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ML解析器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定科[1](2016)在《仪器应用软件模块标准化技术与组合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自动测试系统向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仪器系统正由专用仪器而向通用化仪器转变,同时基于虚拟仪器的仪器应用软件在仪器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自研的通用测试仪器硬件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仪器应用软件的模块化,通用可二次开发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配置的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架构。在此架构下,可以根据标准接口开发不同的仪器应用软件模块,并可以根据配置文件将软件模块组合成仪器应用软件,实现软件资源的重复利用。课题对仪器软件模块化标准与组合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1)总体方案研究。基于自研的通用测试仪器系统的结构和专用仪器应用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配置的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架构,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与实现的方法与途径。2)仪器应用软件模块化标准接口的设计。为了实现仪器应用软件的模块化,从仪器软件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仪器软件模块的标准接口与其配置文件标准规范。同时,通过设计可视化模块标准接口实现了软件模块的可视化,并通过植入脚本提高了软件模块的灵活性。3)仪器应用软件模块组合方法的研究。为了能够将独立仪器软件模块组合成整体测试软件,设计实现了软件应用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解析配置文件来加载、运行与管理模块,并且它能够支持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4)计算机与硬件共享平台信息交互方式的设计与实现。根据本仪器软件系统信息交互的需求,设计了基于配置工具与守护程序的系统信息交互方式。并通过数据池式应用信息交互方式解决了上下位机软件模块之间信息交互的题。最后,根据仪器应用软件模块化标准接口设计实现了示波器模块、FFT等功能模块,并通过配置组合模块实现了简单的仪器测试应用,验证了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可行性。
孔鑫[2](2014)在《基于Hadoop的海量小型XML数据文件处理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众多高科技企业运用Hadoop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人们逐渐发现Hadoop存在一些缺陷,如:Hadoop在处理海量小数据文件时会出现名称节点(NameNode)内存占用率高、访问性能低下等问题;Hadoop在处理XML这样的结构化文件时,目前的版本是很难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因此,如何运用Hadoop对海量小数据XML文件进行处理问题便成为该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解决Hadoop在处理海量小数据XML文件时无法解析、耗费内存资源和检索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下内容:1)设计了专门针对海量小数据XML文件进行处理的分布式海量小型XML数据处理系统(Distributed Massive SmallXML files system,DMSX),该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海量小数据XML文件在Hadoop系统中高效的进行处理。2)该系统通过运用生产者-消费模式,多线程并发技术,多级缓存技术等,来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3)该系统通过对合并后的文件进行分段存储,在不影响工作模块的同时,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与数据处理模块并发进行,从而使系统在处理海量小数据XML时的效率得到提高。本文对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系统的高效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后期通过实际部署、多次测试、平均求值的测试方法,验证了本系统的性能。证明了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响应速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Hadoop在处理海量小数据XML文件时的不足。
