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血宁宫汤治崩漏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魏守庆[1](2020)在《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出血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出血期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为专方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提供进一步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搜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补气化瘀固冲汤组(治疗组)和独一味胶囊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失血图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情况;并对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出血期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月经失血图(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与独一味丸均有改善月经量多的疗效;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间月经失血(PB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与独一味胶囊在改善月经量多疗效上疗效相当。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88%,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独一味胶囊组。3.子宫内膜厚度: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独一味胶囊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效果不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优于独一味胶囊组。4.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与独一味胶囊均能降低月经过多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气化瘀固冲汤与独一味胶囊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方面疗效相当。5.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4%,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独一味胶囊。6.复发率:两组治疗3个月后均有复发病例,但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可有效改善月经量,改善中医相关证候、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减少复发率。补气化瘀固冲汤为临床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的有效方剂,且部分疗效指标优于独一味胶囊。
陈雅慧[2](2019)在《SQ宫内缓释药棒制备工艺及释药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制用于防治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的妇科外用制剂“三七-茜草宫内缓释药棒”(简称SQ宫内缓释药棒),对其提取纯化工艺、制备工艺及释药动力学进行研究与考察,以期为其综合开发奠定基础。方法:1.以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茜草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选茜草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2.通过大鼠体外凝血试验,优选SQ宫内缓释药棒的处方主药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SQ宫内缓释药棒的塑炼、混炼、硫化工艺参数,确定SQ宫内缓释药棒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3.建立SQ宫内缓释药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SQ宫内缓释药棒在模拟宫腔液及大鼠体内的药物累积释放率进行测定,运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方程拟合SQ宫内缓释药棒的体外、体内释药过程,进行释药动力学初步研究。结果:1.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0.2mol/L盐酸乙醇溶液为溶剂,料液比1:8,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茜草的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取0.5g生药/ml茜草提取液以1.5ml/min的速度通过AB-8大孔树脂柱(径高比1:8),上样体积4BV,以3BV水洗除杂,再以8BV 95%乙醇以1.5ml/min的洗脱速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2.SQ宫内缓释药棒的最佳处方主药配比为三七总皂苷原料药:茜草纯化物=3:1;医用硅橡胶最佳塑炼工艺为辊距0.2cm,前辊温55~60℃,后辊温50~55℃,速比1:1.25,塑炼时间10min;最佳混炼工艺为塑炼硅橡胶:主药=1:1,辊距0.2cm,前辊温56~61℃,后辊温51~56℃,速比1:1.25,混炼时间19min;最佳硫化工艺为硫化温度90℃,硫化时间70min。3.建立了科学、准确的SQ宫内缓释药棒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SQ宫内缓释药棒在模拟宫腔液及大鼠体内的药物释放过程经模型拟合均符合Higuchi方程,在药物释放初期释药速率较快,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释药速率有所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茜草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SQ宫内缓释药棒制备工艺稳定可靠,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准确,成品制剂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IUD出血副反应防治制剂。
王咏枝[3](2018)在《大蓟炭止血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大蓟炭(CJHC)是大蓟高温炭化后的产物,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上治疗衄血、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证,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然而,大蓟炭的质量标准研究,迄今为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研究工作者利用现有的物质基础的研究理念及相应的技术方法,旨在研究小分子、金属元素等成分。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可操作性强、代表性强的实验思路和技术方法等,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缓慢。本实验团队研究中药物质基础有其独特优势。本研究中,我们引入纳米学科的分离和表征技术,并结合本团队多年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的经验。以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方法对大蓟炭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以揭示大蓟炭中的止血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引入纳米学科的表征技术,以大蓟炭为研究对象,探究大蓟炒炭后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从纳米学科研究的角度解析大蓟炭中分离出来的纳米类成分,从药理和药效学的角度解析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止血作用及作用机制。证实了大蓟炭中纳米类成分为大蓟炭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从而揭示了大蓟炭止血成分与止血作用的科学内涵。研究方法:(1)大蓟炭的制备与条件的优化研究:采用马弗炉烧制不同温度的大蓟炭,以纳米科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对大蓟炭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并采用其结构鉴定手段对不同温度下烧制的大蓟炭中的成分进行表征,采用药效学研究方法,优选出最佳的炮制温度。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石。