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4例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汝满,白亚飞,徐明芝,安娜,贺纪清,王春莉,潘明娇,孙青宜,李洪[1](2022)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限流术在高流量内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近2年单中心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原因及限流术的疗效,探讨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原发病、透析龄、限流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变化。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因内瘘侧肢体肿胀行限流术,8例因动脉瘤行限流术,2例因颈部肿胀行限流术。术前内瘘侧肱动脉血流量为(2292.85±587.76)mL/min,术后血流量为(817.33±255.08)mL/min,术后半年血流量为(843.33±212.85)mL/min。配对t检验显示行内瘘限流术前与术后、术后半年肱动脉血流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后半年肱动脉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结论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限流术治疗高流量内瘘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金海将,常文凯,史勇斌,李海峰,董红霖[2](2021)在《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 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吸栓组(30例次)和开放取栓组(38例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初级通畅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通畅率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经皮吸栓组较开放取栓组手术花费少[(15 601±1 052)元比(21 058±2 274)元, t=13.719, P=0.038], 手术时间短[(1.5±0.5)h 比(2.5±0.5)h, t=8.011, P=0.012],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10.0% 比 52.6%, P=0.013)。两组都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经皮吸栓组和开放取栓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与94.7%, χ2=0.059, P=0.532)。开放取栓组3、6、9、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38/38)、86.8%(33/38)、71.1%(27/38)、63.2%(24/38), 经皮吸栓组分别为100%(30/30)、83.3%(20/30)、66.7%(25/30)、56.7%(17/3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结论治疗AVG急性血栓形成时, 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的手术成功率和初级通畅率方面相当, 在手术花费、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方面经皮吸栓更具优势。
周宗祥[3](2021)在《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MHD患者内瘘失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中药活血通络方经皮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循证利用中医中药方法结合现在科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以及枣庄市市立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76例患者79次治疗(其中有四例患者进行2次治疗,1例患者因效果不佳而退出)。根据随机数字表编码分为治疗组(中药活血通络方经皮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常规体格检查,观察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所有患者均完善内瘘超声检查,血常规、D-dammer、透析前后肾功、离子,常规心电图、胸部X片等检查。两组治疗均在3天后观察内瘘震颤情况以及内瘘彩超:狭窄部位的直径,以及血液流量情况,有效则进入继续观察治疗,无效则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取栓重建术,或球囊取栓、支架植入等。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12h,透析日暂停,7天为1疗程。中药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采用NPD-4AS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由经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的医师操作,在内瘘狭窄部位约3-5cm范围采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选用黄芪30g,川芎15g,桂枝10g,水蛭10g,丹参25g煎汤约100ml,以3-5块10*10cm纱布浸透进行离子导入。每次治疗30min,每天二次,透析天暂停,连续7天为1疗程。尿激酶溶栓的方法:确定血栓的位置,留置针穿刺内瘘静脉端,针尖指向血栓位置,确定针尖位于血管内,将10万U尿激酶溶解于2mL生理盐水中缓慢推入血管中,再以2ml生理盐水静推,确保药液全部进入血管,再以尿激酶20万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泵入(4-5h),并配合手法按摩,连续三天。结果:76例患者中,观察组36例患者共行40例次溶栓+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发生再次狭窄而进行2次治疗),成功29例次(72.5%)。对照组40例患者,共进行39例次溶栓治疗,成功20例次(51.3%),其中1例患者因治疗3天,经内瘘评估情况无明显改善而转入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后通过观察内瘘狭窄处直径、狭窄处血液流量、spKT/V、D-dammer、CRP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皮肤过敏的症状,其他入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所有患者在使用尿激酶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内瘘失功,在改善微炎症状态,改善狭窄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透析的充分性均有明显的效果,说明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内瘘失功较单用尿激酶治疗内瘘失功有明显优势。
钟宇[4](2020)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7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从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前的评估、穿刺方法、止血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使用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进行945例次透析治疗,穿刺成功923例次,成功率97.67%;出现皮下血肿15例次,血栓导致内瘘闭塞2例;2例内瘘闭塞者均重新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使用至今;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19个月后,因其他疾病死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为8~37(23.3±4.8)个月。结论:从穿刺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丽敏[5](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医护患三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证据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的诊疗效果。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护患进行质性研究,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对管理的需求;2.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系统检索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有关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并对所得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分析;3.依据“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6版)”对上述证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质性访谈研究结果,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在相同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对构建的管理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形成终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对郑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肾脏内科2019年5月入院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干预,并设置对照组,评价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医护人员动脉瘤知识掌握率、护理人员规范穿刺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指标。