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药物成为历史,平价药店影响药店——2003年非典型回顾

地标药物成为历史,平价药店影响药店——2003年非典型回顾

一、地标药品成为历史 平价药店冲击药房——2003年非典型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林添松[1](2014)在《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事关国计民生、人民幸福,既必要又紧迫。我国药品流通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尚未根治,而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规范和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在2013年开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推出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综合改革的路线图,该路线图包含了五大改革领域,一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二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三是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四是药品供应的新模式,五是政府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涉及后两大改革领域。本文在明确药品流通内涵和特性,梳理药品流通理论、政府规制理论以及药品流通模式创新、药品流通政府监管制度等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把握全球药品市场发展特点和药品现代流通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从实行医药分开、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药品市场集中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立现代信息系统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我国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问题,并对中国药品流通政府监管的五阶段制度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第二,对我国药品流通业的参与主体以及药品流通的全流程框架进行了系统提炼,将药品生产到药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分为药品招标制度改进拍卖机制、缩减药品流通渠道、建构药品流通网络、改革药品流通终端四个模块,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和模型分析;第三,在充分把握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成因的条件下,总结了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特征及经验启示,建立了药品流通全流程价格监管理论模型,进行了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机理分析,分析了药品流通政府监管的实际效果,并从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独立的药品监管体制、健全标准体系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等方面,提出我国药品流通全程价格监管的对策体系。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以解决药品流通领域价格不合理问题为导向,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我国药品流通业的相关主体、相关环节的内在联系进行逻辑判断,从企业与政府两个主体出发,沿着企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科学监管两条主线,系统的建立起能够抓住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本质的分析框架;其次,利用拍卖机制模型证明了我国目前“双信封”采购招标机制的制度性缺陷,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机制的修正方案,以有效处理集中采购招标环节的激励机制问题,并分为四个模块对药品流通全程的模式创新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第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建立了药品流通源头控制的有条件价格监管模型、考虑市场范围影响的含有距离参数的中间环节价格监管模型、提出了针对医疗机构和零售机构两类药品流通终端的政府分类监管的基本思路。

李君芳[2](2014)在《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公共卫生需要创新,也需要每个需要医治的病人都能获取高质量的医疗产品,药品可及性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保障药品可及性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药品可及性问题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本篇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和本次研究的意义,同时综述了国内外权威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第二部分为药品可及性保障概述,主要介绍药品可及性的含义,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与药品可及性保障相关的三大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和药品专利制度;另对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对国外典型国家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问题进行介绍,分别对美国、日本、印度三个国家的药品可及性法律问题作为对比,提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第四部分为中国的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的现状及问题,从药品管管理、医疗保障及药品专利三个方面分别对我国药品可及性保障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论述。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药品可及性法律制度的对策,在前述的基础上针对三大制度提出相应对策。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健康面临着不太乐观的形势,我国有关的药品部门必须要采取强力措施来应对,从而较为深层次的提高我国的医药创新能力,尽可能的使药品价格降低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从比较根本层次解决买药困难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相关立法部门加强立法,维护医药企业的正当权益,采取一定的严厉措施,进一步促进本国医药产业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

沈蓉[3](2014)在《新医改制度下对于药品零售企业监管的思考 ——以四川省Z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为了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秩序,自2012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新医改的配套政策。其中与药品零售企业息息相关的就有《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这些制度政策从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从业人员资格要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药品电子监管、设施设备配备以及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药品零售业发展史和政府部门监管历程,并以四川省Z市的药品零售企业为例,从人员、场地设施、分布区域、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药品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如分布不均衡、经营规模偏小、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执业药师配备缺口大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医药行业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在新医改的制度环境下,提出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和执业药师分类执业的监管模式构想,以期对今后政府部门开展药品零售企业监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吴明勇[4](2013)在《衡阳连锁药店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锁药店是中国药品零售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强,药店经营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医保新政策的推行,国家对医疗健康行业投入的加大,药品连锁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转型期。单体药店将慢慢减少,连锁药店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药店只有在连锁下才能有竞争优势,开展连锁经营是必然的趋势。衡阳药品零售市场放开以后,衡阳连锁药店发展迅速,各种模式连锁药店都出现在衡阳药品零售市场,初步满足顾客的需求。