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热点话题练习

第二部分热点话题练习

一、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习题精练(论文文献综述)

高豆豆[1](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与人民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史内容比较及使用建议》文中提出内蒙古地区将于2022年推行《中外历史纲要》来取代原有的人民版《历史》必修教科书。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中外历史纲要》与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人民版《历史》必修,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新变化。所以比较两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的变化十分必要。2017年版新课标与2003年实验版课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历史发展的整体观,重视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性;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由特定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和意义组成,逻辑清晰,陈述具体。与人民版《历史》必修相比,《中外历史纲要》课文正文系统在讲求历史发展连续性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大量调整。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时间轴教学法,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讲授汉族和少数民族冲突与交融的历史知识。《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课前导语更加生动有趣、选用的史料质量更高、加入了大量历史地图和探究性课后习题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课文辅助系统的作用。

王智宇[2](2021)在《统编高中教科书文献史料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献史料作为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观题的命题形式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因此,研究文献史料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作为必修性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在高中生历史学习历程中具有基础地位。论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各个栏目的文献史料为研究对象,以具体史料的运用为切入点,对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献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及重难点;对于史料、文字史料、文献史料以及史料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对于统编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文献史料按照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存在方式进行了具体分类。第三部分:对于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史料阅读”以及“研究与拓展”四个栏目的文献史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四部分:从科学性、多样性、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五个方面对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献史料的运用原则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五部分:立足教科书四个栏目的典型文献史料,结合课时教学案例,具体而深入地探究文献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这是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第六部分:综合教科书四个栏目文献史料的特点、运用原则以及具体运用的教学案例,反思和总结高中文献史料运用的教学策略。

沙廷婷[3](2021)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提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提示”是2019年投入使用的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的一个栏目,由教材编者撰写,取代了以往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这套教材的一大创新。它体现编写意图,揭示课文实质、提出学习路径等,对学生学习课文和教师开展教学有很大参考价值。本文系统梳理读写单元内附于课文后的所有“学习提示”,了解其内容及其分类,考察“学习提示”与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关联性,正确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能深入理解其对课文学习的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了整理和综述,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第二部分阐述“学习提示”的概念及其在教材中的所属系统,依据以往对教材系统分类的标准对其所属系统进行归类,确定其作用。并梳理“学习提示”的内容和构成要素,总结“学习提示”的结构。第三部分对“学习提示”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其大致类型。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思路与“学习提示”进行对比,探讨“学习提示”这一栏目改进之后体现的特点。第四部分考察“学习提示”同教材“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以及人民教育社出版的统编本教材配套的必修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关联性,由此明确“学习提示”在教材中的分工,明白“学习提示”在读写单元中同其他栏目的关联,明确“学习提示”在教材中的地位。第五部分基于前文对“学习提示”的梳理,以及对“学习提示”同其他栏目和《教师教学用书》的梳理,分析“学习提示”这一栏目的教学价值,发现它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并从“学习提示”编写内容和教学中利用情况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

