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

一、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L protein in rats after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论文文献综述)

徐嘉元[1](2021)在《ADSCs改善大鼠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最佳移植时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临床上复杂肝脏外科手术的不断增多,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成为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肝IRI与局部和全身性损伤有关,是肝脏移植或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或肝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对肝IRI损伤进行防治,找出针对围手术期肝IRI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富含于脂肪组织中,可采用抽脂术或微创手术进行分离。近年来发现ADSCs具有旁分泌活性,分泌各种刺激有丝分裂和血管生成因子来促进组织修复,通过抑制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或调节免疫减轻IRI,作为一种潜在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选择合适与否的移植时机,直接与干细胞在组织内的存活率、移植后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改善肝功能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肝IRI合并部分切除中干细胞最佳移植时机的报道较少,因此本课题建立大鼠70%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术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ADSCs的最佳移植时机。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n=6)、模型组(IRI+PH组,n=6)、ADSCs术前2 h移植组(Pre-2h组,n=6)、ADSCs术后即刻移植组(0h组,n=6)、ADSCs术后6 h移植组(Post-6h组,n=6)。各组大鼠均术前禁食8~12 h,不禁水。Sham组沿大鼠腹正中线切开,暴露肝脏,仅用湿棉签翻动肝叶,然后关腹。IRI+PH行70%部分肝(肝中叶+左外叶)缺血30 min,于再灌注前切除左外叶(占全肝的30%)。移植ADSCs的各组在各个时间点通过尾静脉缓慢注射含有第3~4代ADSCs(约2×106个)的细胞悬液0.6 m L,Sham组和IRI+PH组术后即刻通过尾静脉缓慢的注射PBS溶液0.6 m L。各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24 h后采集血液样本和肝组织样本。试剂盒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ALP的变化,TUNEL试剂盒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率(Apoptotic index,AI),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应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Bax、Bcl-2、Fas、Fasl、Apaf-1、AIF-1、P53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肝脏中的Caspase-3、8、9活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模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1)肝功能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PH组ALT、AST、ALP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Pre-2h组和Post-6h组AST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与IRI+PH组相比,0h组、Pre-2h组及Post-6h组ALT、AST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2)肝细胞凋亡指数率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PH组、Pre-2h组、0h组和Post-6h组凋亡指数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与IRI+PH组比,Pre-2h组、0h组和Post-6h组凋亡指数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3)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Sham组相比,IRI+PH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严重,细胞核核仁消失,核膜变形皱缩,染色质严重边集化且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严重肿胀扩张,线粒体嵴断裂消失。与IRI+PH组相比,0h组、Pre-2h组及Post-6h组损伤程度均有所改善。(4)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变化:与Sham组相比,IRI+PH组、Pre-2h组和Post-6h组中Fas、Fasl、Apaf-1、AIF-1、P5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且IRI+PH组、Pre-2h组和Post-6h组中Bax/Bcl-2 mRNA比值或蛋白比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0h组中Bax、Fas、P53的mRNA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IRI+PH组相比,Pre-2h组中Fas、Apaf-1的mRNA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Post-6h组中Fas、Apaf-1、AIF-1、P53基因和蛋白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0h组中Fas、Fasl、Apaf-1、AIF-1、P5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Pre-2h组、0h组和Post-6h组Bax/Bcl-2 mRNA比值或蛋白比值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5)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PH组、Pre-2h组和Post-6h组肝组织中Caspase-3、8、9酶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与IRI+PH组相比,Post-6h组中、0h组和Pre-2h组中肝组织中Caspase-3、8、9酶活性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综上所述,结论如下:(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70%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模型,诱导肝细胞凋亡。(2)通过肝功能检测、电镜扫描及TUNEL分析发现ADSCs能显着改善大鼠肝损伤后的肝细胞形态,减少肝细胞凋亡的数目,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对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ADSCs能够通过下调凋亡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Bax、Fas、Fasl、Apaf-1、AIF-1、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并促进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肝组织。(4)术后即刻、术前2 h和术后6 h移植ADSCs对比发现,术后即刻移植ADSCs在肝损伤模型中对肝细胞的保护效果最佳。

张亮[2](2021)在《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中医象思维研究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Fas/Fas L介导的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72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应用腺嘌呤(200mg/(kg·d))灌胃3周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饮组、尿毒清组、P13K抑制剂组(LY组)及肾衰饮+LY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8ml/(kg·d)灌胃。肾衰饮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以2.25g/(kg·d)浓度灌胃。LY组给予腹腔注射P13K抑制剂(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肾衰饮+LY组在给予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基础上腹腔注射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以上各组大鼠均连续用药4周。各组分别留取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检测各项指标。实验一: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肉眼观察肾脏外观形态,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实验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三: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四: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影响1.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正常组:精神状态良好,毛色光泽,较少有脱毛现象,活动正常,反应灵活,每日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正常,垫料气味较淡,大鼠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晦暗,并出现脱毛现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气味臭秽,稀便。尿毒清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脱落,精神中度萎靡,反应略有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垫料气味臭秽,稀便。肾衰饮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轻度萎靡,毛色干枯脱毛现象较轻,反应尚可,活动度尚可,进食量尚可,饮水量略增加,垫料气味臭秽,可见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1.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1.2.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外观形态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肾脏体积均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模型组改变最为明显,尿毒清组其次,最后为肾衰饮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表面均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改变,凹凸不平,被膜粘连,不易剥离,且外观颜色均明显发白,肉眼观察外观颜色发白程度:模型组>尿毒清组>肾衰饮组>正常组。沿肾门纵行剖开,除空白组外各组肾组织切面处均可见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且皮髓质界限欠清晰,其中模型组最明显,其他各组肉眼观察无明显区别。1.2.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体质量及肾指数的影响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第1周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第2周、第3周造模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第2周和第3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尿毒清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肾衰饮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第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肾指数降低(尿毒清组P<0.01,肾衰饮组P<0.05),尿毒清组与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肾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1.2.