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论文文献综述)
单芳芳[1](2019)在《TNF-α拮抗剂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中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治疗和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link、Scicnedirect、Wiel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CBM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TNF-α拮抗剂治疗中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是病例报告形式,其余为论着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7篇文献共78例患者(3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8例克罗恩病、9例银屑病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ABD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克罗恩病1例,白塞氏病1例、SAPHO综合征各1例),其临床特征包括:(1)女性多见;以中老年为主;(2)临床已用的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均可诱发银屑病皮疹;(3)出现不良反应时间长短不一,最短4天,最长72个月;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第一年内发生银屑病皮疹。(4)新发银屑病类型主要为脓疱型银屑病,其中掌跖脓疱病最常见,其次为寻常型;(5)主要以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皮疹可改善,少数严重者需要全身治疗,也有少部分患者需转换为另外一种TNF-α拮抗剂或中止TNF-α拮抗剂治疗;(6)多数患者皮损的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特点相符;(7)少部分患者有个人及家族银屑病史;(8)少部分患者有吸烟史。结论:随着TNF-α拮抗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肠病、银屑病和银屑病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其中一个矛盾的不良反应是可诱发或使原有的银屑病加重。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仍未明确,已经有几种假定理论提出,包括:干扰素失衡理论、关键细胞因子的作用、遗传因素、吸烟史等。对于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的患者,轻者可以通过外用激素处理,皮损面积较大者需全身用系统治疗,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皮疹进展或局部及系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停止TNF-α拮抗剂治疗。临床上在使用TNF-α拮抗剂时,不能只关注其疗效,还应该密切观察在用药过程中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该类矛盾不易辨别,容易忽视的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策略,以更好的应用生物制剂。
杨青[2](2011)在《关节病型银屑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关节病型银屑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研究第一章关节病型银屑病在银屑病中构成比及临床特征研究背景国外研究显示关节病型银屑病(PsA ,psoriatic arthritis)约占银屑病患者的6-48%不等。而我国1984年全国银屑病流行病调查显示PsA在银屑病中仅占0.69%。目的对PsA在银屑病中的构成比(患病率)及其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皮肤科门诊开展一项横断面研究,对成年银屑病患者的PsA患病情况进行筛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登记。研究方法结合关节情况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风湿科会诊的方法,采用CASPAR标准诊断。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银屑病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皮损类型、病情及严重程度、发病部位、银屑病家族史,以及受累关节的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结果共有1928例患者参加本项研究,其中256例(13.3%)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体格检查和X线、CT、高频超声等辅助检查。对于160例有关节症状而既往未经风湿科医生诊断的患者,请风湿科会诊,以排除其他关节病变。根据CASPAR诊断标准,共确认112例PsA患者,占所有银屑病患者的5.8%,其中103例患者(92%)为首次诊断。PsA患者中87例(77.7%)伴炎症性外周关节炎,30例(26.8%)患者伴脊柱受累, 30例(26.8%)患者伴有附着点炎。12例(10.7%)患者外周关节和脊柱关节均受累。PsA相对特征性的远端指间关节炎和指/趾炎,分别在27例(24.1%)和15例(13.4%)患者中出现。PsA患者和非PsA的银屑病患者两组比较显示,PsA患者年龄稍大( 44.9 vs.35.5 years ),其皮损发病年龄略晚(30.8 vs. 27.7岁),伴晚发型银屑病(皮损晚于40岁出现)比例略高于非PsA患者(23.2% vs.15.6%)。PsA患者的银屑病病程较非PsA患者长(14.1 vs 7.8年),PASI评分(9.68 vs. 6.01)和伴有红皮病型皮损的比例(4.5% vs. 0.9%)均高于非PsA患者,且伴指甲损害(46.4% vs. 21.0%)和头皮损害的比例亦高于非PsA患者(90.2% vs. 76.4%)。结论PsA占银屑病患者的5.8%,在银屑病患者中并非少见,且多数患者处于漏诊状态。广大皮肤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以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预防畸残的发生。第二章关节病型银屑病少见临床类型的研究第一节SAPHO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背景SAPHO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该病的范畴和PsA存在交叉。