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赖瑶[1](2021)在《OCTA观察中重度TAO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血流情况及其与视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TAO患者29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14例。其中将中重度TAO患者根据CAS评分为活动期组15例和静止期组1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眼球突出度、视野检查,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平均厚度;运用OCTA测量浅层黄斑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血管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周长、FAZ面积,其中黄斑区血管密度可分为中心、内层、整体部分,内层血管部分还可细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部分。分析三组之间浅层黄斑VD、PD、FAZ参数的差异及其性别、年龄、眼轴、眼突出度及视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al-will非参数检验、Bonferroni事后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TAO活动期组17.00(16.00,20.50)、TAO静止期组15(14,15.5)与健康对照组14.00(13.50,15.00)之间眼球突出度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21.476,P=0.000)。3组受检者性别、年龄、眼轴、BCVA、眼压、眼轴、MD、PSD、RNFL、GCC平均厚度、FAZ周长、FAZ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VD:TAO静止期组浅层黄斑区中心(5.90±0.63)、内层(19.61±1.92)、整体(18.54±1.47)、下方19.65(18.40,21.0)、颞侧(18.72±2.09)VD均低于TAO活动期组(9.47±2.77),(21.44±1.66),(20.28±1.63),21.50(20.2,22.40),(21.25±1.75)和正常对照组(8.10±2.63),(21.30±1.10),(19.94±1.10),21.30(20.7,21.9),(20.84±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5,P=0.013,P=0.001)。PD:TAO静止期组浅层黄斑区中心0.108(0.104,0.119)、黄斑区内层(0.361±0.02)、黄斑区整体0.344(0.331,0.349)、下方(0.360±0.024)、颞侧(0.348±0.039)PD均低于TAO活动期组0.165(0.154,0.196)、(0.385±0.03)、0.363(0.333,0.387)、(0.385±0.028),(0.386±0.029)和正常对照组0.157(0.117,0.172)、(0.381±0.02)、0.363(0.352,0.368)、(0.383±0.027)、(0.377±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3,P=0.012,P=0.019,P=0.008)。相关性分析:TAO活动期组黄斑区浅层整体PD(r=0.592,p=0.02)与眼球突出度正相关。活动期组(r=0.666,p=0.007)、(r=0.558,p=0.031),静止期组(r=0.645,p=0.013)、(r=0.562,p=0.036)与健康对照组FAZ周长(r=+0.551,p=0.041)、FAZ面积(r=+0.692,P=0.006)与性别相关,女性FAZ周长、FAZ面积高于男性。健康组女性黄斑整体VD高于男性(r=+0.622,p=0.018)。三组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FAZ周长、FAZ面积与BCVA、MD、PSD、RNFL及GCC平均厚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中重度TAO患者中,静止期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降低;(2)OCTA可通过对TAO血管密度的观察进一步监测疾病进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TAO的病理生理过程。
黄毅君[2](2021)在《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中医药治疗Graves眼病(GO)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及活动度等。(2)基于中医“火热上冲”理论对刘喜明教授治疗GO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1)研究对象: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刘喜明教授门诊就诊的Graves眼病患者66例。(2)研究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收集病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观察0周、4周、12周、24周患者一般情况、症状积分、证候证素、临床用药等变化。(3)统计方法:运用Excel Office 2010、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概率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66例GO患者,女性占比85%,男女比例约为1:5.6,总体年龄分布在11岁到64岁,高发年龄集中于31-60岁。2.治疗前后症状变化:2.1 CAS评分变化:66例患者中,治疗前活动期患者为30例,非活动期患者36例,经24周治疗后活动期患者为2例,非活动期64例;经4、12、24周治疗,CAS评分与0周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2.2眼部症状变化:眼部症状出现次数最多的为眼球胀(78.79%),其次为畏光(69.70%)、眼睑肿胀(59.09%)等;经过24周治疗眼部总症状积分较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3全身症状变化:66例患者治疗前全身最多见的症状依次为为急躁易怒(91.29%),怕热(47.35%)、多汗(37.12%)、心悸心慌;全身症状总积分经治疗4、12、24周后较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证候证素:3.1证候分布:66例患者264诊次进行证候的统计分析,其中痰(湿)火上扰证占比39%,火热亢盛证占比31%,阴虚火旺证占比22%,气阴两虚证占比8%。3.2证素分布:通过66例患者264诊次的统计分析,火热证素的最多,占83.33%,其次为阴虚、湿浊、气郁等。4.用药分析:本研究涉及中药121味。(1)用药频率:依次是车前子(64%)、龙胆草(56%)、黄芩(52%)、黄连(47%)、生地黄(43%)等;(2)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车前子、黄芩(支持度52.27%,置信度81.13%),黄芩、黄连、车前子(支持度35.98%,置信度82.11%),核心药物车前子、龙胆草、黄芩、黄连、生地黄;通过聚类分析,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黄芩、黄连、车前子(P=0.310),泽泻、茯苓、猪苓(P=0.398),麦门冬、百合、山药、北沙参(P= 0.313),石斛、女贞子(P=0.363),栀子、龙胆草(P=0.332),通草、柴胡(P=0.357)。结论1.临床特点:本研究66例G多见于女性(85%),高发年龄于31-60岁(72.73%),病因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病机为气郁化火、火热上冲为主。2.临床症状及改善:GO的CAS评分与中医火热导致的症状相似,眼部症状、全身症状皆与中医“火热”理论密切相关;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全身症状及CAS评分,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逐步提高。3.证候证素分布:辨证火热亢盛、痰(湿)火上冲、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证素分布为火热(83.33%)、阴虚(33.71%)、湿浊(32.58%)、气郁(30.30%),符合“火热”致病的病理特点。4.治则治法: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O,发病以“火热”为重要因素,治疗需实火宜清心泄肝、虚火当滋阴液、有湿者利湿、用药需达眼目。5.用药特点:刘喜明教授治疗GO最常用的药物有车前子、龙胆草、黄芩、黄连、生地黄;药物配伍特点:泽泻、茯苓、猪苓;黄芩、黄连、车前子;麦门冬、百合、山药、北沙参;石斛、女贞子;栀子、龙胆草;通草、柴胡。
