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L上网常见问题

ADSL上网常见问题

一、ADSL上网中常见问题答疑(论文文献综述)

文丽珺[1](2021)在《关于现阶段高中化学线上教学替代线下教学可行性的调研》文中认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网络与教育教学结合地愈加紧密。相关政府和部门也十分重视网络与教学的结合。因为2020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高中阶段的完全线上教学得以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个人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参考文献资料,在永州市教科院组织的教师培训项目S206的论坛中陆续对永州四中三个年级共35位化学老师进行了咨询,向永州市第四中学三个年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进行访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疫情期间高中化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有哪些优缺点进行调查。旨在对线上教学完全替代线下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也为后续采用线上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教师来说,化学线上教学的效果远逊于线下教学,缺点十分之多。线上教学的优点也有,但是这些优点比起缺点来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学生来说,线上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点十分的明显,缺点也不少。但相比于教师,学生对于化学线上教学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也更大。如果对化学线上教学的缺点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规避,相信线上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将师生两个角度对线上教学的看法相结合,可得出单纯的线上教学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完全行不通的结论。尽管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潜力十分之高,但是要想更好地利用它,仍有包括工具、网络、软件、时间、习惯等方面问题需要解决。而传统课堂授课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便于规范管理、塑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因此,单纯的线上教学目前无法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其无法有效管理学生等缺点又可以通过线下教学解决。因此,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最优的相处模式,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取代。即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适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结合参考文献和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思路,包括:(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2)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平台;(3)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习惯;(4)加强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力;(5)线下的教学活动应做到对线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转化。最后,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通用模式。即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线上信息获取阶段、线下知识提升巩固阶段和整合优化阶段。详细讲解了在课程中尽量设置以实验为中心的教学流程、对学生的学习终端和网络进行优化和限制、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使线下课堂更生动更富趣味等操作细节。并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这两节课为例的教学设计展示现阶段可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法。将应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化学反应与电能这节内容投入教学实践中,以对比教学的模式,从成绩和访谈两个维度对新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确实有一定效果,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周玉洁[4](2020)在《DF公司直播课程云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国家政策一直试图改善全国教育资源差异巨大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目前,互联网教育相关产品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竞争亦越发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确保教育产品的质量、如何更好的满足各个成绩水平的学生对不同教育方式的实际需求,是每个互联网教育公司或网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若各互联网教育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不断发挥好自身优势,同时,建立完善的营销策略,并确保营销策略能够有效的落地实施,也显得尤其重要。DF公司于2002年6月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而成立。同年,DF公司与成都Q中高中部达成合作,并启动了全日制高中全程网络直播课程项目,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教育资源贫瘠地区的高中。DF公司在进一步拓展云南市场的过程中发现: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行业趋势、消费者需求、竞争格局等要素均在逐渐发生改变;而从公司内部来看,公司自身面临营销策略不完善、营销工作不成体系、营销对象片面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DF公司的营销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适合公司发展云南市场的营销策略,从而解决公司在云南市场拓展过程中面临的营销问题,促进公司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本文首先介绍了DF公司网络直播课程项目的发展概况,利用PEST分析方法对DF公司的宏观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行业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其后利用SWOT得出DF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其次就DF公司现有营销策略中的不足和进行营销工作时面临的问题,利用STP分析方法从产品定位角度对DF公司的目标市场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最后,针对DF公司营销过程中的问题,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并通过营销部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完善来保证营销策略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金羽茜[5](2019)在《基于SPOC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当今的教育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堂”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背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也无法完成现在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支撑不起现在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相继涌现出了新的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微课、MOOC教学、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等等。SPOC教学作为一种在线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国内外已有部分高等院校正在开展相关教学实践研究。但基于SPOC的基础教育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物理学科的基础教育则更少。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SPOC的优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笔者的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期调研,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所在地区的教学现状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应用。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应用效果进行反馈,对比分析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思总结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不足,为后续的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秦瑾若[6](2019)在《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既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关键。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积极、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环境的不适应、难以将线上与线下内容相结合、学习交流缺乏等方面。