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成[1](2019)在《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由于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按飞行鉴定标准是飞不合格(包括带药飞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治愈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外军已经对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特许放飞。我院借鉴外军的经验、严格把握放飞标准,从2004年至今经射频消融术后有很高复飞率。本课题的目的是对已经放飞的病例进行随访研究,为形成放飞标准和最佳放飞时间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飞行安全和战斗力维护。方法: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被纳入研究。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收集随访,随访指标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复飞后的飞行小时、飞行状况和航空医学鉴定。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随访年限及飞行时间用中位数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结果:随访了42例患者(37±9岁,全为男性),共接受49次消融手术。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室性心动过速(VT)2例、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18例、室性早搏(PVC)13例。术后即刻成功41例。术后3个月29例患者术后3月接受随访,22例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15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术后6个月共随访39例患者,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34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31例。经过长期随访,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房组(AF/AFL)平均复发时间21±19月,手术次数1.3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频发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均无近期和远期复发,手术次数1次。37例经过航空医学鉴定放飞,复飞期间后均无各类心律失常复发和特殊并发症影响飞行训练任务和飞行安全。复飞后经过最长随访飞行时间为98个月,中位随访年限为18个月,飞行时间最长1040小时,中位300小时。其中高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400小时,低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100小时,直升飞机飞行时间100小时。有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等,可以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射频消融术后评估的关键指标。结论:1.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效控制了心律失常,并发症低,安全有效,术后符合放飞标准可恢复飞行;2.术后6个月作为飞行鉴定放飞的时间点,符合临床术后恢复疗程。3.本研究对形成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评估标准和术后随访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杨艳敏,蒋文平[2](2015)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文中研究指明各论篇一、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或病理因素引起。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这些情况合并窦
蒋勇,安俊华,刘芳[3](2013)在《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文中认为刘医师(住院医师)今天教学查房的患者,男性,78岁,因"腹胀、恶心、呃逆、肩部疼痛3d"入院。体检:T 36.7℃,P 130次/min,R 20次/min,BP 90/66mmHg。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外1.0cm,未触及震颤。心界左侧扩大,听诊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人院急诊床旁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0.36s,频率167次/min,节律规则,QRS时间0.16s,Ⅱ、Ⅲ、aVF呈R型伴切迹,Ⅰ、aVL呈QS型,V1V4呈R型,V5、V6呈Rs型,QRS波群起始部明显粗钝,酷似"δ"波。考虑阵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4](2013)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心律失常多发下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上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符科医师有关。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罗亚雄,王福军[5](2012)在《预激综合征的用药策略》文中认为Ohnel(1944年)命名预激综合征时,将其定义为"起源于心房的激动比经正路(房室结)提早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随着隐匿型预激综合征的发现,Gallagher又进一步将其定义为"激动从起源点比经正路提前激动远方区域(心室或心房)"。欧洲预激综合征专题研究小组根据旁路的解剖学特征对预激综合征进行了分类。这些旁路包括:①房室旁路,心房和心室间的直接连接;②结室旁路,连接房室结与心室肌;③从希浦系统到心室间的束室连接;④直接连接心房和希氏束的房室结旁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6](2011)在《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文中提出86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受检者,依据HRV结果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异常组运动后1~10 min心率恢复值逐渐增大;正常组亦逐渐增大,而9min与10 min无差异;两组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总体趋势为异常组小于正常组。结论:HRV异常组运动后心率恢复减慢。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7](2011)在《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赵昜[8](2008)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文中研究说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是指QRS时间≥0.12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主要有:①室性心动过速占80%。②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③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原有的束支传导阻滞(器质性),其中后两项占15%。④快速
黄宝晨,刘绍晨,陈红霞,刘平,梁杰[9](2007)在《心电图学(续)》文中研究指明
李忠杰,王慧,洪银维[10](2006)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折返性与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文中认为
二、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刘医师(住院医师) |
安医师(主治医师) |
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 |
1.1 病史 |
1.2 临床表现 |
1.3 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试验 |
1.4 心电图鉴别方法 |
2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
2.1 P-J间期是否相等 |
2.2 P-R间期是否固定 |