张美琴[3](2020)在《TNFSF15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眼病遗传易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又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参与了GO的发生、发展,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即遗传易感性。TNFSF15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TL1A,可调控T细胞分化与激活,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TNFSF15基因多态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报道TNFSF1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Graves眼病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NFSF1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Graves眼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纳入813例中国汉族正常人,315例中国汉族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患者,其中229例为GO患者。取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PCR-RFLP对TNFSF15基因的8个SNP位点(rs3810936,rs6478108,rs6478106,rs4979462,rs10817669,rs4246905,rs10733612和rs10759734)进行分型。采用卡方检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和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SF15基因rs3810936 CT基因型和rs4979462 T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中显着降低(P=0.000,PC=0.006,OR=0.610;P=0.036,OR=0.794)。同样,伴GO的GD组rs3810936 CT基因型和rs4979462 T等位基因频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2,PC=0.042,OR=0.621;P=0.041,OR=0.775)。根据CAS进行的分层分析结果发现,非活动性GO组rs3810936 CT基因型频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2,PC=0.042,OR=0.602)。根据性别进行的分层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女性对照组相比,TNFSF15基因rs4979462和rs6478106 T等位基因频率在女性GD组中显着降低(P=0.015,OR=0.721;P=0.038,OR=0.760)。同时,伴GO的女性GD组rs4979462 T等位基因频率显着低于正常女性对照组(P=0.018,OR=0.695)。其余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TNFSF15基因的rs3810936及rs497946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Graves眼病遗传易感性相关。rs3810936可能与Graves眼病的活动性相关,rs4979462可能是女性Graves眼病患者的易感基因位点。
胡州阳[4](2020)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观察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TAO患者临床诊断要点及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的作用机制,为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TAO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方法:调查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甲状腺门诊就诊的152例初诊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通过门诊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善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FT4、TSH、TPOAb、TgAb、TRAb)、血液分析、肝功能、甲状腺彩超、眼眶CT等相关检查,对全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TAO脾虚痰湿型病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于试验入组当天给予自拟四苓汤口服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眼球突出度、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TAO-QOL)、软组织炎症评分(NOSPECS)等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临床特征:152例研究对象,男女发病比例为1:2.62,年龄越大,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13.8%的患者有吸烟史,17.1%的患者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病家属为母系家属者占有家族史患者的92.3%。TAO患者以甲状腺II°肿大多见,34.2%患者伴甲状腺良性结节,3.3%患者伴甲状腺恶性结节。(2).初诊TAO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152例TAO患者中134例为Graves病,11例桥本甲状腺炎,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原发性甲减。(3).眼肌受累情况:本研究中122例患者行眼眶影像学检查,眼肌受累者49例,共85只眼,单眼眼外肌受累者11例,双眼眼外肌受累者37例,双侧视神经病变者1例。四条直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外直肌。(4).其他检验结果:根据CAS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的NLR、PLR较非活动组偏高;血液分析结果中有6例发病时伴有白细胞减少,其中3例患者同时合并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患者共12例,贫血患者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1例;肝功能结果示TAO患者初诊时即伴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指标为AST、ALP、DBIL、ALT、GGT、TBIL、IBIL。第二部分:32例脾虚痰湿型TAO患者均为接受中药方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痊愈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体征积分、双眼眼球突出度、NOSPEC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32例患者治疗后的生活量表(TAO-QO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视功能得分与社会心理得分均有所升高(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生命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无脱落病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第一部分:(1).疾病临床特点:甲状腺相关眼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多见于Graves病,也可见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少见与原发性甲减患者。(2).临床表现:大部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可见突眼,甲状腺局部肿大、以II°肿大最为多见。眼部影像学检查眼外肌中以下直肌增粗最为多见。(3).诊断要点:中年女性、老年男性、有吸烟史、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家族史及伴突眼症状的Graves病患者临床就诊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及时诊断有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可能性。(4).NLR与PLR可为临床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性判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便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5).肝功能、血液分析可作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安全性指标,在初诊及后期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根据指标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四苓汤可改善TAO脾虚痰湿型患者的中医证侯评分、眼球突出度、NOSPECS分级、TAO-QOL评分,且在安全剂量下并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说明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患者安全、有效。
