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痛风性腕管综合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铸[1](2021)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之下文本翻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模型研究 ——以医学词条汉英翻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一种端到端的编码-解码结构,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获取自然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作为机器翻译的最新发展阶段,较之传统基于短语的机器翻译,其输出结果在忠实度与流畅度方面有了显着提升,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更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然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译文质量仍待提高。本文选取5958条医学词条作为素材,以文档形式上传至谷歌(https://translate.google.cn/)与百度(http://fanyi.baidu.com/translate)在线翻译平台,并用所得英译结果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文参考已有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型,将错误类型归结为四个类别。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神经机器翻译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类型,即误译、冗译、漏译、词序不当;(2)由于训练所使用的语料库不同,百度与谷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所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此外,两种神经网络机器翻译频繁出错的原因主要为缺乏语境意识与文化意识;(3)本文从人工干预方面提出机器译文质量改进建议:针对误译,可运用直译、意译、增加注释、参考平行文本的方法来修改机译错误;针对漏译和冗译,可分别运用增译和减译的方法来修改机译错误;针对词序不当,可运用词序调整的方法来修改机译错误,以期提高医学词条机器翻译的质量。针对以上发现,笔者认为针对该类医学专业领域翻译,应该以“机译+初级审校+高级审校(医学背景专业)”的模式进行,从而有效保证译文质量。
杨艳婷[2](2020)在《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肘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肉骨骼超声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分析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等超声特征,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以期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在院内骨科、康复科及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慢性肘部疼痛患者699例为研究对象,共730个肘部关节进行肌骨超声检查。通过对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组织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进行记录,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影像学分析。其中75例患者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肘部疼痛699例患者,按国际年龄分组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占36.0%、50.4%和13.6%。超声诊断中,以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7.2%,肘关节炎发病率为22.9%,肱骨内上髁炎发病率为3.3%,关节周围囊肿发病率为9.8%,肘管综合症发病率为4.7%,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5.8%,副韧带损伤发病率为6.3%。在年龄分组比较中,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伸肌总腱肌腱病变和肘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P<0.05)。在性别组中,肘关节炎男女发病率有差异性(P<0.05),在患肘的左右侧对比中,肱骨内上髁炎、肘管综合症及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差异性(P<0.05)。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抽液、针刺松解及注射药物等多种治疗。在本组699例患者,共有75例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治疗术。其中对45例LE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OB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抽吸并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GuTS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超声清晰简便的检查,有助于明确肘部疼痛的疾病诊断,对于慢性肘部疼痛的患者,其二维超声图像、病灶内彩色多普勒血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的评估、停药时机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同时超声引导下的疼痛介入治疗,可以实时精准的在超声直视下进行,降低以往临床医师仅凭盲穿或定位不精准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因此,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慢性肘部疼痛疾病中,不仅可以做到疾病的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能量多普勒技术治疗随访及疗效评估中有非常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王娟娟,郑世滩[3](2020)在《痛风致腕管综合征1例报道》文中指出据报道,由痛风引起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罕见,发生率约0.57%[1]。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且资料多来源于手外科。内科医师在痛风诊疗过程中可能更重视骨与关节的疼痛问题,对本病警惕性相对不足。本文报道1例痛风致CTS患者,提醒临床注意鉴别痛风
