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

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

一、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论文文献综述)

李岳[1](2021)在《回用乙二醇对聚酯装置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两种固相缩聚生产中的氮气净化工艺。从全厂乙二醇输送流程、聚酯装置的乙二醇原料组成、乙二醇分配系统设计和聚酯工艺设备设计四个方面分析了乙二醇洗涤工艺对聚酯装置设计的影响,用于指导聚酯装置设计,降低回用乙二醇对聚酯装置的影响。

金平良[2](2018)在《国标固相缩聚工厂设计规范的解析》文中研究指明对化纤工业工程建设制定的国家标准GB51115《固相缩聚工厂设计规范》进行了研究,从建设水平、标准体系、节能、节地、安全及工艺技术和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规范实施有利于提高固相缩聚工厂的建设水平,实现聚酯(PET)产业链下游行业工程设计标准体系的全覆盖,避免了行业交叉、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贯彻执行。

陈东亮[3](2013)在《ECS100系统在固相缩聚装置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种国产DCS系统在PET固相缩聚生产的成功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网络结构,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方法,能够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为系统生产提供了一套简单、精确而又切实可行的控制模式。

蔡晓娇[4](2013)在《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文中认为涤纶工业丝是一种高强度的涤纶长丝,其中高强型涤纶工业丝的应用最广泛。近几十年,虽然我国涤纶工业丝的产能逐渐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产品性能较差并且品种较少。本设计通过基本理论的深度研究,并对比国内外已经成熟的连续固相聚合(SSP)及纺丝卷绕生产线(DSD)的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决定分别采用日本东丽的SSP工艺、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纺丝工艺和TMT的卷绕工艺生产高强度涤纶工业丝。同时,详细分析工艺条件对固相反应速率和高强型涤纶工业丝产品质量的影响,其中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高粘度聚酯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分析仪对初生纤维的动态粘弹性进行研究,确定工艺条件。根据产能及产品规格,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工艺参数及主要设备的尺寸。此设计还分别对SSP及DSD两部分的通用设备选型,各工序物料及能量进行了衡算,确定公用工程用量、设计建筑部分、预估概算等。结合工艺流程、设备尺寸、工艺管道安装、车间布置原则绘制SSP及DSD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本设计的特点是节能、高效、低成本,克服了结晶中空气进入N2的技术难题,大大减少了N2消耗量,并采用了自压密封式纺丝组件,保证了初生纤维的结构均匀性。

张敏杰[5](2012)在《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在聚酯纤维被日益广泛应用的同时,以服装纺织品、非织造布等形式产生的聚酯纤维废弃物也随之逐年增多,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使用后废旧聚酯纤维结构的劣化、颜料及其它杂质等因素的影响,给废旧聚酯纤维的回收再利用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因此,开展对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研究聚酯在多次回收循环中结构性能的变化,本文设计了聚酯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实验,对每次固相增粘后的切粒进行了特性粘度、DSC测试,并用其切粒进行纺丝,测试纺丝后纤维的断裂强度及色值。采用固相缩聚的方法,研究了PET降解料(PET-D)、海军军装回收料(PET-H)以及陆军军装回收料(PET-L)在固相缩聚前后特性粘度的变化,针对上述3种回用料不同的固相增粘趋势,为了考察回收聚酯纤维中颜料对固相缩聚的影响,通过共混方法,制备了5种含有不同颜料的聚酯切粒,与PET-D在相同的条件下固相缩聚,研究了温度、颜料等因素对聚酯固相缩聚增粘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常规PET(V-PET)、V-PET回用料、废旧军装回用料的纺丝实验,比较了所得三种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废旧海军、陆军液相增粘回用料(PET-H、PET-L)的纺丝实验,比较了上述两种纤维的力学性能。对废旧陆军军装进行醇解、再聚合、纺丝初步实验,测试了纺丝后纤维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聚酯的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实验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增粘后聚酯的特性粘度逐渐下降、熔点逐步降低,单纤维断裂强度下降、色值b值增加、L值减小。虽然经多次增粘后聚酯特性粘度仍在纤维级聚酯水平,但与初始聚酯相比,熔融挤出--固相增粘的循环处理使聚酯可纺性变差,所得纤维力学性能下降。废旧聚酯固相增粘遵循聚酯固相缩聚的基本规律。与未着色的废旧聚酯相比,颜料的存在对聚酯的固相增粘有一定影响,含有不同颜料的聚酯切粒增粘趋势有所不同。比较V-PET、V-PET回用料、废旧陆军军装切粒回用料的纺丝情况可知,V-PET的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最佳,V-PET回用料次之,废旧陆军军装切粒回用料较差。通过废旧海军、陆军液相增粘回用料的纺丝实验比较得知,废旧海军液相增粘回用料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较好。与固相增粘及液相增粘工艺相比,有色聚酯织物醇解再聚合所得回用料,经纺丝后纤维的力学性能更佳。

