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雨[1](2021)在《美团融资策略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
文守逊,丁玮,李浩然,刘斌[2](2021)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资本成本影响差异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生命周期视角》文中认为通过研究2013—2016年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权益和债务资本成本也就越低,同时技术创新能力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权益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更大,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债务资本成本影响更大。因此企业应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资本成本。同时股东和债权人应充分识别投资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从而选取合理投资方案。
徐钰婧[3](2021)在《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力资本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信息披露、内控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方面,较少直接研究智力资本的自愿信息披露。相比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国内高科技行业对智力资本依赖性强但整体融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本文通过探讨国内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与融资效率的关系,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深入分析各部分智力资本要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收集解释变量智力资本披露的相关数据,根据适当的编码规则对2016—2018年A股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检索和打分,利用财务指标法估算公司融资效率,同时根据年报披露的现金流组合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建立模型并收集数据后实证检验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与高科技企业融资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2)智力资本内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效率均有显着正向影响;(3)不论企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都对企业融资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4)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通过增加信息披露来提升企业融资效率,而结构资本自愿信息披露仅在成熟期发挥作用。本文政策建议如下:(1)高科技企业应当重视公司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加强相关要素开发并提高对外披露水平;(2)监管机构应当鼓励高科技公司提高智力资本各方面信息披露,可以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设立不同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相关行业政策;(3)投资者需要充分认识智力资本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加强相关领域信息的关注跟踪,作为投资决策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马钰莹[4](2020)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智力资本价值贡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它是企业实现价值和创造利润的关键所在,合理利用智力资本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企业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而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其必然会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本篇论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进一步量化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建议,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对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其次,结合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假设。再次,对实证研究部分进行整体设计,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对样本企业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最后,论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企业合理开发与利用智力资本。本篇论文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智力资本要素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均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正效应。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要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成长期阶段,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更高,即此阶段的企业应着重投入人力资本来提升企业价值;在成熟期阶段,智力资本中的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更高,即此阶段的企业应着重把握结构资本来实现价值增值;在衰退期阶段,智力资本中的关系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更高,即此阶段的企业应倾向于利用关系资本来为企业创造价值。
蒲倩[5](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世界经济竞争逐渐向高科技竞争发展,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资金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其注意选用合适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其实就是资本结构的问题。资本结构不仅受企业微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各自特征,对资金需求不尽相同,影响因素可能也不同。因此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时,有必要以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而后利用2012-2018年的数据,采用产业经济法与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生命周期的划分,然后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同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和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稳定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随生命周期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成熟期资产负债率最高,成长期次之,衰退期最低。在每个周期阶段,各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成长期企业资本结构受货币政策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较大,成熟期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受自身盈利水平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衰退期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和营运能力以及通货膨胀的关联更紧密。因此建议企业依据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适当调整各阶段资本结构;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王聪[6](2020)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创新逐渐超越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发展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创新,就难以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没有创新,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外,效率尤其是创新效率已成为企业不输在跑道上的决定性因素,唯有高效率创新,持续创新,才能领跑行业、世界,拥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拥有难以复制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站在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成为强大的世界级创新型、开拓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领头羊,一方面,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食粮”和“生命线”,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能否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关系到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整体发展。