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视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视器设计

一、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护仪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闫洪辉[1](2020)在《基于SPO2自动追踪的单床病人氧疗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缺氧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在缺氧环境中,代谢紊乱会导致细胞损伤,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细胞死亡并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目前,通过给缺氧患者进行给氧,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能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纠正氧合状态,促进组织代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进行氧疗是必不可少的抢救与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氧疗技术日益成为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也成为控制以及传感领域的科研新方向。针对目前氧疗方式存在不依靠明确血氧饱和度或者缺少严密监测的缺陷,本文针对氧疗装置展开了研究,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1.本文在设计时考虑到氧疗控制系统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缺氧情况进行供氧设置,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根据患者实时生命体征参数进行氧流量与供氧时间自动调整的氧疗装置。该氧疗装置以STM32F103VE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中选用MAX30100模块对患者的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测量,并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相关反馈量帮助医护人员确定相应的氧疗方案,控制氧气的输出。2.本文设计并完成了显示界面的设计,主要包括当前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供氧量等参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观察患者实时血氧饱和度并可进行目标血氧饱和度设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供氧量的变化曲线可直观显现出来。3.本文对所设计的氧疗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传统氧疗效果对比验证,证明了此设计能够精确控制患者血氧饱和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本文设计的电路具有连接简单,调试方便,性能稳定和成本低的特点。

胡振原[2](2020)在《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着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需要社会医疗逐渐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传统的、不可以移动的大型医疗护理设备,也逐渐向能满足一般人群的家用的小型便携式健康监护设备进行转变,实现可穿戴式的心电智能监护。而目前的一些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存在动态环境下运动伪迹噪声过大,导致心电信号基线偏移,甚至失真的问题,并且运动伪迹噪声的频率和心电信号频率重叠,使得不能通过简单的滤波电路和数字滤波算法对其进行消除。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家庭的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在不影响使用者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通过自适应消除运动伪迹的方式实现人体在动态环境下的心电信号实时监测。首先针对常见的心电监测技术,以及目前市场上穿戴式心电监测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以使用者的心电信号、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作为系统的监测信号。分别分析了心电信号和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监测方案,在同时满足动态环境、穿戴式、方便性、舒适性等要求下,设计了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心电信号监测方案。然后完成了信号节点的软硬件设计。其中信号节点主要集成了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采集模块、蓝牙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模块,并设计了USB接口供电的充放电电路;通过嵌入式软件设计实现信号节点对各模块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结合3D打印技术设计了信号节点的外壳,最终实现了整个系统硬件平台的构建。最后完成了客户端监护软件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验证。基于Qt平台设计了PC端的监护程序,实现了与信号节点的数据传输、信号的实时显示和数据存储等功能,并通过多线程的软件设计方式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心率计算,将实时心率通过图表进行实时展示和显示平均心率。然后对系统功能性进行了验证,首先分别对电极RA和电极LA施加应力作用,将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和电极-皮肤阻抗信号分别作为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然后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滤除了运动伪迹,得到了基线稳定的心电信号,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性。最后将本系统在实际动态环境中(扩胸运动下、下蹲运动下和抬手运动下)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的消除实际心电信号中的运动伪迹,得到基线稳定、信号清晰的心电信号。