张军[6](2011)在《高分子量PET合成与SSP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MPET)因其出色的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固相缩聚是生产HMPET的首要工艺。因固相缩聚过程的复杂性,对固相缩聚过程中的反应与扩散行为的认识还存在模糊之处,生产HMPET时存在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长等不足,现行的固相缩聚工艺不尽理想。本文针对固相缩聚过程中扩散及结晶研究的不足,通过研究强化扩散,得到了制备HMPET的新方法,提出固相缩聚工艺优化及工艺新思路,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研究了宽粒径范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粉体的固相缩聚反应。结果表明:粒径的减小、固相反应速度加快,比之常规的PET切片呈现出明显的增速效应,存在最佳粒径区间。0.283mm-0.795mm的粉末PET在温度210~230℃、反应8hr内即可将特性粘度从0.65dL/g提升到1.0dL/g以上,是制备HMPET的有效方法。实验进一步发现:固相缩聚是缩聚反应与降解反应竞争的过程,随固相缩聚时间增加存在一个最大的特性粘度;反应初期缩聚反应占主导地位,表现为特性粘度不断增加;反应后期降解反应占优势,特性粘度有所降低;高反应温度、小粒径PET粉末,降解反应更明显。基于粉状PET固相缩聚实验数据,综合考虑了缩聚与降解反应过程,建立包含扩散传质效应的PET粉体固相缩聚反应模型,采用差分方法求解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参数,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计算得到的缩聚反应、降解反应、端烯基缩聚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6.09kcal/mol、52.33kcal/mol,39.34kcal/mol, EG扩散系数活化能为42.91kcal/mol。固相缩聚过程模型化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敏感因素,应在不粘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温度同样是影响降解产物端烯基浓度的敏感因素,端烯基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合理的反应温度范围为200~230℃,优选210~220℃。粒径是影响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粒径的减小,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时间缩短。粒径的阈值在0.8mm左右,粒径优选在0.8-1.6mm范围内。低反应温度和小粒径组合有利于降低端烯基浓度,提高HMPET品质。实验研究了PET在十四烷中的溶胀缩聚反应过程,与气固相聚合相比,溶胀聚合呈现出增速效应。溶胀聚合过程模型化分析表明,溶胀聚合增强了酯交换缩聚反应及端烯基缩聚反应,抑制了降解反应。溶胀聚合样品呈蜂窝状结构,有利于小分子的扩散,同时扩散系数也大于气固相聚合,两者的共同作用是溶胀聚合呈现增速效应的原因。溶胀聚合的PET样品呈现出两个结晶熔融峰,第一结晶熔融峰是溶胀聚合过程形成的结晶熔融所致,随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结晶熔融峰是DSC升温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熔融所致。固相缩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影响PET产品质量。实验研究了固相缩聚工业装置中切片与粉尘的结晶行为,研究表明粉尘比切片具有更强的降温结晶能力。不同工序粉尘的结晶能力不同,预热器及反应器粉尘的降温结晶能力最强。高杂质含量、高温历程是粉尘高结晶能力的主要原因。研究了PET的结晶与熔融粘接行为,表明固相缩聚反应过程是一个结晶与反应的耦合过程,在反应过程中结晶继续发展,第一结晶峰的初始熔融温度及峰值温度均随反应时间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多段梯度升温的方法,可以在避免粘结的情况下提高反应温度,从而提高反应速度,HMPET的制备时间可缩短一半。结合DSC法的PET非等温结晶过程研究,对中粘度PET(0.62dL/g)熔体热水造粒的传热与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PET粒子的残留温度随粒经增大而提高,随造粒过程停留时间延长而降低;中等尺度的粒子,内部温度相对长时间处于PET的快速结晶温度区间,结晶度最大。对于常规PET切片,造粒停留时间1秒时熔体热可保留54%。基于熔体热水造粒方法,提出了PET固相缩聚工艺流程新方案,粒径控制在最佳的快速反应粒径区间(0.8-1.6mm),热水温度90℃,造粒时间控制在1秒左右,可获得高温、无粉尘的球形粒子,再经过预结晶、结晶、固相缩聚反应得到HMPET产品。新工艺具有能耗低、粉尘产生量少、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芦长椿[7](2010)在《提升我国高强聚酯纱产业链竞争能力的技术途径探讨(Ⅰ)——高粘度聚酯技术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粘度聚酯技术在两大热门市场——包装材料和产业用纤维的促进下不断进步,新型固相与液相缩聚工艺制备高粘度聚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新型固相缩聚、无SSP高粘度聚酯以及高粘度PET熔体直接成形或直纺等新技术都已投入工业化生产。与常规连续聚合、固相聚合等工艺相比,它们在投资/产能比、能耗、原料消耗、人力成本和生产弹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李清太[8](2010)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工艺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聚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的发展历程、工艺技术及产能情况,阐述了PBT树脂的性能特点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着重比较了德国吉玛公司(Zimmer AG)及卡尔·费休公司(Karl Fischer AG)的PBT液相聚合(LSP)工艺,对其在合成的各个阶段:浆料配制、酯化、预缩聚及最终缩聚的工艺参数及自动控制等进行了对比。同时还比较了Zimmer公司、KF公司及日本东丽(Toray)公司三家公司的固相聚合(SSP)工艺设计。本文还对SSP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的产品也进行了对比测试,给工业化生产指出了方向。本文还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生产中变色的质量问题及熔体中含有杂质等重大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