然而,相关研究十分匮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究竟如何,以及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影响机制是什么还未可知。本文将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动态演化、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分析两大方面综合考量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面临的约束与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具体来讲,本文在技术经济学、效率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第一,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对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分组,并运用超效率网络EBM模型从整体阶段、研发创新阶段和商业化阶段三个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并通过异质性分组从多角度综合考量企业的创新效率;第二,采用全局前沿Malmquist指数,从创新效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纯技术效率变化率、规模效率变化率五方面分解企业的创新效率,并通过异质性分组深入分析近九年来企业效率的变动过程和变动方向;第三,从企业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内部特质、外部区域和行业环境特征为切入点,首先整体衡量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然后从上述因素切入,对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深一层分析,从而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有较为宏观且全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静态创新效率方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受总纯技术效率直接影响,具体到各创新阶段中,研发创新阶段的规模效率和商业化阶段纯技术效率是关键影响因素,因而应从提高创新资源投入水平、投入质量和利用率三方面方面着手,提高企业创新效率。(2)在动态创新效率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增长率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波动的共同影响。其中,技术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3)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方面,在企业成本约束方面,员工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大;在发展战略方面,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在治理结构方面,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创新效率有较大提升作用;在地区差异层面,地区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水平对企业效率的影响最大,在行业差异层面,行业市场需求提高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高;在其他特征方面,年龄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作用最大。年龄、成长能力、员工工资、地区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水平,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影响最大。以上因素对沿海地区的创新效率具有更为显着的影响。(4)在创新效率作用机制方面,融资约束会反向刺激企业加大智力资本投入,转劣势为优势,促进创新效率增长,且对沿海地区的调节效应更明显;完善股权结构、加大高管外部薪酬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效率,而拉大高管-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显着不利于创新效率提高,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对这一作用过程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放大政府创新补贴的政策效应,当政府创新补贴在单一门槛值以下时,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创新效率在地区之间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科技投入强度、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水平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本地区和其它区域都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企业内部现金流充裕度能有效加强行业市场垄断程度和行业市场需求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进而在人力资本价值创造作用下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为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效率提升,一方面应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转化效率,改善创新效率,另一方面要重视优化创新环境,尤其注重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异质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
吴倩倩[7](2019)在《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文中提出能源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煤炭资源对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虽然在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的压力,但短期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暂时不可动摇。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方向,煤炭企业如何升级转型、脱离困境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推进清洁型煤炭的生产研发与其他转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研究煤炭企业的筹资战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和有机体一样会经历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特征变化。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资金需求也不同。如果仅仅研究企业的筹资战略,而忽视了其成长规律,将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将生命周期嵌入筹资战略进行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文以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筹资战略,对大同煤业进行案例分析。以20072017年煤炭行业的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相关性检验。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具有相关性,以此佐证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煤炭企业生命周期具有可行性,为案例研究的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大同煤业自上市以来20062017年的生命周期,对不同阶段的筹资战略进行分析。从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资本结构、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这三方面展开分析。以实证研究选取的全部煤炭企业作为行业均值样本,通过对大同煤业的各项指标和行业均值进行对比,试图寻找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筹资战略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同煤业在成熟期阶段,采取稳健型加防御型的筹资战略,保守经营,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筹资;在衰退期却采用扩张型的筹资战略,加大投资,逆周期而动。本文认为大同煤业在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应当采取扩张型加稳健型的筹资战略。站在未来之巅,反思大同煤业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筹资战略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应对下一轮周期更具现实意义。