杭宇[3](2020)在《呼吸道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文中提出呼吸道疾病既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特别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人们日益重视起呼吸道疾病,设计一款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现有的监护仪价格昂贵,因此,本文只针对脉搏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率和体温这四个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理参数,设计了一款超低成本的监护仪,并可无线联网,接入生理参数监控服务器。本文首先介绍了四个生理参数的测量方案,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本设计中采用的测量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其检测原理。脉搏频率和血氧饱和度都是采用光电容积描记技术,通过人体指尖的反射式PPG信号,分析获取上述生理参数。呼吸率检测采用了薄膜压力传感器,弹性胸带将其固定在人体的胸部或腹部,通过检测胸部或腹部起伏状态的周期变化,计数出呼吸率。体温检测则是使用红外额温检测的方式。监护仪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分为血氧饱和度探头电路、胸带和控制主板三部分。血氧饱和度探头电路负责PPG信号的采集、滤波,然后将PPG信号通过RS-232协议,发送给控制主板。胸带上固定了压力传感器,负责呼吸波的采集,通过线缆连接到控制主板。主板上选用的微控制器是ESP32,其自带Wi-Fi模组,可以连接至无线网络。软件部分,本文研究了如何处理PPG信号和呼吸波信号并提取出相关生理参数,以及如何编程驱动各个功能模块。本文还设计了监控服务器,实现病情恶化自动提醒医护人员和生理数据记录等功能。通过前期的实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陈亚军[4](2020)在《心电信号滤波算法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富强。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新方法,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并且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然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的分析可以诊断心脏的异常情况。然而,目前很多人是在心脏感觉明显不适之后才去医院做心电图,而这时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为此,便携式心电检测装置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可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中基线漂移、运动伪迹噪声及QRS识别不准确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本课题以低功耗元器件及信号滤波算法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的无线心电检测系统。以舒适的T恤衫作为穿戴载体,嵌入差分导联电极并通过USB Type-C接口与装置进行连接。装置利用MOSFET管开关电路切换系统的供电与充电状态,并且通过软件方式,利用无线蓝牙的连接与否切换装置的睡眠与工作状态,以尽可能的降低系统功耗。对于便携式心电检测装置,运动伪迹噪声与基线漂移会严重干扰后续QRS波群的定位。为此,装置硬件中设计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并以采集到的人体加速度信号为参考量,采用改进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并通过差分阈值与斜率突变算法实时定位QRS特征波,从而使装置稳定地输出心电信号与心率值。最后,对样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样机具有便于携带、工作稳定、功耗低以及续航长达12小时等优点。装置通过采集多名实验者的体征信号,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能够稳定不失真地输出心电信号与心率值。在静息时,其R波定位准确率达到99%,心率误差率在2%以内;在运动状态下,其R波定位准确率达到了96%,心率误差率为4%以内。综上所述,该装置具有便于佩戴、输出信号稳定和续航长等特点,并且满足便携式心电检测设备的相关测试指标。

周兴悦[5](2020)在《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战场救护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医疗装甲车可以大大提高救援效率,但大型医疗监护设备并不能满足战场救援中快速、灵活的特点,因此设计一款适用于医疗装甲车的便携式监护设备对战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的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可以实现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和血压三个健康参数的检测与显示,为医护人员确定伤员救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设计的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基于反射式检测原理采集人体手指光电容积脉搏波,通过提取光电容积脉搏波的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计算血氧饱和度,提取脉搏波波峰点计算脉率;采用示波法检测血压,通过采集手腕振荡波计算血压值;数据的传输采用近场通信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系统低功耗的需求。在硬件设计方面,考虑到监测系统的体积大小和使用场景,选用集成度高的模块,优化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减小整个硬件电路系统的体积和功耗。在软件算法设计方面,选用简单易实现的信号处理算法和特征点提取算法,减少计算时间。采用均值滤波去除光电容积脉搏波奇异点;采用平滑滤波去除光电容积脉搏波中的高频噪声;采用形态学滤波去除基线漂移;针对血氧饱和度的计算,采用差分乘积法定位光电容积脉搏波极值点;采用极值点法获取包络线,利用标定后的血氧饱和度计算公式计算血氧值。选择合适的预处理算法分离出袖带中的压力信号和振荡波信号,采用中值滤波去除振荡脉搏波基线漂移,保证信号不失真;采用差分乘积法定位波形的极值点,最后利用高斯曲线拟合和变幅度系数法计算血压。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进行测试。在性能测试中,系统能够完成血氧信号和血压信号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各个参数的计算,系统的续航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达到预期指标。在准确性实验中,血氧饱和度检测误差在±3%以内,脉率检测最大误差为±5次/分,收缩压平均误差为±4.80mm Hg,误差标准差为2.54mm Hg,舒张压平均误差为±3.67mm Hg,误差标准差为2.33mm Hg,血氧饱和度、脉率和血压检测精度符合医疗标准。

