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宁[1](2021)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45~65周岁,平均年龄(57.95±4.18)周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对照组,C组)和全身麻醉+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C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S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4ml。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后1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4个时间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S组患者HR和MAP在T2、T3、T4时均明显低于C组,P<0.05;(2)肠鸣音恢复时间:S组肠鸣音恢复时间[(39.20±3.04)h]短于C组[(56.40±2.99)h],P<0.05;(3)肛门排气时间:S组肛门排气时间[(59.70±2.13)h]短于C组[(81.58±2.20)h],P<0.05;(4)术后腹胀发生率:S组腹胀发生率(6.7%)低于C组(30%),P<0.05;(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各个时间点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小术中循环波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曾忱[2](2020)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SGE)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持久性,以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条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32例。试验组(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星状神经节埋线每15天操作一次,双侧交替进行,并配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睡前一片(10mg);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睡前一片(10mg)。设定治疗3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以鼻症状总积分(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作为评价疗效的手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各评分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分析。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三种评分等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TNSS评分:两组治疗结束后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与本组治疗后相比,评分均稍有升高,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随访期评分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3.TNNSS评分:两组治疗结束后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与本组治疗后相比,评分均稍有升高,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随访期评分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4.RQLQ评分:两组治疗结束后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与本组治疗后相比,评分均稍有升高,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随访期评分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5.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纯就显效率而言,试验组(25.8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论:1.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初期的临床疗效略优于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2.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在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仍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的持久性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适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俞欣[3](2020)在《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前瞻性研究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脏复跳后肺动脉压的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30天死亡率等的影响。明确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作用;并探讨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病人52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电脑软件随机分为SGB组(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0.9%生理盐水星状神经节阻滞)。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局麻药过敏、激素使用及发热等影响炎症应激反应的疾病史。其中一例SGB失败,一例再次体外,最终共有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所有手术都由同一治疗组成员完成,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术前心功能、运动耐量、术前射血分数、术前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压、SGB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及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血量、停机后肺动脉及复跳后房颤、室颤发生率;术后情况(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30天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氧合损伤、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出血、认知功能等)并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变量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发现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50例患者纳入统计,每组25例。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年龄、性别、BMI、ASA分级、心功能、疾病种类以及手术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组行阻滞后10Min收缩压短暂下降(142.96±15.16vs 128.48±18.29,P<0.05)。2、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血量、术中血制品使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复跳后平均肺动脉压显着下降(4.32±7.71mm Hg vs 1.80±5.87mm Hg,P<0.05),室颤发生率明显下降(12%vs 36%,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氧合损伤、谵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拔管时间,SBG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射血分数、术后Troponin I升高程度,30天死亡率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SBG组略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两组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SGB组Clavien Dindo III-IV严重并发症评分明显降低(24%vs 4%,P<0.01)。4、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评级显着增加患者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P<0.01)。性别、年龄、吸烟史、ASA>3、SGB、插管时间、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而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下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复跳时肺动脉压,减少复跳时室颤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心律失常、谵妄、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率,减轻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统计分析发现男性、高龄、吸烟史、SGB、拔管时间是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运动耐量<3是心脏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其康复。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由于外科创伤、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免疫抑制,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心脏术后预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e,NI)网络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而交感神经系统在维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BG)通过对交感阻滞实现对机体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动物和人体中得到证实。在第一分题临床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SBG可以显着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本部分聚焦CPB后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控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严重并发症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5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纳入此研究。具体分组、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详细情况详见第一部分。记录两者患者术后24小时内白细胞计数、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数,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内SIRS的发生率。通过动态测量阻滞前(T1)及阻滞后6h(T2)、1d(T3)和5d(T4)四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浆TNF-α、IL-1β、IL-10等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符合24小时内SIRS诊断单项标准WBC>12×109/L或HR>90bmp患者,SGB组有所减少,但两者相比未达统计学意义。体温和呼吸指数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有效下调CPB术后6小时升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26+2.60 vs 89.5+3.42,P<0.01),而上调CPB术后5天下降的淋巴细胞百分比(10.94+6.15 vs 15.76+4.99,P<0.05)。SGB组和对照组24小时SIRS发生率分别是40%和72%,SGB能显着降低CPB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P<0.05)2、和对照组相比,SBG有效抑制了阻滞后6小时{50.7(27.1,72.4)vs 28.2(24.6,39.3)}及1天{42.6(25.8,72.8)vs 25.7(24.1,44.4)}TNF-α的升高程度(P<0.05)。但两组白介素IL-1β、IL-10浓度比较,各个时间点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SBG能有效抑制CPB后血浆TNF-α的升高,促进上调的中性粒细胞和下调的淋巴细胞恢复,有效降低心脏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但对主要促炎因子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等无显着影响。

周博文,李启芳,于布为[4](2019)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麻醉治疗学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提出麻醉治疗学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项概念,是指通过运用麻醉药物、方法技术和理念来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急慢性疼痛曾是麻醉治疗主要的病种之一,通过药物,神经阻滞、射频或损毁等技术手段对急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诊治,能够安全、舒适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随着临床麻醉治疗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麻醉药物、技术手段逐渐应用于多种慢性非疼痛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疼痛治疗不同,麻醉治疗慢性难治性非疼痛性疾病强调通过麻醉药物

