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

中美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

一、美国及国内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来飞[1](2020)在《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强劲的发展潜力不仅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消费者们也开始关注,了解消费者对生物质燃料的偏好及观念有助于改变传统消费选择。当前国外关于生物质能源购买意愿的研究较多,涉及到使用方式、混合方式等,但国内关于生物质能源购买意愿的研究较为笼统,针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研究很少。购买意愿相对主观,与文化、地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的研究对国内指导意义相对较小,需要在我国本土展开对乙醇汽油购买意愿的案例研究,以探究中国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态度、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研究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现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以此为依据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和营销策略提供支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空间,为政府制定乙醇汽油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最终实现生物质乙醇汽油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循环。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发现北京市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受到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和心理风险六个因素的影响,且重要程度排列为:功能价值(0.564)>情感价值(0.278)>社会价值(0.087);财务风险(-0.496)>功能风险(-0.364)>心理风险(-0.117);在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影响中,感知利得对消费者的影响要更为明显;(2)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和家庭汽车数量的消费群体特征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产品态度及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女性对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年龄在18-25岁之间及55岁以上受访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要强烈一些;大学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认知更客观,购买意愿也相对较低;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意愿相对高于高收入群体;汽车数量越多的家庭更愿意体验购买生物质乙醇汽油。(3)本文提出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出发,就推动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发展及提升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提出建议。

程道俊[2](2020)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天然气、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不断开采和利用,数量急剧减少,而且化石能源消耗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极端气候变化。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需更多的能源支持,因此面临着能源紧缺的压力,同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一个重大课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新能源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能源具备同时满足能源需求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优势,但是,我国新能源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新能源产业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性、技术发展快速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选择与其他传统产业不同的发展路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是能源高速消耗,加剧了能源消耗与供应之间的矛盾,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国内需从国外进口新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能源的掣肘。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在能源消费中优先使用新能源,并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持续有效地推动和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本文的研究背景就是基于国际能源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矛盾展开的探讨,在中国能源实现条件和战略机遇下,开展中国新能源产业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在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协同治理、政府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引入相关理论,从理论层面阐述政府治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明晰了我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新能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新能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新能源产业缺乏必要的政府保障,新能源企业缺乏产权保障,新能源企业发展缺乏资金保障,新能源企业缺乏高端人才保障。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存在本位保护主义,地方政府过度干预新能源产业发展,地方保护阻碍全国新能源市场壮大;二是政府缺乏体系化治理,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政府与产业主体缺乏互动联系;三是政府治理效率低下,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高,政府服务性存在一定局限,政府未能准确评价自身工作。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担当和责任越发显现,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治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大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等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并保障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断拓宽政府治理模式,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政府角色定位,创新政府治理运行机制;不断改进政府治理结构,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强化政府协同治理,并加强政府对新能源的宣传,从而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良好发展。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研究视角的创新、理论框架的创新、实践路径的创新。本文是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察和论证了政府治理的模式选择、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的职责等问题;政府治理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内的治理,也包括政府组织间的治理,不同的治理组合,在新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效果。本文的研究视角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丰富了政治制度领域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改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陈曦,潘克西,李玥宁,李永浮,张配豪[3](2019)在《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系统分析我国近20年来的车用燃料乙醇生产、汽油消费,以及玉米生产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就我国乙醇汽油未来可能的场景设置了高、中、低三种情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时空分析方法,模拟、仿真车用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选点及其供应区域。研究表明:短期内,玉米仍将是我国燃料乙醇生产的最主要原料,但由于玉米主产地与汽油主消费地在空间上的严重背离,建议不应对玉米等粮食乙醇设定过高的产量目标;纤维素乙醇受生产技术和工艺等因素制约,中短期内依然难以独立承担相关区域乙醇全覆盖的需求;煤基合成气来源充足,但鉴于环境治理的要求,建议应该严格控制生产规模,仅作为石油短缺的战略技术储备,在严格限定的区域内进行技术维新和运营维护。建议尽快布局乙醇汽车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及其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因地制宜、分工明确的乙醇汽车发展路线图。

