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是三足凳

贵妇是三足凳

一、淑女是三条腿的凳子(论文文献综述)

吴天元[1](2019)在《《安息角》(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安息角》是华莱士·斯泰格纳的代表作,本次需要翻译的版本出版于2009年并由杰克逊·J·本森作序。本作品的中译本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但该出版版本存在严重漏译现象,经初步确认达到了全书的百分之六十。本次项目目的为补全漏译部分以及修改已译部分。本翻译项目为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英汉翻译项目。本项目负责人是本报告作者的导师。本报告作者作为项目组成员承担了《安息角》序言及第1-3章的翻译任务,并基于翻译实践撰写了本报告。其中,涉及首次补充翻译的部分约为8万多字,以下划线标识;涉及修改的部分以波浪线标识;未改动部分无标识。本报告基于本次翻译实践而撰写。报告中介绍了项目信息、小说《安息角》的相关信息、小说作者华莱士·斯泰格纳的相关信息,以及翻译实践的过程。本报告讨论了之前译本的漏译现象及其影响,并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本报告的作者表明了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迎合译入语读者应该主要采用归化翻译。具体运用了四字词、增词、语序调整、语义结合等特定翻译技巧。同时,为了保持原文本的文化意象和语言风格,应该适当采用异化翻译作为补充。本报告的作者发现,为保证翻译的忠实,应该避免之前译本的漏译现象。归化和异化应该适当交替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迎合译入语读者,另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文本的文化和风格。本报告的作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来帮助中国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安息角》的主题与风格。同时,本报告的作者也希望能通过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对今后的小说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帖伊[2](2019)在《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文中提出名词谓语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色鲜明的语言构式。汉语名词谓语句的研究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先后经历了初步界定、细致描写和深入解释等三个主要阶段。现有针对汉语名词谓语句的研究成果虽相当丰富,但从整体上看仍有不足,尤其是构式的意义建构亟待全面深入的考察。汉语名词谓语句背后潜在着怎样的认知规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利用理论间互相修补和完善的机制,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特征,以期发现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背后的认知动因和机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一,名词谓语句的构式义是什么?它的类型划分与层级分布网络是怎样的?它与“是”字判断句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第二,名词谓语句有哪些显着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第三,名词谓语句形成的认知动因是什么?其意义如何建构?本研究强调以理论为导向的自上而下分析法和基于用法的自下而上分析法相结合,重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以定性研究为主。自建封闭语料库,共收集1050例名词谓语句,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语料库和前期研究成果里的经典例句。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名词谓语句在认知语法视角下的界定是:((NP1)NP2),其构式义是:任何概念化主体从NP1到NP2进行顺序扫描,能够建立两个概念间或包含、或同一、或联想的基本关系,从而实现NP2对NP1性质或状态的描写。名词谓语句作为一种以“((NP1)NP2)”结构独立成句的表达式,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各方面均与“是”字判断句有所区别,不是“是”字句的简单省略。本研究从横纵两个维度对名词谓语句进行了类型描述。横向上以基本概念关系为依据,名词谓语句可以划分为包含式(599例,占57.05%)、同一式(394例,占37.52%)和联想式(57例,占5.43%)等三种基本类型。纵向上以句法扩展结构为依据,名词谓语句的上位原型图式是“((NPSub)<sub>NPPre)<sub>”;“((NP1)NP2)”“((NP1)αNP2)”“((NP1)NP2)β”和“((NP1)αNP2)β”为其图式性下位原型图式,其中以“((NP1)NP2)”结构的原型性最高。第二,名词谓语句的显着特征主要包括:1)句法层面上,可进入包含式和联想式名词谓语句的名词范围较广,搭配较灵活;而进入同一式名词谓语句的名词范围则相对有限,搭配较稳定。在三种基本类型的名词谓语句中,谓语名词前后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副词和语气助词,个别名词谓语句还可以与表示否定意义的副词搭配。2)语义层面上,包含式名词谓语句的语义联结主要表现为“本体-特征包含”“领有者-领属物包含”“本体-类属包含”和“领属物-领有者包含”;同一式名词谓语句的语义联结则表现为“量化同一”“时空同一”“指人同一”和“指物同一”;联想式名词谓语句的语义联结必须激活一定的事件框架才得以实现。3)时体-情态层面上,名词谓语句在时间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即时性和实现性;在情态判断上又具有较弱的未来指向性和较强的程度性。4)语用层面上,名词谓语句具有经济性、凸显性、对比性和抒情性的语用特征。第三,概念关系的呼应性和语义推理的顺应性是名词谓语句形成的源动力,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名词时间化、阐释层级化和植入隐性化。名词谓语句的情境植入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隐性情境,即:包含关系情境、同一关系情境和联想关系情境。完成体标记“了”及程度情态标记“都”“挺”“才”等,作为汉语语法体系中的情境植入成分,帮助名词谓语句从时间隐性转向时间显性。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提出“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为名词谓语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其次,通过名词谓语句的语料对情境植入理论做进一步阐释,提出基于汉语语言事实的小句植入特征,有助于推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复次,揭示汉语名词谓语句背后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探索汉语使用者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概念化能力,也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深秀[3](2018)在《爱我所爱》文中研究表明一年一度的大学艺考来到了"性福街",暗恋中的女博士充当室友的灯泡,始终没有表白的勇气。爱我所爱,但所爱之人却不爱我。主人公该何去何从?一闻小荷又背着药回来了,紫色背包鼓鼓囊囊。"看什么呢?"闻小荷凑过身来时,我正趴在阳台上。"性福街"上的盛况还在继续,我刚从那里遛了一圈回来。我们29号宿舍楼背面的这条步行街,因周边布满主打大学生夫妻生意的小旅馆而得名,其实它的本名叫"幸福街"。"性福街"今天人影