(2)大蓟和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解除大蓟中止血成分为小分子的困扰,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蓟、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中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大蓟与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成分之间的差异。(3)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的表征:采用纳米学科碳点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对所提纯的大蓟炭中的成分进行鉴定,本文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多种纳米学科研究领域常用的结构表征技术,对大蓟炭透析液中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4)大蓟炭中纳米类成分止血作用的研究:根据文献研究,采用经典的实验动物出血模型,如小鼠断尾出血和肝脏出血模型。研究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不同出血模型小鼠的出血时间的影响,分析其止血作用的强弱。(5)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探究大蓟中纳米类成分的止血机制,通过测定给药动物的凝血四项来初步评定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通过测定实验动物血小板数目以及血小板活性因子,评价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血小板的影响;并测定给药小鼠的t-PA和PAI-1这对纤溶系统相关因子来评价大蓟炭中的纳米类成分对小鼠纤溶系统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探究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发挥止血作用的机制。证明大蓟炭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实验结果:(1)大蓟炭中纳米类成分的制备与条件的优化:本实验烧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大蓟炭,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分离与表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的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形态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粒径大小的差异;红外等光谱学研究也发现不同温度下的基团种类有所差异,不同温度下的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可能含有不同的活性基团;各项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50℃下烧制的大蓟炭分离液中的成分在形态和基团种类上更接近纳米材料的特性。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大蓟炭的药效学研究表明350℃时止血效果最佳,因此,本实验中选用350℃烧制1h为大蓟的最佳炮制工艺,并以此温度烧制的大蓟炭纳米类成分进行下一步研究。(2)大蓟和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比较研究: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蓟和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大蓟制炭后,原大蓟中存在的柳穿鱼叶苷和蒙花苷等活性成分均未在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中检测到,提示我们大蓟中的这些小分子类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已被破坏,并且,经过透析等分离,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中小分子类成分已不复存在。(3)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表征:大蓟炭的透析液经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结果表明:大蓟炭透析液的电镜结果为均匀分布的球类成分,粒径分布在2-11 nm之间,晶格间距为0.297 nm,红外结果表明,所分离出来的该成分基团丰富,有-OH,-COOH等多种基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显示其具有较弱的紫外吸收。(4)大蓟炭中纳米类成分止血作用的研究:通过针对经典小鼠出血模型的给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蓟炭透析液具有延长小鼠出血时间作用。结果表明对文中的两种动物出血模型,大蓟炭透析液均显示出了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5)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蓟炭透析液既不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也不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但是对FIB具有升高的效果,并且优于阳性药组。通过血小板数目与血小板均有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发挥其止血作用。同时通过试剂盒测量t-PA和PAI-1的含量来研究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论(1)本实验通过引进纳米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备的出了相对稳定,止血效果良好的大蓟炭的炮制工艺。此时的条件为马弗炉350℃煅烧1h。(2)HPLC法证明所分离得到的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中不存在大蓟中的主要成分。本实验利用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法,通过表征进一步证明大蓟炭中所分离的成分为大蓟炭纳米类成分。(3)小鼠尾尖和肝脏出血模型出血时间结果验证了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与大蓟炭止血作用的相关性,推测大蓟炭纳米类成分是大蓟中止血作用的活性成分。(4)大蓟炭纳米类成分不影响大鼠的凝血血统,但是会引起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影响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血小板数目增高以及血小板活性增强。(5)通过对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止血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证明大蓟炭中的止血成分为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由此认为,大蓟炭的止血物质基础为大蓟炭纳米类成分
刘东平[4](2012)在《三七有效部位对雌激素干预下大鼠子宫内膜止血、修复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中药三七三类有效部位(三七皂苷、三七黄酮、三七氨酸)及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对在全周期持续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的未成年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AI-1、 TF、 TFPI-2、 TGF-β1的变化,基于从纤溶、凝血因子、细胞外基质等角度探索三七有效部位对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下的未成年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调控变化,分析三七有效部位对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下的子宫内膜稳定性与子宫止血修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类有效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三七“化瘀止血”的科学内涵。方法:1.将160只雌性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40只)和模型组(120只),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周,模型组给予外源性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悬液灌胃3周。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中PAI-1、 TF、 TFPI-2、 TGF-β1的变化。2.