衡阳的连锁药店还存在门店多,规模小,忽视农村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低下和物流配送系统不到位,经营门店还存在拦截销售和商品漏洞,多元化发展不足特许加盟店与公司合作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为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以药品零售市场放开为起点到2012年这段时期为研究重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药品连锁行业的发展过程,介绍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成功的经验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国内连锁药店存在的问题及三九连锁药店失败的原因。研究了国外美国和日本连锁药店发展的历程,其医药分家的体制,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模式,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衡阳连锁药店的经营管理现状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了衡阳民生堂连锁药店和千禧连锁药店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对各种连锁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得出自建直营店是适合衡阳市场发展的模式的结论,对衡阳药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期望衡阳连锁药店能扭转现在经营困难的局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彭翔[5](2012)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治理机制引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贵”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药品价格的控制和调整。而在新医改背景下对我国药品价格问题进行研究,需要以更宽的视角研究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药品的物品属性决定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全文分析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公共物品定义演变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制约下,药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而对药品物品谱系的进一步划分是:作为国家政策载体的药品,属于公共政策所衍生的公共物品;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是一个社会的刚性需求,也应当被看做公共物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除去基本药物以外的药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医保目录以外、同时又不是政府特定政策载体的药品,属于私人物品。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是研究我国药品价格问题的落脚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素包括:价格主体、权力配置、运作方式、价格形式与体系。价格主体及其权力配置决定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运作方式,运作方式最终产生相应的价格形式和价格体系。本文进一步认为,药品价格主体的互动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博弈机制,而这种博弈机制是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诸要素的直观反映形式。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的计划价格阶段,也就是药品价格管制机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也是药品价格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2009年以来,是在新医改的推动下药品价格治理机制初现端倪的阶段。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我国药I品价格管理机制的政策效应和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政策效应方面,各个利益主体因为自身议价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了在药品价格利益分配中的地位差异;在运行效果方面,目前实施的药品集中采购发挥了竞争对药品价格的降低作用,对药品价格弹性的分析结果则表明了我国在药品处方环节存在“大处方”、“开贵药”的情况。对当前中成药价格形成机制的案例分析表明,价格管理部门在药品价格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价格管理部门对最高零售价格的调整不及时或失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思考。对我国而言,因为政府在医疗保健筹资体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数量过多、力量分散,而政府又有干预制药产业和医药行业的政策传统,所以政府不可避免地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乃至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认为,由于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准公共物品特性既不适合采取完全的市场定价,也不适合采取完全的政府定价,而政府主导的、基于多中心——合作治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能够适合药品公共性的特殊要求。本文构建了我国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框架:物价部门、制药企业、医保机构、卫生部门是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四个治理中心;医保机构(或卫生部门)和制药企业分别拥有需方权力和供方权力,其权力配置应当是均衡的。价格管理部门在中立的地位行使影响药品价格的权力;运行机制是一种合作博弈机制,医保机构与制药企业之间是平等的博弈关系,价格管理部门通过指导价格划定双方行动选择的范围;价格形式包括反映价值的价格和反映供需的价格,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指导价格是反映价值的价格,而医保机构和制药企业博弈所形成的价格为反映供需状况的价格。在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指导价格范围之内,围绕着最终供需价格应当形成一个价格体系。在分析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为了构建药品价格治理机制,本文就所关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制度上的解决路径。一是修正力量失衡,让医保部门参与药品价格形成;二是重视协商手段,建立药品价格谈判机制;三是建立博弈标准,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四是坚持集中采购制度,完善这一权宜之计。

李欲晓[6](2012)在《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短短的13年时间内,中国连锁药店走过了西方国家连锁药店几十年的历程,成为药品产业链上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中国连锁药店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本研究综合运用PEST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价值链分析和SWOT分析等多种战略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的内外环境及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外部环境分析表明:养天和公司发展的政治环境挑战中蕴含机遇;在五种竞争力中比较优势不明显;随着人口老年化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保健养生品发展潜力巨大。内部环境分析中发现:养天和公司历史悠久,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组织结构比较健全,管理规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些药店经营管理的经验;但是养天和公司也存在对加盟门店管理疏忽,信息系统老化,营销观念落后,服务缺乏特色,员工流失率过高,综合型人才紧缺,各分公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于养天和内外环境分析,文章确定了企业市场定位和目标,对公司各层次战略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战略实施的步骤、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养天和将自身定位为湖南乃至全国保健养生品零售领先者;努力告别过去粗放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走更加规范和严谨的产品多元化道路;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健康生活,颐养天和”的品牌文化;积极探索网络药店和实体药店共同促进的全新经营模式。养天和公司战略的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网上药店的建设,新产品的引进和商品的组合,门店的改造,服务特色的突出,药品质量的管控和加盟门店的管理监督。与此同时,养天和还应该从制度、信息技术、人员三个方面做好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吴晓云[7](2011)在《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演化的制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医、药业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医药合业模式受文化、技术等因素影响一直以非正式制度形式得以延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医药合业经营模式作为了正式的制度安排固定下来。