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易茂林,田双黎[1](2021)在《硒酵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氧化/抗氧化系统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硒酵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黄冈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g/次,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硒酵母片,2片/次,2次/d。两组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T淋巴细胞、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水平及Fas和FasL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均明显升高,血清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FT4、FT3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sTS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血清CD8+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明显升高,TPOAb、TGAb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as及FasL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着(P <0.05)。结论硒酵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和氧化/抗氧化系统,有效控制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心爱[2](2021)在《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文中研究表明1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研究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经验。2 研究方法2.1 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临床病案信息,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甲状腺体积及甲状腺上动脉流速为观察指标,初步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2.2 数据挖掘研究:以临床研究所收集病案为主,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处方规律、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潜在处方挖掘,深入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经验。3 研究结果3.1 临床研究(1)人口学资料:本研究共纳入76例。男性4例,女性72例:最大者年龄68岁,最小者18岁。(2)甲状腺抗体:TPOAb治疗前311.70±324.46 IU/ml,治疗后 253.09±265.31 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Ab治疗前373.83±550.31 IU/ml,治疗后267.87 ±486.16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TSH治疗前后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甲状腺体积:治疗前 15.11(12.20 17.47)cm3,治疗后 14.59(11.02 14.5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治疗前52.16(48.80 52.16)cm/s,治疗后41.07(29.0041.07)cm/s,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 数据挖掘研究(1)用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夏枯草、黄芩、牡丹皮、煅牡蛎、知母、合欢花、赤芍、香附、射干、桔梗、柴胡、黄芪、泽泻、猫爪草、白芍、蒲公英、浙贝母、珍珠母、煅龙骨、酸枣仁。(2)演化出5个核心新处方,分别为:①桔梗、地骨皮、猫爪草、防风。②桂枝、麦冬、鸡血藤、党参、茯神、炙黄芪。③茯苓、玉竹、山楂、白术。④石菖蒲、刺五加、远志、郁金、党参、茯神、炙黄芪。⑤浙贝母、法半夏、木蝴蝶、紫苏子、鸡血藤。4 研究结论(1)临床回顾性研究:丁治国教授以“靥本相应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除常规的减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上动脉流速之外,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减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滴度,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2)核心思路: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靥本相应论”为核心理论,“肝郁化火、气阴两虚”为核心病机,“清肝健脾、益气养阴”为核心治法。(3)核心处方: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心处方为:夏枯草、浙贝母、黄芩、牡丹皮、牡蛎、知母、合欢花、赤芍、香附、射干、栀子、车前草、泽泻、茯苓、柴胡、黄芪、郁金、蒲公英、猫爪草。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黄芩、栀子苦寒,入肝、胆、三焦经,泻火解毒;泽泻、车前草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排出;茯苓利水渗湿,又有健脾之功效;柴胡、香附、合欢花、郁金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去致病之因;蒲公英、猫爪草消肿散结、化痰软坚。全方以清肝健脾为主,又佐以益气养阴,兼顾化痰活血消瘿,气血水同调,风火共治。
何勇[3](2020)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目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疼痛性疾病,患者多以颈部不适、疼痛、畏寒发热、乏力前来就诊,传统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缺点在于症状缓解慢,服药时间长;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缺点在于不良反应大且易诱发、加重感染。本研究采用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评估其疗效与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因低热、颈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前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口服药治疗组25例,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20-40mg/d,但每日最大剂量<60mg/d,维持治疗1-2周后,待症状控制后开始减量,维持剂量约5-10mg/d,疗程约6-8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局部注射治疗组25例,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患侧叶回声减低区局部注射1-1.5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周一次,总疗程约6-8周。