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多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生殖系多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一、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梁鲁南,孙宝刚,曹井贺,董业浩,刘贞辉[1](2021)在《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分析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的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30例男性解脲脲原体阳性,女性阴性患者作为实验组,男女解脲脲原体阴性患者为20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以上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诸如顶体酶、精子顶体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型、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等)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窦卵泡数,女方基础FSH,女方基础LH,HCG日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精液参数中,精液量、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形态率组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顶体酶活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DNA碎片、核蛋白组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子代影响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男性精液质量、精子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及出生后代可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彭契六,关窈,李园,李上春,刘栩伶,李安琪,朱春玲[2](2021)在《泌尿生殖系统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3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就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淋病奈瑟菌(NG)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7 110例患者生殖道、尿道分泌物或尿液标本的UU、CT和NG病原体DNA进行检测。结果 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54.63%、10.02%和2.45%,其中混合感染374例。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以<21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女性UU检出率(58.20%)明显高于男性(33.88%),而男性CT和NG检出率(15.93%和11.27%)则明显高于女性(8.84%和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的夏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和NG的夏、冬两季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以UU+CT最为常见。女性不孕患者CT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健康男性的CT和UU检出率高于男性不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患者UU检出率高于男性不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女性CT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UU、CT和NG检出率总体较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应加强青壮年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同时CT感染与女性不孕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妊娠期女性的感染情况也不容忽视,提示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陈佳婕[3](2021)在《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脲原体是女性下生殖道常见的一类寄生物或共生物,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脲原体感染的妇女除了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外,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染给性伴侣。脲原体感染也是引起不育、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怀孕妇女若感染脲原体,还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感染等不良妊娠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与人类致病有关的脲原体分为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群即为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包括基因组较大的10个血清型:分别是2、4、5、7、8、9、10、11、12和13;生物Ⅱ群即为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包括基因组较小的4个血清型:1、3、6和14。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检测试剂盒无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国际上对于两种生物种群致病性的强弱差异研究匮乏,且微小脲原体与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相关性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采用由凯杰公司提供的最新研发的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的联检试剂盒,与配套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分析仪,对临床已确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两种病原体的分群/联合检测。研究中建立了核酸自动化提取与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化流程,相比于一直沿用的“金标准”培养方法,新方法不仅缩短了检测周期,同时能有效避免污染和假阴性。进一步采用标准化流程分析了 321例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样本,包括男性样本48例,标本种类为尿道拭子;女性样本273例,标本种类为宫颈拭子。同时以5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样本,其为女性宫颈拭子样本。针对联检试剂盒检测获得的结果,以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为基线,分析了这两种不同病原体与这些基线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解脲脲原体Uu和微小脲原体Up的p值均小于0.05,且男性感染Uu相对较多(26/48,54.17%),而女性则以Up感染为主(230/273,84.25%),但这两种病原体的感染与男性和/或女性之间的不同年龄段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男性所患疾病的统计分析中,两种病原体Uu和Up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在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男性患者样本中,涉及炎症、不育及其他三大类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均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而在女性患者样本所涉及的疾病分类中,Uu的感染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的p值则小于0.05,则说明在女性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疾病中,Up是其特定的感染病原体。随后利用了不同性别及所患的不同疾病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微小脲原体与男性不育以及女性不孕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系(p<0.05)。细菌性阴道炎(BV)是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疾病,研究中我们同时分析了这两种病原体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在273例女性检测样本中,共有224例完成了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而BV和Uu/Up相关性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论是Uu还是Up,均与BV的感染不具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结果的获得,为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临床进行这两类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文静[4](2021)在《人类精浆中抗病毒成分的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多种病毒可感染男性生殖系统并释放到精液中,可能发生性传播。然而只有少数病毒被证明可以通过性传播。精液对病毒感染活性及性传播的影响,目前尚缺乏了解。本论文着重研究人类精浆(seminalplasma,SP)对两种生殖系统常见病毒: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与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活性的影响,分析SP的抗病毒活性。材料与方法:以子宫颈癌细胞(HeLa)作为靶细胞,用于研究病毒感染活性,MuV与HSV-1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中扩增。利用TCID50实验测定MuV和HSV-1的滴度以及培养基上清中的病毒载量;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水平;实时qRT-PCR检测基因mRNA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颗粒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变化;用CCK-8实验评价细胞活性。此外,还利用附睾上皮细胞(EECs)、人宫颈癌细胞(C33A)和小鼠睾丸上皮细胞(15P1)作为靶细胞,用于研究SP对MuV在其它靶细胞中的作用。实验结果:MuV可有效感染HeLa细胞并进行复制。SP预处理MuV可破坏病毒的感染能力。SP经过沸水加热、蛋白酶(ProK)、RNA酶A(RNase A)、DNA酶Ⅰ(DNase Ⅰ)、糖基肽酶(PNGase F)及脂肪酶(Lipase)分别处理后,不影响SP抑制MuV感染Hela细胞的能力。SP中抑制MuV感染的主要成分介于3-100 kDa之间。HSV-1也可感染HeLa细胞并进行复制。HSV-1感染HeLa细胞后可导致细胞形态发生改变。SP预处理后可抑制HSV-1感染HeLa细胞。HSV-1与SP共孵育后可降解HSV-1蛋白,沸水处理SP可阻断其降解HSV-1蛋白的能力。SP中抑制HSV-1感染和降解病毒蛋白的活性成分大于100 kDa。结论:SP可抑制MuV和HSV-1的感染活性。SP中抑制MuV感染的成分具有耐热性,并且该成分既不是蛋白质和核酸,也不是脂质和糖分子。而SP中抑制HSV-1感染的成分对热敏感并且能降解病毒蛋白。这些结果表明SP中存在不同的抗病毒成分,进一步分析与分离SP中的抗病毒成分可为认识男性生殖系统的抗病毒能力提供新的线索。