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病理学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正常组可见肾小球、肾小管、系膜结构正常,间质未见增宽,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囊腔变大,部分肾小管萎缩,小管的管壁薄厚不匀,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空泡变性,成纤维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球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尿毒清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减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减少,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均低于尿毒清组。1.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Scr、BUN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血清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TUNEL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正常,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髓质区;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4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尿毒清颗粒和肾衰饮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P<0.01),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6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Akt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13K抑制剂组(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LY组比较,肾衰饮+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Akt比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基于中医象思维,根据肾藏象的病理之象,提出脾肾虚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是产生毒邪的根源;毒邪(湿毒、痰毒、瘀毒)是加重病情进展恶化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外因,证属本虚标实。2拟“抗毒、解毒、排毒”三法于一方,肾衰饮健脾益肾扶正以抗毒;祛湿涤痰化瘀以解毒;通腑泄浊以排毒,攻补兼施。3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表明:(1)肾衰饮能够明显改善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肾脏纤维化,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2)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性损伤;(3)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脏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4)肾衰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效应靶点Fas L来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吕建芳[3](2021)在《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SD雄性大鼠肾精亏虚模型,以骨髓造血干细胞为切入点,观察其凋亡情况,研究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龟鹿二仙胶对肾精亏虚骨髓抑制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其对大鼠的血象、骨髓象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从肾论治”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研究:系统回顾古今文献,阐述肾精、髓、血的中医理论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立足肾精、髓以及血之间的关系,为肾精亏虚导致贫血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剖析龟鹿二仙胶的组方以及总结补肾填精法的现代医学临床应用。2、动物实验:SD雄性大鼠30只,SPF级,8周龄,体重27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组,每组10只。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以及长期小剂量苯皮下注射和短期大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整个造模过程用时49天。前4周模型组和补肾组大鼠按体质量皮下隔天注射苯(lm L/kg),第25d开始用环磷酰胺(25mg/kg)腹腔注射,连续注射3d,同时每天用仿地震平台模拟地震振动(2次/日,共15-20分钟)以及光电刺激箱足底电击刺激(每日不定时1-3次)。空白组正常喂养。在第4周最后一天随机抽取模型组和补肾组各1只大鼠查外周血象及血清睾酮,检测模型是否成功。第29天开始,补肾组用龟鹿二仙胶灌胃,根据大鼠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剂量比值,灌胃剂量为11g/Kg,分两次灌胃。给药期间每隔一天称重,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连续21天。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连续21天。造模过程中,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皮毛、进食量、活动状态等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大鼠通过眼内眦静脉取血法测外周静脉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观察其贫血程度;采用ELISA检测血清睾酮T以及用精子分析仪检测附睾精子质量,评价其生殖功能;取睾丸组织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分离胫骨,取新鲜骨髓,用PBS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血红细胞计数板计数单核细胞数;取新鲜骨髓,制成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股骨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取新鲜骨髓包埋超薄切片,观察其超微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EPO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以及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组织CD34+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B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m RNA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处理:各组组间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毛发干枯、耸立不齐、进食量下降,活动度减少等现象。补肾组大鼠毛发恢复光泽、进食量增加、活动度增加,肾虚症状得到改善。(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14d开始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42d开始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PO含量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清EPO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4)睾丸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睾丸曲细精管被膜完整,支持细胞形态正常,曲细精管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模型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细胞层次杂乱,支持细胞形态断裂,曲细精管管腔内精子细胞、精子数量明显减少;补肾组曲细精管被膜完整,细胞排布紧密,生精细胞数略有减少,部分区域可见脱落的少量生精细胞,但结构清楚,层次较分明,管腔内有较多精子。(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下降(P<0.05);模型组血清T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血清T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6)骨髓象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髓涂片可见空白组骨髓造血结构完整,组织丰富;模型组骨髓增生降低,巨核细胞减少;补肾组造血网织红细胞虽增加,但仍没有恢复正常水平。骨髓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造血细胞多且分布均匀,骨髓造血组织支架结构紧密,脂肪细胞数量少;模型组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巨核细胞少见,造血细胞数目减少,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补肾组造血结构组织基本修复,巨核细胞增多,造血细胞增加,仍可见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7)骨髓超微病理形态学检测示:空白组大鼠可见造血干细胞为圆形,单核,核大,细胞质少,可见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折叠成较深的嵴。模型组大鼠造血干细胞可见线粒体数量减少,嵴变浅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可见凋亡小体。补肾组大鼠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增多,凋亡小体少见,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线粒体嵴有所恢复。(8)与空白组比较,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发现模型组可见较多凋亡CD34+细胞的绿色荧光点,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石蜡包埋切片TUNE L法检测骨髓组织绿色荧光点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降低(P<0.05)。(9)WB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5),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升高(P<0.05),Bax、caspase-3、Fa 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减少(P<0.05)。(10)RT-PCR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Bcl-2、Bax、caspase-3、Fa s和Faslm RNA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m RNA含量降低(P<0.05),Baxm RNA、caspa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m RNA蛋白含量升高(P<0.05),Baxm RNA、caspa 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减少(P<0.05)。