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网通讯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东[1](2020)在《晋中地区配电风通信方案的设计及其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促进了配电网的转型,基本上实现了配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配电网中需要采集和使用的数据量较多,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从而确保各项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和控制指令的正确性和实效性。配电网通信系统是整个配电网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网络的牢靠性和坚强性直接影响配电网运行质量。本次论文主要就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方案进行设计,为该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论文首先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及其通信系统的背景和意义,指出虽然晋中电网通信网络已经初步成型,但是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非话业务量的增加,现有通信网络的各种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如数据传输速率低、设备容量小等,不能够满足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晋中配电网通信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通信方案的优缺点。论文重点就晋中配电网通信系统接入层和骨干层通信网络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包括其建设思路、网络结构、站点设备配置以及网络建设等。为了验证所设计方案的正确性,还选择3条配电网对其通信网络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内容有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通信方案的可行性。
李舜豪[2](2020)在《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各行各业制造水平的持续提升,工业生活用电需求在持续增大,各类电力企业也在全新的时代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与此同时,期间也有许多企业在竞争逐渐激烈的市场中面临着生存挑战。为了保证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较多电力企业都致力于进行可靠供电系统的构建,旨在借助系统实现稳定高效地电力供应,以此强化自身竞争实力。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相关的优化试点工程也纳入城网改造计划当中,已经由原本局部试点持续扩大为校区配电,再到现在的跨区域供电,其应用程度也持续加深,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现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分布规模较大,因此无法实现整体改高效的耦合。其次尚未建立与之匹配支的系列软件,通信方式方面也有待优化;其次,尚未构建有效且全面的分析软件,无法保证信息的高效传输以及整体分析。未能满足供电公司获取配电台区自愈、报警、获取相关运行数据以及台区运行状态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的需求。在本文中将结合前期应用实践期间出现的系列问题,基于南方电网和广州供电局有限企业番禺供电局在实际供电期间出现的系列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索分析,旨在借助高效通讯方式的选取,完成供电系统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对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顺利研发,促使供电运行管理能够更为全面且灵活,来满足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的实时需求、准确需求、远程操作需求及运维方便需求。首先,立足于实际层面,对目前我国配网系统的自动化程序进行研究,随后进一步借鉴配网台区相关的运行经验,设计集通信、状态监测、故障隔离功能、远程操控的智能低压开关和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并结合目前的技术规范合理设置开关及终端的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之后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系列通讯方式进行科学比对,以确保通讯方式选择的合理高效性,进而实现对技术健全安全可靠且推广程度较高的通讯方案的制定,并进一步将其运用到配电台区一系列信息采集监视等具体过程之中,克服电网数据大、安全性能需求高、分布地域广等困难。最后,设计实时在线经济运行及优化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及统计功能,即基于对台区实时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实现对配电台区的三相不平衡率、重载率、电压不合格率、零序电流、用电变化趋势等大量指标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实时获取配变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为其状态了解,以及后续可能形成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探究。作为后续电网大数据分析统计的功能的一部分,改变了目前事后判断、故障处理效率慢、可靠性低的现状,为整个配电系统高效合理构建予以了充分的保障。通过番禺供电局的试点运行,分析该套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并总结运行经验及存在不足,便于后续研究改善。
武文成[3](2020)在《配电网无线感知系统与短期负荷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电能的需求日益扩大。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电能的分配和使用环节承担着重要任务。随着配电网需求侧新型负荷不断加入,配电网的不确定性愈发严重,新的负荷需求形势对负荷预测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短期负荷预测以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以建立可以全面揭示负荷规律的数学模型为核心,以得到最优的预测结果为目的。要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不仅要求系统采集的数据精确全面,还必须对预测算法进行不断优化。所以,利用传感、通信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最新技术,采集能够代表配电网最真实情况的负荷数据,进行负荷特性分析及预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长距低功耗数据传输(Long Range,Lo Ra)技术和类别特征梯度提升(Categorical Features Gradient Boosting,Cat Boost)算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分别引入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和短期负荷预测。