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力隆胶囊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蕾[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福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七福饮(QFY)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功效作用网络,研究七福饮对VD大鼠及SAM鼠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 Med、Web of Science从建库至2020年6月份期间QFY治疗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评估偏倚风险。Meta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总有效率、MMSE评分、HDS评分、ADL评分的差异,并采用漏斗图、敏感性分析、begg和Egger’s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进一步评价。2.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采用多个数据库联合分析QFY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和VD作用靶点,构建“QFY活性成分—VD作用靶点”网络图,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并对其进行Cluo Go和Pathway分析,预测可能作用机制。3.确定最优色谱条件,进行专属性、线性关系及方法学考察,建立七福饮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不同批次提取的10批QFY供试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后期药效学实验结果的一致性。4.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QFY给药6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明暗穿梭被动回避3种行为学实验观察QFY对V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取海马、纹状体、胼胝体组织,探讨QFY对各组大鼠MMP2、MMP9、ZO-1、Occludin、PSD95、CX47、MBP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尼氏染色、LFB髓鞘染色明确QFY对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5.以快速老化鼠SAMP8为研究对象,QFY给药30天后,通过Y迷宫、新物体识别、筑巢实验观察QFY对SAMP8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取海马、皮层组织,探讨QFY对SAM鼠MMPs相关调控蛋白(MMP2、MMP9、ZO-1、PSD95)、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炎症(NF-κB、IL-1β、IL-6)及凋亡(Bcl-2、Bax、Cyt C)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另外,通过HE染色、TUNEL免疫荧光明确QFY对SAMP8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1.最终纳入9项RCTs,共6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证实了七福饮临床治疗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QFY中的槲皮素、异甘草酚、光甘草定、菜豆异黄烷、柚皮素、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作用于MMP2、MMP3、MMP9等靶点,通过细胞核外雌激素、胶原降解、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血管性痴呆作用。3.优选乙腈—0.1%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了七福饮HPLC指纹图谱。前期专属性、线性关系及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确定了18个共有峰,归属了阿魏酸、人参皂苷Rb1、甘草酸3个指标成分。10批QFY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53~1.000,其中阿魏酸含量范围:298.59~311.29 mg/kg;人参皂苷Rb1:511.04~629.23 mg/kg;甘草酸:701.05~890.62 mg/kg;含量差异不大,稳定性强。4.与假手术组相比,VD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及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减少;新物体识别指数及停留时间均下降;明暗穿梭进入暗箱次数多、停留时间长;QFY给药后可改善上述行为学指标变化。QFY可下调MMP2蛋白表达,上调ZO-1、Occludin、PSD95、CX47、MBP蛋白表达水平,并改善VD大鼠海马及脑白质的病理学变化。5.与SAMR1鼠相比,SAMP8鼠自发交替反应率、新物体识别指数及停留时间百分比、筑巢评分均显着降低,QFY给药后可提高上述行为学指标。QFY可下调皮层中MMP2、MMP9蛋白表达;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下调NF-κB、IL-1β、IL-6、Bax、Cyt C蛋白表达;并改善SAMP8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1.以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VD模型,其脑部缺血、气血不足的发病机理与中医气血不足、血流不畅、脑窍不通的病机吻合,QFY补气健脾、养血滋肾、活血开窍的功效对VD大鼠学习记忆有改善作用。2.以QFY治疗VD的功效网络研究中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这一信号通路入手,实验验证了七福饮对VD大鼠的作用机制与调控MMPs,进而改善血脑屏障相关。3.以衰老SAMP8为模型鼠,其年老体迈、五脏虚衰的特点与血管性痴呆病因相符,符合中医学“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用”的病机,QFY治疗后对SAMP8鼠的学习记忆有改善作用。4.QFY对SAMP8鼠的作用机制与调控MMPs、并改善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方面有关。
李文达[2](2021)在《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共6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如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与记录、相关量表的评分收集。应用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与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Shapiro-Wilk(S-W)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线性分析等,探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Hcy水平、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痴呆患者6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97岁;男性患者28人,平均年龄为75.57± 10.97岁;女性患者32人,平均年龄为77.62±7.13岁,男女比例约为1:1.14。60例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人,血管性痴呆患者23人,混合性痴呆患者15人,其他类型痴呆2人。相比于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妄想、淡漠及刻板运动更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P<0.05)。60例痴呆患者中,轻度痴呆患者12人,中度痴呆患者33人,重度痴呆患者15人。重度痴呆组的NPI总分显着高于轻度痴呆组(P=0.03),且更容易出现幻觉症状(P=0.02)。患者既往史中伴高血压史42人,脑血管病史30人,高脂血症史26人,糖尿病史25人,冠心病史17人。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有较低的Hcy水平(P=0.02)和较低的激越攻击症状发生率(P=0.03)。患者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病程长短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及Hcy水平无明显相关。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关系分析:本研究中精神行为症状条目共12项,分别为妄想、幻觉、激越攻击、抑郁低落、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刻板运动、夜间行为、进食障碍。每项12分,总分共144分。对Hcy水平与NPI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痴呆患者的Hcy水平越高,NPI得分越高,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这种正向影响关系更紧密。在12项症状条目中,出现淡漠症状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二者呈正相关(P=0.03)。3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证素共11个,包括阳亢、毒盛、阴虚、脾虚、阳虚、髓减、血虚、肾虚、气虚、血瘀、痰浊。其中伴有阳亢证素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P=0.01)。4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通过分析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发现伴有阳亢证素的患者NPI评分更高(P<0.01),且会出现更多症状条目表现(P<0.01)。在具体症状条目中,伴脾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P=0.02);伴血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1);伴阴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P=0.01);伴阳亢证素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P=0.01)以及易激惹症状(P=0.01);伴毒盛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3)。结论:1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其Hcy水平相关。2伴有淡漠症状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且其淡漠程度可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3伴有阳亢证素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类型及更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4痴呆患者的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间存在相关性:伴脾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伴血虚、毒盛证素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夜间行为症状;伴阴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伴阳亢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以及易激惹症状。
张丹丹[3](2020)在《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文中认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属中医“中风病”范畴。通络化痰胶囊(Tongluo Huatan Capsule,THC)有活血通络、化痰熄风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团队课题组前期已完成该药Ⅳ期临床试验资料采集,但未对数据进行总结,现基于前期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性总结及分析,进一步评价通THC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基于中医“异病同治”思想,痰瘀阻络证也是缺血性卒中后引发血管性痴呆(Vescular Dementia,VD)常见证型,由此提出假设:THC对VD是否也会有效?据最新研究显示,上调网格蛋白(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能够促进神经元表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的内吞,减少神经元膜表面的NMDAR分布,从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是clathrin和NMDA受体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时点的变化还未明确。故本研究拟针对VD大鼠模型,早期给药干预后造模,取海马组织,按照造模后3h/1d/3d/7d/14d不同时点,采用动物行为学及Western blotting(WB)、RT-PCR检测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NMDAR1(NMDAR功能亚单位)的表达,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同时探讨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从而从微观表征层面证明中药异病同治的疗效。