结论“肾藏精,生髓,化血”,肾藏先天之精,肾气促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藏之,而“精血同源”,肾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肾精亏虚则血液化生无源而导致血虚。肾主人体发育,也主骨髓生长发育,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反之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髓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髓化生血液主要取决于肾的功能,肾精亏虚则会导致骨髓功能低下,化生血液出现障碍而致血虚。本课题基于中医“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精化血”理论,以肾精亏虚则会导致血虚为实验的病理依据,以造血干细胞作为切入点。研究肾精亏虚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恐伤肾”传统病因造模结合药物干预病理造模,采用模拟地震平台复合光电刺激法结合长期小剂量的苯和短期大剂量的环磷酰胺药物干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大鼠出现肾虚症状,血液检查可以看到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EPO含量下降,血清睾酮含量降低。骨髓象可以见到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疏松、造血面积减少、造血细胞减少。超微病理形态学可以观察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变浅,出现凋亡小体的超微病理改变。龟鹿二仙胶灌胃治疗后,能够改善肾精亏虚的症状,促进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清EPO含量升高,血清睾酮含量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骨髓造血组织得到修复。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凋亡小体减少,减少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本实验结论归纳如下:(1)利用“仿地震平台及光电刺激+苯+环磷酰胺”成功建立肾精亏虚雄性大鼠模型。(2)肾精亏虚大鼠血清EPO含量下降,骨髓组织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Bcl-2m RNA含量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及Baxm RNA表达增加,激活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通路,发生级联效应,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骨髓Fas和Fasl蛋白及Fas和Faslm RNA含量升高,激活了死亡受体途径,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CD34+细胞细胞的凋亡。CD34+细胞过度凋亡,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降低,可能是肾精亏虚导致骨髓抑制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机制之一。(3)首次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肾精亏虚,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龟鹿二仙胶能有效缓解肾精亏虚大鼠的症状,治疗骨髓抑制性贫血有效。提高血清EPO含量,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蛋白、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CD34+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造血干细胞。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避免其发生过度凋亡,可能是龟鹿二仙胶发挥其疗效机制之一。(4)从生成来源和生物学功能来看,EPO可能是肾精的物质基础之一。(5)造血干细胞是肾精在细胞层次的表现形式,是“肾精化血”功能的执行者。

姚球[4](2021)在《AR/miR-21在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在临床诊疗中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是造成肾脏损伤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理过程,甚至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肾脏移植时,RIRI也影响供体肾的功能恢复和后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而且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弄清。本研究是通过建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体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研究雄激素受体AR/miR-21信号轴在的小鼠肾缺血损伤中的相互调控作用以及对miR-21靶基因PDCD4(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和凋亡蛋白caspase-3等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有望能为临床上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制备最佳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用三气孵箱法建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等,探讨最佳缺氧/复氧时间。2、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情况下和缺氧/复氧条件下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DCD4m RNA以及Western-blot检测PDCD4、caspase-3蛋白的表达。3、制备缺氧/复氧模型之前应用pre-miR-21或antagomiR-21预处理细胞,分组(1)Control(2)miR-21-NC组;(3)pre-miR-21组(4)antagomiR-21组;(5)H/R(6)miR-21-NC+H/R组;(7)pre-miR-21+H/R组;(8)antagomiR-21+H/R检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缺氧/复氧后AR和miR-21分子以及PDCD4/caspase-3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以及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细胞活力、凋亡情况。4、制备缺氧/复氧模型之前应用AR干扰载体AR si RNA沉默AR基因,分组(1)Control(2)si RNA-NC(3)AR si RNA(4)H/R(5)H/R+si RNA-NC(6)H/R+AR si RNA检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缺氧/复氧后miR-21分子和PDCD4/caspase-3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细胞活力、凋亡情况。结果:1、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最佳缺氧复氧时间为缺氧4h复氧12h。2、TCMK-1细胞缺氧/复氧会使PDCD4、caspase-3表达升高。3、pre-miR-21会使TCMK-1细胞中miR-21表达升高,AR表达升高,PDCD4和caspase-3表达降低,antagomiR-21会使TCMK-1细胞中miR-21表达降低,AR表达降低,PDCD4和caspase-3表达升高。4、沉默AR基因后,TCMK-1细胞中AR表达降低,miR-21表达降低,PDCD4和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1、过表达miR-21可减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缺氧/复氧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干扰miR-21会增加TCMK-1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的细胞凋亡,miR-21可能对TCMK-1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2、干扰AR会使TCMK-1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加重,证明AR对TCMK-1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可能也有一定保护作用。3、AR与miR-21可能存在正反馈关系。

庞燕[5](2021)在《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二氧化硫衍生物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其能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以下5组(n=8):Sham组、RIRI组、LY组、SO2组、LY+SO2组。第一次于缺血前1h,经尾静脉注射给药,Sham、RIRI和SO2组予以生理盐水,剂量为10ml/kg,LY和LY+SO2予LY294002 0.3mg/kg;第二次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Sham、RIRI、LY组予生理盐水,剂量为5mlkg,SO2和LY+SO2予SO2供体,剂量为85mg/kg;第二次给药后30min,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损伤模型,Sham组仅开腹,翻动肠管,暴露术区及肾脏,不作缺血处理。再灌注24h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处死大鼠后取下肾脏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依照Paller标准评分;TUNEL荧光染色评估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Caspase3、Bax、Bcl-2、及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对比,RIRI组大鼠Scr、BUN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RIRI组对比,SO2组大鼠Scr、BUN明显下降(P<0.01),LY组Scr、BUN无显着差异;LY+SO2组Scr、BUN浓度明显高于SO2组(P<0.01)。HE染色表明Sha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及管腔大致正常;RIRI组大鼠肾小管管腔内径明显增宽,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损伤、脱落至管腔,可见管型形成;LY组可见肾小管管腔内径明显增宽,上皮细胞核深染,管腔内有管型形成;SO2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以水肿为主,可见管腔狭窄,呈“星芒”状;LY+SO2组管腔明显扩张,部分可见管型形成;Paller评分结果表明:RIRI组显着高于Sham组(P<0.01);SO2预处理显着降低RIRI大鼠Paller评分(P<0.01),LY组同RIRI组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与SO2组对比,LY+SO2组评分显着高于SO2组(P<0.01);TUNEL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Sham组对比,RIRI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RIRI组对比,SO2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LY组与RIR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SO2组相比,LY+SO2组TUNEL阳性细胞数及凋亡指数升高明显,(P<0.01)。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蛋白结果显示,RIRI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Sham组显着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SO2组Bax、Caspase3与RIRI组对比,表达显着下调,Bcl-2、p-Akt表达上调(P<0.05);LY组与之相比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与SO2组比较,LY+SO2组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p-Akt表达显着下降(P<0.05)。