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一、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曲丹菊,张超,苏吉利,周倩[1](2020)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全扁桃体切除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治疗""免疫功能""tonsillitis""immunology""surgery"等作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中外数据库中检索研究手术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变化的中文和英文文献,用WPS中Excel软件进行数据提取,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合,通过Q检验法进行异质性检验,借助I2定量估计异质性大小,故设定α=0.10,增大检验效能。结果: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前CD4+、CD4+/CD8+比值较健康者低;CD8+与健康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CD4+、CD4+/CD8+比值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CD4+比值较术前提高,CD4+/CD8+比值虽显示较术前提高,但由于异质性原因不明,样本量较小,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术后3个月、6个月CD8+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对免疫系统没有损害作用,相反,它似乎能解除免疫系统受到的抑制,改善免疫反应。但由于缺乏对低年龄儿童的研究,故对于4岁以下儿童手术适应的掌握依然要严格。

黄明愉[2](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60例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小儿推拿治疗:清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清心经、清肝经、清胃经、清大肠经,以160次/分钟的频率各推1分钟;掐少商穴、鱼际穴、孔最穴各36下;揉曲池穴、手三里穴、照海穴各1分钟;一指禅法推扶突穴、人迎穴各1分钟。每周一、周三、周五各治疗1次,即每周3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小儿咽扁颗粒,用量为3-5岁,4g/次,3次/日;6-12岁,8g/次,3次/日。第1周每日服用,第2、3、4周于每周一、周五服药,即每周服药2日,连续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量化表进行评分,并抽取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其变化。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2.38%,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主要症状、体征: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极显着(均P<0.01);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差异显着(P<0.05);主要体征积分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主要症状积分差异极显着(P<0.01);主要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52.38%,两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主要体征总有效率为38.46%,对照组38.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且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单项症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咽异物感、咽堵塞感差异显着(均P<0.05);对照组单项症状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咽痛、咽异物感、咽堵塞感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咳嗽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提示治疗组对咽痛、咽异物感、咽堵塞感、咳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4单项体征: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单项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单项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扁桃体充血、咽后壁滤泡差异显着(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单项体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治疗组对单项体征的改善作用,与治疗组相比无明显优势。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内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CD3+、CD8+差异显着(均P<0.05),CD4+/CD8+差异极显着(P<0.01),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差异显着(P<0.05),CD3+、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治疗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1小儿推拿能明显改善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疗效显着,并且主要症状疗效和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小儿推拿能明显改善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咽异物感、咽堵塞感,并且对咽痛、咽异物感、咽堵塞感、咳嗽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3小儿推拿能调节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的分布及CD4+/CD8+的比值。

史彬[3](2020)在《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IgA肾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与IgA肾病不良预后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通过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指标、中医证候及其要素等资料,以初始Scr较基线水平增倍或初始eGFR与基线相比降低超过50%,或进入ESRD期为联合终点事件指标,以联合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各临床指标、病理变化、中医证候及其要素为自变量,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IgA肾病的不良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6例IgA肾病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发生终点组患者的基线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于未发生终点组(P<0.05),发生终点事件组主要分布在CKD3-4期。实验室指标方面,发生终点事件组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cr、血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eGFR、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P<0.05)。病理指标方面,牛津分型MEST—T评分与MEST—C评分在发生终点事件组发生率更高(P<0.05)。中医证候及其要素方面,乏力、浮肿、畏寒、手足心热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终点组(P<0.05);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气阴两虚与脾肾阳虚比例显着高于未发生终点组患者(P<0.05)。通过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TA-MAP、TA-UP也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MAP、24h尿蛋白定量、TA-UP、Scr、新牛津病理分型T评分、新牛津病理分型C评分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医证候方面,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与IgA肾病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TA-MAP、24h尿蛋白定量、TA-UP、Scr、新牛津病理分型T评分、新牛津病理分型C评分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2、中医证候方面,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与IgA肾病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二、益气和络方干预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和络方对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的改善情况,探讨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和络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餐后冲服,疗程24周,随访24周,共观察48周。通过观察益气和络方对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治疗24周水平更低(P<0.05);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尿红细胞数、IgA水平均下降。2、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总症状积分水平减少,其中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总症状积分较治疗后24周积分水平更低(P<0.05)。