葛力玮[4](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设计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其中,教科书习题作为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历史教学的核心资源,也进行了较大调整。为顺应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宝贵的教学资源,有必要研究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习题。而在2020年秋季学期,正值本人校外实习上课,本省市正式开展课程改革,首次接触运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因此基于时效性和实用性,本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习题为研究对象,整体分析教科书习题的设计与运用。本研究共五章内容。第一章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概述,着重阐述其类型和理论基础。依据习题的外在形式和答案来源,教科书习题分为概括梳理总结式习题、材料分析题、自主分析表达式习题和实践活动探究式习题。按照习题的答案数量分类,又可以将其分为封闭性习题和开放性习题。这两种分类方式不同,但都以桑代克的练习律、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第二章采取比较法,通过新旧版本教科书习题在习题分布、题量、栏目和类型等方面的比较,探究习题功能观以及教育理念的变化发展。在第三章,本研究依据辅助课文系统、契合课程目标、符合基本原则等教科书习题编制标准,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习题。而经过系统研究,新版教科书习题基本上符合上述标准,瑕不掩瑜。第四章则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师生对习题设计的认知以及实际运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上册习题的完成度有待提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基于上述设计和运用分析,论文的第五部分探究《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运用策略,包括调用多角度、补充要适度和整合有跨度,将习题设计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春华[6](2020)在《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文中认为初中数学新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力后备军,而新老教师更替,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使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新老交替的有序更新,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改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促使其尽快成长,希望为推动呼市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比较发达的先进地区,各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关注的重点,总结其优秀的做法,更好地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三所水平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以及新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该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很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均制定了各种培训措施来促进新教师成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且各校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有自己的特色:1.金山学校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名师引领;2.二附中采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培训过后进行的跟踪考核及对培训资源的充分挖掘值得借鉴;3.启秀中学特色之处在于“新教师”认定特色,稳定的师徒关系以及特色“磨课活动”等。但三所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忽视了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师徒帮带”实现困难;对培训方案的部分内容落实不足。2.二附中针对数学教材、数学本身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培训不足;师德师风内容培训形式单一等。3.启秀中学相较于其他两所学校,校外培训资源利用少;数学文化、数学史内容培训不足;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程度不足。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5条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1.深入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2.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3.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4.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5.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毛玲玲[7](2020)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整个社会都似乎浸染于微文化之中。在此语境下,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2014年,得风气之先的北京,其高考语文卷上出现了“微写作”试题。此后,“微写作”成为北京地区高考语文卷上必考题目之一。作为对语文教育教学起导向的高考,它无疑会使得日常教育教学中倍加重视包括微写作在内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事实上,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地区,也越来越对微写作加以重视。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微写作教学已经在具体实践了。基于此,我们选取此问题来做专题研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微写作,按其字面理解即可知,它是一种在新媒介文化影响下以短篇幅、少字数等为特征的写作,它可以借助新媒介,也可以用纸笔替代新媒介,但微文化的特质却让它能够区隔于其他写作。这种写作因其微,而可能表述精炼、主题明确和贴近日常生活。微写作走进课堂教学,给写作教学提出新问题。微写作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分支,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上,但是,微写作教学又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写作教学要努力做到具体而微,微而完整,微而有序,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微写作的教学流程,采取微写作教学分层计划,丰富微写作训练题目以及激发学生微写作兴趣等。实施微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的研究学段是立足于高中阶段,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微型学习等理论,围绕微写作教学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分析国内外研究微写作及微写作教学的现状,阐释研究的意义,并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方法。第一部分主要围绕高中微写作教学总体情状进行概述。具体讨论微写作内涵、教材中的微写作差异、微写作教学课型及特点等主要问题。其中,将微写作分为五大类。对比分析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微写作与《美国语文》教材中微型写作的差异,也关注人教版与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微写作方面的差异。注重分析微写作教学四大课型及特点。从生活化教育理念、微型学习理论及全语文教学理论来探索微写作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探索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对三所中学的师生抽样调查,根据数据以及实际情况发现,微写作教学存在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教学缺乏差异性、训练类型单一化、学生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基于微写作教学出现的问题,结合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微写作教学流程、制定分层教学计划、丰富微写作训练题目以及激发学生微写作兴趣等对策。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的研究。将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教师的课例分析,第二是自身实施微写作教学。从教学过程、环节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来反思微写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微写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第五部分是对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再思考。从网络环境和非网络环境两个维度思考微写作教学今后还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语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微写作以及微写作教与学的策略进行了再强调。

高建[8](2020)在《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与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逐步推行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革。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也基于国情厘定了核心素养的定义,即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这一定义中强调了人适应变化情境的能力,而人用来适应变化情境的最为基础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习。在教学层面来看,我们的教学方式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保证教学高收益、高效率地进行。这也就是教学方式变革中首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本文在前人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基于自主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理论,重新对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进行理论层面的建构,即在理论层面对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编写、使用、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进行讨论。力求教学模式本身能够符合有效教学的一般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理论的建构则需要实践的检验与完善,故而笔者深入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课堂,对教师与学生的上课情况及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观察,进行了课例研究。并发放问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心理、师生对于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之下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产生哪些变化,实施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问题。最后,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课堂观察的自身体会与思考,分别从内容与结构、预设与生成、共性与个性三对关系处理的角度给出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编写的改进策略;按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学习过程分别给出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使用的改进策略;从评教与评学两个层面对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工作给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方便教师的工作。

