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小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一、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眼病筛查学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1](2021)在《关于婴幼儿泪道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婴幼儿泪道相关疾病,包括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新生儿急慢性泪囊炎、先天性泪囊突出等。国内外文献对婴幼儿先天性泪道相关疾病的报道较多,但对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面尚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儿童眼科界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点以及对患儿的实际操作处理不统一。针对我国婴幼儿泪道相关疾病诊治现状,为了规范其诊断及治疗,结合近期相关研究新进展,我们对于婴幼儿泪道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达成以下共识。一、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新生儿急慢性泪囊炎及先天性泪囊突出的定义

陈志红,叶金宝[2](2020)在《泪道置管术治疗复杂型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复杂型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只眼)复杂型鼻泪管阻塞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泪道置管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置管术治疗复杂型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可促进相关临床症状的减轻,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借鉴推广。

高先新,赵蓉,曹雪皎[3](2020)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探通失败再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院就诊的28例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资料,总结再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02-01/2017-12-31在我院就诊的591例患儿中的28例,均为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不包括外伤性和先天性泪道畸形),收集病史、鼻腔情况、首次探通年龄,治疗前后情况等病例资料。结果:患儿28例中,15例经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10例患儿经下鼻甲处理后,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2例患儿经常发作急性泪囊炎,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1例骨性鼻泪管狭窄和阻塞患儿,有溢泪不伴溢脓,建议定期随访,13岁后鼻窦发育完全后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泪道探通失败再治疗需采取个性化的阶梯治疗方案,合理治疗该疾病。

刘欣[4](2020)在《四川地区心脾湿热型漏睛患者的泪囊与中鼻甲腋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CT泪道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心脾湿热型漏睛(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与中鼻甲腋相关性进行研究,明确泪囊与中鼻甲腋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1例四川地区心脾湿热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别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患病眼别、病程等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CT泪道造影检查;采用CT后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选择冠状位上能同时完整显示泪囊及中鼻甲腋平面的图像,运用软件测量工具,对CT图像上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进行测量。采用SPSS 26.0软件对测量的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4.03。2.女性患病眼数多于男性,男女患病眼数比例为1:4.02。3.所有患者年龄为17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49.23±12.90岁,中位数为49岁;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占比53.40%;男性患者年龄分布为27-77岁,女性患者年龄分布为17-79岁,男性患者年龄平均值为49.79±14.46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08±12.48岁,男女患者在年龄分布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在各年龄段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眼患病率为86.91%,双眼同时患病率则仅为13.09%;男女患者在患病眼别上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程<10年者所占比例最大,占比73.30%,病程为10-20年者次之,占比24.08%,病程>20年者所占比例最小,仅为2.62%;男女患者在病程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病泪囊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00-1.80cm,平均为0.53±0.25cm;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10-2.10cm,平均为0.81±0.37cm。患病泪囊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与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7.男性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59±0.27cm,女性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52±0.24 cm,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患病泪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77±0.34cm,女性患者患病泪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为0.82±0.37cm,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和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患病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8.各年龄段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患病泪囊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1-60岁组与61-80岁组患者该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41-60岁组患者该距离较61-80岁组患者大。0-20岁组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和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年龄段该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患病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9.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的不同患病眼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右眼、左眼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10.慢性泪囊炎不同病程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距离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和病程为10-20年组的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和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0年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泪囊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最为多见。2.慢性泪囊炎的病程多在10年以内。3.慢性泪囊炎单眼患病率明显高于双眼。4.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泪囊大部分位于中鼻甲腋平面的下方。5.年龄、病程可能是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距离的影响因素;性别、眼别不是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距离的影响因素。

