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产业综合信息平台

打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产业综合信息平台

一、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技术、产业搭建综合信息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萱[1](2021)在《基于React Native的避孕知识问卷App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危险废弃物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要考虑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在自然和人类的作用下,环境特征动态变化着。为了能随时得到资源变化,研究了动态监测方法,开发了一款移动应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发展,使用这些移动设备和终端的中国网民逐年扩大,移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近几年也一直呈现出井喷之势。环境的改变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影响,针对现在育龄人群对避孕节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常用的避孕方法优缺点了解甚少,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了解不全面,以及对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要使育龄夫妇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就要对本人健康状况知情,对本人的生育史和生理现象知情,对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筛查评估系统通过答卷的形式,本系统设计并实现了移动端问卷筛查系统。同时,几乎所有的应用都会在i OS和Android操作系统上分别开发一款移动应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React Native框架可以跨平台开发。基于以上现状,本论文旨在实现基于React Native框架的问卷筛查系统。此移动应用的开发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环境监测移动端的开发中去,可以实现动态监测数据。为了有效地提高问卷筛查App的实用功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出了制定组件。首先,分析了页面布局组件模式和组件的设计方法,提出设计更改表单项组件,增加页面灵活度和可伸缩性,并且也给移动端系统的软件开发方向指明了新的途径和方向。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本文主要内容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创新内容是制定组件。(1)移动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概要设计系统业务需求和系统功能需求,详细设计系统功能、数据库设计以及网络架构模块。根据系统设计,实现问卷调查App功能模块,为不同终端和网络条件下的育龄人群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决策力评估以及知识评估功能。(2)组件的研究实现本文通过基于组件化的思想,设计制定组件。通过将表单中的的组件设计成可配置的,来满足在使用表单时通过组件可以实现改变页面布局,尺寸大小、增删表单项的需求。将传统需要更新代码来实现新需求的编写方式,转化为利用配置组件的方式进行配置。使页面不需要进行重复的代码开发,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曹楠楠[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不懈的反贫困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脱贫道路,创造了为全球减贫70%的“当惊世界殊”的瞩目成绩,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妇女在反贫困过程中的“半边天”作用的重视与发挥。伴随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农业女性化”结构性变化,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成为当前农村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和主体力量。无论基于妇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还是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作为主体的自我发展诉求,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决战阶段和2020年以后攻克相对贫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本文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系统研究、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着重从贫困现状、理论资源、历史进程、品牌项目、经验启示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回应当前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困境,以求促进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尽快摆脱贫困并实现主体身份转变,在未来的反贫困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半边天”的巾帼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依据、意义和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宏观介绍研究思路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之处等,以阐释论文选题价值、把握论题研究动态、展现论文研究基本概况,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在对贫困、农村贫困家庭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地理环境、制度设计、历史文化、社会参与等维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系统阐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在贫困程度、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可行能力等方面的致贫表象及相应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影响,宏观展现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况,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相关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四个维度,对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妇女解放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和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妇女观和中国传统贫富观等相关理论思想进行阐述,为整个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第四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对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历史梳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实践过程,将其划分为通过体制改革、开发式扶贫、“两轮驱动”扶贫、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四个阶段,展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脉络,从宏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基础。