马乔治[4](2019)在《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提倡清洁低碳能源的背景下,乙醇汽油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在中国被广泛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是乙醇汽油的重要组分,其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作为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燃料乙醇行业现在正面临着市场供不应求、产能亟需扩张的局面。国家对乙醇汽油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让更多企业资本进入燃料乙醇市场,这为燃料乙醇的投资项目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要求相关企业提升企业项目投资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燃料乙醇行业中规模较大、数目较多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梳理了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的投资风险,建立了基于AHP方法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的评价体系,并结合该行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和探讨。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从能源安全、市场和燃料乙醇行业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相关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其次,通过分析燃料乙醇行业的现状,识别出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的投资风险,并利用AHP方法建立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的风险评价体系;然后,以ZL生化公司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为例,利用前文建立的风险识别体系和评价模型,结合ZL生化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该项目进行投资风险的实例分析,得出对该项目投资收益影响较大的风险指标;最后,根据针对ZL生化公司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娄岩[5](2019)在《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五省推广乙醇汽油以来,目前已经在包括天津、广西在内的十几个省区市全部或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十多年的燃料乙醇产品生产和销售一直坚持“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推广”的要求,生产企业销售区域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燃料乙醇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定调整。随着国家对于燃料乙醇政策的调整,燃料乙醇行业建立规范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燃料乙醇属于政策性推动型行业,与我国对于汽柴油、电力等能源的管控一样,燃料乙醇行业不可能完全按照普通属性的行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对于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有着“严控总量,多元发展”、“规范市场,有序流通”、“依法推动、政策激励”的基本要求。因此,燃料乙醇行业既需要市场化又不能完全自由市场化。如何形成更加完善的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政府职能部门和燃料乙醇供需方亟需思考和研究的课题。JL燃料乙醇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生物质能源基地,拥有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燃料乙醇单产装置。公司成立20年来,燃料乙醇一直采取以国家定向、定点、定价销售的传统计划性模式。在国家启动燃料乙醇全国推广的背景下,产品销售区域、销售价格都逐步走向市场话。JL燃料乙醇公司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根据市场化形势进行战略、管理、思维的调整是亟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以JL燃料乙醇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燃料乙醇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管理学院所学知识,以及自己行业从业经验,利用市场经济、市场化、优劣机威分析等相关现代管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JL燃料乙醇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化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对于生产企业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围绕企业和行业研究竞争力情况,探讨燃料乙醇企业和行业的未来趋势和市场化发展趋势走向。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1)从研究角度上,以JL燃料乙醇公司为研究对象,微观分析不同原料,不同地域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价值链构成,进而研究不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优劣势,找出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通过对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进行JL燃料乙醇公司价值创造与市场化对策分析。(2)从研究定位上,基于市场的角度,以现代管理学相关原理为工具,对价值链形成的不同种类:原料、公司治理、市场地域等进行分类分析并最终汇总系统分析。形成了对燃料乙醇行业及JL有限公司的“点、线、面”综合详尽的分析。发展和完善了燃料乙醇行业和生产企业研究的内容体系。(3)从研究层次上,基于行业基层从业者的角度,根据政策信息、渠道信息、采访信息、研究结论等,从市场的前端,政策执行的终端,对未来中国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在市场化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究。找寻行业良性发展之道,探寻企业市场化生存之路。

王连富[6](2019)在《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性能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化燃料不可再生引发的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柴油的替代燃料开发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生物柴油、乙醇作为含氧、可再生燃料,二者与柴油混合后可以做到理化性质互补,能够满足柴油机燃烧的要求,因此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简称BED)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被广泛研究。本文首先检验所配制的BED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并计算出理化性质,验证了其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可行性。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掺混比例BED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选择B15E5D混合燃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拔变化对柴油机外特性,以及1800r/min部分负荷和瞬态工况的影响。最后通过富氧进气对柴油机在高海拔工作时的动力性进行恢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所研究的BED混合燃料在20℃时能完全互溶,各项理化性质能满足柴油机工作要求。(2)与燃用0#柴油相比,随着BED混合燃料掺混比的增加,外特性扭矩下降,有效燃油消耗率升高,NOx排放上升,Soot排放降低。在1000r/min工况点,燃用B15E5D混合燃料,相比于海拔0km,海拔为4km时扭矩降低了34.97%,油耗升高了9.95%。(3)当海拔高度升高时,柴油机外特性上缸内最大压力下降,缸内最高温度上升,NOx排放降低,Soot排放升高,扭矩下降,有效燃油消耗率升高,并且转速越低,影响越大。(4)对1800r/min部分负荷(25%、50%、75%)进行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海拔升高,缸内最高温度上升,最大缸压降低,Soot排放升高,燃烧持续期增加。对于有效燃油消耗率,在25%负荷,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其他负荷均随之升高,而NOx排放则有升有降。(5)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海拔升高对柴油机瞬态过程和稳态过程影响相似,但在瞬态过程存在涡轮迟滞现象。并且随着海拔升高,喷油量变化引起的柴油机性能参数波动越大。(6)研究发现,随着进气氧浓度升高,柴油机扭矩提升,有效燃油消耗率下降,燃烧改善,Soot排放急剧降低,而NOx排放升高。在海拔3km,进气氧浓度为26%时,与0km海拔扭矩相比,1200r/min时恢复到92.14%、1800r/min恢复到97.78%。