黄高孝[4](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滑膜细胞炎性增生、血管翳形成并,可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RA的手段均存在明显的问题,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中医虽然没有RA这一病名,但有许多论述与RA病名有关,如“顽痹”、“骨痹、“历节”等。在辨治RA也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控制复发方面也明显有优势。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就是在临床真实的条件下,受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医疗手段对患者健康、疗效真实影响的研究,是流行病学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思路。研究目的:本课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基于一致性评价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新药研发”的理论及临床前研究阶段,此研究结合古籍文献寻找与RA相关的“痹”、“历节”等的定义、治法和辨证论治,并综合分析现代文献治疗RA的研究,为全面探讨了中医对RA的认识;通过真实世界门诊病例研究,探讨RA证型特征、辨证施治、用药规律及疗效;并以整理高永翔教授治疗RA经验,从而共为中医辨证论治RA提供部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进行查阅中医古籍、现代中医及越南传统医学研究,初步梳理和归纳RA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治法、论治,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将所文献进行分类,综合并分析古代对RA相关论述与现代文献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RWS特征,探讨中医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以RA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调查,探讨了RA的中医证治规律。2.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以临床门诊患者为核心,根据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回顾高永翔教授门诊2017年至2019年病例资料为基础,纳入符合RA诊断的302例,从此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了RA的中医证治规律及疗效。3.从上部分的综合、分析,进行整理高永翔教授对RA辨证论治的临证经验、用药所长及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从文献初步总结,分析:(1)RA的发病因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治疗RA的手段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等。(2)从古籍文献记载对RA相关的认识可看,RA的临床病机复杂,多样的治法,发展到清代时期已趋向成熟系统。续承几千年的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当代中医医家多从脏腑、虚实、经络、与痰瘀毒等各方面辨治,从而发挥了中医药治疗作用。(3)越南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受中国中医深厚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越南传统医学对RA的认识自有特点,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已提供了中越两国间的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成就。(4)RWS的思想与模式相合了中医诊疗模式特点。利用RWS可提高中医药研究效率,发现和提供中医学的新规律及新特征,从而增进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并中药临床评价方法的创新,最终可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发展。2.真实世界的临床门诊病例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7.38:1。在年龄方面,患者在40-59岁为最多,RA病程多于5至10年。RA的合并疾病较多为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较多为干燥综合征。在就诊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5例,采用西药多为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2)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组,辨为肝肾亏虚证最多,共82例,占34.89%。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具有差距,体现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RA中医证型分型的依据。(3)在235例病例使用中西医结合,共1103诊次,有144种药物,出现总频数为16814次,其中祛风湿药占比例最大,为15.31%;其次为解表药占14.80%,补肝肾占13.92%,再次祛湿化痰药,活血药。结合常见中药配伍,总体现出用药规律为祛风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发散解表,祛湿活血。(4)结合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发现治疗RA的常用中药之效及现代医学对RA的治疗极为相符合,主要具备抗炎镇痛作用,调节免疫作用,防止骨关节破损。(5)进一步分析,纳入到165病例资料完整,并特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月,其中治疗过程中西药减量有16例,维持剂量有149例,没有需要医药加量的病例。比较分析前后治疗发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明显下降,症状显着缓解,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RA取得很好疗效。3.高永翔教授治疗RA的经验整理与研究:(1)病因病机:以肾虚为发病的基本病机;外邪侵犯为RA发病的重要因素;及痰瘀阻络为RA的病理基础。(2)辨证要领:强调辨明寒热,分清虚实。(3)治则治法:注重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提出补肾为主,结合开玄府,通经络;除痰化瘀;疏肝解郁,调和情绪;滋阴壮水,清热润燥等治法。(4)证治分类:分为6个证型。其中寒湿痹阻证,方以蠲痹汤、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加减;湿热痹阻证,方以当归拈痛汤、三仁汤、四妙散加减;寒热错杂证,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痹阻证,方以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二陈汤加减;肝肾亏虚证,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阴虚燥热证,方以连梅汤加减。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5](2019)在《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将蜂针毒液的药物药理作用跟针灸学原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使用镊子持夹住活蜂,放置穴位上令其螫刺,或用镊子将蜂针和蜂毒囊同时取下,持夹住这部份用来点刺或者是散刺在相关穴位。蜂针治疗的主要使用蜂毒的药用成份,现时已有蜂毒制成的针剂直接以注射针注射到患处作治疗。目前世界各地以活蜂蜇刺蜂毒来治疗的病症越趋广泛,它的药理成份及可治疗的病症研究也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是希望从文献中挖掘出有关蜂针临床治疗的病症,用来作为撰写病谱,同时用2个病作为范例(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来举证蜂针治疗的作用显示病症存在于这病谱的治疗价值。目的:蜂针治疗特别对一些疑难杂症、反复发作、复发率高的病症,是一种有效的另类治疗手段。在蜂针疗法日趋应用广泛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探究蜂针可以治疗或最终达至痊愈的疾病种类,效果等方面内容。