刘欣,莫亚,黄秀蓉[5](2020)在《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LDOD)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科常见病,是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鼻泪管部分或全部阻塞不通,主要表现为溢泪,继发泪囊炎可出现溢脓,继发泪囊囊肿导致泪囊扩大、内眦肿胀等,开通阻塞的鼻泪管则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明确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泪道CT是泪道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之一,便于对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鼻泪道及泪囊的经线、面积、体积、角度等,分析总结相关解剖参数与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田海霞,王建仓,杜非凡,郭熙婷,杨素玲[6](2020)在《经上下泪小点探通治疗婴儿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自上泪小点和下泪小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治疗婴儿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选取眼科门诊就诊的鼻泪管阻塞的患儿180例(220只眼),90例作为(108只眼)作为A组,采取上泪小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90例作为(112只眼)作为B组,采取下泪小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观察泪道探通结果,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不同月龄患儿探通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治愈率显着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泪小点进针>9个月患儿一次治愈率明显低于3个月<月龄<6个月和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个月一次治愈率低于3个月<月龄<6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假道眼睑肿胀、泪小管撕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上泪小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对婴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优于从下泪小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且减少假道、眼睑肿胀、泪小管撕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何俐莹,刘娅,陶雪莹,岑超[7](2019)在《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治疗6月龄以上婴幼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治疗6月龄以上婴幼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的123例(123只眼)6月龄以上复杂性鼻泪管阻塞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治疗患眼。随访患儿短期疗效及治疗并发症情况,依据患儿就诊时年龄、鼻泪管阻塞部位及阻塞性质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眼治愈率情况。结果经短期随访,123只眼中共115只眼达到治愈标准,总体患眼治愈率为93.4%。术后12例患儿患侧眼睑发生轻度水肿,观察后自行好转,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不同年龄组间[6~12个月组(96.8%) vs. 12~24个月组(91.1%) vs.>24个月组(86.7%)]患眼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不同阻塞部位组间[上段组(92.1%) vs.中段组(85.7%) vs.下段组(97.5%) vs.阻塞≥2个部位组(95.8%)]患眼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不同阻塞性质组间[骨性组(95.8%) vs.膜性组(85.7%)]患眼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是治疗6月龄以上婴幼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阻塞部位以及不同阻塞性质的多种临床分型患儿,且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

郭伟,翟晓连,安红军[8](2017)在《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及泪囊炎的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婴幼儿鼻泪管阻塞以及泪囊炎患儿行不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鼻泪管阻塞以及泪囊炎婴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各32例。对照组行泪囊鼻泪管按摩+滴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则行冲洗式泪管探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6.8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8.7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泪管阻塞以及泪囊炎患儿行冲洗式泪管探通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

丁慧芬,焦彩云,张丽萍[9](2017)在《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者76例(140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38例,对照组为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均行泪道探通术。针对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的指标主要包括治疗的有效程度和泪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价远期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的情况。治疗疗效按照显效、有效及无效分为三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总复发率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两组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泪道恢复时间的描述采用(±s)表示,两组泪道恢复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9例及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7例及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1.09%。将两组的有效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对照组患者泪道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65±1.25)d,观察组患者泪道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2.64±0.97)d。将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1,P<0.05)。将发生假道形成、皮下水肿及感染撕裂等并发症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7.24;P<0.05)。结论泪道探通术效果显着,能够降低泪道阻塞性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的几率,有益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及疾病的预后改善。可作为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杨璇,黄学林,宁静静[10](2017)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2月2015年6月就诊的151例(176眼)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按年龄分为36月龄组和718月龄组,先予行泪道冲洗,23次无效后再予行泪道探通术。观察两种方法的治愈率。结果:泪道冲洗治愈37眼,治愈率21.02%;泪道探通术一次性探通成功率:36月龄组治愈117眼,治愈率92.86%;718月龄治愈8眼,治愈率61.54%。结论:泪道冲洗是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若无效应及时行泪道探通术。而泪道探通术最佳干预时间为36个月,1次性探通成功率高。

二、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泪道置管术治疗复杂型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1.3.2 对照组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并发症
3 讨论

(3)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探通失败再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
        1.2.2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2结果
3讨论