每治疗2周对所有患者复查彩超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局部注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口服药治疗组(76%),且3月后患者复发率为4%,低于口服药治疗组(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注射治疗组在患者甲状腺局部疼痛、低热等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5.2±2.1)天、甲状腺功能恢复时间(9.2±3.5)天均短于口服药治组(7.3±3.2)天、(11.2±2.7)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局部治疗组外周血ESR平均计数水平为(57.00±17.913mm/H),与口服药治疗组(58±18.103mm/H)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局部注射治疗组的外周血ESR分别为(35.00±9.384mm/H、25.00±10.286mm/H)、与口服药治疗组(49.00±11.278mm/H、39.00±12.458mm/H)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外周血ESR平均计数水平接近正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局部治疗组外周血CRP平均计数水平为(46.53±25.399mg/L),与口服药治疗组(45.20±20.566mg/L)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局部注射治疗组的外周血CRP分别为(26.23±10.651mg/L、18.70±5.708mg/L)、与口服药治疗组(35.22±11.532mg/L、22.65±7.253mg/L)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外周血CRP平均计数水平接近正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局部注射治疗组平均用药次数为(6.2±2.4)次,口服药治疗组平均用药次数为(35.2±10.4)次,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局部注射治疗组有2例患者(8%)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与口服药治疗组相比(8例、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松地塞米磷酸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作用迅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李娜[4](2020)在《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一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从风论治相关药物及其临床疗效。研究二探讨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的相关理论及病机特点。研究三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常见证候类型并初步探索其证候分布规律和风邪致病病机特点,为从风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一一、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MEDLINE数据库,搜集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统计分析其所用药物,归纳具有祛风作用的相关药物。二、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已经发表的风药或含方药方剂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删除重复文献后,按照纳排标准确定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通过Jadad质量评分和Cochrane手册5.0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微信访谈,访谈前对访谈目的进行说明,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然后整理、存档,最后分析探讨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的相关理论及其病机特点。研究三设计调查问卷,临床收集桥本甲状腺炎病例,根据调查问卷收集病例资料,将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将所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录入,用Excel 2010构建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0.0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及聚类分析,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研究一共纳入研究78项,各研究中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共22味。其中,在不同阶段均可使用的有6味:柴胡、浙贝母、当归、川芎、穿山甲、牡蛎;主要在甲功正常或伴甲亢时使用的有11味:防风、连翘、半夏、何首乌、牛蒡子、穿山龙、鳖甲、薄荷、青风藤、羌活、荆芥;主要在亚甲减或甲减时使用的有5味:麻黄、淫羊藿、制附片、苍术、巴戟天。二、共纳入9项研究,从风论治桥本甲状腺炎Meta分析结果:TSH改善结果SMD=-1.75,TGAb改善结果SMD=-2.94,TPOAb改善结果SMD=-3.68,临床有效率OR=3.98,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GAb、TPOAb、有效率的漏斗图基本对称,偏倚可控,TSH结果存在较大偏倚。研究二根据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和风邪特点,我们认为桥本甲状腺炎发生发展与风邪关系密切,从而提出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其证候类型主要为风寒、风热、风燥或阴虚生风、肝阳化风四种,临床治疗时根据其具体证候表现辨证遣方用药。研究三本研究入选的87例桥本甲状腺炎病例中,女性患者76人,男性患者12人,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6.3倍;合并慢性咽炎等炎症性疾病16例,合并过敏性疾病共有8例;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将其证候归为阴虚火旺、热极生风,脾肾阳虚、血虚生风,肝郁气滞、阳亢生风,肝郁脾虚四种证型。结论研究一一、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用药研究中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共22味,其中研究对象中甲功正常或伴有甲亢时使用风药更加广泛。二、从风论治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肯定,对TSH、TGAb、TPOAb、有效率的改善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本次纳入的文献样本量较少,文献质量偏低,可能存在偏倚风险。研究二桥本甲状腺炎发生发展与风邪关系密切。研究三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和导师临床经验,本研究将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型归为四类:阴虚火旺、热极生风,脾肾阳虚、血虚生风,肝郁气滞、阳亢生风,肝郁脾虚。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与风邪关系密切,早期主要是外风侵袭,中期主要与内风有关,后期多为脾虚不固或脾肾阳虚。
白尹豪[5](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姚梦恬[6](2020)在《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气郁火旺证)与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探讨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优势与安全性。通过分析两组患者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复发率与甲减的发生率,探讨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相比,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对于患者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后甲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门诊符合入组标准的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2例(脱落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治疗(若甲状腺毒症明显,加用盐酸普萘洛尔片(心得安)10mg口服,每日3次),均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天数、甲状腺肿大程度、发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天数、甲状腺肿大程度、发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普萘洛尔使用率。