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

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

一、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道阻塞(论文文献综述)

于泓,张晓莉,韩冬梅,戚伟,刘文荣[1](2020)在《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100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来廊坊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泪道阻塞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按1∶1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100眼);对照组病人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研究组病人采用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泪道阻塞病人的治愈率77%(77/100)、总有效率90%(90/100)均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62%(62/100)和总有效率78%(78/100)(P<0.05),研究组中泪小管阻塞、鼻泪管阻塞病人及对照组中鼻泪管阻塞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慢性泪囊炎病人(P<0.05);研究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李承霖[2](2020)在《鼻内镜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为慢性泪囊炎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86例(86眼)的临床病例。分为EXT-DCR(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组,34例(34眼),女23例(23眼),男11例(1 1眼),右眼16眼,左眼18眼。年龄为44~70岁,病程为6~120个月。IECR(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组52例(52眼),女32例(32眼),男20例(20眼),右眼30眼,左眼22眼。年龄为34~75岁,病程为12~120个月。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程及住院费用,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3个月全部取出引流管时,以及术后6个月复查时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处置,根据冲洗结果判定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有效,并分别进行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对比。结果:(1)EXT-DCR组的手术时程为(38.82±4.27)分钟,IECR组为(33.12±4.38)分钟。EXT-DCR 组住院天数为(7.32±1.01)天,IECR 组为(4.13±0.71)天。EXT-DCR组的手术费用为(3213.53±41.94)元,IECR组的手术费用为(4041.21±1 12.63)元,两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术后3个月时,EXT-DCR组治愈21眼,好转8眼,无效5眼,有效率85.29%。IECR组治愈38眼,好转6眼,无效8眼,有效率84.62%。EXT-DCR组与IECR组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x2=0.007,P=0.932),(3)术后6个月EXT-DCR组失访1例,失访率2.94%,IECR组失访4例,失访率7.69%。EXT-DCR组治愈22眼,好转5眼,无效6眼,有效率81.82%。IECR组治愈32眼,好转7眼,无效9眼,有效率81.25%。EXT-DCR组与IECR组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x2=0.004,P=0.948)。(4)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均有较高的有效率,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有效率均呈略下降趋势。结论:(1)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肯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2)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组织损伤较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面部无遗留瘢痕,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成熟,患者的全身状态、鼻腔结构和经济条件允许,可选择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王雯雯[3](2020)在《泪囊鼻腔吻合口不同处理方式对慢性泪囊炎EES-DCR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 rhinostomy,EES-DCR)中分别应用泪道扩张引流管、美乐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21例(144眼)。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眼科检查、泪道冲洗及泪道造影。根据吻合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组)和B组(美乐胶组)。A组59例(68眼),男性9例(9眼),女性50例(59眼),左眼24例,右眼26例,双眼9例,平均年龄(57.37±11.23)岁,平均病程(5.31±7.73)年,行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于术后2个月拔管。B组62例(76眼),男性12例(13眼),女性50例(63眼),左眼17例,右眼31例,双眼14例,平均年龄(54.06±11.60)岁,平均病程(5.94±6.60)年,行EES-DCR并于吻合口周围贴敷美乐胶,固定黏膜瓣。两组术后定期随访,记录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眼别、病程、既往治疗史、手术时间。将复查时的症状改善情况、泪道冲洗结果、内镜下吻合口开放情况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对比两组病例术后2个月、5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眼别、病程、既往治疗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个月:A组治愈62只眼,好转5只眼,无效1只眼,治愈率91.18%,有效率98.53%。B组治愈63只眼,好转10只眼,无效3只眼,治愈率82.89%,有效率96.05%,两组病例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A组治愈58只眼,好转7只眼,无效3只眼,治愈率85.29%,有效率95.59%。B组治愈54只眼,好转16只眼,无效6只眼,治愈率71.05%,有效率92.11%,两组病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个月与术后5个月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个月与术后5个月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耗费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ES-DCR中联合应用泪道扩张引流管与美乐胶治疗慢性泪囊炎均有效,但根据两组治愈率的比较发现术中联合应用泪道扩张引流管可以提高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治愈率,而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复查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黄新月[4](2019)在《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为探索慢性泪囊炎可靠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或狭窄共73例(73眼)的患者的资料。随机分组,A组(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36例(36眼),其中女29例(29眼),男7例(7眼),右眼19眼,左眼17眼,合并泪小管阻塞或狭窄16眼,合并泪总管阻塞或狭窄20眼,经药物治疗、多次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等治疗失败者共14眼。患者年龄为30~75岁,病程为6个月~40年。B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7例(37眼),其中女28例(28眼),男9例(9眼),右眼20眼,左眼17眼,合并泪小管阻塞或狭窄16眼,合并泪总管阻塞或狭窄21眼,经药物治疗、多次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等治疗失败者共15眼。患者年龄为35~77岁,病程为8个月~45年。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3个月取管时,以及取管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处置,根据冲洗结果判定术后是否有效,并进行术后效果对比。结果:(1)术后3个月(取管时):A组:治愈23眼,治愈率63.89%,好转8眼,好转率22.22%,无效5眼,无效率为13.89%。B组:治愈30眼,治愈率81.08%,好转5眼,好转率13.51%,无效2眼,无效率为5.41%。两组疗效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6个月随访(取管后3个月):A组:治愈18眼,治愈率50.00%,好转8眼,好转率22.22%,无效10眼,无效率为27.78%。B组:治愈29眼,治愈率78.38%,好转6眼,好转率16.21%,无效2眼,无效率为5.41%。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A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疗效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B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疗效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比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更可靠,疗效更确切。(2)泪道内窥镜可直视泪道阻塞情况,部分患者术后易复发,年轻且想保留泪道固有解剖结构的患者首先考虑行此术式进行治疗。