结论:SO2预先给药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p-Akt表达,可能进一步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Y294002可消除SO2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安海文,李李,李燕林,刘琳娜,黄琳,李锦山,杨文钦[6](2020)在《尿毒康合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尿毒康合剂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尿毒康合剂(低剂量4.95 g/kg、中剂量9.9 g/kg、高剂量19.8 g/kg)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组(阳性药组),每组12只(模型组13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另外5组SD大鼠建立RIRI模型。建立RIRI模型前,连续7 d给予尿毒康合剂各剂量组及阳性药大鼠相应剂量药物灌胃。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值(Scr)和尿素氮值(BUN)以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指标;通过TUNEL试剂盒上的方法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通过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FAS、FASL、Bax、Bad、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和VEGF这9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Scr、BUN、IL-6、TNF-a、IFN-γ水平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FAS、FASL、Bax、Bad、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Bcl-2、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康合剂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血清中的Scr、BUN、IL-6、TNF-a、IFN-γ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尿毒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FAS、FASL、Bax、Bad、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蛋白表达量有降低趋势,Bcl-2、VEGF蛋白表达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尿毒康合剂对RIRI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或是通过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行干预,从而抑制其凋亡。

彭显月[7](2020)在《高压氧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观察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HBO治疗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HBO对肾IR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IRI组以及HBO治疗组,每组分为1h、3h、6h、12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小鼠。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双侧肾蒂不阻断,于相应时点切取双肾及采血;IRI组:切开腹腔,双侧肾蒂阻断45min后开放血流,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6h、12h切取双肾及采血;HBO治疗组:切开腹腔,双侧肾蒂阻断45min后开放血流,分别于再灌注后0h、2h、5h、11h时行HBO治疗1h,HBO治疗后切取双肾及采血。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SCr值,HE法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RT-q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肾功能变化:肾IRI组SCr值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HBO治疗后则显着降低(P<0.05);假手术组内各时间点SCr值无明显差异;肾IRI组和HBO组内1h和3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SCr值差异显着(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SCr值逐渐增高。2.肾组织病理变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形态学正常,未见明显改变。肾IRI组在1h和3h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6h时可见胞浆颗粒样变性,刷状缘消失,12h时可见管腔内可见少量坏死脱落的碎片,肾小管间质有少量出血,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病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经HBO治疗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间质出血等病变均有所减轻,在再灌注早期最明显。3.细胞凋亡情况:假手术组肾组织中偶见TUNEL阳性细胞,而IRI组的肾组织中可见TUNEL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HBO治疗后TUNEL阳性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假手术组内各时间点相比较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IRI组和HBO组内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结果:Fas和FasL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Fas、FasL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小球无表达,而FasL蛋白在细胞核少量表达。相对定量分析显示:肾IRI组各时间点二者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HBO治疗后各二者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在假手术组内各时间点二者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在肾IRI组和HBO治疗组内各时间点二者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二者的表达量逐渐增加。5.RT-qPCR结果:Fas和FasL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也一致,二者在肾IRI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HBO治疗后二者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在假手术组内各时间点二者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IRI组和HBO治疗组内12h表达量较1h、3h、6h时明显增加(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二者的表达量逐渐增加。6.Western blot结果:Fas和FasL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也基本类似,二者在肾IRI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HBO治疗后二者的表达量则显着降低(P<0.05)。在假手术组内各时间点二者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二者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在肾IRI组内1h和3h时二者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其余时间点差异明显(P<0.05);HBO治疗组内Fas蛋白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FasL蛋白表达量在1h和3h时无明显差异,其余时间点差异显着(P<0.05)。结论:1、肾IRI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通路促进肾组织细胞凋亡,加重肾损伤;2、HBO治疗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Fas和FasL的表达,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减轻肾损伤。

刘超[8](2020)在《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起病急、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具有很高的死亡风险,而其预后不良则可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诊断治疗与碘造影剂的广泛运用,以及创伤、休克的发生和肾移植手术的开展,造影剂诱导的AKI(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以及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AKI成为两类比较常见的AKI。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之前发现其他器官如骨骼肌和胃肠道对肾脏有一定的“对话”作用。当发生AKI时,骨骼肌和胃肠道可能对损伤的肾脏有什么影响呢?因此,我们围绕这一思路,尝试了以下两个主要部分的探究:(1)肌肉因子MG53(Mitsugumin 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胃肠激素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一部分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研究背景:MG53是一种新发现的由骨骼肌分泌的膜修复蛋白,通过其膜修复功能,MG53能缓解多种器官的损伤;CI-AKI是临床上由于碘造影剂(contrast media,CM)的使用而引起的常见肾脏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CI-AKI中,碘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由其对细胞膜的直接损伤而引发。因此,我们提出假设:MG53可能通过其细胞膜修复作用而缓解CI-AKI。目的:探究MG53对CI-AKI是否具有缓解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及预防CI-AKI提供可能的新策略。方法:(1)建立大鼠CI-AKI模型,检测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含量,验证建模是否成功;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CI-AKI大鼠血浆和肾脏中MG53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I-AKI大鼠肾脏内源性MG53的定位变化;通过免疫荧光观察外源性荧光标记重组人源MG53蛋白(recombinant human MG53,rh MG53)能否在CI-AKI大鼠肾脏聚集。(2)通过检测SCr与BUN水平,并通过大鼠肾脏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明确rh MG53预处理对CI-AKI有无缓解作用。(3)通过TUNEL染色,探究CI-AKI后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变化,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有无缓解凋亡的作用。(4)建立体外碘普罗胺诱导肾近端小管(renal proximal tubular,RPT)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采用TUNEL染色验证碘普罗胺对RPT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对其有无保护作用。(5)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rh MG53对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损伤有无缓解作用。(6)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与FM1-43荧光染色检测碘普罗胺对RPT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对RPT细胞膜是否有保护作用。(7)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G53在RPT细胞中的定位分布。(8)通过q PCR与WB分别检测MG53的m RNA及蛋白水平变化。