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

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

一、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兵[1](2021)在《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文中提出在西方媒介理论的学术版图中,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从社会宏观层面批判性地研究西方政治与经济权力控制媒体等问题的研究思路与路径方法。从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电视媒体不仅是一种大众传媒,而且是经济生产与文化生产的结合体。研究电视媒体需要关注电视的产业结构、生产关系、广播电视体制和全球传播秩序等社会性与机制性问题。所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力主采取社会整体的宏观视野,考察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整体而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相关概念、观点与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学术母体,着重研究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机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路径,它尤其关注电视媒体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运行过程。该研究主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逐利性,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电视媒体,不仅受到资本与政治等权力的制约,而且成为控制大众意识形态和实施国际文化霸权的工具,呈现出复杂而消极的文化生产局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西方广播电视机制的理论成果,既可以掌握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式,又能进一步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的缺陷与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制度性优势。本论文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电视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其学术渊源、研究背景、主要学者、核心观点与理论,进而阐述并评析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视媒体权力控制问题的电视理论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视理论研究和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学术探讨和理论镜鉴的态度拓展我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视角,为我国电视的管理实践、艺术创作、产业发展与对外传播汲取理论经验与发展启示。因此,本文围绕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就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和学者群体等展开论述,以期描摹出该领域电视理论的整体特点。第一章为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生成语境,重点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思想渊源、学术借鉴和西方媒介的发展背景与机制等。第二章是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学者的概说与评述,通过梳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在北美与欧洲两大地区集中的核心学者,阐述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集群、学术承继、重要电视理论与观点概况、主要着作和学术地位等,进而为探讨该领域电视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与理论价值做出相应的学理性准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即以电视媒体的政治经济权力控制问题展开三个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即经济宰制观、意识形态操控观和国际文化霸权批判观。第三章主要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起点,即经济控制下电视媒体的商品属性。通过对受众商品论、文化生产的双重意义、电视内部的隐形审查机制和资本主义商业媒体的逐利性原则等观点与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提炼该研究领域对资本控制大众媒体的批判性观点。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就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思想控制议题提出的如“思想管理者”、“文化有限公司”、“媒体操控”、“宣传模型”等概念,或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属性的反思性观点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论述,指出该研究领域着力批判西方电视媒体的思想控制机制的研究逻辑与理论特点。第五章将视点转向该领域的国际电视媒体传播研究,通过整合该领域对电视的国际传播议题等相关观点,分别就其提出的“媒体依附论”、“文化帝国主义”和国际传播单向流动等文化霸权观点与理论展开论述与探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总结性内容,即第六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特点和第七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六章旨在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该领域的分析框架和批判焦点等研究价值,指出问题与偏颇。第七章以谨慎而镜鉴的态度,考量并发掘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电视研究对中国的电视理论建设和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交叉研究法等阐述相关论点,厘清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核心学者、研究方法、理论特点和重要议题等,探讨其对我国电视研究与产业的理论价值。

付玉娇[2](2020)在《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起源于西方,在中国经济发展浪潮中广泛应用,成为中国企业优化内部资源进行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伴随中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有线数字电视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强化内部控制才能帮助企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展时间较短,对于西方的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深入,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不成熟,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准确的分析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进调整,以适应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数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对国内和国外的预算理论的发展历史和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以及详细梳理了目前国内国外相关方面的各项研究成果;简单论述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及其作用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对象——HN有线电视公司进行研究,采用前文所提及的实地走访调查、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等方法,从HN有线电视公司现有的全面预算组织架构、模式、流程等方面介绍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关于预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HN有线电视公司目前的预算管理进行定量的评价,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分析公司目前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向公司相关人员针对不合格指标进行访谈,将指标进行整理归类,并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本文首先从预算管理的预算目标、组织体系构建的原则方面确定了改进对策的大方向。其次针对之前发现的问题,即管理缺乏战略导向性、反馈速度慢、全员参与度低、执行控制不到位、考核体系及管理平台缺失等问题分别提出了专门的改进策略。