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这项制度对于方便人们看病取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安全、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入市场化机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的了巨大成就。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医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制药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医疗资源短缺的时代成为历史。但是,由于医药合业制度改革滞后,处于药品购销产业链垄断地位的医疗机构为谋取经济利益,其行为发生了扭曲。医疗机构在药品批发环节对竞争性的药企进行利润挤压,在零售环节形成对患者卖药的垄断,不仅使人民群众承受了过高的医疗费,生命健康受到一定威胁,还造成了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混乱,医药产业陷入了低层次发展的恶性循环。医药企业和患者两大集团发出了改变现状的强烈呼声,表现出对医药合业制度的极度不满,以各种方式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并向其施加政治压力,试图促进医疗制度朝着利于自身的方向演化。而医疗机构集团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则通过参与政策制定、政治游说等方式延缓、阻碍制度演化。中央政府综合各方面的利益作出了医药分业的制度选择。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地方上的改革探索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全国统一有效的医药分业方案却迟迟不能浮出水面。为什么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陷入难产,不得不让人深思。因此,研究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的制度演化问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医药分业制度研究内容,对于切断存在于医药卫生制度中的特殊利益链条,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医药合业制度改革滞后,造成了医疗机构、患者、医药企业之间利益的不均衡。利益集团博弈推动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但由于利益集团失衡,演化的结果没有摆脱对“以药养医”路径的依赖。要推进制度变迁,实现彻底的医药分业,除了构建各集团实现有序博弈的制度平台,还要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围绕这一基本命题,本文融合制度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从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的背景条件、利益冲突与利益集团竞争、实践中的医药分业模式探索,以及未来我国理想的医药分业模式和政府在医药分业制度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力求能够更好地揭示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为此,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以便大家对全文的研究主旨和内容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是文献评述和分析框架。本章首先对已有的关于医药合业制度、医药分业制度及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的研究做一个全面的阐述,然后在综合路径依赖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为全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使大家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全文的基本脉络。第三章是探讨我国医药合业制度的历史演进。本章的目的主要是为后面的研究作出制度演化历史和背景的铺垫。我国自古至今医药合业制度一直存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具体形式和程度不同,医、药、患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不同。因此,本章按照合业制度演化的不同阶段,首先介绍我国古代的医药合业制度;然后分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医药合业制度的形成及特点;最后分析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医药合业制度的演变及在新的制度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本章在对每一阶段医药合业制度进行阐述时,将对医、药、患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分析贯穿其中,以体现不同阶段利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变化。第四章是分析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医药合业制度对利益主体的影响。本章的目的主要是分析为什么要向医药分业制度演化的问题。由于本文主要是基于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的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本章的内容是首先阐述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然后分别探讨医药合业制度对患者、医疗机构、药企、政府带来的正效应与负效应,从而说明为什么要分业的问题。第五章是医药合业向分业演化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本章主要阐释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从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的问题。因此,首先对医药合业制度下的利益集团及其特征进行了介绍;然后就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对医药分业的制度偏好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立场不同的两派利益集团为阻碍或者促进医药分业所进行的竞争以及政府对利益集团竞争所作出的反应。第六章是实践中我国医药分业模式探索。在内容安排上,本章首先介绍我国在医药分业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四种典型模式及各自的实施效果,包括“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药房托管”、“药房协管”、“药房剥离”等模式;其次通过比较四种模式总结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与共性,即特性是不同医药分业模式实现医药分业的程度不同,共性是都没有摆脱对“以药养医”路径的依赖;最后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利益集团博弈失衡是造成我国医药分业不彻底的根本原因。而利益集团博弈失衡具体表现为利益集团自身原因造成的失衡和相关制度缺失造成利益集团失衡。第七章是我国医药分业制度的理想模式及政府作用。本章提出了我国未来医药分业的理想模式以及实现医药分业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对政府在医药分业制度演化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即创建各利益集团有序博弈的条件和完善相关医药卫生配套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刘国庆[8](2010)在《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降低药品费用,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药品从出厂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中经历多次批发层层加价,造成了药价居高不下。近些年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降低药品费用,从医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国家发改委二十多次降低药品价格,均收效甚微。基于此,本文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医药购销模式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外的药品购销模式,比较国内外购销模式的优劣,并通过对武汉市普爱医院的药品直供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医疗机构应如何优化医药购销模式,来降低药品的价格,从而减轻患者的药费负担。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购销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药品购销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有效化解当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医药购销模式。首先阐述的是研究思路与基础,也是论文的立题基础,国内外药品购销问题的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的理论综述。其次是实证分析,针对我国药品购销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医疗和药品资源的稀缺性,药品监管制度的缺陷、管制失效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药品流通中虚假的产品差异化竞争和医患之间以及医生与药品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药品购销前期的注册审批、定价、招标问题,以及现有购销模式的低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药品购销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药价虚高的根源。最后是对策建议和进一步展望,提出短期和长期来看解决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缺陷以及价格虚高问题方法,以及改革试点药品购销模式的构建。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长期来看我国应采用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定额的采购业务外包、门诊药房社会化、零差率销售和收支两条线等多种方式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路径,逐步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实现医药分业。(2)短期来看,通过药品直供的方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的价格加成,确定主配送商和辅助配送商集中供货,在政府引导下促进药品市场集中度提升,同时加强对药品零售价的管理,将配送企业的利润以“定额让利”的方式补偿给医疗机构。(3)积极探索单病种限价或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的改革,从各个环节治理药品价格虚高,切断其现有利益链。

