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进水自动监测系统

矿井进水自动监测系统

一、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涵[1](2021)在《李雅庄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文中指出

苏壮壮[2](2021)在《吉宁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小建[3](2021)在《寺家庄煤矿15号煤层开采对地表水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安全结构中具有压舱石的主导地位,然而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常伴随着岩层破断、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以水资源流失最为严重。黄河流域又称为我国的“能源流域”,富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为4492亿t,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6.5%,并且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多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并且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因此,保证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区域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山西寺家庄煤矿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为工程背景,系统研究了寺家庄矿15号煤层开采对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测试了矿区原生地表、地下水域分布特征,分析了开采过程中覆岩裂隙与地裂缝的发育规律,探讨了煤层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给出了矿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结合矿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现场调研与实验室研究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水体分布特征,测试分析了研究区域水体p H、溶解氧以及铜、锌、铁、锰、等10余项重金属的本底含量,得到了娘子关泉域水体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氧化物含量、有机污染物等基本环境评价指标值。(2)运用FLAC3D计算软件进行顶板岩体采动破坏特征模拟,模拟推演15号煤层15207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的顶板位移演化规律、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煤层顶板塑性区分布规律等,得到顶板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开采煤层厚度的19.1倍,15号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65.89~140.58m,一般高度97.63m。(3)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了15号煤层开采的裂缝边界为263m,地表最大沉陷值为4m;并利用大井法与富水性分区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得到了15207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工作面涌水特征,确定了排水管路和井底水仓容积等设施均满足15号煤层正常开采情况下的生产要求。(4)基于模拟结果,为减少15号煤层采区地表裂缝的发育,防止地表下沉裂缝对地表水系的破坏,结合寺家庄矿15号煤层具体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离层注浆、协调开采、局部开采等控制技术下地表沉陷及地表裂缝控制效果,确定了离层注浆法和协调开采法为最佳方案,实现了对地表沉陷、裂缝以及矿区水资源流失的有效控制,并设计了矿区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了矿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该论文有图38幅,表12个,参考文献95篇。

王鑫[4](2020)在《矿井突水实时监测预警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围绕实时突水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系统构建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恒源煤矿的实际调研和监测指标数据,建立了突水预警指标体系,结合矿区条件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各个指标异常时的判别准则和分级预警标准。其次,结合风险理论与专家调查方法,建立了多指标太灰水突水风险预警模型。最终,利用matlab构建了以BP神经网络为依托的煤矿实时突水预警模型。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建立了采掘工作面实时突水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水位、矿井涌水量、水温、硬度、Ca2+、Na+、TDS、p H、应力、位移、微震事件数。在分析目前煤矿的监测指标及相关设备和矿区及邻近矿区突水案例中各指标突水前后的数据变化,确定了各指标的实时可测性和反映煤矿突水的有效性。综合可测性与有效性对预警指标评级,并筛选出适用于恒源矿区的预警指标体系是含水层水位、矿井涌水量、水温、Na+、Ca2+和TDS等6个指标。(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充分分析了恒源煤矿Ⅱ632和Ⅱ633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单位涌水量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评价了底板突水危险性,论证了建设矿井突水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最后,构建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来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研究区流场演化规律,以此为水位阈值的确定奠定了基础。(3)确立了各预警指标的单指标异常判别准则与分级预警标准。整理分析了矿区近10年各指标记录数据,基于各指标正常情况的变化,提出了各指标异常预警阈值。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标准,分析各类突水案例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各指标的4级分级预警方法,并根据恒源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预警指标数据给出定量化预警准则描述。(4)构建了恒源煤矿多指标太灰突水风险预警模型,并对预警系统误差分析。基于风险理论与专家决策评判的AHP方法,计算出了各指标占的权重,建立了线性的风险预警模型,划分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风险范围。在此基础上,借助神经网络,构建了6-5-5-1的BP神经网络学习训练数据并进行预测。其误差较小,预测正确率达到81%,实现了多指标综合判别预警模型的要求。本文基于恒源煤矿Ⅱ632和Ⅱ633工作面,较为系统的且定量化的构建了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太灰突水风险预警模型。为该矿区及邻近矿区的预警工作提供了思路,为其他煤矿的实时突水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参照。该论文有图66幅,表33个,参考文献115篇。