衡丽君[7](2019)在《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质是有机碳的唯一来源,它是唯一可以转化为燃料、化学品和功能材料,实现化石资源替代的多功能型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被视为最具开发潜力生产液体燃料技术之一,但生物油较差的理化性质严重阻碍了生物油的应用。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生物质热解反应机理、生物油提质反应催化剂设计、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失活以及改性等微观方面,对于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提质改性整体工艺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性能以及产品环境效益等宏观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课题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含氧液体燃料技术框架下,发展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多元醇和氢气为目标产品的多联产工艺系统,该工艺系统耦合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油相生物油(Non-aqueous Phase Bio-oil:NAPB)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Chemical-looping Hydrogen Production:CLHP)以及水相生物油(Aqueous Phase Bio-oil:APB)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制多元醇液体燃料的技术优势。以该工艺系统为对象,论文从化工过程系统集成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与环境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科学评判该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艺系统综合性能,为后续工艺关键技术的优化设计和工程示范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信息。基于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理论,优化设计了整个工艺系统流程布置和工艺参数配置。基于对工艺关键反应过程特性认识及其过程模型的确定,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实施全流程模拟与工艺参数优化配置,借助载热体循环实现了快速热解反应器和CLHP燃料反应器热负荷的自平衡,优化整个系统余热梯级利用实现了工艺的自供热和部分电力替代。在该工艺保守设置条件下获得一套详细的物流、能流以及热力工况参数。工艺系统以产品流为主线的碳元素代谢分析表明APB到多元醇的转化率是影响整个工艺系统效能的关键性因素。根据所构建的系统评价指标计算模型获得该工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玉米秸秆干燥基计算的无水生物油产率为55.8 wt%、多元醇产率为16.4 wt%、酯类副产物产率为11.5 wt%;CLHP子系统氢气热效率为56.8%、总热效率为58.1%以及CO2捕集效率为99.9%;整体系统能源利用总效率为35.5%。在多元醇保守产率(16.4 wt%)工况下,该工艺相对已经工业化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除氢气和多元醇燃料产品外,生物质基酯类化学品可以替代石油基酯类化学品以减少化石原料的消耗,CLHP子系统高效的CO2捕集带来显着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减排。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和中国本地化基础数据,依次建立了产品系统生产资料、能源和目标产品的LCA指标计算模型,编制了目标产品较完整的生命周期数据清单;针对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系统多产品共生的复杂性,引入混合分配方法,实现了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强度(Fossil Energy Input Intensity:FEI)和碳足迹量化研究。氢气生命周期FEI和净碳足迹分别为0.575 MJ/MJ H2和-97.5 gCO2,eq/MJ H2,多元醇全生命周期FEI和净碳足迹分别为0.626 MJ/MJ能量和26.3 gCO2,eq/MJ能量。对于氢气,NAPB生产和秸秆预处理的电力消耗以及秸秆生产的氮肥消耗是引起GHG排放的主要因素,而CLHP阶段CO2捕集是决定氢气碳足迹大小的关键因素。对于多元醇,来自秸秆预处理和APB生产的电耗与多元醇生产的甲醇消耗、催化剂损耗以及有机废水处理能耗是引起GHG排放的主要因素,来自化学链工艺氢气消费产生的碳信用是降低其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在参数变动±25%范围内,目标产品碳足迹数据敏感性分析显示:NAPB生产电力消耗量变化对氢气碳足迹影响较大,而多元醇产率和APB生产电力消耗量变化对多元醇碳足迹影响较大,尤其多元醇产率的影响最为显着。这说明生物油生产电耗和多元醇产率数据不确定性会显着影响多元醇LCA结论,同时也说明降低生物油生产电耗和提高多元醇产率将会显着减少多元醇生命周期碳足迹。相对传统的天然气水蒸汽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ing:SMR)制氢和煤气化(Coal Gasification:CG)制氢,来自NAPB铁基载氧体CLHP工艺的氢气使多元醇净碳足迹分别降低70.5%和77.5%,这主要归功于CLHP子系统采用生物质基燃料和实施了CO2高效捕集。从多元醇燃料角度出发,系统剩余氢气替代SMR工艺氢气产生的能量信用和碳信用使多元醇生命周期FEI和碳足迹分别下降了66.3%和325.9%,多元醇两个生命周期指标分别为0.211 MJ/MJ能量输出和-59.4 g CO2,eq/MJ能量输出。基于1MJ能量替代,多元醇替代石油基汽油和石油基柴油分别使生命周期化石能耗降低82.0%和83.8%,使生命周期GHG排放分别降低163.9%和155.8%。不同生产技术路线的生物质基液体燃料LCA研究案例表明本论文设计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多联产工艺在生物质碳元素多元利用、目标产品产率以及环境GHG减排方面具有综合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液体燃料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加氢深度可控、氢源自给的特点,实现了生物质到多元醇燃料、氢气以及酯类化学品的多元转化。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看,该工艺系统具有较低的化石能耗强度和显着的GHG减排环境效应,符合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可持续、低碳发展的要求。

李煜[8](2018)在《新型含氧燃料在内燃机中的掺混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传统化石燃料日益枯竭所引发的能源危机以及因汽车尾气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我国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更是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为缓解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开发新型车用可再生代用燃料。而新型含氧燃料由于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清洁燃烧且可再生,还可直接充当车用内燃机燃料等优点吸引了专家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和研究兴趣。目前国内外关于含氧燃料的研究颇多,但是含氧燃料的种类繁多且很多可互相掺混。从国内外关于新型含氧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现状来看,目前既未见在汽油机内针对汽油各自掺混甲醇、乙醇、正丁醇燃烧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燃烧、性能与排放特性联合分析的相关文献;也未有异丙醇-正丁醇-乙醇(IBE)的燃烧方面的文献;在汽油掺混丙酮-正丁醇-乙醇(ABE)燃烧方面,ABE各组分的配比以及ABE在ABE-汽油中的含量方面仍有拓宽的空间且现有有文献中对其排放方面的研究也未考虑非限制排放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的特性;关于汽油掺烧ABE的文献已有若干,但关于柴油掺烧ABE的文献却极少;最后,关于柴油机内ABE-柴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方面,未见有采用燃烧化学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的文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列如下:(1)开展汽油机内甲醇/乙醇/正丁醇-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往汽油中掺入醇后,燃烧相位提前且随醇含量增加而更明显,且有效热效率下降,故燃用含醇汽油时应推迟点火;在含醇汽油中,正丁醇-汽油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最低,含醇汽油稀燃时的CO排放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加,而富燃时减少,正丁醇-汽油的UHC排放比纯汽油低,含醇汽油均有较低的NOx排放;在正丁醇-汽油中,B30燃烧相位最提前,有效热效率较低,CO、UHC和NOx排放均较低。(2)开展汽油机内ABE-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往汽油中掺入ABE后,燃烧提前,滞燃期与急燃期缩短且随ABE含量的增加而更明显且以ABE20为最;有效热效率(BTE)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提升,ABE20的BTE最高;ABE含量适中时CO排放减少而含量高时UHC排放减少而NOx排放略微减少且ABE60最少;ABE含量增加时,乙醛和1,3-丁二烯的排放增多,而苯、甲苯、二甲苯减少;ABE(361)30和ABE(631)30的燃烧分别比纯汽油略微提前与略微滞后;ABE(361)30和ABE(631)30的BTE比纯汽油高且ABE(631)30最高,增加当量比会提升BSFC并降低BTE;ABE(631)30比ABE(361)30和纯汽油的CO、UHC和苯的排放少而ABE(361)30的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最少。(3)开展汽油机内IBE-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随IBE含量的增加,燃烧提前;IBE30的各种排放物均比纯汽油低;IBE-汽油与其它含醇汽油的燃烧相位相似,IBE-汽油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最低、有效热效率最高且IBE30最高,IBE-汽油的UHC排放最低、CO排放亦基本最低;所有含醇汽油的NOx排放均较接近;IBE10掺水后,IBE9.5W0.5和IBE9W1的燃烧分别比纯汽油提前和滞后;IBE9W1比IBE9.5W0.5和IBE10的有效热效率高,而有效燃油消耗率和非限制性排放物BTX低;CO和UHC排放先增后减,而NOx排放递减;相比纯汽油,IBE9W1的燃烧在稀燃和理论空燃比时提前、富燃时滞后,且有效热效率和UHC排放较高,而CO、NOx和BTX排放较低;IBE-汽油的燃烧比ABE-汽油和纯汽油提前,故其最佳点火时刻应相应推迟;在各种ABE-汽油和IBE-汽油中,IBE30和ABE30的有效热效率最高、CO排放最低,IBE30和ABE60的UHC排放最低,IBE60和ABE60的NOx排放最低;IBE10比ABE10的有效热效率略高,CO、UHC和NOx排放低;IBE-汽油比ABE-汽油更有应用前景。