连续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3月,观察对照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与甲减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入组患者的基线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天数、甲状腺肿大程度、发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FT3、FT4、TSH、血沉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对于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天数、甲状腺肿大程度、发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FT3、FT4、TSH、血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天数、甲状腺肿大程度、中医证候积分、TSH、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发热时间、FT3、FT4、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普萘洛尔使用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后,统计两组患者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与甲减发生率,统计学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两组甲减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与非甾体抗炎药(芬必得)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相比,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低、有更低的甲减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王彤[7](2020)在《亚甲康Ⅱ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气郁火旺型)的临床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选择亚甲康Ⅱ方作为研究药物,通过观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价亚甲康Ⅱ方的临床疗效,为亚甲康Ⅱ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积累临床资料,也为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就诊的气郁火旺型亚甲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亚甲康Ⅱ方免煎颗粒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相关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变化,最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TSH、FT3、FT4、ESR、CRP、中医症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2.甲状腺激素水平(TSH、FT3、FT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TSH值水平均有上升、FT3、FT4值均有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血沉(ESR):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ESR水平均有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组ESR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均有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组CRP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总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6.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7.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8.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且受试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1.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亚甲康Ⅱ方可以有效降低气郁火旺型亚甲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心悸、烦躁、口干口苦、肢体疼痛等临床症状。2.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亚甲康Ⅱ方可以有效改善气郁火旺型亚甲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3.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亚甲康Ⅱ方可以有效降低气郁火旺型亚甲炎患者的ESR、CRP水平,明显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颜洁[8](2020)在《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柴芩清瘿汤治疗火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势,探寻中医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新的治疗思路和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72例火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将36例纳入治疗组,36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柴芩清瘿汤,用药8周后停药,停药后,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沉、血清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变化及激素的用量、总有效率及停药4周后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研究过程中因失联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治疗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研究3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纳入研究32例。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疼痛、发热、口干、烦躁、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的缓解上,中医证候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医单项症状中,发热、震颤等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痛、多汗、乏力、心悸、烦躁、口干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使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比单纯使用激素更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3.在临床疗效评价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4.在血清学指标方面,血沉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联合激素及单纯应用激素均可有效降低血沉;血清FT4、TSH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5.激素用量分析:治疗组激素平均用量与对照组激素平均用量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联合激素的用量比单纯应用激素的用量明显减少。6.在复发率及副作用方面: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率6.1%,对照组25%,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着差异,说明柴芩清瘿汤联合激素可以减少停药后的复发率。本研究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芩清瘿汤联合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血沉,减少复发率,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强的松的用量,从而降低了长期大量激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卢旻昱[9](2019)在《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异源性甲状腺抗原免疫法配合高碘制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模型,观察夏枯草对AIT大鼠的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激素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夏枯草治疗AIT的药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SPF级Lewis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与造模组30只。