临床研究目的:进一步评价THC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臂队列临床研究,纳入34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中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THC治疗4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课题组前期采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1)2012年01月-2016年12月于34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纳入的受试者共2169例,THC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mRS总分减少50%及以上者817例(37.67%),总分下降至0-1者1187例(54.73%);(2)影响NIHSS综合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 1.009-1.039,P=0.002)、基线合并高血压(OR=4.720,95%CI 3.513-6.341,PP=0.000)、冠心病(OR=2.601,95%CI 1.530-4.421,P=0.000)、高脂血症(OR=2.234,95%CI1.234-4.407,P=0.008)、基线 NIHSS 评分(OR=0.902,95%CI 0.849-0.957,P=0.001)影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3)影响中医证候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中医证候评分对中医证候疗效有影响(OR=62.023,95%CI 37.407-113.026,P=0.000);(4)影响mRS改善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9,95%CI 1.007-1.031,P=0.001)、基线合并高血压(OR=2.898,95%CI 2.144-3.917,P=0.000)冠心病(OR=3.625,95%CI 1.516-8.673,P=0.004)对 mRS 的改善有影响;(5)THC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00%。结论:(1)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中医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2)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年龄小、基线病情轻、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疗效越好。实验研究目的:(1)探索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2)探索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HC组、美金刚组(MH组)、参知健脑方组(SZJN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日,连续7日。采用2VO+腹腔注射硝普纳的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血管,不注射硝普钠。造模后进行跳台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3h、1d、3d、7d、14d分别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RT-PCR、WB检测海马clathrin、NMDAR1、Rab5B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①跳台试验(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潜伏期以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②新物识别实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新物辨别指数下降(P<0.01);THC组、SZJN组、MH组辨别指数均比模型组高(P<0.01);③水迷宫: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1)。不同分组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有差异(P<0.05),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去平台后,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在目标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和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SZJN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2)病理学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结构形态未见异常,神经元形态完整,排列整齐,胞核与胞质界限清晰可见无坏死。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胞质稀少,神经元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排列紊乱程度加重,间隙增加明显。与模型组比较,THC组、SZJN组大鼠海马CA1区整体组织损伤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胞质较均匀,胞核与胞质界限较清晰,少数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MH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层次减少,神经元排列稀松,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部分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紧凑,染色后呈现为颗粒或状块状,染色浓密且规则。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带出现了断裂,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大量神经细胞出现尼氏体碎裂。THC组、SZJN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少数细胞间隙增宽,细胞带稍有变薄,少量的神经细胞可见到有尼氏体碎裂、胞质中央尼氏小体消失。M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和排列较模型组有所改善,部分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带变薄。RT-PCR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3h、1d、3d、7d、14dVD大鼠clathr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MHG组(P<0.01)、THC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clathrin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7d、14d模型组大鼠NMDAR1 mRNA表达增加(P<0.01),术后1d NMDAR1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h SZJN组NMDAR1 mRNA 表达降低(P<0.01),术后 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NMDAR1 mRNA 表达降低;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 VD大鼠Rab5B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 3h、1d、3d、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Rab5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3)WB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模型组大鼠clathrin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在术后3h(P<0.01)、1d(P<0.05)clathrin 蛋白表达升高,SZJN 组在术后 3h(P<0.01)、1d(P<0.05)、7d(P<0.05)、14d(P<0.05)clathrin蛋白表达升高,MH组在术后3h(P<0.01)clathrin蛋白表达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P<0.01)、7d(P<0.01)、14d(P<0.01)模型组大鼠的膜蛋白NMDAR1表达增加,术后1d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术后3h(P<0.05)、7d(P<0.01)NMDAR1表达减少,1d时表达增多(P<0.01),SZJN组、MH组大鼠术后3h、7d NMDAR1表达减少(P<0.01)。结论:(1)THC早期干预可减轻VD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损伤,提高学习及记忆能力,具有脑保护作用;(2)VD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NMDAR1表达的动态演变在造模后先升后降再上升。clathrin及Rab5B表达降低导致神经元表面NMDAR内吞减少加重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3)THC早期干预VD大鼠,可通过上调clathrin表达使神经元表面的NMDAR内吞增加,或下调NMDAR表达来减少兴奋性毒性作用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刘明[4](2020)在《参茸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肾精亏虚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参茸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肾精亏虚证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拓展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7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理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茸通脉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评判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变化,所有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辨证量表(SDSV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3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3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SDSVD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3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茸通脉胶囊和盐酸多奈哌齐片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参茸通脉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不明显。参茸通脉胶囊和多奈哌齐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田丹枫[5](2020)在《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以记忆力进行性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及性格、情感等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VD的病理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改变、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显着提高V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课题组基于VD的“毒损脑络”中医创新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参知健脑方。前期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海马神经元,通过调控谷氨酸突触囊泡转运关键蛋白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减轻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性毒性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研究大多仅从单个靶点或通路评估参知健脑方对VD的干预作用,并未完全解释其药效机制;且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深入分析验证,其分子机制值得更深入地探索研究。目的:基于VD“毒损脑络”理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2)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干预药物的适宜浓度,并探讨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3)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VD细胞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参知健脑方的治疗有效性及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4)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RAB5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第一部分:依托多种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参知健脑方的入血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VD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IncuCyte动态细胞成像技术筛选出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干预剂量。