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一件大家都高兴的事──汽车特许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赵山太[1](2018)在《关于《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此书是中国着名犹太人智慧丛书作家柯友辉编写的,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透过历史中真实存在的犹太人真人真事,将犹太人在财富、创新、进取、处世、教育与生活方面的智慧展示给读者。此书对于缺乏情感教育的群体意义重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不少朝鲜族家庭中的双亲都选择出国打工,因此留守在国内的孩子以及青少年异常需要此类书籍中的智慧。缺乏长者传授智慧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会遇到问题,还会因为无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无法坚持学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儿时家中长辈的谆谆教导,缺乏智慧传承的孩子,无异于失去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而且经过搜索知网,发现知网中也刚好缺乏犹太人智慧类的朝文书籍。所以不论是从加深对犹太民族的认知和了解,亦或是为朝鲜族留守儿童做一份贡献,还是填补文献中缺失,翻译此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书由笔者与同门师兄弟朴虔共同翻译,自2018年开始在《青年生活》杂志连载一年。笔者翻译此书前三章的节选内容。翻译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笔者翻译此书的动机、此书的翻译特点、意义及实践报告结构。第二部分为翻译项目简介,介绍翻译项目相关的基本信息。第三部分是翻译实践的过程,其中包括译前分析和准备,并说明了翻译实践的各个阶段。第四部分是翻译实践的主要环节。包括翻译过程的叙述,包括案例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还包括词汇的查找与使用、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五部分为结语。其内容为翻译过程中的翻译心得、感悟、问题与不足,并为中朝翻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其中提到现在翻译教学中缺少有关翻译工具运用的内容。这些翻译工具不仅能够记忆已经翻译过的人名和地名,省去日后出现翻译错误的可能,甚至可以帮助译者翻译结构类似的句子。还能提供术语库,因此翻译不太熟悉的专业领域也成为了可能。这种软件不仅能够加速翻译工作,还能促进翻译经验的交流。
翟明杰[2](2018)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以缪家营社区为例》文中提出中国城镇化使乡村许多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城镇化对乡村的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然而,现实的变化远不止于此。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着的变迁,原来承载着各种文化习俗的村落及其传统逐渐消逝,农村原有的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乡土文化正在流失和弱化,其中有些甚至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文章试图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缪家营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其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其中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缪家营村的村民进行访谈,对缪家营村的传统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邻里关系所发生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发现在城镇化这个大背景下,该村村民们的经济来源由单一变多元,这是最直接而明显的变迁;与此同时,他们的传统文化习俗等也受到影响而发生广泛而深远的变化,如思想观念发生变迁、传统习俗面临的困境、“礼物”意义的变迁等。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他们文化空间的变迁,尤其是文化展演、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仪式、人际交往以及以小卖部为代表的娱乐空间等发生了显着的嬗变。这种乡村文化的被改变,实质上是一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破坏。城镇化导致了人与土地分离的“无土时代”,从而致使远离土地的农民遭遇了文化认同危机,乡村伦理道德体系也面临着解体,尤其是作为乡村文化符号、形态以及物质载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等受到了冲击。虽然在城镇化过程中,地理意义上的乡村不可能完全消失,然而文化意义上的乡村却离我们越来越远。纵然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就目前乡村文化遭受巨大冲击同样是事实,我们应该在乡村文化整体消亡而其仍然有着内在生机之前,急需保存和发扬光大那些能够融入现代文化体系、能够增强城乡文化认同感、能够补救城市文化弊病的那些优秀乡村文化。这是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和谐城镇化。
陈帆[3](2018)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台州肥药经销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态的研究来探索国家和经济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解答这一中心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对主流经济学、发展型国家理论、新制度主义研究和文化视角分析等文献的回顾,建立了一个多阶段-多机制的以行动者及其结构性行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台州、嘉兴和宁波三地的肥药经销商,台州、嘉兴市、宁波市和浙江省农业部门人员,台州供销社人员以及台州农民的访谈,和台州供销社、台州市农业局和浙江省植保局及个别肥药经销企业等单位所提供的档案等一手材料,及各类公开的政府文件等二手材料,本文分析了台州肥药经销市场的发展形态及其背后机理。在回答了两个实证研究问题——中国肥药经销行业为什么在中央政府反对之下仍成功实现市场化和台州肥药市场为什么在缺乏竞争优势的条件下仍成功走向全国——的基础之上,本文的研究还涉及了四个理论问题:(1)虽然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如既有研究所以为的无非不能,中国政府制定的规范常常是对经济发展的被动反应,而且其政策会被经济行动者的逐利行动所突破,产生制度漏洞甚至产生重要的非期然后果;(2)本文揭示了经济行动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超出既有研究所认定的贡献,他们会利用甚至扭曲价格机制打破自由主义经济学许下的“市场有效运转必定带来经济发展”的承诺,也会突破国家的政策预期,同时还是推动市场发展阶段更迭和区域市场形成的重要力量;(3)本文从既有研究对嵌入对象理解的单一性和嵌入型概念缺乏权力视角这一观点切入,分析了为什么阶段分期在既有研究中或是缺失或是存在具有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并阐释了阶段分期更迭的动力;(4)本文认为既有研究对区域市场形成的解释可归结为不同视角的竞争优势理论,本文案例揭示了在缺乏竞争优势的条件下,经济行动者的逐利行动能够积累他们手中的逐利筹码并改善区域市场的逐利条件,从而推动区域市场发展壮大。
