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临床分析)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临床分析)

一、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附5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顺容,吴敏,乌丽盼·甫拉提,沈琳,马洁娴,陈萍萍,胡英伟,张洪娣,谢彦晖[1](2021)在《8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和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确诊的8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法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淋巴瘤相关HLH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总生存(OS):P=0.041,无进展生存(PFS):P=0.01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OS:P=0.031,PFS:P=0.030),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OS:P=0.005,PFS:P=0.040),是否伴淋巴结肿大(OS:P=0.007,PFS:P=0.012),是否伴脾脏肿大(OS:P=0.276,PFS:P=0.324)是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HLH患者OS和PFS的因素。脾脏切除手术能够改善淋巴瘤相关HLH患者的生存,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相关HLH。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HLH患者临床特点相似,但长期生存率和预后影响因素不同。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HLH不仅需要联合化疗,B细胞淋巴瘤和NK细胞淋巴瘤相关HLH患者需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淋巴瘤相关HLH患者应考虑脾脏切除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

张青青[2](2021)在《单中心儿童恶性淋巴瘤5年临床特点分析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特点、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我院儿童淋巴瘤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1.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47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儿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分析,并对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B组症状、肝脾受累、骨髓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巨大瘤灶、白蛋白水平、LDH水平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情况。2.统计分析是通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中位数表示;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特点,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5年至2019年间共确诊恶性淋巴瘤47例,分别为5例、12例、5例、12例、13例。2.确诊的淋巴瘤患儿中,霍奇金淋巴瘤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7例,两者发病比例约为1:3.7。3.47例淋巴瘤患儿,发病年龄均<14岁,年龄最小者为11月龄,年龄最大者13岁,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均为9岁,霍奇金淋巴瘤以5-9岁年龄段发病者最多为5例(50%),非霍奇金淋巴瘤以10-14岁年龄段发病者最多为21例(56.8%)。4.男性患儿居多共32例,女性患儿15例,无论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均较女性高,总男女比例约2.1:1。5.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肿物8例(80%),均表现为颈部肿物,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以不明原因肿物就诊者16例(43.2%),以消化系统症状就诊者9例(24.3%),以全身症状为主者5例(13.5%),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3例(8.1%),以骨骼、肌肉疼痛为首发表现者3例(8.1%),以头颅五官症状为首发表现者1例(2.7%)。6.常见病理类型霍奇金淋巴瘤21.2%,伯基特淋巴瘤29.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1.2%,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2.8%,未明确分型者8.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2.1%。7.多数病例确诊时临床分期已达Ⅲ期或Ⅳ期,约占93.6%。8.47例恶性淋巴瘤患儿1年累积生存率为83%,1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74.5%;5年累积生存率为77.7%,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72.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脾受累是影响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是巨大瘤灶,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B组症状、骨髓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白蛋白水平、LDH水平等不是影响患儿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1.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儿童恶性淋巴瘤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均以男性患儿多见,中位发病年龄均为9岁。3.儿童恶性淋巴瘤大多以不明原因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多侵及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不同病理类型起病部位有所差异,常见病理类型为伯基特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且在确诊时多已达Ⅲ期或Ⅳ期。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儿1年累积生存率为83%,1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74.5%;5年累积生存率为77.7%,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72.1%。5.影响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是巨大瘤灶。