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毒性的作用。第三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活性氧和超氧化物(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四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clathrin和NMDAR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3个单味药,18个活性化合物,154个治病靶点。其中,芍药苷、白芍苷和新芒果苷等活性成分关联基因较多,FGF1和FGF2位列治病靶点首位。(2)PPI网络包含154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NS、ALB、AKT1、CASP3、JUN、PTGS2等。(3)GO富集分析共有条目4960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417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306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478个。(4)KEGG富集分析共有相关通路30条,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干预剂量筛选: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为22.5 mM,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05、0.1、0.2 mg/mL,盐酸美金刚干预剂量为10 μM。(2)细胞形态学:正常PC12细胞呈不规则长梭形,形态完整,突起明显,贴壁牢固;谷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呈圆球形,结构不完整,胞体皱缩,易聚集成团;突起变短或减少、消失,细胞贴壁不牢;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死亡率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参知健脑方各剂量组细胞胞体均相对完整,部分细胞突起少量存在,存在突触间联系;细胞贴壁较模型组牢固;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增多不明显,细胞死亡率没有显着上升。盐酸美金刚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略有改善。(3)CCK-8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显着降低PC1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P<0.05);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P<0.01)。(4)IncuCyt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持续增加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融合率持续下降;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降低,融合率呈上升趋势;盐酸美金刚的各项结果趋势与谷氨酸类似。(5)CFS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明显增高CFSE平均荧光强度(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CFSE平均荧光强度均呈减弱趋势,但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细胞周期:谷氨酸可以显着增加S期细胞比例,使细胞阻滞在S期(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2)细胞凋亡: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凋亡率(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减少细胞凋亡(P<0.01)。(3)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谷氨酸可明显升高细胞内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P<0.05,P<0.01)。(4)qRT-PCR: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显着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第四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免疫荧光:clath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AB5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早期内体;NMDAR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突触。谷氨酸显着降低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P<0.01,P<0.01),增加NMDAR1的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上调clathrin、RAB5B水平(P<0.05,P<0.05),下调NMDAR1水平(P<0.05)。(2)qRT-PCR:谷氨酸可明显降低clathrin mRNA的表达(P<0.01),并增加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可明显增加clathrin的表达并显着降低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3)Western Blot:谷氨酸可抑制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明显增加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显着上调clathrin、RAB5B表达水平,下调NMDAR1 的水平(P<0.01)。结论:(1)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机制呈现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其治病靶点大多与血管、神经保护及突触可塑性调节相关,且靶点与通路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其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适宜浓度的谷氨酸可以显着促进PC12细胞增殖,但谷氨酸浓度过高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参知健脑方各剂量能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力及细胞融合率,减少死细胞数目及死亡率,减少细胞毒性损伤;均对细胞形态有一定修复作用,改善细胞贴壁不牢的状态。(3)参知健脑方能有效修复细胞周期循环,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阻止Ca2+内流并增强细胞清除ROS和Superoxide的能力,减少谷氨酸毒性积累及氧化应激损伤。参知健脑方可影响上述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计算机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障碍导致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积累,“解毒通络”的参知健脑方可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而降低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arhrin和RAB5B的表达,促进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有关。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解毒通络”法则治疗VD提供了微观证据。
刘佳妮[6](2019)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白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是最常见的非变性病痴呆,目前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第二大痴呆疾病[1]。目前VaD诊断不足、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危险因素使VaD患者人数持续上升。但VaD是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具有可逆、早期干预预后较好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诊断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断指导和治疗。研究表明,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白质损伤是VaD的重要病理变化,脑白质的弥漫性改变伴髓鞘和轴突的丢失几乎是所有VaD亚型的共同特征,白质损伤与VaD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但目前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参麻益智方是全国名老中医周文泉教授的经验方,以人参、天麻、鬼箭羽、川芎四味中药配伍,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阳亢型VaD,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基于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白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明确该方对VaD脑缺血缺氧后的白质病变是否有改善作用,本文同时也对VaD的白质损伤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氧化应激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探索有效的认知功能保护策略提供帮助。目的:观察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白质的影响,并对参麻益智方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1.采用聚苯乙烯微球栓塞法建立大鼠多发脑梗死痴呆模型,将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多奈哌齐组(Donepezil)、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SMYZ-L)、中剂量组(SMYZ-M)、高剂量组(SMYZ-H)。造模结束3天后,多奈哌齐组予0.5mg/kg药物灌胃,参麻益智方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予3.3g/kg、6.6g/kg及16.5g/kg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连续4周给药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观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穿台次数、原平台活动时间及路程的结果,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尼氏染色(Nissl)评估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和尼氏小体的病理变化。3.卢卡斯快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胼胝体区髓鞘形态、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以评估髓鞘脱失情况。WB检测海马组织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缝隙连接CX43的蛋白表达,评估BBB功能。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评估氧化应激水平。结果:1.行为学检测定位航行实验:同一天组间比较:与Sham组相比,Model组的潜伏期第二天开始明显高于Sham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发梗死性VaD模型的Model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下降;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潜伏期第二天开始明显缩短(P<0.05),SMYZ-M、SMYZ-H组在第三天开始明显缩短(P<0.05)。组内比较:与组内第一天比较,所有组大鼠的潜伏期均有缩短,其中Control组、Model组在第二天开始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Donepezil组和SMYZ-L、SMYZ-M、SMYZ-H组在训练第三天的潜伏期也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Model组穿台次数减少,第一象限时间与路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SMYZ-L、SMYZ-H组的大鼠穿台次数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nepezil组和SMYZ-M组第一象限活动路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组织病理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变化。可见Control及Sham组细胞层次分明,排列整齐有序,细胞形态规则,尼氏体丰富,呈深蓝色的颗粒或斑块状:Model组与Control组相比,大鼠海马CA1区细胞间隙增大,排列散乱无序,细胞形态不规则,尼氏体崩解或丢失,颜色变浅且分布散乱;与Model组大鼠对比,Donepezil、SMYZ-L、SMYZ-M和SMYZ-H组海马CA1区细胞层数增加,排列较为紧密,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胞浆内可见较多尼氏体,丢失不明显。