张柯柯[3](2014)在《回溯自动机的文法、机器模型及其在解析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溯自动机是对有限自动机的扩展,它是在有限自动机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状态栈,用于保存自动机运行的部分历史,以便需要时根据栈中的内容来确定运行的下一状态。回溯自动机自提出后,只给出了其机器模型、定义及瞬时描述,但并没有给出回溯自动机能够接受的语言的文法。回溯自动机能够识别括号配对串语言。然而,许多具有嵌套匹配结构的模型,如XML,不仅包含具有嵌套匹配关系的标签,标签之间还有其它的字符或者记号。对于这样的语言,回溯自动机不能识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定义了回溯自动机能够接受的语言的文法,并对原有的回溯自动机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扩展的回溯自动机。根据自动机是否为确定的及自动机是单步回溯还是多步回溯,本文定义了扩展的确定回溯自动机EDTA、扩展的确定多步回溯自动机EDMTA、扩展的非确定回溯自动机ENTA和扩展的非确定多步回溯自动机ENMTA,并给出了它们的机器模型和对应文法。接着基于扩展的确定回溯自动机EDTA设计并实现了一个XML解析器。并对该解析器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XML解析器能够有效的解析XML文档。
张晓晗[4](2011)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必将加大。目前Google推出的Android平台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因Android平台为开源项目,国内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也纷纷在Android平台基础上开发自有平台,比如中国移动的Ophone平台,这也丰富了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本文所阐述的阅读器就是基于Android与Ophone平台进行设计开发,通过对阅读器应用的业务需求分析,进行了核心图书、漫画、杂志阅读业务的用例抽象。基于Android与Ophone平台特性,完成了阅读器应用的架构设计与相关技术规格定制,具体内容有UI层设计、业务接口单元设计、中间层交互设计、数据管理单元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完成了阅读器应用三大业务阅读模块图书、漫画、杂志阅读功能的开发实现,完成阅读资源的格式解析,漫画、杂志第三方引擎集成与数字内容管理的鉴权流程,利用页面缓存与自动APN接入点建立功能提升应用性能。与服务器交互技术为HTTP与XML结合方式,通过HTTP协议传递请求参数,服务器平台返回XML文件格式保存的数据内容,移动终端接受后进行解析并布局显示。作为一款具有典型意义的互联网应用,阅读器应用已经通过系统测试并完成部署正式上线使用。
栾咏红[5](2011)在《基于Android的XML解析器的分析与比较》文中研究说明Android平台上应用程序访问Web服务时,多数都会使用XML的解析技术.文中从工作原理、常用接口及类方法,XML文档解析的过程三个方面,分析比较Android所支持的三种解析技术:DOM、SAX、XML Pull.指出Android平台上选用何种解析技术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移动设备内存的大小、XML解析文档的大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中解析文档的主要用途.
吴锐强[6](2011)在《嵌入式浏览器网页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浏览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网络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HTML和XML等网络语言实现在互联网上交换信息,而对这些网络语言进行解析是浏览器的核心技术之一,且解析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浏览器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嵌入式浏览器中网页解析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WebKit浏览器引擎中网页解析的相关技术。针对不同的网页文档类型,介绍了HTML解析和XML解析。HTML解析部分首先从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以及标签词典设计这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了HTML网页解析的工作机制以及所用到的数据结构;然后对一些特殊资源如图片、脚本、样式表等的不同引入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XML解析部分则是首先描述了DOM、SAX以及VTD-XML这三种不同的XML解析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基于XML解析技术的几个个应用模块:XMLHttpRequest模块、XPATH模块、XSL模块,研究了它们的工作机制以及所用的数据结构,并扩展了基于XML解析技术的SVG应用模块。本课题研究并实现了嵌入式浏览器中的网页解析器;同时还提出了两个显着提高浏览器性能的方案:分屏解析方案和网页预取方案,介绍了这两个方案的工作机制;接着介绍了两个对基于XML解析技术的SVG应用模块的扩展:对SVGUseElement标签类的扩展和对SVGTRefElement标签类的扩展;最后对我们所做的嵌入式浏览器进行了功能与性能的测试,特别对分屏解析方案进行了性能测试,然后在SVG模块扩展的基础上进行了SVG1.1标准测试。
董学敏,李岩[7](2011)在《混合型GML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根据XML文档与GML文档的数据特征差别,剖析拉DOM和StAX混合解析方法的原理,结合GML的数据特征及应用操作需求,探讨实现混合型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具有拉DOM功能和StAX优势的混合型解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解析大数据量的GML文档效果明显,能满足GML文档解析过程中的复杂空间操作。