(4)开展柴油机内ABE-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对比试验与数模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往柴油中掺入ABE燃料后,滞燃期延长、燃烧相位推后;有效热效率提升,柴油机的有效功率略微下降;CO排放降低,而UHC排放升高,NOx排放升高,而碳烟颗粒排放降低;通过调校喷油时刻,可适度减少NOx排放;构建的ABE-正庚烷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能较好地模拟柴油机内的ABE-柴油燃烧过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其NOx和碳烟排放的时空分布规律,与相关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周瑜[9](2017)在《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市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而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一到冬季,雾霾就会席卷中国众多地区,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而其中“一线城市”的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中国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另外,目前,中国的玉米市场面临着“三高”难题,即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其中,中国的玉米库存更是达到了天量,财政压力巨大。在玉米供过于求的现状下,庞大的玉米库存亟待解决。鼓励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以消化陈粮再一次被学者们提出。中国已在2015年底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播种面积,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促进玉米价格的市场化。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因此下降,相关企业对政府补贴依赖降低,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转和未来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生物燃料乙醇发展情景下,中国玉米市场的供求均衡情况,探索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合理规模,为中国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提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是对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再是研究发展生物燃料背景下粮食市场的情况,并就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对粮食市场的影响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生物燃料乙醇对于粮食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市场。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玉米供求局部均衡模型,假定玉米乙醇在总的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中的占比为高位、中位和低位三种方案,模拟预测2016-2030年各种情景方案下,我国玉米市场供求是否均衡。最后提出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刘赛武[10](2016)在《E20W稳定性优化及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石油资源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乙醇因其独特的优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乙醇汽油已被美国和巴西广泛地应用,目前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量也已占汽油总消费量的10%。为探究是否可以扩大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比例以增加乙醇进一步使用,同时也想尝试通过以含水乙醇替代无水乙醇来节约含水乙醇脱水过程的巨大能耗,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试验——稳定性试验、台架试验和GT-POWER模拟仿真试验。稳定性试验是为了寻求E20W含水乙醇汽油(E表示乙醇汽油,数字表示体积,W表示含水,E20W意即含水乙醇占比20%,体积比,以下用V/V表示,简称E20W,其他比例乙醇汽油下同)最稳定的添加剂配方,用相分离温度衡量稳定性的因子。首先通过稳定性机理分析筛选出试验因子,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出试验表格,然后匹配模型、分析方差、分析因子间交互作用,继而优化出最优配方,按照最优配方配制出油品进行试验验证,确定最优配方的正确性。最终优化出来的配方为HLB值7.15,搅拌时间5.30,助溶剂比例0.32%(V/V),乳化剂比例0.61%(V/V),复配乳化剂由SPAN80+TWEEN80组成。此配方可将相分离温度由10℃降低至-4℃左右。稳定性的解决也有利于解决乙醇汽油存储运输过程中易吸水导致分层的问题。发动机台架试验是为了探究E20W在发动机上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并与E20、E10W、汽油对比以评判E20W的优劣,推断其是否值得推广应用。通过试验中的几种燃油中成分差异分析出各类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结果的影响,以此可粗略预测其他比例乙醇汽油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微量水成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升高,而对功率扭矩影响不大;含水乙醇成分在低比例时(10%左右),与汽油的燃油消耗率相差不大,随着其比例的上升,燃油消耗率也开始升高,含水乙醇成分对功率和扭矩的作用均不明显,随着其比例增加,功率和扭矩相对也没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E20W含水乙醇汽油相对于汽油、E10和E20,主要是燃油消耗率增加明显,动力性指标变化不大。GT-POWER模拟仿真试验是在实际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基础上,为节约成本和弥补发动机台架试验条件的不足,建立此发动机对应的虚拟物理模型,通过校核调整后,建立不同比例乙醇汽油的燃料库模型,然后再次校核调整,确定模型总体上准确可用。共计仿真模拟了 8种更高比例乙醇汽油的燃油消耗率、功率和扭矩等,计算结果发现乙醇比例的提高会增加燃油消耗率,而含水乙醇汽油的燃油消耗率要高于无水乙醇汽油,随比例提高,其趋势越加明显;在考虑到软件误差的情况下,含乙醇汽油的功率扭矩要略微高于汽油,乙醇比例的增加会使得差距增大,但总体上相差还是较小。同时针对E20W燃油经济性差的问题,优化了燃用E20W的发动机部分控制参数,得最优参数为压缩比为12.5,过量空气系数为0.9,配气相位按原机不变。

二、美国及国内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及国内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质能源
        2.1.2 生物质乙醇汽油
        2.1.3 购买意愿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生物质能产业研究
        2.2.2 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3 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现状
    3.1 国外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现状
        3.1.1 美国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1.2 巴西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1.3 欧盟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2 中国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发展
        3.2.1 中国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链现状
        3.2.2 现有产业模式
        3.2.3 各国政策对我国发展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市场的若干启示
    3.3 本章小结
4 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4.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4.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界定
        4.1.2 模型优势分析及建模步骤
    4.2 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4.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2.2 变量分析及研究假设
        4.2.3 设计测量问项
    4.3 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研究对象
        4.3.2 数据获取
        4.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4 居民建议及意见
        4.3.5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3.6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4.3.7 人口统计变量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的政策和建议