董雷[4](2016)在《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如何保持和优化孔子学院(课堂)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很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目前,针对孔子学院(课堂)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孔子学院(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课堂)的进行了笼统的国别化分析。但是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缅甸孔子学院(课堂)这个群体的综合性研究,特别是针对缅甸孔子学院(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选择缅甸的孔子学院(课堂)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将研究焦点对准缅甸的孔子学院(课堂),进行国别化的分析。鉴于缅甸孔子学院(课堂)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本文对缅甸孔子学院(课堂)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整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连锁经营、文化传播等一些相关理论,以缅甸孔子学院(课堂)实施的一系列具体项目为例,尝试探索出一些符合缅甸国情特点的孔子学院(课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李春霞[5](2016)在《应用软件“引力波”科技创业资讯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方式的变化,我们当今已逐渐步入以数字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创新创业模式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国内科技创业同行对国外这类新兴技术、新兴模式有关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催生了国内许多提供此类资讯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各类科技资讯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这类平台资讯促进了中外科技创业人士的相互了解和学习,而此类英文资讯的成功翻译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当前新媒体科技资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价值与娱乐价值并存。因此,如何确定英文科技资讯中的特殊词汇、特殊句式、语言风格等的翻译,达到既能保留原文的信息、创新和特色,又能让目标受众接受和认可的效果,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报告作者曾作为北京雨恒矩阵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翻译,为其新开发的APP平台“引力波”翻译了大量国外英文科技创业资讯,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报告中,作者选取了其中比较典型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科技创业资讯文本的具体翻译过程。报告以纽马克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作为指导,分析在翻译这些文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报告,为新媒体科技创业翻译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在该翻译领域做出一些贡献。
周健[6](2015)在《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文中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销这一无店铺销售模式进入我国。由于当时对直销的认识较为模糊、法律规制不够健全、下岗群体的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以直销的名义从事传销活动,且愈演愈烈。传销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滋生了多种犯罪行为,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冲击着原本已经脆弱的社会诚信体系。其后,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直销和传销的政策,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并保持着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但传销的社会土壤依然稳固,且随着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传销组织也进行了诸多适应性革新,以至于传销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本文所要分析的“1040”工程则是当前实地传销中的主导模式。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典型案例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组织研究的开放系统和理性系统为视角,对1040工程这一类型的传销模式进行了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的分析。其研究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层面,揭露1040工程的传销本质,以避免更多的公众因为认识模糊而卷入其中;同时,为地方政府和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打击治理提供参考;二是在组织研究层面,对当前非法组织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做一些研究领域和范畴的拓展。文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导论部分,因为传销和直销在现有的研究和日常使用中经常被混淆,或是存在表述问题,所以,笔者首先对传销和直销进行了溯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随后,根据对传销的认识、态度和法律法规的调整完善为主线,对传销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划分,梳理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主题。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层次、选题原因、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对本研究做了相应的介绍。