白鹏,赵尊伟,沈林河,向勇[9](2009)在《PET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介绍了PET固相缩聚反应的简单工艺过程,分析了原料切片、反应温度、结晶度、氮气、停留时间等对固相缩聚反应的影响,总结出相应的最佳工艺控制标准。

金离尘[10](2009)在《PET固相缩聚生产技术的新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传统的PET SSP生产技术,包括间歇法和连续法SSP的生产工艺,对不同垂直式连续SSP进行了比较。对杜邦NG3的缩聚SSP生产技术的生产流程、工艺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重点介绍了M&G公司的SSP最新技术——Easy UP,窑式SSP。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和特点,与其他反应器比较的优势。指出Easy UP PET SSP生产技术是PET固相增黏技术的新进展。

二、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回用乙二醇对聚酯装置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氮气净化系统工艺
    1.1 催化氧化法
    1.2 乙二醇洗涤法
2 采用乙二醇洗涤法对聚酯装置的影响分析
    2.1 对全厂乙二醇输送流程的影响
    2.2 对聚酯装置乙二醇原料组成的影响
    2.3 对聚酯装置乙二醇分配系统的影响
    2.4 对聚酯装置工艺设备的影响
3 结语

(2)国标固相缩聚工厂设计规范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的效用分析
    1.1 建设水平
    1.2 标准体系
    1.3 节能降耗
    1.4 安全生产
2 标准的工艺技术分析
3 结语

(3)ECS100系统在固相缩聚装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SINCO固相缩聚的工艺
2 DCS系统配置
    2.1 系统结构和硬件配置
    2.2 系统特点
    2.3 系统结构
    2.4 系统软件特点
3 系统主要控制方案
    3.1 EF-11进料系统控制程序
    3.2 氮气净化系统
    3.3 主风机的切换
    3.4 氮气干燥工序
    3.5 电加热器联锁控制
4 结语