杨婷[5](2020)在《不孕不育患者分离脲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脲原体(Ureaplasma spp.,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共生型微生物,常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粘膜表面,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随着UU多位点分型方案的建立,研究人员对少部分UU感染人群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且发现UU不同亚组菌株与疾病的关系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明确UU在女性不孕患者和男性不育患者的克隆分布情况,以及UU不同亚组菌株间的基因背景学差异,为UU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使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分别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确诊的226例女性不孕患者和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确诊的48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UU筛查。对培养阳性的UU菌株进行种群鉴定,并对单一感染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比较分析UU在女性不孕患者和男性不育患者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析男性不育患者UU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精液参数,包括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力、非前向运动力和不动精子率。2.选择菌株UPA106(属于亚组A)、UUR132(属于亚组2)和UUR315(属于亚组1),使用二代Illumina和三代Nanopore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株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分别选择标准菌株UPA ATCC 27815和UUR ATCC 33699作为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A)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R)的参考菌株,分析三株临床菌株和两株参考菌株的全基因组共线性关系和直系同源基因簇;分析UPA106与NCBI Gen Bank数据库中14株UP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UU132、UUR315和NCBI Gen Bank数据库中18株UU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分析15个毒力因子在三株菌的变异情况。分别选择与三株菌亲缘关系最近的标准菌株作为参考,进行多带抗原(multiple banded antigen,MBA)家族基因的共线性比对。使用单克隆抗体6522检测三株菌中MBA的表达情况,并对蛋白条带进行质谱检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三株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对耐药株进行耐药机制分析。结果:1.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患者分离脲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1)女性不孕患者中检测到101株UU,其中85株UPA,11株UUR,5株混合感染株。在85株UPA中发现24个e ST型,e ST16和e ST41是优势克隆株;在11株UUR中发现10个e ST型,e ST82是优势克隆株。(2)男性不育患者中检测到104株UU,其中78株UPA,24株UUR,2株混合感染株。在78株UPA中检出32个e ST型,e ST16和e ST41为优势克隆株;在24株UUR中共检出16个e ST型,e ST82是优势克隆株。(3)在女性不孕患者和男性不育患者中,UPA的检出率均高于UUR。与男性不育患者相比,UUR在女性不孕患者的检出率偏低(P<0.05),并且未检测到UUR的亚组2。(4)与阴性组相比,精子浓度、总活力和前向运动力在UU各亚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前向运动力在UUR的亚组2出现明显减低(P<0.05)。2.脲原体不同亚组菌株的基因组学特征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1)UPA106、UUR132和UUR315的染色体均为单个闭合环状结构,基因组全长在741,809853,955bp,GC含量在25.5%左右,预测的基因数是627699个。(2)三株临床菌株和两株标准参考菌株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良好。在5株菌株中共有652个基因簇,其中541个基因簇(82.98%)构成UU的核心基因。UPA106、UUR132和UUR315分别与菌株ATCC 27818、ATCC 27618和1000间的SNP差异最小。(3)三株菌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硫氧还蛋白编码基因和脲酶家族基因均未检测到错义突变。在UPA106和UUR132的O-唾液酸糖蛋白酶编码基因分别检测到点突变A661G(I221V)和G709A(A237T);在UPA106的硫氧还蛋白二硫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中观察到点突变A425G(Y142C);在UUR132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观察到点突变A148G(S50G);在UPA106、UUR132和UUR315的溶血酶编码基因分别检测到点突变A55G(I19V)、A981T(K327N)和A981T(K327N)。(4)在UPA106和菌株ATCC 27818、UUR132与菌株ATCC 27618的MBA家族基因线性比对中均发现,mba基因的N端与基因间区发生了DNA倒置。在UPA106,倒置后的基因与相邻的A0412基因产生基因融合,形成UPA106的mba基因。在UUR132,倒置后的基因与插入的0418基因产生基因融合,形成UUR132的mba基因。在两菌株mba基因的下游均不包含串联重复序列。UUR315和ATCC33696的比对分析发现,mba的N端发生了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MKLLKKKSFFFQNTKKQLFS*”。mba(A0418)的C端发生了DNA倒置,倒置后的C端序列出现在UUR315的02080基因。在UUR315的02090基因中发现了两段包含相同串联重复序列(QAMVQQAQKN)的插入片段。此外,在三株菌mba基因两侧的基因均发现了C端串联重复数目的变异。单克隆抗体6522在UPA106、UUR132和UUR5中分别检测到3个、3个和6个蛋白条带。质谱结果显示,UPA106和UUR132中分子量最大条带分别对应01920基因编码的MBA蛋白和02045基因编码的MBA蛋白。(5)UPA106和UUR132对左氧氟沙星耐药,UUR132对红霉素耐药,三株菌均对四环素敏感。在UPA106的par E基因发现点突变G1343A(R448K),在UUR132的par C基因发现点突变C248T(S83L)。在UUR132的L4、L22和23S rRNA基因均未找到耐药相关突变。结论:1.UU在女性不孕患者和男性不育患者中呈现以优势克隆为主的多克隆分布,优势克隆是e ST16、e ST41和e ST82。2.除MBA家族基因外,UU的毒力因子都很保守,尤其是脲酶家族基因。3.UU中MBA家族基因的突变机制复杂多样。MBA的保守N端可以发生突变,造成该片段的缺失;MBA的N端和C端均可以发生DNA倒置突变;mba基因座内任何下游包含串联重复序列的基因均可以发生C端串联重复数目的突变。插入突变也是MBA的突变机制。