为了保证改进措施的落地,研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进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HN有线电视公司实施预算管理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强化其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同时,可以对有线数字电视行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陆璐[3](2020)在《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广电网络行业视频业务垄断地位被打破以来,广电网络企业营业收入锐减、用户流失加剧。如何应对市场竞争、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成为广电网络企业不得不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即甘肃有线,以下简称甘肃广电网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现行营销基本情况出发,对甘肃省用户收视行为习惯及需求、用户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甘肃广电网络公司营销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广电网络行业目前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对甘肃广电网络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本文重点在于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广电网络行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三大运营商,还包括互联网视频企业;竞争的市场也不再是IPTV业务和广电视频业务之间的竞争,而在于优质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提供之上。并根据分析得出甘肃广电网络产品模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网络产品质量不高是企业在市场失利的主要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广电网络公司进行了重新定位,从视频传输通道商转变为平台运营商,从卖视频产品转变为卖APP业务产品。为保证顺利实现转变,本文在营销策略提出上,以4C、4P理论为指导,从市场角度出发,紧密围绕用户,对公司产品、价格、渠道、宣传进行了思考,提出了4C-4P组合营销策略,具体包括以产品转型和质量提升为重点的用户-产品策略、以竞争导向为方向的成本-定价策略、以统一管理为原则的便利-渠道策略、以整合企业宣传素材所开展的沟通-宣传促销策略。最后,为保障营销策略能够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对甘肃广电网络进行营销策略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认识企业自身,重新审视企业定位,提高公司营销水平,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不仅对甘肃广电网络公司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广电网络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邱玉婷[4](2019)在《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演变,原来的物质资源竞争逐渐转变为科技与人才间的较量。企业作为市场中的重要主体元素,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直接决定了其所得经济效益的高低。然而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成本数据不全面,控制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成本分配不均等问题依旧存在,严重制约到了企业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企业必须逐渐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加强对人力成本的控制,来确保产品服务的升值、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即在成本相对增加的必然趋势下要确保利润的提升,这无疑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A有线电视公司为例,力求构建出一套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帮助A有线电视公司实现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间的平衡,促进产能间的良性互动。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概括,对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和控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其次,对A有线电视公司现行人力成本计量与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对比,找出目前公司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风险意识淡薄、成本项目结构不合理、核算方式不健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在掌握影响成本控制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人力资源成本计量与控制的相关理论,为A有线电视公司构建了一套定量控制与定性控制相结合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在对相关成本项目进行重分类与计量后,利用弹性控制和比率控制模型对A有线电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控制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具体改进建议;最后,文中阐述了确保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公司应采取的各项针对性保障措施。希望此次研究构建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不仅能帮助A有线电视公司完善对人力成本的控制,还能够为其他同行业公司在处理相似的问题上发挥作用提供参考,推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曾维新[5](2019)在《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文中指出网络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新兴产业,并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部分国家对该产业采取扶持政策。目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新闻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已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众多涉及该产业的重要政策,从明确该产业的重要地位到文化产业统计范围变化以及各种财政、税收、金融扶持补助政策不一而足。这些财税金融扶持政策提供的各种政府资源最终落实到企业层面都归入了政府补助范畴。然而对于政府是否应当介入和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尚存争议,有关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情况如何,因扶持政策形成的巨额补助是如何落实到网络文化企业层面,补助是否实现了政府部门既定目标,这些问题都亟待深入探讨。因此研究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政府补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一是当前国内外对网络文化产业并无权威统一的界定,众多学者或部门将其称之为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等;二是现有对政府补助的研究大都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鲜有以网络文化产业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对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较少以定量方法来研究政府补助的绩效;四是在考察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影响时,大都只考察总体补助的作用,较少考察不同类型补助的效果差异,且对政府补助类型的研究仍有细化的空间。基于此,本文依据“要不要-怎么样-行不行”的逻辑,聚焦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研究其政府补助问题。“要不要”是解决政府是否有必要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补助,这就需要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特性及在中国国情下的现实必要性开展研究。“怎么样”是解决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现状如何,这就需要梳理中国现有的关于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研究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所呈现的总体特征和内容特征。