第五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围绕健康、科教、金融、就业创业、社会五大扶贫领域分别对母亲健康快车、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降消”项目等健康扶贫脱贫项目,春蕾计划、“双学双比”活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科教扶贫脱贫项目,母亲小额循环、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母亲创业循环金等金融扶贫脱贫项目,巾帼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妈妈制造等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幸福工程、母亲水窖、母亲邮包等社会扶贫脱贫项目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进行阐释分析,总结项目扶贫经验,从微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素材。第六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结合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实践,立足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客体身份,从明确目标导向上要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推动脱贫致富、提升可行能力,重视主体能动作用上要激发主体意识、摆脱观念束缚、弘扬优良品质,增强综合脱贫素质上要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保障平等发展权利,强化全方位扶贫格局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导向优势、加强社会联动参与四个维度揭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为新时代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事业提供经验遵循。

刘晓静[3](2020)在《新时期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人口结构的改变,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短短几年内,两轮机构改革和两次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迎来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总基调发生变化,逐渐从控制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生育权从政府管制逐渐向家庭为主转变,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也面临从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如何破旧立新,摒弃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的“惯性思维”,助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因此,对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转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在国内外人口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的指导下,从滨州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现状和特点等入手,总结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遇到的困境,得出了滨州市基层计划生育转型中存在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基层计划生育网络被削弱、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落后、计划生育家庭支持能力欠缺、生育配套体系不完备、基层计生考核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结合滨州实际,剖析存在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指出基层计生服务机构职能转型不彻底、服务能力落后、缺少信息化支撑、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不足等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原因,逐条提出对策,从加强基层计划生育职能和队伍的转型融合、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内容、建立“互联网+”新型计生管理服务模式、改革考核激励制度、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等五个方面,积极探讨滨州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的建议,并对滨州市基层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作了美好的展望,力求建成政府履行职责、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诚信自律的多元共治格局,使计划生育成为惠及群众的“甜蜜”事业。

龚雪蕾[4](2020)在《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卫生体系的比较,识别异同,找出柬埔寨和云南省卫生体系的优势和薄弱点,为两者相互借鉴和学习提供依据,并提出改进两者卫生体系的建议,以促进各自的居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方 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卫生体系的定义和模块框架,通过现有资料收集和分析、专家访谈、趋势外推预测法和One Health Tool成本测算法比较研究云南省和柬埔寨卫生体系的领导/组织与治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和健康结局的异同,预测两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健康目标的情况,并测算各自实现SDGs中健康目标所需的卫生体系运行成本。[结 果]云南省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来说优于柬埔寨。卫生体系中领导/组织与治理方面,柬埔寨的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MOH)受柬埔寨皇家政府(Royal Government of Cambodia,RGC)的授权,全权负责和管理整个国家的卫生事宜;而云南省的省、市、县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卫生筹资方面,云南省的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最大,而柬埔寨则是个人卫生支出(Out of Pocket,OOP)占比最大,达到60%以上;2015年云南省人均卫生支出为2309.65元,远高于柬埔寨的69美元(约483元);两者都是城镇人均卫生支出高于农村;云南省的社会卫生保障体系日趋成熟,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而柬埔寨的社会卫生保障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捐助者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健康公平基金(Health Equity Funds,HEF)、社区医疗保险(Community Based Health Insurance,CBHI)、生殖健康代金券计划等卫生保障计划在不同程度上提供服务覆盖和财务风险保护,所有上述卫生保障计划在2016年覆盖率仅为23%。卫生人力资源方面,云南省2017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医师数和全科医生数分别是5.72张、5.91人、2.7人、2人、1.6人和1.09 人,医护比为1:0.8;而柬埔寨仅有2011年公布的公立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数据,其中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7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registered/professional nurses)数为0.383、每千人口助理医师/卫生官员(physician assistants/Health officers)数是 0.057、每千人口专科医师(specialist medical practitioners)数是 0.025、每千人口全科医生(general medical practitioners)数是0.152,医护比为1:3.47,并且柬埔寨至少56%的公立部门卫生人员在私立部门兼职;两者均是城市的卫生人员密度远高于农村,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卫生服务提供方面,两者均是公立和私立卫生机构并存的混合医疗服务体系。云南省的预防、治疗和药品服务等均优于柬埔寨。