目前用蜂针来作研究的病谱文献并不多,通过这次研究,一方面是要对蜂针疗法的可治疾病进行探讨,其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用先进科学化工具和多角度方向来进行分析,从而建构一份蜂针病谱,以供日后临床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方法与策略,以蜂针、病谱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1979~2018)、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1989~2018)、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1981~2018)、SINOMED(1979~2018)、EMbase、SCIE和Elsevier等数据库内使用内建的高级检索功能来进行检索由1950-2018年期间的文章及文献,筛选出符合开始时已设定的检索条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逐一资料下载,以便进行方法学等质量评价,最终阶段对所有研究文献进行合并整理及统计量分析,然后评定蜂针治疗疾病及其他相关数据,再进行归类和整理,探讨蜂疗文献特点和病谱等内容。同时,通过以范例的形式用Meta分析来病症(当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以初始纳入的文献来重点找出合格的文献,找出相关的数据导入到(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 Plus 2010-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内,再将电子表格内符合分析的数据输入到分析软件(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Review Manager 5.3(Version:5.3.5)进行合成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后得出统计结果,再人工分析其统计意义,综合各统计意义后,就可以用统计学的角度来反映出蜂针对这疾病的效果。结果:用作病谱分析的初选合格文献共9152篇,最终纳入及归入到病谱的共237篇,这次研究得到了 14类病症系统,病症78种类别,其中包括西医疾病51种类别、西医症状4种类别、中医病症8种类别。明细分项如下(详细统计量见表1-10):1.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其中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囊炎、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风湿类疾病(风湿寒性关节痛)、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腱鞘囊肿、颈肩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桡骨茎突腱鞘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风湿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症、和骨折后遗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痹症症,和腰腿痛)2.神经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面瘫(包括顽固性周围性面瘫、顽固性面瘫、面瘫后遗症、面神经炎)、脑血管病(偏瘫)、三叉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头痛,和眩晕)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乳腺增生、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肾囊肿、乳房囊性增生、功能性痛经、盆腔炎、遗尿症、月经不调,和淋证)4.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其中包括湿疹、痤疮(寻常型痤疮)、硬皮病、体表血管瘤、皮肤纤维瘤、银屑病、疤痕疙瘩,和瘢痕疙瘩)5.肿瘤病症(其中包括膀胱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症、乳腺癌,和肺癌)6.呼吸系统(其中包括鼻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支、支扩、慢性咽炎,和过敏性咳嗽)7.消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肛裂、肝硬化,和泄泻)8.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症(其中包括肝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带状疱疹,和口疮)9.循环系统病症(其中包括脑梗塞、痔疮、浅静脉炎、冠心病、心绞痛,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症(其中包括糖尿病、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又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痛风)11.精神和行为障碍病症(其中包括性功能障碍(阳萎、阳痿),和精神病)12.损伤、中毒和外因病症(其中包括急性腰扭伤)13.与医疗保健服务接触因素病症(其中包括预防感冒、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携带者)14.眼和附器病症(其中包括虹膜睫状体炎)研究范例的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947共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17篇,其中治疗组共833例患者,对照组共680例患者,均为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用总有效率的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RR=1.12,95%CI(1.05,1.19),P<0.001,全部17篇文献中均表明有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阐述,并且有总有效率的报导,对于其他的结局指标(如:RF、CRP、ESR、关节肿胀度、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度、关节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双手握力、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等)则未有划一报导,做成可比性降低。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研究范例的病症-鼻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共60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4篇,其中治疗组共140例患者,对照组共138例患者,治疗组会以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而对照组则用非蜂针来进行治疗。用总有效率的治疗方向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OR=2.15,95%CI(0.52,0.86),P=0.29RR=1.08,95%CI(0.98,1.18),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大致总有效率则说明蜂针的治疗疗效可以。全部4篇文献中均表明有随机分法,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阐明治疗随机方法才可以让其研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可比性及可信性更高。结论:在研究以蜂针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谱期间,就发现了不同等级疾病症的频次。