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浅析

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浅析

一、浅析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吉英[1](2020)在《《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文中指出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形式,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理解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朱琳[2](2019)在《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基于县域视角》文中指出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各项倾斜性政策的推行,新疆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显着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改善城乡二元化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新疆县域农业经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咬定既定脱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想方设法的促进农民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心。在新时代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期,如何协调好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是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命题。农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型科技进步,理论上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农业科技是农村劳动力重要的替代要素,对农村劳动力形成一种“替代效应”,从而促使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过度依赖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依靠科技进步为核心内涵式增长模式。以农业科技进步为典型特征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理论上将促使农村大量冗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移到其他现代产业,从而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依据2006年-2017年我国新疆地区8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县域农村居民民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传导效应,即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同时新疆地区地域辽阔、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由此,基于区域分组研究思路,本文分别对新疆整体区域、南疆以及北疆区域分别进行建模,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存在正向的效应关系,其中,这种效应关系在北疆县域地区更为突出。(2)农业科技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正向的效应关系,其中,这种效应关系在南疆县域范围内更加明显。(3)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其中,在全疆县域,中介效应占比为0.3539;在南疆县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中介效应占比为0.4695;在北疆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1797,虽然中介效应低于全疆地区以及南疆地区,但是也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不容忽视。(4)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用电量、农村财政投入、粮食生产率以及信息传输服务村数,能够显着地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据此,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朱月[3](2019)在《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运用PPP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新疆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呼图壁县位于天山北麓,是“乌鲁木齐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图壁县拥有丰富优质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但水资源短缺依然制约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水资源稀缺,由于供水项目的投资额度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收益率较低,因此除了政府方面,社会资本对供水项目投资都并不看好,在政府的财政支出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面临了较大的财政压力,这种情况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PPP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通过优势互补的模式,政府为社会资本方提供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方提供资金保障,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途径,最终达到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实现双方共赢。此次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整合项目融资、投资建设和后期进行营运,不再追求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而是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资本方资金的有效搭配和风险的共同承担,通过投资收益的最短周期,实现物有所值,不但能有效减轻呼图壁县本级财政的压力,而且能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经商营商环境,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本文以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项目为案例,首先对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供水情况以及本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介绍,对于该PPP项目的融资方式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介绍,结合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本县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该PPP项目案例,重点分析研究呼图壁县通过使用PPP融资模式实施二期供水项目,介绍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融资模式、建设模式以及后期的运营模式,分析PPP融资模式对于该项目的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方法,并结合呼图壁县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提出不足以及找出呼图壁县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运用PPP融资模式。本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水资源对于新疆发展的现状、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使用PPP融资模式的意义及国内外关于PPP融资模式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等。第二章为PPP融资模式的基本理论及风险识别。第三章呼图壁县工业园二期供水项目融资模式以及运用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了呼图壁县二期供水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的运行模式和流程。第四章是以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项目融资模式为例子,分析了运用PPP模式融资模式的风险如何进行识别。第五章是分析呼图壁县二期供水项目进行PPP融资模式所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并针对性的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建议。第六章是结论及展望。

刘英斌[4](2016)在《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差别依然非常大,而城乡基础设施又是联系城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滞后的城乡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基础设施供需失衡长期存在,也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解决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民问卷调查等形式,揭示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基础设施规划缺少统筹性、投融资不足、投资偏向性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从规划、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综合系统发展的对策建议。

