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秋[1](2021)在《指向空间观念的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戴美君[2](2021)在《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已深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随着赋能概念的提出,技术赋能下的教育也越来越受教育界的关注,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从借助信息技术学习转变到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高中几何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奠定了其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尝试构建出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设计案例,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层面,为中学数学教师进行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整理技术赋能、几何教学、数学教学设计、几何学习理论等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掌握学生和老师对几何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看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中应用的不足之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几何学习理论的支撑下,结合高中几何知识的特点,总结出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设计的六个原则和五个策略:直观性原则、创设情境原则、探究性原则、渗透数学思想原则、实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丰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精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运用上述提出的原则和策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球的体积’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后进行教学反思并对学生进行访谈,探求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赋能效果。研究表明,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来说,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可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情境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几何知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等等。
张丽[3](2021)在《利用VR技术培养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几何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几何空间能力作为数学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几何教育密切相关,中学数学课标对其也越来越关注。但结合当前培养研究现状来看,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仍比较薄弱,增强空间物体表现和操作乃是提高学生几何空间能力的关键,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发展,相比较其他媒体在空间物体特征表现和空间操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培养相结合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几何空间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几何空间能力包括几何空间表象形成、几何空间表象的心理旋转和思维操作、创造几何空间新形象三个层次,具体能力组成包括图形识别与理解、视图与展开、组合与分解、旋转与运动变换、方位与投影、作图与推理几部分。随后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剖析,确定培养目标和内容,构建基于VR技术培养几何空间能力的模型框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内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设计并制作了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系统,开展培养几何空间能力中的图形识别与理解、视图与展开、旋转与运动变换、方位与投影几个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首先根据培养目标针对选定的几个能力进行测试卷编制,后分组开展教学实践,对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前测、后测获取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践研究和测试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系统在提高初中生折叠与展开、心理旋转、投影、图形认识方面有明显效果,在提高初中生视图能力上有较小效果。由此可见,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几何教学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几何空间能力。同时,本研究也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注意和思考,为VR技术应用于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罗蓓[4](2020)在《三维绘图软件Blender辅助高中几何体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高中立体几何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几何构建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实际课堂中的立体几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作出几何图形,能够对空间进行想象和构造,同时也能够对几何图形有自己的理解,并有能力对几何问题加以证明。多媒体技术在立体几何图形教学中一直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却并常常与预期不相符。究竟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需要去探究的问题。所以对于在立体几何部分的多媒体教学,笔者尝试与三维作图软件Blender进行内容的结合和研究,以期在课堂中取得可行有效的成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目前立体几何教学的背景与实际情况,针对使用多媒体软件辅助立体几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提出问题,讨论了引入新软件制作课件的意义。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现状,并针对数学学习障碍相关理论进行了整合和分析,结合了现有的教研成果,以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提出了针对立体几何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三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安顺市某高级中学的69名数学教师和111名学生进行调研,主要调查实际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难点和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与意向,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实物模型在教学中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实际情况中几何画板的使用并不普及;学生在侧视图的绘制上比其他部分更困难等。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核心,笔者对Blender的使用进行了说明,根据上一章的调查情况,使用软件Blender绘制出不同的教学实例或高考真题中对应的实物模型与几何图形变化过程,建议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图片ppt或视频动画,也可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切割、旋转、缩放等操作展示出实物模型的多角度视图,能快速得到相应的二维和三维三视图,提高课堂效率。第五章是针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的实验测试,通过实验前测试与实验后测试可知,上述教学方法总体来看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核心在于结合制图软件Blender,寻找更为实用有效、简单快捷的立体几何教学方法,辅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王敏娜[5](2020)在《超级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也成为研究课题之一。