贺常恺[5](2017)在《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采用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眼科确诊为泪道阻塞的患者72例77眼,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为6个月~20年,中位病程48月,其中男性患者19例20眼,女性患者53例57眼,男:女=1:2.74,单独右眼患病28例,单独左眼患病39例,双眼患病5例。包括单纯下泪小管阻塞患者6例7眼(并发泪小管结石1眼);单纯泪总管阻塞患者10例11眼;鼻泪管阻塞患者39例41眼;泪小管阻塞伴鼻泪管阻塞9例10眼;泪总管阻塞伴鼻泪管阻塞8例8眼。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38眼,其中慢性泪囊炎急性感染后并发泪囊粘液性囊肿2例2眼、泪囊瘘管1例1眼。均行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第1日起以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泪道,每日1次,冲洗1周;随后冲洗泪道每周1次,冲洗4周;继续每月冲洗泪道1次至拔管;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术眼、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每晚睡前1次涂术眼下结膜囊,共4周,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于术后3个月拔除置管,拔管后每月冲洗泪道1次,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泪道冲洗,拔管后随访观察3~24个月。以拔管后末次随访时泪道冲洗情况结合泪溢症状改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总体分为有效和无效,其中有效包括治愈和显效。结果:1.共行手术72例77眼,其中71例76眼手术过程顺利,1例1眼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8.70%。2.除外1例1眼手术失败患者,术后对71例76眼患者进行随访,据患者末次复诊情况统计结果,总有效率为92.10%,包括:①53例56眼于术后随访期间泪道冲洗通畅,均于末次复诊时表示无明显泪溢症状,治愈率73.68%;②12例14眼泪道冲洗通畅,但冲洗时伴有一定阻力,且均可见少量返流液,返流液中无明显分泌物,于末次复诊时表示偶有室内流泪现象,显效率18.42%。3.6例6眼,泪道阻塞复发,无效率为7.90%,其中5眼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泪囊炎。4.对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手术疗效对比分析χ2值为5.077,P=0.279,认为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手术治疗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意。5.对术前是否合并慢性泪囊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χ2值为2.895,P=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术以特制的泪道探针准确地将泪道引流管从隐蔽的鼻泪管下口置入泪道,有效解决了以往置管术中的难点,手术成功率高。2.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术配合后续泪道冲洗,操作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对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适于广泛推广的泪道微创疗法。3.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及排除相关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4.不同类型泪道阻塞经手术治疗后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5.术前伴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术后泪道阻塞复发例数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6.该手术方法对慢性泪囊炎导致的泪囊粘液囊肿的治疗效果欠佳,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其他手术方式治疗。