所得研究数据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2名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重视不足,执行率低,知识缺乏及其他因素;通过对12名患者的质性访谈,提炼出3方面主题:动脉瘤管理及维护知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支持及建议。质性访谈的结果为下一步循证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成立方案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汇总纳入25篇文献,包括8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实验、3篇观察性研究及2篇类实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汇总有关血透患者动脉瘤的管理最佳证据;3.在质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检索文献最佳证据形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肾脏内科、血液净化、超声科、营养科等13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法对制定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共修改内容删除4项,增加4项,形成最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通过管理方案的应用,干预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由56%提高到96.8%、医护人员动脉瘤管理知识由10.70±4.85分提高到19.85±1.28分、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有49%提高到94.5%、瘤体缩小率由5.6%提高到68.4%等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对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和管理,观察动脉瘤的动态变化,改善动脉瘤临床结局。2.基于质性访谈、循证研究及专家会议成功构建适合临床现状及患者管理需求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评价指标,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理论和实践依据。
王仡豪[6](2020)在《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建立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测模型及临床评估研究目的:研究分析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Nomogram)表示,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方法:1、选取2014年01月至2018年0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以AVF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80例作为训练集,64例作为验证集。收集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AVF是否曾经发生失功进行分组。候选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低血压史、透析模式、超滤体积与干体重之比(超滤体重比)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阐明模型。2、分别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对AVF失功预测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进行评价。并在一组包含64例AVF的验证集中进行验证,以证实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1、训练集中280例以AVF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16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0.32±12.20岁),其中57例(20.4%)AVF曾发生失功。验证集中64例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81±12.97岁),其中9例(14.1%)曾发生AVF失功。2、将候选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30)、低血压(P=0.001)、超滤体重比(P=0.007)、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40)、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P=0.027)5个变量满足纳入要求。3、将上述5个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最终纳入4项变量建立模型,分别是:年龄(OR=3.103,95%CI:1.336-7.209)、低血压(OR=4.503,95%CI:1.590-12.751)、超滤体重比(OR=1.335,95%CI:1.079-1.651)、LDL(OR=1.666,95%CI:1.089-2.548)。该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14(95%CI:0.639-0.789),提示区分度较好。绘制校准曲线提示模型校准度良好(P=0.941)。在验证集中表现出类似区分度,其中C-index为0.747(95%CI:0.581-0.914),校准曲线示校准度良好(P=0.274)。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临床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方便地对AVF失功的风险进行初步预测。以期能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早期进行干预。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性。通过随访患者了解PTA术后一期通畅率,并分析影响术后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0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或血液透析中心就诊,经多普勒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AVF狭窄且满足介入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A术。术后1天复查狭窄程度、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明确治疗效果。术后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术后一期通畅率。选取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透析模式、AVF使用时间、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肱动脉RI、肱动脉血流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分类变量进行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对连续变量进行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分析,得出可能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回归得出的可能危险因素,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PTA术后AVF通畅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58例患者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A治疗,56例取得成功,成功率96.6%。2、AVF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A治疗后经过至少12个月随访,3月、6月、12月AVF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50%,78.57%,60.20%。3、经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在年龄(P=0.046)、狭窄长度(P=0.002)及AVF使用时间(P=0.010)3个因素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可能危险因素。将上述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得出狭窄长度(RR=3.544,95%CI:1.495-8.613)及AVF使用时间(RR=0.411,95%CI:0.173-0.975)是影响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狭窄程度及透析模式等因素对术后一期通畅率影响不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术是治疗血液透析用AVF狭窄的有效方法,技术成功率较高。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VF使用时间和狭窄长度可能是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潘春英,汪宏[7](2019)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脉穿刺泵入尿激酶联合全身使用肝素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护理技巧。方法:采用7号头皮针经动静脉内瘘吻合口上方2~3 cm处行动脉离心顺血流穿刺,用尿激酶30万U加生理盐水40 mL微泵泵入局部溶栓,同时经外周静脉滴注肝素钠12 50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进行全身抗凝治疗,治疗前对动脉搏动及穿刺点进行评估确定,治疗中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对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共进行64例次溶栓抗凝治疗,55例次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成功率85.94%,9例次溶栓无效后经手术取栓及内瘘重建治疗恢复内瘘功能;仅2例次出现原内瘘穿刺点出血、6例次出现穿刺局部肿胀的并发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后早期采取局部尿激酶溶栓联合全身使用肝素钠抗凝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通畅率高,而治疗前的正确评估及一针穿刺成功则是提高内瘘溶栓成功的关键。