超级画板作为一款优秀的教育软件,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也能作为“数形结合”的辅助工具有效助力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养成。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法,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超级画板资源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选取某初中三个年级中“图形与几何”、“函数”单元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验证超级画板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业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记录与观察,对学生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多角度验证超级画板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而得出如下结论:超级画板的静态演示能够促进初中数学的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超级画板的动态演示能够促进初中数学过程性和原理性知识的学习;且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对超级画板的使用持认可的态度。本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研究现状,对国内外超级画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对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和梅瑞尔的目标——内容二维模型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为超级画板的静态演示功能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教学内容分类,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和实验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超级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教学内容分类,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和实验结果分析;第六部分为超级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教学内容分类,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和实验结果分析;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建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超级画板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出了建议;第八部分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精心设计开发了超级画板资源,严谨的分析与验证超级画板的使用效果,其过程和结论为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模式提供案例和参考,教学设计及开发的课件集合能有效助力数学相应单元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但是此次研究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研究时间较短,有些结论的外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未来能够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杨敏毅[6](2020)在《基于Geog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研究》文中指出空间观念就是能将物体在脑海中进行再现和复杂加工,形成各种天马行空的构想,而这正是培养人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也是初中数学重要素养之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形成空间观念,就必然要先将抽象物体进行直观呈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然后通过自身的加工改造,形成空间观念。但在传统的数学几何教学中,仍然以粉笔—黑板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足够的直观呈现,导致学生的空间观念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而Geogebra教学软件以其强大的几何直观优势,将抽象静态的几何图形以动态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突破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论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叙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主要从立体几何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及难点,对空间观念的研究和Geogebra支持下的数学空间观念教学应用状况三个类别的文献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阐述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波利亚的数学教学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包括第四章。主要调查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试卷的方式对学生空间观念中表现出的四种能力(对称、旋转、方向与位置、三视图与展开图)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空间观念水平,为后续的研究实践做提供支持。第三部分是主体,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研究基于现状分析和理论支持,首先设计并建构了应用Geogebra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学策略设计,然后应用此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测试学生空间观念学习情况,在实践中检验策略的有效性。整个研究过程采用实验法,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并实施,采用访谈调查、实验前后学生测试成绩差异、以及学生作品分析的方式对学生空间观念能力提升效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反思,包括第八章。总结出本研究的最终结论以及指出实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为今后的深入研究作出展望。通过实践,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第一,学生的空间观念有较大的提升空间,Geogebra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建立基于Geogebra的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包括八个环节,分别是:(1)创设情景;(2)提出问题;(3)合作探究;(4)绘制草图;(5)验证草图;(6)知识内化;(7)巩固提升;(8)归纳总结。第三,基于Geogebra的初中数学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将Geogebra应用于几何教学让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对称、旋转、方向与位置、三视图与展开图四种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
冯凯苗[7](2020)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小学学段,相关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可以建立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活动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也在课堂教学的边缘徘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也相应的转入了重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何种设计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成为了目前乃至今后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文本首先对“图形与几何”做整体概述,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为出发点,对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概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现状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学习内容的四部分进行分析,二是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关于图形与几何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设计现状。