陈文雅[9](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思维能力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自从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被提出后,对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从未停止。但通过日常观察和教师经验发现目前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仍不甚理想,所以,本论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认识水平、实施情况、实施的困难和优势三个方面出发,自编教师问卷对教师生物学教学中对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现状是:(1)教师对科学思维能力内涵不明确;(2)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较了解;(3)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较强烈;(4)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措施落实具有高考压力和缺乏具体实施方法等困难;(5)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有贴近生活,科学史丰富,可以实验教学等优势。然后,从胡卫平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三维结构出发,自编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自评量表,并结合某市2019届高二年级附中集团联考试卷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是:(1)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学思维方法上演绎与推理方法和模型与建模最弱,而在科学思维品质上独创性和批判性最弱;(2)高二明显强于高一,其中科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对科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3)男女整体基本无差异,在具体方法和品质上各有强弱;(4)与生源呈正相关;(5)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时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弱于学习生物学知识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为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先基于其影响因素,对社会、学校和教师分别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议。最后,针对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种科学思维品质提出了以下策略: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维度分别提出了活用教材插图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概念性变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论证式教学——CER(主张-证据-推理)论证模型和科学史教学策略;在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维度分别提出了推广STS(科学-技术-社会)试题,深化思维策略、精练典型试题,形成范式策略、对比变型试题,促进多解策略、例举开放性试题,创新生活策略、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辩证思考策略。并结合相关策略分享部分教学设计案例。

周乐妍[10](2020)在《POE策略下初中生物学迷思概念的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要聚焦生物学大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观,将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到位。实践证明,概念习得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相辅相成。学生在未经系统学习之前,已对世界有了一定认识,只是其观念较为零碎、片面或不完全科学,教育者将其称为迷思概念。过多的迷思概念会影响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判断,而科学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完善对于世界的认识。如何发现学生的迷思概念并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科学概念?这是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前人有关迷思概念转化的研究基础上,融入POE概念转化策略,针对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开展研究。第一步,阅读并整理文献资料,通过研究现状,初步确定研究思路;第二步,梳理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方法,确定适宜的教学策略;第三步,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展开调查: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迷思概念研究状况、概念教学现状及教师定位,并根据教师反馈,整理出七年级上册迷思概念统计表。编制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及迷思概念测验卡,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状况及迷思概念进行调查;第四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及学生反馈,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第五步,设计出概念转化方案:先是采用POE策略对《开花和结果》一节展开迷思概念转化的实证研究,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成绩展开数据分析;再是探究三个不同课型下POE策略的运用情况,选取了习题课、复习课、新授课三个教学片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最后总结概念转化型课堂设计的原则;第六步,对POE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运用POE策略进行概念转化研究后效果较佳,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养成概念转化的习惯,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