杨亚萍[5](2016)在《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以昌吉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领域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新疆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党建基础,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昌吉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全疆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以昌吉州为例,详细调查昌吉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全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方雪尔[6](2016)在《关于加强呼图壁县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呼图壁县档案工作实际,围绕新形势下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档案工作,在对全县档案工作现状进行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呼图壁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徐晓伟[7](2014)在《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研究 ——以呼图壁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园林绿化苗木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园林苗木的热销,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一批苗木花卉生产企业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好,建圃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了个人、公司、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都纷纷进入园林苗木生产领域,形成苗木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如何推进我国现代化园林苗圃的建设水平,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园林苗圃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新疆绿化苗木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新疆经济增长,改善生态及城乡绿化面貌的新兴产业。新疆园林苗圃业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不难看出我区苗圃建设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偏低,市场特色品牌少,科研水平不高,苗圃生产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稀缺,信息渠道不畅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新疆园林苗圃建设与发展既要立足本地区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生产出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苗木花卉,同时要加强乡土苗木的培育和推广,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苗木生产。最终使我区苗圃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特色化、市场规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结合对新疆呼图壁县苗圃的建设发展情况作SWOT分析,最后总结我区苗圃发展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提出促进新疆苗圃建设发展对策,以便今后我区园林苗圃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范例。

陈俊傲[8](2013)在《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文中认为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西藏作为我国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虽然现有的老龄化水平相对国内其它地区并不高,但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西藏面临着经济不发达、就业不充分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制约因素。2010年6月,西藏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区覆盖,弥补了长久以来西藏农牧民养老保险的空白。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否能完全满足西藏农牧民的养老需求?鉴于西藏特定的宗教、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西藏农牧民的养老模式到底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怎样的养老模式适合西藏农牧民?怎样的养老模式才能确保他们获得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视角,从西藏林芝林牧区(以下简称林牧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实证调查入手,嵌入西藏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特色,对林牧区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探讨,为养老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开拓新的研究视角。首先,本文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理论视角,在研究西藏养老的制度安排中融入“发展”的理念,寻求一种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内在整合的养老模式及其政策,使养老政策不只是一种应急策略,更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其次,通过对林牧区农牧民养老基础条件的探究,了解林牧区农牧民养老模式及其保障基础改进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条件。借助笔者的实地调查,对林牧区农牧民养老模式及其基础条件进行了详尽梳理和阐述。深入剖析了农牧民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特征、收入状况、饮食起居、消费水平、精神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现状;还结合农牧民家庭成员对上世纪90年代末林芝地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停滞的评价,现阶段林牧区农牧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愿,传统养老、当前养老的状况等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虽然西藏农奴制时期的“吉度”、“康苏”以及藏族本民族文化中的家庭特色在当前养老模式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林牧区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还存在现实瓶颈,老龄化的日趋严峻,家庭代际反哺的式微,以及上世纪90年代林芝地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停滞等都导致了林牧区老年人养老的困境。最后,在关注社会公正的同时,新增“发展”这个工具性的价值基石,从社会投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对林牧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原则、目标以及上游设计进行剖析。站在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高度,契合发展型社会政策,对林牧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体系、机制和路径等进行探索,研究西藏林芝养老模式的地方性经验,为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为西藏乃至广大农牧区养老模式及其保障体系的政策设计提供镜鉴;为维护祖国统一,维持西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张杰[9](2011)在《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是一国或地区富足与文明的象征,是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城镇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城镇化是由经济系统演进所引致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空间集聚与分化过程,它的发生机理与发展路径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并最终取决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结构。