2014年云南省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8.5%、98.9%和97.8%,同年柬埔寨的相同指标分别为95%、83.2%和90.3%;2013年云南省儿童免疫接种率为94%,柬埔寨2014年相同指标为73.4%;2013年云南省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为51.2%,2014年柬埔寨同一指标高达92.9%;柬埔寨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14.7%,是云南省的2倍;云南省将药品纳入医保,制定并更新药品报销目录,而柬埔寨的药品服务令人担忧,假药或不合格药品的流通非常普遍。两者不同卫生体系影响下的健康结局也大不相同,云南省的平均预期寿命、妇幼健康和传染病等大多数居民健康状况指标优于柬埔寨,但儿童和成人的肥胖情况以及未成年人吸烟率较柬埔寨高。根据预测结果,云南省可以实现SDGs中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但实现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和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4个目标有一定困难;预计柬埔寨除了新生儿死亡率可以实现SDGs目标外,其他目标都难以实现。通过成本测算发现,两者的实际卫生费用投入低于实现SDGs健康目标所需的成本。预测2020年两者重点投入的领域均是慢性病防治,两者可就实现目标的措施和经验互相学习借鉴。[结 论]云南省和柬埔寨都存在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重治轻防、偏远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柬埔寨还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承保范围太小和药品服务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薄弱点。两者可以在传染病联防联控、卫生人力教育与培训和医药流通贸易方面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云南省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扶贫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柬埔寨借鉴学习。

段翔[5](2019)在《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离不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协调。近年来,尤其是“全面两孩”人口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通过与实施,这个继卫计委出台“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人口生育政策,在积极推动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和改善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中无疑起到了良好的、积极的带头作用[1]。纵观我国近现代人口发展史,计划生育自1982年9月被正式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同年12月(1982年12月)被正式纳入宪法。据统计,自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与实施以来,减少了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估计值的一半以上,约为4亿人口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给我国社会的整体结构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尤以近年来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最具代表性。有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流动人口的广泛性迁移、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因素的凸显、长期走低的生育率、严重失衡的性别出生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等[2]严重的社会人口问题的出现,要想真正的满足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的计划生育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素质提升、家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本世纪以来,虽然国家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以及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3],但这跟人民群众的期盼与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协调需求相比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计生服务质量,拓展人口计生服务群体,转变人口计生服务方式和深度挖掘人口计生服务领域就成了当前解决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及相关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分析,针对当前本地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以解决本区人口计生服务队伍不稳定,服务理念不牢固,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保障缺失,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宣传教育服务贯彻落实不到位以及人口流动严重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并期待对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未来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深化和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依据。

叶妍[6](2019)在《生育政策转型中卢龙县L镇全员人口监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员人口监测原称计划生育人口统计,是原国家卫生计生部门重要的职能与工作,是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与服务的基础。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转型和国家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改革与重组,新时代的计划生育统计/全员人口监测同样面临转型发展的问题,而乡镇基层的人口监测管理,则是决定全员人口管理信息是否完善、全员人口监测水平是否成熟的关键基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卢龙县L镇的全员人口监测实例,通过对L镇的全员人口监测工作进行调研,查找问题、厘清原因,梳理对策,从而对生育政策转型、人口与计生部门改革重组后第一个考核年度的L镇的全员人口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参考与建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L镇的人口监测工作,在基层人口监测员队伍建设、人口监测对象和全员人口监测方式方法层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L镇全员人口监测在生育政策转型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问题。通过调研与分析,结合L镇实际情况,从加大人口监测相关宣传力度、优化人口监测规范、强化L镇基层监测人员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制度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助力乡镇人口监测在转型期的良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生育政策的调整与生育服务的完善。