所以,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已经成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这一主题,探究了四个核心问题:(1)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测量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2)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些因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效应如何?(4)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系统干预措施如何设计?干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扎根理论、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梳理、学生访谈与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首先,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组成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交流、学习环境与身心健康六个部分。其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教学、学习支持、MOOC平台与课程内容质量六个方面。(2)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在确定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3)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六个影响因素均对学习适应性具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37。学习自我效能感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397。教师教学分别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支持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59。学习支持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611。MOOC平台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81。课程内容质量分别通过MOOC平台、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80。(4)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在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启发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设计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干预理念、干预策略和活动设计。首先,干预理念包括“内外兼顾,统筹全局”、“以人为本,民主和谐”、“互动交流,协作共赢”、“技术驱动,促进建构”四个方面。其次,干预策略包括教师层面、学生自身层面和课程资源层面三个部分。最后,活动设计方面,将干预理念与干预策略有机融入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协作学习以及线上深化学习中。(5)验证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修正。根据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式课程,本研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检验干预的有效性。通过三轮迭代实验,分析学生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表现,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干预模型效果验证发现:①过程性表现,线上方面,学生讨论次数逐渐增加,主动提问等讨论内容占比逐渐提高。线下方面,学生言语占比逐渐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主动提问的次数逐渐增多,高投入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占比逐渐增多,非投入行为占比逐渐减少。②结果性表现,在多轮的干预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单元知识掌握水平和反思水平在逐渐提高。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形成了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成果。(1)理论层面。探索界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概念,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适应性的理论体系;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拓宽了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理论与方法。(2)实践层面。根据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开展三轮教学实践,从学生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两方面对干预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卢小芳[7](2019)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时间并不早,但是却在出现后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国外对其研究比较深入,国内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研究比较多,将其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我国,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人才的要求,国内很多地区也开展了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不小的进展。为了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在本地区物理教学的实践,本文主要有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首先,以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为背景,以相关文献为参考,了解当前我国传统教育的现状,这种现状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因此开始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教学。(2)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得到支撑这种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案例模型,对核心的步骤概念进行归纳,提出基于本地的适用于物理翻转课堂模型,以及阐述这种模型的基本流程。(3)再次,开展问卷调查,结合本地区的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设计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数据,对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解读。(4)然后,从前面的分析,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型的教学实践,以《快与慢》这种概念课和《力及力的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课为例,介绍主要以“EV录屏”微视频录制工具和QQ群为学习交流平台的教学案例,对教学流程和设计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最后,针对这次教学实践开展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提出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对不足总结反思,提出反思的要点。(5)最后,根据上一部分教学实施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补救方案,并对整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展望。

倪胜军[8](2018)在《基于云班课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文中认为互联网时代下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有推动作用,而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适用性、教学流程框架的有效性有待研究。本研究为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实践案例,也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做了微薄的贡献。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流程框架设计及其有效性。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理解来教学,学习的发生是学生的外部学习体验与内部心理获得之间的建构过程。该框架从这两个维度的四个方面来讨论,即学习资源的设计及管理、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动机激发及过程性评价。主要研究步骤分为确定问题、文献综述、现状分析、教学流程框架设计、案例设计与实施、证据收集与分析、得出结果与提炼结论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及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量化数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证据收集来源,Cite Space、NLPIR及SPSS22.0等多种数据分析工具,以期尽量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尝试根据初中化学教与学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及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性能特征,参考现有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设计出了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流程框架。