实践表明,城镇化是多种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人口、政治、文化、科技、环境和社会等因素,没有任何一种要素能够独立驱动城镇化的发展,但推动和塑造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变化。现阶段,新疆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北边疆安全的隐患。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会议都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城镇化发展理论、边疆安全理论、绿洲经济理论,从内源动力机制、外向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和政府动力机制四个方面,对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新疆城镇化现状进行概述。回顾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历程,阐述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在考察新疆城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新疆特色城镇化具有保障西北边疆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其次,对新疆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简述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阐释新疆城镇化的内源动力支撑机制、外向动力拉动机制、市场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动力调控机制。再次,对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绩效评价。构建城镇化动力机制绩效评价的计量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内源动力、外向动力、市场动力和政府动力各子指标合成四种动力的综合指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进行回归检验,并对新疆各地州市及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绩效进行评价。第四,探讨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缺陷。分别分析内源动力机制、外向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和政府动力机制的缺陷,探讨动力机制系统运行中的协调性及存在缺陷的深层原因。第五,分析国内外城镇化动力机制经验对新疆的启示。回顾美国、巴西等国外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历程,分析东部地区温州、苏南和珠三角城镇化动力机制经验,借鉴西部民族地区宁夏、云南德宏州城镇化动力机制经验,探讨其对新疆的启示。最后,对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重构与完善。针对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的缺陷,结合新疆地理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经济区、北疆西北部经济区、南疆东北部经济区、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及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重构,提出保障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措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新疆整体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新疆城镇化发展滞后,发展速度缓慢,规模结构不合理,布局依托绿洲分布,地区差异大,城镇经济水平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化,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与民族人口比重呈负相关,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变化缓慢。第二,由面板数据混合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目前在推动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四种动力中,政府动力最大,其次是内源动力,再次是市场动力,最后是外向动力;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基础较好,南疆城镇化基础较差;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城镇化动力差别较大,其中北疆地区城镇化动力较大,东疆地区次之,南疆三地州最小。第三,从动力机制的绩效来看,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绩效由高到低依次是市场动力机制、政府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和外向动力机制;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绩效较高,南疆绩效较低。第四,新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内源动力对城镇化支撑作用不强;新疆利用外资水平低、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外向动力对城镇化拉动作用弱;新疆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易产生边疆安全隐患,市场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配置效率低;新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宏观调控能力弱。第五,根据新疆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人文社会条件,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构建以市场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东疆经济区适宜构建以内源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北疆西北部经济区适宜构建以外向动力主导的动力机制、南疆东北部经济区适宜构建内源动力与市场动力并重的动力机制、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和兵团适宜构建政府动力主导的城镇化动力机制。

李龙姣[10](2011)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寄托在城市群联动发展中。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城市群成为区域内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心。2000年,新疆提出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以此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核心经济发展区域,更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带。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乌昌经济区为核心,以城镇组群和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从城市群概况和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方面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城市群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区域资源禀赋的联动性、产业分布的差异性等优越的现实基础,可以为城市群经济的联动发展提供支撑。其次,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将城市群划为三个经济圈,然后分别对城市群人口地理概况、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区域联动性方面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分析得出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存在整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力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科技水平差距大等问题。然后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构想与发展思路。从对国内外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得出对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启示;以使该城市群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为联动发展总体构想;以成为经济建设的增长极、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全方位的空间整合为目标;以基础设施的整合、空间体系建设、产业联动发展、科技教育的互补和合作等方面阐述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思路。最后,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联动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全面进行城市体系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的城市群产业联动、加强政府职能来提出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第一,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该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三类,按照经济发展以强带弱形成经济联动发展的三个经济圈,即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一经济圈、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二经济圈和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三经济圈,在圈内联动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群的整体联动来解决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小等问题。