3.胼胝体髓鞘形态和蛋白表达LFB染色可观察到,Control组大鼠胼胝体区髓鞘呈深蓝色,髓鞘染色呈条索状、髓鞘纤维排列致密;与Control组比较,Sham组髓鞘纤维排列稍散乱,髓鞘着色未变浅;Model组大鼠与Control组比较,胼胝体髓鞘着色变浅、结构疏松、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区域视野下数量较少。Donepezil及SMYZ干预后胼胝体区域髓鞘颜色变深,结构较紧密。WB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的MBP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Model组海马组织中MBP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Donepezil组和SMYZ-H组的MBP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YZ-L、SMYZ-M组具有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BBB相关蛋白表达WB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Occludin、ZO-1的表达明显减少,Model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nepezil和 SMYZ 干预可增加 Occludin、ZO-1 的表达,其中 Donepezil、SMYZ-H组与Mode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CX43表达明显增多(P<0.05),SMYZ-M、SMYZ-H组干预可明显减少CX43的表达,与Mode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nepezil组和SMYZ-L组也可一定程度减少CX43的表达,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氧化应激水平比色法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CAT、GSH、SOD的活性及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CAT、GSH、SOD活性明显下降,且MDA含量明显升高,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Donepezil、SMYZ-H组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SMYZ-L、M组CAT活性相比于Model组具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YZ-M和SMYZ-H组的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SMYZ-M、SMYZ-H 组 SOD 的活性明显增高(P<0.05),Donepezil与 SMYZ-L组SOD活性相比于Model组具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nepezil、SMYZ-M、SMYZ-H组MDA含量明显降低,与Mode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参麻益智方可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一定程度改善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二、参麻益智方可增加MBP表达,改善胼胝体髓鞘形态,具有脑白质保护作用;三、可降低屏障通透性,改善BBB功能障碍;四、可增强神经细胞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五、其改善白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1)改善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蛋白功能,保护屏障完整性而减轻BBB功能障碍,阻止炎性因子和血浆内有害物质渗漏入脑而改善神经细胞内环境、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白质损伤。(2)增强神经细胞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能力,缓解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失调,减轻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减轻脑深部白质微血管损害,从而减缓白质梗死的形成。参麻益智方改善白质损伤的作用机制作为减轻或预防VaD的新型神经保护方法的重点,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李强,耿秀超,聂金涛,于文涛[7](2018)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显示,单味药及提取物银杏叶、天麻、丹参、肉苁蓉、红景天、川芎、黄连、黄芪、人参可通过调节自由基和氨基酸代谢等多种途径改善VD,经典方剂补阳还五汤、地黄饮子、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天麻钩藤饮对VD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颐神养脑胶囊、心脑通络液、通络益脑丸、通心络胶囊、益智增寿胶囊等中成药亦有治疗VD的报道,郑绍周、颜德馨、沈宝藩、柯干、杜建等名老中医对VD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具有较独到认识,未来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突出中医特色,深入揭示中药多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李琨[8](2017)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期痴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V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痴呆患者中的10%-20%为VD,在我国,VD的发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为5‰-9‰。血管性痴呆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其治疗却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以从中医药中探索对血管性痴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目的,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包括血脑屏障、神经元、胶质细胞在内的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从而探索参麻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组、造模与给药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70只,雄性,10周龄,体重300±40g,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中药各组以大鼠自体微血栓栓塞法造成大鼠多梗死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注射0.3ml生理盐水,余同模型组。造模结束后多奈哌齐组予0.5mg/kg药物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予药物3.3mg/kg灌胃,中药中剂量组予药物6.6mg/kg灌胃,中药高剂量组予药物16.5m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4周。实验一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病理形态的影响1方法给药结束后采用ZS-001型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第1-5日进行空间探索实验,上午将大鼠从规定入水点放入水中,开始记录,待大鼠爬上平台(各部位都位于平台上)为结束时间,每组依次进行,每天从不同入水点重复四次后结束。第6日上午进行定位航行实验,从南侧入水点放入大鼠,记录大鼠穿过原来放置平台位置的次数,第四象限活动时间以及第四象限活动路程。水迷宫结束后每组大鼠断头取全脑,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常规HE染色和尼氏染色。2结果2.1空间探索实验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各天的逃避潜伏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与参麻益智方高、中剂量组大鼠各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2定位航行实验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的穿台次数(passingplatform times,PPT)与第四象限活动时间与路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穿台次数明显减少,第四象限活动时间变短,第四象限活动路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与参麻益智方中药高剂量组穿台次数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相比,多奈哌齐组与中药高剂量组第四象限活动路程增加;中药组的第四象限活动时间虽然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 HE染色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可见空白组及假手术组锥体细胞排列致密、有序、层次分明,细胞形状规则,核仁清晰;模型组锥体细胞减少甚至消失,排列无序,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形状不规则;多奈哌齐及参麻益智方中药高、中剂量组海马的锥体细胞较模型组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减小。2.4尼氏(Nissl)染色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可见空白组、假手术组Nissl小体体积大,数量多,深染;模型组Nissl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体积变小,染色变浅;多奈哌齐组及参麻益智方中药高、中剂量组尼氏小体的数量、体积又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颜色加深。3结论参麻益智方可改善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参麻益智方可减轻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的损伤。实验二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中血管新生的影响1方法1.1 western blot法检测VD大鼠海马组织中HIF1 α和Notch蛋白含量1.2 ELISA法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FG含量1.3 RT-PCR法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 mmRNA含量1.4免疫组化法检测VD大鼠海马组织MVD2结果2.1 HIF1 α和Notch蛋白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HIF1 α、Notch蛋白的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HIF1 α、Notch的蛋白表达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HIF1 α、Notch的蛋白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高、中剂量组均可提高HIF1α、Notch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 VEFG 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VEGF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VEGF的蛋白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药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VEGF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 VEGFmRNA 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VEGFmRNA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mRNA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VEGFmRNA的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药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VEGF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微血管密度(MVD)200倍显微镜下观察VD大鼠海马组织CA1区,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MVD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MV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MVD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药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参麻益智方可以促进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HIF1 α、VEGF、Notch的蛋白表达。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参麻益智方可提高VD大鼠海马组织MVD。实验三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影响1.