口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乙肝带来的社会问题
    1.2 我国政府防控乙肝策略
    1.3 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研究的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乙肝的诊断标准
    3.2 技术原理
    3.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4 主要技术措施
    3.5 评价方法
    3.6 时间安排
    3.7 工作基础
    3.8 协作单位任务分工情况
    3.9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全市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4.2 全市乙肝发病情况
    4.3 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水平调查
5 讨论
    5.1 研究表明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
    5.2 周口市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成效明显
    5.3 周口市乙肝防控工作仍需努力
    5.4 研究结果的意义
    5.5 建议
6 结论
    6.1 乙肝疫苗接种网络健全
    6.2 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
    6.3 15岁以下乙肝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有明显的年龄增加趋势
    6.4 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降低,抗体阳性率增高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四、1992~1999年某部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1990-20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J]. 李军,杨凯朝,杜冰会,张肖肖,史鲁斌,姬艳芳,张延炀.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1991年—2019年某部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何瑛,戚金荣,佟立波,刘元东. 实用医药杂志, 2021(01)
  • [3]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4]某部2010-201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J]. 宫占威,卢娟,甘军,冯晓妍,皇甫超济. 医学动物防制, 2019(12)
  • [5]某部2007-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J]. 史富全,韩一芳,张锦海,叶福强,张琪,王长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03)
  • [6]上海市虹口区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杨吉星,于晓楠,汤显.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06)
  • [7]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8]怀远县1990~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陈庆,刘洁. 中华全科医学, 2012(09)
  • [9]河南省周口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与效果评价[D]. 蒋文. 郑州大学, 2012(10)
  • [10]1992~2010年某部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J]. 李荣,王盛书,姚伟,韩红. 预防医学论坛, 2012(05)

标签:;  ;  ;  ;  ;  

1992-1999年某科室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