夏文娟[8](2019)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以智力资本为主的无形资产正逐渐成为企业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智力资本的创造、积累和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对人力、知识、经验及技能等智力资本要素的整合与运用,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新的生产要素,产生创造性的创新成果,助推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对企业合理应用智力资本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者们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但是现有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两者关系的静态考察中,并未能从动态演化的视角,探究二者间关系可能存在着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动态变化。换句话来说,对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其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实质性的差别呢?为了深入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动态影响,本文选取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创新力越强。(2)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促进了企业创新,结构资本对企业创新贡献最高,人力资本次之,关系资本阻碍了企业创新。(3)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U型关系:成长期最强,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最弱。(4)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呈U型变化:成长期最强,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最弱,各阶段下结构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明晰智力资本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引导企业结合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智力资本的特点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开发与管理,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张颖[9](2019)在《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技术创新随之而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企业只有通过开发新技术,才能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从国家层面而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创新,逐年增加研发投入。而深市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开市,为众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发展空间。根据管理层权力理论,企业决策的实施情况往往会受到高管权力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融资环境与生产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该根据生命周期阶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创新决策。论文以2014年12月31日前在深市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将2010--2016年作为时间跨度。首先通过因子分析计算高管权力的综合强度,然后运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对变量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之后通过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对变量进行基本分析,最后围绕研究重点进行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对前文所作的理论假设一一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管的结构权力、专家权力、所有权权力、声望权力以及综合权力强度均对当期、滞后一期与滞后两期的专利产出具有正向影响,而仅对滞后两期的经济产出存在积极作用。第二,三个生命周期阶段比较而言,初创期企业中高管权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弱;成长期企业中高管权力对专利产出的正向影响最显着,对经济产出的正向影响排在次位;成熟期企业中高管权力对经济产出的正向影响最显着,对专利产出的正向影响排在次位。这一研究结论是论文最大的创新点,一方面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另外一方面,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论文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与结论,从高管权力、创新活动与生命周期以及政府政策等角度提出了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文末,通过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未来进行改进与完善的相关展望,以期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
李准[10](2019)在《企业决策灵活性对资产风险溢价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总资产可以分解为在位资产和增长期权两类资产。在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下,企业不仅拥有收缩在位资产以降低固定运营成本的收缩决策灵活性,还拥有执行已有增长期权或创造新增长期权的投资决策灵活性。进一步,考虑在位资产和增长期权两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不同,在位资产的收缩和增长期权的执行(或创造)会通过改变总资产的相对构成而最终作用于资产风险溢价;而且,在债务融资的情形下,企业收缩和投资决策过程中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还将影响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本文在“资产端→负债权益端”的框架下,将在位资产和增长期权作为企业资产的基本构成,分别考虑在位资产收缩和增长期权执行及创造的决策灵活性,综合运用实物期权决策方法、定价核资产定价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等,以理论为主,深入研究资产端两类资产的相对构成及其决策灵活性,如何影响负债权益端权益资产的风险溢价和杠杆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并利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辅以实证考察。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同时考虑增长期权的执行和创造,通过比较两种决策行为对资产风险溢价的不同影响,理论上揭示了二者共同作用下资产风险溢价随企业生命周期可能的变化规律,并将资本支出和R&D投资分别作为增长期权执行和创造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一致表明:增长期权的执行和创造分别会降低和提升风险溢价,且二者分别对年轻和成熟阶段资产风险溢价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理论预示还表明,增长期权的不断执行会使得资产风险溢价随企业生命周期推进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如果考虑增长期权的持续创造,资产风险溢价可能出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其次,注意到运营杠杆和收缩期权同时嵌入于在位资产的事实,理论上揭示了收缩期权和运营杠杆分别影响资产风险溢价的机理所在,并据此为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的“价值溢价”现象给出了一种严格的理论解释与证明,以及通过投资组合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一致表明:运营杠杆和收缩期权分别会提高和降低资产风险溢价,而“价值溢价”现象只有在运营杠杆高且收缩期权价值低的情况下才会存在。进一步,理论上指出了收缩期权和运营杠杆分别对账面市值比与市值规模两个定价因子因子载荷的影响:收缩期权会减弱市值规模效应;运营杠杆则会放大账面市值比效应和减弱市值规模效应。再者,从债务利息税盾和破产成本权衡的资本结构理论出发,理论上研究了增长期权不断执行如何导致最优资本结构随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并进一步考虑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推进的过程中,增长期权不断执行和在位资产逐渐累积会降低企业整体的破产风险,进而导致最优财务杠杆呈现递增趋势;同时,增长期权执行过程中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会降低最优财务杠杆,但代理成本会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而逐渐降低。此外,针对最优财务杠杆的变化趋势和代理冲突的影响,给出了基于中国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最后,构建了同时考虑在位资产收缩和杠杆企业破产的实物期权模型,理论上分析了股东和债权人在资产收缩决策过程中的代理冲突如何影响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以及如何影响运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我国实施《劳动合同法》的自然实验事件,给出了支持理论预示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收缩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运营损失,但如果考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收缩灵活性的增强反而可能对最优财务杠杆具有负向影响;而且,运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的替代关系只有在考虑收缩灵活性的情况下才更为明显。此外,针对代理冲突导致的收缩灵活性的不利影响,实证证据还表明,企业负债结构中的银行贷款和长期负债可以起到债务治理的作用。
二、试论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资本成本影响差异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生命周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技术创新能力与权益资本成本 |
(二) 技术创新能力与债务资本成本 |
(三) 技术创新能力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影响差异 |
(四) 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 |
三、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二) 变量定义 |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2. 权益资本成本 |
3. 债务资本成本 |
4. 企业生命周期 |
(三) 模型构建 |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 相关性分析 |