缪家骏[6](2020)在《基于FPGA的多生理信号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人民健康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无创检测人体生理信号的仪器。但是现有产品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通用性差,无法模块化扩展;体积大,不便携;智能分析功能不足。所以需要设计可模块化扩展、便携式、智能化的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仪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与实现了多生理信号采集终端,可用于采集电生理信号(包括心电、肌电等)与非电生理信号(包括脉搏、皮肤电等)。选用TI公司的ADS1298作为电生理信号的模拟前端、ADS101E08S作为通用信号的模拟前端、AFE4400作为光电容积脉搏波的模拟前端,选择USB作为主要通信方式并选用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A作为接口芯片。设计并实现了前端采集电路的硬件与FPGA的逻辑电路,实现了多生理信号采集功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采集仪器使用。该仪器委托了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参照GB9706.1对其进行了安全性测试,在正常工作温度下与潮湿预处理后的测试中,泄露电流均小于0.001mA,都可耐受最高1500V的试验电压。2、论文在数据采集功能的基础上,基于全可编程芯片ZYNQ设计了智能分析终端,解决了多生理信号采集终端灵活性不高、用户体验不好、不利于算法在板处理的缺点。使用PetaLinux工具定制并移植了嵌入式Linux系统以实现复杂功能的任务调度;设计了字符设备驱动以实现可编程逻辑与处理器系统的双向数据交互功能。在此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以体现其算法在板处理的功能,使用一个公开的字符识别数据集初步验证了其效果。系统测试表明,多生理信号采集终端通过了 SPI通信、USB通信等测试,初步实现了生理信号的采集功能,通过了相关安全测试,证明了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智能分析终端通过了 DMA传输测试,可用于实现生理信号的采集,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字符识别数据集中的实现效果则证明了算法的在板处理功能。该研究成果将为临床医学、心理学等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了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平台,同时对有特殊需求的专用仪器样机开发有指导意义。

朱检兵[7](2019)在《基于STM32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骤然增多。与此同时,年轻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繁重、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年龄的增长,使自身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各种潜在慢性心脏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基于这一状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便携式的心电监护系统,该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心电模拟信号采集电路、心电模拟信号数字处理电路、数字滤波、上位机软件系统。由于心电信号极易受到干扰,在本文中选择了一种集成度非常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芯片AD8232作为心电采集前端的主控芯片;心电信号数字处理电路负责将心电采集前端送入的模拟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本文中选择了STM32F103C8T6作为心电监护系统的MCU,同时采用无线蓝牙通信的方式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送,蓝牙模块采用超低功耗的BLU4.0;数字滤波是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行相关的去噪处理,将心电信号中含有的干扰信号去除掉后得到更加纯净的心电信号,在本文中采用滤波器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心电数字信号进行相关的去噪处理;上位机是负责接收下位机传送的数字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波形显示、心率计算、数据保存、系统时间显示。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在于硬件电路的设计,由于信号的微弱且易受干扰的特点,硬件电路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模块之间可能存在的串扰以及系统电源波纹系数的问题,同时在PCB布线时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区域设计,模拟地与数字地分开敷铜后通过一点相连,避免了交叉布线带来的电磁干扰。通过上位机的设计并调试通过,可以较好地显示正常的心电信号并实现了相应的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最后也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陈成坤[8](2019)在《便携式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类疾病的致命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心脏疾病如此棘手,主要原因在于此类疾病不易被察觉,会在突然之间发作,一旦发作就很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有必要定期甚至实时进行心电监测,做到能实时察觉,并及时就诊治疗。然而医院所使用的传统医用心电监测设备因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便携性差的缺点,难以满足人们家用日常心电监测的需求。因此,对于家用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作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系统综述了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与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家用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完成了一款低成本的家用便携式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制作及实验研究,该系统主要由便携式心电监测仪与上位机心电分析平台组成。论文首先基于心电信号的特点,在对主要元件进行硬件选型后,完成了心电信号采集与传输硬件电路的设计。前端模拟采集电路由前置放大电路、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与增益电路组成;数字电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J-link电路、OLED电路、蓝牙无线传输电路等组成;基于各芯片的工作电压,设计了3.3 V的稳压电路,为整个系统持续供电;集成各功能电路,获得硬件电路的整体结构,进而完成PCB电路板的设计。其次,设计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包括IIR高通滤波器和50 Hz陷波器,用于滤除基线漂移和工频干扰等噪声;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双阈值法,提高了QRS波群检测的准确率;将心电预处理算法、QRS波群检测算法移植到单片机中,计算出心率值后,通过OLED屏实现心电波形与心率值的实时显示,进而完成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制作最后,将便携式心电监测仪中经过软件滤波处理后的心电信号数据,通过蓝牙模块传输到上位机,然后基于LabVIEW软件,完成串口通信、数据复现、数据存储及人机交互界面的程序设计;进而设计心律失常诊断、心率变异性分析算法并移植到上位机,实现上位机对心电信号的分析诊断功能,进而完成上位机心电分析平台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家用便携式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能实现对人体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显示、保存以及诊断分析,各项指标最大误差不超过3%,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能满足家庭用户进行心电监测与分析的需求。