在全周期(3周)持续外源性雌激素的干预后,对没有性周期的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连续雌激素组(简称雌激素组)、三七皂苷组、三七黄酮组、三七氨酸组、三七有效部位混合组(简称三七混合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雌激素、三七皂苷、三七黄酮、三七氨酸、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连续灌胃2周,每周末处死每组大鼠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中PAI-1、 TF、 TFPI-2、 TGF-β1的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前三周模型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腺体和间质增生。第3周末,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TF、 TFmRNA、 PAI-1、 PAI-1mRNA、 TGF-β1的表达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P<0.01);TFPI-2、 TFPI-2mRNA的表达均降低较空白组均降低(P<0.05);2.第5周末,三七皂苷组、三七氨酸组、三七混合组PAI-1、 PAI-1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三七混合组PAI-1、 PAI-1mRNA表达较三七皂苷组降低(P<0.05);3.第4周末,三七混合组TF、 TF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第5周,三七皂苷组、三七黄酮、三七氨酸、三七混合组TF、 TFmRNA表达较模型组和雌激素组降低(P<0.01,P<0.05);三七皂苷组、三七混合组TF、 TFmRNA表达较黄酮组降低(P<0.01,P<0.05)4.第5周末,雌激素组TFPI-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三七皂苷组、三七黄酮组、三七氨酸组、三七混合组TFPI-2mRNA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0.01,P<0.05);第4周末,第5周末,三七氨酸组、三七混合组TFPI-2、 TFPI-2mRNA表达较三七皂苷和三七黄酮增高(P<0.05,P<0.05);5.第4周,三七皂苷组、三七黄酮组、三七氨酸、三七混合组TGF-β1、 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三七混合组TGF-β1mRNA表达较三七黄酮组增高(P<0.05);第5周,三七皂苷组、三七黄酮、三七氨酸、三七混合组TGF-β1和(或)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结论:1.雌性未成年大鼠在全周期持续外源性雌激素干预后,子宫内膜多呈增生改变,成功建立了雌激素干预大鼠子宫模型。基于外源性雌激素的合理剂量,大鼠子宫内膜病理形态改变,提示与单一雌激素引起的无排卵性功血机制相似。2.研究显示三七中三类有效部位均可降低全周期持续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AI-1的表达减弱,通过启动纤溶系统而活血止血,以三七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作用显着,这可能是三七有效部位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止血机制之一。3.三七皂苷和三七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对全周期持续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F的表达减弱,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组织因子,阻断凝血系统的激活,减少炎症反应,而达到活血止血的目的。4.三七三类成分均可升高雌激素干预后的大鼠子宫内膜TFPI-2的表达,以三七氨酸和三七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作用显着,其机制可能加强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性,而减少内膜崩解出血,有利于内膜修复、重塑作用。5.三七三类成分均可降低雌激素干预后的大鼠子宫内膜TGF-β1的表达,以三七黄酮和三七三类有效部位混合物作用显着。提示三七黄酮及混合物治疗子宫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关,通过抗炎,同时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6.本研究发现三七中有效部位对全周期持续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的止血修复机制中,以三类有效部位的混合物效果最优。“止血圣药”三七的三个有效部位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协调的、不可分割的,这种状态也符合多因素参与的功血止血、修复机制。
孙智华[5](2011)在《保阴煎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运用中西医基础理论,从理论、临床方面,观察保阴煎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止血疗效及其他症状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血热型崩漏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阴煎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固经丸治疗,(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1020139,【主要成分】白芍、椿皮、龟甲、黄柏、黄芩、香附。【适应症】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口服,一次6g,一日2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颧红潮热、五心烦热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阴煎对于阴虚血热型崩漏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经临床观察保阴煎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何惠娟[6](2008)在《补肾活血法对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验证补肾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变化,从血管生成的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机理。方法:治疗组选取30例符合西医无排卵性功血及中医肾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对照组选30例月经规则、年龄在25~49岁因输卵管因素而不孕者。治疗组全部病例在出血时诊刮,待测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治疗后,在月经见血6h之内,同法取子宫内膜测定上述指标。对照组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行腹腔镜探查术时同法取子宫内膜测定上述指标。观察治疗后止血疗效、症候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宫血饮治疗后子宫内膜bFGF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②宫血饮治疗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③宫血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④宫血饮治疗组治疗前子宫内膜bFGF、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⑤改善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总有效率为96.67%。止血方面:平均止血天数为6.8天。病理类型方面:分泌期改变转变率为86.67%。改善贫血方面: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增加,经t检验得出P<0.05,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减少,导致血管生成障碍,可能是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生机制之一。增强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可能是宫血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机制之一。宫血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有良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具有迅速止血、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在改善临床症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万凌屹[7](2008)在《120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及辨证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探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临床辨证的相关因素。