(三) 回归结果及分析 |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成本 |
2. 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成本 |
(四) 稳健性检验 |
1. 替换技术创新能力的变量 |
2. 控制遗漏变量 |
3. 内生性检验 |
五、 结论性评述 |
(3)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本文创新点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
一、企业融资效率的内涵 |
二、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 |
三、企业融资效率的测算方法 |
第二节 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
一、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结构 |
二、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
第三节 企业生命周期、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
一、企业生命周期与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
三、企业生命周期、信息披露与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融资效率理论 |
四、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和假说提出 |
一、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
二、生命周期的影响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二节 变量的选择和定义 |
一、被解释变量 |
二、解释变量 |
三、控制变量 |
四、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
第三节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节 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
参考文献 |
(4)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智力资本价值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现状 |
1.2.2 国内文献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智力资本基本概念 |
2.1.1 智力资本内涵 |
2.1.2 智力资本特征 |
2.1.3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2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假设 |
3.1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发展特征分析 |
3.2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3.3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3.3.1 成长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
3.3.2 成熟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
3.3.3 衰退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 |
4.2 变量选择 |
4.3 模型设计 |
4.3.1 结构方程模型 |
4.3.2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
4.4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数据分析 |
5.2.1 成长期企业数据分析 |
5.2.2 成熟期企业数据分析 |
5.2.3 衰退期企业数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政策建议 |
6.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建议 |
6.2 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政策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研究贡献 |
2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新技术企业 |
2.1.2 资本结构 |
2.1.3 企业生命周期 |
2.2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研究现状 |
2.2.1 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研究现状 |
2.2.2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现状 |
2.2.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现状 |
2.3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3.1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3.2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4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4.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4.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5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3.1 生命周期理论 |
3.1.1 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
3.1.2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 |
3.2 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 |
3.2.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3.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3.2.3 新资本结构理论 |
3.3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
3.3.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的特征及研究假设 |
3.3.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研究假设 |
4 实证研究及分析 |
4.1 样本数据及来源 |
4.2 变量的选取 |
4.2.1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
4.2.2 资本结构变量的选取 |
4.2.3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选取 |
4.3 模型的构建 |
4.3.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模型 |
4.3.2 微观影响因素模型 |
4.3.3 宏观影响因素模型 |
4.4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
4.5 回归结果及分析 |
4.5.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回归结果及分析 |
4.5.2 宏微观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及分析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6)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企业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
二、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研究 |
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
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内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技术创新理论 |
二、效率理论 |
三、演化经济学理论 |
四、公司治理理论 |
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一、静态创新效率 |
二、动态创新效率 |
三、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与创新效率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地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特征分析 |
第四节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发展 |
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发展的动态关系 |
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静态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
二、静态创新效率测算方法 |
三、指标说明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五、按企业所有制分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六、按生命周期分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研发创新阶段总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五、按企业所有制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六、按企业生命周期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第四节 高新技术企业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商业化阶段总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五、按所有制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六、按企业生命周期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第五节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改进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创新效率实证分析评价 |