张梦新[9](2019)在《基于SOPC的多导联ECG实时监测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已成为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通过有效手段来及时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现在,心血管疾病的监护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在医院用心电图机采集12导联的心电信号,然后通过医生来诊断病症,但其缺点是需到固定地点诊断且只能短时间使用;(2)可穿戴电子设备,如电子手环等,其缺点是只能判断心率,无法存储数据以及诊断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针对上述监护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可对复杂心血管疾病进行实时分析诊断的家用心电监护仪。本文从心电信号前端采集系统、SOPC心电信号后端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通信接口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心电信号前端采集系统主要由ADS1298芯片和STM32控制器组成。ADS1298内部集成了右腿驱动、滤波、放大以及模数转换等模块,可获得12导联的心电信号。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仅从人体获取Ⅱ、V2、V3、V5、aVL导联的心电信号而非传统的十二导联。一方面这五个导联的心电信号可用于获得心率以及诊断心律失常和心梗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也可达到小型化与便携式的设计目的,方便家庭使用。SOPC心电信号后端数据处理系统使用Intel公司推出的Cyclone V系列的SoC FPGA芯片,该FPGA芯片内部集成了ARM Cortex A9处理器,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实时处理心电信号数据。SOPC心电信号后端数据处理系统功能包括(1)心电信号噪声的预处理:在FPGA中通过并行处理同时对Ⅱ、V2、V3、V5、aVL五个导联的心电信号做滤波处理(2)对心电信号做算法分析:本系统中移植了同课题组同学设计的心血管疾病检测算法,包括QRS检测算法、心梗检测算法、心律失常检测算法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3)人机交互:负责LCD显示、语音播报、数据拷贝。心电信号的采集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采用UART协议,一方面两系统可进行直连,另一方面可使用基于UART的无线模块。对于系统功能的验证首先从人体采集五个导联的心电信号,发送到后端SOPC心电信号处理系统后,可在LCD屏上显示心率、动态心电波形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结果。对于疾病诊断的验证采用MIT数据库与PTB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方面通过读取SD卡中存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疾病验证,另一方面通过自制的简易心电信号发生器来模拟从人体采集信号,将有疾病的数据通过UART接口发送到SOPC心电信号后端数据处理系统。经测试,本系统可准确识别出有疾病的信号,并且平均每个心拍的处理时间为37.35ms,可达到实时诊断的目的。

严岳文[10](2019)在《可佩戴式远程心电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强度加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大大增加了人口罹患心脏疾病的机率。心电采集设备是监测心脏数据的重要设备之一,传统心电设备虽能准确监测病人心电,但大多体积比较大不易携带,且有使用地域局限性。加之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和慢性等特点,使得心电需要实时监测。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给患者造成不便;心电监护实时性的缺失,可能错过捕捉疾病诊断最佳心电数据。因此远程实时长程心电监测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传统心电采集设备移动性和远程传输问题,本文研制出一款可佩戴式远程心电采集终端。它能实时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并进行滤波处理,在OLED屏上显示心电波形,还具有通过USB模块传输数据至电脑实行近程心电数据管理或4G模块传输数据至医院监听端实现远程心电传输的功能。设备体积小巧,功耗低,便于佩戴,能采集医院分析病理的标准12导联心电数据,适于在家庭中使用。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为:1.完成了心电采集终端的硬件选型、各模块的组建、外围电路的设计。制作了PCB板,使其更加小巧、功耗更低、更易于携带。软件部分实现了心电数据的采集、处理及有线和无线传输等主要功能。其中包括对ADS1198时序图和操作码、USB传输、4G模块传输、远程监听端搭建的研究。2.研究了FIR滤波和中值滤波两种算法,结合滤波算法消除心电噪声信号。其中FIR滤波器消除心电信号工频干扰,中值滤波消除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并采用初值填装法解决了单片机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滤波器的初值问题。3.研究了心电采集终端的其他功能:OLED屏幕显示心电图等必要信息和附加信息;心电R-R间期检测法求心率;AT指令查询法查询设备信号强度;导联脱落检测等其他功能。4.对心电采集终端进行测试:结合逻辑分析仪分析了ADS1198的SPI时序图,证明了数据采集阶段无丢失;结合远程下载的数据MATLAB绘图,证明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通过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幅值对比,证明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通过对比YY 0885-2013国家医疗电子设备标准,结合ADS1198芯片手册和实际测试,证明了硬件电气特性的可靠性。

二、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护仪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护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PO2自动追踪的单床病人氧疗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氧疗装置控制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2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2.2.1 单片机选型