目的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22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并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7例,女15例,皮损出现平均年龄45岁,骨关节受累平均年龄44岁。皮损表现为掌跖脓疱病者21例,暴发性痤疮者1例。骨关节受累中前胸壁受累19例,外周关节者4例,骶髂关节受累2例。其中10例患者关节受累早于皮损发生,9例患者皮损早于关节受累,3例患者皮损与关节受累同时出现。关节受累与皮损出现平均间隔2.7年,最长达20年。结论皮肤科就诊的SAPHO综合征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掌跖脓疱病和前胸壁骨关节受累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第二节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关节病型银屑病14例分析背景远端指间关节炎型(distal interphalangeal predominant, DIP)PsA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目的对DIP型PsA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门诊P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对首发类型为DIP型的14例P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1岁(2359岁),男:女为4:3。所有患者皮损均早于关节炎发生,平均发病间隔为13年。所有患者头皮均受累,受累关节指/趾伴甲损害者10例(71.4%)。随着病程的进展,14例中有8例患者出现DIP关节外的其他关节受累,临床分型亦出现变化。10例患者曾被误诊,延迟诊断时间平均为6年。结论皮损早发于关节炎、头皮损害及甲受累与DIP型PsA密切相关。PsA临床分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Moll和Wright临床分型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病临床误诊和延迟诊断现象严重,广大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第二部分关节病型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第一章以银屑病GWAS结果为基础的关节病型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背景PsA易感基因尚未明确。近期银屑病GWAS成功发现多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其中多数位点与PsA的关系尚不明了。目的对GWAS研究发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在PsA、不伴有关节炎的银屑病(PsC,psoriasis cutaneous only)及对照样本中进行关联研究。方法对30个区域46个SNP,以379例PsA、595例PsC及1181例对照为样本,以Sequenom为平台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采用Cochran’s Q和I2方法对PsA和PsC之间、以及脊柱型PsA和外周关节型PsA之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ERAP1基因( rs151823, p =2.82×10-6, OR=1.47)、IL28RA基因(rs4649203, p =6.14×10-6, OR=0.66)、GJB2基因(rs3751385, p= 6.59×10-4, OR=1.33)与PsA相关,并在中国人群PsA样本再次证实了TNIP1基因(rs17728338, p=1.84E×10-8 OR=1.98)和IL12B基因(rs2546890,p =4.20×10-7 ,OR=1.52)与PsA的相关性。亦在PTTG1、IL1、NOS2、IL23A等基因位点发现PsA的提示关联信号(p<0.05)。再次证实了IL28RA基因(rs4649203,p= 2.64×10-6 ,OR= 0.70)、ERAP1基因(rs151823, p=2.72×10-6,OR=1.39)、TNIP1基因(rs=17728338 p=5.29×10-5 , OR=1.59)、IL12B基因(rs2546890, p= 5.21E×10-4 ,OR=1.28)与PsC的相关性。异质性分析发现PsA和PsC在ZNF816A基因(Q检验P值为0.04,I2 =75.97%)存在异质性。结论ERAP1、IL28RA、GJB2、TNIP1、IL12B等基因是PsA和PsC共有的易感基因。ZNF816A基因可能是PsC特有的易感基因,与PsA无关。第二章以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GWAS结果为基础的关节病型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背景PsA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等方面具有某些共性,且以往研究证实这些疾病易感基因间存在交叉。目的对近期GWAS研究发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SNP位点在PsA、PsC及对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研究。方法共选择29个区域的36个SNP,在379例PsA、595例PsC及806例健康对照样本中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采用Cochran’s Q和I2检验的方法对PsA和PsC、以及脊柱型PsA和外周关节型PsA之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ERAP1(rs27037,p=6.66×10-5,OR=1.43)和易感区域21q22.2(rs rs2242944,P=1.07×10-3, OR=0.72)与PsA显着相关。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IL23R(rs1004819,p=4.58×10-3,OR=1.28 )、2p15区域( rs10865331 , p=7.00×10-3 , OR=1.28 )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KIF5A-PIP4K2C(rs1678542,p=3.66×10-2,OR=0.81)与PsA具有提示关联信号。ERAP1基因与PsC亦显着相关。21q22.2区域、IL23R基因与PsC无相关性。PsA亚型分析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IL23R(rs11209032)与脊柱型PsA相关(p=1.57×10-3,OR= 1.52),而在仅伴有外周关节炎PsA中无阳性意义(p=5.53×10-1,OR=1.07)。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基因AFF3、KIF5A-PIP4K2C、7q32.3区域与外周关节型PsA组存在提示关联信号,与脊柱组无相关性。结论ERAP1基因是PsA、PsC和强直性脊柱炎共有易感基因。21q22.2区域是PsA和强直性脊柱炎共有易感位点。脊柱型PsA与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遗传学背景,而外周关节型PsA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学背景。