造模方法为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弗氏不完全佐剂与完全佐剂进行皮下多点注射。经过造模验证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夏枯草组,每组各10只。对雷公藤多苷片组(6.3mg/kg)和夏枯草组(2.7g/kg),按照1ml/100g·d的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8周后,腹腔麻醉全部大鼠,在冰袋上操作从活体颈部中取甲状腺,经HE染色法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通过腹主动脉进行取血,离心后分离抽取上清,ELISA法检测TPOAb、TGAb、TSH、FT3、FT4、T3、T4,Th1型细胞因子IL-1α、TNF-α、IFY-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应用SPSS 24.0软件整理数据并总结。结果:1.组织形态学:光镜下模型组的甲状腺组织可见大量被破坏的甲状腺滤泡,细胞间质内可见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多苷片及夏枯草干预后,甲状腺组织的形态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部分滤泡结构轻微破坏,偶见有淋巴细胞浸润。2.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激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TPOAb、TGAb、TSH、FT3、FT4、T3、T4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与夏枯草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枯草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夏枯草组的TPOAb、TGAb水平有一定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1)Th1型细胞因子(IL-1α、TNF-α、IFY-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IL-1α、TNF-α、IFY-γ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片组和夏枯草组各类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夏枯草组的TNF-α水平有一定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IL-4、IL-6、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片组与夏枯草组的IL-4、IL-6、IL-10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两组间未见显着差异。结论:1.夏枯草可以减轻并改善AIT大鼠甲状腺组织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2.夏枯草可以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激素TSH、FT3、FT4、T3、T4的水平,且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夏枯草降低TPOAb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夏枯草可以改善甲状腺的功能,对AIT有一定疗效。3.夏枯草可以降低Th1型与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即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过亢分泌,下调细胞因子的浓度,从而减轻对甲状腺组织的损伤,改善AIT大鼠的病理状态,减轻并延缓AIT,对AI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于雪婷[10](2018)在《透邪解毒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刘喜明教授以“透邪解毒法”治疗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急性期患者退热止痛的疗效,总结刘喜明教授“透邪解毒法”治疗SAT急性期的基本思想及临床经验,为纯中医治疗SAT急性期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方法1.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共收集符合SAT急性期纳入标准病例32例,拍摄病例资料,如实记录就诊信息。2.将收集的资料数据标准化录入Excel 2007中建立数据库。3.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所收集的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总结刘喜明教授“透邪解毒法”治疗SAT急性期的基本思想及临床经验。结果1.一般资料:32例SAT急性期患者,共156诊次,其中男性4例(12.5%),女性28例(87.5%),男女之比1:7。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9岁,平均年龄45.28±9.37岁,SAT急性期发病以中青年为主。2.临床特点:(1)发热及甲状腺疼痛特点:32例SAT急性期患者中初诊仅见发热者2例(6.25%),仅见疼痛者14例(43.75%),疼痛与发热并见者16例(50.00%)。发热热度:低热(37.3℃~38.0℃)4例(22.22%),中热(38.1℃~39.0℃)13例(72.20%),高热(39.1℃~41.0℃)1 例(5.56%)。甲状腺疼痛程度:轻度疼痛者10例(33.33%),中度疼痛者11例(36.67%),重度疼痛者9例(30.00%)。甲状腺疼痛部位:左侧疼痛者3例(10.00%),右侧疼痛者8例(26.67%),双侧疼痛者3例(10.00%),交替疼痛者16例(53.33%)。(2)证候特征:急性期共42诊次,证候为邪郁少阳证者共40诊次(95.24%),风热侵袭证者2诊次(4.76%),急性期以邪郁少阳证为主。3.疗效评价:32例SAT急性期患者服中药后退热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21天,平均退热时间10.47±6.29天。止痛时间最短4天,最长73天,平均止痛时间20.88±14.64天。治疗前症状积分17.69±8.49,治疗后症状积分1.81 ±2.97,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根据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4.常用药物:刘喜明教授治疗SAT急性期药味个数在5~12味之间,以9味居多。最常用的前15种药物为连翘、黄芩、柴胡、青蒿、浙贝母、芦根、法半夏、北沙参、天花粉、炒枳实、姜半夏、党参、茯苓、滑石、生姜。蕴含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之意,符合导师透邪解毒法的基本思想。结论1.本研究所观察的32例SAT急性期病例发病以女性为主,中青年最多见。多以发热疼痛两者兼见,发热程度以中热为主,少见高热。以透邪解毒法治疗SAT急性期,平均退热时间10.47 ±6.29天,平均止痛时间20.88 ±14.64天,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总有效率 100%。2.刘喜明教授认为SAT急性期病位在少阳,为伏邪郁于少阳,日久化热成毒,当从“邪毒郁于少阳”论治,以透邪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同时兼顾正气,仿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治疗。透邪解毒法是将透邪法与解毒法两者有机结合,用于邪毒、伏毒郁滞,出现发热和甲状腺疼痛的SAT急性期的方法。临床多选用连翘、黄芩、柴胡、青蒿等透邪解毒之品。
二、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硒酵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氧化/抗氧化系统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疗效评价标准[7] |
1.4.2 甲状腺功能指标 |
1.4.3 血清T淋巴细胞水平 |
1.4.4 血清抗氧化相关指标 |
1.4.5 血清Fas及Fas L水平 |
1.4.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血清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2.5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
2.6 两组血清Fas及Fas L表达情况 |
2.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现代医学诊疗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临床诊断 |