任强[5](2020)在《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能源补给作用,因此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是国家能源持续有效供应的重要保障。据统计,每年有上亿吨煤炭因其氧化自燃而流失,同时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研究岚县昌恒矿9102工作面煤自燃特性、确定矿井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分布区域对制定综合防灭火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以昌恒矿9102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揭示目前束管采集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采集束管及采样器随煤壁掉落而被采空区煤岩体破坏、容易发生积水、积尘以及浆液堵塞气体采样器进气孔等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况调研相结合,重点优化气体采集装置的工艺原理,提出一种既能保护采空区采集束管路不被破坏、又能保证气体采集顺利进行的装置——气体采集保护套,该装置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束管采集管路进行双重保护,其中保护套顶端的铁网与滤气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气体采集的顺畅性,从而为准确采集并分析采空区指定位置的气体组分、判定自燃“三带”鉴定基础。其次,在91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定期进行井下现场试验、实验室实验测定气体的过程中,记录并分析气体组分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初步得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接着以该矿9102工作面及采空区与进、回风巷道作为模型蓝本,运用Gambit、Fluent以及Tec-plot等软件,经过创建模型、划分网格、确定边界条件、求解器求解、后处理等一系列数值模拟机算过程,绘制该工作面的气体浓度分布图,用以验证实测数据的合理性与实际条件的准确性,并结合现场试验与实验室实验得到判定结果,最终确定9102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三带”范围:距离工作面9m以内的区域是散热带、距离工作面971m的区域是氧化自燃带、距离工作面71m以上的区域是窒息带。根据测得的采空区内氧化自燃带最大宽度与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演算得到工作面的最小推进速度为45m/月,即每日推进速度应不低于1.5m方能保证采空区自燃隐患处于可控状态。最终提出以回采前通过输浆管路灌注黄泥浆为主、回采过程中在液压支架间喷洒阻化剂以及回采过后压注氮气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其中黄泥浆材料选择黄土、粉煤灰,浆液的水固比为4:1;阻化剂选用工业氯化钙、浓度为20%;注氮防灭火技术包括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间断性注氮、推进缓慢时改用连续性注氮。有效降低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隐患,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该论文有图25幅,表11个,参考文献84篇。

王兆刚[6](2020)在《基于时序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生产是保证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条件。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煤矿安全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经过多年的煤矿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数据。发挥数据的价值,辅助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状况,不仅是煤炭企业的现实需求,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当前在宏观和微观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研究,以及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型研究方面,对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中蕴涵的趋势性规律,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相关研究的缺乏导致难以切实发挥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的作用,包括分析煤矿安全系统的复杂系统结构、识别危险源间的趋势变化关系、促进智能化风险识别与预防的实现。对于有效辅助煤矿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功能,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因此,基于上述实践背景与研究不足,本文提出基于时序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选题,以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为挖掘对象,以趋势性知识发现为目标,在对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一般理论、事故致因与危险源类别划分、煤炭企业数据构成、时间序列趋势分析与描述、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趋势相似性度量等相关领域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的构成、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内涵及其发现的科学过程、趋势性知识发现有效方法的选取和构建等,其中趋势性知识发现方法包括用于时间序列降维趋势变换的趋势描述基元体系和分段线性表示方法,以及用于数据挖掘的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构成研究。针对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的构成问题,以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类别划分为理论依据,以煤炭企业现有数据为现实基础,构建了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组织及内部管理、相关外部等类别的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体系,并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从而为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2)时间序列趋势描述基元体系研究。针对用于描述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趋势基元体系问题,提出了趋势基元与分段子序列的变化方向和均值水平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从而为准确描述煤矿安全时间序列的局部趋势和整体趋势提供了有效方法。3)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内涵与发现过程研究。首先,针对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内涵问题,基于现有的时间序列趋势性分析与描述的相关研究,结合煤矿安全领域知识,提出了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内涵,即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中蕴涵的,对煤矿安全管理具有使用价值的,由若干个趋势基元有序连接构成的趋势序列模式和序列间趋势相似性关系,包括单序列的频繁序列模式和多序列的趋势相似性关系及其共有模式两类,并从复杂多样性、依存性、动态扩展性、直观可理解性、稀疏性等方面分析了其主要特征,从煤矿安全时序数据的有效运用、分析危险源的复杂系统结构、趋势相似序列间的预测参考和指示、危险源的智能化风险识别与预防等方面分析了其主要作用。然后,针对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的科学流程问题,提出了以分段线性表示和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进行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以序列模式发现方法和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以真实可靠性和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用价值性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评估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从而为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提供流程框架的参考和指导。4)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首先,针对预处理过程中的分段线性表示方法(PLR)问题,将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与PLR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特性的PLR方法,即基于GA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方法PLRGA,并选取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为煤矿安全时序数据的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提供具有灵活适用性的有效方法。然后,以PLRGA为基础,结合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提出了对煤矿安全时序数据进行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的过程模型,以为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提供预处理过程模型。5)煤矿安全单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为了验证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对发现煤矿安全单时序趋势性知识的有效性,选取真实的煤矿安全单时序数据,运用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过程模型进行预处理,以等价类序列模式挖掘算法(Sequential Pattern Discovery using Equivalence classes,SPADE),识别预处理后趋势序列数据中的频繁模式。然后,融合煤矿安全领域知识,分析和识别满足煤矿安全管理需求,具备使用价值的频繁模式;同时,调整预处理参数压缩率,分析不同压缩率条件下是否存在相同频繁模式,以验证该频繁模式的真实可靠性。研究表明: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过程模型,可以有效保留原始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信息;运用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能够有效发现煤矿安全单时序数据中的趋势性知识。6)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以用于煤矿安全多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在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的基础上,以趋势基元间的异同性比较定义匹配距离,借鉴动态时间弯曲方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一种动态模式匹配方法(dynamicpattern matching,DPM),并运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从而为煤矿安全多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提供了有效的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7)煤矿安全多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为了验证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对发现多时序趋势性知识的有效性,选取真实的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基于PLRGA的预处理过程模型进行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以DPM方法度量变换后趋势序列的相似性,采用层次聚类法识别和划分趋势类别,运用SPADE算法识别不同趋势类别的共有序列模式,通过不同趋势类别的共有模式的差异性,验证数据间趋势相似关系的真实可靠性。研究表明: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可以发现煤矿安全多时序数据中的趋势性知识。研究中取得的创新点总结如下:1)针对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的构成问题,构建了包括人员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环境数据、组织及内部管理数据、组织外部相关数据的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体系,从而为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选择基础。2)针对描述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趋势基元体系问题,建立了趋势基元与分段子序列的变化方向和均值水平对应关系,以有效反映原始序列的长期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九元型时间序列数据趋势描述基元体系。3)针对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分段线性表示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方法(PLRGA),结合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进一步提出了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趋势时间序列数据方法。4)针对趋势相似性度量方法问题,以趋势基元间的异同性比较,建立了趋势基元间的匹配距离,然后借鉴DTW方法的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一种动态模式匹配方法(DPM)。5)针对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的科学流程问题,提出了以PLRGA方法和九元型趋势描述基元体系进行降维趋势变换预处理,以SPADE方法和DPM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以真实可靠性和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用价值性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评估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模型,以用于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