王平[9](2009)在《药品零售连锁发展研究 ——以老百姓大药房为例》文中提出连锁经营的出现,使流通产业发生了一场革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先后引进连锁经营,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医药零售行业的严格管制开始松动,连锁药店的发展开始活跃。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倡导医药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2000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办医药连锁店的限制。2003年1月,放开药品分销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国五项医疗改革政策,即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分业经营、药品分类管理、流通体制改革、药价改革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和深化,这些都为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在连锁药店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2001年下半年以来,以“开心大药房”为代表的平价药品超市潮席卷全国,药品零售利润急剧下降,很多药店难以支撑,纷纷关门歇业。据医药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连锁药店有三分之一赢利,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保本,而且整体赢利能力呈现持续下滑的的趋势。2006年,不单是小规模的零售药店,就连一些规模大的连锁药店也先后宣告退市,连锁药店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所以,进一步加强药品连锁经营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回顾了连锁经营理论,介绍了连锁经营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三种模式,并且分析了药店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的优势;然后分析了连锁药店发展的原因,它是医药市场剧烈竞争,老百姓自主选购以及政府鼓励管理的产物;然后把我国的连锁药店与美国日本的连锁药店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我国连锁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现有的有利的发展形势下,提出了对我国连锁药店发展的若干策略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虽然研究连锁经营的资料比较多,但是对于连锁药店方面的专业研究,仅在期刊和杂志上有一些分析和评论,我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连锁药店的发展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唐圣春[10](200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价格规制的内涵与发展历程,对我国药品价格规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评述,分析各阶段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制定的背景以及与当时社会政治、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效果、相关利益集团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应对,总结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对制定新政策的启示。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为我国制定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了解有关药品价格规制的政策、研究文献,系统回顾文献上有关药品价格政策与价格体系的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2)环境分析法。分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政治、经济环境,并分析药品价格政策与外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规范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经验和规律,并与国外部分国家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价值取向。(4)利益集团分析方法。分析利益相关方——规制主体和规制对象对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意愿、能力和实施情况。(5)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效果,并与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进行效果比较。(6)时间序列研究。系统地回顾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历程,但侧重于对现阶段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药品价格规制的演变及效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规制范围经历了由大到小,再扩大的过程;定价方法在逐步完善。(2)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规制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明显。中西药品的零售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111.8降到2006年的99.1;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水平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其价格水平出现了市场逆调节现象;专利药品、原研药品与仿制药品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不合理,中国部分研发企业的原研药品价格是仿制药的2.5倍。(3)与外围市场相比,在可比的西药当中,基于出厂价计算的中国平均药品价格指数大约是发达市场的35%,是亚洲/新兴市场的55%;但我国患者要承担的渠道平均加价(为60%-70%)要高于外围市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院环节加成比例(平均为20%-25%)和处方药增值税率(17%)较高。(4)从定性研究结果来看,影响药品价格虚高的表面原因最主要的是医院药品价格不透明、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深层次的原因是医院实行医药合业制度、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医药捆绑”以及医院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医药合谋”。(5)药品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因素,还要考虑药品的创新性和市场供求状况。(6)药品费用的上升与药品价格没有直接的关系,用药结构和用药数量的改变对药品费用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1)我国药品价格规制在逐渐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上,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到再规制的过程。(2)目前的药品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成本,不利于激发企业药品研发创新;应采用综合性的药品定价方法。(3)药品分类定价方法有其优点,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4)单一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分业、公立医疗机构合理补偿机制的建立等。(5)药品价格规制既要考虑公共利益,又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创新点:(1)在理论分析上,提出了药品价格规制的基本原则,即“成本-竞争-期望”理论,并尝试建立了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数量模型和规制政策运行模型。(2)在实证研究上,系统分析与评价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3)在政策分析上,系统回顾、分析了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规律和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政策建议。

二、地标药品成为历史 平价药店冲击药房——2003年非典型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标药品成为历史 平价药店冲击药房——2003年非典型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第二节 药品流通的内涵及特性
        1.2.1 药品流通的特殊性