从文献频次上显示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痹症、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和面瘫均属在治疗上较优势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肝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鼻炎、癌、脑血管病(偏瘫)、糖尿病、湿疹、遗尿症、乳腺增生、三叉神经痛、痤疮(寻常型痤疮)等均需要待日后有更多文献及数据再作研究及分析得出结果。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的文献上,均显示出蜂针对患有该种病的患者,在生物临床报告结果以及症状等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上述两个独立病症的Meta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蜂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证明了蜂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然而蜂针治疗鼻炎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有质量的文献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显示出蜂针有效治疗多类的常见病以及疑难病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不足之处为纳入文献病例的基本情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纳入文献量不多。这是一个开始,蜂针治疗病谱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有更多单一使用蜂针作治疗的文献作支持,以及采用大数据样本和更严格的研究设计。
李晨[6](2018)在《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分析痛风石患者的手术决策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痛风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部分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手术指征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研究也发现医生与患者对疾病治疗有着较大分歧。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下,从患者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手术的看法很重要。现在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是空白,在此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手术意愿进行初步研究。目的:从痛风石患者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手术的想法,分析手术决策影响因素,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想法,尊重患者的治疗意愿,提高手术宣教质量,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方法:对20名痛风石患者(17名男性)进行了电话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痛风石的情况、手术的意向及原因。访谈过程录音,并记录笔记。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匿名转录及编码,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访谈共产生192个节点编码,主题分为拒绝手术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手术的影响因素。分主题有5个,为个人因素、痛风石情况、药物因素、手术因素及他人影响。结论:痛风石患者的手术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是手术和痛风石本身,其他因素如药物、患者的个人心理及他人的影响都可能会改变患者的手术决定。访谈研究无法判断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后续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可建立离散选择试验模型,判断不同因素对手术决策的影响程度。
王静宇,张超[7](2016)在《临床药师谈痛风的药物治疗》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搭配不平衡,以及运动的减少……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虽然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也不困难,预防和治疗也比较有效,但由于不少患者没有及早进行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因此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为了让广大痛风患者有较好的预后,有正常工作生活,我们特邀请5位临床药师分别从引起痛风的原因、痛风的并发症、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理应用抗痛风药物、痛风患者的生活调理等5个方面为大家解析,使大家轻松应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徐长琼[8](2016)在《蜂针现代文献及名家特色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家对中医特色疗法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蜂针疗法在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中展现出的独特的疗效与魅力,已成为当今中医界研究热点,对它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研究比较单一,多注重于临床对于疾病的总结,对它的整个发展趋势把握的不够,比较零散,并没有对它的发展规律做出总结。二、研究目的:1.系统收集整理现代蜂针文献,对蜂针疗法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文献的种类、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等进行计量学统计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蜂针疗法的发展与应用规律,并对如何更好的发展蜂针疗法进行初步的探讨。2.总结蜂针名家的特色及蜂针特点,完善蜂针疗法的研究,进一步、更加详细的探索蜂针疗法应用规律。3.在导师李万瑶发表蜂针文献、着作及临床跟诊学习的基础上对其蜂针经验进行总结,总结其蜂针针法,并对蜂针针法的操作进行插图绘制,图文并茂的展现其针法特色,最后以医案的形式说明李万瑶的蜂针特色及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三、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学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以及临床跟诊学习为主。1.文献研究法:分析蜂针文献年度发表状况、杂志分布、作者分布、文献类型等以了解蜂针发展状况。分析蜂针治疗病种及方法,以了解蜂针临床应用规律。2.归纳法:在上一轮蜂针文献统计的基础上,从发表文献最多、有着作及在蜂针界有较大影响力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筛选蜂疗名家,对他们的蜂针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其创新之处及特色蜂疗技术。3.对比研究法:对各医家蜂针特点的分析,从治疗疾病、人群、针法、不良反应等方向比较分析,从而更加突出各医家蜂针特色。