顾世乾[7](2019)在《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近距离含水层下矿井涌水的问题,以杭来湾煤矿3号煤层开采为背景,在进行地表沉陷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综采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了矿井5年后的月平均涌水量,分析了开采3号煤层的涌水危险性,提出了防治矿井涌水的技术。分析了30101工作面(采高4.5m)地表下沉量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地表的最大下沉量为2.5m,滞后工作面15m处开始下沉;在120150m范围内地表下沉量大;工作面采动后,沿煤层走向形成了局部的”U”型结构,凹陷范围约330m。同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表明,地表的最大下沉量为2.75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经验公式预测,以及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实测等方法研究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的高度。数值计算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02.1m(22倍采高),经验公式计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9.71m,实测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98.1m。根据上述研究得到的导水裂隙带的高度,结合杭来湾煤矿的地质资料,确定开采该煤层必然导通上覆的七里镇砂岩含水层。利用MATLAB软件对矿井涌水量的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出矿井5年后的月平均涌水量为1367.1m3/h,相比当前月平均涌水量(934.2m3/h)增幅46.3%。据此设计和验证了矿井的排水量,保证其符合《矿井防治水细则》中关于矿井排水量规定的要求。结合相似、相邻矿井的防治矿井涌水的成功经验,对杭来湾煤矿回采区域进行矿井涌水危险性分析,提出设置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留设防水及安全保护煤柱等防治矿井涌水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该论文有图2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07篇。

郝东青[8](2019)在《观音堂煤矿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煤矿华北奥陶系灰岩突水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淹头淹面,重则淹没矿井,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底板奥灰含水层已成为制约矿井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论文在综合分析观音堂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综合防治的机制机理,综合应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突水分区理论、实践工程验证及综合评价分析等方法,对奥陶系底板灰岩含水层综合防治进行了技术研究。对25采区奥灰水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评价,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突水系数计算,将其划分为安全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并对其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结合25050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实例工程验证,对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采取了井下瞬变电磁、槽波地震、无线电波透视等综合物探措施探查异常区,对富水异常地段进行了钻探查证和注浆加固,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降低矿井水害治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文研究结果为受底板奥灰水威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找到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15幅,表6个,参考文献67篇。