第二,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各县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分析得出,各县市经济发展相差悬殊,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第一经济圈经济发展较快,而第二和第三经济圈发展结构单一,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第三,通过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市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其他各县市的经济联系量普遍高于与疆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量,说明该城市群区域联动性非常紧密,可以发挥有效的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模式。

二、浅析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2)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基于县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农业科技进步的国内外研究
        1.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3.3 关于农民收入的国内外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分类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
        2.1.3 农民收入的界定
    2.2 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
        2.2.1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作用机理
        2.2.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作用机理
        2.2.3 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新疆农业科技进步现状
        3.2.1 农机拥有量
        3.2.2 农民技能培训
        3.2.3 农业科技推广
    3.3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3.1 新疆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特征
        3.3.2 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3.3.3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及方向
    3.4 新疆地区农民收入的空间变化
    3.5 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 新疆县域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介绍
        4.2.2 模型建立
    4.3 指标选取
        4.3.1 农业科技进步指标的选择
        4.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指标选择
        4.3.3 农民收入的指标选择
        4.3.4 控制变量指标的选择
    4.4 数据说明
        4.4.1 数据来源
        4.4.2 数据描述
    4.5 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检验
        4.5.1 相关性分析
        4.5.2 面板模型识别——Hausman检验
        4.5.3 全疆县域的中介效应检验
        4.5.4 北疆县域的中介效应检验
        4.5.5 南疆县域的中介效应检验
    4.6 数据结果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调整和改善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5.1.1 缩小南疆、北疆县域差距,加大南疆地区科技资金投入
        5.1.2 强化建设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体系
    5.2 构建多元化协同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5.2.1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机制
        5.2.2 以“互联网+农业科技”为引擎,创建新疆农业专家线上体系
    5.3 增强消化新疆县域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5.3.1 提高农村劳务者的受教育水平
        5.3.2 政府加大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努力探索劳务输出的途径
    5.4 借助丝路核心区位优势,推动新疆县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5.4.1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助力产业升级
        5.4.2 借鉴国外经验,走符合我国新疆的发展道路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全文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导师评阅表

(3)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运用PPP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PPP融资模式风险防控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PPP融资模式风险防控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及风险类别
    2.1 概念、形式及特征
        2.1.1 PPP模式的概念及现状
        2.1.2 PPP模式的具体形式
        2.1.3 PPP模式的特征
    2.2 PPP融资模式的运作过程
        2.2.1 PPP融资模式的主要参与者
        2.2.2 PPP融资模式的运作
    2.3 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类别
        2.3.1 项目融资风险的含义
        2.3.2 项目融资风险的特点
第三章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融资模式
    3.1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概括
        3.1.1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的建设背景
        3.1.2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3 项目名称及所在地
        3.1.4 项目实施机构
    3.2 本地经济与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3.2.1 经济运行及规划
        3.2.2 财政运行分析与预测
        3.2.3 责任识别
        3.2.4 供水现状与未来产量预测分析
        3.2.5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项目财政支出测算及能力评估
    3.3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
        3.3.1 PPP融资模式在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应用的必要性
        3.3.2 PPP融资模式在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应用的可行性
    3.4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运作流程
        3.4.1 项目运作方式的初步比选
        3.4.2 项目运作方式
        3.4.3 收费调价机制
        3.4.4 项目投资收益水平
        3.4.5 运作方式要素
        3.4.6 项目合作内容及交易结构
第四章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识别
    4.1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概述
        4.1.1 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4.1.2 项目风险分配原则
    4.2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4.2.1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4.2.2 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第五章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5.1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风险类别
        5.1.1 政策、法律、法规风险
        5.1.2 建设、融资风险
        5.1.3 运营、移交风险
        5.1.4 其他风险