4.临床跟诊学习:跟诊导师李万瑶教授学习,以得出其蜂疗特色及蜂针针法,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蜂针针法。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蜂针疗法的现代文献计量学统计,主要从蜂针疗法整体发展状况来论述,包括蜂针疗法现代文献的年度分布、杂志分布、高产作者、文献类型、高效病种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各医家蜂针的学术思想与蜂针特点,主要包括各医家生平、对蜂针理论的阐发、蜂针针法的研究、蜂针不良反应的研究、蜂针的临床应用特点以及现代各医家对蜂针疗法的创新点;第三部分,为李万瑶教授的蜂疗特色及学术观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探讨,一是跟诊学习收集病例、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有益谈话及其发表文献、出版书籍等方式对李万瑶蜂针学术思想及特色进行探讨;二是总结其蜂针针法并通过自绘插图的形式表现李万瑶教授蜂针针法的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是例举部分案例以说明其蜂疗思想及蜂针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五、研究结果(一)蜂针的现代文献研究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蜂针的文献量持续增长,有二个高峰期,1995年及2006年,近几年呈平稳发展状态。2.从蜂针文献发表杂志上来看,以《蜜蜂杂志》及《中国蜂业》位居榜首。3.发表蜂针文献的高产作者,李万瑶教授,其发表文献位居第一。4.蜂针疗法文献类型的分布来看,以临床治疗病例类文献居多,共882篇;基础理论研究类次之,共228篇;其次是实验研究类次之,共175篇,以研究蜂毒药理及其动物实验为主;蜂针穴位、蜂针针法、蜂针的不良反应文献研究较少,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蜂针不良反应年度分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起步较晚,1986年才有蜂针过敏反应的文献出现。6.从临床治疗病例类文献中,对临床研究文献类型进行分析,个案报道在03-06年段达到高峰后有所下降;自身前后对比研究文献在96-98年达到高峰后有所下降,此后呈持续发展状态;分组对照研究文献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说明蜂针疗法文献正在走向规范化。7.通过蜂针疗法文献类型的分布所得到的882篇临床相关文献,可知蜂针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很广泛,为了进一步详细探究蜂针疗法临床治疗疾病病种,对临床882篇文献进一步筛选及分析。共获得16个系统的蜂针疗法临床研究文献827篇。从数据统计与文献分析结果可知,蜂针涉及病种广泛,其中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症文献数量最多,为332篇,文献量占5篇以上的有类风湿关节炎为103篇、强直性脊柱炎34篇、膝骨性关节炎24篇、腰椎间盘突出23篇、肩周炎18篇、痹证15篇、痛风13篇、颈椎病11篇、风湿性关节炎7篇、腱鞘炎6篇、风湿病5篇、骨质增生5篇、腰腿痛5篇;其次为神经系统病症121篇,文献量占5篇以上的有面神经麻痹12篇、坐骨神经痛12篇、偏瘫8篇、面瘫8篇、面神经炎6篇、三叉神经痛5篇、多发性硬化症5篇;肿瘤62篇,文献量5篇以上的有肺癌9篇、肝癌8篇、恶性肿瘤6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58篇,文献量5篇以上的有乳腺增生7篇、前列腺炎6篇、慢性盆腔炎6篇、卵巢囊肿5篇;呼吸系统病症54篇,5篇以上的有哮喘10篇、支气管哮喘9篇、感冒7篇、过敏性鼻炎7篇;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47篇,其中文献量5篇以上的有痤疮6篇、银屑病6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39篇,其中5篇以上为乙型肝炎9篇、带状疱疹7篇;消化系统病症33篇,其中5篇以上为肝硬化占8篇;循环系统病证为28篇,占5篇以上为痔疮9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症22篇,其中5篇以上的为糖尿病13篇;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占15篇,以损伤为主;精神和行为障碍病症为6篇;眼和附器病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症为4篇;耳和乳突病症和血液和造血器官病症最少仅1篇。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文献占比为40.15%,其次为神经系统病症为14.63%,肿瘤为7.50%,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为7.01%,呼吸系统病症为6.53%,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为5.68%,其他系统病症均未超过5%。8.本研究共16个系统271种蜂针治疗病症,其中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症数量最多,为53种,其次为神经系统病症,数量为44种,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为29种,肿瘤为27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为24种,消化系统病症为18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17种,呼吸系统病症为16种,循环系统病证为13种,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为12种,其它系统病症均未超过10种。9.蜂针及蜂毒结合他法治疗病例的文献研究中,以结合蜂产品治疗疾病文献量最多,共182篇文献中有提及,其次为中药139篇提及,第三为针刺疗法,共75篇文献提及,最少的是手术与化疗,仅2篇;从结合种类来看,结合1种的226篇,结合2种的68篇,结合3种27篇,结合4种及以上为15篇(二)蜂针医家特色研究1.在文献研究及其发表着作的基础上总结了陈伟、房柱、陈恕仁、王孟林、成永明、韩巧菊蜂针医家的蜂疗特色。2.对导师李万瑶教授蜂针特色进行了总结。对152例病人进行观察,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45例、面神经炎20例、强直性脊柱炎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风湿性关节炎12例、肩周炎12例、骨性关节炎10例、癌症8例、扭伤8例、腱鞘囊肿7例。治疗方法中,单纯蜂针60例、蜂针+针刺+拔罐43例、蜂针+口服蜂产品22例、蜂针+穴位注射9例、蜂针+刺血拔罐+蜂产品7例、蜂针+拔罐(含刺血拔罐)6例、蜂针+皮肤针4例、蜂针+皮肤针+耳穴1例。穴位使用为类风湿关节炎以阿是穴、大骨空、小骨空、八风、八邪、阳池、阳溪、膝眼、解溪、悬钟、太溪、昆仑、环跳、粱丘、委中、足三里、曲池、风池、大椎、四缝、阳陵泉、肾俞、肝俞、身柱、丰隆为主,其中阿是穴、大骨空、小骨空使用频率最高;面神经炎以翳风、牵正、地仓、颊车、阳白、风池、四白、合谷为主,其中翳风使用频率最高;强直性脊柱炎以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腰阳关、昆仑、委中、阳陵泉、大椎、大柱为主,其中夹脊穴使用频率最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秩边为主,其中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风湿性关节炎以阿是穴、血海、曲池、外关、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三阴交、丰隆为主,其中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肩周炎以阿是穴、曲池、肩鹃、肩贞、肩骼、肩前、臂孺、合谷、手三里为主,其中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膝骨性关节炎以阿是穴、膝眼、血海、梁丘、膝阳关、足三里为主,其中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癌症以背俞穴、阿是穴、肺俞、膻中、中府、云门、气海、血海、命门、关元、足三里为主,其中背俞穴使用频率最高;扭伤以阿是穴、肾俞、解溪、悬钟、丘墟、阳溪、大陵为主,其中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腱鞘囊肿以囊肿顶端、囊肿周围、外关、阳溪、养老为主,其中囊肿顶端使用频率最高。