(9)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G53与Annexin V(一种在凋亡细胞外膜上标记磷脂酰丝氨酸的敏感且特异的探针)的共定位情况。结果:(1)大鼠CI-AKI模型被成功建立,其血浆MG53蛋白含量减少而肾脏MG53蛋白增多,提示MG53从血浆向肾脏富集;MG53在大鼠肾小管细胞中存在表达,而CI-AKI后MG53向肾小管管腔侧聚集;外源性荧光标记rh MG53在CI-AKI大鼠肾脏聚集。(2)SCr、BUN水平以及H&E染色分别表明rh MG53预处理能够缓解CI-AKI的肾功能损伤及肾脏病理损伤。(3)CI-AKI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显着增加,rh MG53预处理可减少其中的细胞凋亡。(4)碘普罗胺可导致培养的RPT细胞凋亡,rh MG53预处理可缓解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凋亡。(5)碘普罗胺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导致RPT细胞损伤,而rh MG53预处理可缓解该损伤。(6)碘普罗胺导致RPT细胞膜损伤,而rh MG53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缓解碘普罗胺诱导的膜损伤。(7)MG53在RPT细胞膜与胞浆均有分布,但碘普罗胺处理后,MG53向RPT细胞膜聚集。(8)碘普罗胺处理后RPT细胞MG5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但碘普罗胺损伤的RPT细胞可大量摄取rh MG53蛋白。(9)MG53与Annexin V存在共定位,提示MG53通过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发挥其膜修复作用。结论:肌肉因子MG53可以通过修复细胞膜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来缓解CI-AKI,MG53可能成为治疗或预防CI-AKI的有效药物。第二部分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另一类主要原因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胃肠道与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调节联系,“胃肾轴”是近年来被提出的新颖概念,有文献报道,胃肠激素胃泌素参与了对肾脏排钠功能的调节并进一步参与血压调控。然而,胃泌素是否也能在I/R损伤的肾脏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胃泌素可能对肾脏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探究胃泌素对肾脏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肾脏I/R损伤提供新的可能的方法。方法:(1)构建肾脏I/R损伤的小鼠模型,分别通过q PCR、WB及IHC检测肾脏I/R后胃泌素受体(也称胆囊收缩素B型受体,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CCKBR)的表达及定位有无改变。(2)小鼠肾脏I/R前给予胃泌素,通过检测肾功能指标SCr与BUN、肾脏切片H&E与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以及小管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判断胃泌素预处理能否缓解肾脏I/R损伤。(3)通过TUNEL染色及caspase-3活性测定,探究胃泌素对I/R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无影响,并通过WB检测胃泌素对凋亡上游分子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4)建立体外HK-2(human kidney-2)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CCK-8及LDH检测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活力的影响。(5)通过WB检测体外H/R处理后HK-2细胞CCKBR蛋白的表达变化。(6)通过TUNEL染色及caspase-3活性测定,探究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凋亡的影响。(7)通过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染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测定,探究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8)通过WB检测胃泌素对HK-2细胞PI3K、Akt及Bad磷酸化的影响。(9)通过CCK-8检测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及Akt抑制剂VIII能否阻断胃泌素介导的HK-2细胞活力保护作用。结果:(1)小鼠肾脏I/R损伤后,CCKBR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显着上调,CCKBR在肾小管细胞膜及胞浆均有分布。(2)小鼠肾脏I/R前给予胃泌素,缓解了I/R导致的SCr及BUN的升高幅度,缓解了肾小管病理损伤,减少了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的增高幅度。(3)胃泌素预处理缓解了I/R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且胃泌素促进肾组织Akt的磷酸化水平。(4)胃泌素在常氧条件下对HK-2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但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缓解H/R导致的HK-2细胞活力损伤,且该保护作用能被胃泌素特异性拮抗剂CI-988阻断。(5)H/R处理后,HK-2细胞CCKBR蛋白的表达显着上调。(6)胃泌素缓解H/R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及细胞氧化应激。(7)胃泌素预处理H/R损伤的HK-2细胞后,PI3K、Akt及Bad磷酸化水平增加。(8)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与Akt抑制剂VIII可阻断胃泌素对HK-2细胞活力的保护作用。结论:胃肠激素胃泌素可通过PI3K/Akt/Bad通路缓解I/R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从而缓解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胃泌素可能成为临床预防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药物。研究背景:肾损伤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AT1R)被认为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靶点。分选蛋白(sorting nexins,SNXs)是一组以含有PX(phox homology)结构域为特征的胞内物流系统蛋白,它们在蛋白质分选和运输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有文献报道分选蛋白1(sorting nexin 1,SNX1)参与肾脏多巴胺D5受体的分选和运输,而血管紧张素和多巴胺是血压调节中相互拮抗的系统,SNX1是否也参与了AT1R的分选和运输仍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设:SNX1缺失可能导致血管平滑肌中AT1R的分选及运输障碍,从而导致AT1R含量增多、血管收缩功能增强及高血压。目的:探究SNX1是否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T1R的分选和运输,为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于C57BL/6背景的SNX1基因敲除(Snx1-/-)小鼠,分别从DNA、m RNA及蛋白水平层面验证小鼠的基因型。(2)采用尾套法测量Snx1-/-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3)通过肠系膜血管环实验,检测Snx1-/-小鼠肠系膜动脉对苯肾上腺素、硝普钠及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性变化。(4)通过WB检测Snx1-/-小鼠动脉组织中AT1R、AT2R及D5R的蛋白表达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分析探究野生型小鼠动脉组织中AT1R与SNX1有无共定位。(5)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检测AT1R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下游Ca2+信号变化;通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A10细胞中AT1R与SNX1的有无结合。(6)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检测AT1R的m RNA水平变化;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检测SNX1是否影响AT1R蛋白的衰减。(7)用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再分别抑制溶酶体及蛋白酶体途径,探究AT1R蛋白的降解途径。结果:(1)Snx1-/-小鼠被成功构建,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其同窝野生型小鼠均显着增高。(3)Snx1-/-小鼠肠系膜动脉对苯肾上腺素、硝普钠的反应性未发生显着改变,但其对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性显着增强。(4)Snx1-/-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T2R与D5R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但其AT1R的表达显着增加,且WT小鼠主动脉中AT1R与SNX1存在共定位。(5)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AT1R蛋白含量显着增加,且其下游Ca2+信号增强,且A10细胞中AT1R与SNX1存在结合。(6)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AT1R的m 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而用CHX进一步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在SNX1敲低的A10细胞中,AT1R蛋白衰减显着减慢。(7)用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并用clasto-乳胞素β-内酯(clasto-lactacystinβ-lactone,CLBL)抑制蛋白酶体降解途径,AT1R蛋白的降解进一步被抑制。结论:SNX1缺失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T1R的分选和运输异常、AT1R在蛋白酶体系统中的降解减少,进而导致AT1R含量增加及血管收缩性增强,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赵峰[9](2020)在《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肾气丸在小鼠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该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Sham);(2)肾缺血再灌注组(肾I/R组);(3)肾气丸低剂量组(10.5g/kg/d);(4)肾气丸高剂量组(21.0g/kg/d)。分组后肾气丸低剂量组给予10.5g/kg/d的肾气丸灌胃,肾气丸高剂量组给予21.0g/kg/d的肾气丸灌胃,持续2周;假手术组和肾I/R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构建肾I/R损伤模型,24h处死小鼠并取材。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及凋亡水平;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及TUNEL染色表明,肾气丸可抑制细胞损伤及凋亡。与假手术组比较,肾I/R组Scr、BUN、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I/R组比较,肾气丸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cr、BUN和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肾气丸低剂量组比较,肾气丸组高剂量组Scr、BUN和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小鼠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起保护作用。

