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黄疸防治最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萍[1](2021)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参考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背景,构建科学合理的、实用的、适合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确定培训大纲中各课程的重要性,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药物处方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调研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文献,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查找国外知名大学官网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了解国内外护士处方教育现状。结合我国护理本科、研究生教育现状,拟定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初稿。2.半结构访谈法依据专家纳入标准分别选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专业的专家各2名,共计6名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整理分析访谈结果,经小组讨论后修改形成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第一轮咨询问卷。3.改良德尔菲法邀请省内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中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的专家共30名进行专家咨询,咨询关于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内容,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结果。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咨询结果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的计算。确定培训大纲中各培训内容的权重,运用克朗巴赫ɑ系数和相关系数对培训大纲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1.专家的代表性较好,咨询结果可靠从专家基本情况可看出,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且均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代表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和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740和0.135(P<0.001)。由此可见,专家对本课题的关注程度和认可度较高,所有专家对此培训大纲的认同度也较为一致,咨询的结果可靠。2.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后,最终确立了适用于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其共涵盖了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等六个课程版块,这六板块共有18项课程内容(包含91项授课内容和2项考核内容),并根据培训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培训目标以及学时数,共116个学时(1学时=50min),此外,还确定了讲授、案例分析、PBL、演示法、翻转课堂、实验室高仿真模拟教学等培训方式。3.培训大纲中培训课程的权重结果培训大纲中六个板块(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的权重依次为0.145、0.169、0.178、0.165、0.173、0.165。除第一章课程导论的权重较低,与其它单元权重相差较大外,其余单元权重相差不大。4.培训大纲的信效度评价结果信度方面,除第一单元“课程导论”外,其余课程单元与所包含的章节内容的内部信度依次为0.589、0.848、0.890、0.707、0.827;除第二章与其两节内容间信度较差外,其余章节的内部信度都较好;效度方面,这六章内容以及各章与所包含的各节内容间的相关性较好,由此看来,此培训大纲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培训大纲内容全面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为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吴淑玲[2](2021)在《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的疗效进行观察,明确该疗法的优势。2.为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07月至2020年12月由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入组标准,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性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配合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进行治疗。治疗次数及疗程每日1次,疗程为7天。对两组新生儿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血清学指标进行观察,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记录、处理、分析、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显着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值更为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学指标:①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的TBIL、IBIL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TBIL、IBIL之差明显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ALT、AST、γ-GT之差明显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K、CK-MB、LDH下降差值方面,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前后CRP差值方面,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vs 86.05%,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1.11%vs 11.63%,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黄疸消退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的治疗方面,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显着,相较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前者在改善患儿中医证候,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提高治愈率、总体有效率,缩短病程,减少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更加优秀的表现,此外,其还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冯健瑞[3](2021)在《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4)”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其涉及的中药组方进行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按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这7大数据库,并且手工检索会议论文中有关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时间限定为建库日期至2020年12月。两位经培训过的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和收集研究数据,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分别进行质量评估和Meta分析,并将纳入文献涉及的中药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4)”,探索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用药规律。结果:1.Meta分析:最终获得34篇关于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RCT研究,共有3401例患儿,其中试验组患儿为1700例,对照组1701例。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RR=1.15,95%CI(1.12,1.18),Z=9.36,P<0.00001];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单纯常规治疗[SMD=-2.74,95%CI(-2.74,-1.58),Z=7.31,P<0.00001];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黄疸天数较单纯常规治疗缩短[SMD=-2.71,95%CI(-3.37,-2.05),Z=8.02,P<0.00001];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住院天数较单纯常规治疗减少[SMD=-1.03,95%CI(-1.57,-0.48),Z=3.68,P=0.0002];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光疗时间较单纯常规治疗缩短[SMD=-0.95,95%CI(-1.26,-0.64),Z=6.02,P<0.0001];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单纯常规治疗少[RR=0.51,95%CI(0.36,0.71),Z=3.94,P<0.0001]。2.用药规律: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组方用药擅用清热类药物、利水渗湿退黄类药物,其所用之药物主要归于肝及脾胃经,性味多以寒、苦、辛为主。茵陈是诸多医家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而茵陈、栀子、大黄三者间连用次数最多,是核心药物。结论:1.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总有效率、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退黄天数、住院天数、光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上均有优势。2.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4)”对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组方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中药组方中所含药物多具有苦寒之性味,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法,在清利肝胆湿热的同时兼顾脾胃,善用苦寒的药物实现对湿热之邪的调治,用药体现通过肝脾同治之抑木扶土法实现对肝脾的调治,并根据疾病的变证,结合患儿症状随证治之。
王静[4](2021)在《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有效减少黄疸新生儿的红细胞血色素,避免神经系统受损,减少新生儿因红细胞血色素引发的脑损伤问题,分析了新生儿黄疸几种常见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利弊。主要有换血疗法、照射疗法、药物疗法、高压氧治疗、应用血液制品、联合疗法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杨秋霞[5](2020)在《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由于黄疸的患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刚出生时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发展为核黄疸,对听力以及智力造成一定的损害。该文回顾了新生儿黄疸的现况,并针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护理方案,从抚触护理、光疗护理、游泳、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按摩等方面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黄疸患儿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治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李颖莹[6](2020)在《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作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及体征之一,黄疸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光疗、动静脉同步换血、中西医结合、新生儿抚触治疗等。本文主要探讨新生儿黄疸近年来的诊治进展,结合近年相关医学文献,对新生儿黄疸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农小欣,苏晓文,符燕青,陈美岑,段桂姣,吕艳杭,王振常[7](2020)在《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上常用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高低来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在出生后24?d出现黄疸的婴儿,尤其是由于溶血引起的黄疸,有发展为急性和慢性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中药可通过调节胆红素代谢、调控胆汁酸合成与转运、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影响肝脏胶原形成等多个途径发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韩伟娜[8](2020)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患儿常有巩膜、黏膜、身体躯干、四肢、面部皮肤等部位黄染临床表现,严重者易患胆红素脑病。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光疗法、西药疗法、中药疗法、微生态制剂疗法、蒙脱石散疗法、换血疗法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借鉴。