        1.2.2 药品流通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难点、重点和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药品流通理论及文献综述
        2.1.1 药品流通业发展及改进研究
        2.1.2 药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第二节 政府规制理论与文献综述
        2.2.1 传统规制和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2.2.2 规制俘虏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
        2.2.3 新规制经济学
        2.2.4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与文献总体评述
        2.3.1 药品流通理论与文献述评
        2.3.2 政府规制理论与文献述评
第三章 药品流通国外模式借鉴及国内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全球药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3.1.1 市场特征
        3.1.2 制度特征
    第二节 国外药品流通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3.2.1 “医药分开”体制
        3.2.2 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3.2.3 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
        3.2.4 代理商经营行为规范
        3.2.5 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
        3.2.6 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第三节 中国药品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3.3.1 计划经济阶段
        3.3.2 市场经济初始阶段
        3.3.3 全面发展阶段
        3.3.4 流通体制战略调整阶段
        3.3.5 新医改阶段
    第四节 中国药品流通新模式
        3.4.1 新盈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4.2 盈利模式的未来变动趋势
第四章 我国药品流通全程模式创新分析
    第一节 药品流通现状与模式创新的逻辑框架
        4.1.1 我国的药品流通环节
        4.1.2 药品流通全程模式创新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经济学分析
        4.2.1 “双信封”招标采购的制度缺陷与改进途径
        4.2.2 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创新的制度保障
    第三节 药品流通渠道市场结构与中间环节分析
        4.3.1 药品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4.3.2 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模式改革
    第四节 药品流通终端的改革
        4.4.1 “医药分离”的探讨
        4.4.2 零售药店“连锁化”经营
        4.4.3 药房的模式创新
    第五节 药品流通网络的构建
        4.5.1 药品流通网络的战略联盟
        4.5.2 药品流通网络的“三化”建设
        4.5.3 药品流通网络的物流人才培养
        4.5.4 药品流通网络的信息网络构建
        4.5.5 药品流通网络的“两网”建设
第五章 我国药品流通全程价格监管制度创新
    第一节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成因
        5.1.1 我国药品流通的加价过程
        5.1.2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与特点
        5.1.3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我国药品流通业监管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第二节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特征及经验启示
        5.2.1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主要特点
        5.2.2 国外药品价格监管模式借鉴
    第三节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模型、机理与实践
        5.3.1 药品流通全流程价格监管理论模型
        5.3.2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机理
        5.3.3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实践与效果
    第四节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对策分析
        5.4.1 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体系
        5.4.2 建立统一独立的药品监管体制
        5.4.3 健全标准体系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5.4.4 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5.4.5 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奖励

(2)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药品可及性保障基本理论概述
    2.1 药品可及性的含义
    2.2 与药品可及性相关保障制度概述
    2.3 我国药品可及性保障的现状
        2.3.1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公共卫生危机
        2.3.2 制药大国下的薄弱研发能力
        2.3.3 非城镇居民药品获得上的困难
    2.4 药品可及性保障的基础理论
        2.4.1 平等权
        2.4.2 健康公平性
        2.4.3 人权
        2.4.4 利益平衡
第3章 国外典型国家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1 美国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
        3.1.1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3.1.2 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3.1.3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
    3.2 日本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
        3.2.1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3.2.2 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3.2.3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
    3.3 印度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
        3.3.1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3.3.2 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3.3.3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
    3.4 借鉴与启示
第4章 我国药品可及性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
    4.1 中国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体系
        4.1.1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4.1.2 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4.1.3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
    4.2 我国医疗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制度隐藏的一些问题
        4.2.1 医疗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的问题
        4.2.2 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问题
        4.2.3 药品专利律制度存在影响药品可及性的问题
第5章 完善我国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建议
    5.1 完善我国药品管理制度的建议
        5.1.1 完善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建议
        5.1.2 完善药品税收制度的建议
        5.1.3 完善我国药品流通和销售管理的建议
    5.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
        5.2.1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5.2.2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
        5.2.3 完善医疗合作制度的建议
    5.3 完善药品专利制度的建议
        5.3.1 完善一般药品专利法律制度的建议
        5.3.2 完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建议
