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南宁市城建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溪[1](2021)在《成都市锦江区基层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余池明,曾永光[2](2021)在《中国城市管理工作方针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伴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城市管理体制,确定了相应的城市管理方针政策。城市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与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管理体制。根据194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体制和工作特点可以把中国城市管理方针的演变分为为计划经济服务、城建监察兴起、综合执法导向、数字化驱动和城市治理现代化导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城市管理方针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问题导向性。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为工业基地和城市生产服务,城建监察时期主要是整治城市交通、市容和卫生秩序,综合执法时期主要是解决多头交叉执法问题,数字城管时期主要是加强指挥、监督和网格化管理,城市治理现代化导向时期主要是重心下移和建立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要着力在精细化和智能化支撑下向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化发展。
黄硕,周联合[3](2020)在《城市执法体制建构与地方立法》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需求,通过行使地方立法权,对地方事务和城市秩序进行管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考察我国关于城市执法的中央立法的演进与现状,可以发现,光靠中央立法无法为城市建立综合执法体制、防止执法权无序扩张、完善执法监督等提供充分的法律规范依据,职权法定原则未充分落实。在处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上,现阶段应着力于加强城市执法的地方立法工作。从职权法定原则的角度分析,地方立法应明确城市执法的主体及关系,健全公务协作机制,为执法重心下移提供保障;应确定城市综合执法的职权范围,以科学的立法程序防止城管执法权的无序扩张;应健全城市执法的监督机制,在过程监督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实现监督机制创新。
陈雷[4](2020)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瓯海实践与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行政执法成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探索与优化城管部门的权责配置是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的关键。本文以温州市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归纳与总结瓯海区在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权责配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探索。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内城市管理权责配置的相关经验提出改善与优化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政策建议。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规制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后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权责配置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执法机构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职权范围及权力与责任的配置。在此基础上发现,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权责配置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权力纵向的从属关系,同级部门职权的交叉,基层执法人员承担职能过多及执法存在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针对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成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城市管理权责配置的先进经验,并从理顺权力关系、合理分配部门职责与职责、完善执法依据、强化执法队伍及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权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政策与建议。
周瑛[5](2020)在《基于Price-Mueller模型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管理主体,基层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繁重,却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流失问题。本文以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以Price-Mueller离职模型和组织承诺三因素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对南宁市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SPSSAU软件对142份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一、南宁市基层城管在编人员的总体流失率较高,大部分城区超过20%,以借调为主要形式的隐性流失占比最大。二、组织承诺度低,是导致基层城管在编人员产生流失意向的首要因素,而工作满意度低则是次要因素。流失意向主要源于对城管部门和城管职业身份的不认同和不满意。三、消极情感、工作压力、职业声望和分配公平性对基层城管在编人员的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有影响作用。在编人员的情感越倾向消极,工作满意度越低。在编人员的工作压力越大,组织承诺越弱。城管的职业声望越高,组织承诺越强。城管部门的分配公平性越强,在编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越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立了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降低在编人员流失意向的对策。
韩志明[6](2019)在《渐进式改革及其演进逻辑: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历程显示出城市治理转型的复杂性,也反映出行政体制改革所不可避免的渐进性。本研究以当代中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其主要内容为研究对象,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划分为探索、改革和提升三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城管执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然后从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工作机制和执法效果等方面,归纳了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阐述了城管执法体制渐进式演变的脉络,最后从街面问题的特性、合法性的张力、制度变迁的审慎性和行动上的学习和试错等方面揭示了渐进式改革的演进逻辑。