焦智慧[10](2020)在《ADSC-CM对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部分肝切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脏是哺乳动物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加工储存营养物质、代谢药物毒物、分泌胆汁、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功能。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腹腔镜的肝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腹壁神经和肌肉的损伤,减少出血、术后疼痛和粘连,加快手术恢复。尽管采用微创外科手术,在肝切除、肝移植、出血性休克等临床手术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会导致肝炎以及术后肝功能的衰竭。对于晚期肝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办法是原位肝移植,但也面临着器官短缺,费用昂贵、免疫排斥和移植并发症等问题,因此,寻找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提高肝脏再生能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是目前肝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来源丰富、取材损伤小,是目前细胞疗法理想的种子细胞。ADSCs主要依靠分化和旁分泌发挥作用,旁分泌指干细胞释放的多种生物因子在微环境里通过细胞基质在局部以及临近组织对靶细胞发挥的生物学作用。随着对旁分泌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ADSCs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应答,修复组织再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ADSCs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会将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到培养液中,这种含有细胞分泌物的培养液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ADSC-CM)。尽管ADSCs在临床上对许多疾病有治疗效果,但ADSCs具有免疫原性,对植入ADSCs的不可控分化仍是重要的安全隐患。因此,使用ADSC-CM的无细胞疗法成为绕过细胞疗法局限性的一种再生医学治疗方法。目前有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而从比较医学角度,小型猪与人的同源性好,体积大小以及器官大小与人更为接近,因此也作为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理想的实验动物,所获得的研究数据更有价值,易于临床转化。而ADSC-CM在大型实验动物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肝脏领域尚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型猪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模型,探究ADSC-CM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损伤的疗效,为比较医学开展肝病治疗,拓宽ADSC-CM移植领域提供研究依据。本研究使用30头小型猪,其中6头用于脂肪组织的获取。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使用诱导培养基和特定染色鉴定ADSCs成脂、成骨、成肝分化能力,应用细胞流式鉴定ADSCs表面特异性抗原。ADSCs饥饿培养48 h获得ADSC-CM,经3 kda超滤管离心浓缩ADSC-CM用于后续实验。另外24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AD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组(CM),每组6头。四组实验动物均通过腹腔镜手术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肝切除模型,IRI组通过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DMEM组注射基础培养基,ADSCs组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1×106/kg,CM组按照1×106/kg细胞数提取等量干细胞分泌的条件培养液,注射浓缩的ADSC-CM进行干预。分别在术前、术后1 d、3 d、7 d采集血液样本及肝组织样本用于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的炎性细胞变化,试剂盒检测抗氧化酶以及细胞凋亡酶活性,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的阳性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再生相关因子以及ADSC-CM成分,q RT-PCR法检测炎症、凋亡以及再生相关基因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凋亡以及再生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再生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如下:(1)病理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术后各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空泡变性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相比于IRI组和DMEM组,ADSCs或ADSC-CM干预明显减少空泡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术后IRI组和DMEM组肝细胞内质网严重扩张,细胞核膜皱缩,染色质边集化,ADSCs或ADSC-CM干预改善了内质网扩张及肝细胞核膜皱缩的程度。(2)肝脏功能变化:术后各组ALT、AST、LDH、ALP和T-BIL均升高,TP呈降低趋势,相比于IRI组和DMEM组,ADSCs或ADSC-CM干预明显降低了ALT、AST、LDH、ALP和T-BIL的升高程度,缓解了TP的降低程度,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3)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术后各组肝组织抗氧化酶CAT、GSH-Px和SOD活性显着降低,MPO酶活性和MDA含量显着升高,相比于IRI组和DMEM组,ADSCs或ADSC-CM干预显着增强了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MPO酶活性,并能减少氧化产物MDA的水平,从而减少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且两个干预组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4)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外周血中炎性细胞WBC、NE、LY含量迅速升高,ADSCs或ADSC-CM干预减少了外周血中的炎性细胞的数量;IRI组和DMEM组血清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含量呈升高趋势,ADSCs或ADSC-CM干预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同时增强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肝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水平的表达与血清结果一致,ADSCs和ADSC-CM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过度释放以及增强抑炎因子的表达显着改善了术后的炎症反应,且两个干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5)凋亡指标变化:术后各组P53、Bax、Fas、Fasl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相比于IRI组和DMEM组,ADSCs或ADSC-CM干预抑制了凋亡相关指标P53、Bax,、Fas、Fasl的表达,提高抗凋亡Bcl-2的表达水平;ADSCs组和CM组显着降低TUNEL阳性细胞率及Caspase酶活性,减少术后肝细胞凋亡,且两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6)再生指标变化:相比于IRI组和DMEM组,ADSCs或ADSC-CM干预显着提高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NG-1、ANG-2的表达,增强组织中肝脏再生相关基因HGF、Cyclin D1的表达,抑制肝再生终止基因TGF-β的表达,提高Ki67的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增殖PCNA蛋白的表达,且ADSCs组和CM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7)ADSC-CM成分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到小型猪ADSC-CM中含有促进血管生成的VEGF、ANG-1、ANG-2、b-FGF,调节炎症反应与肝脏再生的TNF-α、IL-1β、IL-6。综上所述,经肝实质移植ADSCs和ADSC-CM均能够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肝切除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及超微结构变化,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肝脏再生。本试验成功应用ADSCs和ADSC-CM干预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后的肝损伤,证明ADSCs和ADSC-CM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促进肝再生的作用,且二者干预效果无显着差异,推测ADSCs发挥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旁分泌途径。

二、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L protein in rats after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L protein in rats after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论文提纲范文)

(1)ADSCs改善大鼠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最佳移植时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1.1.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条件
        1.1.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1.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1.2 凋亡的研究进展
        1.2.1 凋亡简介
        1.2.2 参与凋亡调控相关蛋白
        1.2.3 凋亡发生的过程与调控
        1.2.4 缺血再灌注与凋亡
    1.3 干细胞研究概述
        1.3.1 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和分类
        1.3.2 干细胞的移植途径、数量及时机的研究
        1.3.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与标志
        1.3.4 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1.3.5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1.4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试剂与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大鼠ADSCs的体外分离培养
        2.2.2 试验动物分组与ADSCs移植
        2.2.3 术前准备
        2.2.4 试验动物麻醉
        2.2.5 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建立
        2.2.6 试验动物术后护理
        2.2.7 样本采集
        2.2.8 实验室检测指标
        2.2.9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ADSCs的形态学观察
    3.2 成功建立大鼠70%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模型
    3.3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肝功能的影响
        3.3.1 对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结果
        3.3.2 对谷草转氨酶(AST)的检测结果
        3.3.3 对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结果
    3.4 肝细胞TUNEL检测结果