龙在飞(Charinwit Nakarusme)[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近20年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今临床用药提供借鉴,开阔诊疗思路。资料与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全面检索近20年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或称为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TED)或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的相关文献,按照EUGOGO(European Group of Grave’s Orbitopathy)推荐的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将TAO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中的临床症状、处方用药依次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26.0软件分别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分析、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等统计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68首,来源于49篇文献;2.处方中的药物共计178味;3.对68首处方中的178味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频次≥15次的药物共21味,其中首选药物包括柴胡、甘草、生地黄、贝母、茯苓、半夏和夏枯草等;4.药物性味归经统计结果: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四气依次为寒性50次、温性和平性各37次、微寒性30次、凉性12次、微温性10次、大热性2次、大寒性1次;五味依次为苦味86次、甘味80次、辛味66次、咸味27次、酸味10次、淡味8次、涩味7次;归经依次为肝经101次、肺经71次、胃经55次、脾经53次、肾经50次、心经45次、膀胱经21次、大肠经15次、胆经14次、小肠经11次、心包经和三焦经各3次;5.药物功效分类统计结果:药物功效分类共计14类,主要为清热药36味,补虚药29味,活血药18味,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利水渗湿药各15味。结论:1.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多用苦味、寒性、有清热功效之品;2.该病治疗方法以疏肝清热、益气化痰为主。
孙蓉[6](2020)在《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不同累积剂量激素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样本选自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中重度活动性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共纳入病例3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46.7±15.02岁。所有患者行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0mg或500mg与5%葡萄糖配伍后用静脉泵在3-6小时泵入,隔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间歇3周后行下一次静脉冲击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疗程3-6月。根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累积剂量,分为低、中、高三组。低剂量组(A组)<4.5g,4.5g≤中剂量组(B组)<6.5g,高剂量组(C组)≥6.5g,三组糖皮质激素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A组2.75±1.1g,B组4.57±0.2g,C组7.13±1.2g,平均累积剂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纳入10例(n=10),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4±14.7岁;中剂量组纳入10例(n=10),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15.4岁;高剂量组纳入10例(n=10),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8.8±16.1岁。A、B、C三组间性别、吸烟史、年龄、TAO病程无显着差异(P>0.05)。探讨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临床疗效(1)冲击治疗前A组CAS(10分法)评分平均值为5.6±1.9,B组为6.2±1.9,C组为7.4±1.9,治疗前三组C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12);冲击治疗结束后A、B、C三组平均CAS评分分别为2.3±1.6,2.3±1.3,4.1±2.4;所有患者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CAS评分均改善,各组改善比率均为100%,A、B、C治疗前后比较CAS评分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05)。随着激素累积量的增加,CSA评分改善,下降值分别为:A组3.9±2.2,B组4.6±1.9,C组6±2.9,但三组的评分改善无显着性差异(P>0.05)。(2)A组治疗前平均突眼度为左眼19.2±1.9mm,右眼19.3±1.8mm;治疗后平均突眼度为左眼18.5±1.7mm,右眼17.6±1.9mm;与治疗前相比,突眼度下降平均值为左眼1.13±2.1mm,右眼2.0±2.2mm;A组治疗前后相比左眼突眼度无显着差异(P=0.17),右眼突眼度有显着性差异(P=0.03)。B组治疗前平均突眼度为左眼21.1±2.6mm,右眼21.3±2.9mm;治疗后平均突眼度为左眼19±2.9mm,右眼19±4.2mm;与治疗前相比,突眼度下降平均值为左眼2.2±2.9mm,右眼2.6±3.5mm;B组治疗前后的左右两眼突眼度对比无显着性差异(左眼P=0.069,右眼P=0.072)。C组治疗前平均突眼度为左眼22.2±1.9mm,右眼21±1.9mm;治疗后平均突眼度为左眼18.2±1.5mm,右眼17.9±1.6mm;与治疗前相比,突眼度下降平均值为左眼4±0.94mm,右眼3.1±1.4mm;C组纳入研究的20只眼突眼均得到了改善且治疗前突眼度与治疗后突眼度有显着差异(P<0.05)。(3)A组左眼治疗前裸眼视力为0.8±0.2,右眼裸眼视力0.57±0.2;治疗后左眼裸眼视力0.8±0.28,右眼平均视力0.57±0.2,与治疗前相比,左右眼裸眼视力无显着性差异(左眼P=0.8,右眼P=0.9)。B组治疗前左眼裸眼视力为0.6±0.3,右眼前裸眼视力0.5±0.3,治疗后左眼裸眼视力为0.5±0.3,右眼裸眼视力0.7±0.2,与治疗前相比,左右眼裸眼视力均无显着性差异(左眼P=1.0,右眼P=0.5)。C组治疗前左眼裸眼视力为0.5±0.2,右眼裸眼视力0.66±0.2,治疗后左眼裸眼视力为0.7±0.2,右眼裸眼视力0.8±0.2,与治疗前相比,左眼有显着性差异(P=0.008),右眼裸眼视力无显着性差异(P=0.09)。(4)A组治疗前左眼眼压20.4±4.3mm Hg,右眼压19.8±3.0mm Hg;治疗后左眼眼压19.0±2.3mm Hg,右眼眼压19.4±1.9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左眼压无显着性差异(P=0.4),右眼无显着性差异(P=0.5)。B组治疗前左眼眼压17.4±3.8mm Hg,右眼眼压18.6±5.3mm Hg;治疗后左眼眼压20.3±8.3mm Hg,右眼压22.1±8.7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左右眼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治疗前左眼眼压24.9±9.8mm Hg,右眼眼压18.3±4.5mm Hg;治疗后左眼眼压20.9±4.2mm Hg,右眼眼压17.5±3.0mm Hg;与治疗前想不,治疗后眼压均无显着差异(左眼P=0.14,右眼P=0.43)。2.安全性(1)治疗前三组患者BMI平均值为22.4±5.4 Kg/m2、26.3±5.8 Kg/m2、23.7±2.4 Kg/m2,治疗后BMI值分别为:22.7±5.2Kg/m2、26.3±5.8Kg/m2、23.7±2.7Kg/m2。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体重有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2)A组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26±21mm Hg,舒张压为78±13mm Hg,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3±17mm Hg,舒张压为78±11mm Hg,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无差异性显着(P值均>0.05)。B组治疗前收缩压为122±17mm Hg,舒张压为78±12mm Hg,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1±11mm Hg,舒张压为75±8mm Hg,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无差异性显着(P值均>0.05)。