    5.1 针对消费者层面的政策建议
        5.1.1 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
        5.1.2 广泛推进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宣传
        5.1.3 进一步为消费者和企业畅通互动交流渠道
    5.2 针对生产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5.2.1 拓宽企业原料供应渠道
        5.2.2 生产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5.2.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3 针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5.3.1 丰富财政支持手段
        5.3.2 重视创新技术研发
        5.3.3 健全乙醇汽油市场保障机制
        5.3.4 加强可再生能源宣传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1. 研究的背景
        2.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关于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
        2. 关于新能源产业地位与影响的研究
        3. 关于新能源产业政策基本状况的研究
        4. 关于政府治理变革与治理应用的研究
        5. 关于新能源产业中政府治理的研究
        6.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结构安排
    (五) 研究创新之处
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 能源与新能源
        2. 新能源产业与产业政策
        3. 政府治理
    (二) 新能源产业视阈下政府治理的理论依据
        1. 政府治理创新理论
        2. 政府协同治理理论
        3. 政府治理现代化理论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现状分析
    (一)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制度供给
        1. 政府供给的政策类型
        2. 风电产业制度供给总体考察
        3. 太阳能产业制度供给总体考察
        4. 生物质能产业制度供给总体考察
        5. 核电产业制度供给总体考察
    (二)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法治建设
        1. 风电产业的法治建设
        2. 太阳能产业的法治建设
        3. 生物质能产业的法治建设
        4. 核电产业的法治建设
    (三)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划与引导
        1.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国家总体规划
        2.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区域性规划
        3.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的引导
三、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困境
    (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1. 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突出
        2. 新能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二) 新能源产业缺乏必要的保障
        1. 新能源企业缺乏产权保护
        2. 新能源企业发展缺乏资金保障
        3. 新能源产业缺乏高端人才保障
四、 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府治理因素
    (一)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存在本位保护
        1. 地方政府过度干预新能源产业发展
        2. 地方保护阻碍全国新能源市场壮大
    (二)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缺乏体系化治理
        1. 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
        2. 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
    (三)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效率低下
        1.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高
        2. 政府服务性存在一定局限
        3. 政府未能准确评价自身工作
五、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经验的借鉴
    (一)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综述
        1.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2. 德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二)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
        1. 美国新能源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
        2. 德国新能源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
    (三) 中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策略的比较
        1. 政府制定政策和立法方面的比较
        2. 政府治理中政府与市场运行关系的比较
    (四)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经验启示
        1.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立法规范的启示
        2.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政策的启示
        3.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模式的启示
        4.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体制机制创新的启示
六、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建议
    (一) 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能力
        1. 加大新能源产业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2. 加大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实施力度
        3. 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力度
        4. 完善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5. 增强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二) 拓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模式
        1. 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责任意识
        2. 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3. 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治理的运行机制
    (三) 改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结构
        1. 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整体布局
        2. 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
        3. 调控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4. 加强政府与新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
        5. 加强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
结论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个人简历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前人研究与主要关注
    1.1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
    1.2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
    1.3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环境影响
    1.4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国际经验
    1.5 关于乙醇汽油的“全覆盖”
2 生物燃料乙醇、汽油、玉米的生产与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2.1 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从零起步,初期增长迅速
    2.2 汽车拥有量增长迅猛,汽油消费量随之快速上升
    2.3 玉米产量平稳增长,将是我国近、中期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
3 汽油消费与玉米主产地空间分析
    3.1 汽油主要消费地与玉米主产地总体呈空间背离格局
        3.1.1 汽油主要消费地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3.1.2 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区域