“行不行”则要解决政府补助是否有效,即绩效评价问题,这就需要验证政府补助(包括总体补助和不同细分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创新和社会责任方面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最终目的在于为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提供依据,并帮助其更好的制定和修正补助政策,实现补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文的研究工作可概括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本文采用归纳演绎法在明确和完善网络文化产业概念及系统研究网络文化产业各种特性的基础上,先是从市场失灵、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出发论述政府扶持该产业的理论依据;然后在介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现状及其原因之后,从中国经济转轨及文化体制改革角度探讨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尝试明确政府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第二部分全面剖析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现状。一是依据重要政策出台或技术进步的关键节点将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并详细梳理各阶段的政府政策,总结政策演进情况以及特点和问题。二是依据筛选的179家网络文化上市公司(其中核心领域132家,相关领域47家)年报中披露的政府补助金额数据剖析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特征,包括总体政府补助和不同类型补助(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在所有制、细分行业和区域等方面呈现出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和LSD多重比较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验证所有制性质、细分行业和区域因素是否是影响网络文化企业获取政府补助的因素。三是对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基于补助的目的和具体指向性,将样本企业补助明细科目归类整理分为七大内容板块,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内容结构特征。第三部分检验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有效性。本文搭建了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框架,利用179家网络文化样本企业2013-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创新和增加就业三方面的影响。不仅考察总体政府补助,还考察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三种细分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在整个实证研究中还考虑了所有制因素和细分行业因素对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各种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调节作用。此外还检验了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归纳为:第一,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动态概念。通过梳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学者繁杂众多的概念中可知,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内容产业到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再到互联网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这些概念的出现是文化产业和不同时段的技术融合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网络文化产业的定义还会不断演进。第二,中国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网络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三重属性,同时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融合和技术关联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让其具备了其他产业没有的优势。市场失灵理论(外部性、公共产品、信号传递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政府介入网络文化产业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缓解中小科技型网络文化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情况也需政府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本文还明确政府的角色应定位为公共网络文化产品的监管者和提供者,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和调控者,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第三,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不断完善但仍需优化。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从萌芽发展至今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管理和补助扶持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现有补助政策呈现出规制监管的专门性和政府补助的一般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网络化转型补助政策多过扶持新兴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等特征。同时补助政策也存在不够具体,相对被动和滞后需求等问题。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含财政资金、专项基金、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贴和政府奖励等在内的多种手段的综合补助政策体系,但尚未建立对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和绩效进行评价的机制。第四,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具有普惠性并且特征复杂。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政府补助覆盖率在95%以上,说明补助对于网络文化上市公司是“普惠”政策,而非“特惠”政策。财政拨款是我国网络文化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最主要的形式,其次为税收优惠;政府奖励呈现出“奖励名目较多,奖励金额不高”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网络文化企业、相关领域企业和东部地区的网络文化企业相较于非国有、核心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网络文化企业在获取补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研究发现,网络文化企业在获取政府补助上存在显着的所有制和细分行业差异,而地区差异并没有统计上的显着性。第五,技术创新类补助是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主要内容。中国政府对网络文化产业的补助大部分都投向了技术和创新方面,这符合网络文化产业与技术高度关联的特征。其次为产业专项补助和项目专项补助,投融资补助、涉外补助、人才和就业补助、无形资产补助四块内容的政府补助金额占比较少。第六,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在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政府补助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对企业财务绩效并无显着影响;在网络文化企业创新和社会责任(就业)方面,政府补助均有积极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财政拨款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创新和增加就业方面均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税收优惠对其网络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增加就业方面均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奖励对网络文化企业创新有负向影响;(3)所有制因素并没有对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创新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4)细分行业是影响政府补助和网络文化企业创新、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以生产网络文化设备为主的相关领域相较于以网络内容生产为主的核心领域而言,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和增加就业的影响更加显着;(5)研发投入(RD)在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有6.63%是通过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的。鉴于以上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本文就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提出如下优化建议: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补助体系;二是明确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三类补助各自的特征和效果,依据政策既定目标选择合适的补助类型,确保补助发挥最佳效用;三是破除“所有制惯性”,坚持“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原则,给予国有和民营网络文化企业平等市场地位,公平合理分配补助资源。四是关注网络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差异,鉴于核心领域企业是网络文化产业的主体最能体现该产业特性,补助可适当向核心领域企业倾斜;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绩效评价机制,以提高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利用效率。