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24周后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患者为18例(60%),治疗48周后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患者为25例(83.3%),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率高于24周(P<0.05)。4、临床缓解率方面,治疗24周总缓解率达56.7%。治疗48周总缓解率达80%。结论:益气和络方通过降低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三、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益气和络方是否通过调控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AFF水平、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降低异常糖基化IgA1产生,探索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研究二中,经益气和络方干预的30例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的基础上,同期匹配健康受试者10例。采集IgA肾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健康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标本荧光染色和检测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通过ELISA检测外周血低糖基化IgA1水平、BAFF及细胞因子IL-4、IL-6、IL-17水平,探索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1、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Gd-IgA1水平升高(P<0.05),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Gd-IgA 1水平降低(P<0.05),BAFF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方面,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Th2比例、Th17比例、Th2/Treg、Th17/Treg水平更高,Treg 比例更低(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Th2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h2/Treg、Th17/Treg较治疗前降低,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细胞因子方面,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IL-4、IL-6、IL-17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IL-4、IL6、IL-17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2、外周血Gd-IgA1水平相关关系方面,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Gd-IgA1水平升高与24h尿蛋白定量、IgA水平升高显着相关;与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显着相关;与外周血Th2、Th17、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细胞百分率、Th1/Th2呈负相关(P<0.05);与外周血IL-4、IL-6、IL-17呈正相关(P<0.05)。3、外周血BAFF相关关系方面,BAFF水平与外周血Th2、Th17、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细胞百分率、Th1/Th2呈负相关(P<0.05);BAFF水平与外周血IL-4、IL-6、IL-17呈正相关(P<0.05)。4、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关系方面,Th2细胞比例与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36;r=0.512,p=0.013);Th17细胞比例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18),与IgA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26);Treg 与 BUN 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5);Th1/Th2 与 Scr 水平呈负相关(r=-0.365,p=0.011);与 TC 水平呈正相关(r=0.396,p=0.007);Th1/Treg 与 eGFR水平呈正相关(r=0.352,p=0.037);Th2/Treg 与 eGFR 水平呈负相关(r=-0.337,p=0.040);Th17/Treg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85,p=0.029),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76,p=0.031);Th2、Th1/Th2与IL-4、IL-6呈正相关,Th17、Th17/Treg 与 IL-17 呈正相关(P<0.05)。5、外周血细胞因子相关关系方面,IL-4、IL-6、IL-17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IL-4、IL-17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1、IgA肾病患者存在T/B细胞免疫失衡,主要表现在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失调。2、IgA肾病患者Gd-IgA1水平较高,与24h尿蛋白定量、BAFF水平、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呈显着相关性。3、益气和络方可显着降低IgA肾病患者Gd-IgA1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BAFF水平以及改善T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袁姣姣[4](2020)在《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探究咽部放血疗法在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次序实施试验的相应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咽部放血疗法(每周1次)联合口服凉血解毒汤(每日一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凉血解毒汤(每日一剂),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治疗第8周末记录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咽部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了 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组间可比性良好,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P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及咽部症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P=0.342>0.05),在第8周末治疗组的愈显率(痊愈+显效)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15%,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组第8周末PASI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第4周末VAS评分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3<0.01),但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下降程度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7>0.05);两组间第4周末的DLQI评分及其下降程度、第8周末的DLQI评分及其下降程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第4周末、第8周末的咽部症状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8周末治疗组的咽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中途退出及脱落病例,依从性较好。结论: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愈显率,对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瘙痒症状、咽部症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独口服凉血解毒汤,但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观察周期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深入研究本疗法的作用机制。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长黎,王茜,鄢斌成,朱德姝,徐小鸿,刘源,钟辉秀,杨羿容[5](2020)在《扁桃体摘除术对儿童T细胞亚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前后慢性扁桃体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率和CD4+/CD8+比值分别为(58.63±10.66)%、(35.77±5.80)%、(26.77±6.77)%、1.22±0.17。术前与术后1周,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比率分别为(30.25±5.81)%、(31.57±5.94)%,CD3+CD8+T细胞比率分别为(30.34±5.12)%、(31.33±4.70)%,CD4+/CD8+比值分别为1.08±0.22、1.09±0.25;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此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术前而言,观察组患儿术后1周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比率上升、CD3+CD8+T细胞比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在术前及术后各时期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导致儿童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摘除双侧扁桃体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并得以长期维持。