    3.5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6 肝组织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
        3.6.1 Bax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2 Bcl-2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3 Bax/Bcl-2 mRNA表达比值的检测结果
        3.6.4 Fas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5 Fasl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6 Apaf-1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7 AIF-1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6.8 P53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 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3.7.1 Bax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2 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3 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的检测结果
        3.7.4 Fas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5 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6 Apaf-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7 AIF-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8 P53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8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 Caspase活性的影响
        3.8.1 Caspase-3活性的检测结果
        3.8.2 Caspase-8活性的检测结果
        3.8.3 Caspase-9活性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4.2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肝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4.3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影响
    4.4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的影响
    4.5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凋亡相关因子Apaf-1的影响
    4.6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凋亡相关因子AIF-1的影响
    4.7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凋亡相关因子P53的影响
    4.8 不同时机移植ADSCs对Caspase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抗凋亡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机制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肾衰饮对CRF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探讨肾衰饮调控CRF大鼠PI3K/Akt通路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从炎症及细胞凋亡角度探讨CRF的发病机制及中药防治CRF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肾藏精理论研究
        1.1 肾精的生成来源
        1.2 肾精的功能
        1.3 肾精的现代医学研究
    2 “髓”的理论研究
        2.1 “髓”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2.2 “髓”的生成与肾精
        2.3 “骨髓”的现代医学研究
    3 “血”的研究理论
        3.1 血的涵义及生理功能
        3.2 血的生成与肾精
        3.3 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4 补肾方龟鹿二仙胶
    5 结语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1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耗材
        1.5 造模方法及分组、给药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1.7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含量比较
        2.3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睾酮(T)含量比较
        2.4 附睾精子质量比较
        2.5 睾丸组织病理学比较
        2.6 骨髓象比较
        3 讨论
        3.1 肾精亏虚大鼠模型的建立
        3.2 肾精亏虚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3.3 肾精亏虚对血清EPO含量的影响
    实验2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细胞及CD34+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设备及试剂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超微病理形态学观察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结果
        2.3 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CD34+细胞凋亡结果
        3 讨论
    实验3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 Fasl蛋白表达结果
        2.2 骨髓 Bcl-2、Bax、caspase-3、Fas 和 FaslmRNA RT-PCR 结果
        3 讨论
        3.1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Bcl-2、Bax蛋白及Bcl-2m RNA、Baxm RNA表达的影响
        3.3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讨论
    1.肾精亏虚与贫血的关系
    2.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建立评估
    3.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
    4.龟鹿二仙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综述 肾虚与贫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 发表论文
致谢

(4)AR/miR-21在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确定TCMK-1 细胞最佳缺氧/复氧时间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实验分组
        2.3.3 TCMK-1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
        2.3.4 酶联免疫检测细胞TNF-α
        2.3.5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
        2.3.6 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相关指标
        2.3.7 Western-blot测定相关凋亡蛋白
        2.3.8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选定细胞最佳缺氧复氧时间
        2.4.2 正常对照组与最佳缺氧/复氧组的PDCD4和Caspase-3 表达结果
第3章 AR/miR-21对TCMK-1 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分组
    3.4 实验结果
        3.4.1 AR与miR-21 转染效果的验证
        3.4.2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4.3 干扰AR对于miR-21 及细胞缺氧复氧的影响
        3.4.4 干扰及过表达miR-21 对细胞缺氧复氧的影响
        3.4.5 各组细胞蛋白的表达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非编码RNA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急性肾损伤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1.3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1.4 SO_2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及配置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模型建立
        2.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2.2.3 肾功能检测
        2.2.4 组织形态学观察
        2.2.5 TUNEL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
        2.2.6 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蛋白表达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3.2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3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3.5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文献综述 二氧化硫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尿毒康合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品与试剂
        1.1.3 仪器
    1.2 分组、给药与建模
    1.3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15-16]
    1.4 石蜡切片处理[17-19]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1.6 肾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检测
    1.7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检测(Western blot法)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2.2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对比
    2.3 各组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2.4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 讨论

(7)高压氧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1.4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MG53 缓解大鼠CI-AKI
        2.2.2 MG53减少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凋亡
        2.2.3 MG53减轻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膜损伤
        2.2.4 MG53转位至胞膜并结合PS以介导膜保护作用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二部分 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小鼠肾脏I/R损伤后CCKBR的表达增加
        2.2.2 胃泌素缓解I/R损伤后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害