李剑峰[9](2019)在《兖矿开展水害监测与治理实践》文中提出为保障采矿安全,防止水害发生,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多个下属煤矿水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与科研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实践治理,有效保障了矿井开采安全。在煤矿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水源水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井下巷道和工作面。为了保证采矿的安全、防止水害的发生,就需要将矿井的涌水向外排出。据

贺伟[10](2018)在《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然而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地表塌陷、水污染、大气污染、煤矸石、噪声等诸多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显着。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已成为煤炭资源开发永恒的主题,陕北作为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已受到人类极大的关注,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研究,对陕北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小保当煤矿为研究对象,应用煤层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模型,给出小保当煤矿一阶段沉陷区面积36.35km2,平均沉陷面积3.08km2 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9970t/a.km2,煤炭开采新增土壤侵蚀量约为18424.6t/a;应用现有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模型,给出了小保当煤矿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185.5m;运用软件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流分布情况;通过对长观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和实测水位与计算水位的拟合分析,预测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内涵、总体思路、建设原则和目标四个方面,构建了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与验证。论文研究成果对改善矿区环境、探索矿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3)寺家庄煤矿15号煤层开采对地表水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及区域水环境评价
    2.1 区域水环境概况
    2.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开采扰动条件下地表变形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3.1 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演化规律
    3.2 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煤矿开采对矿区水资源影响评价
    4.1 15 号煤层开采对区域水系统整体影响分析
    4.2 矿井涌水量评价
    4.3 15 号煤层开采对矿区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区水资源保护措施
    5.1 地表沉陷及地表裂缝控制措施
    5.2 矿井水文地质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5.3 矿井防排水安全评价
    5.4 废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矿井突水实时监测预警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恒源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1 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矿区地质条件
    2.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3 煤矿突水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3.1 矿井突水监测指标的可测性分析
    3.2 矿井突水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3.3 矿井突水指标的等级划分
    3.4 本章小结
4 恒源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4.1 Ⅱ632和Ⅱ633工作面煤层底板危险性评价
    4.2 Ⅱ632和Ⅱ633工作面流场演化模拟
    4.3 本章小结
5 矿井突水单因素预警模型的构建
    5.1 预警指标的监测设备及阈值确定理论
    5.2 指标异常预警判别准则
    5.3 指标分级预警判别准则
    5.4 本章小结
6 矿井突水风险综合预警模型的构建
    6.1 矿井底板突水的风险评价矩阵建立
    6.2 矿井底板突水多因素预警模型构建
    6.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因素预警模型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矿井概况
    2.1 基本介绍
    2.2 开采条件
    2.3 昌恒煤矿9102工作面概况
    2.4 本章小结
3.气体采集保护装置的改进与应用分析
    3.1 气体采集保护装置的研究现状
    3.2 气体采集保护装置简介
    3.3 装置应用前后采气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基于煤自燃指标气体分析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4.1 煤炭自燃指标气体的选择
    4.2 改进装置的应用与气体采集
    4.3 实验室实验过程
    4.4 划分910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
    4.5 本章小结
5.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拟基础理论分析
    5.2 9102工作面采空区数值建模
    5.3 判定9102工作面火区自燃“三带”
    5.4 本章小结
6.昌恒矿9102工作面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
    6.1 工作面最小推进度
    6.2 黄泥灌浆防灭火技术
    6.3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6.4 氮气防灭火技术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学术论文
    三、获奖情况
    四、研究项目