C组治疗前缩压为124±12mm Hg,舒张压为78±9mm Hg,治疗后收缩压为128±9mm Hg,舒张压为81±7mm Hg,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无差异性显着(P值均>0.05)。(3)A组治疗前ALT为19.1±5.09U/L,AST为16.8±2.66U/L;治疗后ALT为16.3±4.4U/L,AST为14.7±1.8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LT和AST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16,0.08)。B组治疗前ALT为19.4±11.07U/L,AST为17.5±6.65U/L;治疗后ALT为33.1±48.4U/L,AST为18.2±9.7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LT和AST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4,0.8)。C组治疗前ALT为16.5±4.33U/L,AST为18.1±5.06U/L;治疗后ALT为17.5±11.2U/L,AST为17.2±6.0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LT和AST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7,0.5)。(4)A组治疗前空腹血糖4.7±0.66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4.7±0.59mmol/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P=0.7)。B组治疗前空腹血糖5.1±1.27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4.9±0.59mmol/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P=0.6)。C组治疗前空腹血糖4.4±0.627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5.2±1.43mmol/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P=0.1)。(5)A组治疗前血钙2.3±0.11mmol/L,血钾3.9±0.24mmol/L,血钠141.8±2.0mmol/L,血镁0.87±0.07mmol/L,血磷1.2±0.16mmol/L;治疗后血钙2.2±0.13mmol/L,血钾4.1±0.32mmol/L,血钠141.4±1.2mmol/L,血镁0.82±0.06mmol/L,血磷1.2±0.22mmol/L;与治疗前相比,血钙、钾、钠、镁、磷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B组治疗前血钙2.3±0.13mmol/L,血钾4.1±0.26mmol/L,血钠142.5±2.0mmol/L,血镁0.83±0.08mmol/L,血磷1.3±0.09mmol/L;治疗后血钙2.2±0.16mmol/L,血钾3.9±0.22mmol/L,血钠142.5±2.0mmol/L,血镁0.83±0.07mmol/L,血磷1.3±0.19mmol/L;与治疗前相比,血钙、钾、钠、镁、磷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C组治疗前血钙2.25±0.12mmol/L,血钾3.9±0.09mmol/L,血钠143±0.6mmol/L,血镁0.89±0.08mmol/L,血磷1.2±0.16mmol/L;治疗后血钙2.27±0.15mmol/L,血钾3.8±0.06mmol/L,血钠142±0.9mmol/L,血镁0.83±0.04mmol/L,血磷1.1±0.18mmol/L;与治疗前相比,血钙、钾、钠、镁、磷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6)A组治疗前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1173.7±290.5mg/dl、209.7±79.4mg/dl、99.8±26.5mg/dl、203.1±272.1IU/m L、103.2±12.8mg/dl、27.8±14.5mg/dl;治疗后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762.33±190.1mg/dl、186.2±116.1mg/dl、97±38.1mg/dl、132.7±175.4IU/m L、86.8±26.3mg/dl、20.7±8.3mg/dl;与治疗前相比,Ig G有显着性差异(P=0.036),其余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B组治疗前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1123.1±253.8mg/dl、238.9±111.8mg/dl、123.3±47.7mg/dl、56.2±76.4IU/m L、92.8±16.1mg/dl、19.9±5.7mg/dl;治疗后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999.4±167.6mg/dl、197.8±94.9mg/dl、130.8±81.4mg/dl、47.2±33.7IU/m L、96.8±15.1mg/dl、18.9±5.1mg/dl;与治疗前相比,C3有显着性差异(P=0.02),其余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C组治疗前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1181.8±226.4mg/dl、184.1±41.9mg/dl、134.7±59.4mg/dl、76.7±63.9IU/m L、89.5±18.7mg/dl、23.6±6.5mg/dl;治疗后Ig G、Ig A、Ig M、Ig E、C3、C4分别为983.1±263.2mg/dl、134.9±37.2mg/dl、147.9±69.0mg/dl、37.6±29.2IU/m L、81.5±24.6mg/dl、21.9±10.0mg/dl;与治疗前相比,Ig G、Ig A、Ig E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其余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7)A组治疗前L1-L4骨密度1.09±0.14、股骨颈骨密度0.89±0.14、全髋骨密度0.94±0.14、全身骨密度1.07±0.11;治疗后L1-L4骨密度1.09±0.11、股骨颈骨密度0.9±0.13、全髋骨密度0.97±0.13、全身骨密度1.08±0.08;与治疗前相比,各项骨密度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B组治疗前L1-L4骨密度1.1±0.11、股骨颈骨密度0.92±0.13、全髋骨密度0.9±0.11、全身骨密度1.04±0.09;治疗后L1-L4骨密度1.15±0.12、股骨颈骨密度0.93±0.14、全髋骨密度0.92±0.11、全身骨密度1.07±0.09;与治疗前相比,各项骨密度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C组治疗前L1-L4骨密度1.11±0.24、股骨颈骨密度0.92±0.09、全髋骨密度0.97±0.11、全身骨密度1.1±0.12;治疗后L1-L4骨密度1.12±0.24、股骨颈骨密度0.92±0.10、全髋骨密度0.98±0.11、全身骨密度1.1±0.12;与治疗前相比,各项骨密度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8)A组治疗前血清骨钙素28.8±14.6ng/ml、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0.9±0.6ng/ml、PINP106.6±27.8ng/ml;治疗后血清骨钙素45.4±27.8ng/ml、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0.72±0.16ng/ml、PINP为124.4±51.2ng/ml;与治疗前相比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PINP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B组治疗前血清骨钙素55.9±31.5ng/ml、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1.3±0.8ng/ml、PINP214.7±156.0ng/ml;治疗后为分别为64.9±51ng/ml.、1.2±0.6ng/ml、214.7±206.1ng/ml;与治疗前相比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PINP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C组治疗前血清骨钙素33.9±19.3ng/ml、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1.0±0.5ng/ml、PINP101.5±47.4ng/ml;治疗后为分别为31.9±16.7ng/ml、0.7±0.3ng/ml、91.7±51.9ng/ml;与治疗前相比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片段、PINP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9)A组治疗前血Cor、血ACTH、24小时尿皮质醇分别为:20.3±8.6ug/dl、25.3±14.9pg/ml、32.6±15.0ug/24h;治疗后分别为15.9±11.6ug/dl、21.6±8.7pg/ml、34.2±12.8ug/24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均>0.05)。B组治疗前血Cor、血ACTH、24小时尿皮质醇分别为:21.8±9.7ug/dl、31.3±16.9pg/ml、36.7±20.4ug/24h;治疗后分别为22.9±8.2ug/dl、34.9±17.8pg/ml、33.9±18.6ug/24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均>0.05)。C组治疗前血Cor、血ACTH、24小时尿皮质醇分别为:22.1±9.9ug/dl、37.0±22.6pg/ml、36.7±17.3ug/24h;治疗后分别为19.4±7.6ug/dl、21.9±12.5pg/ml、44.6±20.9ug/24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均>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对中重度TAO疗效明确,累积剂量越高者,效果越好。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不影响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肝肾功能,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肾上腺功能,且与累积剂量无关。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可抑制免疫功能,高剂量组免疫功能抑制更为明显。提示间断静脉冲击治疗临床有效,副作用小。