        2.2.3 胃泌素减少I/R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
        2.2.4 胃泌素缓解H/R诱导的HK-2细胞活力抑制
        2.2.5 胃泌素减少H/R诱导的HK-2 细胞凋亡和ROS生成
        2.2.6 PI3K/Akt/Bad途径参与了胃泌素的保护作用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SNX1 调控AT1R参与血压调节的初步拓展探究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SNX1 调控AT1R参与血压调节的初步拓展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SNX1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2.2.2 Snx1-/-小鼠血压升高、肠系膜动脉对Ang II的反应性增强
        2.2.3 Snx1-/-小鼠动脉中AT1R的表达增加
        2.2.4 SNX1 敲低的A10 细胞中AT1R的表达增加
        2.2.5 蛋白酶体途径参与A10 细胞中SNX1 介导AT1R降解
        2.3 讨论
        2.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肾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品与试剂
    1.2 分组与模型建立
        1.2.1 分组
        1.2.2 模型建立
    1.3 检测方法
        1.3.1 肾组织匀浆制备
        1.3.2 生化检查
        1.3.3 HE染色
        1.3.4 TUNEL染色
        1.3.5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1.3.6 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肾气丸对BUN和 Scr含量的影响
    2 肾气丸对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3 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组织结构各组的比较
    4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5 各组肾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测定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10)ADSC-CM对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部分肝切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腹腔镜微创技术简介
        1.1.1 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简介
        1.1.2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应用
        1.1.3 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客观评价
        1.1.4 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方向
    1.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2.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2.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治疗
        1.2.3 探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
    1.3 间充质干细胞概述
        1.3.1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分类
        1.3.2 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与定义
        1.3.3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
        1.3.4 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机制
        1.3.5 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4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1.4.1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
        1.4.2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作用
        1.4.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1.4.4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临床应用
    1.5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2.2.2 改良后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2.2.3 改良后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评估
        2.2.4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提取制备
        2.2.5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建立
        2.2.6 腹腔镜建立肝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安全性监测
        2.2.7 小型猪ADSC-CM对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2.2.8 小型猪ADSC-CM对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2.2.9 小型猪ADSC-CM对肝脏酶谱的影响
        2.2.10 小型猪ADSC-CM对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2.2.11 小型猪ADSC-CM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2.2.12 小型猪ADSC-CM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2.2.13 小型猪ADSC-CM对肝再生的影响
        2.2.14 小型猪ADSC-CM成分检测
        2.2.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形态比较
    3.2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3.2.1 表面抗原的鉴定
        3.2.2 成骨分化能力的鉴定
        3.2.3 成脂分化能力的鉴定
        3.2.4 成肝分化能力的鉴定
    3.3 改良后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评估
        3.3.1 增殖能力的比较
        3.3.2 迁移能力的比较
    3.4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提取制备
        3.4.1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提取
        3.4.2 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浓缩
    3.5 腹腔镜建立肝损伤模型安全性监测结果
    3.6 血液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3.6.1 白细胞(WBC)
        3.6.2 中性粒细胞(NE)
        3.6.3 淋巴细胞(LY)
    3.7 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3.7.1 肝脏病理结构观察结果
        3.7.2 肝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3.8 术后肝脏酶谱检测结果
        3.8.1 谷丙转氨酶(ALT)
        3.8.2 谷草转氨酶(AST)
        3.8.3 碱性磷酸酶(ALP)
        3.8.4 乳酸脱氢酶(LDH)
        3.8.5 总胆红素(TBIL)
        3.8.6 总蛋白(TP)
    3.9 肝组织氧化应激检测结果
        3.9.1 丙二醛(MDA)
        3.9.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9.3 过氧化氢酶(CAT)
        3.9.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3.9.5 髓内过氧化物酶(MPO)
    3.10 炎症反应水平检测结果
        3.10.1 血清炎症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0.2 肝脏组织炎症相关基因水平检测结果
    3.11 肝细胞凋亡水平检测结果
        3.11.1 肝脏组织凋亡相关酶活性检测结果
        3.11.2 肝脏组织凋亡相关基因水平检测结果
        3.11.3 肝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3.11.4 肝脏组织Fas和Fas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11.5 肝脏组织TUNEL染色结果
    3.12 肝脏再生水平检测结果
        3.12.1 血清再生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2.2 组织再生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12.3 组织再生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3.12.4 肝脏组织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13 小型猪ADSC-CM成分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ADSCs培养方法的改良
    4.2 ADSC-CM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基础
    4.3 ADSC-CM对小型猪肝脏功能的影响
    4.4 ADSC-CM对小型猪氧化应激的影响
    4.5 ADSC-CM对小型猪炎症反应的影响
    4.6 ADSC-CM对小型猪细胞凋亡的影响
    4.7 ADSC-CM对小型猪肝脏再生的影响
    4.8 小型猪ADSC-CM成分分析的探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L protein in rats after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论文参考文献)

  • [1]ADSCs改善大鼠肝IRI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最佳移植时机的研究[D]. 徐嘉元.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D]. 张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吕建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AR/miR-21在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姚球. 南昌大学, 2021(01)
  • [5]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D]. 庞燕. 兰州大学, 2021(12)
  • [6]尿毒康合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安海文,李李,李燕林,刘琳娜,黄琳,李锦山,杨文钦.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0(12)
  • [7]高压氧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D]. 彭显月.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8]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D]. 刘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9]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峰. 青岛大学, 2020(01)
  • [10]ADSC-CM对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部分肝切除保护作用的研究[D]. 焦智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