张军[4](2018)在《人间草木》文中指出昔日,京郊潞城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舳舻千里;现如今,这儿是"铲子"们的掘宝圣地,有人在这里实现财富神话,也有人梦断潞城、埋骨其间。曾经的寻常物件,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哪怕支离破碎,依然价值不菲。而在这块"宝地"上奔波劳碌、生生不息的人们,有如人间草木,虽然卑微,但他们的人生故事零落成泥,却终将沉淀成历史的一部分……

尹学芸[5](2017)在《一次基层选举的近距离观察》文中认为1又是换届年。6月20日晚七点,我挂职单位的镇党委黄书记打来电话,说明天要去村里换届选举,问我去不去。我说,去。我问她去不去,她说她是这次选举现场的总指挥。因为一直关注村民自制的民主进程,我试图对一个村庄进行抽丝剥茧式地现场实录。这种打算早就有,我对乡村有感情,特别希望他们在物

杨志敏[6](2017)在《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情戏作为戏曲的一个类别,清初已有剧种形成,是由曲艺道情或皮影道情受当地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影响,以代言体方式搬上舞台的剧种统称。据统计有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太康道情戏、晋北道情戏等20种,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道情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宗教文化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典型范式,至今仍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本文在借鉴、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系统搜集资料,结合重点剧种的田野调查,深入考察道情戏现状。打破以往以单一剧种或剧团为主的研究局面,将道情戏系统置于全国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发展阶段、班社剧目、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分析。并从文化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综合概括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结合当下的“非遗”保护热潮,寻求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生存之道,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朱全定[7](2015)在《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文中研究表明侦探小说自爱伦·坡开创以来,已经成为通俗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都市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通过印刷媒介、影视媒介、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介所承载、传播的文化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侦探小说始终凸显着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向前发展,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侦探小说具有满足大众读者消遣、娱乐、宣泄的功能,作品中扑朔迷离的情节、惊险刺激的场景、神秘莫测的悬念以及料事如神的侦探,构成了侦探小说的审美特性。神秘、惊恐、悬疑等审美元素为读者的“暴力”本能宣泄找到了一个出口,为读者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体验。侦探小说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不断地围绕案件进行设谜、解谜的游戏。作者通过故事中的侦探,在未知的空间中,寻找破案线索,不断地为读者设置谜面,读者积极参与重构犯罪现场、去伪存真,在蛛丝马迹中判断真凶,从出人意料的结局里体验解谜的快乐。本论文主要以中国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收集、整理的侦探小说文本及其文化衍生品为基础,将其置入世界侦探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下,首次运用原型理论、叙事学理论、故事形态学理论以及大众文化相关理论,通过横向研究的方法,探究侦探小说的叙事艺术的独特性以及侦探小说向通俗文化转变的进程中对我国文化生产的启示,力图成为对中国侦探小说研究的有益补充。