在蜂针针法上,总结出十种蜂针针法,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其操作方法,最后以病案形式体现类风湿关节炎、面神经炎等疾病的蜂针诊治特色及不同蜂针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六、研究结论1.蜂针现代文献二个高峰期可能受1981年《蜜蜂杂志》创刊的影响以及蜂疗医院、蜂疗诊所、蜂针学术会、研讨会、蜂针学习班的陆续开办,到2006年文献发表的数量达到高峰125篇,另外可能与2007年出台的“蜂蜇疗法纳入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的针刺类”这一政策有关;杂志分布以《蜜蜂杂志》与《中国蜂业》位居榜首,可能与大部分蜂疗者为民间养蜂人或蜂业工作者有关,或者是蜂针医家为建立起与养蜂人之间的联系而投此类刊物;追踪研究李万瑶这些高产作者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有助于把握蜂针疗法的发展动态,其高产作者如李万瑶教授为蜂针疗法从民间走向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蜂针疗法的现代文献类型进行分析,可知蜂针疗法的发展中的不足,从统计结果上来看,蜂针文献偏重于临床研究,其临床文献数量尚可,但其质量有待提高,多数为个案报道;蜂针针法及不良反应研究缺乏,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蜂针研究方向侧重点与国外不同,国内侧重点在于蜂针经络理论,国外重在对蜂毒药理研究;蜂针治疗高效病种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症及神经系统病症,蜂针治疗病种正广泛、扩大化:此外,蜂针常与其它疗法配合疗法,这大大提高了蜂针疗法的疗效,也扩大的蜂针治疗疾病范围。2.陈伟蜂针特点:做好养蜂等蜂刺疗法前的基本功;擅于观察总结蜂刺治疗高效病种;独特的蜂剌取穴;自创蜂刺疗法的“作用点”;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房柱蜂针特点:首次提出蜂针疗法的概念,重视蜂针理论研究;重视经络皮部理论在蜂针中的应用;将经络全息论与蜂针疗法相结合;善于总结了蜂针针法;重视蜂产品的研究;蜂针不良反应的预防。陈恕仁蜂针特点:治疗高效病种为不孕不育如男性阳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不孕不育为其特色;蜂针针法有活蜂直剌法、散刺法等;蜂针取穴的方法多样,根据患者辩证分型取穴,以及配合子午流注计算盘等,另外,对蜂产品研究颇深,常配合蜂针疗法治疗疾病。王孟林研制多种蜂产品制剂配合蜂针治疗疾病;研发了多种蜂产品制剂;蜂疗医治骨关节病;应用双元三面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成永明蜂针特点:创立无痛蜂疗法;重视蜂疗的推广应用;配合它法治疗,充分发挥蜂疗优势;善于发掘蜂针特效穴;善治儿科疾病,重视不良反应,善于归纳总结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克服之,是其特色。韩巧菊创造“中医蜂疗四联法”,将蜂疗与其它疗法联合治疗疾病疗效显着。3.从临床跟诊学习中,将李万瑶教授的蜂针思想、蜂针特色及蜂针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其蜂针特色包括:①重视经络理论,皮部理论;②重视辩证论治、辩证取穴,善于挖掘蜂疗特效穴;③善于研究蜂针针法,创立了10种蜂针针法:蜂针直刺法、蜂针散刺法(拔针散刺法、蜂体散刺法)、蜂针点刺法(挤毒囊点刺法、多位点刺法)、减毒蜂刺法(速刺速拔针法、移针蜂刺法、拔刺减毒法)、蜂针丛集刺法(散点刺丛集刺法、直刺丛集刺法)、蜜蜂自动刺法、晕蜂速刺法、护蜂针刺法、挂蜂针刺法、垫物蜂针法;④善治痛证:⑤蜂针针法及蜂针用量因人而异;⑥擅用蜂针针法配合其它疗法治疗;⑦蜂针治未病思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蜂蜜、王浆等蜂产品有补中益气之效,李教授常用王浆蜜配合王浆蜜保健治疗:⑧高度重视蜂针不良反应的预防;⑨注重患者感受;⑩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周海燕[10](201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中的价值和骨侵蚀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来我院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一周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本研究对象。采用OMERACT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予以评分。分别按性别和年龄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45例出现骨侵蚀,共发现227处骨侵蚀,最多的一例累及13处骨质。腕部骨侵蚀最常累及头状骨(32/54),其次为三角骨(28/54);手部最常累及第二掌骨头(7/54),其次为第三掌骨头(5/54)。左右侧、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骨侵蚀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骨侵蚀极为敏感。右侧手腕部骨侵蚀发生率较对侧高,但两侧骨侵蚀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性别和年龄可能与骨侵蚀无关。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寻找骨侵蚀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来我院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检查行实验室相关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本研究对象。采用OMERACT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予以评分。计算实验室各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按病程、晨僵、RF+/-、抗CCP+/-、ASO +/-、CRP+/-和ESR+/-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45例出现骨侵蚀。早期/中晚期RA组、CRP+/-和ESR+/-骨侵蚀评分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抗CCP+/-组的骨侵蚀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骨侵蚀总评分与晨僵、RF、ASO未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侵蚀严重程度与病程、CRP、ESR以及抗CCP抗体相关。
二、多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痛风性腕管综合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痛风性腕管综合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之下文本翻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模型研究 ——以医学词条汉英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 |
1.3 Structure of thesis |
Chapter Two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T and NMT |
2.1 Tradi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