同时结合该框架及初中化学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三种课型(概念课、实验课及复习课)的案例进行实施并对每个案例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将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流程框架在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持续实施了8个教学周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及师生访谈等,以期通过多角度多证据的方式验证该平台的教学有效性。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一是构建了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流程框架。二是通过实施与分析得出该流程框架对初中化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在资源管理、教学活动设计、学习动机激发及过程性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金立梅[9](2018)在《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行动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主要运用问卷星+QQ群搭建平台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翻转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并提炼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策略,供他人参考和借鉴。论文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现状和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参照张金磊等构建的翻转课堂过程模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初步设计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内容,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选择一章节内容,分三轮设计与开展了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行动研究。实践完成后,笔者分别从问卷星平台统计的成绩、学生作品、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访谈及学科组教师评价反馈这5个方面对行动研究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问卷星+QQ群搭建平台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是可行有效的,可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效率,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论文最后笔者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翻转的六条策略,以及对研究不足进行反思,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价值提出展望。

满盈盈[10](2015)在《网络教学平台答疑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也跟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慕课、翻转课堂等也在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上课通常没有固定教室,部分学校还是两地办学,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机会有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通常得不到及时解答,而答疑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把答疑系统应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答疑系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它的教育作用,主要在于答疑资源欠缺,教师没有管理好学生答疑讨论,学生使用的积极性不高。本文结合《计算机辅助教育》这门课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系统来进行应用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答疑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网络平台中答疑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方法。然后,设计开发了本门课程的问题资源,在问题资源的设计开发中,除了设计了常规答疑形式外,重视把微视频资源应用到答疑中。接着是答疑系统在教学中的实施,并在答疑系统在教学应用中提炼课程论坛中学生的问题。课程论坛中有些问题由教师来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并把课程论坛中比较好的有价值的答案整合到答疑系统中,方便以后学生的查看阅读。第四部分答疑系统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发放问卷来调查学生使用答疑系统的情况,通过对答疑系统在教学应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答疑系统的使用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应加强微视频在答疑系统中的使用;查阅答疑系统中的常见问题资源,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但学生使用答疑系统中课程论坛的内部动机不足,主动参与率低;课程答疑系统中学生发生深度交互的情况低;答疑系统问题资源有限;过于关注答疑系统中的人际交互,而忽视学生与内容的交互。由此,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问题答案的呈现方式要多样;问题答案中要加强微视频的设计开发;发挥教师在答疑讨论中的调控与管理作用;加强答疑系统的资源建设;鼓励教师使用答疑系统;要多元化互动沟通。

二、ADSL上网中常见问题答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SL上网中常见问题答疑(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现阶段高中化学线上教学替代线下教学可行性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线上教学的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关于高中化学线上教学能否替代线下教学的调查(教师角度)
    2.1 实施过程
    2.2 咨询问题的设置
    2.3 咨询结果
    2.4 从教师角度看化学线上教学的优缺点总结
第三章 关于高中化学线上教学能否替代线下教学的调查(学生角度)
    3.1 调查方式及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3.2 调查对象选取及调查开展情况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从学生角度看化学线上教学的优缺点总结
第四章 调查结论
    4.1 线上教学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教学模式
    4.2 线上教学的普及仍受到多方面限制
    4.3 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线下教学模式
    4.4 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五章 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
    5.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介绍
    5.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思路
    5.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的具体运用
    5.4 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疫情期间高中化学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反应与电能
致谢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DF公司直播课程云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
        2.2.4 STP理论
        2.2.5 4P理论
第三章 DF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3.1 DF公司发展概况及现状
        3.1.1 DF公司发展概况
        3.1.2 DF公司发展现状
    3.2 DF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 DF公司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环境
        3.3.4 技术环境
        3.3.5 宏观环境分析小结
    3.4 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概况
    3.5 互联网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3.5.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5.2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5.3 替代品的威胁
        3.5.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5.5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3.6 DF公司SWOT分析
        3.6.1 DF公司的优势
        3.6.2 DF公司的劣势
        3.6.3 DF公司的机遇
        3.6.4 DF公司的威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F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DF公司营销现状
    4.2 STP分析
        4.2.1 市场细分
        4.2.2 目标市场
        4.2.3 市场定位
    4.3 DF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4.3.1 产品分析
        4.3.2 价格分析
        4.3.3 渠道分析
        4.3.4 促销分析
        4.3.5 客户问题分析
    4.4 营销问题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F公司直播课程营销策略改进