首先,针对传统配电网感知系统通讯方式难以获取全面精确的配电网数据的问题,提出将Lo Ra技术应用于配电网感知系统的方案,搭建了基于Lo Ra的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结果表明,Lo Ra技术在传输距离、网络容量、功耗等方面均能契合配电网感知系统的数据采集需求,基于Lo Ra的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能适应复杂工作环境,实现配电网“全覆盖,全采集”,可以为负荷预测提供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撑。然后,针对气候、日期类型等影响配电网负荷变化的几种因素,进行了配电网负荷特征分析及选择,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配电网的负荷预测提供数据保障。之后介绍了通过负荷数据实现短期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步骤及要求。最后,针对传统预测算法存在过拟合、条件偏移等问题,分析了BP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算法的优缺点,阐述了Cat Boost算法在负荷预测中的优势,并将Cat Boost算法引入短期负荷预测领域。结合配电网负荷数据及其特性分析,建立了基于Cat Boost算法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得到了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at Boost算法的配电网负荷预测模型可以得到理想的预测结果,能够提高负荷预测精度。
董梁[4](2020)在《基于OPC UA的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大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将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努力推进风电设备智能化研究,将先进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实时监控机组运行参数,对风电机组运行状况进行状态估计、功率预测、故障诊断,实现风电设备的高效、可靠运行。本文以OPC UA集成技术为支撑,旨在解决海上风电场不同风电设备厂商通信协议不兼容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海上风电场的监控性能。本文结合IEC 61400-25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点,对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相关模型进行标准化信息建模,通过信息交换模型协调OPC UA映射方式,来实现风电信息的无缝集成。对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器PLC进行了硬件选型、软件设计以及控制功能模块设计。结合海上风力发电的特点,分析了电力系统通信的常用方案的适用性,选用GPRS技术作为海上风电场下位机主站与陆地上位机监控中心的通信方案,对GPRS模块SIM900A进行了串口功能调试以及短信收发功能测试。针对OPC UA地址空间和服务函数,开发了OPC UA服务器的节点管理、浏览服务、数据读取三项基本功能,设计了OPC UA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服务器/客户端通信测试以验证方案可靠性。基于上述研究,基于.Net框架、jQuery AJAX技术与组态技术开发了集数据采集、监控评估、故障报警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该系统具备用户管理、OPC UA服务器通信、数据监控、生产报表、组态图表五项功能模块。最后对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本系统可以有效监控风电场运行数据,对提高海上风力发电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生产运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张娟利[5](2019)在《县域10千伏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10kV配网是供电的最基本单元,同时也是供电网络的神经末梢,因其地理环境复杂,覆盖面广、设备安装分散、加之末端低压用户众多等,一直是电力企业实现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盲区,同时也给企业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农村电网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由于没有得到合理规划和设计,加之线路设备选型差异化较大,导致电网结构不合理,运行方式不灵活,开关保护混乱,尤其是线路发生跳闸、接地故障后,往往一停一线,一停一片,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文中通过对当前武功县域10kV配电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县域10kV配网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利用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建立故障信息特征矩阵,确定线路故障点所在的区段,从而达到故障定位。并通过对武功县域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武功县域10kV配网远程监控系统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县级调度“盲调”问题,降低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大幅度地提升了电力企业管理效率和形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邢德强[6](2019)在《基于GPRS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数据分析监控软件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通信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国在GPRS信息传输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运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技术实现电力行业远程抄表,其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较为准确,且网络的稳定性较高。同时,GPRS技术搭载的平台是GSM,该平台的构建使GPRS不需再构建属于自己的通信线路,从而使电力远程抄表系统的构建费用大幅度降低。非常适用于地域辽阔、地势复杂、人口密度小的西藏电力行业信息传递应用,可有效解决西藏地区电力用户抄表成本高、具体故障信息反馈不及时、电力负荷供需调配不平衡等等难题。在西藏偏远地区搭建基于GPRS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数据分析监控系统,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的发展理念。