最后结合以上的内容及相关的理论对学习内容的各部分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建议,并根据建议写出教学实例,使更多的人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程亚楠[8](2020)在《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如何打造智慧课堂成为了新时期每位教师都要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以“图形与几何”为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加及时准确;将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能给处于技术迷茫的教师以启迪,也能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的局限,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供创新性教学思路,同时也能为扩充图形与几何教学更多的案例。通过自编问卷,对学生课前、课后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数学小练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学生对圆的概念、画圆的方法、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做了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对教师教学圆的经验以及对智慧课堂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研;再结合课堂观察以及观看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教学时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细致;其次,开放性问题抛出后没有适当的引导,学生像一盘散沙,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再次,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且班级差异较大;最后,教师对新事物接受度不高且不主动获取。通过对照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对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教材中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中,内容设计要做到生活与人文结合,要善于利用练习巩固提升;过程设计要重视创设情境、重视动手操作、重视观察和体验,评价设计则要关注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此为指导原则,实施具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遵循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做到四点: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过于单一,学生对书本知识、例题早已了解,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其次,分析教材要抓住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在教学流程之下更要以学生的本质需要为主;再次,开放性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开放性问题大多提倡学生的自由讨论,表达自我,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全由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要有一定的小结概括,学生才能从中成长;最后,要注意智慧型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师要与时俱进,学校引进的各种现代化设备要能够展现出本身的价值,学校也应安排相关培训活动,引领一线教师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能力。
唐国红[9](2020)在《高中文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部分作为初中平面几何的延续,对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学习,同时引入了部分代数知识。指导学生高效、全面、系统的学习该部分内容,可促进学生对立体空间的理解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加强对于数学语言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培养通过已知条件去推断未知定理和规律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文科生,不管是学生的上课效率还是课后测试的完成情况,文科生都远远不如理科生。因此,开展文理科生立体几何学习情况对比,了解分析文科生立体几何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归纳的方式对文理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差异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到知识点难点及要求、学习数学心态、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思维模式四个方面不同是导致文理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文科立体几何教学方式以及逻辑进行了阐述,归纳了高中文科立体几何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常犯的错误,为后面开展学生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本文选取了331名高二在校文科生及3名一线教师开展了立体几何教学与学习现状的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两份立体几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两份立体几何基础知识考核分别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前后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调查;通过一份教师谈话提纲对教师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习前背景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后效果等;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足,学习内驱力不够。(2)高中文科生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畏难情绪重,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高中文科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的不好,上课专注度不够,缺乏主动思考。(4)高中文科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作图能力差。(5)高中文科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钻研探索劲头不够,缺乏创新精神。(6)高中文科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缺少自我反思,不会建立知识框架,对定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7)高中文科生学好立体几何的支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弱。(8)高中文科生对公式的记忆比较准确,对定理,公理以及推论的核心词语理解不够准确。(9)高中文科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问题大。最后论文针对文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六种解决方法(1)通过类比教学和“转化教学”来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由实际生活引入立体几何以及展示立体几何应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3)加强学生识图作图指导,重视语言转化和增加核心词汇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词汇理解能力;(4)鼓励多动手,合作交流这种以“学”为主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5)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6)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建立完善知识框架。