赵怡宁[3](202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生存的可能因素,为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资料完整的2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血清LDH、贫血情况、BMI指数、B症状、治疗模式、临床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因素,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ENKL患者的临床特征:27例患者中,女性10例(37.0%),男性17例(63%),男女比例为1.7:1;发病年龄13岁~76岁,中位发病年龄44岁,原发部位以鼻腔多见占19例(70.4%),其次依次为咽部6例(22.2%),皮下1例(3.7%)和回盲部1例(3.7%);原发在鼻腔者首次就诊时以鼻塞多见,占10例(52.6%),其次是脓涕占6例(31.6%)和血涕占3例(15.8%);原发在咽部者初诊时均表现为咽痛;原发于皮下和回盲部的各1例患者则分别以发热和腹痛、腹泻为首发表现。在初诊时17例(63.0%)患者出现B症状,10例(37.0%)患者无B症状发生。按照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27例患者中以II期多见,占14例(51.9%),其次依次为I期8例(29.6%),IV期3例(11.1%),III期2例(7.4%);依ECOG体能评分标准,ECOG评分<2分占24例(88.9%),ECOG评分≥2分占3例(11.1%)。根据IPI危险因素评分,IPI分在0-2分间22例(81.5%),IPI评分在3-5分间5例(18.5%)。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清LDH水平升高18例(66.7%),血清LDH水平正常9例(33.3%);27例患者中贫血11例(40.7%),无贫血16例(59.3%)。BMI指数<20占12例(44.4%),而BMI指数≥20占15例(55.6%)。(2)ENKL患者的生存分析:随访时间截止至2021年1月14日,27例ENKL患者中13例生存(48.1%),14例死亡(51.9%),平均生存时间为43个月,其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4.1%、66.7%、51.8%。经单因素分析后发现,B症状、血清LDH水平、治疗方案、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与该病生存相关,但多因素分析B症状、血清LDH水平、治疗方案、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均不是影响该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1)ENKL多好发于中青年,以男性多见,初诊时病程多处于II期,常伴有B症状和血清LDH升高;原发部位以鼻腔多见,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无特异性。(2)2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1年、2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74.1%、66.7%和51.8%。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血清LDH是影响ENKL患者1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IPI评分、血清LDH是影响ENKL患者2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伴有B症状、临床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血清LDH、治疗模式是影响ENKL患者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伴有B症状、临床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血清LDH、治疗模式均不是影响ENKL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君[4](2020)在《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剖析2例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对具有类“肺炎”表现的肺部恶性肿瘤的认识,以增强对于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报告2例初诊为“肺炎”而最终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其诊断、治疗过程;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一步探讨2种具有类“肺炎”表现的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结果:病例1:女性,32岁,“发热伴咳嗽、咳痰2月余”,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下叶大片高密度影,双肺散在结节,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初诊为“肺炎”。支气管镜活检示炎性改变,期间给予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治疗,肺部病变仍有进展。最终,根据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肺淋巴瘤。转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PET-CT示多组织脏器(双肺、腹腔、盆腔、多区域淋巴结及多骨骼/髓)异常摄取影(最大SUV 5.7-40.7),诊为霍奇金淋巴瘤(Ⅳ期)结外肺累及,患者拒绝治疗并出院。病例2:女性,69岁,因“反复咳嗽、憋喘1 1个月,加重1月余”入院。曾就诊当地医院,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提示间质性改变,初诊为“间质性肺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变有吸收。病情稳定10个月后再次加重,外院胸部CT示:双肺散在片状高密度影,左肺及右肺下叶显着,左肺上叶、右肺中叶胸膜下见小结节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2周后,肺部病变进展,以“肺炎”收入我院。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显示炎性改变;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黏液腺癌,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化疗方案,症状改善明显。出院后未进行规律化疗,3个月后去世。结论:1.临床上一些肺部肿瘤,尤其是影像学上具有渗出实变类似炎症表现者较易误诊,在诊疗过程中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2.由于支气管-肺的活检取材部位、方法以及实施者的情况各异,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不应满足一次的病理,而需要及时给予重复甚或多次病理活检。

葛向华[5](2020)在《不典型恶性淋巴瘤三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典型恶性淋巴瘤3例误诊原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不典型恶性淋巴瘤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因发热就诊,病初均行相关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胃体黏膜慢性炎伴溃疡、泌尿系感染,均予对症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穿刺活检,1例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2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对症治疗,其中1例完成化疗后临床治愈,1例化疗过程中出现肾损伤于半年后死亡,1例治疗18个月后病情复发死亡。结论不典型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特征不明显,不易鉴别诊断,提示临床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刘会,李婉影,高清平,姜道滋[6](2020)在《近30年中国文献报道恶性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系统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收集198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学者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文献及参考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40例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utoimmune cytopenia,AIC)病例,包括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及Evans综合征等。虽然各亚型淋巴瘤病例数均较少(n=1~28),但通过系统性分析仍得到部分有意义的发现。除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autoimmune neutropenia,AIN)外,各类AIC均有报道,发生率依次为AIHA>ITP>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PRCA>Evans综合征。AIC见于各亚型淋巴瘤,但各类AIC在不同亚型发生率存在差异。CAS仅见于淋巴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lymphoma,B-NHL)、AIHA、ITP,Evans综合征多见于B-NHL,PRCA则多见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T-NHL)。相较于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合并ML的AIC抗肿瘤治疗对有效率更高。恶性淋巴瘤合并AIC临床情况复杂,需引起临床关注。