崔洛[8](2010)在《普适环境下异构设备互操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普适计算环境下,智能化的异构设备(手机、上网本、PDA等)有能力处理更复杂的界面信息,从而使得用户界面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即可以使用交互式图形、语音、文字等多种方式与用户交互。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持有不同设备的用户之间信息交互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这种界面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同一个信息对象在不同设备中无法简单的使用相同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的异构化导致了交互语义在不同设备上的通信和表示日趋复杂,造成了异构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困难。在本文中,交互语义指从用户观点能看到并且能控制的信息内容,这些内容是界面元素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它们并不会随着设备界面形式的不同而改变。正是信息内容所具有的不变特征使异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当前,已经有多种方法用于描述按钮、菜单、文本框等标准界面元素,并应用到了异构设备环境中,但它们都没能关注最难处理的主窗口内界面交互语义,从而无法真正解决互操作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与设备无关的交互语义传输协议GISTP.该协议基于XML,用于界面主窗口内交互信息的统一描述,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与之互操作的设备,而后由该设备上的GISTP解释器对其进行解析,提取出主窗口内的交互语义,并使用符合本设备软硬件特性的表现形式将其呈现在界面上,从而实现异构设备的互操作。本研究还设计与实现了不同设备上的GISTP解释器原型,并开发了一个应用GISTP协议的界面工具箱GISTPIT,用于支持应用开发者容易的构建基于GISTP的程序。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原型阐述了GISTP程序的开发过程,说明了该协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受到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6AA01Z328)、中科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编号:SYSKF0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873095)以及西北大学研究生科研实验类项目(编号:09YSY32)的资助。
冯静[9](2010)在《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XML文档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其中的XML解析技术是XML应用的关键。如何正确、高效地解析XML数据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不合适的解析会导致过度的内存消耗和过长的处理时间,从而有损于可伸缩性。本文首先介绍了XML解析技术的研究动向,从结构、工作原理方面研究了当前两种发展比较成熟的XML解析技术—DOM和SAX,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分析这两种解析技术弊端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基于虚拟令牌符的非抽取式解析技术——VTD-XML,其很好的克服了DOM和SAX的弊端,并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大大提高了XML解析效率。其次,通过实验将VTD-XML与DOM、SAX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VTD-XML在解析速度、内存使用以及导航性方面的优势,在对VTD-XML的设计原理和解析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后,针对大型XML解析,提出了基于VTD扩展的改进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将VTD-XML解析技术应用到教学平台中的Office文档处理中,提高了处理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董春岳[10](2010)在《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在国内数据广播信息服务是一项比较新的数字电视业务,可以作为数字电视系统中的一项增值服务项目。数据广播业务是对图像、文字及语音等进行组合后进行广播的。由于数据广播内容丰富,今后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课题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系统项目中的数据广播业务。