2.1.1 History of tradi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
2.1.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
2.2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
2.2.1 History of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
2.2.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MT |
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 |
3.1 Studies on text type based on NMT |
3.1.1 Studies on non-technological text translation |
3.1.2 Studies on technological text translation |
3.2 Studies on errors evaluation based on NMT |
3.2.1 Errors evaluation |
3.2.2 Errors evaluation models |
3.3 Studies on post-editing based on NMT |
3.3.1 Domestic Studies |
3.3.2 Foreign Studies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
4.1 Material |
4.2 Data collection |
4.3 Evaluation model |
Chapter Five Results |
5.1 Comparison between Google and Baidu Translates |
5.2 Typical errors in two NMT versions |
5.2.1 Mistranslation |
5.2.2 Missing translation |
5.2.3 Redundancy |
5.2.4 Improper words order |
5.3 Post-editing strategies |
5.3.1 Strategies for correcting mistranslation |
5.3.2 Strategies for correcting redundancy and missing translation |
5.3.3 Strategies for correcting improper words order |
Chapter Six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 |
6.2 Limitations |
6.3 Significance and recommendat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2)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检查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超声图像特征 |
3.2 超声诊断肘部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病率 |
3.3 介入超声治疗 |
4.讨论 |
4.1 肘部疼痛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流行病学及超声图像特征 |
4.2 肘部各区疼痛的疾病超声诊断图像特异性及复杂性 |
4.3 介入超声的治疗 |
4.4 不足及展望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在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痛风致腕管综合征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 论 |
(4)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写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类风湿关节炎现状与问题 |
1 临床流行病学 |
2 RA的危险因素 |
2.1 遗传因素 |
2.2 感染因素 |
2.3 性别、年龄因素 |
2.4 其他因素 |
3 发病机制 |
4 西医治疗RA |
4.1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
4.2 慢作用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 |
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二、中医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策略文献分析 |
1 RA的相关病名 |
2 关于历代医家的部分古籍对RA认识汇总 |
2.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
2.2 隋唐时期 |
2.3 宋金元时期 |
2.4 明代时期 |
2.5 清代时期 |
3 当代中医医家对RA的论治 |
3.1 从脏腑论治 |
3.2 从虚实论治 |
3.3 从络论治 |
3.4 从痰、瘀、毒论治 |
三、越南传统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1 越南传统医学认识RA的特点 |
2 越南传统医学治疗RA的研究 |
四、中医药在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
1 RWS定义与起源 |
2 RWS特点 |
3 RWS数据采集及分析 |
4 术语标准化 |
5 伦理审查 |
6 RWS的优势及局限性 |
7 中医在RWS的应用现状 |
7.1 中医开展RWS的优势 |
7.2 中医在RWS的研究现状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信息采集 |
3.2 记录时间 |
3.3 建立标准化语句 |
3.4 统计分析 |
3.5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中医证治规律 |
4.3 疗效分析 |
5 讨论 |
5.1 病历资料分析 |
5.2 病因病机分析 |
5.3 症状,舌脉分析 |
5.4 中医证型分析 |
5.5 用药规律分析 |
5.6 证型与用药规律 |
5.7 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8 疗效分析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高永翔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1 RA的病因病机 |
1.1 以肾虚为发病的基本病机 |
1.2 外邪侵犯为RA发病的重要因素 |
1.3 痰瘀阻络为RA的病理基础 |
2 辨证要领 |
2.1 辨明寒热 |
2.2 分清虚实 |
3 治则治法 |
3.1 治病求本,重视补肾 |
3.2 开玄府,通经络 |
3.3 除痰化瘀,标本兼顾 |
3.4 疏肝解郁,调和情绪 |
3.5 滋阴壮水,清热润燥 |
4 证治分类 |
4.1 寒湿痹阻证 |
4.2 湿热痹阻证 |
4.3 寒热错杂证 |
4.4 痰瘀痹阻证 |
4.5 肝肾亏虚证 |
4.6 阴虚燥热证 |
5 注重调摄 |
5.1 饮食有节 |
5.2 调节情志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附表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记录表 |
综述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古今蜂针的认识 |
一、古代对蜂针的认识 |
二、现代对蜂针的认识 |
第二节 现今蜂针和疾病治疗的文献与病谱关系 |
一、现今文献对蜂针与疾病的概述 |
二、研究现今蜂针文献到病谱的发展 |
三、现今蜂针治疗疾病的Meta文献研究 |
第二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一、资料来源 |
二、文献检索策略 |
三、文献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谱计量方法 |
第二节 文献筛选与质量监控 |
一、筛选与质控意义 |
二、研究人员的完善培训 |
三、文献流程序化控制 |