第二章从组织和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区位决策、犯罪情境预防等相关理论入手,通过1040在区位决策时的组织解释以及对三个具体的发展区位空间所做的比较分析,认为1040在区位空间的选择上具有显着的经济理性、犯罪理性和组织理性特征,并大致勾勒出了 1040在区位决策时所考量的区位因子:跨省际的异地、最好有新区或开发区概念的城市郊区、高出租率、低房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管理不到位的大型新建小区或小区密集度高的区域。第三章主要分析了 1040的参与者及其进入组织的过程。在组织发展对象上,1040要求现有的组织成员以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入手,通过列名单和排名单筛选符合组织要求且具有较高信任度的人员,经过前期的铺垫,邀约目标对象前来考察生意。期间,强关系和弱关系在信任度和网络重叠度的优劣势得以互补,原先已经被简化的角色丛在异地得以部分重构。需要强调的是,从加入的结果来看,此时的欺骗是一种典型的“杀熟”模式,但经过洗脑后的邀约者最初的本意却是“共同致富”。第四章对1040的洗脑进行了阐释。在借鉴有关洗脑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根据“中心途径——外周途径”这一理论,分析了 1040合法性自我建构的主要观点和组织依赖、间接暗示、社会闭塞、密集重复、权威推崇、正义塑造、情感同化、群体优势、差别体验等具体的洗脑策略。第五章是从科层制的角度分析了1040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1040的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感性关系,因此具有典型的逆科层化特征,但1040通过以五级三阶制为主的利益分配制度、责任制、累计制和超越制为主的晋升制度、家庭和体系的管理单位、家长和五大窗口等管理角色以及以《生活经营管理二十条》为主的制度规范等实现了关系网络的结构化。同时,通过访谈和查获的各类检讨书,笔者认为,1040在组织运行中的行为结构和规范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对等性。第六章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对1040的组织学习进行了探讨。除邀约、配合外,学习是1040最重要的组织活动。本文根据马奎特的理论,分析了 1040的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知识子系统。但从适应和创新两个组织学习的目的层面来看,1040又是一种弱学习型组织,因为1040不要求组织成员自我创新,组织学习的内容和程序具有明显的仪式化特征。第七章提出了以社区和问题导向治理1040的警务路径。在介绍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从警务主体、1040的组织领导者、1040的底层参与者、社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Q地区打防1040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落实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理念、建构有效的社区警务载体、争取社区公众的支持、加强出租房管理、改善社区物业环境等对策建议来优化现有的治理模式。
李琭璐[7](2009)在《我们来自八〇后——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纪实》文中认为前言2009年的高考已经圆满结束,正当新一批入学的大学生们憧憬他们美好的未来时,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的何去何从也成了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崔维[8](2009)在《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HF珠宝公司作为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代表,经历了尽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珠宝首饰产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渠道日益拥挤,品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淘汰更新瞬息万变。研究其未来发展经营策略,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管理意识和水平,完善企业经营策略的管理过程与体系,如何通过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业务拓展模式来重新整合资源,从而继续保持在区域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是摆在HF珠宝公司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HF珠宝公司的发展经历与现实经营情况入手,基于经营策略管理的理论与连锁加盟的理论特色,依据其对发展经营策略制定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并根据迈克波特的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对珠宝首饰行业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结合银饰品加盟连锁的行业特质,对于企业具备的资源与能力进行了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确立了其核心竞争力为营销网络优势、终端管理优势、信息化建设优势、产品(品牌)差异化优势。本文采用SWOT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充分分析,认清了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深入认识了企业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利用模糊综合判断分析法提出HF珠宝公司的经营策略选择与发展模式,即低成本和差异化相结合的经营策略,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分解,认为采用特许加盟的模式进行业务拓展,特许加盟的成功贯彻是依靠策略的有效实施,并且持续不断执行而成的。因此论文重点研究和分析了发展特许经营所需要的策略配合,从而构成HF珠宝公司比较完整的特许经营策略体系,为其经营管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前进的基础。
刘伟[9](2008)在《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 ——基于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不同类型的村民群体性活动为观察对象,试图通过对该现象内部发生机制及外部制约结构的比较研究,回答当前我国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之间复杂而多元的关系性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确立国家与村落相衔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最终得出国家应该帮助村落重建政治共同体的结论。相对于纯私人性的个体和家庭生活而言,于普通村民来说,他们生活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超越于纯私人性范围的有较大多数(乃至全体)村民共同聚集、参与的群体活动,这些活动在本研究中被统称为村民群体性活动。对于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从核心力量上来抽象,在政治学的分析视角下,可以以自生秩序主导性强为左端,以国家制度安排色彩强为右端,对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排序和归类。