系统采用ST(STMicrotronics,意法半导体)公司提供的STi5107芯片为主芯片,选择ST20为系统的开发平台,依据“村村通”项目中对数据广播传输及显示的相关规定,结合主芯片滤波及显示的软硬件特性,设计并实现了广播式浏览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的现状及发展,阐述了MPEG-2及DVB中的PSI/SI信息规范,简要介绍了XML语法及XML解析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课题要求提出了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结构,详细描述了各模块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现:结合STi5107芯片的硬滤波功能特性,设计并实现获取专有数据模块,为实现XML解析器做准备;其次对获取到的XML文档进行预处理,包括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将XML文档分割成单个的对象(如元素、属性等)为构建DOM树做准备,语法分析是在词法分析的同时检查该文档是否符合XML的相关语法规则;然后在内存中构建与正在解析的XML文档相对应的DOM树;最后根据DOM Level 3 Core中对接口的相关规定实现其功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DOM接口对DOM树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查找、插入、删除等),这样就实现了DOM解析器,为获取XML文档中的有用数据做好了准备。通过研究汉字点阵及静止图像的显示原理,结合芯片的图形显示功能特性,完成了浏览器显示界面的程序设计及简单优化。
二、XML解析器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解析器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应用软件模块标准化技术与组合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测试仪器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测试仪器的发展现状 |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3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 |
1.3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研究内容 |
1.4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研究意义 |
2 仪器应用软件模块化标准与组合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 通用测试仪器硬件共享平台概述 |
2.2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的系统架构设计 |
2.2.1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 |
2.2.2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实现途径 |
2.3 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
2.3.1 Uml软件建模在模块化仪器应用软件中的应用 |
2.3.2 面向对象语言在模块化仪器软件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仪器应用软件的模块化标准接口设计 |
3.1 基本仪器应用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1 基本模块接口与类的设计与实现 |
3.1.2 仪器应用软件模块配置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
3.1.3 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的设计 |
3.2 可视化仪器应用控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2.1 可视化控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2.2 仪器界面静态装饰容器的设计与实现 |
3.3 基于脚本的可扩展仪器应用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3.1 在Java中嵌入扩展脚本 |
3.3.2 模块中植入脚本的具体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仪器应用软件模块组合方法的研究 |
4.1 仪器应用软件系统的配置与标准模块的加载 |
4.1.1 仪器软件系统配置文件设计 |
4.1.2 仪器软件应用平台配置文件解析 |
4.1.3 仪器软件模块的加载与初始化 |
4.1.4 数据管道的加载与模块的连接 |
4.2 仪器应用模块任务调度与实时时钟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
4.2.1 JNI技术与操作系统实时时钟的获取 |
4.2.2 实时时钟驱动模块调度的实现 |
4.3 仪器应用平台的显示模块的组合与显示 |
4.4 各个功能组件整合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计算机与自动测试设备信息交互方式的设计与实现 |
5.1 仪器信息交互需求分析 |
5.2 配置工具与守护程序的设计 |
5.2.1 配置工具与守护程序的整体设计 |
5.2.2 配置工具的设计 |
5.2.3 守护程序的设计 |
5.3 上下位机模块间信息交互方式的设计与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仪器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应用实例验证 |
6.1 信号处理模块开发实例 |
6.2 图形化控件模块开发实例验证 |
6.2.1 波形图控件模块的开发 |
6.2.2 旋钮控件模块的开发 |
6.3 基于脚本的文本保存模块开发实例 |
6.4 仪器应用软件模块组合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计算机端的软件系统配置文件(Module.xml) |
附录2:硬件共享平台端的软件配置文件(sModule.xml) |
附录3:界面布局配置文件(LayOut.xml) |
(2)基于Hadoop的海量小型XML数据文件处理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Hadoop 分布式系统 |