        5.3.3 完善药品的平行进口存在的法律问题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新医改制度下对于药品零售企业监管的思考 ——以四川省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1. 选题的来源
        2. 选题的理论意义
        3. 选题的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
一、 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基本情况
    (一) 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发展历史背景
        1.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 我国药品经营行业的发展历程
        3. 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的发展历程
        4. 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监管制度的变迁
    (二)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1.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总体情况
        2. 四川省 Z 市药品零售企业的基本情况
        3. 四川省 Z 市药品零售企业面临问题
    (三)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历史因素导致市场不规范
        2. 执业药师数量少、不受重视
        3. 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二、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管理体制、药师制度情况及经验借鉴
    (一) 美国
        1. 医药分业情况
        2. 执业药师制度情况
    (二) 澳大利亚
        1. 医药分业情况
        2. 药剂师制度情况
    (三) 日本
        1. 医药分业情况
        2. 药剂师制度情况
    (四) 中国台湾
        1. 医药分业情况
        2. 药师制度情况
        3. 行业组织情况
    (五) 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借鉴
        1. 政府政策的制定
        2. 法律体系的建设
        3. 引导行业组织发挥作用
三、 新形势下实施药品零售企业监管的建议
    (一) 完善监管法制体系
    (二)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市场规范化
        1. 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分级管理
        2. 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
    (三) 加强执业药师管理,推行分类执业
    (四) 引导行业组织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4)衡阳连锁药店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连锁药店经营管理比较分析
    2.1 连锁药店的定义及模式
    2.2 国内连锁药店历史、政策的影响、经营管理情况的研究
    2.3 国外连锁药店经营管理情况分析
第三章 衡阳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衡阳连锁药店的发展历程
    3.2 衡阳连锁药店的现状
    3.3 衡阳连锁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衡阳连锁药店发展策略分析
    4.1 国内外连锁药店的经验对衡阳连锁药店的借鉴
    4.2 衡阳连锁药店发展策略的思路和原则
    4.3 面对国家宏观政策改变衡阳连锁药店的对策
    4.4 针对衡阳连锁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的贡献之处
    5.3 本文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治理机制引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2.3 现有文献的启示
        1.2.4 本文的研究空间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概念界定
        1.3.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药品的物品属性辨析:价格形成机制的逻辑起点
    2.1 公共物品与药品属性的相关分析
        2.1.1 公共物品定义的演变
        2.1.2 药品物品属性的界定
        2.1.3 药品的特殊性
    2.2 基于物品属性的药品分类
        2.2.1 公共政策所衍生的公共物品:作为政策载体的药品
        2.2.2 准公共物品:医保目录内药品
        2.2.3 由于刚性需求而属于公共物品:基本药物
        2.2.4 私人物品:医保目录外的药品
    2.3 药品物品属性与药品价格的相关分析
        2.3.1 药品价格的功能
        2.3.2 药品价格与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
        2.3.3 药品价格的内在要求
    小结
第三章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3.1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解析
        3.1.1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界定
        3.1.2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
    3.2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素解析
        3.2.1 价格主体
        3.2.2 权力配置
        3.2.3 运作方式
        3.2.4 价格形式及体系
    3.3 不同物品属性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3.3.1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
        3.3.2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医保目录内药品
        3.3.3 基本药物
        3.3.4 作为私人物品的药品
    小结
第四章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对文件和数据的考察
    4.1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演变:对政策文件的考察
        4.1.1 药品价格管制机制时期
        4.1.2 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探索与完善时期
        4.1.3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探索时期
        4.1.4 医疗领域物品属性演变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演变的内在联系
    4.2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政策效应分析:药品价格管理机制的政策手段
        4.2.1 增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4.2.2 减少了消费者的福利
        4.2.3 政府行为的错位
        4.2.4 医院垄断地位的加强
    4.3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效果分析:对数据的考察
        4.3.1 集中采购环节
        4.3.2 医生处方环节
    小结
第五章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分析:基于中成药的案例
    5.1 中成药及中成药价格概述
        5.1.1 中成药使用的特点:廉
        5.1.2 中成药成本的特点:受原料价格影响大
        5.1.3 中成药原料——中药材的特点:价格影响因素多
    5.2 当前中成药价格主体博弈状况:分主体分析
        5.2.1 中成药生产企业
        5.2.2 中医院
        5.2.3 价格管理部门
        5.2.4 集中采购部门
        5.2.5 医保部门
    5.3 中成药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及改进探讨
        5.3.1 价格主体:从缺失到补足
        5.3.2 权力配置:从失衡到纠正
        5.3.3 运作机制:从失范到回归
        5.3.4 价格体系:从僵化到动态化
    小结
第六章 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治理机制的引入
    6.1 国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借鉴:物品属性与制度逻辑的统一
        6.1.1 英国:公共物品与药品价格协商
        6.1.2 德国:准公共物品与药品价格制约
        6.1.3 美国:私人物品与控制药品价格的集体行动
        6.1.4 日本:准公共物品与制定药品价格的政府行为
        6.1.5 国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制度逻辑
    6.2 治理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的适用性分析:基于新医改的制度逻辑
        6.2.1 新医改的制度逻辑
        6.2.2 治理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的适用性
    6.3 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框架
        6.3.1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主要行动主体
        6.3.2 药品价格治理中心的权力配置
        6.3.3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运行机制
        6.3.4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价格形式与体系