    5.2 工业园区二期供水PPP融资模式风险防范
        5.2.1 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5.2.2 转变政府职能与提高政府信用
        5.2.3 选择优秀承包方降低完工风险
        5.2.4 大力培育专业人才和完善人才结构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1.3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 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2.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2.4 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的基础理论
第3章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
    3.1 呼图壁县城乡基本概况
    3.2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现状
    3.3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3.4 加强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第4章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调查分析
    4.1 问卷调查设计
    4.2 问卷调查分析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研究结论
第5章 基于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分析
    5.1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5.2 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6章 完善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6.1 统筹城乡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规划体系
    6.2 统筹整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6.3 突破现行管理体制,实现部门统筹
    6.4 完善政策保障
    6.5 完善机制创新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情况农民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5)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以昌吉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昌吉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党建工作基础扎实。
    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3.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断提升。
    4.教育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5.示范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昌吉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缺少抓手。
    3.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4.党员的频繁流动加大了管理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1.提高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3.积极探索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
    4.大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者队伍素质。
    5.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保障力度。

(6)关于加强呼图壁县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
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档案”工作格局
三、实施“六项工程”, 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强化组织保障, 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7)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研究 ——以呼图壁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理论概念
    1.3 园林苗圃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4 园林苗圃的产业特点
    1.5 国内苗圃发展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1.6 国内外园林苗圃的现状分析
    1.7 研究的方法及调查对象
    1.8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2章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研究
    2.1 新疆苗圃的发展现状分析
    2.2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3 新疆苗圃发展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2.4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5 新疆园林苗圃的发展趋势分析
    2.6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分析与探索
    2.7 典型案例分析
第3章 呼图壁县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研究
    3.1 呼图壁县苗木产业的现状分析
    3.2 呼图壁县部分调查苗圃
    3.3 呼图壁园林苗圃建设 SWOT 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对策研究
    4.1 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制定苗圃发展建设的长久发展计划
    4.2 进一步挖掘具有新疆特色的园林苗圃
    4.3 提升苗圃的品牌建设并积极开拓市场
    4.4 大力支持实体与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
    4.5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及示范基地的建立
    4.6 建立健全苗圃技术档案
    4.7 完善行业协会职能
    4.8 完善政府职能与规范园林绿化苗木市场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表A 新疆五洋园林 2013 年秋季供应绿化苗木销售清单

(8)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视角与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社会投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
    2.1 不落窠臼:打破社会政策“侍女模型”的新视角
    2.2 社会投资国家:发展视野下福利观的变迁
    2.3 家庭支持: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的福利自觉与自信
    2.4 福利主体多元:发展视野下能促型政府的形成
第3章 林牧区养老社会基础的历史对话与市场化考察
    3.1 “吉度”:农奴制时期养老模式的滥觞
        3.1.1 农牧区的农牧民互助
        3.1.2 进入城镇谋生的农牧民的互助
    3.2 “康苏”:民主改革以来的西藏家庭
        3.2.1 计划生育的影响
        3.2.2 生产方式的影响
    3.3 全面援藏以来养老模式及其保障基础的现实考察
        3.3.1 援藏政策及市场化影响
        3.3.2 养老模式及其保障基础
第4章 市场失灵:林牧区养老模式更替的现实瓶颈
    4.1 林牧区养老需求膨胀
        4.1.1 林牧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4.1.2 西藏老龄化的动态预测
    4.2 家庭代际反哺式微
        4.2.1 市场化对家庭代际反哺的冲击
        4.2.2 劳动力外流对家庭代际反哺的冲击
    4.3 福利依赖:林牧区养老的现实困境
        4.3.1 消极福利观:宗教文化的桎梏
        4.3.2 习得性无助:自我意识的惯性
        4.3.3 经济扩散:输血多于造血的机制
    4.4 林芝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停滞及其代价
第5章 上游干预:林牧区养老模式的框架设计
    5.1 林牧区养老模式的经验分析
        5.1.1 现有农牧区养老模式镜鉴
        5.1.2 国内外养老模式经验分析
    5.2 林牧区养老的风险规避与模式匹配
        5.2.1 林芝地区农牧民人口数与构成
        5.2.2 农牧民风险构成因素
        5.2.3 农牧民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分析
        5.2.4 具体匹配设计方案
    5.3 设计原则与目标设定
    5.4 养老模式的驱动机制构建
        5.4.1 完善林牧区老年救助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4.2 建立自治区地方性养老及其保障的法律体系
        5.4.3 建立林牧区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与家庭养老奖励扶助制度
第6章 “三位一体”: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林牧区养老模式体系重构