查进林[10](2020)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定理和公式相对多并且较复杂。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公式,但并不会灵活应用。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记忆公式和定理。此外也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当前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先对立体几何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教材中哪些章节含有立体几何知识,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得出大部分教师还是能意识到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是相应地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备课且难以掌控课堂时间,以及教师觉得创设情境素材的来源单一,教学指导案例较少,因此在立体几何中创设情境难以在教学中推广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第四和第五部分中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第四部分介绍了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创设情境主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启发性、直观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和探究性。创设情境的策略有以下五种:问题串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动手操作情境、多媒体技术情境以及类比情境,并且按不同情境适合的立体几何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举例。第五部分是笔者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可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一定帮助。第六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和对教学的建议。
二、多媒体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技术赋能研究综述 |
2.1.1 赋能 |
2.1.2 技术赋能 |
2.1.3 技术赋能教学 |
2.2 几何教学研究综述 |
2.3 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2.4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3 相关理论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几何学习理论 |
3.2.1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理论 |
3.2.2 几何教学阶段理论 |
3.2.3 几何认知过程理论 |
4 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工具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工具 |
4.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4.2.1 学生对技术赋能几何教学的态度 |
4.2.2 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4.3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4.3.1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
4.3.2 教师在几何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认知情况 |
4.3.3 教师在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
4.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5 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
5.1 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设计原则 |
5.1.1 直观性原则 |
5.1.2 创设情境原则 |
5.1.3 探究性原则 |
5.1.4 渗透数学思想原则 |
5.1.5 实效性原则 |
5.1.6 适应性原则 |
5.2 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设计策略 |
5.2.1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
5.2.2 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
5.2.3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 |
5.2.4 借助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5.2.5 借助信息技术精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
5.3 小结 |
6 技术赋能下的几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6.1 技术赋能下的立体几何教学设计案例 |
6.1.1 球的体积教学设计 |
6.1.2 技术赋能效果分析 |
6.2 技术赋能下的解析几何教学设计案例 |
6.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
6.2.2 技术赋能效果分析 |
6.3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设计结合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设计结合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利用VR技术培养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重视 |
1.1.2 当前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的培养存在问题与不足 |
1.1.3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数学几何教学具有一定优势 |
1.1.4 国家政策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1.2 研究现状 |
1.2.1 空间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运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培养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
1.4.4 实验对比法 |
1.4.5 数据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及路线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几何空间能力”及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空间能力 |
2.1.2 几何空间能力及其构成 |
2.2 VR技术及相关概念辨析 |
2.2.1 VR技术 |
2.2.2 VR技术的特征 |
2.2.3 VR技术的类型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经验之塔”理论 |
2.3.3 体验式学习理论 |
第3章 几何空间能力培养模型构建 |
3.1 课标要求及教材体现 |
3.1.1 课程标准 |
3.1.2 教材内容 |
3.2 基于VR技术培养几何空间能力的模型构建 |
3.2.1 VR技术在几何空间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
3.2.2 基于VR技术培养几何空间能力的模型构建 |
3.3 几何空间能力培养课程教学设计 |
3.3.1 学习者分析 |
3.3.2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3.3.3 教学目标分析 |
3.3.4 学习环境分析 |
3.3.5 课程活动设计 |
第4章 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系统的设计 |
4.1.1 前期分析 |
4.1.2 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的设计 |
4.2 虚拟几何学习资源系统的实现 |
4.2.1 开发和运行环境 |
4.2.2 开发技术工具 |
4.2.3 模块实现 |
4.2.4 资源系统测试与发布 |
第5章 实践研究与分析 |
5.1 测量工具 |
5.1.1 测试卷编制 |
5.1.2 测试卷构成 |
5.1.3 测试时间与成绩记录 |
5.2 教学实践 |
5.2.1 实践研究对象及实验设计 |
5.2.2 前测分析 |
5.2.3 教学活动开展 |
5.2.4 后测数据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三维绘图软件Blender辅助高中几何体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 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3.多媒体辅助立体几何教学的问卷调查 |
3.1 教师对立体几何教学的理解 |
3.2 学生立体几何学习的情况与研究 |
4.三维制图软件Blender辅助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 |
4.1 三维制图软件Blender的说明与使用 |
4.2 三维制图软件Blender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
5.三维制图软件Blender应用在实际中的教学实验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假设 |
5.4 实验变量的控制 |
5.5 研究工具 |
5.6 实验前后测统计表 |
5.7 实验结果分析 |
6.结论与展望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空间想象能力实验前测试题 |
附录4 空间想象能力实验后测试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超级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
1.1.2 数形结合是解决初中“几何和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