孙希华[7](2019)在《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至今,全世界越来越重视对各类项目的后评价研究,但针对医药化工行业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并不充分与深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方法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积累了许多实际经验,收获了一系列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为项目后评价下一步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这一背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项目后评价管理理论,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按照收集、整理项目背景资料,选取适当的后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多角度分析,构建本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综合后评价分析,阐述项目后评价研究带来的经验与启示,得出项目后评价研究结论。本文首先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研究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化工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及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概况进行介绍。其次,本文结合项目实际,选用对比法从项目全过程、效益与效果、环境效益、社会环境影响、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后评价分析。为项目综合后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依据前文项目各角度后评价情况,选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成功度评价等方法,本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本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系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总结项目经验与启示,提出项目管理对策与建议,得出本文的后评价研究结论。

周长友[8](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谢莲莲[9](2017)在《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研究》文中指出自1982年计划生育被纳入宪法作为基本国策35年以来,计生网络在我国计生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层计生网络具有及时提供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和统计数据、政策代言、政策执行、社情民意的传递等四大基础功能,其特定的工作机制和部门对于计生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剧,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不断调整,2013年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国家提倡多元主体综合治理,“互联网+”等四大背景给基层计生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四大改革背景,新时期下我国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急需转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报表、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基层计生网络的基本功能特点及优势,基层计生网络建设现状等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通过对重庆市五个区县的三大类计生工作人员,其中150名计生行政管理人员,190名计生技术人员,90名计生专干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第一,在人口政策调整及卫生计生机构整合的背景下,计划生育工作建设没有削弱反而得以强化,大部分人对机构整合持支持态度,但机构整合后卫生计生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第二,基层计生人员普遍反映工作难度增强。82.12%的基层计生行政管理人员与44.71%的计生专干认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让群众觉得政策放松了,基层计生工作更难了。第三,计划生育机构职能急需转型。69.15%的基层计生技术人员与72.94%的计生专干认为基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应该积极进行职能转型。第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补助经费不足。基于以上实证研究内容,本文从服务观念转型、服务内涵转型、服务内容转型、服务方式转型、服务组织架构转型等方面提出了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的合理路径,其中结合服务内容转型与服务方式转型重点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3+3”模式。第一个“3”指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三大类服务人群,第二个“3”指基础服务需求包、辅助服务需求包以及特殊服务包等三大类服务需求包。具体表现为:其一,向全人群以基础服务需求包的形式提供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信息咨询、生殖健康相关疾病预防及治疗、孕周期生殖健康服务、生殖健康权利的维护等服务,以咨询与现场服务的方式开展。其二,向青少年以辅助服务需求包的形式提供健康教育服务,以计生工作人员政策宣传、学校课程设置与父母言传身教等方式开展。其三,向育龄妇女以辅助服务需求包的形式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指导、随访服务等孕周期服务,以服务项目衔接强化、孕周期转介与信息查漏结合等方式开展。其四,向老年人以辅助服务需求包的形式提供医疗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满足等家庭服务,以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参与等方式开展。其五,向特殊人群以特殊服务包的形式提供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家庭权益保障等服务,以职业教育、心理辅导教育及民生建设与养老服务建设等方式开展。最后,本研究为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成功转型提供了保障条件。第一,促进基层计生网络服务职能转型,以适应计生新形势;第二,理顺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均衡发展;第三,提高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补助经费标准,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与群众满意度;第四,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保障特殊群体权益;第五,发挥基层计生网络在社会公益性事件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第六,探索“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促进信息共享。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结合人口政策调整、卫生计生机构整合、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等四大背景,为我国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提供了合理路径,并丰富了计生网络的服务内涵。但由于政策的调整,实证研究范围有限,本研究在此方面尚有不足,亟待进一步的完善。

黎春[10](2012)在《基于业务流程分析的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研究》文中提出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要求所有国家应尽早不迟于2015年通过初级保健制度,为年龄适合的所有人提供生殖保健即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我国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将为国民的生殖健康提供全面的服务与管理,这当然应包括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高达2.6亿,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增长85.7%。很显然,要有效地提高国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就不可能忽视这么一个庞大的人群。各地各级政府在给予相关政策指导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依旧还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本文将通过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文献研究、访谈、流程描述、流程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从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条线出发,站在供需双方的视角,讨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提供现状及利用现状,分析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梳理、绘制了二十几项与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业务流程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目前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问题的建议,即以信息流的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组织绩效考核为手段,运用制度资源、组织载体、流程分解和相关的运行准则来建立快速响应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为牵头部门的“牵头部门统筹管理”多部门合作模式和政府行政服务大厅流动人口前台服务窗口模式,从而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化、效率化。