(4)四川地区心脾湿热型漏睛患者的泪囊与中鼻甲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和收集
    1.2 研究对象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收集资料
        2.1.1 采集病史
        2.1.2 检查眼前节
        2.1.3 冲洗泪道
    2.2 试剂及仪器设备选择
    2.3 CT泪道造影检查
    2.4 图像采集、测量及分析
    2.5 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3.1 一般情况分析
        3.1.1 性别
        3.1.1.1 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3.1.1.2 患病眼数性别分布情况
        3.1.2 年龄
        3.1.2.1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1.2.2 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
        3.1.3 眼别
        3.1.3.1 患病眼别分布情况
        3.1.3.2 单、双眼患病情况
        3.1.4 病程
    3.2 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3.3 不同性别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3.4 不同性别患者患病眼别的分布情况
    3.5 不同性别患者病程的分布情况
    3.6 患病眼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3.6.1 所有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3.6.2 不同性别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3.6.3 不同年龄段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3.6.4 不同眼别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3.6.5 不同病程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到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
4.结果
5.讨论
    5.1 中医对慢性泪囊炎的认识
        5.1.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5.1.2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5.1.2.1 主要辨证分型及治疗
        5.1.2.2 其他治疗方法
    5.2 泪道系统的研究现状
        5.2.1 鼻泪管的研究现状
        5.2.2 泪囊的研究现状
    5.3 CT泪道造影的应用现状
    5.4 慢性泪囊炎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5.4.1 性别
        5.4.2 年龄
        5.4.3 病程
        5.4.4 地域
    5.5 中鼻甲腋的研究现状和临床意义
    5.6 泪囊到中鼻甲腋距离的测量研究
        5.6.1 研究现状
        5.6.2 影响因素分析
    5.7 本次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
6.结论
7.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鼻泪管相关解剖参数测量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1鼻泪管管径大小
        1.1.1鼻泪管管径与鼻泪管阻塞
        1.1.2鼻泪管管径与性别
    1.2鼻泪管长度
    1.3鼻泪管的横截面积
    1.4鼻泪管体积
2泪囊相关解剖参数测量在慢性泪囊炎中的研究进展
    2.1泪囊各经线
    2.2泪囊宽度
    2.3泪囊与其周围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与位置关系
        2.3.1泪囊与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与位置关系
        2.3.2泪囊到鼻梁的距离
    2.4泪囊的横截面积
    2.5泪囊的体积
3鼻泪道相关解剖结构之间的夹角
4小结

(6)经上下泪小点探通治疗婴儿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上泪小点进针组(A组):
        1.2.2 下泪小点进针组(B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效果:
        1.3.2 不同月龄患儿探通手术效果比较:
        1.3.3 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探通方法手术效果比较
    2.2 上泪小点进针不同月龄儿童手术效果比较
    2.3 2组探通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7)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治疗6月龄以上婴幼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总体治疗效果情况
    2.2 不同组间患儿治愈率比较
3 讨 论

(8)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及泪囊炎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9)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三、分组方法
    四、治疗方法
    五、观察项目及指标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程度的比较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泪道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的比较
讨论
    一、先天性泪道阻塞的发病机制
    二、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10)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局部按摩
        1.2.2 加压泪道冲洗
        1.2.3 泪道探通术
    1.3 疗效标准[1]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
    2.2月龄
    2.3 探通术
    2.4 并发症
3 讨论

四、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婴幼儿泪道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J].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眼病筛查学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1(02)
  • [2]泪道置管术治疗复杂型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疗效观察[J]. 陈志红,叶金宝. 基层医学论坛, 2020(32)
  • [3]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探通失败再治疗的临床分析[J]. 高先新,赵蓉,曹雪皎. 国际眼科杂志, 2020(10)
  • [4]四川地区心脾湿热型漏睛患者的泪囊与中鼻甲腋相关性研究[D]. 刘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J]. 刘欣,莫亚,黄秀蓉.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4)
  • [6]经上下泪小点探通治疗婴儿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比较[J]. 田海霞,王建仓,杜非凡,郭熙婷,杨素玲. 河北医药, 2020(02)
  • [7]泪道探通术联合留置探针应用加替沙星凝胶治疗6月龄以上婴幼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的研究[J]. 何俐莹,刘娅,陶雪莹,岑超.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9)
  • [8]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及泪囊炎的治疗[J]. 郭伟,翟晓连,安红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8)
  • [9]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丁慧芬,焦彩云,张丽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3)
  • [10]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总结[J]. 杨璇,黄学林,宁静静.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01)

标签:;  ;  ;  ;  ;  

小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