方法查阅近二十年关于无排卵型功血的文献,选取其中记载有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章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6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及《中医相关病症诊断标准》(1995年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2001年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古代文献证候规律探源》对无排卵型功血主要症状及证型的描述,设计无排卵型功血中医证候回顾性调查表,调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住院部2004年5月~2007年12月符合无排卵型功血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归纳整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及列联表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0份,频数分析后得出: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主要脏腑病位要素为肾(94例,占78.3%)、肝(51例,占42.5%)、脾(17例,占14.2%)。主要病性要素为气虚(95例,占79.2%)、血瘀(88例,占73.3%)、气滞(56例,占46.7%)、阴虚(39例,占32.5%),其后为血虚、实热。主要证型为气阴亏虚证(39例,占32.5%)、气血亏虚证(38例,占31.7%)、肾虚血瘀证(31例,占25.8%),其后为肾虚肝郁证、脾肾亏虚证、肝郁血瘀证、肝郁血热证、肾虚瘀热互结证。病例资料列联表统计后得出:患者年龄与病性要素、贫血程度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症与子宫内膜厚度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不调病史与贫血程度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与病程、职业、孕产次、子宫内膜厚度、贫血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程与贫血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主症、子宫内膜厚度与贫血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虚”、“瘀”为无排卵型功血主要病因病机,互为因果,夹杂致病。2.气阴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肾虚血瘀证为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常见证型。3.年龄、月经不调病史、贫血程度(血红蛋白值)在临床辨证时有参考价值,有助提高辨证准确性。
何晓燕[8](2007)在《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 ——附: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病,功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其中无排卵功血约占85%。根据其临床症状,功血类属于祖国医学崩漏范畴。本文研究对象为无排卵性功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脏腑亏虚、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及分期治疗等。本病的西医学病理生理较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至今已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激素分泌、受体水平及子宫内膜局部环境改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治疗包括药物、物理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要求止血后进一步调周治疗,手术及物理治疗着重止血和防止内膜癌变。本文通过追朔近10年研究本病的中、西医文献资料,综述本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并总结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本文另附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评价,本统评价的目的在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本文检索国内发表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临床疗效的对照文献,收录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发表的文献,对文章的内容提示有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研究报导,文章中的分组法中出现“随机”或“对照组”的字样,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对比性,研究中有一定含量的样本作了统计分析。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制定《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表》,评价其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Revman进行Meta分析。结论:可以初步认为,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佳。讨论:应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本文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因此其论证强度较弱,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
罗志娟,詹杰,吴媛媛[9](2006)在《中医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近况》文中指出
封艳琴[10](2005)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无排卵型功血约占70%~80%。中医学无相同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类属于崩漏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脏腑亏虚,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本病的西医学病理生理比较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至今已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分泌、受体水平、子宫微环境改变上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西药治疗要求在止血后,进一步调整周期、促进排卵,手术、物理治疗着重止血和防止内膜癌变。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将中西医近20年对本病的研究作一综述,并提出本病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对本病进行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止血宁宫汤治崩漏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血宁宫汤治崩漏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出血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及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1.6 终止及退出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1.一般资料分析 |
2.两组病例差异性分析 |
3.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3.1 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比较 |
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4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3.5 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 |
3.6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 |
3.7 综合疗效比较 |
3.8 治疗后三个月两组治疗有效患者病情复发率比较 |
4.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月经过多的研究 |
1.1 病因病机认识 |
1.2 中医治疗 |
2.现代医学对月经过多的认识 |