张学霞[6](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认为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蔡庆白[7](2019)在《迪斯尼与时代华纳的战略财务分析 ——兼评传媒公司的价值链及其财务特征》文中提出传媒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承载了休闲、娱乐、教育等多项功能,成为推动人们精神生活、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全球传媒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格局基本稳定,同时,传媒产业价值链面临重构,传媒业巨头呈现差异化发展。纵观全球传媒业发展,美国的传媒企业引领了全球,本文选择迪士尼和时代华纳作为典型代表进行研究,试图揭示传媒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趋势。首先,本文以传媒产业价值链为切入点,从两家企业发展历程、基于价值链的经营板块和业务构成、股权结构方面对其进行回顾和差异化总结。其次,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通过研读两家公司从2013年到2017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各财务指标,并运用三维分析方法予以评析比较,从“创利-创现-创值-风控-成长”角度,探讨迪士尼和时代华纳在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模式方面的异同,解析迪士尼和时代华纳的各自经营优势及问题。最后,通过分析两家公司的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对比,本文提出传媒产业价值链财务战略优化建议,以促进传媒产业链转型升级和传媒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以来,迪士尼经历了稳步发展,时代华纳则是多年的资产并购后迈入深度的运营调整阶段,迪士尼的业绩在2016年达到了巅峰,2017年出现了下滑,而时代华纳则从2014—2017年稳步发展提升。(2)从盈利能力、创现能力、风控能力、成长趋势及创值能力看,近5年发展迪士尼的财务绩效显着高于时代华纳。其优势体现在在更高的管理水平、较高的产品利润率、较低的有息负债水平以及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一致性导致的经营成本下滑。(3)2013年以来传媒行业的经历了较大变革,传媒产业价值链从内部和外部不断整合和延伸,迪士尼和时代华纳这两家综合集团主业涉及传媒、娱乐、网络、游戏等多业务领域集团化公司,涉及的业务领域变化尤其明显。(4)建议传媒行业需要围绕创意设计—生产经营—流通传播—发送平台—市场营销—市场反馈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内部价值链;通过上下游产业整合、投融资渠道扩充拓展外部价值链。

朱家慧[8](2018)在《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差异与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现已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同行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这对于有线电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正因如此,有线电视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们只有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及内部管控,才能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强其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现代市场宏观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国有企业D有线电视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编制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其次,结合D有线电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流程进行分析。然后,从财务预算、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三大方面分析D公司其预算数与实际经营发生数产生的差异,经营预算中的居民收视费收入预算差异率较高是由于原先预测的有效用户数过于乐观,期间费用的预算节约主要是因为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和佣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远低于预算数,而资本投资中常规投资的预算完成率过低也说明了D公司在编制预算时目标的设置未结合其战略目标等,再具体探究其存在预算差异的原因包括:员工的预算管理观念薄弱、预算目标的制定缺乏战略导向性、预算编制方法单一、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执行与控制、以及预算考核与激励体系的不完善。最后,从预算控制环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考核及奖惩这四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建设性的优化控制措施。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为D有线电视公司更加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而服务。

陈若萱[9](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周锡福[10](2017)在《B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BD公司是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家庭娱乐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多年的市场开发、产品自主研发、生产效率优化等努力,成为广电市场中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产品专利及生产经验。2015年以后,BD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营业务中的终端盒子难以大幅度增长,希望通过发展PON产品、IPTV平台,实现业绩持续增长。本文将理论和BD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行业环境分析,识别出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公司历史经营、能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分析,明确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将行业环境的机会、威胁和公司的优势、劣势两两相结合,产生了BD公司面临的多种选择,为公司制定经营战略提供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BD公司将在未来五年中将继续在广电行业进行持续投入及开发,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为主,差异化战略为辅;依托于品牌的优势,充分利用公司在资金、客户、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方面的竞争优势,深度开发广电行业,从终端产品延伸到前端平台,实施端对端的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在广电行业的占有率及粘合度,实现未来五年业绩再翻一番的目标。

二、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学术母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二)社会结构观:有机整体的社会观念
        二、理论来源:对资本主义媒介生产机制的批判意识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
        (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第二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学术借鉴