2.1.1 Hadoop 计算模型-MapReduce |
2.1.2 Hadoop 数据管理-HDFS |
2.2 XML 解析技术 |
2.2.1 XML 解析技术-DOM |
2.2.2 XML 解析技术-SAX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论述 |
3.1 系统开发背景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Hadoop 容错机制分析 |
3.2.2 Hadoop 作业调度机制分析 |
3.2.3 Hadoop 现存问题分析 |
3.3 解决方案论述 |
3.3.1 海量小文件处理选取 |
3.3.2 XML 解析技术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应用架构 |
4.2 数据库选型与设计 |
4.2.1 数据库选型 |
4.2.2 数据模型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文件索引处理器 |
4.3.2 海量 XML 解析器 |
4.3.3 中间数据合并器 |
4.3.4 中间数据存储器 |
4.3.5 分布式数据处理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效果与分析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环境配置 |
5.2.1 安装 JDK1.6 |
5.2.2 配置 SSH 免密码登录 |
5.2.3 Hadoop 的安装与配置 |
5.2.4 HBase 的安装与配置 |
5.3 实验/运行结果及分析 |
5.3.1 解析合并测试 |
5.3.2 数据存储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回溯自动机的文法、机器模型及其在解析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回溯自动机 |
1.1.2 XML 解析器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回溯自动机 |
1.2.2 XML 解析器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相关理论介绍 |
2.1.1 形式语言基本理论介绍 |
2.1.2 自动机基本理论介绍 |
2.1.2.1 有限自动机(Finite Automata, FA) |
2.1.2.2 下推自动机(Pushdown Automata, PDA) |
2.1.3 自动机与形式语言之间的关系 |
2.2 回溯自动机相关概念 |
2.2.1 回溯自动机的形式化定义及模型 |
2.2.2 回溯自动机接受的语言 |
2.2.3 多步回溯自动机 |
2.2.4 回溯自动机的状态转换图 |
2.3 XML 解析器极其解析方式 |
2.3.1 XML 的应用及其规范 |
2.3.2 XML 解析器及其解析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扩展的回溯自动机的定义及文法 |
3.1 回溯自动机的文法 |
3.1.1 求解同回溯自动机等价文法的基本思想 |
3.1.2 同回溯自动机等价的文法 |
3.2 扩展的确定回溯自动机(EDTA) |
3.2.1 EDTA 的形式定义 |
3.2.2 同 EDTA 等价的文法 |
3.3 扩展的确定多步回溯自动机(EDMTA) |
3.3.1 EDMTA 的形式定义 |
3.3.2 同 EDMTA 等价的文法 |
3.4 扩展的非确定回溯自动机(ENTA) |
3.4.1 ENTA 的定义 |
3.4.2 ENTA 的文法 |
3.5 扩展的非确定多步回溯自动机(ENMTA) |
3.5.1 ENMTA 的定义 |
3.5.2 ENMTA 的文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扩展的回溯自动机的 XML 解析器 |
4.1 JSAX 解析器的结构 |
4.1.1 词法分析器 |
4.1.2 语法分析器 |
4.1.3 事件处理器 |
4.2 JSAX 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
4.2.1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
4.2.1.1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
4.2.1.2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
4.2.2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
4.2.2.1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 |
4.2.2.2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 |
4.2.3 事件处理器(MyHandler)回调 |
4.2.4 良构性约束的实现 |
4.3 性能优化 |
4.3.1 使用哈希表,提高查找引用的速度 |
4.3.2 使用字符查找表进行字符判断 |
4.3.3 基于统计对自动机进行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及比较 |
5.1 功能测试 |
5.1.1 对符合 WFC 的 XML 文档的测试 |
5.1.2 对不符合 WFC 的 XML 文档的测试 |
5.2 性能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发的背景 |
1.2 课题研发的内容 |
1.3 课题研发的意义 |
1.4 主流平台现状及Android/Ophone平台优势 |
1.4.1 国内外市场主流移动平台系统 |
1.4.2 Android平台优势 |
1.4.3 Android平台架构 |
1.4.4 Ophone平台优势及架构 |
1.4.5 开发前景讨论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阅读器分析及主要应用技术 |
2.1 阅读器应用分析 |
2.1.1 阅读器业务功能分析 |
2.1.2 阅读器应用性能技术指标要求 |
2.1.3 阅读器核心业务用例抽象 |