(4)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 设计任务的依据或项目来源
        1.2.1 产品规格
        1.2.2 设计范围
        1.2.3 项目来源
    1.3 原料、半成品及产品技术指标
        1.3.1 原材料规格
        1.3.2 高粘度切片规格
        1.3.3 辅助材料质量指标
        1.3.4 国家产品质量指标标准
        1.3.5 物检及化验
    1.4 生产组织与劳动定员
        1.4.1 生产组织
        1.4.2 劳动定员
    1.5 其他
第二章 固相缩聚的生产工艺研究
    2.1 固相缩聚的反应机理
    2.2 固相缩聚技术比较及选择
        2.2.1 连续固相缩聚和间歇式固相缩聚
        2.2.2 各公司固相缩聚技术的比较
    2.3 影响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2.3.1 原材料切片
        2.3.2 氮气气体的影响
        2.3.3 结晶
        2.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2.3.6 分子量分布
第三章 纺丝牵伸卷绕的生产工艺研究
    3.1 纺丝牵伸卷绕生产的生产工艺研究
        3.1.1 涤纶工业丝的物理模型
        3.1.2 纺丝牵伸卷绕部分的理论依据
    3.2 纺丝牵伸卷绕生产路线的选择
        3.2.1 一步法和二步法
        3.2.2 各公司纺丝卷绕技术的比较
    3.3 影响高强型涤纶工业丝产品质量的因素
        3.3.1 纺丝温度的影响
        3.3.2 缓冷工艺的影响
        3.3.3 冷却条件的影响
        3.3.4 纺丝速度的影响
        3.3.5 上油工艺的影响
        3.3.6 牵伸倍数的影响
        3.3.7 松弛热定型温度的影响
第四章 生产流程或生产方案的确定
    4.1 工艺流程简述
        4.1.1 主工艺流程简述
        4.1.2 辅助系统
    4.2 本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2.1 设计特点
        4.2.2 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工艺设计
    5.1 工艺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5.2 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六章 物料及能量衡算
    6.1 设计基准及数据的确定
    6.2 物料衡算计算
    6.3 能量衡算
    6.4 主副材料的消耗
第七章 设备选型
    7.1 固相缩聚部分
        7.1.1 主体设备计算与配台
        7.1.2 辅助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7.1.3 非标准设备的设计
    7.2 纺丝牵伸卷绕部分
        7.2.1 主体设备计算与配台
        7.2.2 辅助设备及通用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7.2.3 非标准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第八章 公用工程规格及计算
    8.1 公用工程的规格要求
    8.2 公用工程用量
第九章 电气控制系统
    9.1 供电要求
    9.2 照明设计
    9.3 自动控制设计
        9.3.1 概述
        9.3.2 控制系统组成
    9.4 防雷设计
第十章 建筑部分
    10.1 工艺车间建筑结构设计
    10.2 厂房内主要物料运输情况
    10.3 车间布置说明
第十一章 概算
    11.1 车间成本估算
        11.1.1 概算
        11.1.2 原材料、其他费用
        11.1.3 工资
    11.2 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
    12.1 环境保护
    12.2 安全措施
第十三章 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设备一览表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废旧聚酯的回收再利用
        1.1.1 国内外聚酯的回收现状
        1.1.2 废旧聚酯的来源
        1.1.3 废旧聚酯回收工艺
    1.2 废旧聚酯纤维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
        1.2.1 国内外废旧聚酯纤维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现状
        1.2.2 废旧聚酯纤维纺织品的来源
        1.2.3 废旧聚酯纤维纺织品的回收工艺
        1.2.4 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主要技术现状
    1.3 聚酯的增粘技术
        1.3.1 固相缩聚
        1.3.2 聚酯的液相增粘技术
    1.4 废旧聚酯纺丝技术
        1.4.1 一步法
        1.4.2 二步法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仪器
        2.1.1 原料
        2.1.2 化学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特性粘度测试(纤维级聚酯切粒分析方法GB/T14190-93)
        2.2.2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性能的影响实验
        2.2.3 颜料在聚酯回收再利用中的影响研究实验
        2.2.4 V-PET、 V-PET 回用料、废旧陆军军装回用料纺丝性能比较实验
        2.2.5 废旧军装布的液相回收再利用
        2.2.6 纯涤及涤棉面料的醇解及聚合实验
    2.3 结构性能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性能的影响
        3.1.1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切粒特性粘度的影响
        3.1.2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切粒热性能的影响