王丽娜[7](2020)在《洛伐他汀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炎症反应及脂肪分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纤维细胞是TAO发病机制的热点,将TAO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前者纤维细胞表达TSHR水平明显高于后者。从外周血中提取骨髓来源纤维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炎性因子刺激后炎性介质表达水平增强,而学者们普遍认为其为OFs的来源。本文的第一部分计划观察洛伐他汀对纤维细胞的作用。2、目前的观点认为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参与到TAO发生发展中,本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结构复杂,可同时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面受体。以往有学者体外培养此类细胞,发现其受刺激后会促进炎性因子表达。本文第二部分计划观察洛伐他汀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3、单核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炎症和组织修复功能,并积极参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单核细胞可以分泌各种促纤维化因子(TGF-β、PDGF、VEGF)激活某些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生成。本文第三部分计划观察洛伐他汀对单核细胞的作用。方法:1、从GD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分离纤维细胞,用TSH刺激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IL-6、IL-8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洛伐他汀(1μmol/L)加入样本,观察对TSH诱导高表达IL-6、IL-8的作用;应用“鸡尾酒法”诱导纤维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后,酶联免疫检测仪600nm处测量吸光度值;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洛伐他汀对PPAR-γ基因表达的作用。2、从GD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组眼眶组织通过组织块法传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用TSH刺激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IL-6m RNA、IL-8m RNA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洛伐他汀(1μmol/L)加入样本,观察对TSH诱导高表达IL-6、IL-8的作用;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洛伐他汀对PPAR-γm RNA基因表达的作用。3、从GD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用TSH刺激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IL-6、IL-8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洛伐他汀(1μmol/L)加入样本,观察对TSH诱导高表达IL-6、IL-8的作用;通过地塞米松与洛伐他汀对比,观察洛伐他汀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1、TSH可诱导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IL-6m RNA及IL-8m RNA基因表达增加,其对G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作用无明显差异,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洛伐他汀抑制PPAR-γm RNA的基因表达;洛伐他汀抑制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脂肪分化。2、TSH可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IL-6m RNA及IL-8m RNA基因表达增加,其对G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作用无明显差异,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洛伐他汀抑制PPAR-γm RNA的基因表达;3、TSH可诱导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单核细胞IL-6m RNA及IL-8m RNA基因表达增加,其对G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作用无明显差异,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结论:1、洛伐他汀对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具有抗炎作用;洛伐他汀可抑制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洛伐他汀可抑制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PPAR-γm RNA的基因表达,推测洛伐他汀抑制脂肪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γ通路实现。2、洛伐他汀对眼眶成纤维细胞具有抗炎作用;洛伐他汀可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PPAR-γ的基因表达,推测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PAR-γ通路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脂肪分化。3、洛伐他汀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地塞米松和洛伐他汀均具备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地塞米松抑制炎症的作用强于洛伐他汀。
毛晓明[8](2019)在《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平目汤疗效的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采用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和hTSHR-A亚单位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同源BALB/c雌性小鼠两种方法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评估优选出更加理想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并观察平目汤对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疗效。研究方法第一章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第一部分采用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的方法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第二部分采用hTSHR-A亚单位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同源BALB/c雌性小鼠的方法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束,观察小鼠眼部外观变化;MRI扫描并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测量小鼠眼外肌体积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体TRAb水平;病理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和眼眶组织学变化;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及眼球重量并计算百分比。