    6.4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优势
        6.4.1 对价格治理自发性的尊重
        6.4.2 对集体行动逻辑的遵循
        6.4.3 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的优势
        6.4.4 对价格主体自利性的承认
        6.4.5 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政府权力的恰当行使
    小结
第七章 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与对策建议
    7.1 修正力量失衡:引入医保部门
        7.1.1 医保部门参与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7.1.2 建立医保部门参与的药品价格治理机制的设想
    7.2 建立协商机制:药品价格谈判
        7.2.1 药品价格谈判主体及其地位的平等性
        7.2.2 药品价格谈判的依据与标准
        7.2.3 药品价格谈判的目标确定
        7.2.4 政府的监管
    7.3 重视博弈标准:改进政府定价
        7.3.1 对政府定价作用的重新认识
        7.3.2 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
    7.4 坚持集中采购:完善权宜之计
        7.4.1 药品集中采购的现实必要性与临时性
        7.4.2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的措施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8.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8.1.1 对药品物品属性的辨析
        8.1.2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
        8.1.3 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的考察
        8.1.4 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与案例分析
        8.1.5 对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探讨
    8.2 进一步讨论
附录 涉及或影响药品价格的政策文件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6)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战略理论概述
        1.2.2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1.2.3 医药零售企业战略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的内外环境分析
    2.1 公司发展概况
    2.2 公司 PEST 分析
        2.2.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2.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2.3 公司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3.1 供应者分析
        2.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3.3 替代者分析
        2.3.4 购买者分析
        2.3.5 同业竞争者分析
    2.4 公司价值链分析
        2.4.1 连锁药店的价值链构成
        2.4.2 连锁药店的价值活动分析
    2.5 组织能力分析
        2.5.1 组织结构分析
        2.5.2 市场营销分析
        2.5.3 人力资源分析
        2.5.4 财务状况分析
        2.5.5 企业文化分析
    2.6 公司 SWOT 分析
        2.6.1 机会分析
        2.6.2 威胁分析
        2.6.3 优势分析
        2.6.4 劣势分析
第3章 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3.1 公司的远景和使命
        3.1.1 公司的远景
        3.1.2 公司的使命
    3.2 公司定位与目标
        3.2.1 公司的市场定位
        3.2.2 公司的战略目标
    3.3 公司总体战略类型及模式选择
    3.4 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3.5 公司职能战略制定
        3.5.1 市场营销战略
        3.5.2 企业文化战略
        3.5.3 人力资源战略
第4章 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4.1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步骤
    4.2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4.2.1 加快网上药店的建设,开辟网上销售平台
        4.2.2 加强新产品的引进,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4.2.3 积极推动门店改造,重视加盟门店的管理
        4.2.4 着力打造服务特色,狠抓质量管理
    4.3 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4.3.1 制度保障
        4.3.2 信息技术保障
        4.3.3 人员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演化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论前提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基本命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评述与分析框架
    2.1 关于医药合业制度的研究
        2.1.1 医药合业制度的起源与历史
        2.1.2 医药合业制度的绩效
    2.2 关于医药分业制度的研究
        2.2.1 医药分业的历史
        2.2.2 国外及台湾地区医药分业现状
        2.2.3 国内关于实行医药分业制度的争论
        2.2.4 我国医药分业的模式与绩效
    2.3 关于医药合业到医药分业制度演化的研究
        2.3.1 医药合业向医药分业制度演化的历程
        2.3.2 医药合业向医药分业制度演化的路径
    2.4 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制度演化研究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医药合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3.1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医药合业制度
    3.2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医药合业制度
    3.3 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下的我国医药合业制度
    3.4 本章小结
4. 改革以来医药合业制度对利益主体的影响分析
    4.1 医药卫生领域多元利益主体生成
    4.2 医药合业制度对利益主体的影响
        4.2.1 患者:用药便利性、合理性与可及性
        4.2.2 医疗机构:服务供给与行为扭曲
        4.2.3 制药产业:收益水平、技术创新与竞争力
        4.2.4 政府:财政负担与公信力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演化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5.1 我国医药合业制度下的利益集团
        5.1.1 医药卫生领域利益集团的产生
        5.1.2 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征
    5.2 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偏好
        5.2.1 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5.2.2 利益集团的政策偏好
    5.3 利益集团互动分析
        5.3.1 制度需求方集团之间的竞争
        5.3.2 政府对利益集团影响的反应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现有医药分业模式分析
    6.1 我国典型的医药分业模式及效果
        6.1.1 "收支两条线"之深圳实践及实施效果
        6.1.2 "药房托管"之南京模式及实施效果
        6.1.3 "药房协管"之常熟模式及实施效果
        6.1.4 "药房剥离"之北湖模式及实施效果
    6.2 不同医药分业模式的特性与共性
        6.2.1 特性:医药分业程度不同
        6.2.2 共性:没有摆脱对"以药养医"的依赖
    6.3 医药分业不彻底的原因分析
        6.3.1 利益集团内在特征失衡
        6.3.2 制度缺失与利益集团失衡
    6.4 本章小结
7. 我国医药分业的理想模式及政府作用
    7.1 我国医药分业的理想模式
    7.2 医药分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7.3 政府在医药分业制度演化中的作用
        7.3.1 完善医药分业相关配套制度
        7.3.2 创建各利益集团有序博弈的条件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药品购销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药品的特性及定价
    2.2 我国药品流通体制变革
    2.3 药品购销模式的影响因素
    2.4 建立药品购销模式的分析框架
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药品购销模式分析
    3.1 发达国家药品购销现状分析
    3.2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市场分析
    3.3 发达国家药品定价机制分析
    3.4 发达国家药品购销模式的比较分析