高珍[6](2016)在《内窥镜下泪道激光与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长期溢泪或溢脓给生活、工作和心理均带来极大的不适及痛苦。慢性泪囊炎还是眼部潜在的感染源,一旦行内眼手术或眼部受外伤,易引起化脓性感染。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关键在于疏通或重建泪道,恢复泪道功能。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较多,如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改变正常泪道结构、术后面部留有瘢痕和影响美观等缺点,多数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不易接受。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问世,激光泪道成形术、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成形术或泪道置管术等泪道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因其具有疗效肯定、适应症广、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改变正常泪道结构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容易被人们接受,目前具有替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趋势。目的评估内窥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与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或泪总管狭窄或阻塞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或泪总管狭窄或阻塞患者82例(89眼),随机分组,内窥镜治疗组(内窥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组)41例(45眼),激光治疗组(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组)41例(44眼),术后随访6个月后拔管。观察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疗效分析:(1)内窥镜治疗组:治愈40眼(88.89%),好转3眼(6.67%,)无效2眼(4.44%)。(2)激光治疗组:治愈38眼(86.36%),好转4眼(9.09%),无效2眼(4.55%)。(3)疗效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5,P=0.730)。2.并发症:(1)内窥镜治疗组:术后7眼出现并发症(15.55%),其中包括泪道肉芽增生2眼(4.44%),泪点撕裂1眼(2.22%),眼睑水肿1眼(2.22%),球头型硅胶管脱落3眼(6.67%)。(2)激光治疗组:术后18眼出现并发症(40.91%),其中包括泪点炎2眼(4.55%),泪道肉芽增生6眼(13.64%),泪点撕裂3眼(6.82%),眼睑水肿1眼(2.27%),球头型硅胶管脱落5眼(11.36%),引线型硅胶管脱落1眼(2.27%)。(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0,P=0.008)。结论内窥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与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或泪总管狭窄或阻塞均有效;内窥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能清楚观察到病变部位,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疗效佳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刘国勇[7](2011)在《鼻泪道支架术后泪道再阻塞原因的影像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泪道再阻塞原因。方法对70例(70只眼)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再溢泪的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数字减影泪道造影,并分析其图像。结果数字减影泪道造影能清楚地显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再溢泪患者的泪道情况及支架的位置,在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技术图片上发现术后再溢泪是支架本身阻塞与其它原因引起,其中支架本身阻塞占45.71%;支架以外的阻塞占54.29%:其中泪小管阻塞占2.86%;泪总管阻塞占5.71%;支架位置异常占45.71%。结论鼻泪管支架术后泪道再阻塞的原因一是支架本身阻塞,二是支架以外的阻塞,包括泪小管、泪总管的阻塞及支架位置异常。