    6.1 社会投资增能效应下的制度养老
        6.1.1 “参与”与“分享”:财政支持下的林牧区制度养老
        6.1.2 制度型福利视野下藏区养老保险的主体地位
        6.1.3 发展型福利视野下的藏区老年人养老模式考量
    6.2 家庭支持下的“康苏”文化弘扬与家庭养老
        6.2.1 家庭: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内在整合
        6.2.2 现代化进程中林牧区家庭养老功能的延续
    6.3 社会支持下的“吉度”文化弘扬与社区养老
        6.3.1 普遍的吉度与普适的互助
        6.3.2 互助从碎片化、分散化到整合一体化
        6.3.3 社区参与:林牧区养老互助的延续
第7章 发展导向:林牧区养老模式的实施理念与机制规范
    7.1 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老龄事业规划发展
    7.2 积极福利观:实施理念积极化
        7.2.1 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
        7.2.2 从封闭型成为开放型
        7.2.3 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7.3 实施机制规范化
        7.3.1 控制与整合:完善林牧区养老法律制度
        7.3.2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7.3.3 家庭“张力”在养老模式中的支持
        7.3.4 “准市场”模式的开发与应用
第8章 惠民增能:林牧区养老模式及其保障基础的路径选择
    8.1 林牧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初步实践
    8.2 林牧区养老模式及其保障基础的实施路径
        8.2.1 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家庭养老能力
        8.2.2 增加林牧区公共服务投入,培育社区养老能力
        8.2.3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
第9章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承担的科研项目
卷内备考表

(9)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城镇化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研究
        1.2.3 关于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研究
        1.2.4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边疆安全的研究
        1.2.5 关于新疆城镇化的研究
        1.2.6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城镇化动力机制
        2.1.3 边疆安全
        2.1.4 绿洲经济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城镇化理论基础
        2.2.2 城镇化发展规律
        2.2.3 边疆安全理论
第三章 新疆城镇化发展概况
    3.1 新疆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3.1.1 新疆城镇化发展历程
        3.1.2 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
    3.2 新疆城镇化的发展特征
        3.2.1 城镇布局依托绿洲分布
        3.2.2 城镇化多种模式并存
        3.2.3 城镇化区域差异大
        3.2.4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化
    3.3 新疆城镇化的特殊性与功能定位
        3.3.1 新疆城镇化的特殊性
        3.3.2 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功能定位
        3.3.3 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4.1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
        4.1.1 古代城镇的形成机理
        4.1.2 近代城镇的发展机制
        4.1.3 现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4.2 新疆城镇化内源动力机制
        4.2.1 区位条件和优势资源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4.2.2 人文社会文化对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4.2.3 城镇建设资金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4.3 新疆城镇化外向动力机制
        4.3.1 利用外资促进城镇化发展
        4.3.2 对外贸易拉动城镇发展
        4.3.3 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
    4.4 新疆城镇化市场动力机制
        4.4.1 要素市场发展加速城镇化
        4.4.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
    4.5 新疆城镇化政府动力机制
        4.5.1 政府直接投资促进城镇化发展
        4.5.2 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
        4.5.3 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城镇化发展
    4.6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系统
        4.6.1 内源动力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4.6.2 外向动力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
        4.6.3 市场动力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4.6.4 政府动力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五章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绩效评价
    5.1 计量模型和方法
        5.1.1 计量模型的构建
        5.1.2 指标的选取及处理
        5.1.3 计量方法
    5.2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回归检验
        5.2.1 回归检验
        5.2.2 回归结果分析
    5.3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绩效评价
        5.3.1 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绩效评价
        5.3.2 动力系统对城镇化功能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缺陷及成因
    6.1 四种动力机制的缺陷
        6.1.1 内源动力机制的缺陷
        6.1.2 外向动力机制的缺陷
        6.1.3 市场动力机制的缺陷
        6.1.4 政府动力机制的缺陷
    6.2 动力机制系统运行中的协调性分析
        6.2.1 内源与外向动力机制的协调性分析
        6.2.2 市场与政府动力机制的协调性分析
        6.2.3 四种动力机制的协调性分析
    6.3 动力机制存在缺陷的成因分析
        6.3.1 生态地理环境的制约
        6.3.2 人文社会条件的制约
        6.3.3 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6.3.4 市场发育不完善
        6.3.5 行政体制改革缓慢
第七章 国内外城镇化动力机制经验及对新疆的启示
    7.1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验
        7.1.1 美国城镇化动力机制
        7.1.2 巴西城镇化动力机制
    7.2 国内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验
        7.2.1 东部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7.2.2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7.3 国内外城镇化动力机制成功经验对新疆的启示
        7.3.1 推动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发展
        7.3.2 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城镇化的内在推动力
        7.3.3 外向型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3.4 政府推动是城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7.3.5 市场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动力
第八章 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的重构与完善
    8.1 重构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原则
        8.1.1 以人为本原则
        8.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8.1.3 城乡一体化原则
        8.1.4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8.1.5 维护边疆安全的原则
        8.1.6 城镇适度规模原则
    8.2 新疆各经济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构建