    5.1 营销策略的选择
    5.2 产品策略
        5.2.1 标准化产品策略
        5.2.2 差异化产品策略
    5.3 价格策略
    5.4 渠道策略
    5.5 促销策略
    5.6 实施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5.6.1 调整营销部门组织架构
        5.6.2 人力资源保障
        5.6.3 建设专业的营销团队
        5.6.4 提高服务意识
        5.6.5 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SPOC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SPOC
        2.1.2 混合式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3 初中物理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3.1 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3.1.1 初中物理课程特点
        3.1.2 初中学生学习特点
    3.2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4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设计及实践应用
    4.1 基于SPOC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4.1.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4.1.2 教学设计流程
        4.1.3 教学评价设计
    4.2 实践背景及基本情况
        4.2.1 实践背景
        4.2.2 基本情况
    4.3 基于SPOC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实践
        4.3.1 课前准备
        4.3.2 线上自主学习
        4.3.3 线下课堂教学
        4.3.4 教学评价
    4.4 教学效果分析及反馈
        4.4.1 教学实施结果及效果评价
        4.4.2 学生调查问卷及访谈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6)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诉求
        1.1.2 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诉求
        1.1.3 现实问题:解决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诉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MOOC
        1.4.2 混合式学习
        1.4.3 学习适应性
        1.4.4 混合式学习适应性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混合式学习研究概况
    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2.2.1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概貌
        2.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核心主题
    2.3 总结与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分布式认知理论
        3.1.1 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3.1.2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应用
        3.1.3 分布式认知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2 社会学习理论
        3.2.1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3.2.2 社会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问题的细化与聚焦
    4.3 研究内容
    4.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4.1 研究思路
        4.4.2 研究方法
    4.5 研究对象与研究环境
        4.5.1 研究对象
        4.5.2 研究环境
第5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变量的提出
    5.1 基于理论梳理的变量试拟
        5.1.1 学习适应性组成变量试拟
        5.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变量试拟
    5.2 基于访谈的变量试拟
        5.2.1 实施基础
        5.2.2 访谈具体设计
        5.2.3 资料具体分析
    5.3 理论梳理与访谈结论的总结
        5.3.1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组成总结
        5.3.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组成总结
    5.4 专家咨询
        5.4.1 专家团队
        5.4.2 第一轮专家咨询——深度访谈
        5.4.3 第二轮专家咨询——专家问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量表编制与因素确定
    6.1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6.1.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6.1.2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6.1.3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正式确定
    6.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
        6.2.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6.2.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6.2.3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正式确定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7.1 调查研究设计
    7.2 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7.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7.3.1 影响因素模型假设
        7.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8.1 理论探索
        8.1.1 理论基础给予的启发
        8.1.2 相关研究给予的启发
        8.1.3 影响因素作用关系赋予的要求
    8.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8.2.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总体层次结构设计
        8.2.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分项设计
        8.2.3 学习适应性初始干预模型的形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验证
    9.1 基本情况
        9.1.1 参与者
        9.1.2 实施课程
        9.1.3 实施环境
    9.2 行动研究设计
        9.2.1 设计思路
        9.2.2 设计内容与具体时间安排
    9.3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应用
        9.3.1 干预策略的实施
        9.3.2 课程资源建设
        9.3.3 学习活动设计
    9.4 干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9.4.1 数据的收集
        9.4.2 数据的处理工具
        9.4.3 数据的具体分析
    9.5 行动研究实践
        9.5.1 第一轮行动研究
        9.5.2 第二轮行动研究
        9.5.3 第三轮行动研究
    9.6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验证的小结
        9.6.1 理论探索
        9.6.2 实践效果
    9.7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修正与完善
        9.7.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进一步修正的建议
        9.7.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形成
第10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10.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0.1.2 研究的创新点
    10.2 研究的不足
    10.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和研究理论基础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1.1 “翻转课堂”的内涵
        2.1.2 “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
        2.1.3 “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教学观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
        2.2.4 掌握学习理论
第三章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3.1.1 问卷设计
        3.1.2 问卷实施
    3.2 问卷结果分析
    3.3 物理教学现状解读
        3.3.1 .学生、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
        3.3.2 .学生习惯于教师“一言堂”
        3.3.3 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期待性高
        3.3.4 .学生缺乏自主性、沟通合作能力
第四章 基于“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4.1 《运动的世界—快与慢》教学设计
        4.1.1 课前准备