(6)基于时序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煤矿安全时间序列研究分析
        1.2.1 宏观煤矿安全时序数据挖掘研究
        1.2.2 微观煤矿安全时序数据挖掘研究
        1.2.3 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2.1.1 基本内涵
        2.1.2 一般过程
        2.1.3 研究范式及特征
        2.1.4 类别划分及其主要功能作用
    2.2 事故致因因素与危险源
    2.3 煤炭企业数据构成
    2.4 时间序列趋势分析与描述
        2.4.1 时间序列趋势性分析与预测
        2.4.2 时间序列趋势性描述
    2.5 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研究
    2.6 时间序列趋势相似性度量研究
    2.7 关键科学问题
    2.8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
    3.1 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体系
        3.1.1 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
        3.1.2 基于二维属性的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体系
    3.2 时间序列趋势描述基元体系
    3.3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内涵
        3.3.1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构成
        3.3.2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特征
    3.4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5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PLR_GA的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预处理方法
    4.1 基于GA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
        4.1.1 算法实现步骤
        4.1.2 算法特点分析
    4.2 实验及结果分析
        4.2.1 实验环境及数据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预处理过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单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
    5.1 CO数据趋势性知识发现
        5.1.1 数据理解
        5.1.2 基于PLR_GA的降维趋势变换
        5.1.3 基于SPADE算法的CO趋势序列频繁模式发现
        5.1.4. 不同压缩率条件下的CO频繁序列模式评估
    5.2 瓦斯浓度序列数据趋势性知识发现
        5.2.1 数据理解
        5.2.2 基于PLR_GA的降维趋势变换
        5.2.3 不同压缩率条件下的瓦斯趋势序列频繁模式评估
    5.3 负压数据的趋势性知识发现
        5.3.1 数据理解
        5.3.2 基于PLR_GA的降维趋势变换
        5.3.3 不同压缩率条件下的负压趋势序列频繁模式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多时序趋势性知识发现
    6.1 动态模式匹配
        6.1.1 动态模式匹配距离
        6.1.2 实验分析
    6.2 基于DPM的序列趋势相似性关系识别
        6.2.1 数据选择与预处理
        6.2.2 煤矿安全趋势序列数据类型识别
        6.2.3 聚类结果
    6.3 基于SPADE的序列趋势相似性关系分析与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井田概况
    2.2 矿井采掘概况
3 地表沉陷规律与“三带”高度
    3.1 地表沉陷规律
    3.2 “三带”高度
    3.3 小结
4 矿井涌水危险性分析
    4.1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分析
    4.2 煤层顶板冒裂程度分析
    4.3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4.4 矿井充水条件
    4.5 矿井涌水量分析
    4.6 小结
5 矿井水害防治
    5.1 矿井水文监测预警系统
    5.2 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术
    5.3 留设安全保护煤柱
    5.4 井下探、放水技术
    5.5 矿井排水设施及能力
    5.6 地表防治水技术
    5.7 应急救援
    5.8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观音堂煤矿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矿井简介
    2.2 矿井开发概况
    2.3 区域水文地质
    2.4 主要含水层
    2.5 主要隔水层
    2.6 矿井充水条件
3 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
    3.1 奥灰含水层水位
    3.2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
    3.3 突水危险性分区
    3.4 地面物探分析法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井上下物探方法
    4.2 井下防治水工程措施
    4.3 工作面防治水措施
5 综合应用实例
    5.1 工作面概况
    5.2 突水危险性评价
    5.3 综合物探措施
    5.4 钻探措施
    5.5 效果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兖矿开展水害监测与治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矿井涌水监测
    矿井涌水量动态监测系统
    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
矿井水害防治与治理研究
    兖州矿区的矿井水防治技术
    通过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判别水源
矿区水害治理实践
    矿井突水的综合治理
    煤矿直通放水孔的研究实践

(10)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埋煤层研究现状
        1.2.2 矿区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1.2.3 智能化矿井建设研究现状
        1.2.4 问题的提出
    1.3 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
    1.4 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小保当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2.1 小保当煤矿环境特征
        2.1.1 地形地貌特征
        2.1.2 地表水系与气象特征
        2.1.3 矿区地层特征
        2.1.4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1.5 土壤与植被特征
    2.2 小保当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2.2.1 地下水源
        2.2.2 地表沉陷
        2.2.3 环境污染
    2.3 本章小结
3 开采对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3.1 地表沉陷预测
        3.1.1 地表沉陷直角坐标系预测模型
        3.1.2 地表沉陷极坐标预测模型
        3.1.3 地表沉陷预测参数
        3.1.4 地表沉陷预测结果
        3.1.5 地表沉陷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3.2 冒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
    3.3 开采对第四系含水层流场及水量的影响研究
        3.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3.3.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3.3.3 采煤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
    4.1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内涵
    4.2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思路
    4.3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原则
    4.4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目标
    4.5 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内容
        4.5.1 开展绿色生产,保护自然资源
        4.5.2 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
        4.5.3 美化矿区环境,建设沙漠绿洲
        4.5.4 实施五大监控及反馈纠偏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环境防治体系的综合评价分析
    5.1 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服务功能影响分析
    5.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防治措施
        5.2.1 生态评价
        5.2.2 生态综合整治目标及措施
    5.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5.3.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模式
        5.3.2 效果评估
    5.4 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李雅庄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于涵. 华北科技学院, 2021
  • [2]吉宁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苏壮壮. 华北科技学院, 2021
  • [3]寺家庄煤矿15号煤层开采对地表水影响研究[D]. 王小建.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矿井突水实时监测预警的理论研究[D]. 王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D]. 任强.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6]基于时序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趋势性知识发现研究[D]. 王兆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7]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顾世乾.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观音堂煤矿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郝东青.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兖矿开展水害监测与治理实践[J]. 李剑峰. 劳动保护, 2019(06)
  • [10]小保当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研究[D]. 贺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矿井进水自动监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