        8.2.1 市场动力主导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化动力机制
        8.2.2 内源动力主导的东疆经济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8.2.3 外向动力主导的北疆西北部经济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8.2.4 内源与市场并重的南疆东北部经济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8.2.5 政府动力主导的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8.2.6 政府动力主导的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
    8.3 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8.3.1 做好城镇体系规划,协调区域城镇发展
        8.3.2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8.3.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自我发展能力
        8.3.4 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8.3.5 构筑对外开放平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3.6 加强公民社会建设,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城市群的概念
    2.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界定
    2.3 城市群研究的相关理论
        2.3.1 增长极理论
        2.3.2 中心地理论
        2.3.3 点轴——网络开发理论
        2.3.4 弗里德曼的城市群理论
    2.4 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2.4.1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2.4.2 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模式理论
第三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
    3.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总体概况
        3.1.1 区位条件
        3.1.2 自然资源禀赋
        3.1.3 社会经济发展
    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的基本概况
    3.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
        3.3.1 国家战略背景
        3.3.2 基础设施的整体性
        3.3.3 区域资源禀赋的联动性
        3.3.4 产业分布的差异性
第四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4.1.1 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指标体系的确立
        4.1.2 联动发展总体水平分析方法
        4.1.3 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4.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人口地理概况分析
    4.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能力分析
        4.3.1 经济规模
        4.3.2 经济增长速度
        4.3.3 三次产业结构
        4.3.4 经济效益的比较
    4.4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4.4.1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4.4.2 科技创新能力
        4.4.3 人力资源开发
    4.5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区域联动性分析
第五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经济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实力不强
    5.2 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5.3 中心城市辐射力小
    5.4 产业结构不合理
    5.5 教育与科技水平差距大
    5.6 交通运输体系不够完善
第六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构想与发展思路
    6.1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启示
        6.1.1 国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6.1.2 国内城市群发展经验
        6.1.3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启示
    6.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总体构想
    6.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目标
        6.3.1 参与与其他城市群的合作,使之成为西部经济建设的增长极
        6.3.2 参与西部地区良性竞争,使之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6.3.3 促进城市间内外联动,实现全方位空间整合
    6.4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思路
        6.4.1 基础设施的整合
        6.4.2 城市群的空间体系建设
        6.4.3 产业的联动发展
        6.4.4 科技教育方面的互补和合作
        6.4.5 共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6.4.6 实现城市群可持续的联动发展
第七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联动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
    7.2 全面进行城市体系建设
        7.2.1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打造联动发展的城市群
        7.2.2 发展城市群内部三个经济圈,构建紧密联动群
        7.2.3 整合外围,大力发展小城市
    7.3 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形成城市群产业联动
        7.3.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联动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7.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联动发展要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7.3.3 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要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7.4 加强政府职能,促进城市群联动发展
        7.4.1 拓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7.4.2 加强政府对城市群体系规划和监管职能
        7.4.3 发挥政府对区域联动的调节作用
        7.4.4 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完善市场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浅析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J]. 刘吉英. 读写算, 2020(13)
  • [2]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基于县域视角[D]. 朱琳.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3]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二期供水运用PPP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研究[D]. 朱月.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 刘英斌.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5]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以昌吉州为例[J]. 杨亚萍. 实事求是, 2016(02)
  • [6]关于加强呼图壁县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 方雪尔. 商业故事, 2016(03)
  • [7]新疆园林苗圃发展建设研究 ——以呼图壁县为例[D]. 徐晓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8]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D]. 陈俊傲.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9]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 张杰. 石河子大学, 2011(05)
  • [10]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D]. 李龙姣. 石河子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呼图壁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