高惠娟[8](2010)在《慢性泪道阻塞及泪囊炎微创治疗法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泪道阻塞和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同时又是眼内手术前必须消除的疾病。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一种快速微创治疗泪囊炎的方法的实验研究,取代泪囊摘除术。第二部分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对慢性泪道阻塞和泪囊炎患者进行全泪道钻切成形术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对象方法1.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将7只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只兔)平阳霉素组简称“平阳组”(6只左眼)、磷霉素钠葡萄糖组简称“磷葡组”(6只右眼)。对照组药物为0.9%的生理盐水;平阳组药物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0.9%的生理盐水;磷葡组药物为磷霉素钠粉、50%葡萄糖。对白兔泪道按照泪道冲洗操作规范分别注入上述药物,在给药后1周、2周两个不同时间段解剖分离出泪囊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2.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的90例(90只眼),其中慢性泪道阻塞40眼,慢性泪囊炎43眼,急性泪囊炎7眼,对泪道冲洗探通及激光治疗失败的患者局麻下行“经泪小点全泪道钻切成形术”治疗。患者年龄范围22岁到86岁,平均53岁。随访时间为3-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对该方法治疗慢性泪道阻塞、急性和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泪道黏膜为柱状上皮,结构基本正常;给药后1周平阳组泪道冲洗通畅,泪道黏膜水肿、增生,有炎症细胞浸润;磷葡组泪道冲洗不通畅,黏膜水肿、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给药后2周平阳组泪道冲洗通畅、泪道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结构紊乱、少量上皮细胞内陷入软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磷葡组泪囊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大部分缺失、泪囊腔内可见血液和胶原渗出,泪囊腔狭窄,泪囊明显萎缩,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2.“经泪小点全泪道钻切成形术”(TPLD)后77只眼(85.6%)治愈,9只眼(10%)好转,4只眼(4.4%)泪道冲洗不通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下睑皮肤肿胀淤血、18只眼(20%)脱管、4只眼(4.4%)发生泪小管撕裂。4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中33只眼(76.7%)治愈,7只眼(16.3%)好转,3只眼(7.0%)冲洗泪道不通畅。急性泪囊炎7例均在2-3周内消肿,5例泪道冲洗通畅,泪囊脓液消失,2例挤压泪囊仍有少量脓液。结论1.磷霉素钠葡萄糖泪道注射硬化疗法对实验性兔泪道有较好的闭塞作用,2周即可导致泪囊萎缩,效果优于平阳霉素。磷霉素钠主要由胶原纤维增生导致管壁增厚、副作用小、并发症少,考虑到高渗糖和磷霉素钠都可在人体内重吸收,不但硬化效果好,而且残留少、无刺激,磷霉素钠还有防治细菌感染作用,临床上尤其适用于合并全身并发症无法实施或不愿意手术的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经泪小点全泪道钻切成形术”(TPLD)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其中治疗慢性泪道阻塞疗效优于慢性泪囊炎。同时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及规律的术后冲洗护理对手术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泪道成形器”(LDST)是种便捷、安全、经济的手术器械,手术方法容易被眼科医师所掌握,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尤其是边远地区推广应用。

李德山[9](2010)在《KTP泪道激光术后泪道内灌注不同药物的效疗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KTP泪道激光术后泪道内灌注不同药物疗效的比较找到提高泪道激光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各种泪道阻塞的患者共114名。随机选择分为3组,每组40眼。泪道激光后向泪道内注入不同的药物(1)A组KTP泪道激光术后应用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钠(2)B组KTP泪道激光术后应用丝裂霉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3)C组KTP泪道激光术后单纯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观察3个月以上,比较分析最终结果。判定疗效:治愈:术后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术后溢泪症状缓解,加压泪道冲洗通畅;无效:术后溢泪或溢脓,泪道冲洗不通畅结果:A组治愈34只眼(85.0%),好转2只眼,总有效率90.0%。B组治愈35只眼(87.5%),好转3只眼,总有效率95.0%。C组治愈26只眼(65.0%),好转2只眼,总有效率70.0%。(1)A组治愈34只眼,B组治愈35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5,P>0.05);A组总有效36只眼,B组总有效38只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6,P>0.05)。(2)A组治愈34只眼,C组治愈26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9,P<0.05);A组总有效36只眼,C组总有效28只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5,P<0.05)。A组疗效好于C组。(3)B组治愈35眼,C组治愈26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8,P<0.05);B组总有效38只眼,C组总有效28只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3,P<0.005)。B组疗效好于C组。结论:1、泪道激光术联合应用浓度为0.4 mg/ml丝裂霉素C,可以防止泪道创面阻塞,显着提高手术疗效。2、泪道激光术后,丝裂霉素联合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或透明质酸钠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满意,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理想治疗方法。3、泪道激光术后应用浓度为0.4 mg/ml丝裂霉素C,使用安全,短期未见药物引起的并发症,是丝裂霉素治疗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浓度。

李秀贵[10](2009)在《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的疗效,并对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90例(94眼)。全部在表麻下扩张泪小点。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将Nd:YAG激光导光纤维插至阻塞处,发射激光以清除阻塞,疏通泪道。然后将硅胶管泪道引流管的两头探子自上、下泪点插入泪道,探子头端向下插入鼻泪道至下鼻道开口处。在鼻腔内窥镜的直视下,用特制的钩子将探子轻轻拉出鼻腔外,取适当的长度剪断引流管,两端打结置于鼻腔下鼻道内。保留硅胶管3—6个月,拔管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各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4.5%和5.41%、90.00%和10.00%、90.48%和9.52%、81.82%和9.09%、60.00%和20.00%,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低于其它组。结论: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道阻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道阻塞(论文提纲范文)