高渤[8](2019)在《中药外敷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作用。方法:99例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A组),治疗组49例(B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评估,术后6周复查彩色多普勒血管彩超,比较肱动脉内径、血流量、流速、桡动脉内径、吻合口面积、头静脉内径的变化。在术前及第五周检查凝血功能进行比较。治疗组使用丹参、红花等中药外敷,术前5-7天外敷于术侧前臂,术后2周伤口拆线后外敷于前臂手术侧肢体,每次60分钟,每日1次,到术后第五周,共4周。观察组不用中药。结果:99例患者入组,其中9例血栓事件的形成,最终术后6周治疗组45例,观察组45例纳入超声数据。治疗组与观察组超声成熟率分别为77.5%(38/49)、70.0%(35/50);治疗组与观察组临床成熟率分别为81.6%(40/49)、74.0%(37/50),治疗组、观察组术前与术后6周肱动脉内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6周肱动脉流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6周肱动脉流量有明显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6周桡动脉内径有明显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6周头静脉内径有明显差异(P<0.01)(表2);内瘘建立后,动脉及静脉均出现血管扩张,流量增加的变化;术后6周肱动脉血流量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1022.46±482.81)ml/min、(828.15±438.85)ml/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内径、流速,桡动脉内径,吻合口大小,头静脉内径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五周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外敷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
沈洲姬,张豪杰,裘晓蕙[9](2019)在《CT血管造影评估动静脉内瘘》文中指出目的 利用CT血管重建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9例,采用256排螺旋CT,自非内瘘侧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以3 ml/s的速度注入浓度为300 mgI/ml的碘海醇100 ml,延时25~30 s开始扫描,完成CT血管重建,共进行86次CT血管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均得到良好显示。8例次未发现异常,78例次发现异常,其中内瘘吻合口狭窄25例次,内瘘引流静脉狭窄42例次,内瘘吻合口和引流静脉同时狭窄10例次,动脉狭窄1例次。结论 CT血管重建可以安全有效地显示动静脉内瘘,有助于发现内瘘的形态异常并指导治疗。
胡虹[10](2019)在《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以RA医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取消“以药养医”政策的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的收入受到影响,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民营医院市场占有率日渐提高也为广大公立医院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对公立医院而言,原有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医院对强化医疗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日益突出。为此,需要引入作业成本理论,为成本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TDABC)是现代西方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对作业成本法的简化与延伸,以时间为动因,对项目成本进行合理分配,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本文通过对TDABC和医疗成本核算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根据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中浮现的现实问题及局限性,构建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尝试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提供参考路径。本文首先对公立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现状及TDABC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对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并搭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及管理框架。在案例研究中,本文选择一所三级乙等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等过程将理论框架运用到该医院的肾内科手术室进行实际核算,并将该核算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针对不同成本项目进行时间动因的多尺度选择,提高计算精度。最后通过成本信息分析和成本管理分析,证实TDABC运用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成本法相比,TDABC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医疗项目成本,同时考虑了闲置产能的存在,使得项目成本计算更接近实际情况,并为医院合理分配资源,实施成本管控提供依据。为更好的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各医疗机构增强成本意识,优化作业内容,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公立医院可在传统成本法基础之上,结合TDABC进行优势互补,构建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新成本核算流程。
二、114例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4例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动静脉内瘘限流术在高流量内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1. 高流量AVF手术指征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手术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MHD患者内瘘失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 |
3. 中医对内瘘失功的认识 |
4. 中药离子导入的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治疗方法 |
2.1 一般治疗 |
2.2 治疗组(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组) |
2.3 对照组(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 |
3 治疗药物 |
4 观察指标 |
4.1 疗效观察 |
4.2 安全性观察 |
5 统计分析 |
诊疗标准 |
1 病例选择 |
1.1 失功的诊断标准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2 疗效评价指标 |
结果 |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数值比较 |
3 安全性观察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修改说明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内瘘手术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内瘘的使用时机 |
1.3.2 穿刺前血管的评估 |
1.3.3 内瘘的穿刺 |
1.3.4 止血方法 |
1.3.4 并发症护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动静脉内瘘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的作用 |
1.2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 |
1.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现状 |
1.4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目前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存在的管理问题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4 理论基础 |
4.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
4.2 循证医学“6S”金字塔证据模式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
1 管理实践现状质性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访谈资料结果 |
1.2.2 提炼主题 |
1.3 讨论 |
1.3.1 医护人员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待改善 |
1.3.2 加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监测操作执行 |
1.3.3 明确医护人员在动脉瘤患者管理中的职责,保障人力配置 |
1.3.4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瘦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 |
2 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访谈资料结果 |
2.2.2 提炼主题 |
2.3 讨论 |
2.3.1 关注血透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及家属需求 |