比较两种方法建立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通过评估优选出更加理想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第二章平目汤干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疗效观察构建优选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方法同第一章。检测血清TRAb,阳性表达小鼠作为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平目汤低剂量组(平低组)、平目汤中剂量组(平中组)、平目汤高剂量组(平高组)四组。平目汤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30天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体TRAb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和眼眶组织学变化;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及眼球重量并计算百分比。研究结果:第一章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第一部分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1.实验结束,模型组3/12(25%)的小鼠眼部出现眼裂增宽,结膜、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球突出。2.MRI扫描检测显示模型组3/4只小鼠眼外肌体积增大。3.和空白组(Ctrl)、空质粒组(GV219)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FT4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4/12(33.33%)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空质粒组`x+2S);血清TSH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5/12(41.67%)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空质粒组`x-2S);血清TRAb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5/12(41.67%)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空质粒组`x+2S)。4.和Ctrl、GV219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眼球后脂肪与眼球重量的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5.模型组7/12(58.33%)小鼠出现了甲状腺组织学改变,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腺泡腔内物质吸收,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少数滤泡破坏,可见滤泡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向腔内突起。6.模型组6/12(50%)小鼠发生眼眶组织病理学改变,眼球后大量脂肪细胞堆积,脂肪细胞间隙增宽,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肌纤维间、脂肪细胞间蓝染的胶原纤维增多、粘液物堆积,肌间隙脂肪组织增生、堆积,肥大细胞浸润明显。第二部分hTSHR-A亚单位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同源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动物模型。1.模型组(注射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免疫小鼠活化的脾细胞106个)1/12(8.33%)小鼠眼部出现结膜、眼睑水肿。2.MRI扫描检测显示模型组2/3只小鼠眼外肌体积增大。3.和对照组(注射空质粒免疫小鼠活化的脾细胞106个)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FT4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1/12(8.33%)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对照组`x+2S),血清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3/12(25%)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对照组`x-2S);血清TRAb水平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和对照组相比,小鼠眼球后脂肪与眼球重量的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5.模型组8/12(66.67%)小鼠甲状腺上皮细胞因受压而变扁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肥大和增生,同时伴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6.模型组7/12(58.33%)小鼠发生眼眶组织病理学改变,眼球后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堆积,脂肪细胞间隙增宽,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肌纤维间和脂肪细胞间蓝染的胶原纤维增多,肌间隙脂肪组织增生、堆积,肥大细胞浸润明显,脂肪细胞间粘液物堆积。第二章平目汤干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疗效观察145只造模小鼠,其中有59只小鼠血清TRAb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空白组`x+2S),作为模型小鼠,并随机分组,用药观察,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平目汤不同剂量干预后血清FT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平中组下降明显(P<0.05);血清TSH水平均有上升,其中平中组较明显(P=0.05);各组血清TRAb明显下降(P<0.01);平中组和平高组眼球后脂肪组织和眼球重量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或P<0.01);眼眶组织病理学显示,平目汤不同剂量组小鼠眼球后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较空白组多,较模型组减少;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显示,平目汤不同剂量组小鼠甲状腺部分滤泡腔内物质吸收,滤泡腔可见均匀红染的胶质,间质较多,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程度较空白组多,较模型组少。研究结论1、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和人类Graves眼病病理学特征及血清学表达更为接近。2、平目汤可有效降低Graves眼病小鼠模型血清FT4、TRAb水平,一定程度升高血清TSH水平,改善甲状腺炎症,有效减轻眼球后脂肪组织积聚。
张利多[9](2019)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轻-中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轻-中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Graves眼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Graves眼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基础治疗,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对比,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观察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突眼度对比,观察组在治疗前分别与治疗4周、8周后进行对比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证候积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4周、8周后进行对比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GO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8周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6%,对照组总有效率5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Graves眼病患者的突眼度、眼部胀痛、眼睑水肿等证候及生活质量;2.针刺结合推拿治疗Graves眼病疗效优于西医基础药物治疗;3.颈部取穴针刺、眼部按摩治疗眼部疾病患者更易接受,安全性评价较好,无严重不良副作用。