二、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技术、产业搭建综合信息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技术、产业搭建综合信息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eact Native的避孕知识问卷App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1.2.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2.3 移动应用开发现状研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
    2.1 React Native
    2.2 Dav
    2.3 Ant Design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业务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3 系统功能设计
    4.4 系统功能架构
    4.5 数据库设计
    4.6 网络架构
        4.6.1 客户端
        4.6.2 服务器端
    4.7 组件
        4.7.1 组件设计
        4.7.2 组件设计流程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环境配置
    5.2 编程实现
    5.3 功能实现
    5.4 组件实现
        5.4.1 核心代码实现
        5.4.2 制定组件实现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移动端功能测试
        6.2.2 组件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
        2.1.2 农村贫困家庭
        2.1.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
    2.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原因
        2.2.1 地理环境的约束
        2.2.2 制度设计的性别盲视
        2.2.3 历史文化的影响
        2.2.4 社会参与力量的不足
    2.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表现
        2.3.1 贫困程度深重
        2.3.2 健康状况较差
        2.3.3 受教育水平不高
        2.3.4 可行能力缺失
    2.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影响
        2.4.1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经济影响
        2.4.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政治影响
        2.4.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文化影响
        2.4.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社会影响
        2.4.5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生态影响
    小结
第3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3.1.2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2.1 妇女解放思想
        3.2.2 共同富裕理论
        3.2.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
    3.3 国外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3.1 可行能力贫困理论
        3.3.2 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4.1 中国传统妇女观
        3.4.2 中国传统贫富观
    小结
第4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
    4.1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重大意义
        4.1.1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1.2 彰显我国政治优势的集中标识
        4.1.3 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现实途径
        4.1.4 巩固我国社会安定的必要保障
        4.1.5 打造我国美丽生态的重要环节
    4.2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
        4.2.1 通过体制改革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2 通过开发式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3 通过“双轮驱动”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4 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小结
第5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
    5.1 健康扶贫脱贫项目
        5.1.1 母亲健康快车
        5.1.2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5.1.3 “降消”项目
    5.2 科教扶贫脱贫项目
        5.2.1 春蕾计划
        5.2.2 “双学双比”活动
        5.2.3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5.3 金融扶贫脱贫项目
        5.3.1 母亲小额循环
        5.3.2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
        5.3.3 母亲创业循环金
    5.4 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
        5.4.1 巾帼家政服务
        5.4.2 手工编织
        5.4.3 妈妈制造
    5.5 社会扶贫脱贫项目
        5.5.1 幸福工程
        5.5.2 母亲水窖
        5.5.3 母亲邮包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
    6.1 明确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目标导向
        6.1.1 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全面自由发展
        6.1.2 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6.1.3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可行能力
    6.2 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能动作用
        6.2.1 激发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意识
        6.2.2 摆脱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观念束缚