韦辉[5](2019)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40例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GB组各20例。两组40例患者均在入室休息10min后行心电监护,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成功穿刺后,SGB组在星状神经节附近注射1%利多卡因10ml,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在相同部位。40例研究对象均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切皮后1小时、手术结束缝皮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总共六个时间点抽取非输液侧外周静脉血各5ml。检测外周血儿茶酚胺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切皮后1h和手术结束缝皮时两个时间点的外周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前基础值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后1h和手术结束缝皮时外周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值在术后第1天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术后第7天时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值较低(P<0.05)。结论:1.SGB能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应激反应;2.SGB能降低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第7天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免疫抑制作用。

王立荣[6](2017)在《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补脾益肠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为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使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潍坊市市立医院、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展开研究,入组标准为:符合西医诊断标准无发热及需要治疗的肠外症状和全身症状者,且病变侵及乙状结肠以上者,除外服用其他疾病的药物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者;按中医诊断标准除外热毒炽盛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编号为1-118号,奇数号者为治疗组,偶数号者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始终应用5氨基水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急性症状缓解后(中医证候积分小于等于2分)加用补脾益肠丸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表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CD4+、CD8+水平以及血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常规等观察补脾益肠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1)两组基线指标各项数据、性别比例、病程、年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9.66%,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3)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4)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CD4+平均水平、CD8+平均水平均有显着变化,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CD4+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5)CD4+、CD8+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值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6)肠镜检查黏膜病变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05%高于对照组的67.80%,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7)安全性评价:疗程中治疗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异常。结论:补脾益肠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显着成效,其治疗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的CD4+、CD8+进行调节,修复受损溃疡面,加速治愈疾病。

程国宝[7](2014)在《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核因子-kB活性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实验性研究,探讨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结肠组织核因子—kB活性(P50、P65蛋白)的含量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一份确切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SD大鼠70只,清洁级,随机分组分为柳氮磺嘧啶组、空白对照组、补脾益肠丸组、模型组、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32.4g/d)、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10.8g/d)、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3.6g/d)。选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的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4天开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其于各个组分别予补脾益肠丸,柳氮磺吡啶,加味通腑汤高剂量、加味通腑汤中剂量、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灌胃,均需要连续灌胃21天后处死。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结肠组织核因子NF—kB(P50、P65)含量及蛋白表达。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核因子-kB活性(P50、P65蛋白)含量升高、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2.核因子-P50蛋白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加味通腑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嘧啶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味通腑汤高、中、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组与模型组比较,核因子-P50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高、中剂量组核因子-P50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补脾益肠丸组,有显着差异(P<0.05)。3.核因子-P65蛋白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加味通腑汤高、中、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柳氮磺嘧啶组比较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味通腑汤高、中、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组与模型组比较,核因子-P65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有显着差异(P<0.05);加味通腑汤高、中剂量组核因子-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补脾益肠丸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加味通腑汤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结肠组织核因子—kB(P50、P65)含量和蛋白表达,其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很大意义。2.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kB(P50、P65)蛋白表达较低,而模型组相比较高,说明了核因子-kB(P50、P65)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呈正相关,可以指导临床。