        3.1.3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纤维加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1.4 熔融挤出-固相增粘循环处理对PET 纤维色值的影响
    3.2 颜料在聚酯回收再利用中的影响研究
        3.2.1 PET-D、PET-L 和PET-H 的固相缩聚
        3.2.2 不同颜料对聚酯固相缩聚的影响
    3.3 V-PET、V-PET 回用料、废旧陆军军装切粒纺丝性能比较
    3.4 废旧军装液相增粘回收料的纺丝及纤维性能研究
    3.5 纯涤及涤棉面料的醇解再聚合工艺初探
        3.5.1 涤棉醇解回收
        3.5.2 纯涤面料的醇解再聚合
        3.5.3 醇解再聚合PET 切粒的热性能测试
        3.5.4 再聚合聚酯单纤维的力学性能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分子量PET合成与SSP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
        2.1.1 固相缩聚反应
        2.1.2 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模型
    2.2 颗粒内扩散强化
        2.2.1 粉末PET固相缩聚反应
        2.2.2 溶胀聚合反应
    2.3 固相缩聚工艺过程中结晶
        2.3.1 PET结晶动力学
        2.3.2 预结晶行为及工艺
        2.3.3 缩聚过程中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2.3.4 摩擦粉尘对后加工性能影响
    2.4 熔融缩聚与固相缩聚集成优化
        2.4.1 低分子量预聚体工艺集成
        2.4.2 中分子量预聚体工艺集成
    2.5 文献小结
    2.6 课题的提出
        2.6.1 高分子量PET制备的问题分析
        2.6.2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第3章 粉末PET固相缩聚实验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固相缩聚实验装置及方法
        3.1.3 特性粘度分析方法
    3.2 结果讨论
        3.2.1 粉体粒径的影响
        3.2.2 温度的影响
        3.2.3 粉状PET的缩聚与降解行为
    3.3 高分子量PET性能评价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粉末PET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
    4.1 PET固相缩聚反应机理
        4.1.1 缩聚反应
        4.1.2 降解反应
        4.1.3 其它反应
    4.2 固相缩聚反应过程数学建模
    4.3 模型参数确定
        4.3.1 端基浓度的变化
        4.3.2 反应速率常数
        4.3.3 扩散系数
    4.4 固相缩聚过程模拟
        4.4.1 缩聚反应时间
        4.4.2 预聚体的粒径
        4.4.3 端基浓度及分布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颗粒PET溶胀聚合实验探索
    5.1 实验装置及方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溶胀聚合实验装置及方法
        5.1.3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氮气流量影响
        5.2.2 反应时间及温度影响
        5.2.3 溶胀聚合与气固相聚合对比
        5.2.4 溶胀聚合样品结晶行为分析
        5.2.5 溶胀聚合样品微观结构分析
        5.2.6 溶胀聚合过程模拟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固相缩聚工业装置PET粉尘的结晶行为
    6.1 实验装置及方法
        6.1.1 实验原料
        6.1.2 固相缩聚装置简介
        6.1.3 分析方法
    6.2 切片与粉尘结晶行为在工艺过程中的变化
        6.2.1 切片结晶行为变化
        6.2.2 粉尘结晶行为变化
        6.2.3 切片与粉尘结晶行为对比
    6.3 粉尘快速结晶原因分析
        6.3.1 固相缩聚对粉状PET结晶行为影响
        6.3.2 粉尘中无机杂质离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PET固相缩聚梯度升温工艺
    7.1 PET的结晶与熔融粘结行为
        7.1.1 粘结温度随结晶温度变化
        7.1.2 粘接温度与结晶温度差随结晶温度变化
    7.2 固相缩聚过程中结晶与反应行为
        7.2.1 缩聚样品结晶行为随时间变化
        7.2.2 固相缩聚样品特性粘度变化
    7.3 固相缩聚梯度升温方案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热水造粒与预结晶集成新工艺
    8.1 热水造粒及预结晶工艺过程分析
        8.1.1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8.1.2 熔体热水造粒过程中传热及结晶模拟
        8.1.3 预结晶器中结晶过程模拟
    8.2 固相缩聚工艺集成新方案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提升我国高强聚酯纱产业链竞争能力的技术途径探讨(Ⅰ)——高粘度聚酯技术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固相和液相高粘度聚酯技术追踪
    1.1 无SSP高粘度聚酯加工工艺
        1.1.1 德国Aquafil公司开发的两釜聚合工艺 (图1)
        1.1.2 德国Lurgi Zimmer (鲁奇吉玛) 公司开发的两釜新工艺 (图2)
        1.1.3 德国Uhde Inventa–Fischer (伍德伊文达菲瑟) 公司开发的无SSP两釜新工艺2R–MTR
    1.2 新型固相缩聚 (SSP) 技术的进步
        1.2.1 Bepex固相缩聚装置
        1.2.2 瑞士布勒公司的高粘度聚酯新工艺S–HIP
    1.3 高粘度聚酯直接成形工艺
        1.3.1 高粘度PET直接成形技术
        1.3.2 帘子线直接纺丝工艺
2 国内高粘度聚酯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差距
    2.1 国内高粘度聚酯工业的发展现状
    2.2 研究和试验条件需改善
3 结束语