        一、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媒介技术批判观
        (一)传播偏向:媒介技术决定政权形式
        (二)知识垄断:特权阶层掌控文化权力
        二、英国威斯敏斯特学派的媒介产业权力观
    第三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媒介环境
        一、政治经济变革下的媒介反思
        二、西方电视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一)北美电视市场的商业竞争机制
        (二)欧洲电视产业的多元市场格局
第二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学者集群
    第一节 批判资本主义电视权力机制的北美学者
        一、达拉斯·斯麦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开创者
        二、赫伯特·席勒:经济权力关系控制电视文化的批判者
        三、诺姆·乔姆斯基:美国主流媒体操纵意识形态的揭露者
        四、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美国电视权力集中的批评者与建言人
        五、文森特·莫斯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的归纳者
    第二节 透视电视生产商业逻辑奥秘的欧洲学者
        一、格雷厄姆·默多克:电视经济活动与文化生产的分析者
        二、尼古拉斯·加汉姆:电视媒体文化生产系统的反思者
        三、皮埃尔·布尔迪厄:电视内部审查机制的解魅者
        四、阿曼德·马特拉:全球电视传播霸权的披露者
        五、卡尔莱·诺登斯顿:国际电视单向流动的论证者
第三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经济宰制观
    第一节 对电视受众商品属性的探索
        一、受众商品论:商业电视隐秘的生产逻辑
        (一)受众商品:观众是电视生产的商品形式
        (二)“免费午餐”: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电视节目
        (三)收视率商品:控制论意义的电视信息商品
        二、受众商品论的理论意义与学术影响
        (一)开创政治经济学受众研究路径
        (二)激发后续理论探索与多元思辨
    第二节 对电视双重生产机制的分析
        一、整合集中:电视产业的结构性特征
        (一)电视产业化的结构集中方式
        (二)电视市场化的商业发展要素
        二、意义生产:电视系统的文化价值
        (一)作为公共文化商品的电视
        (二)作为共享礼物的当代电视
    第三节 对电视内部隐性审查机制的揭示
        一、电视的符号暴力维护象征秩序
        二、商业逻辑介越电视的文化生产
    第四节 对电视逐利性原则的政治批判
        一、“富媒体、穷民主”:垄断媒体的唯利是图与政治疏离
        (一)联合媒体的反民主性
        (二)联合媒体的聚集模式
        二、“传播革命”:针对美国媒体发展危机的改革策略构想
        (一)“紧要关头”:美国媒体的转型关键
        (二)回归公共:媒体改革的理想召唤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意识形态操控观
    第一节 对私有媒体控制大众思想生产的批判
        一、“思想管理者”:商业电视操控公众思想的工具本质
        (一)大众媒体管理思想制造的迷思
        (二)电视媒体操控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媒体管理者的策略化信息传播
        (四)电视媒体制造的信息中立假象
        二、“文化有限公司”:私有媒体掌握文化生产的垄断力
        (一)私有电视:文化工业的生产主体
        (二)“信息圈地”:私有媒体侵占公共空间
    第二节 对美国主流媒体思想控制机制的揭露
        一、“媒体操控”:伪民主政治的宣传工具
        (一)伪民主政治的媒体附庸
        (二)美国媒体控制大众心智
        二、“宣传模型”:媒体制造共识的话语策略
        (一)“新闻过滤器”:媒体控制信息的层层伪装
        (二)“必要的幻象”:媒体有意策划的虚假现实
    第三节 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性的反思
        一、电视商品的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化公共领域的电视商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国际文化霸权观
    第一节 对国际间媒体依附关系成因的深掘
        一、依附理论:揭示国际文化霸权的政治经济机制
        二、媒体依附:经济权力驱动国际间的文化控制
        (一)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间媒体依附的深层原因
        (二)“意识形态工业”:被控制的国家大文化产业
    第二节 对全球电视传播失衡秩序的批判
        一、世界体系理论:审视全球传播霸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帝国主义:剖析美国主导的跨国电视传播霸权
        (一)美国跨国公司构成国际传播权力主体
        (二)电视成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文化商品
        (三)美国迪士尼公司文化霸权的商业策略
    第三节 电视全球传播的霸权表现与单向趋势
        一、影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格局
        (一)“地球城”:电子社会的依赖性国际传播
        (二)“传播的全球化”:资本推动的全球电视市场
        (三)“生命之火”:文化殖民意味的迪士尼产品
        二、对国际电视传播单向流动趋势的调研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特质
    第一节 分析模式:西方媒体的政治经济维度批评
        一、电视研究的商品视角
        二、电视研究的产业剖析
        (一)传媒产业的横向集中
        (二)传媒产业的纵向整合
        (三)跨国经营与灵活合作
        三、电视研究的权力批评
    第二节 批判焦点:电视文化生产的权力钳制
        一、聚焦政治经济控制的关键要素
        二、警示权力集中的媒体垄断格局
    第三节 理论局限:夸大媒体作用的强效果传播观
        一、注重批判电视的工具性,相对忽视内容的文化蕴含
        二、注重揭示电视的商品性,相对忽视受众的能动作用
        三、注重分析传播的单向性,相对忽视民族文化自主性
第七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对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路径启发
        一、拓宽理论视野:拓宽中国电视传播理论研究的学术路径
        二、充实方法体系:提供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研究的多元视角
        三、切准问题之脉:探索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
    第二节 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镜鉴意义
        一、强化电视的公益职能:以社会效益为取向,而非一味逐利
        二、提升电视文化竞争力: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而非商业逻辑
        三、增强国际文化传播力:以文化自信为底色,而非拿来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2.1.3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架构及流程
    2.2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及其作用
        2.2.1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2.2.2 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2.3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资源约束理论
        2.3.3 激励理论
3 HN有线电视公司概况及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1 HN有线电视公司概况
        3.1.1 HN有线电视公司简介
        3.1.2 HN有线电视公司经营现状
    3.2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2.1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3.2.2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3.2.3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3.2.4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
4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HN有线电视公司的预算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预算评价的目的
        4.1.2 要素指标的选取
        4.1.3 基于AHP法的定性指标权重计算
        4.1.4 基于预算体系上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2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4.2.1 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战略导向性