4 我国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模式及其问题
    4.1 我国医药采购制度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
    4.2 药品统一招标直接采购的理论基础
    4.3 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的几种代表性模式
    4.4 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4.5 新医改政策出台对医药购销的影响
5 药品直供模式研究
    5.1 药品直供的理论基础
    5.2 普爱医院药品直供的背景
    5.3 普爱医院药品直供的主要措施
    5.4 药品直供试点取得的成效
    5.5 药品直供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6 进一步完善药品直供模式的建议
    5.7 普爱药品直供模式的启示
6 改进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6.1 我国药品购销模式改革的主要思路
    6.2 药品集中配送模式的构建
    6.3 药品最高限价模式的构建
    6.4 两种药品购销模式的比较分析
    6.5 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的构建
7 本文研究展望
    7.1 引言
    7.2 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7.3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成因分析
    7.4 彻底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思路和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药品零售连锁发展研究 ——以老百姓大药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2章 连锁经营理论及发展
    2.1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2.1.1 连锁经营的概念
        2.1.2 连锁经营的特点
    2.2 连锁经营的模式
        2.2.1 正规连锁
        2.2.2 特许连锁
        2.2.3 自愿连锁
    2.3 连锁药店经营优势的分析
        2.3.1 成本优势
        2.3.2 服务优势
        2.3.3 品牌优势
        2.3.4 物流管理优势
第3章 连锁药店的产生与发展
    3.1 连锁药店是医药市场竞争的产物
    3.2 连锁药店是老百姓自主选购的产物
        3.2.1 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
        3.2.2 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影响
        3.2.3 老百姓适时备药的习惯影响
        3.2.4 社会因素的影响
    3.3 连锁药店的发展是政府鼓励并加强管理的结果
        3.3.1 市场经济改革前阶段(1949-1978年)
        3.3.2 市场化改革阶段(1978年——今)
        3.3.3 政府监管的法律政策及规定
第4章 中国与美日连锁药店发展比较
    4.1 美国连锁药店的发展
    4.2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
    4.3 中国连锁药店与美日同类药店的差异
        4.3.1 经营规模的差距
        4.3.2 经营模式的不同
        4.3.3 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第5章 中国连锁药店的发展策略
    5.1 当前连锁药店及其市场的有利形势
        5.1.1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5.1.2 跨省连锁初具规模
        5.1.3 经营日益摆脱同质化
        5.1.4 竞争从价格战到品牌
    5.2 中国药品零售连锁的发展理念与策略
        5.2.1 建立在后经济时代的连锁药店经营理念
        5.2.2 确立基于营销4C理论的连锁药店经营策略
    5.3 中国连锁药店的多元化发展
        5.3.1 多元化是连锁药店发展的趋势
        5.3.2 研究市场,倾听顾客的声音是医药连锁多元化的根本
        5.3.3 药妆店是药店多元化的方向
第6章 案例分析:老百姓零售连锁大药房的发展
    6.1 老百姓大药房的发展历程
    6.2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经营的策略
        6.2.1 大幅度降底药价是其多元化发展的重拳
        6.2.2 拓宽经营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是其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手段
        6.2.3 重点经营高毛率商品
        6.2.4 瞄准终端发力,走一体化营销整合之路
    6.3 老百姓大药房可进一步采取的发展策略
        6.3.1 品牌差异化
        6.3.2 构建科学的物流体系
        6.3.3 加快连锁药店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资料来源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1.理论研究
        1.1 政府规制理论
        1.2 价格与价格规制理论
        1.3 我国价格管理理论
        1.4 药品价格规制理论
    2.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研究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
        2.2 药品价格由全过程管制到全面放开
        2.3 药品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价并重
        2.4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启示
    3.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3.1 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
        3.2 药品价格规制对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影响
        3.3 药品价格规制对患者的影响
        3.4 药品价格规制对价格的影响
        3.5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总体评价
    4.我国与主要国家(地区)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及效果比较研究
        4.1 国内外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异同
        4.2 国内外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效果比较
        4.3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与建议
    1.讨论
        1.1 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必要性
        1.2 正确认识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的作用
        1.3 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制度环境分析
        1.4 药品价格规制与"看病难、看病贵"的关系
        1.5 药品价格规制与药品费用的关系
        1.6 制定药品价格所需考虑的因素
        1.7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发展趋势
    2.建议
        2.1 加强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建设
        2.2 逐步建立健全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和体系
        2.3 药品价格规制应与相关制度协调推进
        2.4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运行模型
结论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地标药品成为历史 平价药店冲击药房——2003年非典型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D]. 林添松. 南开大学, 2014(07)
  • [2]药品可及性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D]. 李君芳.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3)
  • [3]新医改制度下对于药品零售企业监管的思考 ——以四川省Z市为例[D]. 沈蓉. 西南政法大学, 2014(07)
  • [4]衡阳连锁药店发展策略研究[D]. 吴明勇. 南华大学, 2013(02)
  • [5]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治理机制引入[D]. 彭翔. 南京大学, 2012(01)
  • [6]养天和医药连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欲晓. 湖南大学, 2012(05)
  • [7]我国医药合业向分业演化的制度分析[D]. 吴晓云. 江西财经大学, 2011(05)
  • [8]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研究[D]. 刘国庆.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8)
  • [9]药品零售连锁发展研究 ——以老百姓大药房为例[D]. 王平. 湘潭大学, 2009(02)
  • [10]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研究[D]. 唐圣春.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地标药物成为历史,平价药店影响药店——2003年非典型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