刘欢[9](2020)在《推拿在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推拿在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18年9月分娩的2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纳入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分娩的25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推拿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TBIL)、摄乳量、大便次数监测情况以及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48 h、72 h血清TBIL均低于对照组,摄乳量及大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重症黄疸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推拿能够改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摄乳量和排便情况,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杨磊[10](2020)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指导思路。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每个疗程为5天,总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组在改善患儿胎黄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③两组治疗后TBIL、I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TBIL、IBIL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④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γ-GT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⑤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K、CK-MB、LDH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⑥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RP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⑦中药组患儿住院及光照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灌肠方联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儿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及蓝光照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灌肠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损害,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二、新生儿黄疸防治最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黄疸防治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培训大纲的构建 |
2.1 拟订培训大纲草稿 |
2.2 专家咨询问卷的编制 |
2.3 专家咨询的实施 |
2.4 数据处理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2 德尔菲咨询结果 |
3.3 第一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
3.4 第二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
3.5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最终咨询结果 |
3.6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权重设置 |
3.7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4.2 培训大纲的科学性分析 |
4.3 培训大纲的全面性分析 |
4.4 培训大纲的适用性分析 |
4.5 培训大纲的前瞻性分析 |
4.6 本培训大纲与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对比分析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3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
一、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
三、传统医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方法及实验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治疗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二、一般资料比较 |
三、临床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试验观察指标的选择 |
一、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 |
二、经皮胆红素测定(TCB) |
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肽酶(γ-GT) |
四、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 |
五、超敏C反应蛋白(CRP) |
第二节 治疗方法的选择 |
一、小儿推拿疗法安全有效 |
二、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的处方依据 |
第三节 结果分析与评价 |
一、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 |
二、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中医症候的影响 |
三、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TBIL、IBIL值的影响 |
四、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肝功能的影响 |
五、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心功能的影响 |
六、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炎性反应的影响 |
七、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总体疗效评价 |
八、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黄疸消退所需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影响 |
九、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安全性评价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检测证明 |
伦理审查报告 |
(3)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文献筛选管理和资料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偏倚性 |
3 讨论 |
3.1 方法学评价 |
3.2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3.3 局限性 |
3.4 展望 |
4 结论 |
第二部分: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分析软件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数据录入与规范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用药频次分析 |
2.2 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统计分析 |
2.3 中药配伍关联分析 |
2.4 聚类分析 |
2.5 复杂网络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综述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换血疗法 |
2 照射疗法 |
3 药物疗法 |
4 高压氧治疗 |
5 应用血液制品 |
6 联合疗法 |
7 结语 |
(5)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概述 |
2 早期护理干预 |
2.1 皮肤抚触 |
2.2 蓝光疗法 |
2.3 新生儿游泳 |
2.4 中药药浴 |
2.5 穴位按摩 |
3 结语 |
(6)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充分喂养 |
药物治疗 |
光疗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
其他疗法 |
(7)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与血清胆红素 |
1.1 新生儿黄疸 |
1.2 血清胆红素 |
2 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
2.1 实验研究 |
2.2 临床研究 |
2.2.1 中药内服 |
2.2.2 外治法 |
3 总结 |
(9)推拿在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新生儿血清TBIL、摄乳量及大便次数监测情况对比 |
2.2 2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10)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1.3 中医辨证治法 |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
2. 西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诊断及干预标准 |
2.3 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和退出研究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案 |
2.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 |
3.1 安全性观测 |
3.2 疗效观测 |
4. 疗效评定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临床疗效比较 |
6.3 实验室指标 |
6.4 住院天数及光疗时间 |
6.5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清热退黄灌肠方的研究 |
1.1 组方依据 |
1.2 中药灌肠法依据 |
1.3 单味药研究 |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新生儿黄疸防治最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D]. 王亚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D]. 吴淑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研究[D]. 冯健瑞.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J]. 王静. 黑龙江科学, 2021(02)
- [5]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杨秋霞. 科技资讯, 2020(32)
- [6]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 李颖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20(29)
- [7]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 农小欣,苏晓文,符燕青,陈美岑,段桂姣,吕艳杭,王振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24)
- [8]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进展[J]. 韩伟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08)
- [9]推拿在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中的应用[J]. 刘欢. 光明中医, 2020(09)
- [10]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杨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