        4.2.2 全员参与度低
        4.2.3 反馈速度不及时
        4.2.4 预算管理的执行和控制不到位
        4.2.5 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4.2.6 预算管理数据平台的缺失
5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5.1 明确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5.2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遵循的原则
        5.2.1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应遵循的原则
        5.2.2 预算组织体系应遵循的构架原则
    5.3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具体改进策略
        5.3.1 制定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目标
        5.3.2 构建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
        5.3.3 采用ERP系统强化信息反馈控制
        5.3.4 建立跟踪报告制度
        5.3.5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
6 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的实施保障
    6.1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配套机制
        6.1.1 规范预算审批机制
        6.1.2 完善预算分析机制
        6.1.3 建立预算审核机制
    6.2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6.2.1 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
        6.2.2 引入专业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6.3 推进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6.3.1 企业文化建设
        6.3.2 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框架
    1.3 研究工具和方法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营销相关理论
    2.3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甘肃广电网络营销现状与营销环境分析
    3.1 甘肃广电网络公司营销现状
    3.2 广电网络公司营销环境
    3.3 甘肃广电网络SWOT分析
第四章 甘肃广电网络STP分析
    4.1 甘肃广电网络市场细分
    4.2 甘肃广电网络目标市场
    4.3 甘肃广电网络市场定位
第五章 甘肃广电网络营销策略制定
    5.1 营销策略的组合构建
    5.2 甘肃广电网络组合营销策略的优化
第六章 甘肃广电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2 人才保障
    6.3 激励措施
    6.4 资金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市场调查访谈计划和提纲
附录 B 客户用网络和用电视消费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4)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内容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
        2.1.2 人力资本对成本结构和销售收入的影响
        2.1.3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关系
    2.2 成本控制理论
        2.2.1 成本控制的种类
        2.2.2 成本控制的目标
        2.2.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3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
        2.3.1 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2.3.2 人力资源成本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关系
        2.3.3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确认
        2.3.4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计量方式
        2.3.5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原因与原则
        2.3.6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A有线电视公司概况
        3.1.1 公司背景介绍
        3.1.2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3.2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3.2.1 现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与分配情况
        3.2.2 人力资源成本与运营状况的对比分析
    3.3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问题分析
        3.3.1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风险意识不足
        3.3.2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结构不合理,薪酬涨幅不均
        3.3.3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式不健全
        3.3.4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3.4 A有线电视公司构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3.5 影响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因素
        3.5.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5.2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4.1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假设前提
    4.2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目标
    4.3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内容
    4.4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的重新计量与结构分析
        4.4.1 人力资源成本的重新计量
        4.4.2 人力资源成本的结构性分析
    4.5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整体控制分析
        4.5.1 明确人力成本控制的财务分析指标
        4.5.2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弹性控制分析
        4.5.3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比率控制分析
        4.5.4 对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综合评价
    4.6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改进方法
        4.6.1 针对弹性控制的改进方法
        4.6.2 针对比率控制的改进方法
        4.6.3 取得成本的控制方法
        4.6.4 开发成本的控制方法
        4.6.5 使用成本的控制方法
        4.6.6 离职成本的控制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
    5.1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5.2 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监控机制
    5.3 利用成本规划合理控制人员招聘质量
    5.4 优化公司员工培训制度
    5.5 加强对员工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
    5.6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论文结构和创新
    四、研究不足及展望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政府补助研究综述
        一、政府补助界定及类型
        二、政府补助的动机研究—政府宏观角度
        三、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企业微观角度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一、网络文化产业的界定和分类
        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评价