        2.2.2 血氧检测传感器选择
        2.2.3 气体流量计的选择
    2.3 硬件电路设计
        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2 复位电路
        2.3.3 时钟电路
        2.3.4 电源电路
        2.3.5 无线通信模块
        2.3.6 血氧传感器模块
        2.3.7 液晶显示模块
        2.3.8 GSM模块
        2.3.9 FLASH存储模块
    2.4 系统软件设计
        2.4.1 单片机开发环境
        2.4.2 通讯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疗数据显示界面设计
    3.1 用户界面技术的选择
    3.2 QT关键技术
        3.2.1 信号与槽
        3.2.2 QT事件处理机制
        3.2.3 元对象系统
    3.3 氧疗人机交互界面的总体设计
        3.3.1 氧疗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案
        3.3.2 主界面设计
        3.3.3 图片显示设计
    3.4 氧疗装置显示界面通讯设计
        3.4.1 WIFI无线通讯技术
        3.4.2 ESP8266无线通讯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氧饱和度自动追踪机制
    4.1 基于PID的控制算法
    4.2 血氧饱和度控制过程
    4.3 可行性验证
    4.4 临床验证
        4.4.1 研究对象及选择背景
        4.4.2 验证方案
        4.4.3 验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附录 A
附录 B 上位机源码

(2)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心电采集设备和心电的运动伪迹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2.1 心电检测基础
        2.1.1 心电信号特征
        2.1.2 心电图导联系统与心电信号采集原理
        2.1.3 心电信号常见噪声
    2.2 运动伪迹信号产生机理及其检测基础
    2.3 自适应滤波算法
    2.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3.1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1.1 一级放大电路和右腿驱动电路设计
        3.1.2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1.3 工频滤波电路设计
        3.1.4 无源高通滤波器设计
        3.1.5 二级放大电路设计
    3.2 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2.1 脉冲激励发生电路设计
        3.2.2 一级放大电路设计
        3.2.3 半波检波电路设计
        3.2.4 滤波电路设计
        3.2.5 二级放大电路设计
    3.3 主控制器核心电路设计
        3.3.1 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3.3.2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3.3.3 BSL下载电路设计
        3.3.4 外设I/O接口电路
    3.4 蓝牙模块
    3.5 电源控制模块设计
    3.6 系统PCB设计
    3.7 3D打印外壳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1.1 系统软件初始化
        4.1.2 心电信号和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采集软件设计
        4.1.3 蓝牙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软件设计
        4.1.4 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实现
        4.1.5 数字低通滤波器实现
    4.2 基于QT的客户端软件设计
        4.2.1 QT开发平台介绍
        4.2.2 QT开发平台搭建
        4.2.3 客户端软件总体设计
        4.2.4 串口通信
        4.2.5 波形显示
        4.2.6 实时心率计算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分析
    5.1 系统实物展示
    5.2 信号采集测试
    5.3 系统功能性测试
        5.3.1 相关性分析
        5.3.2 运动伪迹的自适应滤除
    5.4 系统实际应用效果
        5.4.1 扩胸运动下的动态环境测试
        5.4.2 下蹲运动下的动态环境测试
        5.4.3 抬手运动下的动态环境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呼吸道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非传染呼吸道疾病
        1.1.2 呼吸道感染
        1.1.3 呼吸道相关生理参数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生理参数测量方法
    2.1 脉搏频率与血氧饱和度检测
        2.1.1 测量方案介绍与选择
        2.1.2 光电容积描记技术
        2.1.3 朗伯-比尔定律
        2.1.4 血氧饱和度计算公式推导
    2.2 呼吸率检测
        2.2.1 光电容积描记法
        2.2.2 胸阻抗法
        2.2.3 压力传感器法
    2.3 体温检测
        2.3.1 体温测量方案
        2.3.2 黑体辐射原理
        2.3.3 物体的发射率
        2.3.4 红外测温误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器件选型与硬件设计
    3.1 硬件整体结构
    3.2 脉搏血氧探头电路板设计
        3.2.1 微控制器
        3.2.2 脉搏波检测芯片
        3.2.3 串口通信电平转换
        3.2.4 脉搏血氧探头总体结构
    3.3 控制主板设计
        3.3.1 硬件与服务器通信方案
        3.3.2 控制主板微控制器
        3.3.3 呼吸率检测胸带和检测电路
        3.3.4 红外体温传感器
        3.3.5 电源电路
        3.3.6 串口通信桥接芯片
        3.3.7 显示屏
        3.3.8 控制主板总体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
    4.1 脉搏血氧探头STM8程序设计
        4.1.1 脉搏血氧检测芯片驱动程序
        4.1.2 脉搏波数字信号处理
        4.1.3 数字FIR滤波器原理与仿真