安卓(ANDREA DENISE DAVID)[6](2020)在《解脲脲原体对男性精液参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男性精液参数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间427名男性ART患者,并前瞻性分析了2019年10月15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99名男性ART患者,所有研究均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我们收集了所有患者的精液分析和尿UU-RNA检测结结果。将患者分为UU阳性和UU阴性两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的中位数。结果:回顾性研究中,427例患者UU阳性197例(46.14%),UU阴性230例。在前瞻性研究中,99例患者中50例(50.51%)UU阳性,49例UU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精液量、精子浓度、总计数、精液pH值、前向运动、总运动,D-级精子和形态学等精液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参加ART的男性中,UU感染率很高;但男性精液参数没有受到影响,提示UU感染可能并未影响男性本身的生育能力。

何学虎,梁小燕,董洁,赵倩颖,赵玥,郭雅琪,师志云,张玉英,赵志军[7](2019)在《2013至2017年454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NG、CT和UU感染特点分析》文中提出探讨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三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在宁夏泌尿生殖系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患者4 542例,其中男性3 561例,女性981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上述病原体,并分析结果。3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为26.51%(1 204/4 542),NG、CT、UU单一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6.31%、15.21%和35.70%,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3.48%和37.51%,感染率有性别差异(P<0.01),NG、CT感染率男性显着高于女性,UU感染率女性显着高于男性;混合感染率为3.32%(151/4 542),男、女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82%和1.53%,主要以CT+UU为主,NG+UU次之;从年龄分布来说,男性≤2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女性21~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5年来NG、CT和UU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泌尿生殖系感染者中NG、CT、UU感染情况严重,男性易感NG和CT,女性易感UU,同时,混合感染也较常见,提示应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以防漏检。

柴蓓蓓,何培,王惠莹,刘浏,张若鹏[8](2018)在《男性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与精液检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以及其对不育症患者精液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510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已生育男性精液的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精液常规情况、血清抗精子抗体情况以及精子DNA碎片化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不育组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39.0%,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阴性者的精液常规检查结果明显优于不育组解脲脲原体阳性者(P<0.05);不育组UU阳性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检出率(38.3%)和DNA碎片化指数(14.9%)显着高于对照组UU阴性者(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可通过降低男性精液质量、诱导抗精子抗体产生和损伤精子DNA完整性而影响男性的生育功能。