处于任何位置的村民群体性活动都是在自生秩序和国家权力的框架下发生的,区别只在于主导力量是哪一方,以及离这两大力量的距离远近。这是出于政治学研究的需要:一方面,村民群体性活动是透视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间关系的窗口;另一方面,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政治学考察必须被放置到秩序自生和现代国家治理的视野中进行。从纵向上讲,本文将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村民群体性活动放到历史变迁特别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变迁逻辑中考察;从横向上讲,本文将村民群体性活动放到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二维框架下探讨。从历史和理论的逻辑上看,本文首先阐明了我国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间关系的演变逻辑:传统村落因为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村落在与国家相衔接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村落自生秩序同时发挥着治理村落公共事务的功能;自近代开始的国家政权建设,现代国家的建构性秩序开始嵌入村落,并试图开发村落的现代治理功能,但因为全国性的权力体系未能成功建立,这一进程以国家权力的“内卷化”为主要弊端而告终;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逐步在农村全面打碎并替代传统的文化组织网络,在此情况下,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深广度进入村落,自生秩序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难以发挥公共作用;20世纪80年代全面的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改革以来,国家权力从村落形式上撤离,但安排了政治上的村民自治和经济上集体所有/个体经营,村落自生秩序一方面在新的条件下依托传统的根脉得以复兴,另一方面产生于新的利益和制度基础上,体现就是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展开上,但此时的村落自生秩序呈现出多元分化的特征和趋向,自生秩序内部并不是系统而有机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村民群体性活动的问卷调查和活动白描来验证。本文通过对二十余个村落三百余位村民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白描,分析出当前我国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间关系的基本状况和内在机制。在统计分析和活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而结合现有的理论,主要证明了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命题:当前我国村落中总体上存在各种形式的自生秩序,在非村落公共事务的范围内,自生秩序居于主导地位,这是我国乡村社会常态化和社会回归的结果。这体现在婚丧嫁娶、宗族活动、民间信仰等方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类村民群体性活动在社会转型中所拥有的一定的村落秩序维系功能。国家对这一领域的村民群体性活动基本上是不介入的。村落中存在的自生秩序不仅仅停留于非村落公共事务中,它们还延续到(发生于)村落公共事务中,体现为涉及大部分村民利益的各种自发性的组织活动。在村落公共事务中,村落自身资源贫乏且呈现外流趋势,单纯依靠自生秩序往往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后果,这往往需要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组织方法上的介入。两者不能有效配合时,基于自生秩序的村民群体性活动最终很难走向成功。这主要体现在公共工程等经济性主导的群体性活动上。而在偏靠国家已有制度安排的村落公共事务领域,以村组会议(及相关活动)和上访为主要形式的村民群体性活动中,自生秩序是在既有的制度安排基础上发挥作用并嵌入到村落公共事务中的,客观上更需要乡村政权直至国家的对接和引导,但实践中这一对接和引导并不充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群体性活动,不论是经济性为主导还是以政治性为主导,都体现出以下的结构性特征:围绕分配型利益和发展型利益尤其是分配型利益可以迅速聚集的村民群体性活动,往往因为国家(主要是基层政权)的不能回应和活动本身精英/信任的缺乏(实质上是权威的缺乏)导致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这充分表明,国家仅仅在村落安排一定的现代制度并不能自然带来有效的治理,更为需要的可能是:将这一制度嵌入村落并成为村民生活方式的力量和机制。而在这一方面,乡村精英依然是最为主要的依靠力量。反过来讲,村民依托既有国家制度安排自发结成群体性活动,如果缺乏国家的积极回应,或者无法克服其活动过程中的机制问题,它们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村落缺乏有机的政治共同体。将村落公共事务统称为村落范围内的政治,本文采用“没有产出的政治”描述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村民群体性活动的结构性困境。具体地讲,涉及公共事务的村民群体性活动客观上需要与国家的有效衔接,同时也需要处理自身的精英/信任问题。但从国家的角度看,村民群体性活动之所以难以达成除了市场化和家庭经营带来的个体利益上升所带来的村民纠纷居主导的原因之外,国家已有的基层政治精英对村落的介入方式往往是一个深远的原因。因此,本研究也就意味着,未来我国村落的治理结构必将是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因为自生秩序的存在并发挥其治理功能,国家秩序不能无视这方面的力量。一方面让自生秩序在其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应调整其介入范围和介入方式,帮助村落重建政治共同体,从而在新的基础上与自生秩序相衔接,共同生成村落中的治理结构。而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村落的自生力量和国家政权建设情况的不同,同时,各地村落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和发展前景不同,对全国性村落治理的思考应该保持思维的开放性。本研究通过对二十余个村落的调查研究就已经发现了村落自生秩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推论的是,全国性的村落治理中最应该警惕的就是一元化的思维。但不管具体的路径会有多大区别,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背景下看待村民群体性活动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村落治理,总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国家帮助村落重建政治共同体,将村落整合到现代国家中,实现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多元一体。
李佩甫[10](2007)在《等等灵魂》文中提出印第安人说: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题记引子在很多年里,朋友们曾送我一个绰号:夜游神。我已经在这座城市里居住了二十六年了。几乎每天晚上,吃过饭,把碗一推,会有两个字,瓜子一样地、迫不及待地从我嘴里蹦出来:走走。——说得高级点,是散步。城市是藏人的好地方。出大门三十米,我就获得了一种自由。是陌生的自由。没有身份,没有背景