        4.1.4 数字FIR滤波器C语言实现
        4.1.5 脉搏血氧探头电路软件逻辑
    4.2 控制主板ESP32程序设计
        4.2.1 脉搏波峰值识别算法
        4.2.2 呼吸率检测算法
        4.2.3 红外体温检测程序
        4.2.4 控制主板Wi-Fi编程
        4.2.5 显示屏驱动编写
        4.2.6 控制主板逻辑
    4.3 生理参数监控服务器开发
        4.3.1 开发技术选型
        4.3.2 多任务处理和进程间通信
        4.3.3 呼吸困难警报功能
        4.3.4 数据存储和显示
        4.3.5 服务器代码逻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脉搏频率、血氧饱和度测试
    5.2 呼吸率测试
    5.3 体温探头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致谢

(4)心电信号滤波算法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便携式心电检测装置的实现方案
        1.2.2 滤波算法的研究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主要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心电信号理论研究与系统方案设计
    2.1 心电信号理论研究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与特点
        2.1.2 典型心电图
        2.1.3 心电检测导联方式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2.1 设计方案
        2.2.2 设计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警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实现
    3.1 系统的硬件设计
    3.2 系统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
        3.2.1 差分导联电极模块
        3.2.2 信号采集方案论证与模块设计
        3.2.3 主控芯片选型与模块设计
        3.2.4 三轴加速度模块
        3.2.5 无线传输模块
        3.2.6 光源预警控制模块
        3.2.7 电源芯片选型与模块设计
    3.3 检测装置的软件实现
        3.3.1 心电信号采集过程
        3.3.2 软件程序设计与分析
    3.4 体征信号的异常预警方式
        3.4.1 心电异常预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电信号滤波算法与QRS波群提取
    4.1 心电信号滤波算法
        4.1.1 自适应干扰相消原理
    4.2 心电信号运动伪迹的研究
        4.2.1 LMS滤波算法
        4.2.2 NLMS滤波算法
        4.2.3 改进的NLMS滤波算法
    4.3 QRS特征波定位算法研究
        4.3.1 R波定位算法研究
        4.3.2 Q与S波检测算法研究
    4.4 心率计算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样机尺寸与功能测试
        5.1.1 ECG滤波与QRS定位算法
        5.1.2 心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5.1.3 体征信号显示软件测试
    5.2 心电检测系统整机测试
        5.2.1 系统样机可靠性试验
        5.2.2 系统功耗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5)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血氧饱和度测量
        1.2.2 血压测量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健康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案设计
    2.1 健康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
        2.1.1 血氧饱和度检测
        2.1.2 脉率检测
        2.1.3 血压检测
    2.2 总体设计方案
        2.2.1 设计方案
        2.2.2 设计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健康参数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主控单元
        3.2.2 电源供电单元
        3.2.3 血压采集单元
        3.2.4 血氧信号采集单元
        3.2.5 近场通信单元
        3.2.6 显示单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健康参数测量算法研究及程序设计
    4.1 光电容积脉搏波的预处理
        4.1.1 去除突变点
        4.1.2 去除高频噪声
        4.1.3 去除基线漂移
    4.2 脉搏波特征点处理方法研究与参数计算
        4.2.1 极值点定位
        4.2.2 包络线定位
        4.2.3 血氧饱和度和脉率计算
    4.3 压力脉搏波信号预处理
        4.3.1 分离信号
        4.3.2 去除基线漂移
    4.4 压力脉搏波特征点处理方法研究与血压判定
        4.4.1 极值点定位
        4.4.2 曲线拟合
        4.4.3 血压判定
    4.5 程序设计
        4.5.1 光电容积脉搏波采集与处理程序流程
        4.5.2 血压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系统性能测试
        5.1.1 功能测试
        5.1.2 功耗测试
    5.2 健康参数准确性测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基于FPGA的多生理信号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3 论文章节安排
2 生理信号的产生机制、特点与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生理信号的产生机制与特点
        2.1.1 电生理信号的产生机制与特点
        2.1.2 其他生理信号的产生机制与特点
        2.1.3 实现生理信号采集功能的技术难点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评估
        2.2.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2.2 多生理信号采集功能的设计思路分析
        2.2.3 主控方案选择
        2.2.4 通信方案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多生理信号模拟前端采集电路的硬件设计
    3.1 前端采集板的功能框图
    3.2 电生理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 通用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4 脉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5 USB芯片电路设计