郑占才,王家璧[3](2011)在《二期梅毒较少见的皮肤损害》文中指出二期梅毒皮疹以形态多样着称,其中斑疹最常见,其次是丘疹、斑丘疹和丘疹鳞屑性损害。偶可表现为结节样、银屑病样、脓疱型、环状、湿疹样,或表现为脱发、甲病变、口腔黏膜斑等。了解二期梅毒较少见的皮肤损害类型,详细询问病史和性接触史,仔细检查皮损,做梅毒血清试验,必要时进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最大程度地避免误诊和漏诊。
王轶,栾岚,赵杨,奥登苏日塔,王希,李忱,张文,高志强[4](2021)在《SAPHO综合征耳鼻咽喉表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SAPHO综合征患者的耳鼻咽喉表现以及难治性SAPHO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效果,探讨SAPHO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横断面临床研究观察135例SAPHO患者的耳鼻咽喉主客观表现,对难治性病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3例扁桃体切除术后皮肤损伤(以下简称皮损)、骨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耳郭/外耳道脓疱疹、化脓性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咽喉炎发生率分别为16.3%、5.9%、20.0%、8.1%、15.6%、28.1%、48.1%和53.3%。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1年时的皮损、骨痛消失率分别为18%和33%、57%和77%。结论本研究发现SAPHO患者耳鼻咽喉炎症表现突出,约半数患者有慢性扁桃体炎和(或)慢性咽喉炎。扁桃体切除术后1年时患者骨痛、皮损消失率高。推测扁桃体炎可能是SAPHO的诱发因素之一。扁桃体切除术可能成为SAPHO候选治疗方法之一。
张晗[5](2019)在《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色素痣及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经皮肤镜拟诊、病理活检确诊的色素痣患者143例,皮疹172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73例,皮疹82处。将两种疾病的患者分别按照皮肤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皮肤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对应关系。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1.不同病理类型色素痣患者一般情况143例色素痣患者,男性42例,女性101例,男:女比率约为1:2.40,年龄分布在1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1±13.78岁。172处色素痣皮疹,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分类:皮内痣(即intradermal nevi,IDN)92例,混合痣(即compound nevi,CN)62例,交界痣(即junctional nevi,JN)18例。皮内痣和混合痣位于头面颈部者最多;交界痣位于掌跖部位者最多。2.色素痣皮肤镜检查结果172例色素痣皮疹中,皮肤镜下球状模式、均质模式、网状模式、中央网状/均质外周球状模式或星爆模式、中央球状外周网状模式、双重模式、多元模式、平行沟模式、纤维模式、网格模式分别为59例、45例、24例、5例、2例、13例、16例、4例、2例、2例。3.色素痣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三种类型色素痣对应的皮肤镜模式均以球状模式、网状模式、均质模式相对较多。比较三类PN的三种主要模式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IDN常见的皮肤镜模式是球状模式、均质模式,CN最常见的模式是球状模式,JN最常见的模式是网状模式。观察到血管结构的色素痣皮疹共39例,其中IDN34例、CN5例,IDN的血管结构以弯曲血管最多见,混合痣以规则线状血管、弯曲血管相对较多。4.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一般情况73例SK患者,男性24例,女性49例,男:女比率约为1:2.04,年龄分布在3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9±11.93岁。SK皮疹位于躯干及头面颈部位者较多。5.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病理结果82例SK皮疹经病理组织检查后分类:棘层肥厚型SK36例,角化过度型SK25例,腺样型SK20例,刺激型SK1例,克隆型SK0例。6.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检查结果82例SK皮疹经ELM检查后分类:斑片型SK19例,疣状增生型SK17例,扁平丘疹型SK28例,天鹅绒样型SK18例。7.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皮肤镜下四种类型SK对应的常见病理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镜下斑片型SK对应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角化过度型SK,其次为棘层肥厚型SK;疣状增生型SK的常见病理类型是腺样型SK;扁平丘疹型SK的常见病理类型是棘层肥厚型SK;天鹅绒样型SK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角化过度型SK,其次是棘层肥厚型和腺样型SK。结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皮肤镜是很好的临床诊断辅助技术。