四、文献管理器的使用 |
五、数据录入、管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检索情况 |
二、基本病谱 |
三、病症系统分析 |
四、病症种类分析 |
五、文献年度分布 |
六、发表期刊 |
七、未纳入Meta分析的蜂针蜂毒治疗临床案例和疗效 |
八、小结 |
第三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的META研究 |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下META的研究方法 |
一、病种选择 |
二、文献分类评价 |
三、文献评价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二节 蜂针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谱研究 |
一、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
二、证据总结 |
第三节 蜂针治疗鼻炎病谱的研究 |
一、蜂针治疗或结合常规治疗鼻炎的Meta分析 |
二、证据总结 |
第四章 讨论 |
一、蜂针临床治疗日趋广泛 |
二、质量提高,病种增多 |
三、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文献的研究和META分析成果 |
四、蜂针治疗疑难杂症的阐述 |
五、蜂针治疗临床文献临床样本分析的情况 |
六、蜂针安全性 |
七、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6)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分析痛风石患者的手术决策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人员 |
2. 访谈方法 |
3. 质量控制 |
二、结果 |
1. 受访者情况 |
2. 编码情况 |
3. 主体框架分析 |
三、讨论 |
四、结论 |
附录 |
1. 半结构化访谈 |
2. 电话访谈在半结构化访谈中的应用 |
3. 用质性研究报道的32项指标评估此次研究的报道撰写情况 |
五、参考文献 |
六、综述 |
参考文献 |
七、致谢 |
(8)蜂针现代文献及名家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蜂针疗法的起源及萌芽 |
一、蜂毒注射液与活蜂蛰刺 |
二、蜂针与毫针刺 |
三、蜂针与浅刺 |
四、蜂针与艾灸法、拔罐 |
第二节 蜂针疗法的发展概况 |
一、蜂疗人物及其发展 |
二、蜂针疗法学会的发展 |
三、蜂针疗法的呈现多方位发展 |
第三节 蜂针疗法的研究概况 |
一、蜂针实验研究概况 |
二、蜂针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
第二章 蜂针疗法的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一、文献的检索策略 |
二、蜂针疗法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蜂针疗法现代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 |
二、蜂针疗法现代文献期刊分布 |
三、作者分布 |
四、蜂针医家主要发表杂志分布 |
五、蜂针疗法文献类型的分布 |
六、蜂针疗法不良反应文献年度分布 |
第三节 蜂针疗法临床文献研究状况分析 |
一、各年段临床治疗研究文献类型分析 |
二、蜂针临床运用研究文献病种分析 |
三、蜂针及蜂毒单独和结合他法治疗病种分析 |
四、蜂针及蜂毒结合其它疗法的种类分析 |
五、蜂针疗法配合其它疗法的种类数量 |
第四节 讨论 |
一、蜂针文献量年度变化 |
二、蜂针文献发表杂志分布 |
三、发表蜂针文献的高产作者分析 |
四、蜂针单独治疗病例类研究 |
五、蜂针疗法结合他法治疗病例类研究 |
六、蜂针疗法的基础研究 |
七、蜂针疗法实验研究 |
八、蜂针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 |
九、蜂针疗法的穴位研究 |
十、蜂针疗法的针法研究 |
十一、蜂针经验与体会 |
十二、蜂针临床文献分析 |
第三章 现代各医家蜂针疗法的特色研究 |
第一节 纳入标准与研究方法 |
一、蜂针疗法医家纳入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蜂针主要医家特色研究 |
一、陈伟蜂针疗法特色研究 |
二、房柱蜂针疗法特色研究 |
三、陈恕仁蜂针疗法特色研究 |
四、王孟林蜂针疗法特色研究 |
五、成永明蜂针疗法特色研究 |
六、韩巧菊蜂针疗法特色 |
七、其它蜂针医家蜂针特色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李万瑶教授蜂疗特色研究 |
一、临床病例观察研究 |
二、李万瑶教授蜂针针法研究 |
三、李万瑶教授蜂针疗法临床案例举隅 |
四、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MRI 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中的价值 |
第二部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MRI 定量分析与临床相关研究 |
Abstract |
Part One The Diagnosis Values of MRI in Bone Erosions in RA Patients |
Part Two MR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one Erosions in Wrists and Hand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 Signs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MRI 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MRI 定量分析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说明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
MRI 在手腕部小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本研究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范围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多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痛风性腕管综合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之下文本翻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模型研究 ——以医学词条汉英翻译为例[D]. 张天铸.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2]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D]. 杨艳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3]痛风致腕管综合征1例报道[J]. 王娟娟,郑世滩.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06)
- [4]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黄高孝.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D].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分析痛风石患者的手术决策影响因素[D]. 李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7]临床药师谈痛风的药物治疗[J]. 王静宇,张超.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6(05)
- [8]蜂针现代文献及名家特色研究[D]. 徐长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D]. 周海燕. 汕头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