叶小云,陈亮[9](2017)在《泌尿生殖系支原体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患者主要为单纯性Uu感染、Uu和Mh混合感染次之,单纯感染Mh则较少。有观点认为支原体感染抑制了精子活动和改变精子形态,亦有观点认为支原体感染是改变了精液参数的精子密度和活动力,目前仍未有确切的定论。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作一简要综述。

杨瑞,李佩珍,岳续朋,夏嫱,杜联峰,卢彦欣,廖业,郭锦锦[10](2016)在《刚地弓形虫在我国男性人群的流行及其与男性生殖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弓形虫在我国男性人群的流行及其对男性生殖的影响,为研究弓形虫致男性生殖损伤提供重要依据及参考数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Ovid、CNKI、维普、万方、CMB数据库,并辅以参考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的有关国内男性弓形虫流行及弓形虫致男性不育的文献及学位论文。按照纳入、剔除标准与质量评价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关于弓形虫在男性流行的文献33篇,共调查36 44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弓形虫总感染率为6.96%[95%CI(5.818.18)],亚组分析显示地区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int=62.19,P=0.002),其中东北(5.00%)、华北(5.35%)感染率最低(P<0.05),西南地区最高(11.18%,P<0.05),华南(7.77%)、华东(7.09%)、华中(6.12%)、西北(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获得弓形虫与男生不育关系文献16篇,首先对正常及不育男性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对照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OR为2.9[95%CI(2.25,3.75)];其次对其中涉及AsAb对照研究数据的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OR为5.62[95%CI(3.49,9.04)];最后,将以上7项研究的AsAb数据及其弓形虫感染数据合并为两个亚组进行分析,两组的OR(95%CI)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Qint=3.37,P=0.066)。结论我国男性弓形虫感染率在各地区差异较大,弓形虫感染及其诱生的AsAb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需引起社会重视和进一步防治措施的研究。

二、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
        (一)实验方法
        (二)精液常规分析
        (三)临床操作
        (四)胚胎实验室操作
        (五)计算公式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实验组与正常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
    三、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子功能的影响
    四、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
    五、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对照组对子代影响
讨论

(2)泌尿生殖系统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3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711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包括住院和门诊),其中男1 213例,女5 897例;年龄14~78岁。
    1.2 标本采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UU、CT和NG检出情况及性别分布比较
    2.2 UU、CT和NG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检出情况
    2.3 UU、CT和NG混合感染情况
    2.4 不同季节UU、CT和NG的检出情况
    2.5 不孕不育患者及妊娠期女性UU、CT和NG检出情况
3 讨论

(3)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发展
        1.1.1 支原体简介
        1.1.2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命名
        1.1.3 解脲脲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1.1.4 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危害
        1.1.5 流行病学分析
        1.1.6 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
    1.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1.2.1 如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1.2.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的感染差异
        1.2.3 解脲脲原体亚型的致病性
    1.3 检测方法
        1.3.1 实验室检测方法
        1.3.2 PCR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盒的研发
        2.1.1 引物设计
        2.1.2 试剂盒组分
    2.2 试剂盒储存、运输条件及有效期
    2.3 实验配套检测仪器
    2.4 试剂盒检测原理
    2.5 检验方法
        2.5.1 样本处理(样本处理区)
        2.5.2 扩增试剂准备(PCR前准备区)
        2.5.3 分液和加样(样本制备区;此步骤由QIAsymphony AS完成)
        2.5.4 PCR扩增(检测区)
        2.5.5 仪器检测通道选择
        2.5.6 样本设定
    2.6 临床样本的收集
        2.6.1 样本采集、存放及运输要求
    2.7 实验室各区域内的必备物品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试剂盒性能验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
        3.1.1 最低检测线验证
        3.1.2 重复性验证
        3.1.3 符合率验证
        3.1.4 干扰物质及治疗药物影响
        3.1.4.1 干扰反应研究用样本选择及制备
        3.1.4.2 实验方法
        3.1.5 阳性判断值和参考区间
        3.1.6 检测结果的判读
        3.1.7 检测方法应用的局限性
    3.2 临床样本的分类统计
        3.2.1 按患者/正常人检测结果分类统计
        3.2.2 临床样本按性别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2.3 临床样本按年龄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2.4 临床样本按疾病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3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3.3.1 患者/正常人结果统计分析
        3.3.2 患者按性别联检结果统计分析
        3.3.3 男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4 女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5 患者(不分男/女)按年龄分类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6 男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3.3.7 女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3.3.8 回归统计分析
    3.4 女性Uu/UP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检测技术平台特点和试验注意点
    4.2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4.3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的社会意义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卷内备考表