借助GPRS技术、SOA架构搭建电力远程抄表系统。首先对该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进而完成终端软件的设计工作,将系统中GPRS技术、信息传输协议、数据储存技术、SOA架构等应用设计逐一予以诠释,并对其流程进行设计。其次将所构建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中实时监测、及时上报、数据储存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融合,搭建系统主站的“两个平台,两个中心”,设计数据采集系统、电费远程控制管理、网络连接以及数据处理等模块,从而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实施监测,并对其予以采集。然后根据具体案例,电力系统运用此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自动抄表、警示用户、数据分析、电力控制、受损线路监测等任务。在具体的试点实践中,该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都能够满足精准和时效性的现实需求,同时,在面对极端天气和其他因素干扰时拥有很强的抗性能力,而且拥有电量记录和分析、实时监测、自动抄表、结算和报警、线损分析及报告以及停电远程启动功能等,通过验证发现系统实现功能与系统功能需求能够保持统一。该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远程监控用户的用电信息,并且对用户的用电状态进行监视,从而合理地分配电力资源,进一步提升西藏地区电网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电网体系。
仲崇南[7](2018)在《故障指示器在配电网中的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配电网部分作为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连接纽带,在电力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电客户的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用电也依靠着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若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智能配电网作为近些年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故障定位系统的精准运行与实时监控的研究方向十分必要。配电网中10k V架空线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线路覆盖面积广、分支线路复杂,巡线以及排除故障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故障指示器可迅速、精确地定位到故障发生点,可帮助检修人员尽快恢复正常供电,提高作业效率,供电企业的口碑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配电线路中故障指示器应用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对故障指示器的分类、运行特性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故障指示器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几种仪器供电方式优缺点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详细研究了在各类短路故障下故障指示器的指示原理。其次介绍了故障指示器的电源取电方案,详细分析了通过电流互感器取电的方案,并讨论优缺点加以改进解决大电流冲击和死区的问题,提高故障指示器故障检测的可靠性。最后对故障指示器系统使用到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故障指示器设计了一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并显示故障类型,然后通过改进措施,解决故障指示器的错误动作问题,大大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率。配网的运维人员可以更加迅速地定位故障点,提前得知故障类型,极大程度的缩短了查找线路故障的巡线时间,对线路故障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大幅度升,提高检修人员缺陷处理效率,为10k 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林飞[8](2018)在《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配电自动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以及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10kV电网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电网状态实时监测、三相高压开关远程控制自动投切、电网参数及历史用电数据储存和分析等功能。系统硬件由高压电网参数变送采集单元、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单元、GPRS无线通信单元等多个常用功能模块构成。其中,高压电网参数变送采集单元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选择、电压电流采样方式设计、基于ATT7022a的DSP芯片电能计量及与MCU芯片之间的通信设计等内容;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模块主要完成直流气泵开关的控制、高压开关换向控制等工作;GPRS无线通信单元主要包括选型标准、具体选型以及组网等内容。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含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下位机软件利用IDE开发平台,完成硬件电路相关设计功能。上位机主要基于Lab Windows/CVl6.0开发平台对电网数据处理程序进行相应的设计,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分析工作,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完成了对数据的存储、显示、报表等功能。所开发和设计的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相比传统配电方式,提高了供电质量,也实现了用户体验的快速提升。由于高度的自动化和集成化,可以大大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有效提高配电管理水平,符合盘锦地区配电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该设计预留了进一步的开发空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王媛[9](2018)在《10kV架空线路智能故障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项目的不断深入发展,陕西省电力公司配电网自动化程度高亟待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处理关系到配电网系统的连续可靠运行、关系到配网所有设备的安全以及保障重要用户和其他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故障监控系统来全面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能够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尤其是故障状态与实际线路相结合,保障故障抢修快速准确,从而从技术层面上坚实地保障了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定位系统。