二、做一件大家都高兴的事──汽车特许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一件大家都高兴的事──汽车特许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翻译动机 |
1.2 翻译特点 |
1.3 翻译《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的意义 |
1.4 翻译报告结构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项目简介 |
2.2 文本介绍 |
第三章 翻译实践规划 |
3.1 译前准备 |
3.2 实践阶段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直译与意译 |
4.1.1 直译 |
4.1.2 意译 |
4.2 其他翻译方法 |
4.2.1 拆分法 |
4.2.2 省译法 |
4.2.3 增译法 |
4.2.4 转换法 |
4.2.5 成语翻译 |
第五章 结语 |
5.1 翻译心得 |
5.2 感悟 |
5.3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谢辞 |
附录 |
(2)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以缪家营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一、研究综述 |
(一)城镇化与乡村文化 |
(二)乡村文化研究 |
(三)文化与文化展演 |
(四)文化空间 |
二、缪家营社区概况 |
三、缪家营社区的总体变迁概述 |
(一)经济来源多元化 |
1.缪家营社区的地理条件与产业 |
2.商业区及土地分红 |
3.买车跑运输 |
4.原有土地的继续使用 |
5.出租房屋 |
6.投资商圈 |
7.在村子附近工作 |
(二)社会文化变迁 |
1.观念思想的变化 |
2.亲友关系的演变 |
3.“礼物”意义的嬗变 |
4.家庭形态的改变 |
四、文化空间的变迁 |
(一)大礼堂——仪式空间 |
1.文化展演——从大礼堂到文化广场 |
2.红白事仪式空间的变迁 |
3.村委会选举 |
(二)凤凰寺——宗教空间 |
(三)小卖部——娱乐与人际交往 |
五、文化空间与文化变迁 |
结语 |
附录1 图片资料 |
1.凤凰寺 |
2.客堂 |
3.篮球场(停车场) |
4.文化广场 |
5.新佳超市 |
6.休闲点 |
7.大礼堂 |
8.居委会 |
附录2 访谈简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
1.2.2 发展型国家理论 |
1.2.3 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
1.2.4 文化等其他视角的启示 |
1.2.5 多阶段-多机制的行动者分析框架 |
1.3 研究设计 |
1.3.1 案例研究 |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1.4 阶段分期 |
1.4.1 阶段分期的缘由 |
1.4.2 中国肥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
1.4.3 台州肥药市场的兴起 |
1.5 章节安排 |
2 国家立规范 |
2.1 计划独营阶段(1956-1977年) |
2.1.1 人民公社与计划经济体制 |
2.1.2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肥药购销体系 |
2.1.3 计划独营体制稳步发展的根源 |
2.2 市场化萌芽阶段(1978-1981年) |
2.2.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2.2.2 生产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冲击 |
2.2.3 局部调整和重点突破的互动过程 |
2.2.4 局部调整治标不治本 |
2.3 双轨竞争阶段(1982-1997年) |
2.3.1 双轨竞争过程的宏观与中观背景 |
2.3.2 国家行动者对肥药行业市场化的应对 |
2.3.3 中央政府维持计划独营的预期落空 |
2.4 市场化改革阶段(1998-2002年) |
2.4.1 市场化改革阶段的宏观背景 |
2.4.2 台州肥药市场的形成 |
2.4.3 国家行动者主导角色交棒农业部门 |
2.5 规范化阶段(2003-2010年) |
2.5.1 药市场初立时的混乱 |
2.5.2 农业部门制定正式规范 |
2.5.3 农业执法带来市场规范化 |
2.6 “升级”新市场阶段(2011-2016) |
2.6.1 中央政府加强对农业调控 |
2.6.2 各级政府定义正式规范 |
2.6.3 “升级”新市场 |
2.7 小结 |
2.7.1 肥药经销行业实现市场化的根源 |
2.7.2 国家行动者的角色 |
3 市场破预期 |
3.1 肥药市场萌芽阶段(1978-1981年) |
3.1.1 生产责任制带来制度裂缝 |
3.1.2 逐利活动兴起 |
3.1.3 肥药行业已形成市场萌芽 |
3.2 寡头垄断竞争阶段(1982-1997年) |
3.2.1 肥药供求矛盾奠定市场化基石 |
3.2.2 寡头垄断竞争 |
3.2.3 计划独营体制的崩溃 |
3.3 肥药市场形成阶段(1998-2002年) |
3.3.1 全国肥药行业市场化改革 |
3.3.2 肥药市场形成过程 |
3.3.3 肥药市场正式形成 |
3.4 台州肥药市场大发展阶段(2001-2010年) |
3.4.1 台州农业行政执法的启动 |
3.4.2 台州肥药市场走向全国 |
3.4.3 肥药市场脱颖而出 |
3.5 利基窄化阶段(2011-2016年) |
3.5.1 中央政府加强调控 |
3.5.2 利基瓶颈的形成和突破 |
3.5.3 会有新一轮大发展吗? |
3.6 小结 |
3.6.1 经济行动者在市场化中的角色 |
3.6.2 台州肥药市场兴起的根源 |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1.1 国家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
4.1.2 经济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
4.1.3 阶段分期形成的动力 |
4.1.4 区域市场形成的动力 |
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4)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相关理论 |
第二章 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发展现状 |
一、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概述 |
二、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的特点 |
三、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连锁经验模式在缅甸孔子学院(课堂)发展中的运用 |
二、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模式,提高缅甸民众对孔子学院(课堂)的认知度 |
三、整合资源,提升国家战略资源的使用效率 |
结论 |
一、经历回首 |
二、研究回顾与总结 |
三、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与CFP奖学金公益项目附录 |
后记/致谢 |
(5)应用软件“引力波”科技创业资讯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Chapter 2 Translation Task Description |
2.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Task |
2.2 Nature of Source Texts |
2.3 Requirements of the Client |