2.2 阅读器应用主要技术采用与实施 |
2.2.1 阅读器与服务器平台网络互联技术 |
2.2.2 阅读资源数字版权管理 |
2.2.3 阅读器网络请求数据解析技术 |
2.2.4 阅读器应用的开发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阅读器客户端架构设计与组成 |
3.1 阅读器客户端总体结构设计 |
3.1.1 阅读器中各功能单元模块划分 |
3.1.2 阅读器内组件结构关系 |
3.2 阅读器客户端数据管理单元设计 |
3.2.1 数据管理文件存储 |
3.2.2 数据管理参数存储 |
3.2.3 数据管理数据库存储 |
3.2.4 数据管理数据库设计 |
3.3 阅读器客户端中间层设计 |
3.3.1 中间层的技术实现 |
3.3.2 中间层结构与接口定义 |
3.4 阅读器客户端业务接口设计 |
3.5 阅读器客户端UI层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阅读器核心模块及主要功能实现 |
4.1 图书阅读业务模块的设计 |
4.1.1 图书模块的类图 |
4.1.2 图书模块内主要功能流程图 |
4.1.3 图书模块内主要功能时序图 |
4.1.4 图书模块内MEB解析流程 |
4.2 漫画阅读业务模块设计 |
4.2.1 漫画渲染引擎的整合原则 |
4.2.2 漫画业务模块与平台交互过程 |
4.2.3 漫画自动播放功能流程图 |
4.2.4 漫画自动播放功能时序图 |
4.2.5 漫画模块内DRM鉴权流程 |
4.3 杂志阅读业务模块设计 |
4.3.1 杂志渲染引擎的整合原则 |
4.3.2 杂志模块内DRM鉴权流程 |
4.4 阅读器页面缓存功能设计 |
4.5 阅读器自动建立APN功能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阅读器客户端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配置 |
5.1.1 模拟器的测试环境 |
5.1.2 智能移动终端的测试环境 |
5.2 测试流程 |
5.3 集成测试 |
5.4 系统测试及结果 |
5.5 测试结果及程序截图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Android的XML解析器的分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XML解析 |
2 基于Android的XML解析器的分析 |
2.1 SAX解析器 |
2.2 DOM解析器 |
2.3 XML Pull解析器 |
3 基于Android平台XML解析器的比较应用 |
(6)嵌入式浏览器网页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嵌入式浏览器和网页解析相关技术 |
2.1 嵌入式浏览器相关技术 |
2.1.1 嵌入式浏览器概述 |
2.1.2 浏览器相关技术 |
2.1.3 嵌入式浏览器体系结构 |
2.1.4 嵌入式浏览器工作流程 |
2.2 网页解析相关技术 |
2.2.1 HTML解析相关技术 |
2.2.1.1 HTML语言简介 |
2.2.1.2 HTML文档结构及其概念 |
2.2.2 XML解析相关技术 |
2.2.2.1 XML语言简介 |
2.2.2.2 不同的XML解析技术 |
2.2.2.3 基于XML的应用相关技术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浏览器HTML解析器的研究与改进 |
3.1 词法分析模块的分析 |
3.1.1 词法分析模块的数据结构 |
3.1.2 词法分析模块的流程逻辑 |
3.2 语法分析模块的分析 |
3.2.1 语法分析模块的数据结构 |
3.2.2 语法分析模块的工作流程 |
3.3 词典设计模块的分析 |
3.3.1 词典设计模块的数据结构 |
3.3.2 一个普通标签的解析流程 |
3.3.3 对图像/脚本/样式的特殊处理 |
3.3.4 HTML解析的容错处理 |
3.4 分屏解析方案的引入 |
3.4.1 引入分屏解析方案的原因 |
3.4.2 分屏解析方案的原理 |
3.5 网页预取方案的引入 |
3.5.1 网页预取方案的原理 |
3.5.2 网页预取算法的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入式浏览器XML解析器的研究与应用扩展 |
4.1 XML解析技术研究 |
4.1.1 DOM解析技术的研究 |
4.1.2 SAX解析技术的研究 |
4.1.3 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 |
4.2 XMLHttpRequest功能模块的分析 |
4.2.1 XMLHttpRequest功能模块描述 |
4.2.2 XMLHttpRequest中的数据结构 |
4.2.3 XMLHttpRequest工作流程 |
4.3 XPATH功能模块的分析 |
4.3.1 XPATH功能模块描述 |
4.3.2 XPATH模块中的数据结构 |
4.3.3 XPATH模块工作流程 |
4.4 XSL功能模块的分析 |
4.4.1 XSL功能模块描述 |
4.4.2 XSL模块中的数据结构 |
4.4.3 XSL模块工作流程 |
4.5 对SVG功能模块的扩展 |
4.5.1 对SVGUseElement类的扩展 |
4.5.1.1 问题描述 |
4.5.1.2 扩展后的数据结构 |
4.5.1.3 扩展后的工作流程 |
4.5.2 对SVGTRefElement类的扩展 |
4.5.2.1 问题描述 |
4.5.2.2 扩展后的数据结构 |
4.5.2.3 扩展后的工作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嵌入式浏览器测试 |
5.1 测试环境介绍 |
5.2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5.2.1 浏览器功能测试 |
5.2.2 对分屏解析方案的测试 |
5.2.3 对SVGUseElement类扩展的测试 |
5.2.4 对SVGTRefElement类扩展的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混合型GML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GML解析的原理与方法 |