该系统以智能故障指示器为节点,建立配电架空线路定位管理网络,实现配电网架空线路的监控和管理。与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不同,本文提出的系统主要是通过覆盖在架空线路上的指示器实时采集线路运行状况。当线路故障时,智能故障指示器可以使用前端传感器获得故障信号,一方面,使用LED指示器来帮助现场工人找到故障点。另一方面,通过GPRS数据转发站将线路信息上传到配电网监控系统中心主站。为了验证本篇论文所提出的配电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计划在咸阳供电公司马庄变电站区域覆盖此系统。国网陕西省咸阳供电公司目前有10kV架空线路共153条,长度为2041.47公里。马庄变电站位于咸阳市秦都区西兰路30号,隶属于咸阳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结合实际线路运行情况,依据不影响原有运行情况的原则,在马镇线等5条线路上安装了24组带通讯故障指示器,8台数据转发站,210只普通故障指示器,将线路分成了 8个配电线路段进行测试。在对马庄变电站进行了工程实施后,本文进行了持续的关注与研究。经过实际应用与分析,验证了该监控系统具有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经济型和实用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模式、建设规模、通信方式和建设进度,能够很好地提升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企业效益。
景大智[10](2018)在《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电网在城市电网和农网改造项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十九大的召开对我国电网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智能电网的同时,要加快农网改造的进程。2018年,国家电网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工程,箱式变电站作为电网改造中应用的一个关键设备成为各公司、企业的研究热点,纷纷开发出智能箱变,种类繁多;部分产品虽然能够实现某些功能,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GPRS技术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是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的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箱变发展现状以及箱变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ZigBee技术和GPRS技术应用在本系统中的优势;从采集参数的讨论中明确监测系统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而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综合考虑系统工作环境、功能实现以及对低功耗等要求,选用CC2530F256作为组建ZigBee网络的主控芯片,同时配合各类传感器和检测电路实现数据采集;网关模块的主控芯片选用STM32F103,完成ZigBee网络与GPRS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及数据传输。系统使用Labview软件作为上位机开发平台,编写监测界面,具有数据实时显示的功能,通过开关状态的改变及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可以做到故障的及时预警。本论文所设计的箱变监测系统,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实现了电流、电压、功率等电能参数、开关状态和温、湿度等环境状态的无线采集,预期目标基本完成。监测系统可以替代日常的人工巡检,做到无人值守,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成本。
二、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网通讯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网通讯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晋中地区配电风通信方案的设计及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配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
1.3.2 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第二章 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 |
2.1 配电网 |
2.2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的研究 |
2.2.1 光纤通信 |
2.2.2 电力线通信 |
2.2.3 工业以太网 |
2.2.4 无线公网 |
2.2.5 无线专网 |
2.3 配电通信系统及其特点 |
2.3.1 配电通信系统概述 |
2.3.2 配电通信组网模式探讨 |
第三章 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
3.2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基础要求分析 |
3.2.2 通信带宽的要求 |
3.2.3 通信可靠性的要求 |
3.2.4 通信安全性的要求 |
3.3 通信网设计目标 |
第四章 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方案的设计 |
4.1 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组网结构 |
4.2 接入层通信方案的选择 |
4.2.1 有线通信方式设计方案 |
4.2.2 无线通信方式设计方案 |
4.2.3 接入层设计方案比选 |
4.3 骨干层通信方案设计 |
4.3.1 采用SDH光传输网骨干网方案 |
4.3.2 采用光纤自愈环结构骨干网方案 |
4.3.3 骨干网设计方案比选 |
4.3.4 骨干网信息安全设计 |
第五章 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5.1 晋中地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思路 |
5.2 晋中地区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
5.3 站点设备配置 |
5.4 ODN网络建设 |
5.5 EPON网管建设 |
第六章 测试 |
6.1 性能测试 |
6.2 测试内容及其结果 |
6.2.1 吞吐量测试及其结果 |
6.2.2 网络时延测试结果 |