2.1 病因和致病机制 |
2.2 治疗进展 |
3.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的理论依据及研究 |
3.1 立论依据 |
3.2 组方研究 |
3.3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论治月经过多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SQ宫内缓释药棒制备工艺及释药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IUD出血副反应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IUD出血副反应的认识与研究 |
1.2 西医对IUD出血副反应的认识与研究 |
1.3 中西医结合对IUD出血副反应的治疗 |
2 棒剂研究进展 |
2.1 “药棒”疗法 |
2.2 海螵蛸棒 |
2.3 甲硝唑药棒 |
2.4 吲哚美辛缓释药棒 |
2.5 吡喹酮药棒 |
3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进展 |
4 处方中各药味研究进展 |
4.1 三七 |
4.2 茜草 |
第二章 茜草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茜草提取工艺研究 |
2.2 茜草纯化工艺研究 |
3 小结 |
第三章 SQ宫内缓释药棒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
2.2 主药配比研究 |
2.3 塑炼工艺优选 |
2.4 混炼工艺优选 |
2.5 含药混炼胶的挤出 |
2.6 硫化工艺优选 |
3 小结 |
第四章 SQ宫内缓释药棒释药动力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SQ宫内缓释药棒含量测定方法 |
2.2 SQ宫内缓释药棒体外释放研究 |
2.3 SQ宫内缓释药棒体内释放研究 |
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3)大蓟炭止血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大蓟炭止血作用研究进展 |
1 大蓟炭的历史沿革 |
1.1 大蓟的相关记载 |
1.2 大蓟炭的历史 |
2 大蓟炭止血作用的研究 |
2.1 大蓟炭止血作用的临床研究 |
2.2 大蓟炭炒炭工艺的研究 |
2.3 大蓟炭止血成分的研究 |
3 小结 |
综述二 碳点的文献研究 |
1 碳点的合成方法 |
1.1 碳点常用的碳源种类 |
1.2 碳点的制备方法 |
2 CDs的分离方法 |
3 CDs的生物应用 |
4.小结 |
下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发现与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一节 大蓟炭中碳点分离与发现 |
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讨论 |
第二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制备条件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第三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制备分离表征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第四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的细胞毒性试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止血作用与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一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止血作用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第二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大鼠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第三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血小板数目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第四节. 大蓟炭纳米类成分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三七有效部位对雌激素干预下大鼠子宫内膜止血、修复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三七有效部位对全周期雌激素干预下大鼠子宫内膜的出血、止血修复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结果 |
2.2 三七有效部位对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AI-1mRNA和蛋白质的影响#8 |
2.3 三七有效部位对大鼠子宫内膜组织TFmRNA和蛋白质的影响 |
2.4 三七有效部位对大鼠子宫内膜组织TFPⅠ-2mRNA和蛋白质的影响#18 |
2.5 三七有效部位对大鼠子宫内膜组织TGF-β 1mRNA和蛋白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关于功血动物模型的探析 |
3.2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雌激素的选择 |
3.3 中医药治疗功血的思考 |
3.4 近年关于子宫出血的研究 |
3.5 三七对无排卵性功血“化瘀止血”的理论依据 |
3.6 三七在妇产科的实验研究进展 |
3.7 三七有效部位对子宫内膜止血修复机制探讨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古代医家对功血的论述及历史渊源 |
2. 现代中医药对功血的研究进展 |
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辨证论治治疗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现代医学对功血的认识 |
3.1 不同年龄阶段功血的病理生理基础 |
3.2 正常子宫出血与止血的发病机制 |
3.3 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 |
3.4 功血的治疗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及科硏情况 |
(5)保阴煎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古典医籍对崩漏的认识 |
二 现代着名医家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 |
三 中医药对崩漏的临床辨证施治 |
实验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治疗结果与分析 |
四 病案举例 |
讨论 |
一 阴虚血热型崩漏的病因病机分析 |
二 阴虚血热型崩漏的治则治法分析 |
三 保阴煎加减的组方分析 |
四 体会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补肾活血法对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学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一) 病名的认识 |
(二) 病因病机 |
(三) 欧阳惠卿教授对本病的认识 |
(四) 治则治法 |
(五) 中药对无排卵性功血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二、西医学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机制及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三) 西医对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 |
(三) 疗效判定 |
三、统计学处理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 一般情况 |
(二) 宫血饮治疗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分析 |
(三) 宫血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变化 |
(四) 其他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展望 |
一、讨论 |
(一) 宫血饮方义分析 |
(二) 宫血饮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 |
二、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
三、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120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及辨证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分析 |
1.2.2 调查表的设计 |
1.2.3 调阅病例及填写调查表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1.1 年龄分布 |
2.1.2 职业分布 |
2.1.3 孕产次分布 |
2.1.4 病程分布 |
2.1.5 病史分布 |
2.2 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的症状分析 |