本论文由绪论及四章正文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方法、创新意义、以及本论文中对侦探小说的界定。根据这一思路,撷取侦探小说中的几个关键元素,对中国侦探小说进行横向性研究,并且把中国侦探小说放进大众文化视野中,发掘其接受创作中的深层次原因,拓展国内对中国侦探小说文化研究层面。第一章以神话、宗教、传说为切入点,运用原型理论,探索侦探小说中的文学渊源。在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中,谜、罪、惩恶扬善、法的观念、侦探等侦探小说中的核心元素,作为一种文化和心理的积淀,潜伏在原始初民的集体无意识中。爱伦·坡的人生经历、欧洲传统文学以及他的创作理念为他开创侦探小说提供了契机,本节着重分析了他的五篇侦探小说确定的侦探小说模式类型。柯南·道尔把侦探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所确立的“福尔摩斯——华生”模式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公案小说以破案故事为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思维方式,是我国侦探小说创作的重要源泉,对中国侦探小说创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章探讨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类型,将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分析模式运用到侦探小说上,尝试归纳其创作的具体规律,概括出七种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从而为当代侦探小说的创作避免雷同,另辟蹊径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三章从叙事学角度,选取中外案例,分析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角度,探究了侦探小说中的罪犯、侦探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语言的研究,分析了侦探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显着特点。第四章论述了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影响。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大众传媒为侦探小说提供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译者在译介过程中,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直接促成了我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发生;并且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悬疑小说的现状及其经典化问题。最后,运用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探讨了西方侦探小说文化产业对我国文化生产的启示以及对我国侦探迷现状进行了分析。

刘路一[8](2015)在《女大学生村官》文中提出1井村,当邓丽君第一次听说自己要去这个地方的时候,以为那是一个极其低洼的村庄。要从某个地表的隙罅中一直向下向下,几乎下到阴曹地府中去。但真正来到井村时她才知道不是,甚至完全相反。井村村前是一个向上的笔立的水泥高坡,简直就像撑在鼻子跟前。坡顶端村口黑洞洞的,长满了参天大树。忽然,邓丽君感觉,这个村口,倒像是女人屈膝张开的双腿,生命之门大张着,似乎静静等待什么

嵇亦工[9](2014)在《狂犬病》文中研究说明卷首:旧学故友谁这么早打来电话……陆小兵,我们回家了……列车轰鸣着穿越田野河流一路向南奔驰,我倚窗而坐,将脸庞贴近身旁那只篾篓,不停地对着里面的小维斯纳亲昵说着:陆小兵,我们回家了,我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夏寡妇遵照陆小兵的嘱托,将这条法国名犬送给了我。我按照西方人给心爱宠物取名的惯例,用他的姓氏称谓,为这条毛发金亮且具有王者风度的狗崽

吕魁[10](2014)在《把那个故事再讲一遍》文中认为1一九九二年情人节,邓公南巡至上海,那天黄昏,我初次见到金樱姐的美。那年月没几个人过这种洋节,人们完全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之所以对那个情人节记忆犹新,是因为那一天我十四岁。那天午饭,在县招待所的国营餐馆里,全家人难得凑齐,围坐一桌为我庆祝生日。我小叔李宏斌一手握白酒瓶,一手搂住我脖子,酒气熏天

二、淑女是三条腿的凳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淑女是三条腿的凳子(论文提纲范文)