6.2.3 通信网网络丢包率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2)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2 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3.1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 |
2.1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功能需求 |
2.2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硬件架构 |
2.2.1 内部元器件技术选型 |
2.2.2 外观设计 |
2.3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外部接线设计 |
2.3.1 智能配变终端电源接线 |
2.3.2 智能配变终端电压、电流接线 |
2.3.3 智能配变终端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S485通讯接线 |
2.3.4 智能配变终端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遥信接线 |
2.4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实物展示 |
2.5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调试说明 |
2.5.1 调试步骤 |
2.5.2 故障显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低压开关 |
3.1 智能低压开关的功能需求 |
3.2 智能低压开关的主要技术性能 |
3.2.1 定档工作方式 |
3.2.2 自动跟踪方式 |
3.2.3 重合闸/闭锁 |
3.3 智能低压开关的通信功能 |
3.4 智能低压开关的外观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信网络的研究 |
4.1 电力通信技术的现状 |
4.1.1 GPRS技术现状 |
4.1.2 GPRS的组网方式 |
4.1.3 有线通信技术现状 |
4.1.4 几种通信技术的比较 |
4.2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内部通信处理技术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系统的研究 |
5.1 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 |
5.1.1 Microsoft Visual C++6.0 简介 |
5.1.2 Visual Studio2015 简介 |
5.1.3 Android Studio简介 |
5.1.4 SQL Server简介 |
5.2 应用系统的开发 |
5.2.1 系统概述 |
5.2.2 系统结构 |
5.2.3 系统功能 |
5.3 应用系统的功能描述 |
5.3.1 数据采集 |
5.3.2 系统容量与性能指标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配电网无线感知系统与短期负荷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发展现状 |
1.2.2 短期负荷预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LoRa的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 |
2.1 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介绍 |
2.2 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分析 |
2.2.1 配电网结构 |
2.2.2 配电网数据采集类型 |
2.2.3 配电感知系统数据采集难点 |
2.3 方案设计 |
2.3.1 设计目标 |
2.3.2 LoRa技术 |
2.3.3 系统构架 |
2.4 系统搭建测试 |
2.4.1 硬件设计 |
2.4.2 主站系统 |
2.4.3 系统测试 |
2.5 配电网实时感知系统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网负荷特征分析与数据处理 |
3.1 配电网负荷特征分析 |
3.1.1 周期性分析 |
3.1.2 日期类型 |
3.1.3 气候因素 |
3.1.4 电力负荷特征分析总结 |
3.2 特征关联性分析与选择 |
3.3 负荷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
3.3.1 样本的选取 |
3.3.2 数据预处理 |
3.4 数据驱动的短期负荷预测实现 |
3.4.1 短期负荷预测的步骤及要求 |
3.4.2 短期负荷预测特性分析 |
3.4.3 负荷预测模型预测评价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算例分析 |
4.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模型 |
4.1.1 BP神经网络算法 |
4.1.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
4.1.3 仿真验证 |
4.2 基于决策树的配电网负荷预测模型 |
4.2.1 决策树算法 |
4.2.2 决策树预测模型的构建 |
4.2.3 仿真验证 |
4.3 基于梯度提升树的负荷预测模型 |
4.3.1 梯度提升树算法 |
4.3.2 梯度提升树预测模型构建 |
4.3.3 仿真验证 |
4.4 基于Cat Boost算法的负荷预测模型 |
4.4.1 Cat Boost算法 |
4.4.2 基于Cat Boost算法的负荷预测模型构建 |
4.4.3 仿真验证 |
4.5 综合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各算法预测结果 |
(4)基于OPC UA的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
1.2.2 风力发电SCADA系统 |
1.2.3 GPRS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 |
1.2.4 OPC UA技术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标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1.2 系统功能描述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系统结构设计 |
2.3.2 系统开发流程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风机数据IEC61400-25 标准化信息建模与通信协议映射 |
3.1 引言 |
3.2 风机数据IEC61400-25 标准信息化建模 |
3.2.1 风电机组信息建模 |
3.2.2 风电场信息建模 |
3.3 OPC UA到 IEC61400-25 的通信协议映射 |
3.3.1 IEC61400-25 信息交换模型通信协议映射 |
3.3.2 通信协议映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海上风电场监控系统主控制器与通信模块设计 |
4.1 通信方案可行性研究 |
4.2 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器 |
4.2.1 主控制器硬件选型 |
4.2.2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
4.2.3 主控制器控制功能模块设计 |
4.3 GPRS通信模块调试 |
4.3.1 SIM900A应用接口 |
4.3.2 SIM900A串口调试 |
4.3.3 SIM900A短消息收发功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OPC UA服务器与客户端开发 |
5.1 OPC UA地址空间与服务函数 |