Chapters Translation Procedures |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3.1.1 Determin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2 Analyzing Source Texts |
3.1.3 Select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3.1.4 Collect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5 Preparing Translation Tools |
3.1.6 Scheduling Translation Procedure |
3.2 Translating Process |
3.2.1 Utilizing Parallel Texts |
3.2.2 Selecting Word Collocations |
3.2.3 Employing Online Translation Tools |
3.3 Post-translation:Proofreading and Revision |
3.4 Feed-backs of Translation Works |
Chapter 4 Translation Case Studies |
4.1 Case Studies from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s and Proper Nouns |
4.1.2 Conclusion for Terms and Proper Nouns Translation |
4.2 Case Studies from Syntactical Level |
4.2.1 Inversion |
4.2.2 Reoranizing Information |
4.2.3 Cutting Sense-groups |
4.2.4 Adding Joint Words |
4.3 Case Studies From Writing Style Level |
4.3.1 Sci-tech News Title Translation |
4.3.2 Sci-tech News Wordings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Acquired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s |
Appendix Ⅱ Translations |
Appendix Ⅲ Trainee Identification Form |
(6)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传销和直销溯源及概念解析 |
二、传销的蔓延态势和社会危害性 |
第二节 研究文献述评 |
一、我国传销研究的四个阶段 |
二、传销研究的仪式和信任视角 |
三、研究文献评述 |
第三节 本研究概述 |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 |
二、选题原因 |
三、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落地:1040的区位空间决策 |
第一节 组织和行为的空间选择 |
一、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决策理论 |
二、犯罪学中的情境预防理论 |
第二节 1040的区位空间 |
一、异地 |
二、异地的具体区位空间 |
第三节 1040区位空间决策中的理性 |
一、三个具体运作区位共同的区位因子 |
二、1040区位决策中的理性考量 |
第三章 邀约:1040的新人发展模式 |
第一节 基于人际信任的杀熟 |
一、组织成员发展的目标对象 |
二、杀熟 |
三、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综合运用 |
四、发展熟人的组织后果 |
第二节 列名单和排名单 |
一、列名单 |
二、排名单 |
第三节 铺垫和邀约 |
第四章 洗脑: 组织合法性的自我建构 |
第一节 洗脑 |
一、洗脑的含义 |
二、1040的洗脑特质 |
第二节 洗脑策略的相关理论 |
一、艾瑞克的洗脑策略理论 |
二、何龙的洗脑六策略观点 |
三、李世龙的洗脑六策略 |
四、迈尔斯的说服四要素理论 |
五、Greenspan的轻信理论 |
六、佩蒂、卡乔波的中心一外周途径论 |
第三节 1040的洗脑策略 |
一、1040洗脑的中心途径策略 |
二、1040洗脑的外周途径 |
第五章 科层:1040的组织结构 |
第一节 科层制 |
一、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
二、科层制的负功能和非正式结构 |
第二节 1040的利益分配和晋升制度 |
一、以五级三阶制为主的利益分配制度 |
二、以责任制、累计制和超越制为主的晋升制度 |
第三节 1040的组织管理 |
一、组织角色体系 |
二、管理结构 |
三、制度规范 |
四、行为结构 |
第六章 学习:1040的日常活动 |
第一节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
一、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
二、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 |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 |
第二节 1040的组织学习 |
一、1040的学习子系统 |
二、1040的组织子系统 |
三、知识子系统 |
四、1040的人员子系统 |
第三节 1040的弱学习型组织特点 |
一、组织成员有学习但无创新 |
二、组织学习的仪式化 |
第七章 社区和问题导向: 治理1040的警务路径 |
第一节 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 |
一、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溯源 |
二、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基本理念 |
三、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与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契合 |
第二节 治理1040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一、警务主体的缺憾 |
二、组织领导者的精心设计 |
三、异地的庞大底层参与者执迷其中 |
四、社区环境的有利条件 |
第三节 治理1040的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 |
一、真正落实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理念 |
二、构建有效载体,强化社区警务工作 |
三、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争取社区普通公众支持 |
四、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压缩传销组织的生存空间 |
五、对清查到未构成刑事处罚的传销人员分级并列为重点人员 |
六、加强物业管理,改善社区物化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们来自八〇后——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来自主创业灵感? |
二、淘宝网, 谁的天下? |
三、放眼世界 |
四、金融危机下, 自主创业何去何从? |
五、大学生自主创业瓶颈 |
六、究竟, 何处是栖所? |
七、创业, 究竟需要何样土壤 |
(8)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本文内容框架 |
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企业经营策略基本理论 |
2.1.1 战略管理理论 |