(1)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10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疗效判定
    1.3 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临床疗效
    2.3 不同阻塞部位临床疗效
    2.4 并发症
3 讨论

(2)鼻内镜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入选标准
    2.3 手术设备及器械
    2.4 所需药品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式与术后处理
        2.6.1 EXT DCR组手术方式与术后处理
        2.6.2 IECR组手术方式与术后处理
    2.7 疗效评估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

(3)泪囊鼻腔吻合口不同处理方式对慢性泪囊炎EES-DCR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病原微生物
        1.2.2 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1.2.3 临床表现
        1.2.4 辅助检查
        1.2.5 治疗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分组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
    2.6 术后复查及随访
    2.7 疗效评定
    2.8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流行病学特征
        3.1.1 性别
        3.1.2 年龄
    3.2 一般资料
    3.3 术后疗效对比
        3.3.1 术后2 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3.2 术后5 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3.3 A组术后2 个月与术后5 个月疗效比较
        3.3.4 B组术后2 个月与术后5 个月疗效比较
    3.4 A组与B组病例手术时间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入选标准
    2.3 手术设备及器械
    2.4 所需药品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法
    2.7 术后处理
        2.7.1 取管
    2.8 疗效评估
    2.9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相关图片

(5)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内窥镜下泪道激光与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7)鼻泪道支架术后泪道再阻塞原因的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器械与试剂
    三、检查方法
    四、鼻泪管支架术后泪道再阻塞患者泪道造影观察标准
结果
    一、不同部位阻塞及支架位置异常的影像学特征
    二、不同部位阻塞及支架位置异常的百分比
讨论
    一、鼻泪管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
    二、泪道阻塞的影像学检查
    三. 鼻泪管支架术后再溢泪分析
    四、提高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的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慢性泪道阻塞及泪囊炎微创治疗法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正常兔眼泪囊急速萎缩的实验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用药及配置
        1.1.3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3.1 硬化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1.3.2 硬化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1.4 小结
二、"经泪小点全泪道钻切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术后治疗
        2.1.4 手术疗效评价
    2.2 结果
        2.2.1 术中及术后早期表现
        2.2.2 治疗效果
        2.2.3 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
        2.2.4 术后并发症
    2.3 讨论
        2.3.1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2.3.2 发病机制
        2.3.3 治疗现状
        2.3.4 泪道成形器(LDST)及经泪小点全泪道钻切成形术(TPLD)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泪道阻塞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KTP泪道激光术后泪道内灌注不同药物的效疗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与药剂
    2.3 实验方法
    2.4 疗效评价(术后3个月后)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数据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10)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道阻塞(论文参考文献)

  • [1]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100例疗效分析[J]. 于泓,张晓莉,韩冬梅,戚伟,刘文荣. 安徽医药, 2020(12)
  • [2]鼻内镜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对比研究[D]. 李承霖. 延边大学, 2020(05)
  • [3]泪囊鼻腔吻合口不同处理方式对慢性泪囊炎EES-DCR疗效的影响[D]. 王雯雯. 吉林大学, 2020(08)
  • [4]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疗效对比[D]. 黄新月. 延边大学, 2019(01)
  • [5]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D]. 贺常恺.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6]内窥镜下泪道激光与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D]. 高珍. 郑州大学, 2016(03)
  • [7]鼻泪道支架术后泪道再阻塞原因的影像学分析[D]. 刘国勇. 中南大学, 2011(04)
  • [8]慢性泪道阻塞及泪囊炎微创治疗法实验和临床研究[D]. 高惠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
  • [9]KTP泪道激光术后泪道内灌注不同药物的效疗比较[D]. 李德山. 延边大学, 2010(11)
  • [10]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D]. 李秀贵.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YAG激光联合中药保留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