5.1.1 OPC UA地址空间 |
5.1.2 OPC UA服务函数 |
5.2 OPC UA服务器开发 |
5.2.1 WCF环境配置 |
5.2.2 节点管理 |
5.2.3 浏览服务 |
5.2.4 数据读取 |
5.2.5 服务器主程序 |
5.3 OPC UA客户端应用程序开发 |
5.3.1 客户端程序设计 |
5.3.2 客户端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6.1 系统开发工具和关键技术 |
6.2 数据库表设计 |
6.3 基于j Query AJAX的前后端数据交互 |
6.4 系统开发与实现 |
6.4.1 用户管理模块 |
6.4.2 OPC UA服务器通信模块 |
6.4.3 数据监控模块 |
6.4.4 生产报表模块 |
6.4.5 组态图表模块 |
6.5 本章小结 |
7 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测试 |
7.1 系统测试环境 |
7.2 系统功能测试 |
7.3 系统性能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县域10千伏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武功县域电网分析 |
2.1 基本情况 |
2.2 结构分析 |
2.2.1 主网现状 |
2.2.2 配网现状 |
2.2.3 存在问题 |
2.3 县域配电网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矩阵算法故障区段带电定位法 |
3.1 配网线路故障特征 |
3.1.1 故障类型及措施 |
3.1.2 故障模型建立 |
3.2 配电网故障识别 |
3.2.1 短路故障识别 |
3.2.2 接地故障识别 |
3.3 线路故障区段定位算法 |
3.3.1 接地故障信息特征矩阵的算法 |
3.3.2 短路故障信息特征矩阵的算法 |
3.4 双电源就地控制故障隔离 |
3.5 配变防窃电 |
3.6 本章小结 |
4 县域配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4.1 县域配电网设计原则 |
4.2 武功配电网设计与改造 |
4.2.1 设计内容 |
4.2.2 改造内容 |
4.3 试点区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 |
4.3.1 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构架 |
4.3.2 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 |
4.3.3 配电终端建设 |
4.3.4 保护优化配置 |
4.4 通讯系统建设 |
4.4.1 建设原则 |
4.4.2 建设标准 |
4.4.3 组网方式 |
4.4.4 通讯规约 |
4.4.5 安全防护 |
4.5 监控主站建设 |
4.5.1 硬件配置 |
4.5.2 软件配置 |
4.5.3 主站主要功能 |
4.6 系统建设取得成果 |
4.6.1 解决盲调问题 |
4.6.2 供电可靠性提高 |
4.6.3 快速故障定位和隔离 |
4.6.4 实现线路远控 |
4.6.5 负荷自动转移 |
4.6.6 改善供电质量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基于GPRS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数据分析监控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远景及效益分析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功能需求及相关技术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2 系统相关技术 |
2.2.1 GPRS通信技术 |
2.2.2 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
2.2.3 数据存储技术 |
2.2.4 SOA架构技术 |
2.3 软件平台选择 |
2.3.1 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架构背景 |
2.3.2 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分层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PRS的远程电力抄表系统的构建 |
3.1 设计思路 |
3.1.1 远程抄表系统总体结构 |
3.1.2 系统主要功能 |
3.1.3 远程系统平台软件构建 |
3.2 技术应用架构 |
3.3 软件主要功能设计 |
3.3.1 实时信息与设备监控 |
3.3.2 数据管理 |
3.3.3 数据提取和处理设计 |
3.3.4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3.3.5 统计报表及分析预测 |
3.3.6 电费管理 |
3.3.7 系统管理 |
3.3.8 网络连接程序设计 |
3.3.9 本地修改终端参数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RS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实现 |
4.1 应用环境分析 |
4.2 系统组网架构 |
4.3 软件结构分析 |
4.4 重点模块机制分析 |
4.4.1 通讯管理 |
4.4.2 存储管理 |
4.5 功能应用分析 |
4.5.1 实时监测及报警 |
4.5.2 自动抄表及费控管理功能 |
4.5.3 停电时间统计和自动复电功能 |
4.5.4 线损分析统计报表功能 |
4.5.5 负荷分析预测功能 |
4.5.6 其他功能要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故障指示器在配电网中的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故障指示器概况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故障指示器原理分析 |
2.1 故障指示器结构 |
2.2 故障指示器设备参数 |
2.3 故障指示器工作原理 |
2.4 安装位置及方法 |
2.5 发生各类短路故障时故障指示器的指示原理 |
2.5.1 单相接地短路 |
2.5.2 两相短路 |
2.5.3 两相短路接地 |
2.5.4 三相短路 |
2.5.5 相间短路与接地故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故障指示器电源方案分析 |
3.1 故障指示器自取电方案 |
3.2 电流互感器在线取能的方案优化 |
3.3 电流互感器取电时的持续供电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在线监测系统 |
4.1 通信系统构成 |
4.2 通信系统的分布方案 |
4.3 故障的定位及类型的确定 |
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指示器误动作与拒动作分析 |
5.1 故障指示器误动作与拒动作原因 |
5.2 配电网络发生故障时故障指示器拒动作分析 |
5.3 配电网络正常运行时故障指示器误动作分析 |
5.4 故障指示器延时动作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 |
2.1 系统结构组成 |
2.2 系统功能及特点 |
2.3 系统的设计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监控终端的研究与设计 |
3.1 电路部分硬件设计 |
3.1.1 配电监控终端板卡电路模板 |
3.1.2 主控CPU选型 |
3.1.3 电能计量及电网参数采集模块芯片选型 |
3.1.4 高压电力参数实时变送采集模块 |
3.1.5 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模块 |
3.1.6 通信设计 |