        6.2.3 弘扬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优良品质
    6.3 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综合脱贫素质
        6.3.1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科技文化水平
        6.3.2 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创业发展
        6.3.3 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平等发展权利
    6.4 强化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全方位扶贫格局
        6.4.1 坚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政府主导作用
        6.4.2 发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市场导向优势
        6.4.3 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社会联动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新时期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计划生育
        2.1.2 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2.1.3 “二孩”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第3章 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现状及转型存在的问题
    3.1 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现状
        3.1.1 基层计生服务转型取得的基本成就
        3.1.2 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的特点
    3.2 基层计生服务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
        3.2.2 基层计生网络弱化
        3.2.3 基层计生服务与需求不匹配
        3.2.4 计划生育家庭支持能力欠佳
        3.2.5 生育保障体系不完备
        3.2.6 基层计生考核科学性欠佳
第4章 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职能转型不彻底
        4.1.1 各级对计划生育转型认识不足
        4.1.2 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权责弱化
        4.1.3 服务理念转变难
    4.2 服务能力落后
        4.2.1 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建设落后
        4.2.2 基层计生队伍专业能力欠缺
        4.2.3 宣传方式落后
    4.3 缺少信息化支撑
        4.3.1 信息化建设滞后
        4.3.2 信息共享程度低
    4.4 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
        4.4.1 计生考核存在弊端
        4.4.2 激励制度欠缺
    4.5 非政府组织参与不足
        4.5.1 发展理念亟需转变
        4.5.2 基层基础受到削弱
        4.5.3 职能发挥不力
第5章 滨州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的对策
    5.1 加强职能和队伍的转型融合
        5.1.1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1.2 转变工作理念
        5.1.3 提升基层计生干部业务素质
    5.2 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内容
        5.2.1 从育龄妇女管控向妇幼健康服务转型
        5.2.2 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政策保障
        5.2.3 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5.3 建立“互联网+”新型计生管理服务模式
        5.3.1 搭建计生服务信息平台
        5.3.2 加快跨部门信息共享
    5.4 改革考核激励制度
        5.4.1 健全计生考核体系
        5.4.2 建立技术型人才激励机制
        5.4.3 健全基层卫生计生专职主任激励保障机制
    5.5 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
        5.5.1 从行政化走向市场化
        5.5.2 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第6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建议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2 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借鉴
    2.1 核心概念
        2.1.1 公共服务
        2.1.2 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2.2 理论借鉴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人口均衡发展理论
3 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现状
    3.1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主客体现状
        3.1.1 服务机构概况
        3.1.2 服务对象情况
    3.2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项目相关内容现状
        3.2.1 宣传教育情况
        3.2.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现状
        3.2.3 家庭服务现状
4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计生公共服务队伍稳定性缺乏
    4.2 计生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缺乏
    4.3 计生公共服务转型存在问题
    4.4 计生公共服务考评依据与考评指标缺乏
    4.5 流动人口的计生公共服务缺乏
5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优化对策
    5.1 加强建设服务队伍,强化服务保障
        5.1.1 完善人才机制建设
        5.1.2 强化人员培训
        5.1.3 树立良好的计生服务品牌形象
    5.2 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力度
        5.2.1 以整合资源为主导,优化服务为模式
        5.2.2 打造大数据平台,提升区内工作效率
        5.2.3 做好本区特殊人群针对性服务
    5.3 打破传统提升人口宣教实效
        5.3.1 坚持以对象服务为主开展人口宣教
        5.3.2 改善传统人口计生管理思维
    5.4 建立科学、健全的人口利益导向机制
        5.4.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4.2 提升家庭风险防范能力
        5.4.3 优化区内流动人口扶持政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生育政策转型中卢龙县L镇全员人口监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生育政策转型中人口监测的定位及重要性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育政策转型
        2.1.2 人口监测常用概念
        2.1.3 人口监测
    2.2 全员人口监测的理论基础
        2.2.1 人口再生产与人口均衡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生育政策转型中人口监测的重要性
        2.3.1 为我国生育政策的制定、完善与修改提供依据
        2.3.2 为生育服务管理提供支撑
        2.3.3 为家庭发展提供保障
        2.3.4 为促进公共生育服务均等化提供基础
        2.3.5 为构建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镇全员人口监测现状及调查
    3.1 L镇全员人口监测概述
        3.1.1 L镇概述及其人口发展情况