吴昳[6](2019)在《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PD-1/PD-L1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CD4+T细胞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相关,PD-1和PD-L1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通过研究在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和DC细胞上PD-L1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单个核细胞后给予阻断和激活PD-1/PD-L1通路后观察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在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PD-1/PD-L1对CD4+T细胞亚群产生的影响。方法:1)40例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CD4+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CD4+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2)收集40例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在CD3+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情况和在HLA-DR+CD11c+DC+细胞上PD-L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sPD-1和sPD-L1的水平;3)收集40例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anti-PD-1抗体外阻断和sPD-L1蛋白体外刺激PD-1/PD-L信号通路,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上清液中CD4+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1)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清中IFN-γ为(316.50±101.0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49.70±81.00)pg/ml(P<0.05);IL-4为(292.22±89.03)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361.48±110.20)pg/ml(P<0.05;TGF-β的水平是(2545.44±661.53)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3051.69±794.30)pg/ml(P<0.05);IL-17的水平是(10.89±2.92)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26±2.87)p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新诊断的ITP患者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有效者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IFN-γ在治疗前(316.01±49.00)pg/ml,治疗后出现下降为(264.27±97.62)pg/ml(P<0.05);IL-4在治疗前(287.00±41.64)pg/ml,治疗后出现上升为(315.52±54.90)pg/ml(P<0.05);TGF-β的水平在治疗前为(2439.41±654.08)pg/ml,治疗后上升为(2962.53±594.23)pg/ml(P<0.05);IL-17的水平在治疗前为(10.85±3.00)pg/ml,治疗后下降为(7.30±1.08)p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D-1+CD3+CD4+T细胞百分比(26.79±8.91)%高于健康对照者(12.06±2.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715,P<0.05);PD-L1+HLA-DR+CD11c+DC细胞百分比(12.75±1.86)%高于健康对照者(4.90±0.8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5);4)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清中sPD-1(109.96±24.41)pg/ml与健康对照组(86.05±16.07)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D-L1在新诊断的ITP患者(60.69±10.57)pg/ml体内较健康对照组(55.39±12.20)pg/ml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中加入PBS培养48小时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5.49±1.84)ng/ml和IL-17(8.18±1.16)ng/ml的浓度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2.34±0.81)ng/ml和(3.22±0.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12.12±2.57)ng/ml和TGF-β(124.49±27.26)ng/ml的浓度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14.39±1.69)ng/ml和(180.42±59.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新诊断的ITP患者提取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加入CD3+CD28+PHA刺激培养48小时后,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IFN-γ(6.44±1.87)ng/ml和IL-17(10.04±2.32)ng/ml的浓度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3.31±1.23)ng/ml和(5.59±1.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15.81±4.64)ng/ml和TGF-β(143.91±46.88)ng/ml的浓度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21.29±6.30)ng/ml和(209.74±52.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在ITP组的培养细胞中使用anti-PD-1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后,对比阻断通路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IFN-γ(14.04±2.01)ng/ml水平较前(6.44±1.87)ng/m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在阻断前后分别是(15.81±4.64)ng/ml和(14.09±3.84)ng/ml(P=0.076)、TGF-β在阻断前后分别是(143.91±46.88)ng/ml和(152.13±39.93)ng/ml(P=0.401)、IL-17在阻断前后分别是(10.04±2.32)ng/ml和(10.87±1.65)ng/ml(P=0.068),IL-4、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在阻断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在ITP组的培养细胞中使用sPD-L1激活PD-1/PD-L1通路后,对比激活通路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IFN-γ的水平分别是(6.44±1.87)ng/ml和(3.25±0.48)ng/ml;IL-4水平分别是(15.81±4.64)ng/ml和(47.62±9.00)ng/ml;TGF-β水平分别是(143.91±46.88)ng/ml和(512.65±175.68)ng/ml;IL-17水平分别是(10.04±2.32)ng/ml和(6.28±2.25)ng/ml,激活通路前后比较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呈现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表现为Th1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占优势,Th2和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低于健康对照组,经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有效的患者Th1和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2和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情况改善;2)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清中CD4+T细胞上PD-1和DC细胞上的PD-L1均高表达;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清中sPD-1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D-L1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体外实验anti-PD-1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后ITP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已经高水平的IFN-γ升高更明显,Th1细胞的优势更明显,而IL-4、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在阻断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外试验加入sPD-L1激活PD-1/PD-L1通路后ITP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高水平的IFN-γ、IL-17下降,低水平的IL-4、TGF-β升高,改善了CD4+T细胞失衡的情况,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ITP患者体内CD4+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相似,激活该通路改善了ITP患者中CD4+T细胞亚群失衡的情况。