2.1.2 营销学理论 |
2.1.3 企业经营策略的基本过程 |
2.2 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 |
2.2.1 连锁经营定义 |
2.2.2 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
2.2.3 特许经营市场情况概述 |
3 HF珠宝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3.1 HF珠宝公司基本状况分析 |
3.1.1 HF珠宝公司发展历程 |
3.1.2 财务与资本状况 |
3.1.3 HF珠宝公司组织机构 |
3.1.4 HF珠宝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
3.2 HF珠宝公司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 |
3.2.1 HF珠宝公司特许加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
3.2.2 HF珠宝公司特许经营体系推广缓慢 |
3.2.3 HF珠宝公司特许经营竞争压力增大 |
3.3 HF珠宝公司经营现状的评价 |
3.3.1 HF珠宝公司面临的机遇 |
3.3.2 HF珠宝公司面临的威胁 |
3.3.3 HF珠宝公司优势分析 |
3.3.4 HF珠宝公司劣势分析 |
4 HF珠宝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政治(P)环境分析 |
4.1.2 经济(E)环境分析 |
4.1.3 社会(S)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T)环境分析 |
4.2 饰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
4.2.1 饰品行业供方分析 |
4.2.2 饰品行业买方分析 |
4.2.3 银饰品行业替代品分析 |
4.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
4.2.5 行业内竞争特点分析 |
5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设计 |
5.1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的制定依据及指导思想 |
5.1.1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的制定依据 |
5.1.2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指导思想 |
5.2 可供选择的经营策略分析 |
5.2.1 直营连锁的特征 |
5.2.2 特许连锁的特征 |
5.2.3 自由连锁的特征 |
5.2.4 三种连锁经营形式的比较 |
5.3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的分析方法选择 |
5.3.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
5.3.2 层次分析法 |
5.3.3 经营分析方法选择 |
5.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的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选择 |
5.4.1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定性分析 |
5.4.2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定量分析 |
5.5 特许经营策略调整的内容 |
5.5.1 确立明确的公司经营目标 |
5.5.2 严格加盟商的进入标准 |
5.5.3 以简单的产品输出变为以整体输出主 |
6 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实施的措施建议 |
6.1 树立与加盟商双赢的合作理念 |
6.2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继续打造HF珠宝公司品牌 |
6.3 加强特许经营管理技术的探索 |
6.4 建立HF珠宝加盟商评估模型与监督评估过程,实施分阶段评估 |
6.5 加强HF珠宝公司营销管理水平和特许经营体系推广能力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 ——基于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观察立足点、分析对象与核心概念 |
(一) 观察立足点 |
(二) 分析对象 |
(三) 核心概念 |
三、研究方法与操作步骤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操作步骤 |
四、问题意识与研究假设 |
(一) 问题意识 |
(二) 研究假设 |
五、已有研究综述 |
(一) 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间关系研究 |
(二) 以农民组织化视角进行的相关研究 |
(三) 对村民行动问题化研究策略的反思 |
(四) 对“国家与社会”及其衍生范式的反思 |
六、论述框架与可能的创新点 |
(一) 论述框架 |
(二)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基于理论与历史的演绎 |
第一节 自生秩序的产生逻辑 |
第二节 自生秩序的集中体现—村落自主性 |
一、相关理论回顾 |
二、村落自主性的体现 |
三、村落自主性的成因分析 |
第三节 国家权力的建构性 |
第四节 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从共同体到社会 |
第五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在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之间 |
一、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定义 |
二、分析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框架 |
三、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间关系的演变轨迹 |
小结 |
第二章 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现状: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和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中的结果性问题 |
一、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发生频度 |
二、村民群体性活动能否达成既定目标 |
三、村民对群体性活动的信心 |
第三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频度过低的原因分析—精英的视角 |
第四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利益性分析 |
一、不同类型群体性活动中主导的利益性质 |
二、村民在群体性活动中的利益结构 |
三、围绕利益展开的活动过程 |
第五节 村民的信任与观念结构 |
一、对抽象国家的态度 |
二、对各类组织的参加意愿 |
三、在组织过程中的信任问题 |
四、村民的亲疏观念与归属感 |
小结 |
第三章 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积极面向:对若干成功案例的分析 |
第一节 文化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第二节 经济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一、个案:修路的半成功案例 |
二、个案:集体追债风波 |