孙步云[7](2019)在《儿童纵隔淋巴瘤5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综合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52例儿童纵隔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警惕误诊延误病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52例纵隔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2例患儿临床特征、治疗、生存时间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资料与结果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52例纵隔淋巴瘤患儿,男性36例(占69%),女性16例(占31%),发病年龄波动在115岁,中位年龄8岁,男患儿居多,男:女=2.3:1;非霍奇金淋巴瘤48例(92%),其中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9例(占55.8%),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1例(占21.2%),Burkitt淋巴瘤7例(13.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占1.9%),霍奇金淋巴瘤4例(占7.7%),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2例(占3.8%),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2例(占3.8%);52例纵隔淋巴瘤患儿中以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例数最多,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次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少。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肿瘤负荷指标,52例患儿中升高40例(占77%),其中以T-LBL多见,约24例,占总体升高的60%;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占3例(占5.5%);全身症状作为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52例淋巴瘤中有全身症状的37例(占71.2%),其中发热23例(43%,23/52),咳嗽30例(56%,30/52),腹痛、腹胀5例(9%,5/52),乏力2例(3%,2/52),胸痛、胸闷2例(3%,2/52);无全身症状的15例(占28.8%);纵隔淋巴瘤分型多种多样,4例纵隔HL均采用ABV化疗方案;NHL中8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采用BFM-95化疗方案,11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采用BCH-2010化疗方案,29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采用改良BFM-95化疗方案与前驱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除1例诊断后未治疗,现已失访,4例治疗过程中失访;余47例均接受正规治疗,目前存活35例(74.5%),死亡12例(25.5%),47例患儿1年总生存率(OS)88%,3年总生存率70.5%,5年总生存率56%。研究结论1、纵隔淋巴瘤病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56%。2、纵隔淋巴瘤男女均可发病,男孩多于女孩,其中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极少累及纵隔。3、LDH可为肿瘤负荷指标,与预后存在联系,认为LDH≥2倍正常值是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纵隔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霍奇金淋巴瘤少见。

王丽[8](2019)在《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95例,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症状,病理分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39例失访,56例回访,其中20例死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1.71:1。小于60岁的患者有49例,占51.58%,大于60岁的患者有46例,占48.42%。肿物的大小上,小于3cm的有51例,大于3cm的有43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物大小与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之间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部位上,以颈部最多见(38/95),其次为颌下及颏下区(22/95)。常见临床体征为无痛性肿大包块。71例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肿大包块,22例首发症状为疼痛或压痛的包块,2例以包块伴发热为首发症状。术前有CT检查的患者61例,CT平扫密度中位数为48HU。CT值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检查有24例,其中2例无信号描述,另外22例MRI信号强度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彩超检查有58例,结果显示肿块或淋巴结大部分是边界清,回声低。术前PET-CT检查有34例,PET-CT诊断皆为淋巴瘤,与病理检查相符,准确率100%。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为90例(94.74%),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亚型;霍奇金淋巴瘤为5例(5.26%)。在随访的56例患者中,44例进行了化疗,化疗患者与非化疗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上以颈部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PET-CT诊断该病准确。病理上以弥漫大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时一添,袁风红,邹耀红[9](2017)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4例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均以发热为主要首发症状,CT提示肾上腺占位,依靠穿刺明确诊断。结果:4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于确诊后1个月死亡,剩余3例为B细胞来源,均予R-CHOP方案化疗,2017年3月随访2例无瘤存活,1例化疗中。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通常由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肿物,经由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联合化疗为首选治疗方案,病理类型影响疾病预后。