丁玉莲,潘道波,喻晚利[8](2012)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TNF-α)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TNF-α)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而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以及便次这几个方面来说,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后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以上指标自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相关数据仍然存在显着差异(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星状神经阻滞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邓芳,张勇军[9](2009)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非疼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门诊常用的治疗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阻滞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讨,SGB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更加确切,不仅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也日益广泛地用于神经性、内分泌性及免疫障碍性等非疼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相当的疗效。本文重点将SGB治疗非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冯丽娥[10](2007)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ransection of the 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TCST)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粘膜及粘膜下炎症,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该病在治疗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仍以传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和免疫抑制剂三类药物为主。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阻滞技术,除广泛应用于疼痛疾病的治疗外,也正在日益广泛地用于其他的神经性、内分泌性及免疫障碍性等非疼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是模拟人类长期SGB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研究观察大鼠TCST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清洁级)72只,体重245±5g,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TCST组,每组各24只。在实验室适应性饲养1周后,首先制备UC模型:实验前,各组大鼠48h禁食不禁水,然后用戊巴比妥钠30mg/kg ip麻醉,将直径为2mm的硅胶管经肛门插入肠道深约8cm,A组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ml,(5s内),作阴性对照;B、C组快速注入4 %乙酸1ml,快速注入后捏紧肛门,提取大鼠尾巴令鼠头部朝下,以防注入液倒流,30s后,用生理盐水3~5ml冲洗两遍。造模24h后,各组大鼠均颈部脱毛,常规消毒,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于胸锁乳突肌内缘、气管旁可见颈总动脉、白色较粗的迷走神经和灰黄色较细的交感神经;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腹侧面可见一略微膨大的颈上交感神经节,A组和B组均只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和颈上交感神经节,不离断颈交感神经干,缝合切口;C组则在距颈上交感神经节下3mm处离断颈交感神经干,并将断端结扎,缝合切口。离断侧均即刻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瞳孔缩小、耳廓发热或前肢皮温升高等征象,而对侧无明显改变,证明TCST模型制备成功。自造模之日起,观察大鼠体重及一般状况,并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每组各取8只禁食12小时后经心脏穿刺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用平衡法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及用L-精氨酸(L-Arg)法测定iNOS活性和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取全部结肠,肉眼观察结肠变化并进行评分,剪取肉眼可观溃疡坏死的组织块约500mg ,制成10%组织匀浆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IL-6、NO含量及iNOS和SOD活性;再留取病变最明显处2cm×2cm大小的组织2~3块,10%福尔马林固定,制作病理切片。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NO及iNOS活性均升高(P<0.05),但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SOD活性降低(P<0.05),但C组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C组血清IL-6浓度均升高(P<0.05),但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动物的一般情况模型对照组的大鼠在前3天几乎无粪便排出,并可见精神萎靡、竖毛、拱背、蜷卧少动、厌食等现象;第3天后,出现不成形稀便,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脓血及粘液,肛周粘膜质地变脆,触之易出血;第14天时出现大便成形约50%。TCST治疗组在前3天全身症状比模型对照组减轻,精神好转,偶见稀便;第7天时较少出现大便成形(约30%);第14天时TCST组的大便成形者达80%。正常组对照组大鼠活泼易动,皮毛光亮,饮食正常,无死亡。大鼠肠粘膜肉眼观察及病理的变化第3天时,B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小溃疡,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灶性糜烂,粘膜腺体破坏,粘膜固有层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少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有的出现隐窝脓肿。C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溃疡减少,粘膜充血、水肿轻于B组。镜下表现为粘膜表面散在点状糜烂及溃疡形成病变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第7、14天可见两组大鼠结肠粘膜的溃疡旁逐渐出现上皮修复,腺体增生,灶性糜烂、炎细胞浸润等逐渐减轻,但TCST组改变程度强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见肠管粘膜皱襞纹理清晰,未见糜烂及溃疡。光学显微镜观察见大鼠结肠粘膜上皮完整、连续(但不整齐) ,腺体排列规则;结构清楚、分泌功能活跃,粘膜、固有膜内血管纤维间质正常,肌层无异常。结论:TCST能降低UC大鼠NO、IL-6含量及iNOS活性,提高其SOD活性,从而减轻对结肠粘膜的损害,促进UC的恢复。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机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临床资料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脱落及剔除标准
研究方法
    1 病例选择及随机分组
    2 治疗方案
        2.1 治疗所需器械
        2.2 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
        2.3 试验组:口服西替利嗪片同时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
    3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4 观察指标
    5 随访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分析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比较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不同评分表的总分比较
    3 疗效评价
    4 各评分指标对比
        4.1 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
        4.2 鼻伴随症状总积分表(TNNSS)
        4.3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
    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AR的中西医发病机制
        1.1 AR的西医发病机制
        1.2 AR的中医病因病机
    2 选题的必要性与创新性
    3 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4 干预星状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5 药物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取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7 安全性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3 两组患者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2.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2.5 SGB对体外循环复跳及术后预后影响
        2.6 SGB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
        2.7 并发症严重程度对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2.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保存
    2 检测指标
        2.1 SIR指标
        2.2 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检测
        2.3 SIRS的诊断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SGB组与对照组手后24小时内SIRS发生情况及诊断单项指标比较
        3.2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
        3.3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致炎/抗炎反应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麻醉治疗学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免疫性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未来发展方向

(5)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概述
    1.2 肺癌概述
    1.3 调节性T细胞概述
    1.4 应激反应概述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总体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
    2.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5 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
    2.6 麻醉方法
    2.7 数据收集与观察指标
        2.7.1 数据收集
        2.7.2 主要观察指标
        2.7.3 次要观察指标
    2.8 试验方法
        2.8.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8.2 流式细胞仪术
    2.9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病例入组与试验完成情况
    3.2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3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3.4 血糖水平的变化
    3.5 外周血肾上腺素与血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3.6 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3 本研究的可推广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选择
    2 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数据处理和录入
结果
    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 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
    3 T淋巴细胞CD4+、CD8+百分数数值比较
    4 T淋巴细胞CD4+、CD8+治疗前后百分数数值变化值比较
    5 肠镜检查黏膜病变疗效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认识
    2 补脾益肠丸的组成及作用机理
    3 临床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核因子-kB活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8)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2 结果
3 讨论

(10)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探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D]. 吴亚宁.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D]. 曾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俞欣. 浙江大学, 2020(01)
  • [4]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麻醉治疗学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J]. 周博文,李启芳,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9(07)
  • [5]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D]. 韦辉. 南华大学, 2019(01)
  • [6]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D]. 王立荣. 青岛大学, 2017(01)
  • [7]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核因子-kB活性影响[D]. 程国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8]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TNF-α)的影响[J]. 丁玉莲,潘道波,喻晚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
  • [9]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非疼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A]. 邓芳,张勇军. 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9
  • [10]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D]. 冯丽娥.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