方法1.1 western blot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rf2、H0-1、caspase3蛋白表达1.2 RT-PCR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rf2 mRNA、H0-1 mmRNA的表达1.3比色法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AT、GSH、GSH-PX、SOD的活性MDA的含量1.4 Elisa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IL-1、TNF-α蛋白表达1.5免疫组化法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iba-1、GFAP、Neun2结果2.1 Nrf2、H0-1、caspase3 蛋白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Nrf2、H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rf2、H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H0-1蛋白表达轻度升高、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药中、高剂量组Nrf2、H0-1的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3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2 Nrf2 mRNA、H0-1 mRNA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Nrf2mRNA、HO-1mRNA表达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Nrf2mRNA、HO-1mRNA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Nrf2mRNA、H0-1mRNA的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药高、中剂量组Nrf2 mRNA、参麻益智方中药高剂量组HO-1 mRNA的表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 CAT、GSH、GSH-PX、SOD 的活性、MDA 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CAT、GSH、GSH-PX、SOD的活性、MDA的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CAT、GSH、GSH-PX、SOD的活性减弱,MDA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GSH、GSH-PX、SOD的活性增强,MDA的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AT的活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中、高剂量组CAT、GSH、GSH-PX、SOD的活性增强,MDA的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4 IL-1、TNF-α 蛋白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IL-1、TNF-α的蛋白含量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1、TNF-α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IL-1的蛋白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IL-1、TNF-α蛋白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5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免疫组化结果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空白组、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胞体小,有细长的突起,数量较少,模型组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圆,分支减少,数量明显增多,多奈哌齐组与参麻益智方中药高、中剂量组小胶质细胞较模型组数量减少,突起较长,胞体变小。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空白组、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突起较多,数量较少,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数量增多。多奈哌齐组与参麻益智方中药高、中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较模型组数量减少,突起变细,胞体变小。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空白组、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数量较多;模型组和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细胞排列较假手术组紊乱,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数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高、中剂量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变小,细胞形态相对规则。3结论参麻益智方可提高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rf2、H0-1蛋白的表达,提高CAT、GSH、GSH-PX、SOD的抗氧化活性,降低IL-1、TNF-α表达,降低海马组织MDA含量,降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的作用,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麻益智方可减少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麻益智方可减轻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的损伤。实验四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物质信息交换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X43、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的CX43蛋白表达稍增加(P<0.01),AQP4表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CX43、AQP4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麻益智方高、中剂量组可降低CX43、AQP4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麻益智方可降低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X43、AQP4的表达。
易亚乔[9](2017)在《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探讨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用药规律及治法,并研究益气活血祛痰方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效应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到近现代文献中痴呆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治法等进行探讨;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数据挖掘与关联规则分析法,对历代医家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方剂的药物组方进行整理分析,探究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从“气血学说”的角度,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对脑泰方进行加味,探讨加味脑泰方益气活血化痰的作用及其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第二部分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综合证据和决策依据,且为进一步开展本实验研究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动物实验: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加味脑泰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30天后进行水迷宫检测,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大脑海马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基因水平的表达。2、细胞实验:通过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及鉴定,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后,用加味脑泰方与阳性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缺氧24h和复氧2h时间点海马神经元活力并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免疫染色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SIRT1、NF-κB、IκBα、Bax、Bcl-2、Caspase-3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中医理论探讨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认识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之源,直至明代痴呆才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被提出,且明清医家发现“痴呆易继发于中风”为血管性痴呆从老年痴呆分化出而独立成病奠定基础;血管性痴呆年老易犯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五脏气血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虚、瘀、痰”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2、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痴呆相关病症方药的挖掘分析,发现用药规律为补气药、补血活血药、安神开窍药为主、祛痰湿药与滋阴药为辅。3、基于古代文献研究,从“气血学说”角度,结合现代中医学辩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进展,发现益气活血祛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具有益气活血祛痰作用的加味脑泰方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第二部分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或益气活血祛痰方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一般状况: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毛发、饮食、精神等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造模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毛色枯暗、唇甲暗紫等;部分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眼裂减小及眼球轻度凹陷;少部分老鼠烦躁不安,活动增多,行走不稳,转圈等表现,且自洁能力下降,毛发变稀疏,缺乏光泽度。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前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VD模型组类似,经药物干预后,饮食、精神、活动与VD模型组大鼠比较逐渐恢复,一般情况较好。2、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加味脑泰方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着缩短,在撤除平台后穿越平台的次数显着增加,说明该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有一定改善作用。3、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稀疏,排列松散不规则,细胞间距增宽,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小、染色加深、核仁显示不清,部分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脑泰方高、中剂量组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形态完整,轮廓清晰,核体积增大,核仁比较清楚,与西药奥拉西坦组相比无明显差别。4、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使用加味脑泰方干预后,高、中剂量组SIRT1、IκBα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有显着升高(P<0.05),而Bax、NF-κB、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有降低,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相比差异显着(P<0.05)。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氧/复氧能够对海马神经元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加味脑泰方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6、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空白血清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加味脑泰方组细胞凋亡的比例分别为32.17%、70.93%、72.7%、43.6%和50.87%;且Q3区域活细胞群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细胞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加味脑泰方组活细胞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荧光免疫染色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使用加味脑泰方含药血清干预后,SIRT1、IκBα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有显着升高,而Bax、NF-κB、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中医理论探讨与Meta分析,提出“虚、瘀、痰”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因病机,益气活血祛痰法是其重要治法。2、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与学习记忆相关的SIRT1因子的表达,既激活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NF-κB表达降低,相关因子IκBα表达增加,又激活SIRT1/Bax信号通路,Bax表达减少,相关因子Bcl-2表达增多,而Caspase-3表达减少,从而调控炎症通路与抑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以保护神经元与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3、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提示血管性痴呆从益气活血祛痰立方是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发掘。