        三、网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国际经验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综述
        一、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角色
        二、网络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补助政策
        三、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
    文献述评
第二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的特性
        一、网络文化产业的“三重属性”
        二、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特征
        三、网络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
    第二节 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
        三、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第三节 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现实依据
        一、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简析
        二、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因
        三、中国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现实考虑
    第四节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
        一、网络文化产业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演进历程及政策梳理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孕育期(2000 年以前)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初步发展期(2001-2004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期(2005-2008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四节 网络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期(2009-2012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五节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期(2013-2015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六节 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新时期(2016 年至今)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特征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筛选与政府补助总体情况
        一、样本公司筛选和数据来源
        二、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总体情况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总体政府补助特征
        一、总体政府补助的所有制分布特征
        二、总体政府补助的实际控制人分布特征
        三、总体政府补助的细分行业分布特征
        四、总体政府补助的区域分布特征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不同类型政府补助特征
        一、不同类型补助的所有制分布特征
        二、不同类型补助的细分行业分布特征
        三、不同类型补助的区域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分类
        一、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补助明细科目情况
        二、网络文化上市公司补助内容分类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特征
        一、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补助内容结构总体分析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三、不同细分行业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四、不同区域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一、区域与细分行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二、区域与所有制性质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三、所有制性质与细分行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有效性验证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
        二、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
        三、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和度量
        三、模型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
        二、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
        三、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一、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动态概念
        二、中国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存在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三、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不断完善但仍需优化
        四、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具有普惠性并且特征复杂
        五、技术创新类补助是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的主要内容
        六、补助有益于企业提升市值及促进创新和增加就业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补助优化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补助体系
        二、明确各类补助的特征和效果确保发挥最佳效用
        三、破除所有制惯性确保市场主体可公平获得补助
        四、关注产业内部结构差异可适当向核心领域倾斜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A:《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附录 B:中国网络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名单
致谢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迪斯尼与时代华纳的战略财务分析 ——兼评传媒公司的价值链及其财务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回顾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传媒产业价值链
第三章 迪士尼与时代华纳的公司概况及其价值链分析
    第一节 迪士尼公司
    第二节 时代华纳公司
第四章 迪士尼与时代华纳的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三维分析
    第二节 利润表三维分析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三维分析
    第四节 价值链与财务特征讨论
第五章 财务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第一节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二节 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分析
    第三节 资产流动性分析
    第四节 负债比率和偿债能力
    第五节 现金创造能力分析
    第六节 价值链与财务特征讨论
第六章 商业模式财务评价
    第一节 创利模式分析—ROE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创现模式分析—获现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风控模式分析—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成长模式分析—可持续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创值模式分析—(EVA)能力指标分析
    第六节 价值链与财务特征讨论
第七章 财务政策评价与财务战略分析
    第一节 财务政策评价