二、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习题精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习题精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外历史纲要》与人民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史内容比较及使用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关于历史教科书概念的研究
        2.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相同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3.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整体特点的比较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一、教科书编写依据的比较
    (一)两个版本课标内容的相同点
        1.都包含君主集权强化的内容
        2.都包含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内容
        3.都包含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发展史内容
    (二)两个版本课标内容的不同点
        1.内容要求不同
        2.内容的编写模块分布不同
        3.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不同
二、课文正文系统内容的比较
    (一)课文正文系统内容的相同点
    (二)课文正文系统内容的不同点
        1.课文正文系统内容的叙述中心不同
        2.课文正文系统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
三、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一)文字材料辅助系统的比较
        1.文字材料辅助系统的相同点
        2.文字材料辅助系统的不同点
    (二)图片材料辅助系统的比较
        1.图片材料辅助系统的相同点
        2.图片材料辅助系统的不同点
四、对教师使用新版教科书的建议
    (一)针对《中外历史纲要》课文正文系统特点的实施建议
    (二)针对《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特点的实施建议
        1.针对文字材料辅助系统特点的实施建议
        2.针对图片材料辅助系统特点的实施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统编高中教科书文献史料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文献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史料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
        (三)文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四)文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地位
        (五)文献史料在高考命题中的重要地位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重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难点
    四、概念界定:史料、文字史料、文献史料、史料教学
        (一)史料的概念
        (二)文字史料的概念
        (三)文献史料的概念
        (四)史料教学的概念
第二章 文献史料的分类
    一、依照文献史料的来源分类
    二、依照文献史料的表现形式分类
        (一)原始文字史料
        (二)撰述史料
        (三)文艺史料
    三、依照文献史料的存在方式分类
第三章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文献史料的类型
    一、 “历史纵横”栏目中的文献史料
    二、 “学思之窗”栏目中的文献史料
    三、 “史料阅读”栏目中的文献史料
    四、 “研究与拓展”栏目中的文献史料
第四章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文献史料的运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三、典型性原则
    四、针对性原则
    五、系统性原则
第五章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文献史料的具体运用
    一、 “历史纵横”栏目中文献史料的具体运用
        (一) “历史纵横”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二) “历史纵横”在习题中的运用
    二、 “学思之窗”栏目中文献史料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思之窗”进行预习
        (二) “学思之窗”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三、 “史料阅读”栏目中文献史料的具体运用
        (一) “史料阅读”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二) “史料阅读”在习题中的运用
    四、 “研究与拓展”栏目中文献史料的具体应用
        (一) “研究与拓展”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二) “研究与拓展”在习题设计中的运用
第六章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文献史料的运用策略
    一、教科书内外史料相结合
    二、论从史出
    三、史料与问题结合
        (一)正确运用教科书中的问题
        (二)补充问题,充分挖掘文献史料的价值
    四、合理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献史料
        1、合理处理文献史料
        2、合理处理文艺史料
    五、通过文献史料的运用渗透情感教育
    六、要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提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学习提示”概念界定及教材梳理
    第一节 “学习提示”概念界定
        一 “学习提示”概念界定
        二 “学习提示”在教材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习提示”内容及结构
        一 “学习提示”的内容
        二 “学习提示”的构成
第二章 “学习提示”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节 “学习提示”的分类
        一 依据课文数量分类
        二 依据文体分类
        三 依据“学习提示”内容分类
    第二节 “学习提示”的特点
        一 “学习提示”与人教版“研讨与练习”设计思路比较
        二 教材改进体现出的“学习提示”的特点
第三章 “学习提示”关联性考察
    第一节 “学习提示”间的关联性
        一 单元内部(不同文体“学习提示”之间的关联)
        二 同一文体“学习提示”的关联
    第二节 “学习提示”与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的关联
        一 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的构成
        二 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提示关联性考察
    第三节 《教师教学用书》与“学习提示”一致性考察
        一 《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体例体参考“学习提示”
        二 引导教师重视“学习提示”的使用
第四章 “学习提示”的价值及反思
    第一节 “学习提示”编写的反思
        一 “学习提示”多元建构的思考
        二 个别“学习提示”语言表述不够准确
    第二节 教学中“学习提示”的利用情况及反思
        一 直接参考“学习提示”
        二 借鉴“学习提示”的内容并补足其留白之处
        三 未注意到“学习提示”内提示的课文间的差异
    第三节 “学习提示”的价值
        一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 “学习提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解析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分类
    (三)《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理论基础
二、与旧版本历史教科书习题相比较的设计分析
    (一)习题题量与分布的比较
    (二)习题栏目的比较
    (三)习题题型的比较
三、依据教科书习题编制标准的设计分析
    (一)以辅助课文系统为标准的考察
    (二)以契合课程目标为标准的考察
    (三)以符合习题设计原则为标准的考察
四、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的设计与运用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论
五、《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教学运用
    (一)调用多角度
    (二)补充要适度
    (三)整合有跨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设计与运用的调查问卷
后记