    3.6 供电设计
    3.7 隔离设计
    3.8 外围接口
    3.9 印刷电路板设计
    3.10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生理信号模拟前端的FPGA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4.1 FPGA内部功能模块设计
    4.2 数据采集IP设计
    4.3 CY7C68013A固件设计与USB通信接口IP设计
        4.3.1 CY7C68013A的固件设计
        4.3.2 USB通信接口IP实现
    4.4 FPGA仿真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多生理信号采集终端的系统集成与验证
    5.1 外壳设计与系统集成
    5.2 模块测试
        5.2.1 SPI接口测试
        5.2.2 USB接口控制IP的时序验证
        5.2.3 USB传输测试
    5.3 整体功能测试
    5.4 安全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智能分析终端的实现与算法的在板处理
    6.1 智能分析终端介绍
    6.2 支持向量机算法介绍
    6.3 PL端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6.3.1 处理系统IP的配置
        6.3.2 AXIS通信接口IP设计
        6.3.3 SVM分类器的实现
    6.4 PS端软件设计
        6.4.1 Linux开发环境搭建
        6.4.2 基于PetaLinux的嵌入式Linux移植
        6.4.3 基于ZYNQ的字符设备驱动设计
    6.5 智能分析终端测试
        6.5.1 DMA传输测试
        6.5.2 SVM分类器测试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7)基于STM32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心电信号的相关理论
    2.1 心电信号产生的机理
    2.2 心电信号的波形分析
    2.3 心电信号的特征
    2.4 心电信号的测量方式
    2.5 心电信号的主要干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3.2 模拟采集电路的设计
        3.2.1 元器件的选择
        3.2.2 一级放大和高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3.2.3 二级放大和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3.3 数字化处理电路的设计
        3.3.1 主控芯片的选择
        3.3.2 最小系统和OLED电路的设计
    3.4 蓝牙电路的设计
    3.5 电源电路的设计
    3.6 心电监护仪整体原理图和PCB的制作
    3.7 MCU程序的编写
        3.7.1 系统时钟配置
        3.7.2 串口配置
        3.7.3 DMA配置
        3.7.4 ADC转换配置
        3.7.5 定时器配置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电监护系统上位机的设计
    4.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4.2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4.2.1 登录界面的设计
        4.2.2 蓝牙通信的设计
        4.2.3 系统时间获取模块的设计
        4.2.4 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4.2.5 心率计算模块的设计
        4.2.6 心电波形显示模块的设计
    4.3 系统软件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心电监护系统的调试与验证
    5.1 系统硬件的制作
    5.2 系统硬件电路的整体调试
    5.3 系统软件的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便携式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研究现状
        1.2.2 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心电信号检测原理及系统方案设计
    2.1 心电信号的检测原理
        2.1.1 心电信号产生原理
        2.1.2 心电信号的特征分析
        2.1.3 心电信号的干扰因素及抗干扰分析
        2.1.4 心电电极的选型
        2.1.5 导联方式的确立
    2.2 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心电信号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
    3.1 主要元件的选型
        3.1.1 前端心电信号处理芯片
        3.1.2 微控制器
        3.1.3 蓝牙数据传输模块
    3.2 电源电路的设计
    3.3 模拟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3.3.1 前置放大电路
        3.3.2 高通滤波电路
        3.3.3 低通滤波与增益电路
        3.3.4 模拟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仿真实验验证
    3.4 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3.5 蓝牙无线传输电路的设计
    3.6 PCB电路板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电信号自动分析算法研究
    4.1 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设计
        4.1.1 工频干扰的滤除
        4.1.2 基线漂移干扰的滤除
    4.2 QRS波群波形识别与特征值提取算法设计
        4.2.1 差分阈值法检测R波的基本原理
        4.2.2 基于改进型自适应双阈值法的R波检测
        4.2.3 Q波起点与S波终点的检测
    4.3 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参数计算
    4.4 心律失常自诊断算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软件设计
        5.1.1 系统初始化
        5.1.2 数字心电信号的采集
        5.1.3 基于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
        5.1.4 心电图与心率值的显示
    5.2 上位机心电分析平台的软件设计
        5.2.1 串口通信
        5.2.2 心电数据的复现
        5.2.3 心电数据的存储
        5.2.4 人机交互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实验研究
    6.1 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
    6.2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测试实验