    第二节 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第三节 传媒业价值链与财务政策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差异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2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2.1.3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与差异分析方法
        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
        2.2.2 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差异分析方法
    2.3 战略与预算管理
        2.3.1 战略及战略目标
        2.3.2 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
    2.4 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2.4.1 内部控制及五要素
        2.4.2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控制程序
3 D有线电视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D有线电视公司的概况
        3.1.1 D有线电视公司简介
        3.1.2 D有线电视公司的经营状况
    3.2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3.2.1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3.2.2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3.2.3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4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差异及原因分析
    4.1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差异分析
        4.1.1 D有线电视公司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
        4.1.2 D有线电视公司经营预算的差异分析
        4.1.3 D有线电视公司资本预算的差异分析
    4.2 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存在差异的原因
        4.2.1 员工的预算管理观念不强
        4.2.2 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性
        4.2.3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单一
        4.2.4 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执行与控制
        4.2.5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与激励体系不完善
5 优化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措施
    5.1 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环境
        5.1.1 培养全面预算管理人员新观念
        5.1.2 提高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水平
    5.2 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与编制方法
        5.2.1 制定基于战略目标的预算指标
        5.2.2 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
    5.3 加大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控制力度
        5.3.1 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
        5.3.2 建立健全预算反馈和报告体系
    5.4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及奖惩机制
        5.4.1 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5.4.2 加强预算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10)B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对象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对象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战略定义
        1.2.2 企业战略发展概况
        1.2.3 战略制定工具
        1.2.4 广电行业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行业发展简介及趋势
        2.2.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3 竞争对手分析
    2.4 机会和威胁
        2.4.1 机会
        2.4.2 威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历史与现状
        3.1.1 公司概述
        3.1.2 公司发展历程
        3.1.3 产品发展历程
        3.1.4 经营分析
    3.2 公司资源分析
        3.2.1 技术资源
        3.2.2 财务资源分析
        3.2.3 人力资源分析
        3.2.4 品牌资源分析
        3.2.5 市场资源分析
    3.3 公司能力分析
        3.3.1 市场营销能力
        3.3.2 研发能力
        3.3.3 生产能力
        3.3.4 财务能力
        3.3.5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3.6 管理者能力
        3.3.7 品控能力
    3.4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4.1 机制与人力资源优势
        3.4.2 研发与转型创新优势
        3.4.3 客户资源与应用优势
        3.4.4 品牌优势
    3.5 优势和劣势分析
        3.5.1 优势
        3.5.2 劣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营战略
    4.1 SWOT分析
    4.2 市场细分、定位及开拓
        4.2.1 市场细分
        4.2.2 市场定位
        4.2.3 市场开拓
    4.3 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构建
        4.3.1 竞争战略
        4.3.2 竞争优势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实施保障
    5.1 加强研发能力
        5.1.1 提高研发人员技术能力
        5.1.2 加大与外部技术资源合作
        5.1.3 调整研发架构
        5.1.4 优化人才结构
    5.2 加强销售能力
        5.2.1 提升销售人员业务能力
        5.2.2 加强订单预测管理
        5.2.3 加强回款管理
    5.3 优化生产
        5.3.1 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
        5.3.2 加强自动化生产
    5.4 人力资源优化
        5.4.1 加强任职资格实施
        5.4.2 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实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D]. 魏兵.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HN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D]. 付玉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3]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陆璐. 兰州大学, 2020(01)
  • [4]A有线电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D]. 邱玉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5]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D]. 曾维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迪斯尼与时代华纳的战略财务分析 ——兼评传媒公司的价值链及其财务特征[D]. 蔡庆白. 厦门大学, 2019(08)
  • [8]D有线电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差异与控制研究[D]. 朱家慧. 东华大学, 2018(05)
  • [9]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10]B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 周锡福.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有线电视资本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