2.3.2 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 |
2.4 访谈小结 |
3 文献分析 |
3.1 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 |
3.2 证据资源检索 |
3.2.1 文献检索策略 |
3.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的划分 |
3.2.4 文献质量的评价过程 |
3.3 结果 |
3.3.1 文献的筛选流程 |
3.3.2 纳入指南证据的一般情况 |
3.3.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
3.3.4 纳入文献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
3.4 小结 |
4 构建方案 |
4.1 研究方法 |
4.1.1 成立构建方案研究小组 |
4.1.2 明确拟解决的临床问题 |
4.1.3 评审方案 |
4.1.4 构建方案初稿 |
4.1.5 方案修订 |
4.1.6 资料分析 |
4.2 结果 |
4.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4.2.3 专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
4.3 讨论 |
4.3.1 管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
4.3.2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
4.3.3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可行性 |
4.3.4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科学性 |
4.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 |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5 干预内容 |
2.6 评价指标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质量控制 |
2.9 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医护人员层面 |
3.3 患者层面 |
4 讨论 |
4.1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医护人员执行力的影响 |
4.2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的影响 |
4.3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代偿率的影响 |
4.4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瘤体及血管通路安全性的影响 |
4.5 管理方案对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小结 |
结论 |
研究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 |
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立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测模型及临床评估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干预方式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工作 |
致谢 |
(7)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溶栓前的评估 |
1.2.2 动脉穿刺点的选择 |
1.2.3 溶栓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与体会 |
3.1 心理护理 |
3.2 溶栓中的观察与护理 |
3.2.1 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
3.2.2 动脉穿刺的观察与护理 |
3.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3.3 健康教育 |
(8)中药外敷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图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3.1 中医对尿毒症的认识 |
3.2 尿毒症血液透析及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流行病学 |
3.3 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 |
3.4 动静脉内径及动静脉内瘘成熟条件的选择 |
3.5 西医药物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
3.6 中药与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研究进展 |
3.7 中药成分药理学研究 |
3.8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动静脉内瘘 |
3.9 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以R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医疗成本管理相关文献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关文献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3 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医疗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公立医院发展现状 |
3.2 医疗成本核算现状 |
3.3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公立医院医疗成本管理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
4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框架构建 |
4.1 委托代理关系及相关管理问题分析 |
4.1.1 委托代理理论 |
4.1.2 医院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4.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4.1.4 医院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4.1.5 医院成本管理现有措施及局限性 |
4.2 TDABC核算方法的引入及优势分析 |
4.2.1 ABC概念及原理 |
4.2.2 TDABC概念及原理 |
4.2.3 TDABC的核算优势 |
4.2.4 TDABC的管理优势 |
4.3 基于TDABC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分析 |
4.4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框架构建 |
4.4.1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设计原则 |
4.4.2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框架设计 |
4.5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 |
4.5.1 闲置产能管理 |
4.5.2 作业优化管理 |
4.5.3 成本考核管理 |
5 RA医院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简介 |
5.1.1 RA医院概况 |
5.1.2 项目选择依据 |
5.1.3 TDABC在目标科室的适用性分析 |
5.2 基于TDABC的RA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测算应用设计 |
5.2.1 确定作业流程 |
5.2.2 确认与计量资源耗用 |
5.2.3 计算单位产能成本 |
5.2.4 估算医疗项目单位作业时间 |
5.2.5 确定医疗项目成本动因量 |
5.2.6 计算成本动因率 |
5.2.7 计算项目最终成本 |
5.3 TDABC医疗项目成本信息分析 |
5.3.1 与传统成本法对比分析 |
5.3.2 项目收益分析 |
5.4 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
5.4.1 闲置产能管理分析 |
5.4.2 作业优化管理分析 |
5.4.3 成本考核管理分析 |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114例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动静脉内瘘限流术在高流量内瘘中的应用[J]. 陈汝满,白亚飞,徐明芝,安娜,贺纪清,王春莉,潘明娇,孙青宜,李洪.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01)
- [2]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J]. 金海将,常文凯,史勇斌,李海峰,董红霖.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04)
- [3]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尿激酶治疗MHD患者内瘘失功的研究[D]. 周宗祥. 山东大学, 2021(12)
- [4]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钟宇. 齐鲁护理杂志, 2020(19)
- [5]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D]. 罗丽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6]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D]. 王仡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护理[J]. 潘春英,汪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05)
- [8]中药外敷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观察[D]. 高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CT血管造影评估动静脉内瘘[J]. 沈洲姬,张豪杰,裘晓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04)
- [10]基于TDABC的医疗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以RA医院为例[D]. 胡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