李世军,张伟,卢彬,汪宇,刘志,周文明,李远英,陆洪光[6](2016)在《掌跖银屑病1例》文中提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123%,其皮疹既可局限出现,又可泛发于全身,如指甲、手掌、足底等,以寻常型最为常见[1]。掌跖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寻常型银屑病类型,以典型的角化性斑块、脱屑为特征,常被误诊、漏诊,国内罕有报道[1-2]。现报道1例掌跖受力区出现特征性的皮损的掌跖银屑病。
高丽娟[7](2013)在《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及白芍总苷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斑贴试验检测结果,总结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观察白芍总苷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为预防和治疗掌跖脓疱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97例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2.对符合斑贴条件的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筛查每位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3.将符合条件的9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同时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疗程均为8周。然后进行疗效比较,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用SPSS18.0完成全部统计分析。结果:1.197例掌跖脓疱病中,男女比例为1:1.32,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以41-50岁的比例最高;病程以5年以内居多,且以反复发作者最常见;职业中工人、农民占多数;发病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诱发或者加重病情的因素中以感染因素最常见;87例患者有吸烟不良嗜好;3例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发病部位掌部以大鱼际最好发,足底以足弓最好发。2.113例患者行斑贴试验发现有84例患者出现了一种甚至是多种的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4.34%。阳性率较高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32.74%)、硫酸镍(29.2%)。3.治疗4周时实验组的有效率为4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4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8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者5人,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者8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掌跖脓疱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首要的发病因素。3.吸烟可能在诱发或加重掌跖脓疱病中起一定的作用。4.重铬酸钾、硫酸镍可能是诱发或加重掌跖脓疱病的潜在因素。5.掌跖脓疱病可以认为是不同于银屑病的独立疾病。6.白芍总苷治疗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刘瑛,李承新,刘玉峰[8](2006)在《脓疱型银屑病18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的183例患者,分析其病史资料、临床特征和治疗经过,并对其临床、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3050岁之间最多,上呼吸道感染为已知最常见发病诱因,进行光疗患者的治愈率高于非光疗患者。有11例湿疹、1例手足癣被误诊为该病;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以手足癣为主。结论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药物联合光疗可提高脓疱型银屑病的治愈率。
张江林,黄烽[9](2005)在《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所伴随的关节病变影像学特征。6例患者均有胸锁关节肿痛、腰背疼痛和手足脓疱疹,无小关节受累及关节外表现;HLAB27均为阴性。结果2例CT示:胸锁关节增生、硬化;6例骶髂关节CT检查均未发现骶髂关节炎。结论胸锁关节肿痛及腰背疼痛是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CT显示的胸锁关节增生硬化性改变和无骶髂关节炎是本病的影像学特征。
杨雁,王尚兰[10](2004)在《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文中研究表明分析报告 1例被误诊为冻疮和弥漫性掌跖红斑角化症的掌跖银屑病。患者表现为双掌跖红斑鳞屑性皮损 ,反复皲裂 ,行走疼痛 ,手足背散在皮损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组织病理符合银屑病。
二、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论文提纲范文)
(1)TNF-α拮抗剂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资料与方法 |
一. 病例选择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二. 检索策略 |
三. 文献评价 |
四. 数据处理 |
结果 |
一. 检索及筛选结果 |
二. 一般资料 |
三. 临床表现特点 |
四. 生物制剂类型及诱导时间 |
五. 实验室检查 |
六. 治疗及预后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注TNF-α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出现银屑病加重一例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2)关节病型银屑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关节病型银屑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研究 |