(6)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评述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呼市地区中学教育发展简史
    2.2 呼市地区数学新教师的选拔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新教师
        2.3.2 校本培训
    2.4 新教师的特征
    2.5 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
    2.6 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
        2.6.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6.2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2.6.3 终身教育理论
    2.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7.1 专业知识
        2.7.2 专业精神
        2.7.3 专业能力
    2.8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3章 金山学校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的调查
    3.1 学校介绍
        3.1.1 基本概况
        3.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3.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3.2 调查结果
        3.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3.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3.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3.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3.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3.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查
    4.1 学校介绍
        4.1.1 基本概况
        4.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4.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4.2 调查结果
        4.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4.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4.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4.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4.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4.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启秀中学调查
    5.1 学校介绍
        5.1.1 基本概况
        5.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5.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5.2 调查结果
        5.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5.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5.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5.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5.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5.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完善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议
    6.1 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6.2 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
    6.3 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
    6.4 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
    6.5 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五)研究方法
一、从微写作到微写作教学
    (一)微写作
        1.微写作内涵
        2.微写作类型
        3.微写作特点
        4.微写作与片断作文、小作文的区别
    (二)高中语文教材对比
    (三)微写作教学
        1.微写作教学的特点
        2.微写作教学的意义
        3.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理念
二、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准备
        2.调查实施
    (二)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2.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三)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三、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对策
    (一)明确微写作教学流程
        1.确立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情境
        3.指导写作过程
        4.实施多元评价
        5.布置写作训练
    (二)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三)丰富微写作训练题目
        1.创造新题
        2.改编真题
        3.利用习题
    (四)激发学生微写作兴趣
        1.从“微”入手,侧重生活观察
        2.指导方法,吸取阅读营养
        3.引进媒介,助力微写作教学
四、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
    (一)课例分析
    (二)教学实践
        1.《___项羽》教学实践
        2.《学会刻画人物外貌——抓特征》教学实践
    (三)教学反思
        1.《___项羽》教学反思
        2.《学会刻画人物外貌——抓特征》教学反思
五、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再思考
    (一)非网络环境下微写作教学
        1.微写作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关系
        2.篇幅局限深层次地思考表达
    (二)网络环境下微写作教学
        1.信息技术的两面性
        2.设施条件限制教学需求
        3.平台开放加大教学难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8)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与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国内外关于“教学案一体化”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学案
        (二)教学案一体化
        (三)教学模式
        (四)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自主学习理论
        (二)有效教学理论
第三章 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论
    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
        (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原则
        (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
        (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原则
        (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方法
    三、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评价
        (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评价原则
        (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第四章 研究案例和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设计
    二、案例分析
        (一)概念课案例分析
        (二)原理课案例分析
        (三)习题课案例分析
        (四)质性研究结果总结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学习过程分析
        (三)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四)量化研究结果总结
第五章 改进策略与研究结论
    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编写的改进
        (一)内容与结构
        (二)预设与生成
        (三)共性与个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使用的改进
        (一)课前使用策略
        (二)课堂教学使用策略
        (三)课后使用策略
    三、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评价的改进
        (一)评价教师的教
        (二)评价学生的学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复数(1)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附录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附录4 对称问题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发展要求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1.1.2 生物学发展要求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1.1.3 生物学教学要求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1.1.4 学生自身要求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文本分析法
        1.4.4 案例分析法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科学思维能力
        2.1.3 生物学中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3.问卷调查
    3.1 教师调查
        3.1.1 问卷的编制
        3.1.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3.2 学生调查
        3.2.1 问卷编制
        3.2.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3.3 试卷分析
        3.3.1 得分情况
        3.3.2 科学思维薄弱的表现
4.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环境因素
    4.2 教师因素
    4.3 学生因素
5.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5.1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综合策略
        5.1.1 完善社会条件的策略
        5.1.2 丰富学校资源的策略
        5.1.3 提高教师素养的策略
    5.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5.2.1 针对深刻性培养的策略
        5.2.2 针对敏捷性培养的策略
        5.2.3 针对灵活性培养的策略
        5.2.4 针对独创性培养的策略
        5.2.5 针对批判性培养的策略
6.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反思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POE策略下初中生物学迷思概念的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概念解析
        2.1.1 POE教学策略
        2.1.2 科学概念
        2.1.3 迷思概念
        2.1.4 概念转化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2.3 与其他概念转化策略的比较研究
        2.3.1 科学史发展教学策略
        2.3.2 类比策略
        2.3.3 运用POE策略的优势
    2.4 现实依据
        2.4.1 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要求
        2.4.2 教师教法分析
        2.4.3 学生学情分析
第3章 初一学生的生物学迷思概念现状调查
    3.1 迷思概念的调查
        3.1.1 教师转化迷思概念情况调查
        3.1.2 学生形成迷思概念情况调查
    3.2 调査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3.3 调査结果统计分析
        3.3.1 基本情况调查
        3.3.2 学生迷思概念调查
    3.4 调查反映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4.1 小学科学的学习不够系统
        3.4.2 学生的聚焦能力难以保障
        3.4.3 学生的学习方法未能转变
        3.4.4 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不足
        3.4.5 学生尚未意识或没有转变自己的迷思概念
第4章 POE策略下学生迷思概念转化的构建研究
    4.1 POE策略下概念转化的实证研究
        4.1.1 研究对象及内容的选定
        4.1.2 实施过程
        4.1.3 基于POE策略下“开花和结果”一节的教学设计
    4.2 POE策略下不同课型的课堂改进
        4.2.1 习题课改进片段
        4.2.2 复习课改进片段
        4.2.3 新授课改进片段
    4.3 POE策略下课堂设计原则
        4.3.1 学生主体——教学灵感的来源
        4.3.2 课堂活动——核心素养的新舞台
        4.3.3 内容衔接——初一教师的必修课
        4.3.4 教学做思——学习的智慧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1.1 POE策略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
        5.1.2 实施效果分析
    5.2 研究中的问题
    5.3 任务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一学生生物学迷思概念调查问卷
附录 B 开花和结果前、后测习题
附录 C 习题课前后测试题
附录 D 学习单节选
附录 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四、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习题精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历史纲要》与人民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史内容比较及使用建议[D]. 高豆豆.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统编高中教科书文献史料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 王智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习提示研究[D]. 沙廷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习题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 葛力玮.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D]. 王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毛玲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与使用研究[D]. 高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陈文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POE策略下初中生物学迷思概念的转化研究[D]. 周乐妍.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第二部分热点话题练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