张立颖,褚俏梅,李方都[10](2019)在《Graves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表达及其相关性,对经131I治疗的甲亢伴有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眼眶活动性进行评价。方法:88例Graves眼病(GO)患者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分为GO活动期组(活动期组)52例、GO静止期组(静止期组)36例,另设Graves病无眼病组(无眼病组)34例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IGF-1、ICAM-1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经131I治疗后,GO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17、IGF-1、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静止期组和无眼病组(P<0.01);静止期组的血清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无眼病组(P<0.05)。无眼病组的血清IL-17、IGF-1和ICAM-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血清IL-17与ICAM-1、IGF-1的相关性分别为r=0.847、r=0.806(P<0.01);IGF-1与ICAM-1的相关性分别为r=0.882(P<0.01)。结论:Graves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组。无眼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三个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GO眼病的病变进展监测和治疗效果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OCTA观察中重度TAO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TAO组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健康受检者 |
2.2 检查方法 |
2.2.1 一般眼部检查 |
2.2.2 电脑视野 |
2.2.3 OCT检查 |
2.2.4 OCTA检查 |
2.3 设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一般眼部检查与电脑视野结果 |
3.2.2 OCT与OCTA检查结果 |
3.3 相关性分析 |
3.3.1 各组血流参数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3.3.2 各组血流参数与视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在眼科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2)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治疗Graves眼病研究概述 |
1 眼与脏腑的关系 |
2 眼与经络相连 |
3 中医眼病的辨证方法 |
4 现代中医对Graves眼病的证治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Graves眼病的研究概述 |
1 GO的定义 |
2 流行病学特点 |
3 发病机制 |
4 诊断 |
5 治疗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刘喜明教授治疗GO的临床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治疗前后眼部症状变化 |
2.3 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变化 |
2.4 治疗前后GO活动度的变化 |
2.5 证候证素分布 |
2.6 用药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特点: 多有“火热” |
3.3 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O的临床总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TNFSF15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眼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部分 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疗效观察 |
1.诊断标准 |
2.病例选择 |
3.研究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 |
研究目的 |
一、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TAO的疗效性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材料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2.2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后 CAS 变化 |
1.2.3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后双眼突眼度的变化 |
1.2.4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后双眼视力的变化 |
1.2.5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后双眼眼压的变化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TAO的安全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2.1.3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前各组患者安全性相关指标 |
2.2.2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各组肝功能情况 |
2.2.3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各组肾功能情况 |
2.2.4 静脉激素治疗后各组电解质情况 |
2.2.5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各组空腹血糖情况 |
2.2.6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各组血压情况 |
2.2.7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各组 BMI 情况 |
2.2.8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2.2.9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对骨密度的影响 |
2.2.10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后骨标三项的变化 |
2.2.11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前后血钙、血磷、PTH 的变化 |
2.2.12 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及其影像学检查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洛伐他汀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炎症反应及脂肪分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洛伐他汀对纤维细胞IL-6、IL-8、PPAR-γ表达和脂肪分化的抑制作用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1.4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TSH可诱导纤维细胞表达IL-6,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 |
1.2.2 TSH可诱导纤维细胞表达IL-8,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 |
1.2.3 洛伐他汀抑制PPAR-γ的基因表达 |
1.2.4 洛伐他汀抑制外周血提取的骨髓来源纤维细胞脂肪分化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洛伐他汀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IL-6、IL-8、PPARγ基因表达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TSH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IL-6,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 |
2.2.2 TSH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IL-8,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洛伐他汀抑制其表达 |