1.1.3 超级画板是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工具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4.1 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
1.4.2 超级画板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研究意义 |
2 研究现状 |
2.1 国外超级画板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超级画板的研究现状 |
3 理论基础 |
3.1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
3.2 梅瑞尔的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
4 超级画板的静态演示功能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4.1 教学内容分类 |
4.2 教学设计 |
4.3 教学资源开发 |
4.4 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 |
4.4.1 实验对象 |
4.4.2 实验变量 |
4.4.3 实验假设 |
4.4.4 实验过程设计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5.1 学生的成绩分析 |
4.5.2 学生及教师关于超级画板使用的态度分析 |
4.5.3 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
4.5.4 小结 |
5 超级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1 教学内容分类 |
5.2 教学设计 |
5.3 教学资源开发 |
5.4 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 |
5.4.1 实验对象 |
5.4.2 实验变量 |
5.4.3 实验假设 |
5.4.4 实验过程设计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5.5.1 学生的成绩分析 |
5.5.2 学生及教师关于超级画板使用的态度分析 |
5.5.3 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
5.5.4 小结 |
6 超级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1 教学内容分类 |
6.2 教学设计 |
6.3 教学资源开发 |
6.4 资源使用的效果验证 |
6.4.1 实验对象 |
6.4.2 实验变量 |
6.4.3 实验假设 |
6.4.4 实验过程设计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6.5.1 学生的成绩分析 |
6.5.2 学生及教师关于超级画板使用的态度分析 |
6.5.3 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
6.5.4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超级画板在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8 总结与展望 |
8.1 不足之处 |
8.2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前测试题 |
致谢 |
(6)基于Geog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当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存在问题 |
2.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
3.创新精神的发展需要空间观念作为重要支撑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思路框架 |
3.研究内容 |
4.研究方法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立体几何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及难点 |
(二)对空间观念的研究 |
1.国内学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 |
2.国外研究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 |
(三)Geogebra支持下的数学空间观念教学应用状况 |
1.国外关于Geogebra支持下空间观念培养策略相关研究 |
2.国内关于Geogebra支持下空间观念培养策略相关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Geogebra软件 |
2.空间观念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学习迁移理论 |
3.波利亚的数学教学理论 |
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问卷设计 |
1.问卷编制 |
2.问卷测试的发放 |
3.问卷正式发放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1.学校及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
2.学生对教学软件的了解 |
3.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知水平 |
4.学生对空间观念相关内容的兴趣度 |
5.学生空间观念的应用意识 |
6.学生的空间观念水平 |
7.学生对教学形式的期望 |
(五)学生前测试卷作答情况分析 |
1.测试卷的设计 |
2.学生测试情况统计与分析 |
(六)调查结论 |
1.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度较低 |
2.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应用意识不足 |
3.学生空间观念有待加强 |
五、基于Geod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策略设计 |
(一)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 |
1.课程内容分析 |
2.研究对象分析 |
(二)Geogebra软件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优势 |
1.多媒体组合教学,引起学生兴趣 |
2.结合传统教学,提高学生认知 |
3.融合教学过程,增加师生互动 |
4.功能优于其他数学学习工具 |
(三)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设计原则 |
1.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核心 |
2.以Geogebra软件及其它多媒体作为重要教学辅助工具 |
(四)应用Geogebra培养初中学生空间观念教学策略构建 |
1.设计总目标 |
2.教学准备 |
3.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设计 |
六、基于Geod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实验研究过程 |
(一)实验设计 |
1.实验假设 |
2.实验目的 |
3.实验对象 |
4.实验变量 |
(二)实验前期准备 |
1.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
2.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培训 |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测分析 |
(四)实验过程 |
1.教学内容的选择 |
2.实验教学设计 |
3.实验小结 |
七、基于Geog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效果分析 |
(一)后测试卷分析 |
1.测试目的 |
2.后测测试卷的编制 |
3.学生后测测试情况分析与统计 |
4.单元测试卷成绩分析 |
(二)学生访谈内容的分析 |
(三)学生作品分析与总结 |
1.学生作品分析 |
2.学生作品总结 |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1.存在的问题 |
2.应对策略 |
八、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1.Geogebra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2.Geogebra 促进学生从知识向能力转化 |
3.基于Geogebra的初中数学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4.运用Geogebra软件培养初中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附录 |
附录1 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空间观念知识前测测试题 |
附录3 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空间观念知识后测测试题 |
附录4 教学设计方案 |
附录5 访谈提纲 |
致谢 |
(7)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来源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情况 |
1.3.1 国外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
2.1.1 图形与几何 |
2.1.2 教学设计 |
2.2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2.2.1 全面发展观 |
2.2.2 行为主义学习观 |
2.2.3 认知心理学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
3.1 图形与几何学习内容分析 |
3.1.1 图形的认识 |
3.1.2 测量 |
3.1.3 图形的运动 |
3.1.4 图形与位置 |
3.2 教师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
3.2.1 教学目标分析 |
3.2.2 教学内容分析 |
3.2.3 教学方法及活动方式分析 |