马春剑[7](2019)在《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违法建设不仅妨碍城市规划,破坏市容市貌,还侵占公共资源损害社会公平,甚至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是目前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在数量众多的违法建设中,历史遗留违法建设占了很大的比例。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根据这一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提出综合的治理对策。研究发现,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的成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对廉价住房的市场需求庞大、土地性质难变更、老城区房屋重建需求大、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其治理的困境存在三大方面的障碍:法规制度障碍、管理体制障碍、运作机制障碍。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一是健全现有法规政策,如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行政处理方式;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如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理顺治理运作机制,如实行一次性告知及限时办结制度、明确相关工作指引、简化分类处理工作方法。
肖健[8](2019)在《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多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房价高速上涨,城市规模加速扩张,城市治理工作任务不断加重,违法建设更是城市治理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但是,就当前学界对违法建设问题的专门研究来看,国外几乎没有,我国的研究相对也比较少,如何有效治理违法建设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具体分析N区违法建设现状、治理情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治理理论、跨部门合作理论和程序正义理论进行分析,挖掘出违法建设治理困难的症结所在,并针对性提出可行的治理对策,切实解决N区违法建设之难题。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主要表现在历史遗留违法建设大面积存在,短时间难以见成效;拆违导致的群众信访问题难以应对,治违过程中的暴力抵抗执法现象突出,严重阻碍治理进程;广大人民群众懂法守法意识薄弱,对违法建设认识不够,群众参与度较低;违法建设隐蔽性强、建设速度快,不容易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建设;针对违法建设的调查取证过程和执行处罚结果较为困难。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N区违法建设治理困难:一是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执法措施受限及难以操作;二是规划滞后、设计缺陷、治理机制的不顺畅、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三是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低、人民群众漠不关心、舆论导向不能起到应有的正向宣传教育作用;四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五是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违法执法现象较为突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政府自身能够独立做好的,更不能一刀切式的简单拆除,而应该是一个公私部门、个人多元主体参与,方式多样的治理过程。对症下药,根治违法建设这颗“毒瘤”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政府职能部门间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营造浓厚治理氛围;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需求。
张若男[9](2018)在《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稳定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给城市管理执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由于受到经费、编制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执法需求,使得各城市管理执法局通过合同聘用的方式聘用了大量的城市管理协管员,以承担日常巡查、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包头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伴随着包头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不断增长,执法局面临着工作内容多、执法人员少的困局。因此,为满足包头市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增长的执法需求,以及在经费等条件限制下,迫切需要完善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鉴于此,本文将对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提高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的综合能力、工作满意度,促使协管员能够为执法人员提供有效的助力,提高执法局的工作效率,实现提高包头市城市管理质量的目标。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展开了研究。(1)应用问卷调查法对包头市城管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包头市在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中构建了聘用、考核、薪酬与培训机制。并对协管员组织人力资源情况、组织管理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协管员工作满意度与综合能力展开了问卷调查。(2)分析了当前包头市城管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协管员综合能力不足、管理差异较大、激励机制作用有限、工作满意度较低等。针对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本文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聘用机制、培训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不完善。(3)提出了包头市城管协管员组织运行机制的建设策略,建设策略内容包括健全协管员队伍聘用机制,即明确聘用标准、加强聘用程序规范与监督;同时,应通过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保障培训次数与时间、规范培训考核机制等手段来完善培训机制。并且还必须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健全协管员日常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另外,为提升协管员工作满意度还必须完善薪酬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激励、启用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
宗广乐[10](2018)在《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城镇化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水平提升等,这些都给城市健康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城市管理工作的作用与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管理的加强及改善势在必行。改革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在城市管理改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效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政府治理能力与民生福祉的发展,这是城市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为了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建设现代化城市管理机制,做好城市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十分关键。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法,进一步阐明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实施现状,指出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现有的体制进行优化和改进。明确了各部门的权责,避免重复处罚、多头管理、执法扰民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地为当地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达到精简城市执法部门、提高执法能力、降低执法成本、增强执法效力的重要目标,拉近城市行政执法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并将政府的法治理念传递给人民群众,促进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权利和法律意识,配合城市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城市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