(1)《安息角》(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Project Introduction
    1.1 Task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s
    1.2 Wallace Stegner and Angle of Repose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and Process
    2.1 Guiding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2.2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 1-3
    2.3 Translation Tools, Resources and Schedule
    2.4 Target Text Polishing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Omissions in the First Chinese Version
    3.2 Improvement on the First Chinese Version
    3.3 Translation of the Omitted Texts
        3.3.1 Domestication
        3.3.2 Foreigniz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4.2.1 Limitations
        4.2.2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Appendix One: Source Text
Appendix Two: Target Text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原则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搜集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搜集
    1.5 术语界定
    1.6 结构安排
第2章 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现状述评
    2.1 引言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名词谓语句的界定研究
        2.3.2 名词谓语句的描写研究
        2.3.3 名词谓语句的解释研究
    2.4 简评
第3章 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
    3.1 引言
    3.2 哲学背景
    3.3 理论基础
        3.3.1 理论基础一:情境植入理论
        3.3.2 理论基础二:框架语义学
        3.3.3 理论基础三:认知参照点理论
    3.4 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
        3.4.1 构建理据
        3.4.2 前提和假设
        3.4.3 运作方式
    3.5 小结
第4章 新模型下名词谓语句的界定及分类
    4.1 引言
    4.2 新模型下名词谓语句的界定
        4.2.1 界定标准
        4.2.2 与“是”字判断句的辨析
    4.3 新模型下名词谓语句的分类
        4.3.1 包含式名词谓语句
        4.3.2 同一式名词谓语句
        4.3.3 联想式名词谓语句
    4.4 名词谓语句的层级范畴网络
    4.5 问题与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新模型下名词谓语句的特征
    5.1 引言
    5.2 包含式名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2.1 语料分布
        5.2.2 语义特征
        5.2.3 句法特征
    5.3 同一式名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3.1 语料分布
        5.3.2 语义特征
        5.3.3 句法特征
    5.4 联想式名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5 名词谓语句的时体-情态特征
        5.5.1 时体特征
        5.5.2 情态特征
    5.6 名词谓语句的语用特征
    5.7 小结
第6章 新模型下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的认知分析
    6.1 引言
    6.2 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的认知动因分析
    6.3 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分析
        6.3.1 包含式名词谓语句的意义建构
        6.3.2 同一式名词谓语句的意义建构
        6.3.3 联想式名词谓语句的意义建构
        6.3.4 其他
    6.4 名词谓语句意义建构的特征
        6.4.1 名词时间化
        6.4.2 阐释层级化
        6.4.3 植入隐性化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发现与启示
        7.1.1 研究发现
        7.1.2 研究启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包含式名词谓语句语料清单
附件二:同一式名词谓语句语料清单
附件三:联想式名词谓语句语料清单

(3)爱我所爱(论文提纲范文)

(4)人间草木(论文提纲范文)

(6)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地理环境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期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期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衰落期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复兴期
第二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班社剧团活动
    第一节 “胶东半岛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二节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上)
    第四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下)
    第五节 “陇东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剧目
    第一节 道情戏的剧目概况
    第二节 宗教神话剧
    第三节 孝贤劝善剧
    第四节 家庭生活剧
    第五节 社会历史剧
    第六节 现代戏
第四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音乐体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唱词衬字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帮腔艺术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上)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下)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舞台艺术
第五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品格及功用
    第一节 宗教品格
    第二节 民俗品格
    第三节 乡土品格
    第四节 艺术功用
第六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现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困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及保护
结语
附录: 道情戏大事记
附表一: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统计表(清末—1956年左右)
附表二: 太康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表
附表三: 太康道情戏脚色行当表
附表四: 太康道情剧团2012年(1月25—5月5日)演出统计表
附表五: 太康道情剧团2010—2011年演出总收入表
附表六: 太康道情剧团2011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七: 太康道情剧团2010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八: 太康道情剧团演员代际表
附表九: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活动表(清——1950年左右)
附表十: “山陕中心”班社剧团表(1950-至今)
附表十一: 临县道情剧团演职情况表
附表十二: 陇剧脚色行当表
附表十三: 胡家营业余渔鼓戏剧团的脚色行当
附表十四: 右玉县道情剧团演员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及选题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意义
    四、侦探小说的界定
第一章 原型与发轫 ——中国侦探小说的文学渊源
    第一节 神话、宗教、传说与侦探小说
    第二节 西方侦探小说
        一、爱伦·坡与侦探小说
        二、柯南·道尔与侦探小说
    第三节 中国公案小说
        一、传说起源期
        二、萌芽生长期
        三、形成发展期
        四、鼎盛转型期
        五、中国公案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思维方式
第二章 模式与创新 ——中国侦探小说创作模式解析
    第一节 程小青的“道德模式”侦探小说
    第二节 孙了红的“文化心理模式”侦探小说
    第三节 建国五十年代“肃反反特小说”模式
    第四节 文革时期手抄本模式
    第五节 海岩的“案情+爱情”模式
    第六节 蔡骏的“知识悬疑”模式
    第七节 那多的“灵异悬疑”模式
第三章 人物与叙事——中国侦探小说四个维度
    第一节 罪犯
        一、物欲型罪犯
        二、情欲型罪犯
        三、权欲型罪犯
    第二节 私人侦探
        一、推理型侦探
        二、侠盗型侦探
    第三节 官方警探
        一、官府侦探
        二、公安干警
    第四节 叙事视角与侦探小说
    第五节 叙事空间与侦探小说
    第六节 叙事语言与侦探小说
第四章 媒介与产业——侦探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侦探小说
        一、印刷媒介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二、影视媒介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三、互联网络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第二节“爱伦·坡、福尔摩斯”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生产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侦探迷现状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 一
附录 二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女大学生村官(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狂犬病(论文提纲范文)