史江峰[10](2017)在《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入手,临床研究方面,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判断治疗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研究分为动物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升降散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神经保护分子机制,探讨其可能作用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120例VD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升降散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尼莫地平、奥拉西坦、石杉碱甲治疗,升降散组同时服用方剂升降散,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各项目评分、颈总动脉RI、ID检测值、血清IL-1β、TNF-α水平、ADL评分差异,判定其疗效;动物实验研究方面,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多奈哌齐,1mg·kg-1),升降散低、中、高剂量组(0.67,1.33,2.66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的2VO法制作慢性脑缺血VD模型,手术1周后开始给药,连续ig给药8周。采用2VO两血管阻断法观察升降散对VD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行为功能,分析其学习记忆和空间辨认的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考察海马区病理形态;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巢蛋白(Nestin),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p-LRP),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升降散对VD大鼠海马组织保护作用机制;体外实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低剂量(0.5mg/ml),升降散中剂(1mg/ml)和升降散高剂量(2mg/ml)。将海马神经干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合适浓度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做缺氧缺糖处理,同时给药各组给不同浓度的药物。24h后取细胞提取蛋白。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巢蛋白(Nestin),初步探讨升降散对VD大鼠海马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治疗前升降散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各项目评分、颈总动脉RI、ID检测值、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升降散组的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MMSE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升降散组的颈总动脉ID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升降散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升降散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升降散组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48/6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比较,升降散能延长VD大鼠的避暗实验的潜伏期、缩短VD大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潜伏期,升降散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海马区的病理性损伤修复及VEGF和Nestin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降散呈剂量依赖性上调海马组织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LRP,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水平,且上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3.体外实验研究,建立了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升降散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海马区的VEGF和Nestin表达。结论:1.升降散联合尼莫地平、奥拉西坦、石杉碱甲治疗VD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着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升降散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辨认的行为学能力可能与激活海马组织Wn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3.升降散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辨认的行为学能力可能与促进海马区的VEGF和Nestin表达有关。
二、活力隆胶囊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力隆胶囊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福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传统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用药规律 |
3.七福饮的源流发展 |
4.七福饮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七福饮临床治疗痴呆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部分 七福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功效作用网络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四部分 七福饮质量控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五部分 七福饮药效学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七福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
第一节 七福饮对2-VO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节 七福饮对2-VO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章 七福饮对SAM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
第一节 七福饮对SAMP8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节 七福饮对SAMP8鼠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结语 |
1.实验总结 |
2.创新之处 |
3.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2)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
1.2 中医对BPSD的定义 |
1.3 BPSD的流行病学 |
2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 |
2.1 BPSD的症状分类 |
2.2 不同痴呆类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分布 |
3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病机制 |
3.1 BPSD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
3.2 BPSD的中医病因病机 |
4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西医治疗 |
4.1 BPSD的治疗原则 |
4.2 BPSD的非药物治疗 |
4.3 BPSD的药物治疗 |
5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治疗 |
5.1 BPSD的中医非药物治疗 |
5.2 BPSD的中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概况 |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1.1 Hcy的存在形式 |
1.2 Hcy的代谢途径 |
1.3 影响Hcy水平的因素 |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界定 |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症的研究现况 |
2.1 Hcy水平与痴呆症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
2.2 Hcy与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探讨 |
2.3 B族维生素的补充与痴呆的关系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况 |
3.1 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
3.2 Hcy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 |
3.3 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
3.4 Hcy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患者痴呆类型及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
1.2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烟酒史分布情况 |
1.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程度分布情况 |
1.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病程分布情况 |
1.5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
2 Hcy水平相关分析 |
2.1 Hcy水平分布情况 |
2.2 不同年龄、性别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2.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与烟酒史分布情况 |
2.5 既往史患病情况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6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3 NPI量表相关分布情况 |
3.1 NPI总分相关分布情况 |
3.2 NPI各条目相关分布情况 |
4 Hcy、NPI及中医证素相关分析 |
4.1 Hcy水平与NPI总分相关关系分析 |
4.2 Hcy水平与NPI各条目相关分析 |
4.3 中医证素分布与Hcy水平相关分析 |
4.4 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情况 |
4.5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数分布情况 |
4.6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分布情况 |
讨论 |