韩婷[7](2019)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EB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EB病毒感染特点,以期望探讨EB病毒感染的现状及EB病毒潜伏感染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及可能引起相关肿瘤的机制,并为未来EB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40例慢性扁桃体炎儿童手术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的病理组织标本和5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腺样体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石蜡组织切片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Epstein-Barr virus latentmembraneprotein1,EBV-LMP1)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ing RNA,EBER)的表达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生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EB病毒阳性和阴性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1.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组LMP1阳性率为45%,腺样体肥大组LMP1阳性率为66%,LMP1阳性率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组EBER阳性率47.5%,腺样体肥大组EBER阳性率70%,EBER阳性率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分别检测EBV阳性率,两者之间无差异,P值>0.05。4.LMP1、EBER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光镜下观察LMP1阳性扁桃体组织粘膜表面被覆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增生,EBV阳性细胞分散分布于滤泡间和生发中心,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浆。EBER阳性扁桃体及腺样体组织及结构完整,EBER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胞核。6.90例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两种方法检测,单一阳性表达包括LMP1+EBER-和EBER+LMP1-两种,表达率为18.97%,双阳性即LMP1+EBER+表达率占81.03%(P<0.05)。7.EBV阳性组慢性扁桃体炎组患儿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对应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1.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EBV感染率高,鼻咽部是EBV重要潜伏部位。EB病毒LMP1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在非肿瘤组织存在。2.儿童腺样体肥大EBV潜伏感染率高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3.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EBV潜伏感染率在性别无明显差异。4.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EBV潜伏类型多数为潜伏Ⅱ、Ⅲ型,少数为潜伏0、Ⅰ型。

张奇雪[8](2019)在《EOS及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水平,探讨EOS在AH患儿发病机制中作用以及对变态反应因素存在的诊断价值;抽取部分患儿,根据组织和外周EOS水平,将其进行分组,进一步检测Th1细胞代表因子INF-γ,Th2细胞代表因子IL-4在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AR)因素的存在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和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腺样体肥大(AH)组62例,腺样体肥大伴变态反应性鼻炎(AH+AR)组50例,将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25例为对照组。高倍镜下观察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中EOS的个数,抽取外周血检验EOS占全血细胞百分比,并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血清特异Ig E检测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组织和外周血中EOS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织和外周血EOS水平对AH患儿伴变应因素存在的诊断价值。实验二:从实验一的研究对象中,选择血液样本和组织样本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切片中EOS个数和外周血EOS所占百分比,从AH组随机选择低EOS浸润腺样体肥大组(30例),从AH+AR组中选择高EOS浸润腺样体肥大组(18例)。根据鼻内镜下腺样体的形态,将低EOS浸润腺样体肥大患儿组分为:中度腺样体肥大组(14例),重度腺样体肥大组(16例)。另从实验一的25例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中选择基线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2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Th1代表因子IFN-γ、Th2代表因子IL-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4浓度。统计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一:与对照组相比,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E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AH+AR组EOS明显高于AH组(P<0.05),不同过敏原等级E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伴重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EOS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P<0.05),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中,变态反应性鼻炎症状愈严重,EOS水平愈高(均P<0.05)。根据ROC曲线,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外周血(AUC=0.791,95%CI:0.7050.878,P<0.001),截断点(cutoff值)为2.6%,此时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4.2%;组织(AUC=0.843,95%CI:0.7650.920,P<0.001),cutoff值为3个/10个视野,此时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0.6%。在AH患儿中,有13名(21%)患儿组织中EOS水平≥3个/10个视野,提示在血清Ig E阴性的62名患儿中,21%的患儿可能存在局部的变态反应。在50名AH+AR患儿中,有12名(24%)患儿组织中EOS≤3个/10个视野,提示在12名(24%)伴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以全身性变态反应为主。实验二:与对照组相比,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Th2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4)水平显着升高(P<0.05);高EOS的AH组中IL-4水平明显高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的低EOS浸润AH患儿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Th1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NF-γ)水平显着降低(P<0.05),高EOS的AH组明显低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外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INF-γ/IL-4比值显着降低(P<0.05),高EOS的AH组明显低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变态反应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EOS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浸润是变态反应发生的具体表现。根据AH患儿组织和外周血EOS的水平,可以判断变态反应因素的存在,且组织中EOS水平较外周血对于变态反应因素的鉴别更具诊断意义。患儿在未发现全身变态反应存在的情况下,在腺样体组织中可能存在局部变态反应。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NF-γ/IL-4分泌失衡可能增加腺样体肥大的发病风险,变态反应因素的存在可能促进此疾病的发展。这些结果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9](2019)在《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针灸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医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率,为临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背俞穴、四缝穴和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抗感染治疗,疗程为期8周。随访比较当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疾病疗效、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及安全性的评定。成果:1.治疗组完成治疗38例,脱落2例(2例均为治疗后拒绝采血,脱落率为5%);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脱落3例(3例为拒绝疗后采血)。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析: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IgG、IgM及IgA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分析: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对照组CD4’ 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CD4+、CD4+/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CD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有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缓解治疗后6个月内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2.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实现的,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实现