二、浅谈南宁市城建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南宁市城建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城市管理工作方针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城市管理工作方针的演变 |
1.1 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城市管理阶段(1949—1977年) |
1.1.1 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 |
1.1.2 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 |
1.2 城建监察兴起的城市管理阶段(1978—1996年) |
1.3 综合行政执法导向的城市管理阶段(1997—2007年) |
1.4 数字化驱动的城市综合管理阶段(2008—2015年) |
1.5 城市治理现代化导向的城市综合管理阶段(2016年至今) |
2 “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
3 结语 |
(3)城市执法体制建构与地方立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城市执法体制变迁中的中央立法与政策 |
(一)试点改革阶段(1997—2002年) |
(二)全面开展阶段(2002—2015年) |
(三)深入推进阶段(2015年以后) |
(四)小结:加强地方立法有助于缓解职权法定与改革先行之间的张力 |
二、城市执法体制变迁中的地方立法 |
(一)1997年以前的地方立法探索 |
(二)1997年至2002年多个城市的综合执法改革试点 |
(三)2002年至2015年地方立法的快速发展 |
(四)2015年以后地方立法对执法机制的新探索 |
三、城市执法体制变迁中的央地立法关系 |
(一)已有的学术探讨 |
(二)中央立法对地方的授权意图 |
(三)地方的立法裁量空间 |
四、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城市执法的主体及关系 |
(一)地方立法在执法权代行模式和委托模式之间的选择与互补 |
(二)地方立法应健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务协作机制 |
(三)地方立法应明确级别管辖制度并保障执法重心下移 |
五、通过地方立法确定城市综合执法的职权范围 |
(一)城管执法权的无序扩张问题 |
(二)确定城管综合执法职权范围的标准 |
(三)问题的解决应遵循科学的地方立法程序 |
六、通过地方立法健全和创新城市执法监督机制 |
(一)地方立法健全城市执法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
(二)城管执法的过程监督 |
(三)城管执法的公众参与和监督 |
(4)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瓯海实践与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城市管理 |
2.1.2 综合行政执法 |
2.1.3 权责配置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公共规制理论 |
第3章 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权责配置现状 |
3.1 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必要性 |
3.2 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历史沿革及职能演变 |
3.3 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权责配置状况 |
3.3.1 组织架构 |
3.3.2 人员配置概况 |
3.3.3 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范围 |
3.3.4 综合行政执法的权力与职责的匹配 |
第4章 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权责配置问题及其原因 |
4.1 综合行政执法中权责配置存在的问题 |
4.1.1 执法权力纵向从属关系混乱 |
4.1.2 同级部门之间职权交叉 |
4.1.3 基层执法人员职能过多 |
4.1.4 执法权责配置未有充分法律依据 |
4.2 综合行政执法中权责配置问题成因 |
4.2.1 纵向条块管理不清晰、系统顶层设计不完善 |
4.2.2 横向权限配置混乱、责任划分不清晰 |
4.2.3 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混乱、执法内容复杂 |
4.2.4 综合行政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权责动态匹配不足 |
4.2.5 城管职权确定缺乏法律依据、执法下沉不到位 |
第5章 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责配置先进经验与启示 |
5.1 柏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经验 |
5.1.1 柏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概述 |
5.1.2 柏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措施 |
5.2 北京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经验 |
5.2.1 北京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概述 |
5.2.2 北京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措施 |
5.3 国内外城市管理执法权责配置的启示 |
5.3.1 理顺上下权力关系 |
5.3.2 厘清同级部门的权责 |
5.3.3 完善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与权责配置 |
5.3.4 完善权责配置的法律法规依据 |
第6章 优化温州瓯海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权责配置对策建议 |
6.1 理顺权力关系,规范执法职权 |
6.2 厘清部门职责,加强执法配合 |
6.3 合理配置职能,提高执法效率 |
6.4 完善权责配置依据,健全法律法规 |
6.5 强化队伍建设,落实权责配置 |
6.6 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Price-Mueller模型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内容框架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城管部门 |
2.1.2 在编人员 |
2.1.3 流失意向 |
2.2 理论依据 |
2.2.1 Price-Mueller离职模型 |
2.2.2 组织承诺三因素模型 |
第三章 南宁市基层城管在编人员的流失现状分析 |
3.1 南宁市基层城管部门情况介绍 |
3.2 南宁市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情况 |
3.2.1 在编人员显性流失情况 |
3.2.2 在编人员隐性流失情况 |
3.3 在编人员流失造成的影响 |
3.3.1 人力资源成本增加 |
3.3.2 城管工作绩效下降 |
3.3.3 队伍管理难度加大 |
3.3.4 社会公众满意度下降 |
第四章 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路径设计 |
4.1.2 研究变量的选择 |
4.2 研究假设 |
4.2.1 城管在编人员的消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
4.2.2 城管在编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
4.2.3 城管在编人员的分配公平性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有正向影响 |
4.2.4 城管在编人员的晋升机会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有正向影响 |
4.2.5 城管在编人员的职业声望对组织承诺有正向影响 |
4.2.6 城管在编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流失意向有负向影响 |
4.2.7 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
4.3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4.3.1 问卷设计 |