        4.1.2 课中流程
        4.1.3 评价设计
    4.2 《熟悉而陌生的力—力及力的描述》教学设计
        4.2.1 课前准备
        4.2.2 课中流程
        4.2.3 评价设计
    4.3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4.3.1 课前准备
        4.3.2 课中流程
        4.3.3 评价设计
    4.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情况调查问卷
        4.4.1 问卷设计
        4.4.2 问卷结果分析
        4.4.3 “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
    4.5 教学实践局限性
        4.5.1 视频教学资源丰富,成效低微
        4.5.2 传统“填鸭式教学”根深蒂固,师生角色难转换
        4.5.3 对教师课堂管理及掌控力要求高
        4.5.4 缺少专业的教学评价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加强家校沟通交流
        5.1.2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5.1.3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5.1.4 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学物理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附录B 翻转课堂实施后情况调査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基于云班课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综述、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基于云班课平台混合式初中化学教学流程框架设计
    第一节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第二节 现有混合式学习流程框架概述
    第三节 初中化学课程教与学现状分析
    第四节 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流程框架设计
第四章 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实施条件及研究对象选择
    第二节 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概念课混合式学习流程框架实施
    第三节 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实验课混合式学习流程框架实施
    第四节 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混合式学习流程框架实施
    第五节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三种课型案例教学实施总结
第五章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初中化学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节 案例教学过程性评价分析
    第二节 终结性评价分析
    第三节 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四节 学生访谈分析
    第五节 教师访谈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3 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现状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翻转课堂
        3.1.1 翻转课堂的涵义
        3.1.2 翻转课堂的特征
    3.2 理论基础
        3.2.1 教学设计理论
        3.2.2 掌握学习理论
        3.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3.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应用分析与设计
    4.1 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前期分析
        4.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4.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4 调查情况总结
    4.2 实施翻转课堂互动平台搭建及资源开发
        4.2.1 互动平台搭建
        4.2.2 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开发
    4.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型构建
        4.3.1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设计
        4.3.2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的设计
        4.3.3 评价方式设计
第5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教学实践
    5.1 第1轮行动研究
        5.1.1 课前计划
        5.1.2 行动过程
        5.1.3 观察分析
        5.1.4 反思总结
    5.2 第2轮行动研究
        5.2.1 课前计划
        5.2.2 行动过程
        5.2.3 观察分析
        5.2.4 反思总结
    5.3 第3轮行动研究
        5.3.1 课前计划
        5.3.2 行动过程
        5.3.3 观察分析
        5.3.4 反思总结
第6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教学效果分析
    6.1 问卷星平台统计的成绩分析
    6.2 学生作品分析
    6.3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6.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6.3.2 问卷设计与实施
        6.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6.4 学生访谈记录与分析
        6.4.1 学生访谈记录
        6.4.2 学生访谈分析
    6.5 学科组教师评价反馈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调查问卷
    附录3 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4 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访谈提纲
    附录5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表
    附录6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表
    附录7 相关案例资料
        附录7.1 课前导学案(部分)
        附录7.2 课堂自测(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10)网络教学平台答疑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的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综述和理论依据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二) 主要概念及理论依据
        1. 主要概念
        2. 理论依据
三 答疑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 答疑系统功能及应用
        1.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2. 答疑系统功能及应用
    (二) 《计算机辅助教育(第2版)》课程介绍
    (三) 学习者分析
    (四) 答疑系统应用的设计与实施
        1. 答疑系统资源设计
        2. 答疑系统问题资源库的形成
        3. 答疑系统在教学中的实施
四、答疑系统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回收与统计
    (二) 答疑系统应用调查数据分析
        1. 学生拥有电脑的情况
        2. 对答疑系统的熟悉度分析
        3. 常见问题资源有效性分析
        4. 课程论坛交互分析
        5. 答疑系统使用认可度分析
        6. 影响使用答疑系统的主要因素分析
五、答疑系统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一) 答疑系统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二) 解决问题的建议
六、结语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三) 研究的局限性
    (四)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ADSL上网中常见问题答疑(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现阶段高中化学线上教学替代线下教学可行性的调研[D]. 文丽珺. 西南大学, 2021(0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DF公司直播课程云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周玉洁.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5]基于SPOC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金羽茜.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秦瑾若.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 卢小芳.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8]基于云班课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D]. 倪胜军. 深圳大学, 2018(01)
  • [9]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 金立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网络教学平台答疑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教学为例[D]. 满盈盈.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ADSL上网常见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