伍杨[10](2017)在《18F-FDG PET/CT对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不同病理亚型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并定量分析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在18F-FDGPET/CT摄取上的特点。2.探讨18F-FDG PET/CT在T和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10月168例(男115例,女53例,平均年龄38.16岁)经病理学确诊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从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低、肿瘤对结内外病灶的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分析、比较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差异,以及44例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评价PET/CT在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价值。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 H 检验。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在SUVmax、淋巴结侵犯、淋巴结病灶分布、结外器官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53,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1;H=32.163,P<0.01)。NK/T细胞淋巴瘤多数侵犯鼻腔及鼻咽部,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均存在肠道侵犯,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也均存在皮下侵犯,此3种亚型在病变侵犯部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特殊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大多为Ⅳ期患者,其中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均表现为淋巴结全身广泛侵犯,同时易于侵犯脾脏和腮腺;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也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侵犯,但结外侵犯脏器分布上较散在,缺乏特征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灶18F-FDG摄取比除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外的其他5种淋巴瘤亚型低,病变分布较散在,在结内外病灶分布上也缺乏特征性。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呈现为Ⅳ期者较少,病灶的18F-FDG摄取在7种亚型中病灶最高,病变分布以骨髓(骨骼)和淋巴结侵犯为主,但一般不累及脾脏。44例患者在至少5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有效组SUVmax比无效组SUVmax小,差异有统计意义(t=5.10,P<0.05)。PET/CT评价有效组与无效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02.5和47.9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0.05)。有效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82%,无效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为52%,3年、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在18F-FDG摄取、淋巴结侵犯、淋巴结病灶分布、结外器官侵犯以及分期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2.NK/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及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种病理亚型病灶分布有一定特殊性。3.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及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4种病理亚型特性改变不明显,但各型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别。4.T和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行PET/CT检查对于评价疗效、提示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临床早期判断疗效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附5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附5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单中心儿童恶性淋巴瘤5年临床特点分析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恶性淋巴瘤最新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评价标准
    1.3 随访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ENKL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ENKL患者的生存分析
3 讨论
    3.1 ENKL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ENKL患者的生存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告一
    【初诊资料】
    【临床思辨】
    【入院后诊治过程】
    【最后确诊】
    【启示】
病例报告二
    【初诊资料】
    【临床思辨】
    【入院后诊治过程】
    【最后确诊】
    【启示】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肺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不典型恶性淋巴瘤三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6)近30年中国文献报道恶性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系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AIC的诊断标准
    1.1 AIHA
    1.2 ITP
    1.3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4 AIN
2 临床特征
    2.1 合并AIC的淋巴瘤特征
    2.2 并发于淋巴瘤的AIC特征
    2.3 合并ML的AIHA特征
    2.4 合并ML的CAS特征
    2.5 合并ML的PRCA特征
    2.6 ML合并ITP及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3 治疗进展
4 结语

(7)儿童纵隔淋巴瘤5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淋巴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3.2 发病部位与症状
    3.3 影像检查
    3.4 病理分型
    3.5 治疗及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9)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4例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介绍
2讨论

(10)18F-FDG PET/CT对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主要仪器与显像剂
    2.3 试剂
    2.4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的制备
    2.5 显像方法及条件
    2.6 图像重建及融合
    2.7 图像分析
    2.8 临床随访
    2.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18)F-FDG摄取差别
    3.2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淋巴结侵犯差别
    3.3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结外脏器侵犯差别
    3.4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分期的差异
    3.5 PET/CT对T和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价值及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附图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附5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8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 孙顺容,吴敏,乌丽盼·甫拉提,沈琳,马洁娴,陈萍萍,胡英伟,张洪娣,谢彦晖.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4)
  • [2]单中心儿童恶性淋巴瘤5年临床特点分析及意义[D]. 张青青.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D]. 赵怡宁.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D]. 李君. 山东大学, 2020(02)
  • [5]不典型恶性淋巴瘤三例误诊原因分析[J]. 葛向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3)
  • [6]近30年中国文献报道恶性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系统性分析[J]. 刘会,李婉影,高清平,姜道滋. 中国肿瘤临床, 2020(02)
  • [7]儿童纵隔淋巴瘤52例临床分析[D]. 孙步云. 郑州大学, 2019(07)
  • [8]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分析[D]. 王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9]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4例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J]. 时一添,袁风红,邹耀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8)
  • [10]18F-FDG PET/CT对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应用价值[D]. 伍杨.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