第三节 政治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一、土地纠纷解决的两个案例 |
二、分析 |
第四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何以成功: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视角 |
小结 |
第四章 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消极面向:对若干失败案例的分析 |
第一节 文化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一、个案:因坟地引起的纠纷 |
二、个案:松林寺佛教活动被破坏 |
三、个案:偷菩萨事件 |
第二节 经济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一、个案:平塘事件 |
二、个案:自来水工程 |
第三节 政治性主导的村民群体性活动 |
一、个案:路为什么弯着修? |
二、个案:选举化解村庄矛盾的限度 |
三、个案:浙西某村的土地纠纷 |
第四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何以失败: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视角 |
小结 |
第五章 村落秩序的展开逻辑:基于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政治分析 |
第一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展开的主要变量:利益-精英-信任 |
一、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利益性分析 |
二、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精英与信任分析 |
第二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的结构性特征 |
一、与村落传统的不衔接 |
二、与现代国家的不衔接 |
第三节 村民群体性活动的主要问题—没有产出的政治 |
小结 |
第六章 从村民群体性活动看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衔接路径 |
第一节 对“没有产出的政治”的深层分析—村民自组织的视角 |
一、本文所论“自组织”的内涵 |
二、农民自组织程度低的深层原因 |
第二节 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相衔接的路径分析 |
一、国家进一步介入的路径 |
二、依靠村落自然生长的路径 |
三、激活现有的基层党政体制 |
四、社会组织主动创建的路径 |
五、通过市场统一村落与国家 |
第三节 转型村落中的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 |
一、村落自主性的非平衡性 |
二、国家治理资源的非平衡性 |
三、村落社会双重多元治理结构的必然性 |
小结 |
结语 |
一、我国农村发展的困局与相关诊断 |
二、本文的主要分析之回顾 |
三、本文的结论:国家帮助村落重律政治共同体 |
附录 |
附录1: 村民群体性活动访谈提纲 |
附录2: 关于村民信任结构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调查村情况总表、部分统计结果及白描材料(节选) |
附录4: 为什么是这项活动而不是其他活动举行最多? |
附录5: 对于村里的群体性活动,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 |
附录6: 关于村民信任结构的访谈记录(节选) |
附录7: 村民群体性活动总体状况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等等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
第一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二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三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四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五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六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七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八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九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一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二章 |
一 |
二 |
三 |
第十三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十四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第十五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六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七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八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十九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二十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二十一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二十二章 |
一 |
二 |
四、做一件大家都高兴的事──汽车特许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赵山太. 延边大学, 2018(01)
- [2]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以缪家营社区为例[D]. 翟明杰. 云南大学, 2018(01)
- [3]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D]. 陈帆. 浙江大学, 2018(12)
- [4]缅甸仰光地区孔子学院(课堂)发展对策研究[D]. 董雷.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1)
- [5]应用软件“引力波”科技创业资讯翻译实践报告[D]. 李春霞. 广西大学, 2016(02)
- [6]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D]. 周健. 南京大学, 2015(01)
- [7]我们来自八〇后——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纪实[J]. 李琭璐. 报告文学, 2009(11)
- [8]HF珠宝公司经营策略研究[D]. 崔维.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9]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 ——基于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比较研究[D]. 刘伟. 复旦大学, 2008(05)
- [10]等等灵魂[J]. 李佩甫. 长篇小说选刊, 2007(03)
标签:特许连锁经营论文; 像犹太人一样思考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