3.1.7 统复位及故障监控电路 |
3.2 软件设计 |
3.3 抗干扰设计 |
3.3.1 硬件抗干扰设计 |
3.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3.3.3 具体信号硬件滤波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远程通讯设计 |
4.1 系统通讯方式选择 |
4.2 GPRS通信方式技术优势 |
4.3 GPRS组网 |
4.3.1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功能 |
4.3.2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结构 |
4.3.3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选型 |
4.3.4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组网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区监控调度中心系统 |
5.1 监控中心的功能需求 |
5.1.1 监控中心的硬件需求 |
5.1.2 监控中心的软件需求 |
5.2 监控中心的系统软件 |
5.2.1 系统人机界面 |
5.2.2 电网参数监控界面 |
5.2.3 历史数据分析界面 |
5.2.4 历史数据报表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
6.1 系统电参数采集准确性验证 |
6.2 地区监控中心功能验证 |
6.3 配电终端执行能力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10kV架空线路智能故障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故障选线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2 故障定位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智能架空型故障指示器 |
2.1 故障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
2.1.1 故障指示器发展简史 |
2.1.2 故障指示器的工作原理 |
2.1.3 故障指示器的分类 |
2.1.4 故障指示器在配电网故障检测的原理 |
2.2 智能故障指示器及监测系统 |
2.3 智能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2.4 架空型智能故障指示器的安装 |
2.5 智能故障判断原理 |
2.6 指示灯状态 |
3.配网架空型数据转发站及GPRS在线定位技术 |
3.1 架空型数据转发站的工作原理 |
3.2 GPRS架空型数据转发站的功能及特点 |
3.2.1 数据转发站系统的结构 |
3.2.2 数据转发站系统的技术特点 |
3.2.3 数据转发站的功能 |
3.3 GPRS架空型数据转发站的框架设计 |
3.4 GPRS在线定位技术实现原理 |
3.5 GPRS电力故障监测系统方案 |
3.6 GPRS技术在电力监测中应用的优点 |
4.配电网10kV架空线路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
4.1 10kV架空线路常见故障原因 |
4.2 系统辅助软件及应用界面 |
4.3 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
4.4 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运行 |
4.5 信息综合应用流程 |
5.实际案例应用与分析 |
5.1 项目实施情况 |
5.1.1 项目投资预算 |
5.1.2 两种模式操作时间分析对比 |
5.2 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
5.3 供电可靠性分析 |
5.4 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 |
6.结论与展望 |
6.1 基本结论 |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的成果 |
(10)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2 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箱式变电站的结构 |
2.2 监测系统采集参数 |
2.3 监测系统通讯方式选择 |
2.4 监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控芯片选型 |
3.3 参数采集模块设计 |
3.4 Zigbee终端节点模块接门设计 |
3.5 Zigbee-GPRS网关模块接门设计 |
3.6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3.7 电源模块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Zigbee无线局域网设计 |
4.2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4.3 网关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调试与分析 |
5.1 GPRS通信测试 |
5.2 上位机监测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四、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网通讯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晋中地区配电风通信方案的设计及其研究[D]. 王志东.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2]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D]. 李舜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配电网无线感知系统与短期负荷预测研究[D]. 武文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OPC UA的海上风电场远程集成监控系统设计[D]. 董梁.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县域10千伏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张娟利.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基于GPRS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数据分析监控软件设计[D]. 邢德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故障指示器在配电网中的分析与应用[D]. 仲崇南.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8]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D]. 林飞.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9]10kV架空线路智能故障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媛.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10]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D]. 景大智.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