        3.1.2 L镇全员人口监测的发展历程
        3.1.3 生育政策转型对L镇人口监测提出的新要求
        3.1.4 生育政策转型中的L镇全员人口监测现状
    3.2 调查研究
        3.2.1 访谈调查
        3.2.2 问卷调查
    3.3 访谈结果分析
        3.3.1 生育政策转型中L镇人口监测工作发生的变化
        3.3.2 生育政策转型中L镇人口监测工作中的困难
    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1 样本结构
        3.4.2 数据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L镇全员人口监测中的问题及成因
    4.1 L镇全员人口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4.1.1 L镇人口监测人员队伍建设薄弱
        4.1.2 L镇全员人口监测对象内容复杂
        4.1.3 L镇全员人口监测方法有待提高
    4.2 L镇全员人口监测问题的成因
        4.2.1 L镇人口监测人员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4.2.2 L镇全员人口监测制度不完善
        4.2.3 生育政策转型中人口监测社会功能与地位降低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L镇全员人口监测的对策
    5.1 加大人口监测相关宣传力度
        5.1.1 加强新时代人口均衡和人口监测的宣传
        5.1.2 加强优生优育及人口生育优质服务的宣传
    5.2 优化全员人口监测规范
        5.2.1 精准把握人口监测口径
        5.2.2 全面落实人口监测项目
    5.3 强化基层人口监测人员组织与管理
        5.3.1 优化基层人口监测人员队伍
        5.3.2 加快人员培训机制建设
        5.3.3 完善人员薪资保障制度
        5.3.4 规范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5.4 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信息共享制度
        5.4.1 完善同公共安全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
        5.4.2 深化同民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
        5.4.3 加强同统计部门的信息共享
        5.4.4 深化同各级公共卫生部门的信息共享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化工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后评价概述
    2.2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2.1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2.2.2 项目后评价的一般方法
    2.3 化工项目后评价概述
        2.3.1 化工项目的含义
        2.3.2 化工项目的特点
        2.3.3 化工项目后评价研究方法及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概况
    3.1 米非司酮医药项目概况
        3.1.1 项目基本信息
        3.1.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3 建设规模与目标
        3.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5 项目建设内容
        3.1.6 项目总投资估算
    3.2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后评价
    4.1 项目过程后评价
        4.1.1 项目前期决策后评价
        4.1.2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
    4.2 项目效益与效果后评价
        4.2.1 项目工艺技术后评价
        4.2.2 项目技术方案后评价
        4.2.3 项目设备后评价
        4.2.4 项目财务经济效益后评价
    4.3 项目环境效益评价分析
        4.3.1 设计依据
        4.3.2 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4.4 项目社会环境影响后评价
    4.5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4.5.1 项目内部因素评价
        4.5.2 项目外部因素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综合后评价
    5.1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1.2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5.1.3 指标体系逻辑框架
    5.2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求解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指标权重确定
    5.3 综合后评价
        5.3.1 单因素指标定性评价
        5.3.2 项目综合后评价
    5.4 米非司酮医药项目的经验及启示
        5.4.1 米非司酮医药项目的经验
        5.4.2 米非司酮医药项目的启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综述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1、身体的权力敞视
        2、身体的权力检查
        3、身体的权力填充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1、身体的技术敞视
        2、身体的技术检查
        3、身体的技术填充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1、生育的概念
        2、政治的概念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 核心概念释义
    1.6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人口均衡发展理论
    2.2 社会治理理论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我国基层计生网络的基本功能特点及优势研究
    3.1 传统时期基层计生网络的特点
    3.2 传统时期基层计生网络的优势
    3.3 基层计生网络在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第4章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建设实证研究
    4.1 计生队伍结构与服务需求的匹配现状研究
    4.2 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计生工作现状的认识研究
    4.3 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人口政策调整的认识与评价研究
    4.4 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机构整合的认识研究
    4.5 机构改革和人口政策调整后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影响研究
    4.6 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计生工作未来发展的认识研究
第5章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现状小结
    5.1 传统时期基层计生网络特点与优势具有多样性,且新时期下依然能发挥作用
    5.2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最基础的四大功能仍需保留
    5.3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急需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5.4 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后权责不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建立
    5.5 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补助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积极性与群众满意度降低
    5.6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应与其他惠普性政策衔接,且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与强化规范性