(8)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工艺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PBT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生产现状
        1.1.1 PBT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
        1.1.2 PBT生产现状
    1.2 PBT树脂聚合技术路线线
        1.2.1 PBT液相聚合技术路线
        1.2.2 PBT固相聚合工艺路线
    1.3 PBT液相聚合反应机理
        1.3.1 主反应的研究
        1.3.2 生成THF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1.3.3 PBT的降解
    1.4 PBT固相缩聚反应机理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ZIMMER公司与KF公司的液相聚合技术的对比
    2.1 几种原料介绍
        2.1.1 精对苯二甲酸(PTA)
        2.1.2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2.1.3 1,4丁二醇(BD)
        2.1.4 钛酸四丁酯(TNBT)
    2.2 ZIMMER公司和KF公司液相技术比较
        2.2.1 浆料配制
        2.2.2 催化剂的配制与加入
        2.2.3 酯化
        2.2.4 工艺塔
        2.2.5 预缩聚
        2.2.6 最终缩聚
        2.2.7 真空系统
        2.2.8 热媒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ZIMMER公司与KF公司、东丽公司固相聚合技术的对比
    3.1 原料介绍
    3.2 ZIMMER公司固相聚合工艺简述
    3.3 KF公司的固相聚合工艺简述
    3.4 东丽公司的固相聚合工艺简述
        3.4.1 物料增粘系统
        3.4.2 N_2循环净化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IMMER公司PBT液相聚合中两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产品中存在黑色杂质的问题
        4.1.1 解决方案之一:增加熔体过滤器
        4.1.2 解决方案之二:新型催化剂AC240的试验
    4.2 产品变色的质量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相聚合装置聚合反应条件对目标粘度的影响
    5.1 原料切片的外形尺寸
    5.2 原料切片的-COOH含量
    5.3 原料切片的特性粘度波动
    5.4 预热器的工艺参数对产品化学性质的影响
    5.5 停留时间
    5.6 反应器的温度
    5.7 氮气流量
    5.8 氮气净化系统的几个因素对产品化学性质的影响
        5.8.1 水含量
        5.8.2 氧含量
        5.8.3 小分子有机物
    5.9 熔融指数与特性粘度的关系
        5.9.1 仪器
        5.9.2 样品
        5.9.3 实验方法
        5.9.4 结果与讨论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PET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工艺简述
2 影响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因素
    2.1 PET切片特性黏度
    2.2 PET切片尺寸
    2.3 反应温度
    2.4 结晶的影响
    2.5 氮气的影响
        2.5.1 氮气纯度
        2.5.2 氮气的流速、流量
    2.6 停留时间
3 结论

四、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回用乙二醇对聚酯装置的影响分析[J]. 李岳. 合成纤维, 2021(09)
  • [2]国标固相缩聚工厂设计规范的解析[J]. 金平良. 纺织科技进展, 2018(04)
  • [3]ECS100系统在固相缩聚装置上的应用[J]. 陈东亮. 聚酯工业, 2013(05)
  • [4]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D]. 蔡晓娇. 大连工业大学, 2013(07)
  • [5]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D]. 张敏杰.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6)
  • [6]高分子量PET合成与SSP工艺优化研究[D]. 张军. 浙江大学, 2011(04)
  • [7]提升我国高强聚酯纱产业链竞争能力的技术途径探讨(Ⅰ)——高粘度聚酯技术的进展[J]. 芦长椿. 纺织导报, 2010(11)
  • [8]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工艺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李清太. 华东理工大学, 2010(03)
  • [9]PET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J]. 白鹏,赵尊伟,沈林河,向勇. 聚酯工业, 2009(04)
  • [10]PET固相缩聚生产技术的新进展[J]. 金离尘. 聚酯工业, 2009(01)

标签:;  ;  ;  ;  ;  

PET固相缩聚装置氮气冷却器的设计与制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