    3.2 乙醇汽油推广应用初期,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布局与玉米主产地高度重合
4 燃料乙醇生产厂布局及其供应区域情景分析
    4.1 情景设置
    4.2 低情景
    4.3 中情景
    4.4 高情景
        4.4.1 玉米燃料乙醇主要供应东北、蒙东、华中,以及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区域
        4.4.2 纤维素燃料乙醇主要供应华南、西南,以及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区域
        4.4.3 煤基合成气乙醇主要供应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和西南的部分区域
5 结论

(4)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燃料乙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乙醇汽油
        1.3.2 生物燃料乙醇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第2章 项目投资与风险管理理论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风险概述
        2.1.2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2.1.3 风险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
    2.2 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2.2.1 项目投资的含义
        2.2.2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2.3 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
    2.3 投资风险分析主要模型
        2.3.1 风险评价的方法
        2.3.2 AHP方法概述
第3章 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分析
    3.1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概述
        3.1.1 乙醇汽油发展现状分析
        3.1.2 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现状分析
        3.1.3 生物燃料乙醇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3.2 投资风险识别及主要因素分析
        3.2.1 项目投资风险特征
        3.2.2 风险因素识别
        3.2.3 建立风险因素识别体系
    3.3 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
        3.3.1 建立评价指标层次结构
        3.3.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3.3 各因素相对权重的计算方法
        3.3.4 风险指标综合评价
第4章 ZL生化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实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组织架构
        4.1.3 经营状况
        4.1.4 项目介绍
    4.2 风险识别
    4.3 风险评价
        4.3.1 风险评价步骤
        4.3.2 建立AHP评价模型
        4.3.3 投资风险综合评价
    4.4 实例分析结果及投资建议
        4.4.1 实例分析结果
        4.4.2 投资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B 中国乙醇汽油推广发展历程年鉴表
致谢

(5)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主体地位理论
    2.2 市场供需相关理论
    2.3 市场策略相关理论
    2.4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第3章 公司经营环境与存在的问题
    3.1 公司基本情况
    3.2 JL燃料乙醇公司的经营形势
        3.2.1 JL燃料乙醇公司内部经营环境
        3.2.2 JL燃料乙醇公司外部市场环境
        3.2.3 市场化发展趋势与经营环境
    3.3 JL燃料乙醇公司存在的问题
        3.3.1 JL燃料乙醇公司内部经营问题
        3.3.2 JL燃料乙醇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4章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环境分析
    4.1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优势分析
    4.2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劣势分析
    4.3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机会分析
    4.4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威胁分析
    4.5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优劣机威(SWOT)分析总结
第5章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对策
    5.1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成本管理策略
    5.2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市场营销策略
    5.3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政治力量(政府政策)策略
    5.4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公共关系策略
    5.5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生态圈策略
    5.6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生态圈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性能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紧缺问题
        1.1.2 高原环境问题
    1.2 含氧燃料研究现状
        1.2.1 生物柴油研究及发展现状
        1.2.2 乙醇研究及发展现状
        1.2.3 生物柴油、乙醇和柴油混合燃料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柴油机高原运行研究现状
    1.4 富氧进气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柴油机数值模拟仿真理论
    2.1 气缸内热力过程数学模型
        2.1.1 缸内工质特性
        2.1.2 缸内热力过程计算
        2.1.3 气缸工作容积计算
        2.1.4 气缸周壁传热的计算
        2.1.5 燃料燃烧放热率计算
    2.2 进、排气系统计算
        2.2.1 进、排气热力过程计算
        2.2.2 中冷器计算
    2.3 废气涡轮增压器计算
        2.3.1 涡轮增压器中能量的传递
        2.3.2 压气机特性参数计算
        2.3.3 涡轮特性参数计算
    2.4 燃烧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柴油机台架试验及仿真模型建立
    3.1 试验台架平台
        3.1.1 试验台架
        3.1.2 研究对象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模型主要模块建立
        3.2.1 进排气系统模块
        3.2.2 气缸模块
        3.2.3 燃油喷射模块
        3.2.4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模块
    3.3 柴油机模型建立
    3.4 柴油机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燃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4.1 BED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及理化性质
        4.1.1 BED混合燃料互溶性试验
        4.1.2 BED混合燃料理化性质
    4.2 燃用BED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4.2.1 BED混合燃料模型的建立
        4.2.2 BED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海拔对燃用含氧燃料柴油机的影响
    5.1 不同海拔模拟方法
    5.2 海拔对柴油机外特性的影响
        5.2.1 对进气量的影响
        5.2.2 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5.2.3 对涡轮增压器的影响
        5.2.4 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5.2.5 对NO_x排放的影响
        5.2.6 对Soot排放的影响
    5.3 海拔对柴油机部分负荷的影响
        5.3.1 对进气量的影响
        5.3.2 对经济性的影响
        5.3.3 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5.3.4 对涡前排温的影响
        5.3.5 对NO_x排放的影响
        5.3.6 对Soot排放的影响
    5.4 海拔对柴油机瞬态的影响
        5.4.1 瞬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5.4.2 海拔对瞬态进气量的影响
        5.4.3 海拔对瞬态扭矩的影响
        5.4.4 海拔对瞬态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影响
        5.4.5 海拔对瞬态排放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富氧进气对柴油机在高海拔工作的影响
    6.1 富氧进气的设置
    6.2 富氧进气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6.2.1 富氧进气对动力性的影响