    5.7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需凸显基层计生网络在社会公益性事件中的作用
第6章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路径研究
    6.1 服务观念转型
    6.2 服务内涵转型
    6.3 服务内容转型
    6.4 服务方式转型
    6.5 服务组织架构转型
第7章 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的保障研究
    7.1 促进基层计生网络服务职能转型,以适应计生新形势
    7.2 理顺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均衡发展
    7.3 提高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补助经费标准,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与群众满意度
    7.4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7.5 发挥基层计生网络在社会公益性事件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理念
    7.6 探索“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促进信息共享
第8章 创新与不足
    8.1 研究创新
    8.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情况

(10)基于业务流程分析的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及基本理论研究
    2.1 核心概念
        2.1.1 流动人口概念
        2.1.2 生殖健康概念
        2.1.3 业务流程分析
    2.2 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分析有关的基础理论
        2.2.1 系统论在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2.2.2 生殖健康服务相关理论在确定流程评价内容和功能中的应用
        2.2.3 流动人口相关理论在确定流程评价范围和对象中的应用
        2.2.4 流程设计理论在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分析和优化中的应用
第3章 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网络架构及机构职责
    3.1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动态及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五级网络
        3.2.1 国家级
        3.2.2 省/市级
        3.2.3 区县级
        3.2.4 乡镇(街道)级
        3.2.5 村(居)级
    3.3 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部门及职责
        3.3.1 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部门及职责
        3.3.2 不同工作生活环境类型的流动人口所归属的管理部门
    3.4 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架构
        3.4.1 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 系统)
        3.4.2 人口和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P&WIS 系统)
        3.4.3 其他系统
第4章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提供与利用现状
    4.1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提供现状
        4.1.1 计生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现状
        4.1.2 其他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现状
    4.2 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及利用现状
        4.2.1 流动人口应享受的生殖健康服务
        4.2.2 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现状
    4.3 导致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4.3.1 流动人口主动接受服务管理积极性不高
        4.3.2 城市流动人口证件办理流程繁琐,制约服务主动利用
        4.3.3 基层计生机构信息采集工作繁琐,制约服务质量
        4.3.4 基层计生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不足,制约服务公平性
        4.3.5 多部门协同合作和考核机制未有效建立,制约服务动力
        4.3.6 多部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未有效建立,制约服务质量
        4.3.7 我国政府服务大厅的功能未实现“后台”集中,制约服务效率
第5章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5.1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分析意义
    5.2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评价
        5.2.1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评价
        5.2.2 影响流程实施的因素
    5.3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流程分析
        5.3.1 调整改进现有流程
        5.3.2 绘制欠缺的工作流程
        5.3.3 删除冗余流程
第6章 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6.1 建立“牵头部门统筹管理”的多部门合作模式
        6.1.1 “牵头部门统筹管理”多部门合作模式的提出
        6.1.2 各部门管理合作的重点应基于信息流的畅通
        6.1.3 改革“组织绩效”考核方式
    6.2 改善行政服务大厅机构以简化流动人口办证程序
        6.2.1 开发研制“流动人口信息一卡通”
        6.2.2 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窗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业务开展情况观察提纲
    附件2: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业务开展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技术、产业搭建综合信息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eact Native的避孕知识问卷App设计与实现[D]. 李子萱.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08)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D]. 曹楠楠. 吉林大学, 2020(03)
  • [3]新时期滨州市基层计生服务转型研究[D]. 刘晓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D]. 龚雪蕾.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段翔. 重庆大学, 2019(05)
  • [6]生育政策转型中卢龙县L镇全员人口监测问题研究[D]. 叶妍. 燕山大学, 2019(06)
  • [7]Z公司米非司酮医药项目后评价研究[D]. 孙希华. 燕山大学, 2019(05)
  • [8]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9]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研究[D]. 谢莲莲. 重庆工商大学, 2017(03)
  • [10]基于业务流程分析的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研究[D]. 黎春. 重庆工商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打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产业综合信息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