1 患者资料分析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分析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4 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主要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
1 中药治疗 |
2 针灸治疗 |
3 推拿按摩治疗 |
4 运动疗法 |
综述二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血管性痴呆西医发病机制 |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设计 |
6 治疗方案 |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
8 疗效评价标准 |
9 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观察对象入选及完成情况 |
2 受试者基本信息 |
3 受试者基线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
4 受试者基线合并疾病情况 |
5 药品使用情况 |
6 基线体格检查情况 |
7 基线辅助检查 |
8 疗效评价 |
9 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临床研究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
3 临床结果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1 行为学实验结果 |
2 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lathrin、NMDAR1及Rab5b mRNA RT-PCR结果 |
4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clathrin、膜蛋白NMDAR1 Western Blot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1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特点 |
2 组织形态学特点 |
3 通络化痰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创新与优势 |
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1.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脑梗塞)恢复期(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CRF表 |
2. 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观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参茸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肾精亏虚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干预方案 |
3.观察内容 |
3.1 观察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CDR、HAMD 比较 |
5.3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5.4 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 |
5.5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5.6 中医证候积分辨证量表(SDSVD) |
5.7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6.讨论 |
6.1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识 |
6.2 中医对卒中后认识障碍的认识 |
6.3 参茸通脉胶囊的运用 |
6.4 不足与展望 |
6.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参知健脑方各组分药物改善认知机制研究 |
1 人参 |
1.1 中医认识 |
1.2 化学成分 |
1.3 改善认知机制 |
2 知母 |
2.1 中医认识 |
2.2 化学成分 |
2.3 改善认知机制 |
3 赤芍 |
3.1 中医认识 |
3.2 化学成分 |
3.3 改善认知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
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与神经系统疾病 |
1.1 网格蛋白包被组装 |
1.2 质膜内陷和凹窝形成 |
1.3 凹陷收缩和剪切 |
1.4 囊泡去包被 |
2 Kiss and run途径 |
3 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clathrin-independent bulk endocytosis,CIE) |
4 超速内吞作用 |
5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知健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
1 研究材料 |
1.1 数据库 |
2 研究方法 |
2.1 参知健脑方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
2.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的预测 |
2.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
2.4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参知健脑方潜在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结果 |
3.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预测结果 |
3.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
3.4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 |
4.2 参知健脑方的理法方药分析 |
4.3 参知健脑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参知健脑方和谷氨酸干预浓度筛选及其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PC12细胞培养 |
2.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最适宜造模浓度筛选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适宜浓度筛选(CCK-8法) |
2.3 谷氨酸造模适宜浓度及干预药物适宜浓度的筛选验证(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 |
2.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
2.5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 |
2.6 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
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生理状态下PC12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3.2 不同浓度谷氨酸和参知健脑方溶液对PC12细胞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
3.3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的增殖及毒性影响 |
3.4 CFSE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毒损脑络”与VD |
4.2 “毒损脑络”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
4.3 “解毒通络”是治疗VD的重要法则 |
4.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 |
4.5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钙离子浓度及活性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PC12细胞培养 |
2.2 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组给药 |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周期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 |
2.5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 |
2.6 q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PC12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
3.2 PC1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3.3 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检测结果 |
3.4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 |
4.2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 |
4.3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 |
4.4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
2.2 qRT-PCR检测PC12细胞clathrin mRNA和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 |
2.3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及NMDAR1的表达水平 |
3 研究结果 |
3.1 PC12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3.2 PC12细胞的qRT-PCR检测结果 |
3.3 PC12细胞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参知健脑方与clathrin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
4.2 参知健脑方与NMDA受体的内吞过程 |
4.3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
5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白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
综述部分 |
一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二 血管性痴呆的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药品制备 |
2.2 模型制备 |
2.3 分组与给药 |
2.4 行为学检测-Morris水迷宫 |
2.5 取材、染色 |
2.6 Western Blot法 |
2.7 比色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行为学检测 |
2 脑组织病理形态学 |
3 胼胝体髓鞘形态 |
4 MBP蛋白表达 |
5 BBB相关蛋白表达 |
6 氧化应激水平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研究 |
1.1 银杏叶 |
1.2 天麻 |
1.3 肉苁蓉 |
1.4 丹参 |
1.5 红景天 |
1.6 川芎 |
1.7 黄连 |
1.8 黄芪 |
1.9 人参 |
2 经典方剂的研究 |
2.1 补阳还五汤 |
2.2 地黄饮子 |
2.3 当归芍药散 |
2.4 六味地黄丸 |
2.5 血府逐瘀汤 |
2.6 天麻钩藤饮 |
3 中成药研究 |
3.1 颐神养脑胶囊 |
3.2 心脑通络液 |
3.3 通络益脑丸 |
3.4 通心络胶囊 |
3.5 益智增寿胶囊 |
4 名老中医证治经验 |
4.1 郑绍周 |
4.2 颜德馨 |
4.3 沈宝藩 |
4.4 柯干 |
4.5 杜建 |
5 分析与展望 |
(8)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一章 血管性痴呆概述 |
第二章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理论讨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1 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 |
2 脑缺血时NVU的变化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实验部分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造模方法 |
2 行为学实验方法 |
3 海马组织蛋白提取与定量 |
4 Western Blot实验 |
5 免疫组化 |
6 ELISA |
7 比色法 |
8 RT-PCR |
实验一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病理形态的影响 |
前言 |
1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
2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病理形态的影响 |
实验二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血管新生的影响 |
前言 |
1 VD大鼠海马组织中HIF1 α和Notch蛋白含量检测 |
2 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VEFG含量检测 |
3 VD大鼠海马组织中VEGF mRNA含量检测 |
4 VD大鼠海马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计数(MVD) |
实验三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影响 |
前言 |
1 VD大鼠海马组织Nrf2、HO-1、caspase3蛋白检测 |
2 VD大鼠海马组织Nrf2 mRNA、HO-1 mRNA的含量检测 |
3 VD大鼠海马组织CAT、GSH、GSH-PX、SOD的活性及MDA含量的检测 |
4 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IL-1、TNF-α蛋白含量的检测 |