2.3 其他 |
蒋医师(副主任医师) |
1关于Wolff波 |
2关于P-J间期 |
3 RonP现象 |
(7)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检查技术 |
2.1 检查设备与方法 |
2.2 刺激方式与基本刺激程序 |
2.2.1 刺激方式 |
2.2.2 基本刺激程序 |
2.2.2.1 非程序性刺激法, 亦称S1S1刺激法 |
2.2.2.2 程序性期前刺激法, 亦称早搏刺激法 |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
3.1 适应证 |
3.2 禁忌证 |
4 临床应用 |
4.1 电生理检查术语 |
4.1.1 起搏术语 |
4.1.2 逆传心房激动顺序 |
4.1.3 常用术语缩写 |
4.2 食管导联心电图 |
4.3 心脏不应期测定 |
4.3.1 不应期的分类 |
4.3.2 有效不应期测定方法 |
4.4 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检测 |
4.4.1 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
4.4.2 窦房传导时间 (SACT) |
4.4.3 房室传导功能 |
4.5 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
4.5.1 心房S1S1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
4.5.2 心房S1S2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
4.5.3 房室结多径路传导 |
4.5.4 诱发AVNRT |
4.6 检测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性 |
4.6.1 提高显性预激旁路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可疑心室预激 |
4.6.2 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 |
4.6.3 诊断多旁路传导 |
4.6.4 诊断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 |
4.6.5 诊断房束旁路 |
4.6.6 诱发AVRT, 测定诱发窗口。 |
4.6.7 判断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的疗效 |
4.7 证实心脏电生理现象 |
4.7.1 裂隙现象 |
4.7.2 蝉联现象 |
4.7.3 1:2房室传导 |
4.7.4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
4.7.5 拖带现象 |
4.8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 |
4.8.1 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
4.8.2 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4.8.3 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4.8.4 终止束支或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
4.9 食管心室起搏的应用 |
1.必须报告的内容 |
2.心脏各部位功能 |
3.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
4.报告的参考格式见附件 |
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 |
(8)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宽QRS波群室性心动过速 |
宽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 |
(9)心电图学(续)(论文提纲范文)
第六节 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 |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
二、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 |
三、心律失常与临床 |
(1) 心脏正常者 |
(2) 器质性心脏病 |
(3) 全身因素 |
四、诊断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 |
五、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
1、自律性 |
2、兴奋性 |
3、传导性 |
六、诊断心律失常的辅助方法 |
第七节 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一、正常窦性心律 |
二、窦性心动过速 |
三、窦性心动过缓 |
四、窦性心律不齐 |
五、窦性停搏 |
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第八节 异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一、前期收缩 |
(1) 联律间期 |
(2) 代偿间期 |
(3) 频发与偶发期前收缩 |
(4) 单源与多源性期前收缩 |
(5) 插入性期前收缩 |
1、室性期前收缩 |
2、房性期间收缩 |
3、交界性期前收缩 |
二、异位心动过速 |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
4、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三、扑动与颤动 |
1、心房扑动 |
2、心房颤动 |
3、房颤伴差传与房颤合并室性早搏的鉴别 |
4、心室扑动 |
5、心室颤动 |
四、逸搏与逸搏心律 |
1、房性逸搏 |
2、交界性逸搏 |
3、室性逸搏 |
第九节 心脏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一、窦房阻滞 |
二、房内阻滞 |
三、房室传导阻滞 |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1)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 |
(2)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 |
(3)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4)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较Ⅱ型常见, Ⅰ型多见功能性或病变较轻, 预后较好。 |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四、束支与分支阻滞 |
1、右束支阻滞 |
2、左束支阻滞 |
3、左前分支阻滞 |
4、左后分支阻滞 |
第十节 药物影响和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一、药物影响 |
1、洋地黄类药物 |
(1) 洋地黄效应 |
(2) 洋地黄中毒 |
2、奎尼丁 |
3、乙胺碘呋酮 |
4、心律平 |
5、锑剂 |
6、吐根碱 |
二、电解质紊乱 |
1、高血钾 |
2、低血钾 |
3、低血钙 |
4、高血钙 |
5、低血镁 |
第十一节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一、预激综合征 |
1、经典预激综合征 |
2、异型预激综合征 |
二、心肌炎 |
三、心肌病 |
四、心包炎 |
四、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D]. 陈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2]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J]. 杨艳敏,蒋文平. 中华内科杂志, 2015(04)
- [3]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J]. 蒋勇,安俊华,刘芳. 心电与循环, 2013(05)
- [4]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05)
- [5]预激综合征的用药策略[J]. 罗亚雄,王福军.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05)
- [6]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J].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06)
- [7]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J].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5)
- [8]宽QRS波群心动过速[J]. 赵昜. 心电学杂志, 2008(02)
- [9]心电图学(续)[J]. 黄宝晨,刘绍晨,陈红霞,刘平,梁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7(01)
- [10]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折返性与非折返性心动过速[J]. 李忠杰,王慧,洪银维. 心电学杂志,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