        6.2.2 富氧进气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6.2.3 富氧进气对缸内温度、压力的影响
        6.2.4 富氧进气对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影响
        6.2.5 富氧进气对NO_x排放的影响
        6.2.6 富氧进气对Soot排放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1.3 生物质制液体燃料转化技术发展现状
        1.3.1 生物质制液体燃料技术概述
        1.3.2 生物质生物发酵法制醇类燃料技术
        1.3.3 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技术
        1.3.4 生物质快速热解提质制液体燃料技术
        1.3.5 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三种技术路线对比
    1.4 产品碳足迹及其评价方法
        1.4.1 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值当量因子
        1.4.2 碳足迹概念演变
        1.4.3 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1.5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5.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介绍
        1.5.2 生命周期评价在生物质能转化领域应用
    1.6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思路及内容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1.6.2 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系统设计和评价指标构建
    2.1 引言
    2.2 化工系统分析与集成基础理论
    2.3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工艺原理
    2.4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工艺系统设计
        2.4.1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子系统
        2.4.2 油相生物油化学链制氢子系统
        2.4.3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子系统
    2.5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系统主要过程单元及其模拟模型
        2.5.1 生物质干燥过程单元及其模拟模型
        2.5.2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3 燃料燃烧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4 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主要反应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5 水相生物油提质过程模拟模块确定
        2.5.6 CO_2、H_2与水蒸汽分离与压缩单元
        2.5.7 流体压缩和蒸汽透平做功过程
        2.5.8 产物分离提纯过程单元
    2.6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评价指标构建
        2.6.1 产物产率指标
        2.6.2 化学链制氢子系统性能指标
        2.6.3 产品工艺系统能源利用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惰性载热体自热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子系统流程模拟
        3.2.1 生物质原料与生物油组分数据信息
        3.2.2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子系统过程模拟
    3.3 油相生物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子系统工艺流程模拟
        3.3.1 化学链制氢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3.3.2 化学链制氢子系统运行方案确定
        3.3.3 油相生物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子系统流程模拟
    3.4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流程模拟
        3.4.1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模拟流程
        3.4.2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模拟结果
    3.5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性能评价
        3.5.1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碳元素代谢分析
        3.5.2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性能指标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基多元醇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
    4.1 引言
    4.2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概念与规则说明
        4.2.1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概念界定
        4.2.2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计算规则说明
    4.3 产品LCA模型组成与建立
        4.3.1 产品LCA模型组成
        4.3.2 LCA基础计算模型建立
        4.3.3 多元醇和氢气产品LCA计算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基多元醇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
    5.1 引言
    5.2 LCA目的与范围确定
    5.3 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清单
        5.3.1 共生产品负荷分配方法
        5.3.2 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清单分析
    5.4 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
        5.4.1 氢气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4.2 多元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4.3 氢气和多元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敏感性分析
        5.4.4 不同氢气生产工艺供氢对多元醇生命周期化石能耗与碳足迹影响
        5.4.5 剩余氢气产品替代对多元醇生命周期化石能耗与碳足迹影响
    5.5 不同工艺路线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5.1 典型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路线
        5.5.2 几种典型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新型含氧燃料在内燃机中的掺混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型含氧燃料的发展史与制备技术介绍
        1.2.1 新型含氧燃料发展史
        1.2.2 新型含氧燃料制备技术
    1.3 新型含氧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1 甲醇 (Methanol)
        1.3.2 乙醇 (Ethanol)
        1.3.3 丙醇 (Propanol)
        1.3.4 丁醇 (Butanol)
        1.3.5 丙酮 (Acetone)
        1.3.6 丙酮 -丁醇-乙醇 (ABE)
        1.3.7 异丙醇-正丁醇-乙醇(IBE)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甲醇/乙醇/正丁醇-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2.1 试验系统
    2.2 试验燃料
    2.3 试验工况
    2.4 待测参数与原理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醇含量的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2.5.2 不同工况下的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2.5.3 不同正丁醇含量的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2.5.4 不同工况下的B30与纯汽油G100对比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BE-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3.1 试验燃料
    3.2 试验工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ABE含量对ABE-汽油特性的影响
        3.3.2 ABE配比对ABE-汽油特性的影响
        3.3.3 工况对多种不同ABE含量的ABE-汽油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IBE-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4.1 试验燃料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IBE含量的IBE-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4.2.2 不同醇含量的IBE-汽油与甲醇/乙醇/正丁醇-汽油对比研究
        4.2.3 相同醇含量的IBE-汽油与甲醇/乙醇/正丁醇-汽油对比研究
        4.2.4 含水IBE-汽油混合燃料的对比研究