2.1 GML数据特征和解析应用分析 |
2.2 常用SAX与DOM解析方法分析 |
2.3 拉DOM功能与StAX解析方法分析 |
2.3.1 StAX解析方式的特色与大数据集GML文档解析 |
2.3.2 基于拉DOM的StAX解析方法的研究 |
3 混合型GML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
3.1 解析器的流程设计 |
3.2 解析器实现的关键技术 |
3.2.1 拉式文件流解析的设计与实现 |
3.2.2 StAX拉DOM的设计与实现 |
4 实验与分析 |
4.1 解析性能测试 |
4.2 应用测试 |
5 结束语 |
(8)普适环境下异构设备互操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普适计算与网络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
2.1 引言 |
2.2 普适计算 |
2.2.1 普适计算的定义 |
2.2.2 普适可用性 |
2.3 网络软件体系结构 |
2.3.1 C/S结构 |
2.3.2 B/S结构 |
2.3.3 富客户端 |
2.3.4 传统结构的局限性 |
2.4 交互语义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图形交互语义协议GISTP |
3.1 引言 |
3.2 SVG简介 |
3.2.1 SVG的内容 |
3.2.2 SVG的特点 |
3.2.3 SVG的不足 |
3.3 GISTP的结构和内容 |
3.3.1 GISTP的基本图形 |
3.3.2 GISTP的位置属性 |
3.3.3 GISTP的质地属性 |
3.3.4 GISTP的环境属性 |
3.4 GISTP文档的构建 |
3.4.1 基本图形及位置属性的建立 |
3.4.2 环境属性的建立 |
3.4.3 质地属性的建立 |
3.5 GISTP的坐标变换 |
3.6 GISTP的时序 |
3.6.1 GISTP的异步传输 |
3.6.2 GISTP的同步传输 |
3.6.3 同步传输时序 |
3.6.4 同步传输示例 |
3.7 GISTP的优点 |
3.8 小结 |
第四章 GISTP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GISTP解释器 |
4.2.1 GISTP解释器的平台支持 |
4.2.2 底层XML解析工具 |
4.2.3 GISTP解释器的结构 |
4.2.4 对象树的生成 |
4.2.5 语义解析器 |
4.2.6 GISTP解释器的应用接口 |
4.3 基于GISTP的界面工具箱GISTPIT |
4.3.1 GISTPIT的平台支持 |
4.3.2 GISTPIT的体系结构 |
4.3.3 GISTPIT的静态框架 |
4.3.4 GISTPIT图形结点继承树结构 |
4.3.5 GISTPIT的图形动作 |
4.3.6 GISTPIT的事件模型 |
4.3.7 数据格式转换 |
4.4 小结 |
第五章 GISTP案例研究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桌球游戏的概况和规则 |
5.3 Billiards的结构 |
5.4 Billiards的用户界面 |
5.5 Billiards的状态控制 |
5.5.1 Billiards的物理状态 |
5.5.2 Billiards的用户状态 |
5.6 Billiards的用户事件和总体控制 |
5.7 Billiards中对GISTPIT的应用 |
5.8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工作总结 |
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9)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当前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XML与微软Open XML |
2.1 XML概述 |
2.2 XML文档语法基础 |
2.2.1 文档说明 |
2.2.2 标记 |
2.2.3 实体引用 |
2.2.4 注释 |
2.2.5 处理指令 |
2.2.6 CDATA片段 |
2.3 XML相关技术与标准 |
2.3.1 DTD和模式 |
2.3.2 命名空间 |
2.3.3 XPath、XLink |
2.3.4 CSS、XSL |
2.4 XML的应用 |
2.5 微软Open XML |
2.5.1 微软Open XML的优点 |
2.5.2 微软Open XML文件格式方案 |
2.5.3 Open XML格式术语表 |
2.5.4 微软Open XML格式的结构 |
2.5.5 ZIP包 |
2.5.6 部件 |
2.5.7 _rels文件夹 |
2.5.8 主文档部分 |
2.5.9 音频文件 |
2.5.10 文档属性部件 |
2.5.11 本章小结 |
3 XML解析技术 |
3.1 XML解析原理 |
3.2 XML解析模式 |
3.3 基于树结构的解析模式—DOM |
3.3.1 DOM结构 |
3.3.2 DOM的工作原理 |
3.3.3 DOM的优缺点 |
3.4 基于事件的解析模式—SAX |
3.4.1 SAX结构 |
3.4.2 SAX的工作原理 |
3.4.3 SAX的优缺点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虚拟令牌环的XML解析技术 |
4.1 XML快速解析技术VTD概述 |
4.2 基于VTD的XML解析原理 |
4.3 XML文档的VTD解析过程 |
4.3.1 创建VTD记录 |
4.3.2 创建LC记录 |
4.3.3 使用VTD解析XML文档的实现过程 |
4.4 VTD-XML解析技术的优缺点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VTD、DOM、SAX解析技术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
5.1 VTD、DOM、SAX解析性能比较 |
5.1.1 内存使用比较 |
5.1.2 解析性能比较 |
5.1.3 导航性能比较 |
5.1.4 VTD、DOM、SAX性能比较总结 |
5.2 基于VTD扩展方案的研究与改进 |
5.2.1 可行性分析 |