    6.3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数据传输测试实验
    6.4 上位机心电分析平台功能性测试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SOPC的多导联ECG实时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心电监护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框架设计
    2.1 心电导联与心电图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与提取
        2.1.2 心电导联体系
    2.2 SOPC开发平台简介
        2.2.1 SOPC系统结构介绍
        2.2.2 SOPC系统开发环境以及开发工具
    2.3 系统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电信号的采集、传输与预处理
    3.1 心电信号前端采集系统设计
    3.2 采集前端与SOPC后端通信接口设计
    3.3 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硬件化实现
        3.3.1 预处理模块整体设计
        3.3.2 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设计
        3.3.3 FIR高通滤波器设计
        3.3.4 基于LMS算法的数字陷波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PC嵌入式软件设计
    4.1 SOPC嵌入式平台搭建
    4.2 SOPC嵌入式软件总体设计
    4.3 SOPC软硬件通信接口设计
        4.3.1 自定义IP核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4.3.2 控制信号设计
    4.4 SOPC嵌入式外围接口软件设计
        4.4.1 LCD显示功能设计
        4.4.2 语音模块设计
        4.4.3 基于USB接口的数据文件拷贝
        4.4.4 Linux应用程序的开机自启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心电信号检测算法的SOPC平台实现
    5.1 心电信号检测算法的介绍
    5.2 QRS检测算法的软硬件设计
        5.2.1 QRS检测算法硬件化设计
        5.2.2 QRS检测算法嵌入式软件设计
        5.2.3 心率变异性分析
    5.3 心梗及心律失常检测算法的SOPC平台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资源占用
    6.2 滤波器测试
    6.3 系统整体测试
    6.4 疾病诊断测试
    6.5 分析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可佩戴式远程心电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案及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心电检测原理
    2.1 心电信号产生的基本原理
    2.2 心电信号的特征及伴随的噪声
    2.3 十二导联体系
        2.3.1 标准肢体I、II、III导联
        2.3.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2.3.3 单极胸导联
    2.4 电极与导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总体框架
    3.2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3 心电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4 显示电路设计
    3.5 心电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3.5.1 有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3.5.2 无线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3.6 PCB绘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4.2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4.3 心电滤波算法
        4.3.1 工频干扰滤波算法
        4.3.2 基线漂移滤波算法
    4.4 心率检测算法
    4.5 信号强度及导联脱落检测
    4.6 显示程序
    4.7 心电信号远程传输
        4.7.1 心电数据远程发送
        4.7.2 心电数据远程接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ADS1198的SPI时序图测试
    5.2 体积功耗及可佩戴性测试
    5.3 USB传输测试
    5.4 远程数据传输测试
    5.5 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奖励

四、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护仪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PO2自动追踪的单床病人氧疗装置的研制[D]. 闫洪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面向动态环境下的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D]. 胡振原. 东南大学, 2020(01)
  • [3]呼吸道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D]. 杭宇. 南京大学, 2020(04)
  • [4]心电信号滤波算法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亚军.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便携式健康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兴悦.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6]基于FPGA的多生理信号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设计[D]. 缪家骏. 浙江大学, 2020(02)
  • [7]基于STM32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D]. 朱检兵. 南昌大学, 2019(02)
  • [8]便携式心电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陈成坤.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9]基于SOPC的多导联ECG实时监测系统[D]. 张梦新. 武汉大学, 2019(06)
  • [10]可佩戴式远程心电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严岳文.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无线家庭监视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