3.2.4 教学评价与反思分析 |
第四章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建议 |
4.1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建议 |
4.2 “测量”教学设计建议 |
4.3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建议 |
4.4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智慧课堂的研究 |
(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
(三)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
(四) “圆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
(五) 已有研究的启示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结果 |
第一章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智慧课堂 |
(二) 教学设计 |
(三) 圆的认识 |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求 |
(一)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
(二) 符合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 |
(三)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
第二章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学习者分析 |
(一) 学习者对《圆的认识》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统计 |
(二) 学情分析 |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一) 教师对智慧课堂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
(二) 教师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
三、学习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分析 |
(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相关内容分析 |
第三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 |
(二)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一) 生活与人文结合,选取教学素材 |
(二) 动手操作,感知圆的特征 |
(三) 善用练习,巩固提升 |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 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体悟 |
(二) 利用“希沃助手”沟通与学生的联系 |
(三) 动手操作,动态验证,小结特征 |
(四) 多样练习,回顾总结 |
四、教学评价设计 |
(一) 关注知识与能力 |
(二) 关注思想与方法 |
(三) 关注情感与态度 |
第四章 《圆的认识》教学实施与设计反思 |
一、教学实施 |
(一) 教学对象 |
(二) 课堂教学 |
二、教学效果分析 |
(一) 《圆的认识》后测结果分析 |
(二)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三) 原因分析 |
三、教学反思 |
(一) 知识与能力 |
(二) 思想与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四、基于智慧课堂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建议 |
(一) 基于“互联网+”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学习评价 |
(二) 借助“智慧工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
(三) 利用“大数据”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
(四) 巧用“云平台”强化课堂互动 |
(五) 强化相关培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中文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
第2章 高中文科生立体几何教学与学习现状 |
2.1 .文理科生立体几何学习的差异 |
2.2 .高中文科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 |
2.3 .高中文科立体几何的重难点 |
2.4 .高中文科生立体几何常见错误 |
第3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中文科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
3.1 .研究设计 |
3.2 .文科生立体几何学习情况调研 |
3.3 .文科生立体几何基础知识考核 |
3.4 .教师谈话结果 |
3.5 .小结 |
第4章 高中文科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建议与设计 |
4.1 .重视知识迁移,培养数学思想 |
4.2 .结合实际开展教学 |
4.3 .重视培养数学语言转化能力。 |
4.4 .提倡以“学”为主 |
4.5 .推广多模式结合教学 |
4.6 .建立完善知识框架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结论 |
5.2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10)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 |
1.1.3 立体几何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1.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立体几何国外研究现状 |
1.4.2 立体几何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情境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1.4.4 情境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情境 |
2.1.2 数学情境 |
2.1.3 情境创设 |
2.1.4 立体几何教学情境创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材内容分析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3 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 |
3.3.3 问卷编制 |
3.3.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 调查研究结论 |
第4章 高中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 |
4.1 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原则 |
4.1.1 启发性 |
4.1.2 直观性 |
4.1.3 生活性 |
4.1.4 趣味性 |
4.1.5 动态性 |
4.1.6 探究性 |
4.2 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
4.2.1 问题串情境 |
4.2.2 实际生活情境 |
4.2.3 动手操作情境 |
4.2.4 多媒体技术情境 |
4.2.5 类比情境 |
4.3 小结 |
第5章 情境创设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方法 |
5.4 教学案例 |
5.5 研究结果及反思 |
5.5.1 课堂效果 |
5.5.2 课后测试卷及检测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本文不足 |
6.3 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多媒体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空间观念的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D]. 唐秋. 西南大学, 2021
- [2]技术赋能下的高中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 戴美君.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利用VR技术培养初中生几何空间能力的探究[D]. 张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三维绘图软件Blender辅助高中几何体的教学研究[D]. 罗蓓. 西南大学, 2020(05)
- [5]超级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研究[D]. 王敏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Geogebra的初中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研究[D]. 杨敏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 冯凯苗. 山西大学, 2020(01)
- [8]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为例[D]. 程亚楠. 扬州大学, 2020(05)
- [9]高中文科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D]. 唐国红.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D]. 查进林.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