2.2.1 临床症状频数分析 |
2.2.2 临床舌象、脉象频数分析 |
2.3 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 |
2.4 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临床辩证的相关因素分析 |
2.4.1 证候的相关因素分析 |
2.4.2 辨证的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虚"、"瘀"为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主要病因病机,互为因果,夹杂致病 |
3.2 气阴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肾虚血瘀证为无排卵型功血住院患者常见证型 |
3.3 无排卵型功血临床辨证相关因素探讨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5.1 存在的问题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无排卵型功血中医证候回顾性调查表 |
附录二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 ——附: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无排卵性功血的中医研究进展 |
1.古医籍对崩漏的论述 |
2.崩漏的中医学病因病机研究 |
3.历代医家主要学术思想 |
3.1 张仲景治疗崩漏特色 |
3.2 傅青主治疗崩漏特色 |
3.3 李东垣辨治崩漏 |
3.4 叶天士 通补奇经治崩漏 |
4.崩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4.1 辨证论治 |
4.2 古方加减治疗 |
4.3 自拟方治疗 |
4.4 分年龄论治 |
4.5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无排卵性功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无排卵性功血的西医学病因病理 |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
1.2 性激素分泌失调 |
1.3 子宫局部微环境改变 |
1.4 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异常 |
1.5 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 |
1.6 营养失调 |
1.7 心理因素 |
1.8 子宫内膜病理变化 |
2.无排卵性功血的诊断 |
3.无排卵性功血的西医治疗进展 |
3.1 药物治疗 |
3.2 子宫内膜增生的处理 |
3.3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
3.4 手术治疗 |
3.5 其它疗法 |
4.导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思路和经验 |
附: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评价 |
1.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文献系统质量评价 |
1.1 数据与方法 |
1.2 结果 |
2.中医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Meta分析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3.讨论 |
3.1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2 漏斗图 |
3.3 Meta分析结果 |
4.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9)中医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
1.1 出血期治疗 |
1.1.1 辨证分型施治 |
1.1.2 基本方加减 |
1.1.3 专方专药 |
1.2 血止后治疗 |
1.3 综合治疗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小 结 |
(10)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1.前言 |
2.无排卵型功血中西医病因病机 |
2.1 中医学病因病机 |
2.1.1 中医学古籍对崩漏发病机理的论述 |
2.1.2 现代中医学对无排卵型功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2.1 虚 |
2.1.2.2 热 |
2.1.2.3 瘀 |
2.1.2.4 其他 |
2.2 西医学病因病理 |
2.2.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功能失调 |
2.2.2 性激素分泌失调 |
2.2.3 前列腺素作用 |
2.2.4 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异常 |
2.2.5 雌激素受体异常 |
2.2.6 子宫内膜血管形成障碍 |
2.2.7 子宫血管舒缩障碍 |
2.2.8 纤溶系统激活作用 |
2.2.9 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 |
2.2.10 缺铁 |
2.2.11 β-内啡肽与无排卵型功血 |
2.2.12 子宫内膜局部止血机制失常 |
2.2.13 营养失调 |
2.2.14 心理因素 |
2.2.15 子宫内膜病理变化 |
3.诊断标准 |
3.1 无排卵型功血的诊断标准 |
3.2 崩漏的诊断标准 |
4.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 |
4.1 无排卵型功血的中医药治疗 |
4.1.1 辩证分型治疗 |
4.1.2 基本方加减治疗 |
4.1.3 按年龄分期辩证论治 |
4.1.3.1 青春期崩漏的治疗 |
4.1.3.2 育龄期崩漏的治疗 |
4.1.3.3 更年期崩漏的治疗 |
4.1.4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
4.1.5 中西结合治疗 |
4.1.6 按病情分期论治 |
4.1.7 针灸治疗 |
4.1.8 其它疗法 |
4.2 疗效判断标准 |
4.3 无捧卵型功血的西医治疗 |
4.3.1 药物治疗 |
4.3.1.1 性激素止血 |
4.3.1.2 抗性激素药物治疗 |
4.3.1.3 其它药物止血 |
4.3.1.4 调整周期 |
4.3.1.5 促排卵 |
4.3.1.6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 |
4.3.2 手术治疗 |
4.3.2.1 诊断性刮宫 |
4.3.2.2 子宫切除术 |
4.3.2.3 局部物理治疗 |
4.3.3 心理治疗 |
5.导师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思路和经验 |
6.无捧卵型功血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止血宁宫汤治崩漏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气化瘀固冲汤治疗脾虚证月经过多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 魏守庆.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SQ宫内缓释药棒制备工艺及释药动力学研究[D]. 陈雅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大蓟炭止血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王咏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三七有效部位对雌激素干预下大鼠子宫内膜止血、修复机制的研究[D]. 刘东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09)
- [5]保阴煎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疗效观察[D]. 孙智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补肾活血法对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影响[D]. 何惠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120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及辨证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D]. 万凌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8]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 ——附:无排卵性功血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评价[D]. 何晓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9]中医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近况[J]. 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04)
- [10]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D]. 封艳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