卷首:旧学故友
    谁这么早打来电话
    他就是那时排里的“王”
    美得就像一只燕子
卷一:世界是你们的
    这家伙日后一准是个人物
    这是课堂,不是你家
    女娃的手心不能让男娃摸
    整个就是一个瞎子
    最后的一脸微笑
    非得把王婆拉下马
    我早就看出疤头这小子心怀鬼胎
    那个村子叫和尚庄
    我们就要去拥抱自己的世界了
卷二:绫子巷九号
    不过是刀枪戳出来的几朵花
    我大清早睁开眼睛就上班了
    我是我妈亲生的
    其实连张结婚证都没领过
    这是谁定的条例,简直狗屁不通!
    我们自己养一条
    你就等着瞧吧
    是谁弄死了我的花
    你狗日的你说话呀
    阿奇在疼痛与饥饿的折磨中死去
卷三:激情与骚动
    你又有了一毛钱
    我只是给你们想到了一项工作
    以后我们的摊点就设在这地方
    别看这间棚子小
    我们的事业真正开始了
    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何尝不想告诉你们
    那地方是我的一个秘密仓库
    你还是到乡下避避风
卷四:相距但并不遥远
    不思量,自难忘
    我爸爸死得很开心
    你嫂子还在丈母娘肚里
    那女娃有趣死了
    他说他元旦举行婚礼
    她叫梅洁芳
    其实她早就熟悉我这个名字
    他俩之间不是一见钟情
    再玩一次盯梢游戏
    她连条狗都不如
    天皇老子也拦不住
卷五:与狗同欢的日子
    东南亚太贸易公司
    养狗专业户
    我还指望你给我写本书
    关爱它们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二连四排同学会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
    夏寡妇名叫夏水芹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我
卷尾:了结葬礼
    他就要离开“人间”这座村庄了
    夏水芹,我在这儿哩
    陆小兵,我们回家吧……

(10)把那个故事再讲一遍(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四、淑女是三条腿的凳子(论文参考文献)

  • [1]《安息角》(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吴天元. 山东大学, 2019(09)
  • [2]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基于框架和参照点的情境植入模型[D]. 帖伊.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3]爱我所爱[J]. 深秀.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8(07)
  • [4]人间草木[J]. 张军. 啄木鸟, 2018(02)
  • [5]一次基层选举的近距离观察[J]. 尹学芸. 作品, 2017(06)
  • [6]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D]. 杨志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7]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D]. 朱全定. 苏州大学, 2015(12)
  • [8]女大学生村官[J]. 刘路一. 创作与评论, 2015(05)
  • [9]狂犬病[J]. 嵇亦工. 江南, 2014(06)
  • [10]把那个故事再讲一遍[J]. 吕魁. 当代, 2014(01)

标签:;  ;  ;  ;  

贵妇是三足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