2.2.3 洛伐他汀抑制成纤维细胞PPAR-γ的基因表达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洛伐他汀可抑制TSH对单核细胞表达IL-6、IL-8 表达的诱导作用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TSH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IL-6,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 |
3.2.2 TSH对纤维细胞和OFs都有诱导表达IL-6 的能力,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但没有对单核细胞诱导作用强 |
3.2.3 地塞米松和洛伐他汀可抑制TSH对单核细胞表达IL-6的诱导作用 |
3.2.4 TSH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IL-8,且诱导作用发生在翻译前阶段,地塞米松和洛伐他汀可抑制TSH对单核细胞表达IL-8的诱导作用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相关眼病免疫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平目汤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一部分 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过表达载体构建 |
2.2 RT-PCR重组目的基因质粒在工具细胞株中的表达检测 |
2.3 Graves眼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2.4 模型评估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质粒的鉴定 |
3.2 小鼠眼部外观表现 |
3.3 小鼠血清FT4、TSH、TRAb水平比较 |
3.4 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占眼球重量百分比比较 |
3.5 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 |
3.6 小鼠眼眶组织病理变化 |
3.7 小鼠眼外肌体积的变化 |
第二部分 hTSHR-A亚单位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同源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过表达载体构建 |
2.2 RT-PCR重组目的基因质粒在工具细胞株中的表达检测 |
2.3 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2.4 模型评估 |
2.5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质粒的鉴定 |
3.2 小鼠眼部外观表现 |
3.3 小鼠血清FT4、TSH、TRAb的比较 |
3.4 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占眼球重量百分比的比较 |
3.5 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 |
3.6 小鼠眼眶组织病理变化 |
3.7 小鼠眼外肌体积的变化 |
第三部分 分析和讨论 |
1 国内外Graves眼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2 hTSHR-A亚单位重组质粒结合电穿孔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 |
3 hTSHR-A亚单位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同源BALB/c雌性小鼠建立Graves眼病小鼠模型 |
第四部分 实验小结 |
第二章 平目汤干预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疗效观察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药物 |
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取材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小鼠血清FT4水平 |
3.2 小鼠血清TSH水平 |
3.3 小鼠血清TRAb水平 |
3.4 小鼠眼球后脂肪与眼球重量百分比 |
3.5 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 |
3.6 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病理变化 |
4 分析和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Graves眼病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Graves眼病的认识 |
4.3 平目汤方解 |
4.4 平目汤对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疗效 |
5 实验小结 |
研究特色及创新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Graves眼病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三 :测序结果 |
附录四 :方法步骤 |
(9)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轻-中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
1.中医对Graves眼病的认识 |
1.1 病名源流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眼病的经络、取穴研究 |
1.4 针灸治疗GO的现代研究 |
2.西医对GO的认识 |
2.1 西医对GO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GO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3 西医对GO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临床观察路线 |
3.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疗效标准 |
3.4 观测指标 |
3.5 意外情况的处理 |
3.6 统计学分析 |
4.研究结果 |
4.1 基本情况比较 |
4.2 治疗前情况比较 |
4.3 治疗后情况比较 |
第三部分:讨论 |
1.疗效分析 |
2.针灸推拿治疗GO的有效性分析 |
3.选穴的有效性分析 |
4.基础药物的选择 |
5.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病例报告表 |
附录 B:知情同意书 |
附录 C:病例观察表 |
附录 D:症候积分表 |
附录 E:GO生活质量评分表(GO-QoL) |
附录 F:实验路线图 |
附录 G: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Graves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血样本采集: |
2.2 血清学检测: |
2.3 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2 血清IL-17与ICAM-1、IGF-1、TRA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讨 论 |
四、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OCTA观察中重度TAO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的临床研究[D]. 赖瑶. 南昌大学, 2021(01)
- [2]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D]. 黄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TNFSF15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眼病遗传易感性研究[D]. 张美琴.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D]. 胡州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 龙在飞(Charinwit Nakarusme).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糖皮质激素间断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 孙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洛伐他汀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炎症反应及脂肪分化的实验研究[D]. 王丽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Graves眼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平目汤疗效的观察[D]. 毛晓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轻-中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张利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Graves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J]. 张立颖,褚俏梅,李方都. 陕西医学杂志,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