第一节 评价方法与指标说明 |
一、动态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整体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整体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整体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整体动态创新效率及分解 |
五、按企业所有制分整体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六、按企业生命周期分动态创新效率及分解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研发创新阶段整体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五、按企业所有制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六、按企业生命周期分研发创新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第四节 高新技术企业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及分解 |
一、商业化阶段整体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二、按省份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三、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四、按行业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五、按所有制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六、按企业生命周期分商业化阶段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及分解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创新效率模型设定 |
第二节 变量测度及数据来源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全样本基准回归 |
二、异质性分组与影响差异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技术交易市场、政府补贴的进一步考察 |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五节 行业竞争程度、行业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考察 |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内部影响因素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劳动力成本上与创新效率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假设 |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五、劳动力成本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 |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与创新效率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假设 |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外部影响因素机制分析 |
第一节 政府创新补贴、技术交易市场与创新效率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假设 |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跨区域溢出效应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框架 |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行业竞争环境、行业市场需求与创新效率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假设 |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三、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7)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来源、研究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现状 |
1.2.2 筹资战略研究现状 |
1.2.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筹资战略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筹资战略理论 |
2.1.1 筹资方式 |
2.1.2 筹资战略的类型 |
2.1.3 资本结构理论 |
2.1.4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界定 |
2.2.2 生命周期嵌入财务战略矩阵模型 |
2.3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筹资战略的选择 |
3 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相关性研究 |
3.1 数据样本与指标选择 |
3.1.1 样本选择 |
3.1.2 指标选择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描述性统计 |
3.3.2 相关性检验 |
3.3.3 回归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同煤业简介及生命周期划分 |
4.1 大同煤业基本情况 |
4.2 大同煤业财务战略矩阵模型的构建 |
4.2.1 横坐标指标 |
4.2.2 纵坐标指标 |
4.2.3 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 |
4.3 大同煤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
4.3.1 生命周期的成长期(2006~2008 年) |
4.3.2 生命周期的成熟期(2009~2012 年) |
4.3.3 生命周期的衰退期(2013~2016 年) |
4.3.4 生命周期的成长期(2017 年)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同煤业不同阶段的筹资战略分析 |
5.1 成长期(2006~2008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
5.1.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
5.1.2 资本结构 |
5.1.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
5.2 成熟期(2009~2012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
5.2.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
5.2.2 资本结构 |
5.2.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
5.3 衰退期(2013~2016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
5.3.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
5.3.2 资本结构 |
5.3.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
5.4 成长期(2017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
5.4.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
5.4.2 资本结构 |
5.4.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
5.5 本章小结 |
6 大同煤业筹资战略的评价及优化措施 |
6.1 大同煤业筹资战略的评价 |
6.1.1 成长期符合预计收益 |
6.1.2 成熟期保守筹资主营业务单一 |
6.1.3 衰退期大额举债逆周期而动 |
6.1.4 现阶段稳中向好转型是关键 |
6.2 针对现阶段生命周期的筹资战略优化措施 |
6.2.1 实现产融结合模式 |
6.2.2 扩张盈利业务,增加内部资金积累 |
6.2.3 多元化筹资,力争“走出去” |
6.2.4 关注绿色债券创新型筹资 |
6.2.5 与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26 家煤炭企业财务数据 |
(8)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智力资本研究综述 |
2.1.1 智力资本定义 |
2.1.2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
2.1.3 智力资本测量 |
2.2 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
2.2.1 智力资本直接影响组织绩效 |
2.2.2 智力资本间接影响组织绩效 |
2.3 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2.3.1 智力资本直接影响企业创新 |
2.3.2 智力资本间接影响企业创新 |
2.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5 文献述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
3.1.1 智力资本整体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
3.1.2 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
3.1.3 结构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
3.1.4 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
3.2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3.2.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整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3.2.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3.2.3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结构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3.2.4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4.3 变量设计与说明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解释变量 |