(4)人类精浆中抗病毒成分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精浆对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影响
    第二部分 精浆对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类精液中的病毒与性传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5)不孕不育患者分离脲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患者分离脲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菌株来源
        1.3 试剂与仪器
        1.4 标本采集
        1.5 精液参数指标检测
        1.6 UU的培养和冻存
        1.7 UU基因组提取
        1.8 菌株生物群鉴定
        1.9 菌株eMLST分型
        1.10 PCR反应
        1.11 PCR产物电泳和测序
        1.12 测序数据分析
        1.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UU在女性不孕患者的流行分布情况
        2.2 UU在男性不育患者的流行分布情况
        2.3 UU在女性不孕患者和男性不育患者的分布比较
        2.4 UU感染与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参数间的关系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脲原体不同亚组菌株的基因组学特征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菌株复苏
        1.4 固体培养
        1.5 挑单克隆
        1.6 菌种鉴定
        1.7 菌株扩大培养
        1.8 基因组提取和二代Illumina全基因组测序
        1.9 三代Nanopore全基因组测序
        1.10 全基因组序列拼接
        1.11 基因组的注释和分析
        1.12 免疫印迹实验
        1.13 质谱检测
        1.14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二代全基因组测序DNA样本检测
        2.2 三代全基因组测序DNA样本检测
        2.3 基因组的基本信息
        2.4 共线性关系分析
        2.5 同源基因簇分析
        2.6 基于SNP差异构建系统发育树
        2.7 毒力基因分析
        2.8 药敏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脲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解脲脲原体对男性精液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办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办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2013至2017年454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NG、CT和UU感染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保存
        1.2.2 核酸提取
        1.2.3 试剂准备及加样
        1.2.4 PCR扩增
        1.2.5 结果分析
        1.2.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G、CT、UU总体感染情况
    2.2 NG、CT、UU混合感染类型及分布
    2.3 不同年龄段间感染NG、CT、UU阳性率比较
    2.4 不同年份间感染NG、CT、UU阳性率比较
3 讨 论

(8)男性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与精液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3 标本的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解脲脲原体检出情况比较
    2.2 不育组UU阳性者和对照组精液检查结果比较
    2.3 不育组UU阳性者和对照组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查结果比较
    2.4 不育组UU阳性者和对照组精子DNA碎片化指数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解脲脲原体与男性精液质量
    3.2 解脲脲原体与抗精子抗体
    3.3 解脲脲原体与精子DNA完整性

(9)泌尿生殖系支原体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
2 男性不育患者的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情况
3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对精子的影响

(10)刚地弓形虫在我国男性人群的流行及其与男性生殖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搜索策略
    1.2 纳入及剔除标准
    1.3 质量评价、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我国男性人群弓形虫感染率的meta分析
    2.3 弓形虫感染与男性生殖关系的meta分析
    2.4 我国男性不育人群弓形虫感染与AsAb关系的meta分析
3 讨论

四、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J]. 梁鲁南,孙宝刚,曹井贺,董业浩,刘贞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1(05)
  • [2]泌尿生殖系统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3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J]. 彭契六,关窈,李园,李上春,刘栩伶,李安琪,朱春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3)
  • [3]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D]. 陈佳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4]人类精浆中抗病毒成分的鉴定[D]. 张文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不孕不育患者分离脲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 杨婷. 浙江大学, 2020(01)
  • [6]解脲脲原体对男性精液参数的影响[D]. 安卓(ANDREA DENISE DAVID).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2013至2017年454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NG、CT和UU感染特点分析[J]. 何学虎,梁小燕,董洁,赵倩颖,赵玥,郭雅琪,师志云,张玉英,赵志军.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4)
  • [8]男性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与精液检查结果分析[J]. 柴蓓蓓,何培,王惠莹,刘浏,张若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8)
  • [9]泌尿生殖系支原体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J]. 叶小云,陈亮. 中国性科学, 2017(10)
  • [10]刚地弓形虫在我国男性人群的流行及其与男性生殖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J]. 杨瑞,李佩珍,岳续朋,夏嫱,杜联峰,卢彦欣,廖业,郭锦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9)

标签:;  ;  ;  ;  ;  

生殖系多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