郝雪[10](2019)在《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对OSAHS儿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OSAHS儿童单纯切除腺样体与同时切除腺样体、扁桃体在术前、术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研究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对OSAHS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因腺样体肥大导致OSAHS的儿童共100例,部分病例合并有扁桃体肥大或慢性扁桃体炎。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4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6ml,检测淋巴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NK)百分比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分组:A组为单纯腺样体肥大,共51例,行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B组为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扁桃体炎,共27例,行腺样体、扁桃体等离子消融术;C组为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肥大,共22例,行腺样体、扁桃体等离子消融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三组内及组间术前、术后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1.A组手术前后,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术后4天时(21.85±6.20)大于术前(19.18±5.9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余免疫指标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手术前后,术后4天时,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IgG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2、0.002、0.000)。其中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24.80±6.51)大于术前(19.65±4.39),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IgG含量(64.74±5.87、24.99±4.57、9.84±2.55)小于术前(67.99±4.79、26.74±4.38、11.07±2.38)。术后1个月时,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IgG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4、0.002、0.000)。其中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71.17±4.87、28.21±5.26)大于术前(67.99±4.79、26.74±4.38);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IgG含量(17.03±3.84、9.88±1.95)小于术前(19.65±4.39、11.07±2.38);其余免疫指标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手术前后,术后4天时,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28);其中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24.37±7.37)大于术前(20.44±5.84),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13±8.21)小于术前(67.88±6.75)。术后1个月时,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00);其中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42±6.83)大于术前(25.95±6.77),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16.56±4.19)小于术前(20.44±5.84);其余免疫指标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术前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IgG、IgA含量在A、B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30、0.020),其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A组(37.24±6.44)大于B组(33.39±6.59),IgG、IgA含量B组(11.07±2.38、1.53±0.80)大于A组(9.63±2.41、1.13±0.53)。术后4天时,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B、C两组(32.22±6.14、32.36±6.87)均小于A组(36.36±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25);其余各指标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切除腺样体对儿童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2.同时切除腺样体、扁桃体对儿童的免疫功能短期内有一定影响,1个月后可逐渐恢复。

二、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方案
        1.2.2 研究对象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1.5主要评估指标和目的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风险质量和方法学质量
    2.3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4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试验组)术前、术后及与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比值的比较
        2.4.1 术前与健康者比较
        2.4.1. 1 CD4+
        2.4.1. 2 CD8+
        2.4.1. 3 CD4+/CD8+
        2.4.2 术后与健康者比较
        2.4.3 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比值与术前的比较
        2.4.3. 1 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
        2.4.3.2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
        2.4.3. 3 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
3 讨论

(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入选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分组
        3.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5 疗效评定
        5.1 主要症状、体征疗效评价方法
        5.2 综合疗效评价方法
    6 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
    1 基线分析
        1.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1.2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2 疗效评价结果
        2.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结果
        2.2 两组单项症状比较结果
        2.3 两组单项体征比较结果
    3 有效率分析
        3.1 主要症状、体征有效率比较结果
        3.2 综合疗效比较结果
    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1.1 “乳蛾”病名探究
        1.2 肺胃热盛证慢乳蛾病因病机探讨
        1.3 祖国医学常用外治方法
    2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认识扁桃体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扁桃体的生理和解剖
        2.3 慢性扁桃体炎发病机理
        2.4 现代医学常用治疗方法
    3 立法依据和组方分析
        3.1 小儿的生理特点
        3.2 小儿推拿源远流长
        3.3 小儿推拿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3.4 推拿方案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机制探讨
        4.1 促进扁桃体局部循环
        4.2 增强患儿全身正气
    5 研究体会
        5.1 协调医患关系
        5.2 保证手法准确
        5.3 加强健康教育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T细胞亚群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1. T淋巴细胞亚群
        2. T淋巴细胞亚群在IgA肾病的作用
        3. T淋巴细胞亚群与低糖基化IgA1
        4. T淋巴细胞亚群与肾损伤
        5. T淋巴细胞亚群与IgA肾病临床表型
        6. T细胞作为传统和生物疗法的治疗靶标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IgA肾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辨证分型