第一章 关节病型银屑病在银屑病中构成比及临床特征的研究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关节病型银屑病少见临床类型的研究 |
第一节 SAPHO 综合征22 例临床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节 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关节病型银屑病14 例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关节病型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 |
第一章 以银屑病 GWAS 结果为基础的PsA 易感基因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以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GWAS 结果为基础的PsA 易感基因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课题综述 关节病型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二期梅毒较少见的皮肤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 结节性二期梅毒 |
2 银屑病样二期梅毒疹 |
3 脓疱型二期梅毒疹 |
4 环状二期梅毒疹 |
5 湿疹样二期梅毒 |
6 二期梅毒口腔黏膜损害 |
7 皮肤附属器二期梅毒 |
8 其它形态的二期梅毒皮损 |
9 结语 |
(4)SAPHO综合征耳鼻咽喉表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记录骨痛及全身皮损评分: |
3.耳鼻咽喉症状与专科检查: |
结 果 |
讨 论 |
(5)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色素痣 |
2.1.1 不同病理类型色素痣患者一般情况 |
2.1.2 皮肤镜检查结果 |
2.1.3 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
2.2 脂溢性角化病 |
2.2.1 性别、年龄、部位等一般情况 |
2.2.2 组织病理结果 |
2.2.3 皮肤镜检查结果 |
2.2.4 皮肤镜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
3.讨论 |
3.1 色素痣 |
3.2 脂溢性角化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皮肤镜在皮肤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及白芍总苷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试剂 |
1.1.3 研究方法 |
1.1.4 判断标准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年龄性别分布 |
1.2.2 病程 |
1.2.3 职业 |
1.2.4 发病季节 |
1.2.5 首次发病诱因或疾病加重因素 |
1.2.6 个人史 |
1.2.7 家族史 |
1.2.8 伴发系统疾病 |
1.2.9 皮疹分布 |
1.2.10 斑贴试验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白芍总苷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治疗方法 |
2.1.3 病情严重程度评价 |
2.1.4 疗效判定标准 |
2.1.5 不良反应观察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2 掌跖脓疱病患者用药后疗效比较 |
2.2.3 不良反应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一 掌跖脓疱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一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掌跖脓疱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
综述二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TNF-α拮抗剂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D]. 单芳芳. 苏州大学, 2019(04)
- [2]关节病型银屑病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杨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11(10)
- [3]二期梅毒较少见的皮肤损害[J]. 郑占才,王家璧. 中国性科学, 2011(03)
- [4]SAPHO综合征耳鼻咽喉表现的临床研究[J]. 王轶,栾岚,赵杨,奥登苏日塔,王希,李忱,张文,高志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21(01)
- [5]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D]. 张晗.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掌跖银屑病1例[J]. 李世军,张伟,卢彬,汪宇,刘志,周文明,李远英,陆洪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7]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及白芍总苷治疗作用的研究[D]. 高丽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8]脓疱型银屑病18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 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07)
- [9]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J]. 张江林,黄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09)
- [10]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J]. 杨雁,王尚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2)
标签:银屑病论文; 掌跖脓疱病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论文;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论文; 皮肤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