        4.2.5 不同工况下的IBE9W1与纯汽油对比研究
        4.2.6 不同掺混比的IBE-汽油与ABE-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4.2.7 不同工况下的IBE-汽油与ABE-汽油混合燃料对比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BE-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5.1 试验系统
        5.1.1 排气分析
        5.1.2 试验燃料
        5.1.3 试验工况
    5.2 柴油机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燃烧特性
        5.2.2 排放特性
    5.3 ABE-柴油半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构建
        5.3.1 基础机理
        5.3.2 初步半详细机理
        5.3.3 机理验证
    5.4 基于化学动力学机理的ABE-柴油的燃烧过程模拟
        5.4.1 网格生成和无关性验证
        5.4.2 缸压曲线
        5.4.3 温度场
        5.4.4 NO_x排放物浓度场
        5.4.5 碳烟 (Soot)排放物浓度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9)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生物燃料对粮食市场的影响程度
        1.2.2 生物燃料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机制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状况分析
    2.1 生物燃料乙醇相关概念分析
        2.1.1 生物燃料乙醇的概念
        2.1.2 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
        2.1.3 不同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成本比较
        2.1.4 生物燃料乙醇的应用领域
    2.2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2.2.1 产量
        2.2.2 生产模式
        2.2.3 生产原料
        2.2.4 生产成本
        2.2.5 消费情况
    2.3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机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背景下粮食市场分析
    3.1 中国粮食市场总体现状
        3.1.1 粮食生产
        3.1.2 粮食需求
        3.1.3 粮食进出口
    3.2 中国四种主要粮食市场现状
        3.2.1 四种主要粮食生产情况
        3.2.2 四种主要粮食需求情况
        3.2.3 四种主要粮食进出口情况
    3.3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粮食市场影响的一般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玉米市场影响的情景模拟
    4.1 理论基础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假设
        4.2.2 局部均衡模型构建
    4.3 方案设计
        4.3.1 情景模拟分析法
        4.3.2 模拟方案设计
    4.4 玉米产量预测
        4.4.1 主要预测方法
        4.4.2 玉米播种面积的预测
        4.4.3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测
        4.4.4 玉米总产量的预测
    4.5 玉米需求预测
        4.5.1 HP滤波方法
        4.5.2 饲料需求的预测
        4.5.3 食用需求的预测
        4.5.4 其他工业需求的预测
        4.5.5 需求预测结果汇总
    4.6 模拟结果分析
        4.6.1 供求总体情况
        4.6.2 玉米需求结构的变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政策建议
    5.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中国玉米燃料乙醇产业
    5.2 促进技术进步,增加燃料乙醇市场供给
    5.3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燃料乙醇市场需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E20W稳定性优化及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燃料乙醇发展背景
        1.1.1 国内石油
        1.1.2 国际石油
    1.2 燃料乙醇及乙醇汽油应用现状
        1.2.1 燃料乙醇的来源
        1.2.2 燃料乙醇国内外应用现状
        1.2.3 燃料乙醇及乙醇汽油相对于汽油的优势及劣势
    1.3 含水乙醇汽油相对无水乙醇汽油的优劣
        1.3.1 含水乙醇汽油的优势
        1.3.2 含水乙醇汽油的劣势
    1.4 含水乙醇汽油研究进展
        1.4.1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研究进展
        1.4.2 含水乙醇汽油发动机上试验研究进展
    1.5 论文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标
        1.5.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试验研究
    2.1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机理分析
        2.1.1 混合燃料稳定机理
        2.1.2 影响因子的选定
        2.1.3 响应变量的选择
    2.2 E20W稳定性试验
        2.2.1 设计方法
        2.2.2 试验试剂与设备
        2.2.3 试验设计
        2.2.4 模型匹配
        2.2.5 方差分析
        2.2.6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2.7 配方优化及验证
    2.3 验证优化和小结
3. E20W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试验
    3.1 乙醇汽油减排的研究状况
    3.2 发动机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
        3.2.1 试验装置和测试设备
        3.2.2 试验燃料
    3.3 经济性分析
        3.3.1 燃油消耗率当量
        3.3.2 微量水对比油耗的影响
        3.3.3 含水乙醇对比油耗的影响
        3.3.4 E20W与E20经济性对比
    3.4 动力性分析
        3.4.1 微量水成分对动力性的影响
        3.4.2 含水乙醇对动力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GT-POWER的含乙醇汽油性能仿真
    4.1. 软件相关介绍
        4.1.1 仿真模拟的优劣
        4.1.2 仿真模拟的作用过程
    4.2 GT-POWER仿真模拟研究进展
    4.3 发动机模型
        4.3.1 进气环境(Inlet Environment)
        4.3.2 进气歧管(intake runner)
        4.3.3 进气气门(Intake Exhaust Valves)
        4.3.4 气缸(Cylinder)
        4.3.5 喷油器(Fuel Injector)
        4.3.6 发动机曲轴箱(Engine Crank Train)
    4.4 汽油机模型仿真与校准
        4.4.1 模型仿真
        4.4.2 汽油机模型校验
    4.5 燃料库
        4.5.1 乙醇与汽油的理化性质
        4.5.2 乙醇与水的粘度与密度
        4.5.3 燃料库的建立
    4.6 燃料库模型的验证
        4.6.1 动力性数据对比
        4.6.2 经济性数据对比
    4.7 仿真预测及相关分析
        4.7.1 不同含水乙醇比例的含水乙醇汽油经济性预测
        4.7.2 不同含水乙醇比例的含水乙醇汽油动力性预测
    4.8 E20W发动机控制参数的优化
        4.8.1 过量空气系数
        4.8.2 压缩比
        4.8.3 进气相位
    4.9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美国及国内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来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研究[D]. 程道俊.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J]. 陈曦,潘克西,李玥宁,李永浮,张配豪. 上海节能, 2019(11)
  • [4]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D]. 马乔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5]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D]. 娄岩. 吉林大学, 2019(03)
  • [6]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性能仿真研究[D]. 王连富.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D]. 衡丽君. 东南大学, 2019
  • [8]新型含氧燃料在内燃机中的掺混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 李煜. 湖南大学, 2018(06)
  • [9]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市场为例[D]. 周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3)
  • [10]E20W稳定性优化及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分析[D]. 刘赛武. 海南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中美燃料乙醇应用现状及发展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