4.3.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五章 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样本个体特征描述性统计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正态性检验 |
5.4 相关性分析 |
5.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5.1 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 |
5.5.2 以组织承诺作为因变量 |
5.5.3 以流失意向作为因变量 |
5.6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降低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的对策 |
6.1 优化和落实人员流动规则 |
6.2 强化在编人员的理想信念和抗压能力 |
6.2.1 增强在编人员的理想信念 |
6.2.2 提升在编人员的抗压能力 |
6.3 减轻在编人员的工作压力 |
6.3.1 强化城管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 |
6.3.2 按照城管工作职责增加人才配置 |
6.4 改进在编人员的薪酬福利分配机制 |
6.5 提高城管的职业声望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研究使用的量表 |
附录2 职业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渐进式改革及其演进逻辑: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当代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 |
(一)探索阶段(1978-1996年) |
(二)改革阶段(1996-2012年) |
(三)提升阶段(2013年至今) |
城管执法体制的渐进式发展 |
(一)机构设置缓慢“转正” |
(二)管理体制渐次理顺 |
(三)职权范围来回反复 |
(四)工作机制摸索进步 |
(五)执法效能持续优化 |
渐进式改革的多重演进逻辑 |
(一)问题逻辑:集中处置街面空间的问题 |
(二)改革逻辑:突破合法性紧张的瓶颈 |
(三)制度逻辑:谨慎而持续的调适 |
(四)行动逻辑:分散试错及其自相矛盾 |
小 结 |
(7)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违法建设 |
1.2.2 历史遗留违法建设 |
1.2.3 违法建设治理 |
1.3 文献综述 |
1.3.1 历史遗留违法建设的产生原因 |
1.3.2 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
1.3.3 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现状 |
2.1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的现状 |
2.2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成因 |
2.2.1 对廉价住房的市场需求庞大 |
2.2.2 土地性质难变更 |
2.2.3 老城区房屋重建需求大 |
2.2.4 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
2.3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制度措施 |
2.3.1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政策目标 |
2.3.2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的管理部门与分工 |
2.3.3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的治理手段 |
第三章 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困境 |
3.1 法规制度障碍 |
3.1.1 违法成本低,震慑力弱 |
3.1.2 处理方式存在不足 |
3.2 管理体制障碍 |
3.2.1 责任机制难落实 |
3.2.2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不足 |
3.3 运作机制障碍 |
3.3.1 行政处理程序繁琐 |
3.3.2 工作指引不明确 |
第四章 国内其他城市的治理经验 |
4.1 深圳市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经验 |
4.2 汕头市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经验 |
4.3 南通市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经验 |
4.4 经验启示与借鉴 |
第五章 完善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健全现有法规政策 |
5.1.1 提高违法成本 |
5.1.2 完善行政处理方式 |
5.2 管理体制的创新 |
5.2.1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
5.2.2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
5.3 理顺治理运作机制 |
5.3.1 实行一次性告知及限时办结制度 |
5.3.2 明确相关工作指引 |
5.3.3 简化分类处理工作方法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五)本文创新点 |
二、违法建设治理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阐释 |
(一)违法建设概念分析 |
(二)理论基础 |
三、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现状分析 |
(一)N区违法建设现状 |
(二)N区违法建设治理情况分析 |
四、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及原因分析 |
(一)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 |
(二)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的原因分析 |
五、L市N区改进城市违法建设治理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顶层设计 |
(二)构建政府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 |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四)营造治理违法建设良好氛围 |
(五)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9)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城市管理 |
2.1.2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
2.1.3 协管员 |
2.1.4 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
2.2 城市管理协管员的特征分析 |
2.2.1 城市管理协管员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区别分析 |
2.2.2 城市管理协管员的特征 |
2.3 相关理论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2 多中心理论 |
2.3.3 马斯洛需求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现状 |
3.1 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概况 |
3.1.1 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展历程 |
3.1.2 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构编制及人员配备 |
3.1.3 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职能职责 |
3.2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分析 |
3.2.1 协管员聘用机制分析 |
3.2.2 协管员考核机制分析 |
3.2.3 协管员薪酬机制分析 |
3.2.4 协管员培训机制分析 |
3.3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3.3.1 调查研究设计 |
3.3.2 协管员组织人力资源情况调查分析 |
3.3.3 协管员组织管理机制现状调查分析 |
3.3.4 协管员组织培训机制现状调查分析 |
3.3.5 协管员组织激励机制现状调查分析 |
3.3.6 协管员队伍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
3.3.7 协管员队伍综合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
4.1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行中的问题 |
4.1.1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