        2. 中医证候分布
        3. 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4. IgA肾病的中医治疗
        5.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IgA肾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点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合说明
综述
    一、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2 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银屑病“从血论治”的中医内治方法
        4 银屑病“从血论治”的中医外治疗法
    二、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银屑病流行病学概况
        2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银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治疗方案
        6 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可比性分析
        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6 小结
第二章 讨论
    第一节 立题依据
    第二节 治疗依据及机制初探
        1 凉血解毒汤的临床应用
        2 从咽论治——咽部放血疗法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机理探讨
    第三节 疗效分析
        1 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
        2 瘙痒症状(VAS)评分
        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4 咽部症状评分
        5 临床疗效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扁桃体摘除术对儿童T细胞亚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水平
    2.2 观察组患儿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3 讨论

(6)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PD-1/PD-L1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诊断的ITP患者体内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仪器和试剂
        1.4 实验步骤
        1.5 治疗判断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诊断的ITP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 的表达及意义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仪器和试剂
        1.4 实验步骤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诊断的ITP患者中PD-1/PD-L1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EB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材料
        2.1 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仪器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实验步骤
        3.2.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EBV潜伏膜蛋白 LMP1
        3.2.2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
        3.2.3 流式细胞仪检测步骤
        3.3 结果判读
        3.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LMP1 阳性率在不同组织、性别及年龄分组中的比较
    3.EBER阳性率在不同组织、性别及年龄分组中的比较
    4.LMP1和EBER混合表达情况
    5.LMP1免疫组化检测与EBERs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阳性率的比较
    6.慢性扁桃体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结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EOS及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1
    研究目的、方法3
一、嗜酸性粒细胞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意义初探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1.2.2 血清特异IgE检测
        1.1.2.3 组织样本HE染色
        1.1.2.4 组织EOS水平观察
        1.1.2.5 外周血EOS水平观察
        1.1.2.6 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VAS评分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IgE检测结果分析
        1.2.3 外周血和组织EOS水平分析
        1.2.4 ROC曲线分析
        1.2.5 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EOS≥3个/10个视野的人数分布
    1.3 讨论
        1.3.1 腺样体肥大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关系
        1.3.2 EOS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1.4 小结
二、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意义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2.1 高EOS浸润的AH诊断标准
        2.1.2.2 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标准
        2.1.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2.4 RT-PCR检测组织中INF-γmRNA,IL-4mRNA表达水平
        2.1.2.5 ELISA检测外周血中INF-γ、IL-4 表达水平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比较
        2.2.2 组织INF-γmRNA、IL-4mRNA水平比较
        2.2.3 外周血INF-γ、IL-4 水平比较
    2.3 讨论
        2.3.1 Th1/Th2失衡与变态反应
        2.3.2 EOS与Th1/Th2失衡
        2.3.3 INF-γ 与腺样体肥大
        2.3.4 IL-4 与腺样体肥大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腺样体肥大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特点
        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
        七、结语
    第二节 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
        二、体质
        三、病因病机
        四、中医证型
        五、中医治疗
        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调护
        七、针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八、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疾病治疗有效率
        三、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
        四、安全指标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选穴分析
    三、针灸起效机制分析
    四、临床机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10)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对OSAHS儿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的Meta分析[J]. 曲丹菊,张超,苏吉利,周倩. 感染、炎症、修复, 2020(02)
  • [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观察[D]. 黄明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D]. 史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袁姣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扁桃体摘除术对儿童T细胞亚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长黎,王茜,鄢斌成,朱德姝,徐小鸿,刘源,钟辉秀,杨羿容. 重庆医学, 2020(05)
  • [6]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PD-1/PD-L1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D]. 吴昳.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7]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EB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D]. 韩婷. 青岛大学, 2019(03)
  • [8]EOS及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意义研究[D]. 张奇雪.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对OSAHS儿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 郝雪.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