5.2.2 扩展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5.2.3 扩展后的128bits-VTD与64bits-VTD方案的性能比较分析 |
5.3 本章总结 |
6 VTD-XML在基于Open XML的Office文档处理中的应用 |
6.1 教学平台中的Office文档处理 |
6.1.1 教学平台中Office Word的自动判卷模块 |
6.1.2 文档的读取 |
6.1.3 自动判卷中XML解析模块的分析 |
6.2 VTD-XML在自动判卷模块中的实现过程 |
6.2.1 VTD-XML接口使用 |
6.2.2 VTD-XML在Office Word自动判卷中的实现 |
6.3 VTD-XML和DOM4j在Word文档处理中的性能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总结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的背景和意义 |
1.2 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现状及发展 |
1.2.1 数字机顶盒网络浏览器 |
1.2.2 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业务信息规范及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
2.1 业务信息规范 |
2.1.1 PSI 信息 |
2.1.2 SI 信息 |
2.2 系统开发环境 |
2.2.1 解码芯片 |
2.2.2 OS20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2.2.3 调试环境 |
2.3 小结 |
第三章 XML 及XML 解析器 |
3.1 XML 及其语法基础 |
3.1.1 XML 概述 |
3.1.2 XML 语法基础 |
3.2 XML 有效性与模式 |
3.2.1 DTD |
3.2.2 XML Schema |
3.3 XML 解析器 |
3.3.1 DOM 解析器 |
3.3.2 SAX 解析器 |
3.4 小结 |
第四章 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设计 |
4.1 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
4.1.1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的设计 |
4.1.2 XML 解析器模块的设计 |
4.1.3 界面显示模块的设计 |
4.1.3.1 浏览器内容显示界面的设计 |
4.1.3.2 浏览器提示窗口的设计 |
4.2 广播式浏览器的工作流程 |
4.2.1 主程序工作流程 |
4.2.2 专有数据获取的工作流程 |
4.2.3 解析器的工作流程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和XML 解析器模块的实现 |
5.1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的实现 |
5.1.1 专有数据的传输 |
5.1.2 STi5107 硬件过滤功能特性 |
5.1.3 专有数据的接收 |
5.2 XML 解析器模块的实现 |
5.2.1 DOM 接口实现模块 |
5.2.1.1 DOM 接口简介 |
5.2.1.2 DOM 接口的实现 |
5.2.2 文档预处理模块 |
5.2.2.1 词法分析 |
5.2.2.2 语法分析 |
5.2.3 构建DOM 树模块 |
5.2.3.1 DOM 树的存储及构建 |
5.2.3.2 DOM 树的各种操作 |
5.2.4 XML 解析器测试效果 |
5.3 小结 |
第六章 广播式浏览器显示界面的实现 |
6.1 OSD 实现基础 |
6.1.1 STi5107 图形显示功能特性 |
6.1.2 OSD 软件实现的基础 |
6.2 浏览器显示界面的设计 |
6.2.1 汉字点阵的显示 |
6.2.2 静止图像的显示 |
6.3 浏览器显示界面的实现 |
6.3.1 OSD 界面显示中的消息传递机制 |
6.3.2 日期与时间的转换 |
6.3.3 显示界面实现的算法及优化 |
6.3.4 浏览器界面显示效果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XML解析器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仪器应用软件模块标准化技术与组合方法的研究[D]. 徐定科. 浙江大学, 2016(08)
- [2]基于Hadoop的海量小型XML数据文件处理技术的设计和实现[D]. 孔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3]回溯自动机的文法、机器模型及其在解析器中的应用[D]. 张柯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4]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 张晓晗. 东北大学, 2011(07)
- [5]基于Android的XML解析器的分析与比较[J]. 栾咏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06)
- [6]嵌入式浏览器网页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D]. 吴锐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9)
- [7]混合型GML解析器的研究与实现[J]. 董学敏,李岩. 计算机工程, 2011(02)
- [8]普适环境下异构设备互操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崔洛. 西北大学, 2010(09)
- [9]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冯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10]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D]. 董春岳.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