4.1.2 协管员综合能力不足 |
4.1.3 管理差异性较大 |
4.1.4 激励机制作用有限 |
4.1.5 工作满意度较低 |
4.2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聘用机制不健全 |
4.2.2 培训机制不健全 |
4.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
4.2.4 激励机制不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策略 |
5.1 协管员聘用机制建设策略 |
5.1.1 明确聘用标准 |
5.1.2 加强聘用程序规范与监督 |
5.2 协管员培训机制建设策略 |
5.2.1 完善培训内容 |
5.2.2 创新培训方式 |
5.2.3 保障培训次数与时间 |
5.2.4 规范培训考核机制 |
5.3 协管员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
5.3.1 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5.3.2 健全协管员日常管理制度 |
5.3.3 制定城管协管员队伍监督制度 |
5.4 协管员激励机制建设策略 |
5.4.1 完善薪酬机制 |
5.4.2 优化绩效考核激励 |
5.4.3 启用职业发展规划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包头市城管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调查问卷 |
附录B:包头市城管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访谈提纲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方法 |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
1.3.2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章 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概述 |
2.1 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涵义与发展过程 |
2.1.1 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涵义 |
2.1.2 我国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创设及发展过程 |
2.2 我国城市综合执法的现行体制 |
2.2.1 传统职责模式 |
2.2.2 综合职责模式 |
2.3 我国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2.4 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2.4.1 系统理论 |
2.4.2 组织再造理论 |
2.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现状 |
3.1.1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变革历程 |
3.1.2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的组织制度基础 |
3.1.3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的现行管理手段 |
3.1.4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实施成效 |
3.2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
3.2.1 城市综合执法形式化问题突显 |
3.2.2 城市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法律依据不足 |
3.2.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权责划分不清 |
3.2.4 城市综合执法相关的保障不足 |
3.2.5 城市综合执法主客体间矛盾突出 |
3.3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的管理理念落后 |
3.3.2 对城市执法立法的重视度不够 |
3.3.3 城市管理职能集权与分权失衡 |
3.3.4 城市综合执法配套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先进经验 |
4.1 国内其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经验 |
4.1.1 上海市改革经验 |
4.1.2 北京市改革经验 |
4.1.3 济南市改革经验 |
4.1.4 深圳市改革经验 |
4.2 国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经验 |
4.2.1 美国城市改革经验 |
4.2.2 韩国城市改革经验 |
4.2.3 英国城市改革经验 |
4.2.4 新加坡城市改革经验 |
4.3 国内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经验对张家口市的启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对策 |
5.1 创新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管理理念,构建执法多方参与机制 |
5.1.1 更新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理念 |
5.1.2 建立城市综合执法多方参与机制 |
5.2 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的相关立法建设 |
5.2.1 加快推进《张家口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的出台 |
5.2.2 推进城市管理执法标准规范的制定 |
5.3 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间权责体系 |
5.3.1 科学设置执法部门的纵向层级关系 |
5.3.2 科学设置执法部门的横向职能关系 |
5.4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保障 |
5.4.1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力量,保障“人”的问题 |
5.4.2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资金投入,保障“财”的问题 |
5.4.3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监督,保障“效果”的问题 |
5.4.4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设施建设,保障“执法现代化”的问题 |
5.5 健全城市综合执法领导机制 |
5.5.1 建立有效的“总负责”领导机构 |
5.5.2 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双重领导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南宁市城建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锦江区基层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梦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中国城市管理工作方针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 余池明,曾永光. 中国名城, 2021(05)
- [3]城市执法体制建构与地方立法[J]. 黄硕,周联合. 地方立法研究, 2020(05)
- [4]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责配置的瓯海实践与优化对策研究[D]. 陈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5]基于Price-Mueller模型基层城管在编人员流失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D]. 周瑛. 广西大学, 2020(07)
- [6]渐进式改革及其演进逻辑: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例[J]. 韩志明. 学海, 2019(05)
- [7]湛江市霞山区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治理问题研究[D]. 马春剑.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L市N区违法建设治理难点及对策研究[D]. 肖健.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9]包头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研究[D]. 张若男. 天津大学, 2018(06)
- [10]张家口市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D]. 宗广乐. 燕山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