3 桥本氏病甲亢期 |
4 治疗方案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概况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病机 |
3 桥本氏病甲亢期的中医认识 |
4 现代进展 |
5 中医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3 受试人群 |
4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评价 |
7 统计方法 |
8 研究结果 |
9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仪器设备及耗材 |
3 治疗药物 |
4 研究方法 |
4.1 甲状腺细针细胞学穿刺 |
4.2 口服药治疗组 |
4.3 局部注射治疗组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判定标准 |
7 研究技术路线 |
8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桥本甲状腺炎的西医诊疗现状 |
1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 |
2 桥本甲状腺炎组织病理表现 |
3 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 |
4 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 |
5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认识与治疗 |
1 古代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 现代医家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3 风邪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 文献研究 |
一 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用药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从风论治桥本甲状腺炎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专家访谈 |
1 访谈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访谈结果 |
4 小结 |
研究三 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临床调查 |
1 研究目的 |
2 一般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证候调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安全性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2.2 盲法实施 |
2.3 治疗方法 |
2.4 试验过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3.3 试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分析 |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
1.5 小结 |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2.4 小结 |
3 结果分析 |
3.1 试验结果分析 |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
4 疗效机理分析 |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
4.2 灸法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穴位作用 |
4.5 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6)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1.1 病名探讨 |
1.2 病因病机探究 |
1.3 治疗概述 |
1.3.1 分期及辨证论治 |
1.3.2 内外合治 |
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 西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1 病毒感染 |
2.2.2 自身免疫 |
2.2.3 遗传易感 |
2.3 临床表现 |
2.4 辅助检查 |
2.4.1 实验室检查 |
2.4.2 影像学检查 |
2.4.3 病理学检查 |
2.5 治疗 |
2.5.1 常规治疗 |
2.5.2 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 |
试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病例标准与脱落病例处理 |
1.5.1 脱落病例标准 |
1.5.2 脱落病例处理 |
2 试验方法 |
2.1 患者试验分组及随机化方法 |
2.2 试验方案 |
2.3 试验用药及药品来源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项目 |
2.4.2 疗效性观察 |
2.4.3 安全性观测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5.1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2.5.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2.5.3 相关症状体征评定标准 |
2.5.4 实验室指标 |
2.5.5 普萘洛尔使用率 |
2.5.6 亚甲炎复发率及甲减发生率 |
2.6 安全性评价 |
3 统计学处理 |
4 试验结果 |
4.1 一般项目比较 |
4.1.1 性别比较 |
4.1.2 年龄比较 |
4.1.3 病程比较 |
4.2 治疗前疗效性指标分析 |
4.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2.2 甲状腺肿大程度比较 |
4.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
4.3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 |
4.3.1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疾病疗效比较 |
4.3.2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3.3 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
4.3.4 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3.5 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4.3.6 普萘洛尔使用率比较 |
4.3.7 亚甲炎复发率及甲减发生率比较 |
4.4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解毒通络调瘿法理论探究 |
3 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方药分析 |
3.1 组方分析 |
3.2 单味药研究 |
4 结果分析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疗效性分析 |
4.3 安全性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亚甲康Ⅱ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气郁火旺型)的临床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失访病例处理方法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 病例分组及签署知情同意书 |
2.3 治疗方案 |
2.4 药物来源 |
2.5 疗程 |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7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8 临床研究记录 |
2.9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3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比较 |
3.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沉的比较 |
3.5 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比较 |
3.6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3.7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比较 |
3.8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沉的比较 |
3.9 治疗后两组患者CRP的比较 |