4.3.3 控制变量 |
4.4 模型设计 |
4.5 实证检验及结果 |
4.5.1 因子分析 |
4.5.2 描述性统计 |
4.5.3 相关性分析 |
4.5.4 回归分析 |
4.5.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稳健性检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科学问题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管理层权力理论 |
2.1.2 技术创新理论 |
2.1.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1 高管权力的研究现状 |
2.2.2 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 |
2.2.3 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
2.2.4 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现状 |
2.2.5 创业板企业的研究现状 |
2.2.6 文献评述 |
3 理论假设 |
3.1 高管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1.1 结构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1.2 专家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1.3 所有权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1.4 声望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1.5 高管权力综合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3.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差异 |
4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取 |
4.2 数据来源 |
4.3 变量定义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解释变量 |
4.3.3 控制变量 |
4.3.4 聚类指标 |
4.4 研究模型的构建 |
4.5 统计分析方法与工具 |
5 实证分析 |
5.1 因子分析 |
5.2 平稳性检验 |
5.3 协整检验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5 相关性分析 |
5.6 多元回归分析 |
5.6.1 高管权力四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5.6.2 高管权力的综合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5.7 聚类分析 |
5.8 分样本多元回归分析 |
5.9 稳健性检验 |
6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讨论 |
6.2.1 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6.2.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差异性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与对策建议 |
7.2.1 主要创新点 |
7.2.2 对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企业决策灵活性对资产风险溢价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在位资产与增长期权 |
2.1.2 运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
2.1.3 资产风险溢价 |
2.2 文献综述及评介 |
2.2.1 经典的资产定价模型 |
2.2.2 增长期权影响企业估值和资产定价的相关研究 |
2.2.3 在位资产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研究 |
2.2.4 资产构成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 |
2.2.5 文献总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增长期权影响资产风险溢价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本假设 |
3.3 增长期权执行的动态影响 |
3.3.1 资产价值 |
3.3.2 资产风险溢价 |
3.4 增长期权创造的动态影响 |
3.4.1 新创期权的价值 |
3.4.2 年轻企业的增长期权创造 |
3.4.3 成熟企业的增长期权创造 |
3.5 增长期权执行和创造影响资产风险溢价的数值释例 |
3.6 资产风险溢价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
3.7 实证检验 |
3.7.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3.7.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3.7.3 描述性统计结果 |
3.7.4 多元回归结果 |
3.7.5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两类投资影响程度的比较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位资产影响资产风险溢价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本假设 |
4.3 企业价值 |
4.3.1 考虑收缩期权的在位资产价值 |
4.3.2 增长期权价值 |
4.4 资产风险溢价及构成 |
4.5 比较静态分析 |
4.5.1 收缩期权 |
4.5.2 运营杠杆 |
4.5.3 运营杠杆和收缩期权对风险溢价的共同作用 |
4.6 进一步的讨论 |
4.6.1 价值溢价 |
4.6.2 账面市值比效应和市值规模效应 |
4.6.3 生命周期 |
4.7 实证检验 |
4.7.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4.7.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4.7.3 描述性统计 |
4.7.4 构造投资组合的结果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增长期权影响财务杠杆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本假设 |
5.3 成熟企业 |
5.3.1 权益价值 |
5.3.2 债务价值 |
5.4 年轻企业 |
5.4.1 企业价值最大化 |
5.4.2 股东价值最大化 |
5.5 数值示例 |
5.5.1 债务利息 |
5.5.2 投资决策与破产决策 |
5.5.3 财务杠杆 |
5.5.4 代理成本 |
5.6 实证检验 |
5.6.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5.6.2 变量定义及指标测度 |
5.6.3 财务杠杆随企业年龄的变化趋势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在位资产影响财务杠杆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理论建模 |
6.2.1 基本假设 |
6.2.2 全权益企业的价值 |
6.2.3 杠杆企业的价值 |
6.2.4 最优财务杠杆 |
6.3 数值示例 |
6.4 实证检验 |
6.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4.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6.4.3 多元回归结果 |
6.5 控制内生性问题的进一步检验 |
6.5.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5.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6.5.3 DID模型设定 |
6.5.4 多元回归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附录6A 权益价值、债务价值、收缩临界值和破产临界值的推导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四、试论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团融资策略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D]. 张瑞雨. 河北经贸大学, 2021
-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资本成本影响差异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生命周期视角[J]. 文守逊,丁玮,李浩然,刘斌.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1(05)
- [3]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对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D]. 徐钰婧.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4]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智力资本价值贡献研究[D]. 马钰莹.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5]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 蒲倩.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6]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研究[D]. 王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7]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D]. 吴倩倩.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8]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 夏文娟.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高管权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D]. 张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企业决策灵活性对资产风险溢价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D]. 李准.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大同煤业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企业筹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