5 V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检测 |
实验四 参麻益智方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VU物质信息交换的影响 |
前言 |
1 VD大鼠海马组织CX43、AQP4蛋白的检测 |
讨论部分 |
1 参麻益智方方义 |
2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
3 阳性药物的选择 |
4 参麻益智方对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
5 参麻益智方对模型大鼠HIF1-VEGF及Notch通路的影响 |
6 参麻益智方对抗氧化应激通路Nrf2/HO-1通路的影响 |
7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 |
8 参麻益智方对NVU细胞间联系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9)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探讨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学相关认识 |
1. 先秦时期 |
2. 两汉魏晋时期 |
3. 隋唐时期 |
4. 两宋金元时期 |
5. 明清时期 |
6. 近现代时期 |
7. 小结 |
二、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中医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关联规则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方剂收录来源与检索方法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资料的提取 |
1.5 数据的规范化 |
1.6 分析软件 |
1.7 数据挖掘方法介绍 |
2. 结果 |
2.1 血管性痴呆的古代医案用药频数分析 |
2.2 血管性痴呆相关中医病症的古代医案用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2.3 血管性痴呆相关中医病症的古代医案用药规律的关联规则分析 |
2.4 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中医病症古代医案核心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 |
3. 讨论 |
3.1 血管性痴呆相关中医病症的古代医案配伍用药分析 |
3.2 血管性痴呆相关中医病症的古代医案治则治法分析 |
三、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探讨 |
1. 气血学说与血管性痴呆关系探讨 |
2.“虚、瘀、痰”是血管性痴呆主要病因病机 |
3. 益气活血祛痰法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 |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4.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和质量评价 |
3.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仪器 |
1.1.3 试剂 |
1.1.4 实验药物 |
1.2 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制备 |
1.2.2 给药 |
1.2.3 行为学检测 |
1.2.4 取材 |
1.2.5 病理学观察 |
1.2.6.数椐统计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
2.3 组织病理学变化 |
3. 讨论 |
3.1 2-VO法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择依据 |
3.2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改变 |
3.3 血管性痴呆大鼠病理学改变 |
实验二 加味脑泰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SIRT1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药物 |
1.1.3 试剂 |
1.1.4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制备 |
1.2.2 给药 |
1.2.3 取材和标本的处理 |
1.2.4 大鼠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 蛋白表达的检测 |
1.2.5 QT-PCR检测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 基因表达 |
1.2.6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海马组织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 蛋白表达 |
2. 结果 |
2.1 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S蛋白表达的变化 |
2.2 加味脑泰方对VD大鼠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 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加味脑泰方对VD大鼠海马组织SIRT1、NF-κB、IκB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SIRT1表达变化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认知功能损伤相关 |
3.2 SIRT1/ NF-κBp65炎性通路及相关分子对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
实验三 加味脑泰方对VD大鼠SIRT1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药物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模型的制备 |
1.2.2 给药 |
1.2.3 取材和标本的处理 |
1.2.4 免疫组化法(pv-9000 二步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ax、Bcl-2、Caspase-3 表达 |
1.2.5 QT-PCR检测海马组织Bax、Bcl-2、Caspase-3 基因表达 |
1.2.6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海马组织 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 |
1.2.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加味脑泰方对海马组织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2.2 加味脑泰方对VD大鼠海马Bax、Bcl-2、Caspase-3 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加味脑泰方对VD大鼠海马组织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影响 |
3. 讨论 |
实验四 加味脑泰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药物与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方法 |
1.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1.2.2 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 |
1.2.3 NSE鉴定海马神经元细胞 |
1.2.4 海马神经元H/R模型的复制及实验分组 |
1.2.4.1 海马神经元分组 |
1.2.4.2 10%正常血清及 10%含药血浆清培养基的配制 |
1.2.4.3 制备细胞H/R模型 |
1.2.5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活力 |
1.2.6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
1.2.7 HCA法检测SIRT1介导的炎性与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1.2.8 QT-PCR法检测SIRT1介导的炎性与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1.2.9 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介导的炎性与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1.2.10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海马神经元细胞鉴定 |
2.2 加味脑泰方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
2.3 加味脑泰方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SIRT1、NF-κB、IκBα表达的影响 |
2.5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 伤神经元细胞炎性相关蛋白SIRT1、NF-κB、IκBα mRNA表达水平 |
2.6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细胞SIRT1、NF-κB、IκB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
2.7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Bax、Bcl-2、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2.8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神经元细胞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
2.9 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细胞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10)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理研究综述 |
2. 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
第二章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VD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学治疗VD的临床进展 |
3. 中医药抗VD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三章 探析升降散的源流与临床应用 |
1. 升降散的源流 |
2. 升降散的方义 |
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升降散的使用 |
5. 临床综述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四章 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2. 试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结果 |
5.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五章 升降散对V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升降散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损伤修复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七章 升降散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保护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八章 实验讨论 |
1. 升降散对VD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2. 升降散对V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 升降散对V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VEGF、Nestin的影响 |
4. 升降散对V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活力隆胶囊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福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机制[D]. 王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D]. 张丹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参茸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肾精亏虚证)临床疗效研究[D]. 刘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丹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白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刘佳妮.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7]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J]. 李强,耿秀超,聂金涛,于文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2)
- [8]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D]. 李琨.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1)
- [9]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探讨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作用研究[D]. 易亚乔.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史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