3.10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3.1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3.12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
3.13 安全性分析 |
4.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亚甲炎的认识 |
4.2 传统医学对亚甲炎的认识 |
4.3 C-反应蛋白与亚甲炎的研究 |
4.4 导师学术思想 |
4.5 亚甲康方的方义分析 |
4.6 亚甲康方的单味药物分析 |
5.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作用分析 |
5.3 对ESR、CRP的疗效分析 |
5.4 对中医症候的疗效分析 |
5.5 对总疗效的分析 |
5.6 安全性评价 |
6.结语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
2.祖国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略词一览表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致试验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记录不良反应 |
2.5 统计学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 |
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1.4 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各单项及总积分比较 |
2 治疗后结果分析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结果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各单项及总积分比较 |
3 治疗后激素用量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停药后复发率分析 |
6 安全性指标 |
三、讨论与分析 |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论治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治疗方法 |
3 导师经验及柴芩清瘿汤的研究 |
4 主要单味药物的西医药理研究 |
5 柴芩清瘿汤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的优势 |
5.1 病证结合,标本同治 |
5.2 增效减毒 |
6 柴芩清瘿汤对血清学指标的疗效讨论 |
6.1 血清FT3、FT4、TSH指标 |
6.2 血沉指标 |
7 柴芩清瘿汤对中医证候的疗效讨论 |
8 柴芩清瘿汤对激素用量的疗效讨论 |
9 柴芩清瘿汤对总体疗效的疗效讨论 |
10 柴芩清瘿汤对减少复发率的疗效讨论 |
11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概述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1.1 病毒感染学说 |
1.1.2 与自身免疫有关 |
1.1.3 遗传因素参与 |
1.1.4 氧化应激及其他 |
1.2 现代医学的治疗 |
1.2.1 非甾体消炎类药物(NSAID) |
1.2.2 激素类药物 |
2 传统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理论探讨 |
2.1 中医对亚甲炎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则治法 |
2.2.1 辨证分型论治 |
2.2.2 分期论治 |
2.2.3 单方随证加减治疗、中成药及民族医药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1 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2 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激素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h1 型与Th2 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 |
1 现代医学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1.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研究 |
1.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
1.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现代治疗方法 |
2 中医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病名的探讨 |
2.2 病位及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2.4 中医药治疗进展 |
3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
4 夏枯草单味药的选择依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夏枯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述要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透邪解毒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概述 |
1 SAT中医病名 |
2 古代中医对SAT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现代中医对SAT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治疗SAT的方法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SAT的西医研究概述 |
1 SAT流行病学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临床表现与分期 |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5 理化检查 |
6 治疗方法 |
7 疗效判定方法 |
8 预后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透邪解毒法治疗SAT急性期的临床经验总结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1.6 研究方案 |
1.7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病程 |
2.4 发病季节 |
2.5 治疗史 |
2.6 疼痛及发热特点 |
2.7 症状分布 |
2.8 疗效 |
2.9 急性期证候特点 |
2.10 急性期用药特点 |
3 讨论 |
3.1 32例SAT急性期患者研究结果分析 |
3.2 刘喜明教授透邪解毒法治疗SAT急性期的经验总结 |
4 典型病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硒酵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氧化/抗氧化系统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J]. 张娜,易茂林,田双黎.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9)
- [2]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D]. 李心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评估[D]. 何勇.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4]桥本甲状腺炎风邪致病病机研究[D]. 李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解毒通络消瘿止痛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D]. 姚梦恬.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亚甲康Ⅱ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气郁火旺型)的临床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D]. 王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D]. 颜洁.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卢旻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透邪解毒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的临床经验总结[D]. 于雪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标签: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慢性甲状腺炎论文; 甲状腺论文;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